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因為成名作《我是許涼涼》令人印象太深刻,過去只要提到李維菁,似乎總被停格在許涼涼的「(老)少女」或「不肯變老的少女」之文學形象。其後《老派約會之必要》、《生活是甜蜜》與《有型的豬小姐》,老少女更老了一點點,卻依舊在思考愛情、親情、文學、藝術與生活的意義,讀者對她的認知彷彿也框限在這些關鍵字裡。對於寫作者來說,題材的一致性與延續性有時是把雙面刃,一旦既定印象成了標籤,作品中那些看似隱微實則深刻的變化與辯證,往往就被忽略了。
然而,敏感的靈魂難以被輕易的答案說服,同一個問題,在生命的不同階段,也會有不同的看法與選擇。因此,李維菁的作品總有著某種自我對話甚至自我解構的特質,她只能疲憊地在關係中反覆摸索,試圖走出一條篤定的路。
這亦是何以《老派約會之必要》裡,明明寫著:「看著海就想走到它裡面去,化成海天之際的泡沫消失」、「她幾次都不能自主地愈游愈深,愈游愈遠,彷彿被海底妖靈召喚似的,無法壓抑心中那份想化成泡沫消失在海天之際的迫切需求。」然而在《人魚紀》當中,她卻和人魚公主一起改變了心意,在化為泡沫之前,「往死亡的反方向走去,她離開海邊,走向陸地,開始她的新生活……」
與其說這是矛盾,不如說李維菁╱人魚公主的「轉向」,開宗明義地界定了《人魚紀》在她寫作生涯中獨特的位置。這是一本同時在抗拒死亡與死之驅力的書,是李維菁對所有生命議題的盤整,也是對自己曾經創造出的所有文學分身的召魂儀式。這一切被收束在以國標舞為主題的故事中,她不卑不亢地跳出文學人生最後一場優美的獨舞。
寫作是孤獨的事業,注定是場單人舞,但《人魚紀》所描述的,卻是國標舞這種無法單人進行的舞蹈形式。舞蹈是她觀看身體、關係與世界的媒介,透過沒有固定舞伴的女主角夏天,《人魚紀》訴說的,其實是個如何「在一起孤獨」的故事。她理解到所有關係的形式,無論情人間的浪漫甜蜜,或是母女間的矛盾糾葛,全都是一場又一場的雙人舞。而雙人舞要能跳得好的關鍵,卻在於「兩人都站在自己的重心上」,「再親密甚至性感的兩人動作,其實一切都是自己來」,她強調,這是「重點中的重點」,需要日日練習,不可或忘。
換句話說,雙人舞,是一加一的合作,講求的是每個人都有獨立主體性的同步,是各自準確使用與展現自己的身體,而非胡亂拉扯對方,誰拖了拍誰搶了拍,都會顯得毫無章法、舞姿凌亂。在舞蹈的世界,一就是一,沒有一點五加上零點五等於二這種選擇,否則就算表面上看起來舞步是對的,也不可能成為好的舞者。就像夏天和總是拖拍的小桑搭檔時,「我每次都比正確的拍子快四分之一拍,好讓她拖拍後,我們跳起來像是在正確的拍點上。」
但她也清楚知道,這樣下去自己只會愈跳愈糟,不同步的兩個人,再怎麼跳也是枉然。關係中的雙人舞亦然,就連對情感無以為繼的認知,也必須是同步的。如同《生活是甜蜜》裡那世故的洞察:「他們是全世界最幸運的那種緣分——分手的時候彼此都不愛對方。分手時若有一方還有愛,事情就太麻煩了,這點他們真的很幸運。」
但是,能與他人同步的前提,是清楚自己的舞步、自己的節奏,更重要的是,誠實面對自己的身與心。舞蹈與人生的連結,其實在《人魚紀》之前已見端倪,《有型的豬小姐》當中,我們看到懷抱著問題練舞的李維菁,困惑著一個人若感受力有限,卻擁有卓越的技巧,是否能成為好的舞者。直到一位朋友這麼說:「當然舞蹈是身體,沒身體什麼都不用說。但走到底,它又不只是身體。是藝術,還在於人對這世界的回應吧!」她由此體悟:
我從事的事,人們口中的創作,本質上是藝術,和舞蹈一樣。沒有形式是不成立的,但只有形式是不可能成立的。……因為它不只是文字,它終究是人對生命的回應。……也像音樂,只是很會唱高音或彈得很快速凌厲,走到後來是不夠的。
——《有型的豬小姐》
「走到後來是不夠的。」問題是,這世界太多花俏的招式、小聰明的炫技,假裝質樸誠懇卻滿懷機心的人與事,而社會的轉速如此之快,很少人有耐性願意觀察到「後來」。如何才能不被魅惑欺騙,看清表象後的真實本質?李維菁說,方法無他,回歸到基本步,看腳:「舞和人生這點倒是神奇地一致,當你被眼前的撩亂繽紛弄得目眩神迷,簡直迷亂了自己的時候,回到最基本的舞步,看腳。」
專注看腳,就能破解那魔法般令人眼花撩亂的鏡像幻覺,舞蹈教室那由四壁明鏡組成的空間,說穿了其實是慾望的投射場,表面上它擁有三百六十度全方位的映照,但可悲的是,即使如此,多數人仍然看不見自己,也看不見彼此。夏天的舞蹈老師東尼這麼形容:「看得出來的人,就有機會成為厲害的人,或者,就直接發瘋了。」看穿慾望的代價太巨大,大部分的人寧可選擇視而不見。但《人魚紀》的犀利與蒼涼,正在於她穿透了鏡花水月的幻影,直指人的慾望與脆弱、可悲與可嘆。她寫的不只是與親近之人的糾結,更是人性普遍的弱點。
因此,相較於比賽場中那些競爭、妥協與遊戲規則、舞蹈教室裡傲慢與偏見的各種小心思,更令人覺得不堪的,或許反而是那段發生在中國武漢,關於一位熱愛國標舞的輕度弱智男子的故事。被當成紀錄片題材的這位男子,多年來始終相信只要練好基本功,總有一天會出現那個命中注定的舞伴,儘管十幾年來都只能抱著空氣跳舞,他也不放棄。
如果順著典型的勵志敘事模式,影片無疑是在讚美這男人所展現的,對理想的熱情和堅持。但李維菁透過夏天的眼睛,看見了月的另一面,她穿透了那光亮,抵達背後的暗影:「弱智男人的眼中有種可怕的東西,與其說是對舞蹈的熱愛,不如說是對舞伴這概念的執著幻想,太過龐大,甚至大過了舞蹈。」
但男人的故事有個戲劇性的轉折,透過媒體傳播的力量,他真的等到了一個名叫沈姐的舞伴,是個同樣熱愛舞蹈,卻因為條件不夠好而苦苦等待的大齡女子。沈姐以為,這人一定最能理解自己想跳舞的心吧,他們倆人應該會成為相濡以沫的同伴。但現實是,弱智男人生出了男性的優越感,在試跳過程中不斷訓斥對方,最後下了結論:「這女人基本功不好。」
多麼可悲啊。讓人想起《科學怪人》裡那不幸被創造出來的怪物,卑微的請求:「我孤單又可憐;人類不肯跟我交往,但是一個跟我一樣醜陋可怕的女人則不會拒絕我。我的伴侶必須是同種,具備同樣的瑕疵。你必須創造出這樣的一個生命。」但李維菁告訴我們,沒有用的,和你一樣醜陋可怕的對象,不會與你同病相憐,反而會因為照見那不想接受的自己,而更加扭曲。「那就是現實,不只是舞蹈世界的現實,也是情慾世界的現實。」抱著空氣跳舞,永遠練不好基本功,因為雙人舞最殘酷的入門規則就是:兩人一組,才構成一個單位。
那麼,為什麼還要跳?因為跳舞可以讓你意識到,人能夠控制自己的身體;因為與他人的配合可以帶來一個人做不到的親密與歡愉;因為那是對身體禁錮的解放;因為閃閃發亮的舞衣宛如海底鱗光……但也許一切的理由都不真的重要,李維菁透過她所熱愛的舞蹈形式,寫的既是身體的可能性,也是關係的多面性。當兩個人的身體以「超乎人類社會合理範圍」的程度纏繞,是否至少也能對彼此「生出一點點憐惜,一點點義氣」?身體的親近,終究是為了心的距離。
而這一切對身體的探索,究其原點,都來自那個從小被母親否定與禁錮的身體。就像跳舞娃娃只有在開啟音樂盒的時刻,才有旋轉與舞動的權利,原生家庭就是她的音樂盒。她和父母以家庭為單位共舞,卻總是覺得「自己像孤兒」,不只如此,父親和母親,也都覺得自己像孤兒。他們各跳各的,彷彿沒有交集。而那些沒有被好好處理的寂寞與創傷,只能被收納在盒子裡,等待下一次的開啟。長大後的少女換上舞鞋,游向海底世界般的絢爛舞池,說穿了,終究是為了重新認識自己的身體、重新與人連結——然後才能與內在的自己連結。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或許也可以把《人魚紀》當成一場自己與自己跳的雙人舞——就算沒有舞伴,也有沒舞伴的跳法。而這場「一個人的雙人舞」,其實早從許涼涼,就已經開始跳了。(參見該書頁90)
從不肯變老的少女許涼涼,到《人魚紀》裡的夏天,雖然同樣感嘆著「如果我媽一直是少女就好了」,「如果我一直是少女就好了,如果不曾長大不曾成為性徵成熟富有生殖力的女人就好了」,但那感嘆不是對青春的耽溺,而是為了得不到的,母親的愛。這或許是比愛情更終極的,總在字裡行間浮現的,李維菁小說裡的欠缺感。
但透過跳舞,她理解了如何接受身體的極限、技巧的極限、關係的極限,理解舞蹈一如人生,連自欺都有其極限。理解了,便能坦然發現「老了其實很好」。她將散落在人生隧道中的迷惑逐一拾起,解開了過去所不理解的謎,儘管「理解未必帶來歡快,可能是更深的悲傷……明白了,哀傷了,但裡頭有個始終緊著的東西,終於能夠在人生走到這邊,鬆了點。」
人生走到這邊,夏天畢竟沒有成為舞者,卻實踐了《我是許涼涼》輯二〈普通的生活〉裡說的那種:「牽普通的手,吃普通的飯,挑雙普通的鞋,然後走普通的路」的生活。
東尼曾對夏天說,跳舞就是走路,「我們一生要的,就只是漂亮地走路,沒有別的。」夏天讓我們看到,漂亮地走路,不是走上多麼了不起的道路,而是在普普通通的路上,也能「目光明朗,見過許多風景」。那麼就算生命宛如「朝露張在荷葉星盤上,朝生甚且走不至暮死」,亦終將留下露水滑落的痕跡。●
Tags:
(Photo by Raychan on Unsplash)
或許因為成名作《我是許涼涼》令人印象太深刻,過去只要提到李維菁,似乎總被停格在許涼涼的「(老)少女」或「不肯變老的少女」之文學形象。其後《老派約會之必要》、《生活是甜蜜》與《有型的豬小姐》,老少女更老了一點點,卻依舊在思考愛情、親情、文學、藝術與生活的意義,讀者對她的認知彷彿也框限在這些關鍵字裡。對於寫作者來說,題材的一致性與延續性有時是把雙面刃,一旦既定印象成了標籤,作品中那些看似隱微實則深刻的變化與辯證,往往就被忽略了。
然而,敏感的靈魂難以被輕易的答案說服,同一個問題,在生命的不同階段,也會有不同的看法與選擇。因此,李維菁的作品總有著某種自我對話甚至自我解構的特質,她只能疲憊地在關係中反覆摸索,試圖走出一條篤定的路。
這亦是何以《老派約會之必要》裡,明明寫著:「看著海就想走到它裡面去,化成海天之際的泡沫消失」、「她幾次都不能自主地愈游愈深,愈游愈遠,彷彿被海底妖靈召喚似的,無法壓抑心中那份想化成泡沫消失在海天之際的迫切需求。」然而在《人魚紀》當中,她卻和人魚公主一起改變了心意,在化為泡沫之前,「往死亡的反方向走去,她離開海邊,走向陸地,開始她的新生活……」
與其說這是矛盾,不如說李維菁╱人魚公主的「轉向」,開宗明義地界定了《人魚紀》在她寫作生涯中獨特的位置。這是一本同時在抗拒死亡與死之驅力的書,是李維菁對所有生命議題的盤整,也是對自己曾經創造出的所有文學分身的召魂儀式。這一切被收束在以國標舞為主題的故事中,她不卑不亢地跳出文學人生最後一場優美的獨舞。
寫作是孤獨的事業,注定是場單人舞,但《人魚紀》所描述的,卻是國標舞這種無法單人進行的舞蹈形式。舞蹈是她觀看身體、關係與世界的媒介,透過沒有固定舞伴的女主角夏天,《人魚紀》訴說的,其實是個如何「在一起孤獨」的故事。她理解到所有關係的形式,無論情人間的浪漫甜蜜,或是母女間的矛盾糾葛,全都是一場又一場的雙人舞。而雙人舞要能跳得好的關鍵,卻在於「兩人都站在自己的重心上」,「再親密甚至性感的兩人動作,其實一切都是自己來」,她強調,這是「重點中的重點」,需要日日練習,不可或忘。
換句話說,雙人舞,是一加一的合作,講求的是每個人都有獨立主體性的同步,是各自準確使用與展現自己的身體,而非胡亂拉扯對方,誰拖了拍誰搶了拍,都會顯得毫無章法、舞姿凌亂。在舞蹈的世界,一就是一,沒有一點五加上零點五等於二這種選擇,否則就算表面上看起來舞步是對的,也不可能成為好的舞者。就像夏天和總是拖拍的小桑搭檔時,「我每次都比正確的拍子快四分之一拍,好讓她拖拍後,我們跳起來像是在正確的拍點上。」
但她也清楚知道,這樣下去自己只會愈跳愈糟,不同步的兩個人,再怎麼跳也是枉然。關係中的雙人舞亦然,就連對情感無以為繼的認知,也必須是同步的。如同《生活是甜蜜》裡那世故的洞察:「他們是全世界最幸運的那種緣分——分手的時候彼此都不愛對方。分手時若有一方還有愛,事情就太麻煩了,這點他們真的很幸運。」
但是,能與他人同步的前提,是清楚自己的舞步、自己的節奏,更重要的是,誠實面對自己的身與心。舞蹈與人生的連結,其實在《人魚紀》之前已見端倪,《有型的豬小姐》當中,我們看到懷抱著問題練舞的李維菁,困惑著一個人若感受力有限,卻擁有卓越的技巧,是否能成為好的舞者。直到一位朋友這麼說:「當然舞蹈是身體,沒身體什麼都不用說。但走到底,它又不只是身體。是藝術,還在於人對這世界的回應吧!」她由此體悟:
「走到後來是不夠的。」問題是,這世界太多花俏的招式、小聰明的炫技,假裝質樸誠懇卻滿懷機心的人與事,而社會的轉速如此之快,很少人有耐性願意觀察到「後來」。如何才能不被魅惑欺騙,看清表象後的真實本質?李維菁說,方法無他,回歸到基本步,看腳:「舞和人生這點倒是神奇地一致,當你被眼前的撩亂繽紛弄得目眩神迷,簡直迷亂了自己的時候,回到最基本的舞步,看腳。」
專注看腳,就能破解那魔法般令人眼花撩亂的鏡像幻覺,舞蹈教室那由四壁明鏡組成的空間,說穿了其實是慾望的投射場,表面上它擁有三百六十度全方位的映照,但可悲的是,即使如此,多數人仍然看不見自己,也看不見彼此。夏天的舞蹈老師東尼這麼形容:「看得出來的人,就有機會成為厲害的人,或者,就直接發瘋了。」看穿慾望的代價太巨大,大部分的人寧可選擇視而不見。但《人魚紀》的犀利與蒼涼,正在於她穿透了鏡花水月的幻影,直指人的慾望與脆弱、可悲與可嘆。她寫的不只是與親近之人的糾結,更是人性普遍的弱點。
因此,相較於比賽場中那些競爭、妥協與遊戲規則、舞蹈教室裡傲慢與偏見的各種小心思,更令人覺得不堪的,或許反而是那段發生在中國武漢,關於一位熱愛國標舞的輕度弱智男子的故事。被當成紀錄片題材的這位男子,多年來始終相信只要練好基本功,總有一天會出現那個命中注定的舞伴,儘管十幾年來都只能抱著空氣跳舞,他也不放棄。
如果順著典型的勵志敘事模式,影片無疑是在讚美這男人所展現的,對理想的熱情和堅持。但李維菁透過夏天的眼睛,看見了月的另一面,她穿透了那光亮,抵達背後的暗影:「弱智男人的眼中有種可怕的東西,與其說是對舞蹈的熱愛,不如說是對舞伴這概念的執著幻想,太過龐大,甚至大過了舞蹈。」
但男人的故事有個戲劇性的轉折,透過媒體傳播的力量,他真的等到了一個名叫沈姐的舞伴,是個同樣熱愛舞蹈,卻因為條件不夠好而苦苦等待的大齡女子。沈姐以為,這人一定最能理解自己想跳舞的心吧,他們倆人應該會成為相濡以沫的同伴。但現實是,弱智男人生出了男性的優越感,在試跳過程中不斷訓斥對方,最後下了結論:「這女人基本功不好。」
多麼可悲啊。讓人想起《科學怪人》裡那不幸被創造出來的怪物,卑微的請求:「我孤單又可憐;人類不肯跟我交往,但是一個跟我一樣醜陋可怕的女人則不會拒絕我。我的伴侶必須是同種,具備同樣的瑕疵。你必須創造出這樣的一個生命。」但李維菁告訴我們,沒有用的,和你一樣醜陋可怕的對象,不會與你同病相憐,反而會因為照見那不想接受的自己,而更加扭曲。「那就是現實,不只是舞蹈世界的現實,也是情慾世界的現實。」抱著空氣跳舞,永遠練不好基本功,因為雙人舞最殘酷的入門規則就是:兩人一組,才構成一個單位。
那麼,為什麼還要跳?因為跳舞可以讓你意識到,人能夠控制自己的身體;因為與他人的配合可以帶來一個人做不到的親密與歡愉;因為那是對身體禁錮的解放;因為閃閃發亮的舞衣宛如海底鱗光……但也許一切的理由都不真的重要,李維菁透過她所熱愛的舞蹈形式,寫的既是身體的可能性,也是關係的多面性。當兩個人的身體以「超乎人類社會合理範圍」的程度纏繞,是否至少也能對彼此「生出一點點憐惜,一點點義氣」?身體的親近,終究是為了心的距離。
而這一切對身體的探索,究其原點,都來自那個從小被母親否定與禁錮的身體。就像跳舞娃娃只有在開啟音樂盒的時刻,才有旋轉與舞動的權利,原生家庭就是她的音樂盒。她和父母以家庭為單位共舞,卻總是覺得「自己像孤兒」,不只如此,父親和母親,也都覺得自己像孤兒。他們各跳各的,彷彿沒有交集。而那些沒有被好好處理的寂寞與創傷,只能被收納在盒子裡,等待下一次的開啟。長大後的少女換上舞鞋,游向海底世界般的絢爛舞池,說穿了,終究是為了重新認識自己的身體、重新與人連結——然後才能與內在的自己連結。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或許也可以把《人魚紀》當成一場自己與自己跳的雙人舞——就算沒有舞伴,也有沒舞伴的跳法。而這場「一個人的雙人舞」,其實早從許涼涼,就已經開始跳了。(參見該書頁90)
從不肯變老的少女許涼涼,到《人魚紀》裡的夏天,雖然同樣感嘆著「如果我媽一直是少女就好了」,「如果我一直是少女就好了,如果不曾長大不曾成為性徵成熟富有生殖力的女人就好了」,但那感嘆不是對青春的耽溺,而是為了得不到的,母親的愛。這或許是比愛情更終極的,總在字裡行間浮現的,李維菁小說裡的欠缺感。
但透過跳舞,她理解了如何接受身體的極限、技巧的極限、關係的極限,理解舞蹈一如人生,連自欺都有其極限。理解了,便能坦然發現「老了其實很好」。她將散落在人生隧道中的迷惑逐一拾起,解開了過去所不理解的謎,儘管「理解未必帶來歡快,可能是更深的悲傷……明白了,哀傷了,但裡頭有個始終緊著的東西,終於能夠在人生走到這邊,鬆了點。」
人生走到這邊,夏天畢竟沒有成為舞者,卻實踐了《我是許涼涼》輯二〈普通的生活〉裡說的那種:「牽普通的手,吃普通的飯,挑雙普通的鞋,然後走普通的路」的生活。
東尼曾對夏天說,跳舞就是走路,「我們一生要的,就只是漂亮地走路,沒有別的。」夏天讓我們看到,漂亮地走路,不是走上多麼了不起的道路,而是在普普通通的路上,也能「目光明朗,見過許多風景」。那麼就算生命宛如「朝露張在荷葉星盤上,朝生甚且走不至暮死」,亦終將留下露水滑落的痕跡。●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人魚紀》系列報導
作者:李維菁
繪者:Whooli Chen
出版:新經典文化
定價:320元
【內容簡介➤】
小說家,藝評人。著有小說集《我是許涼涼》、《老派約會之必要》,長篇小說《生活是甜蜜》、《人魚紀》,散文集《有型的豬小姐》,與Soupy合作繪本《罐頭pickle!》。藝術類創作包括《程式不當藝世代18》、《我是這樣想的──蔡國強》、《家族盒子:陳順築》等。
閱讀通信 vol.309》長命百歲也許不難,難的是百歲無憂
延伸閱讀
人魚紀.獲台北文學獎》在死亡陰影下,寫給所有在生活中受過傷的人
閱讀更多
人魚紀.書評》洪茲盈讀李維菁:人魚獻身,願換一生漂亮地走路
閱讀更多
書.人生.賴香吟》阿里阿德涅的紅線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