當雪降落在北京城時,時間的界線就逐漸消融。四合院屋頂的雪痕是民國,後海結凍的冰層記憶著王府轎夫遠去的足音,月上柳稍或者光線在宮牆逐漸移動時,你思考著有限的生命在一切堅固都將煙消雲散的人間,到底意義何在?
北京的夜如同被鎖住的霧,以及茫茫的雪原。其實路徑並未消失,失落的是你的方向,因為不能看得更遠,所以你覺得沒有人可以穿透這層黑暗,沒有人可以走出這個雪原,你只能趺坐在原地,雪中取火,品嚐這陰翳的禮讚。
真正的問題在於,你覺得人生就這樣了。在北京最孤獨的夜晚,你在《外出偷馬》裡預見此生的終局。你和小說裡身處挪威極東的老人殊無二致,只有室內的燈光與嚴冬黯寂畫上清楚的邊界,那時經常聽的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的音符,就權且當作經常撞擊老人窗子的山雀吧?老人決心隱沒在湖邊角落,他一直嚮往的孤獨一人之地,然而往事縱橫,一幕一幕過往揭開,就像河流連接著河連接著湖一樣,故事也會被打開隱藏的形狀,最後終於變成可以看見的一波波水紋。
小說救贖了我的孤獨,但我沒有什麼可以和解之事。那年歲末,依然是北京嚴寒的夜晚,第二天就是新年了,我抄寫了一遍《金剛經》,不僅是覺知什麼是「名」,什麼是無常,還有一種深深的無依與贖罪感,就像朝陽將起前懸掛在樹上的蛛絲,即使將會消散也希望獲得當下的安頓。
這是十年以前的事了。前陣子因為一些機緣重讀《外出偷馬》,多多少少是希望能說一個自己恐怕都將不復記憶的北京故事,殘存著一線希望,會不會有些感受仍如結晶般收納在這本書裡呢?
事實上時間從來不讓我們失望,我們不會看到保存完整的過去,只會看到時間折射後和過去的距離。就如少年時候看「豐饒之海」最喜歡的是《春雪》,現在則是《天人五衰》的結尾,一切是否真的存在過呢?
即使無所事事,但生命似乎依然以某種方式和我們和解了。當年讓我喜歡的文字風格依舊,但是那種滾燙的孤寂,把所有聯外道路切斷的清冷,逐漸有了生命的氣息。說穿了,也不過因為有些事不可得,就把日子活成雪原,因為諸種不如人意,就希望在世界盡頭孤獨一人。這不是否定過去,而是在不同情境之後,看到當時沒有看到的,人物是怎麼在枯槁之後,慢慢的重新染上血色?
看完高村光太郎的《山之四季》,我想著這就是所謂生命的氣息。《外出偷馬》的老人想在靜默一人的地方,而我曾經想要他的靜默一人,並認為這是我的終局。但是在十年之後,我好像從另外一頭走來,走向外表類似的終局,但在這裡不是掩藏生命的跡象,不是雪藏著無法融解的傷心往事,而是真切的用身體感受自然的一切,就像老人隨故事的開展而不再堅硬,高村光太郎走出戶外迎接白雪從頭頂將他覆蓋,現在最重要的莫過於欣賞所有呼吸中的一切了。●
徐淑卿
曾任中國時報開卷版記者,大塊文化公司編輯、企劃部副總經理,現為方所書店品牌中心總監。
Tags:
總有那麼一本或數本書,一位或多位文人作家,曾在我們的閱讀行旅中,留下難以遺忘的足跡。
「書.人生」專欄邀請各界方家隨筆描摹,記述一段未曾與外人道的書與人的故事。期以閱讀的饗宴,勾動讀者的共鳴。
當雪降落在北京城時,時間的界線就逐漸消融。四合院屋頂的雪痕是民國,後海結凍的冰層記憶著王府轎夫遠去的足音,月上柳稍或者光線在宮牆逐漸移動時,你思考著有限的生命在一切堅固都將煙消雲散的人間,到底意義何在?
北京的夜如同被鎖住的霧,以及茫茫的雪原。其實路徑並未消失,失落的是你的方向,因為不能看得更遠,所以你覺得沒有人可以穿透這層黑暗,沒有人可以走出這個雪原,你只能趺坐在原地,雪中取火,品嚐這陰翳的禮讚。
真正的問題在於,你覺得人生就這樣了。在北京最孤獨的夜晚,你在《外出偷馬》裡預見此生的終局。你和小說裡身處挪威極東的老人殊無二致,只有室內的燈光與嚴冬黯寂畫上清楚的邊界,那時經常聽的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的音符,就權且當作經常撞擊老人窗子的山雀吧?老人決心隱沒在湖邊角落,他一直嚮往的孤獨一人之地,然而往事縱橫,一幕一幕過往揭開,就像河流連接著河連接著湖一樣,故事也會被打開隱藏的形狀,最後終於變成可以看見的一波波水紋。
小說救贖了我的孤獨,但我沒有什麼可以和解之事。那年歲末,依然是北京嚴寒的夜晚,第二天就是新年了,我抄寫了一遍《金剛經》,不僅是覺知什麼是「名」,什麼是無常,還有一種深深的無依與贖罪感,就像朝陽將起前懸掛在樹上的蛛絲,即使將會消散也希望獲得當下的安頓。
這是十年以前的事了。前陣子因為一些機緣重讀《外出偷馬》,多多少少是希望能說一個自己恐怕都將不復記憶的北京故事,殘存著一線希望,會不會有些感受仍如結晶般收納在這本書裡呢?
事實上時間從來不讓我們失望,我們不會看到保存完整的過去,只會看到時間折射後和過去的距離。就如少年時候看「豐饒之海」最喜歡的是《春雪》,現在則是《天人五衰》的結尾,一切是否真的存在過呢?
即使無所事事,但生命似乎依然以某種方式和我們和解了。當年讓我喜歡的文字風格依舊,但是那種滾燙的孤寂,把所有聯外道路切斷的清冷,逐漸有了生命的氣息。說穿了,也不過因為有些事不可得,就把日子活成雪原,因為諸種不如人意,就希望在世界盡頭孤獨一人。這不是否定過去,而是在不同情境之後,看到當時沒有看到的,人物是怎麼在枯槁之後,慢慢的重新染上血色?
看完高村光太郎的《山之四季》,我想著這就是所謂生命的氣息。《外出偷馬》的老人想在靜默一人的地方,而我曾經想要他的靜默一人,並認為這是我的終局。但是在十年之後,我好像從另外一頭走來,走向外表類似的終局,但在這裡不是掩藏生命的跡象,不是雪藏著無法融解的傷心往事,而是真切的用身體感受自然的一切,就像老人隨故事的開展而不再堅硬,高村光太郎走出戶外迎接白雪從頭頂將他覆蓋,現在最重要的莫過於欣賞所有呼吸中的一切了。●
徐淑卿
曾任中國時報開卷版記者,大塊文化公司編輯、企劃部副總經理,現為方所書店品牌中心總監。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閱讀通信 vol.309》長命百歲也許不難,難的是百歲無憂
延伸閱讀
書.人生.張亦絢》我的破爛寶貝
總有那麼一本或數本書,一位或多位文人作家,曾在我們的閱讀行旅中,留下難以遺忘的足跡。「書.人生」專欄邀請各界方家隨筆描摹,... 閱讀更多
書.人生.洪財隆》經濟學與主筆之夢
總有那麼一本或數本書,一位或多位文人作家,曾在我們的閱讀行旅中,留下難以遺忘的足跡。「書.人生」專欄邀請各界方家隨筆描摹,... 閱讀更多
書.人生.徐淑卿》一個人在途上
總有那麼一本或數本書,一位或多位文人作家,曾在我們的閱讀行旅中,留下難以遺忘的足跡。 「書.人生」專欄邀請各界方家隨筆描摹,...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