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讀台灣》花蓮「閱讀時光小學堂」重返60年代,讓阿公阿嬤變成我的同班同學

2019-04-30 12:00

「時光小學堂」企圖讓家長與孩子一起成為學生,快樂學習成長。(作者提供)

花蓮縣文化局於4月21日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閱讀活動──「非走BOOK-閱讀時光小學堂」,邀請花蓮地區的民眾,特別是親子檔、三代同堂,一起穿上校服或昔日的古著,重返1960年代的校園「現場」。

花蓮縣文化局長江躍辰在開場致詞中表示:「藉由這個活動,希望將大家帶回到1960年代,目的除了讓孩子們體驗父母、祖父母輩與自己不一樣的的童年,更重要的是,還要讓父母重新思索,身為家長該給孩子們一個什麼樣的童年。」

響應世界閱讀日的「時光小學堂」,看似是一個歡樂、復古的閱讀推廣活動,然而在懷舊的氛圍背後,卻有著「翻轉偏鄉教育」的用心與努力。為了這個目標,花蓮縣文化局圖書資訊科的全體同仁,費了很大工夫,為活動進行特別的規劃與設計。原因其來有自,熱鬧中有著深層、嚴肅的課題。

正視當代鄉村的教育議題與困境

近幾年,不少東部國民教育機構都面臨裁撤、整併的危機;即便仍在苦苦經營的學校,也不得不減少教師,使得一般教員都必須兼任許多非其專業的科目。

最大的原因是學生的銳減。其嚴重的程度,以筆者過去就讀的豐山國小為例,豐山國小位於豐山村,為壽豐鄉人口第二大村,15年前仍有近200位學生,平均每班約34人;15年後的今天,僅剩下約85名學生,是過去的4成左右。

豐山村隔壁的豐裡村,則是壽豐鄉人口第三大村,15年前豐裡國小有289名學生,今日僅剩下80名學生,較之豐山國小,更銳減到不及過去的3成。這還是人口排名前三大的村里所發生的現況,其他更偏遠地區的窘境可想而知。


01_2.jpg

牛犁社區帶領豐山、豐裡國小學童晨間運動的實況,學童人數遠遠不及都會區。(取自花蓮縣牛犁社區交流協會

當學校資源越來越少、教育功能越來越匱乏、教職人員越來越無力時,一直以來被人們信任為「翻轉階級之途徑」的教育,該如何為下一代的孩童找到未來?我們還能從哪裡著手、支撐孩子們的教育?

花蓮縣文化局圖資科科長楊淑梅認為:「我依然相信教育是能夠翻轉階級的,這點無庸置疑,只是,面臨鄉村的現況,我們必須重新思考對應的方式,並且與時俱進,甚至還要有回應社會問題的能力。不然,在鄉村地區只依賴學校機構,教育便會顯得無力。」

「教育現場」不是只有在校門裡面,我們可以換個角度思考,是不是能從其他地方教育我們的孩子?楊淑梅給了我們答案,那就是:「家庭與社區」。

當鄉村的教育機構,無法使當地學童獲得與都會區的孩子同等資源時,我們就必須借重其他管道尋找資源,並將之挹注到孩子的教育系統之中。


niu_li_xie_hui_zai_feng_shan_guo_xiao_jin_xing_shou_ke_-side.jpg

牛犁協會將資源挹注到孩子的教育系統之中。(左)豐山國小(右)豐裡國小授課情形。(作者提供)

以花蓮縣為例,在文化局的主導與補助下,近幾年便透過大量的閱讀、走讀活動,甚至行動書車的方式,進入到部落、偏鄉、山地、海岸線等村落,與當地的社區發展協會結合,共同推動孩子們的閱讀計畫。目標是期望孩子們能夠在教師與學校機構減少的當下,至少還有圖書能讓他們學習。

「老師可能會走、學校可能會關,但是書本可以永遠在你的書架上,或者它也可以移動到別人的書架上,甚至它可以在一個屬於大家的書架上,任每一個人取用。」楊淑梅說。

啟動家庭教育,讓親子功能重新作用

不過,以這樣的信念推動全縣閱讀計畫與偏鄉教育的楊淑梅認為,即便有公部門支持補助與社區的積極參與,對孩子的教育來講,仍遠遠不足。

因為,除了校園與社區,負責兒童教育的另一個重要場域:家庭,還面臨了另一個嚴重的阻力──行動科技的興起。

楊淑梅注意到,當今的家庭教育越來越簡化了,甚至許多時候,父母藉由智慧型手機、平板等,播放影片、卡通,或下載手機遊戲,來搪塞打發孩子,好讓孩子「不再吵父母」。


children-1931189_1280.jpg

「用手機帶小孩」已成全球趨勢?是當代父母皆然的新習慣?(示意圖取自pixabay)

這種現象一方面源自於現代家庭結構的改變,另一方面則是父母錯誤的認知。許多時候將親子時間視為「干擾休息」,所以父母更樂於用簡單的方式讓小孩安靜下來,不再打擾他們,而忽略了親子時間其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家庭共同成長」時刻。

如何啟動家庭教育,讓親子功能重新作用?楊淑梅認為,「當我們給孩子們一本書的時候,也必須同時給家長一本書。」

「家庭是教育的基礎,閱讀若不從父母開始以身示範,孩子們也無以為繼。當我們的父母使用一本書陪伴孩子閱讀,而不是用手機任他們隨意遊玩時,我們才能夠真正突破偏鄉的教育困境,讓教育回到家庭,從更廣大的閱讀世界中獲取知識,真正彰顯出它的功能。」

2019 世界閱讀日「非走BOOK-閱讀時光小學堂」宣傳影片

爸媽與阿公阿嬤,變成我的同班同學

在這麼深層的當代鄉村教育議題下,我們回到「時光小學堂」活動現場。為了達成前述的目標,在文化局圖資科的規劃之下,不只活動內容,包括場地也經過特別的設計。

活動場地特別選擇在花蓮鐵道文化園區一館舉辦,這裡原是掌管花東鐵路的總指揮,過去舊稱「鐵道部花蓮港出張所」,除了保有過去日治時期的建築特色之外,其回字型的建築規劃、入口前的川堂走廊,也都像極了1960年代小學的模樣。


jiu_shi_ge_xiao_hai_zi_zai_wan_pao_pao_s.jpg

不只入口川堂,圖中的建築也像極了60年代的教室。(作者提供)

當群眾親子或一家三代,攜老扶幼地走過鐵道部的川堂時,彷彿就像穿越了時光走廊,共同回到父母、祖輩當年的校園時光。

有趣的是,活動還有個特別限定的遊戲規則,要求參與的大人小孩必須一同穿上制服方可入場。倏忽地,親子關係突然有了充滿趣味的、大大的翻轉,父子變成學長學弟、母女變成學姊學妹,阿公阿嬤也可以變成小朋友的同班同學。


xue_sheng_zhi_fu_pa_190421_0005.jpg

參加制服趴的大人,開心地重返學生時光。(花蓮縣文化局提供)

不只變裝的形式而已,整個活動過程也充滿了濃濃的懷舊味。從昔日朝會的早操開始,大家運動完後,「同學們」一起聆聽師長教誨(以文化局長與來賓致詞取代);接著是上課時間,活動安排明義國小20位小朋友朗讀課文〈爸爸捕魚去〉;後面還有班級活動「說故事比賽」,不少家庭自製道具、畫上彩妝,渾身解數又唱又跳。總之,一切活動仿擬過去的小學時光。

當早操的音樂播放出來時,許多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不由自主地隨著音樂跳起早操來,讓現場的孩子們驚奇不已,「為什麼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會跳?」於是孩子們也嘻笑地看著、跟著長輩們的動作,在現場奮力的揮舞擺動。


cong_zao_cao_huan_qi_da_jia_de_tong_nian_hui_yi_.jpg

「為什麼爸爸媽媽都會跳?」早操喚起了大家的童年回憶,小朋友也跟著一起揮舞擺動。(作者提供)


zhao_hui_de_ke_wen_lang_du_ba_ba_bu_yu_qu_s.jpg

明義國小20位小朋友朗讀課文〈爸爸捕魚去〉,充滿童趣可愛極了。(作者提供)


qin_zi_shuo_gu_shi_de_bi_sai_pang_fu_ri_ben_zhu_ming_de_dian_shi_jie_mu_chao_ji_bian_bian_bian_s.jpg

各種道具盡出、彷彿日本電視節目《超級變變變》的親子說故事比賽。(作者提供)

不只如此,在圖資科同仁的討論下,咸認為想要喚起父母帶領孩子們共同學習成長的快樂氛圍,還要更積極地塑造一個讓孩子不斷發問、父母也積極回應的情境才行。因此文化局特別與聯經出版社合作,挑選了《上學去》、《放學後》、《放假了》等三部繪本原畫作品,至花蓮展出。

這些繪本的內容除了童趣的畫風,作者在創作過程中,也十分講究地以兩年的時間田野調查蒐集資料,力圖完整重現舊日往昔的時光。

展出的原畫作品中,可以看見男生都留著平頭、女生都留著西瓜頭的朝會景況;在上課時學生們聽著CD Player、下課會玩《遊戲王》的卡牌;以及放學後,擠在傳統的市場吃著麵攤等等。

getimage-side_2.jpg

9789570851762_s3_06_l-down.jpg

一幅幅的畫作,帶領父母、孩子玩轉在不同於當前的時空場景中,走進過去的生活與文化,喚起父母的童年時光,使得每個孩子都好奇地急著想詢問父母,也讓父母樂於回應孩子們的提問。

除了繪本原稿展營造出親子互動情境外,文化局更是加碼,讓整所位於鐵道部的「小學堂」,更加復古與充滿趣味。


xian_chang_de_tan_wei_chu_liao_jie_he_zai_di_de_te_se_nong_chan_pin_zhi_wai_ye_you_man_man_de_gu_zao_wei_s.jpg

民眾穿上昔日的服裝參加,攤位除了在地的特色農產品外,也有滿滿的古早味。(作者提供)

現場安排各式各樣來自花蓮各地的社區攤位,共同組成的「懷舊市集」。除了「柑仔店」,還有長輩們手做的古早童玩:陀螺,可讓父母帶著孩子們小試一下睽違多年的身手。也有來自吉安鄉的特產:芋頭,製作成芋頭綠豆糕,讓孩子們可以在現場玩玩復古的手工印模遊戲。現場當然也少不了傳統的糖葫蘆、爆米香、枝仔冰這類橫跨三代、歷久不衰的童年小吃。

此外,還有不少闖關遊戲,例如「阿公阿嬤的書包DIY」等,整個活動從場地、形式、流程,包括精采的內容設計與豐富的社區攤位,都讓現場的大人不斷地發出這樣的聲音──「啊,是這個!」


wen_hua_ju_de_gao_ling_zhi_gong_dai_zhu_hai_zi_men_zhi_zuo_tang_hu_lu_s.jpg

文化局的志工阿嬤帶著孩子們製作糖葫蘆。(作者提供)


hai_zi_men_yi_qi_wan_zhu_gu_zao_tong_wan_s.jpg

「啊,是這個!」許多阿公阿嬤的古早童玩令大人小孩都驚喜,小朋友還可以體驗傳統糕餅印模。(花蓮縣文化局提供)

重要任務:給孩子一本書,也給家長一本書

回歸東部偏鄉的教育議題,楊淑梅不再只著眼於如何讓孩子喜歡閱讀,或是如何透過閱讀來克服偏鄉教育的困境。因為單純從公部門角度,由上而下地期望家庭或社區主動擔負起偏鄉教育的匱乏,或者要求孩子們自發性地閱讀,都是離現實太遙遠的願望。

而倘若由下而上地逆向操作,促使家長樂於進行推動,則反而有可能讓教育發生的場域,真正的、更明確的,落實在家庭教育之中──過去文化局嘗試與社區共同推動,現在更想做的是將家庭直接列入推動閱讀的「合作對象」裡。


tong_shi_yu_lian_suo_shu_dian_he_zuo_tui_guang_shu_ji_yue_du_s.jpg

現場也與連鎖書店合作書展,推薦給家長適合親子一同閱讀的圖書。(花蓮縣文化局提供)

楊淑梅認為:「如果我們無法讓家長從帶領孩子們的學習之中感受到樂趣,那麼孩子們在家庭教育與親子關係中,也無法得到相對應的快樂。如此一來,他們的成長過程便會失去一個無法替代的寶貴經驗。當父母的陪伴比手機來得更少時,我們也無法期待家庭教育或親子閱讀這件事,能為孩子們找到什麼不一樣的出路。」

經過了「時光小學堂」一連串的活動,我想,楊淑梅與她的團隊企圖要告訴我們的是:陪伴兒童成長與閱讀,是我們帶著孩子回應、面對未來世界的一種方式,與重要任務。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集結全台20縣市圖書館、150家獨立書店、15所國家級博物館,共計100條走讀台灣路線,超過200場活動,620個閱讀空間大串聯


lian_shu_feng_mian_1.jpg


點選照片,進入活動官網,可以所在地查詢路線與活動

六大走讀主題,活動全攻略

活動懶人包

taiwan-1737087_1920.jpg

huo_dong_lan_ren_bao_3_2.jpg

指導單位:wen_hua_bu__0.jpg

協辦單位:xin_bei_shi_tu_logo.jpg

全台閱讀好夥伴,全力相挺,請點選以下單位,好讀又好玩,作伙去:

hui_xiong_ai_du_shu_.jpg 131105momo_logobiao_zhun_zu_he_-heng_shi__0.png

readmoo.jpg

du_ce_2.png
san_min_shu_ju_.jpg wen_xun__0.jpg

you_shan_shu_ye_he_zuo_she_.jpg

he_jia_ren_.jpg

jin_shi_tang_.jpg

qing_chun_bo_ke_lai_logo.jpg

cheng_pin_.jpg

wen_bo_hui_logoheng_shi_s.png

lian_fu_logo.png

ge_ma_lan_.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