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漢聲老同事聚會,有朋友說她忘不了我卅歲生日時,大夥開心為我慶生,我卻一臉沈鬱的「沈思者」表情,彷彿人生陷入低潮。
那大概是我人生中最後一次露出那種「苦悶的象徵」吧。
會有那麼嚴肅而低落的表情,一來是被「三十而立」的儒家陰影籠罩,覺得一事無成而竟然已經三十!一來是清楚知道:自己將從此告別成人文學的世界,返身,往回走,走返兒童文學的世界。
這回返,其實是老天爺送來的禮物。前程美好,只是返身一刻仍不免湧上「五分鐘」的惆悵。
我大學唸會計,研究所唸藝術研究所,跟兒童文學都沾不上邊。閱讀過程也跟一般人一樣,一路隨著年齡而調高、往上,視野漸次抬升,看向的都是成人文學那一塊。我甚至有些偏早熟,國一便開始試寫古詩,高中沉迷古典詩詞,大學跟著試寫一些現代詩,退伍後,卻開始寫起童話、童詩。
可以說,我是「少年老成」,接著便「越活越小,越寫越小」。
這改變,是書帶給我的。
讀書之於我,最初是一種遊戲。
小時候住在左營眷村,除了《一百個好孩子》之類爸媽會買給我們的書,想看其他故事書,第一步要存錢。存夠了錢(大概是五塊吧),我和弟弟會去市場挑一本書。重點是,回家時要把它藏在汗衫裡,用褲檔半夾住。奇怪的是,守在門口的大哥總是能發現,手一伸,書一抽,我們就失去了書最珍貴的「初閱權」。要等到老大讀完,像「檢查通過」似的批還給我們,才輪到我們享受。當年買的什麼書?完全不記得,倒是這藏書遊戲一直印刻在我的心版上。
小學四年級搬到台中四張犁,買書地點由市場升級到文具店。
擺放文具的大玻璃櫃上方,一條懸線拉開,上頭的書一本本用夾子夾住,像晾衣服似的一字排開。顧店的大姐很好心,不但會幫我取下,一時猶豫不決,還肯讓我帶回家,想清楚再回頭付錢。香港出的《兒童樂園》我就是在這裡買的。
小鎮另一邊的文具店就更多書了,暗暗的店裡有正式書架,還書容壯盛,本本皆能立正站好。只可惜,店裡進書多是名不見經傳的雜牌童書。唯一好處是,不買還可以租。我常常遞出幾塊銅板,便坐在店門口的小凳子上,就著天光翻書。直到一次,讀到不知是誰寫的、哪家出版社出的《豬八戒新編故事》,差勁到連我這小學生都讀不下去,幾乎想擲書長嘆:這什麼故事啊?我來寫都比它好看!這大概是我的小腦袋瓜裡第一次蹦出想創作的念頭吧。那之後,我便再不去蹲板凳了。
《天鵝的喇叭》初版封面
升上高年級,爸爸終於帶我進城買書。中央書局是我們的聖地,那通向二樓的大石梯,堅定而厚實,踏上去好像連閱讀都跟著往上升高一階。我第一次在這裡的書架上看到國語日報童書,彷彿見到書靈的聖光。在這裡,櫃台上也有些書被懸空吊掛著,但不再像萬國旗,反倒像是聖誕節精心佈飾的禮物。在中央買的書裡,我最愛E. B. 懷特的《天鵝的喇叭》,愛到連編故事,主角都要像書中主角薩米一樣,叫傑米!好像這樣才對味。我日後雖然反對台灣作者寫故事取外國名字,卻很能同其情,因為明白那是閱讀上的移情作用。
小學五、六年級是我這輩子閱讀最𣈱快有力的階段,拿到一本新書,我就坐下來,低下頭,一路翻到最後一頁。有次中午低頭展書,再站起來,頭一暈,才發現戶外天色都跟著我暈轉到了黃昏。那一刻還真有「閱讀之力,可移寸陰」之慨!
升上國中,彩色童年結束。青春期和升學壓力一壓下來,閱讀之流嘎然而止,我也成了「失語之人」,縮進陰鬱的殻。整整三年我只讀了四本半課外書:《唐詩三百首》、《小太陽》、《老人與海》、《基督山恩仇記》和《水滸傳》裡的一章〈林沖夜奔〉。還好有《幼獅少年》,月刊彌補了書籍的空缺。
高中,眼前天地重新敞開,我卻出現「閱讀障礙」:到書局挑書經常要來回幾趟,同一本書抽出來、放回去,反復幾次才能真的買下。捧回新書,摸之、嗅之,兩手在書頁中不斷摩挲,竟然愛不忍讀,讀幾頁便中斷,再沒法「一口氣」讀完一本書。直到今天,我一本書讀個三、四年仍然很平常。高中買的那一架志文新潮文庫,有許多都還只有蠹魚翻過結尾。
大學唸了沒感覺的會計系,一下掉進存在主義的虛無之境,參與活動又排斥活動,整日在人群邊緣散走。心最空無時,只能拿厚厚的《卡拉馬助夫兄弟們》來壓壓心底的慌。那時乍讀《小王子》,對狐狸所說的「豢養」竟然還一時不能明白。
大四考研究所,終於轉回跟文學沾邊的藝術研究所戲劇組。那些西洋劇本和金馬外片影展鬆動了我的「古板神經」,讓我脫去古典文學的習氣。
研三時,有一次路過國語日報,忽然想起這是我小時候「仰頭看」的報社。報社進不去,我便到旁邊的書店裡朝聖。一進去就看到《柳林中的風聲》,這恰是我小時候在報上連載的故事。當時覺得情節無聊,讀沒幾次就放棄追劇。長大後重相逢,我很好奇它後面怎麼寫的?便買回上下兩冊。原本只是順手拾回童年的記憶,沒想到一讀之下竟然深深著迷。一個驚訝:想不到童話也能寫得這麼文學!一個想法:未來有機會來寫寫童話好像也不錯!
這是我長大後再一次拾起童書,就這麼一本,便把我的目光帶回到童話。
真正開始寫童話,還要等到退伍後。
那時翻開報紙,老天,百分九十九點九的工作我都不會做。只好去國光藝校兼課。兼課錢不多,時間很多。思來想去,平生無一技,只有寫作勉強算一個長處。就用長處來試試吧!很幸運的,第一篇童話寄到《中國時報》童心版,隔幾天便接到主編伍湘芝的來電。電話裡讚美加邀稿,讓我在起跑線上便聽到掌聲和鼓勵。接著箭分三處試:一首新詩進入時報文學獎決選後被淘汰,一部寫壞了的舞台劇本得到文建會佳作,一篇輕鬆寫完的童話得到台灣省兒童文學第二名(隔年得到首奬)。好吧,老天爺擲筊暗示我了。
一次下課,我由國光藝校騎單車回木柵下崙路租處。車行過一排老舊房舍,剛轉過石牆紅門,一個歡喜而雀躍的聲音忽然從心底亮起:「我要寫童話!」終於,我知道這輩子要做什麼事了!斜對角,青邨牆外的一道斜坡,陽光穿透密密竹林,斜斜灑過來。那一刻,定格成了我心中的天啟畫面。
我開始蒐羅市面上的童話,覺得內容都太「公民與道德」了,不喜歡。直到遇見邁克.安迪(Michael Ende)的《火車頭大冒險》(版權法後只剩遊目族版的《火車頭大旅行》),我才找到自己喜愛的方向。他的《默默》和《說不完的故事》我都愛。那是從童心出發,從一個靈感開始彈跳,往前一路探險到結尾的發現之旅。
左起:《火車頭大冒險》、《默默》、《說不完的故事》
跟人生很像。
我開始學會用新鮮的眼光來看這個老舊的世界。
一篇篇童話寫下來,國中黑暗三年結留下來的人生苦繭終於在多年後蛻去,童年那個光朗的我又回來了!這個創作上的「回頭的動作」,讓我的生命細胞重新歸零,再一次敞向美好的天地。
接下來的故事,背景樂就都是陽光、微風和笑語了。
現在,我望向成人文學的創作者,目光仍然帶著虔誠的敬意。只偶爾看到偉大作家的「偉大表情」,會忍不住暗想:嘿,別那麼辛苦嘛!
科幻作家亞瑟.克拉克的墓誌銘上寫著:「他從未長大,但他從未停止長大。」這句話也像是為所有童書創作者說的。在宇宙面前,我們永遠都是童心的小孩。
我很高興我書桌前的塑像不再是「沈思者」,而是「彼得潘」。●
林世仁
高高瘦瘦,喜歡大自然,喜歡聽黑膠唱片,喜歡用新鮮的眼光來看這個老舊的世界,覺得生命就像一場神奇的大魔術。
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曾任英文漢聲出版有限公司副主編,現為專職童書作家。作品有童話《小麻煩》、《小師父 大徒弟》、《不可思議先生故事集》、《流星沒有耳朵》、《宇宙魔法印刷機》、《字的童話》系列;童詩《誰在床下養了一朵雲?》、《古靈精怪動物園》、《字的小詩》系列、圖象詩《文字森林海》;《我的故宮欣賞書》等五十餘冊。曾獲金鼎獎、國語日報牧笛獎童話首獎、聯合報/中國時報/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童書,第四屆華文朗讀節焦點作家。
Tags:
總有那麼一本或數本書,一位或多位文人作家,曾在我們的閱讀行旅中,留下難以遺忘的足跡。「書.人生」專欄邀請各界方家隨筆描摹,記述一段未曾與外人道的書與人的故事。期以閱讀的饗宴,勾動讀者的共鳴。
和漢聲老同事聚會,有朋友說她忘不了我卅歲生日時,大夥開心為我慶生,我卻一臉沈鬱的「沈思者」表情,彷彿人生陷入低潮。
那大概是我人生中最後一次露出那種「苦悶的象徵」吧。
會有那麼嚴肅而低落的表情,一來是被「三十而立」的儒家陰影籠罩,覺得一事無成而竟然已經三十!一來是清楚知道:自己將從此告別成人文學的世界,返身,往回走,走返兒童文學的世界。
這回返,其實是老天爺送來的禮物。前程美好,只是返身一刻仍不免湧上「五分鐘」的惆悵。
我大學唸會計,研究所唸藝術研究所,跟兒童文學都沾不上邊。閱讀過程也跟一般人一樣,一路隨著年齡而調高、往上,視野漸次抬升,看向的都是成人文學那一塊。我甚至有些偏早熟,國一便開始試寫古詩,高中沉迷古典詩詞,大學跟著試寫一些現代詩,退伍後,卻開始寫起童話、童詩。
可以說,我是「少年老成」,接著便「越活越小,越寫越小」。
這改變,是書帶給我的。
讀書之於我,最初是一種遊戲。
小時候住在左營眷村,除了《一百個好孩子》之類爸媽會買給我們的書,想看其他故事書,第一步要存錢。存夠了錢(大概是五塊吧),我和弟弟會去市場挑一本書。重點是,回家時要把它藏在汗衫裡,用褲檔半夾住。奇怪的是,守在門口的大哥總是能發現,手一伸,書一抽,我們就失去了書最珍貴的「初閱權」。要等到老大讀完,像「檢查通過」似的批還給我們,才輪到我們享受。當年買的什麼書?完全不記得,倒是這藏書遊戲一直印刻在我的心版上。
小學四年級搬到台中四張犁,買書地點由市場升級到文具店。
擺放文具的大玻璃櫃上方,一條懸線拉開,上頭的書一本本用夾子夾住,像晾衣服似的一字排開。顧店的大姐很好心,不但會幫我取下,一時猶豫不決,還肯讓我帶回家,想清楚再回頭付錢。香港出的《兒童樂園》我就是在這裡買的。
小鎮另一邊的文具店就更多書了,暗暗的店裡有正式書架,還書容壯盛,本本皆能立正站好。只可惜,店裡進書多是名不見經傳的雜牌童書。唯一好處是,不買還可以租。我常常遞出幾塊銅板,便坐在店門口的小凳子上,就著天光翻書。直到一次,讀到不知是誰寫的、哪家出版社出的《豬八戒新編故事》,差勁到連我這小學生都讀不下去,幾乎想擲書長嘆:這什麼故事啊?我來寫都比它好看!這大概是我的小腦袋瓜裡第一次蹦出想創作的念頭吧。那之後,我便再不去蹲板凳了。
升上高年級,爸爸終於帶我進城買書。中央書局是我們的聖地,那通向二樓的大石梯,堅定而厚實,踏上去好像連閱讀都跟著往上升高一階。我第一次在這裡的書架上看到國語日報童書,彷彿見到書靈的聖光。在這裡,櫃台上也有些書被懸空吊掛著,但不再像萬國旗,反倒像是聖誕節精心佈飾的禮物。在中央買的書裡,我最愛E. B. 懷特的《天鵝的喇叭》,愛到連編故事,主角都要像書中主角薩米一樣,叫傑米!好像這樣才對味。我日後雖然反對台灣作者寫故事取外國名字,卻很能同其情,因為明白那是閱讀上的移情作用。
小學五、六年級是我這輩子閱讀最𣈱快有力的階段,拿到一本新書,我就坐下來,低下頭,一路翻到最後一頁。有次中午低頭展書,再站起來,頭一暈,才發現戶外天色都跟著我暈轉到了黃昏。那一刻還真有「閱讀之力,可移寸陰」之慨!
升上國中,彩色童年結束。青春期和升學壓力一壓下來,閱讀之流嘎然而止,我也成了「失語之人」,縮進陰鬱的殻。整整三年我只讀了四本半課外書:《唐詩三百首》、《小太陽》、《老人與海》、《基督山恩仇記》和《水滸傳》裡的一章〈林沖夜奔〉。還好有《幼獅少年》,月刊彌補了書籍的空缺。
高中,眼前天地重新敞開,我卻出現「閱讀障礙」:到書局挑書經常要來回幾趟,同一本書抽出來、放回去,反復幾次才能真的買下。捧回新書,摸之、嗅之,兩手在書頁中不斷摩挲,竟然愛不忍讀,讀幾頁便中斷,再沒法「一口氣」讀完一本書。直到今天,我一本書讀個三、四年仍然很平常。高中買的那一架志文新潮文庫,有許多都還只有蠹魚翻過結尾。
大學唸了沒感覺的會計系,一下掉進存在主義的虛無之境,參與活動又排斥活動,整日在人群邊緣散走。心最空無時,只能拿厚厚的《卡拉馬助夫兄弟們》來壓壓心底的慌。那時乍讀《小王子》,對狐狸所說的「豢養」竟然還一時不能明白。
大四考研究所,終於轉回跟文學沾邊的藝術研究所戲劇組。那些西洋劇本和金馬外片影展鬆動了我的「古板神經」,讓我脫去古典文學的習氣。
研三時,有一次路過國語日報,忽然想起這是我小時候「仰頭看」的報社。報社進不去,我便到旁邊的書店裡朝聖。一進去就看到《柳林中的風聲》,這恰是我小時候在報上連載的故事。當時覺得情節無聊,讀沒幾次就放棄追劇。長大後重相逢,我很好奇它後面怎麼寫的?便買回上下兩冊。原本只是順手拾回童年的記憶,沒想到一讀之下竟然深深著迷。一個驚訝:想不到童話也能寫得這麼文學!一個想法:未來有機會來寫寫童話好像也不錯!
這是我長大後再一次拾起童書,就這麼一本,便把我的目光帶回到童話。
真正開始寫童話,還要等到退伍後。
那時翻開報紙,老天,百分九十九點九的工作我都不會做。只好去國光藝校兼課。兼課錢不多,時間很多。思來想去,平生無一技,只有寫作勉強算一個長處。就用長處來試試吧!很幸運的,第一篇童話寄到《中國時報》童心版,隔幾天便接到主編伍湘芝的來電。電話裡讚美加邀稿,讓我在起跑線上便聽到掌聲和鼓勵。接著箭分三處試:一首新詩進入時報文學獎決選後被淘汰,一部寫壞了的舞台劇本得到文建會佳作,一篇輕鬆寫完的童話得到台灣省兒童文學第二名(隔年得到首奬)。好吧,老天爺擲筊暗示我了。
一次下課,我由國光藝校騎單車回木柵下崙路租處。車行過一排老舊房舍,剛轉過石牆紅門,一個歡喜而雀躍的聲音忽然從心底亮起:「我要寫童話!」終於,我知道這輩子要做什麼事了!斜對角,青邨牆外的一道斜坡,陽光穿透密密竹林,斜斜灑過來。那一刻,定格成了我心中的天啟畫面。
我開始蒐羅市面上的童話,覺得內容都太「公民與道德」了,不喜歡。直到遇見邁克.安迪(Michael Ende)的《火車頭大冒險》(版權法後只剩遊目族版的《火車頭大旅行》),我才找到自己喜愛的方向。他的《默默》和《說不完的故事》我都愛。那是從童心出發,從一個靈感開始彈跳,往前一路探險到結尾的發現之旅。
跟人生很像。
我開始學會用新鮮的眼光來看這個老舊的世界。
一篇篇童話寫下來,國中黑暗三年結留下來的人生苦繭終於在多年後蛻去,童年那個光朗的我又回來了!這個創作上的「回頭的動作」,讓我的生命細胞重新歸零,再一次敞向美好的天地。
接下來的故事,背景樂就都是陽光、微風和笑語了。
現在,我望向成人文學的創作者,目光仍然帶著虔誠的敬意。只偶爾看到偉大作家的「偉大表情」,會忍不住暗想:嘿,別那麼辛苦嘛!
科幻作家亞瑟.克拉克的墓誌銘上寫著:「他從未長大,但他從未停止長大。」這句話也像是為所有童書創作者說的。在宇宙面前,我們永遠都是童心的小孩。
我很高興我書桌前的塑像不再是「沈思者」,而是「彼得潘」。●
林世仁
高高瘦瘦,喜歡大自然,喜歡聽黑膠唱片,喜歡用新鮮的眼光來看這個老舊的世界,覺得生命就像一場神奇的大魔術。
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曾任英文漢聲出版有限公司副主編,現為專職童書作家。作品有童話《小麻煩》、《小師父 大徒弟》、《不可思議先生故事集》、《流星沒有耳朵》、《宇宙魔法印刷機》、《字的童話》系列;童詩《誰在床下養了一朵雲?》、《古靈精怪動物園》、《字的小詩》系列、圖象詩《文字森林海》;《我的故宮欣賞書》等五十餘冊。曾獲金鼎獎、國語日報牧笛獎童話首獎、聯合報/中國時報/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童書,第四屆華文朗讀節焦點作家。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閱讀通信 vol.309》長命百歲也許不難,難的是百歲無憂
延伸閱讀
書.人生.阿潑》聆聽他人的故事
總有那麼一本或數本書,一位或多位文人作家,曾在我們的閱讀行旅中,留下難以遺忘的足跡。「書.人生」專欄邀請各界方家隨筆描摹,... 閱讀更多
書.人生.苦茶》我的藏書史前史
總有那麼一本或數本書,一位或多位文人作家,曾在我們的閱讀行旅中,留下難以遺忘的足跡。「書.人生」專欄邀請各界方家隨筆描摹,... 閱讀更多
書.人生.林佑軒》崩麗絲味
總有那麼一本或數本書,一位或多位文人作家,曾在我們的閱讀行旅中,留下難以遺忘的足跡。「書.人生」專欄邀請各界方家隨筆描摹,...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