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故事去更遠的地方V》台灣外譯好朋友,少了一個都不行 ft.七國關鍵人物

台灣作品外譯的路上,受到許多專業翻譯家的護持,他們的翻譯專業是台灣對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推力,這些外譯好朋友對台灣作品的熱情與支持,是我們走向國際的關鍵。(名單陸續增加中)

日本 白水紀子


(照片:白水紀子提供)

橫濱國立大學名譽教授,台灣文學學者暨翻譯家白水紀子,早年研究茅盾等左派文學,其後研究領域拓展至中國女性文學、女性論、LGBT文學等,長期關注華語文學,並親身勵行翻譯。多年來翻譯了多部台灣重要文學作品,如紀大偉《膜》、陳雪《橋上的孩子》、陳玉慧《海神家族》、甘耀明《神祕列車》、甘耀明《殺鬼》、甘耀明《冬將軍來的夏天》等。

白水紀子受訪時曾表示:「過去20年間,日本大約刊行了200冊的台灣翻譯書籍,近7成的譯者都屬於台灣學會的研究者。換言之,我們可以理解到,這是在台灣文學研究的基礎上推動的翻譯成果。在全世界的文學研究趨勢稍微減弱的當下,日本的台灣文學研究逆勢更加盛行,因此對譯者而言,這是令人滿意的發展。身為譯者,我也期待台灣文學能夠繼續誕生值得翻譯的優秀作品。」

日本 黃英哲


(照片:黃英哲提供)

現任愛知大學教授的黃英哲,曾於90年代文建會時期推動一系列「中書外譯計畫」。自1999至2008年期間,黃英哲與東京大學文學教授藤井省三、日本大學教授山口守合編「新台灣文學」、並主編「台灣性少數文學」、「台灣熱帶文學」等系列,計20本書。其中白先勇的《孽子》和朱天文的《荒人手記》兩本書,在日本的現代文學、純文學領域都得到非常高的評價。

黃英哲表示:「台灣書在日本最大的困難,還是市場問題。」不過,他並不純然悲觀,他認為基於台灣與日本的複雜關係,日本人普遍對台灣存有好感,台灣書在日本仍有機會。

日本 天野健太郎


(照片:太台本屋提供)

翻譯家暨出版人天野健太郎喜愛華文創作,曾創辦版權公司聞文堂,主動譯介台灣文學至日本,是台日文學交流的重要推手。譯作包括吳明益《天橋上的魔術師》、《單車失竊記》、龍應台《大江大海一九四九》、陳柔縉《人人身上都是一個時代》、陳浩基《13.67》等等。2018年11月12日因病離世,享年47歲。離世之際,引發文化界各方追思,感念其「一生懸命為臺灣文學鞠躬盡瘁,直到最後一刻」。

 

捷克譯者 白蓮娜(Pavlína Krámská)


(照片:內容力提供)

20世紀初,捷克漢學家普實克(Jaroslav Průšek)首次將華文文學導介進入捷克,針對白話文作品做了系統性研究,除了在課堂教學之外,也同時從事文本翻譯工作,華文文學的種子由此種下。而直至90年代,捷克漢學界才漸漸將觸角探至台灣文學,遲至2000年,台灣作家的小說選集才正式翻譯付梓。台灣文學起初是被歸類為華文文學的一部分,並未獨立出來。2010年以後,有兩家捷克的出版社各自規畫了「台灣文學書系」。第一家是IFP出版社,第二家是白蓮娜主持的麋鹿出版社(Mi:Lù Publishing)。

白蓮娜出生於捷克,捷克查理士大學哲學院東亞研究所博士,現為布拉格國際關係研究所副研究員,也是捷克譯者社團的成員。白蓮娜長期關注研究、翻譯台灣自然文學書寫,為了向捷克讀者推介台灣文學與文化,她與插畫家湯馬士.瑞杰可(Tomáš Řízek)共同成立麋鹿出版社,翻譯、出版台灣文學及兒童文學書籍。譯介的台灣文學作品包括:劉克襄《小鼯鼠的看法》、吳明益《複眼人》、廖鴻基《討海人》、楊牧《奇萊前書》(合譯)等。

法國 關首奇(Gwennaël Gaffric)


(照片:新經典提供)

法國里昂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副教授關首奇,同時也是法國亞洲書庫出版社(L’Asiathèque)「台灣小說系列」總編輯。他不僅是將吳明益作品引入法國的重要推手,譯有《睡眠的航線》、《複眼人》與《天橋上的魔術師》等作品,也是瓦歷斯.諾幹的《瓦歷斯微小說》譯者,曾評價該小說「在350字中創造一個故事宇宙,便是在文學上的一大挑戰,讓國外讀者驚艷於台灣作家不只寫台灣而已,更企圖以文學與世界溝通。」

關首奇對於台灣的作品如何與法國對話具有深刻的觀察,近年亞洲科幻文學在歐美崛起,關首奇除了翻譯《三體》三部曲,也譯介了高翊峰《泡沫戰爭》、《蚊子海》與紀大偉《膜》。他認為電影是台灣相當重要的文化輸出,因此翻譯了《悲情城市》的劇本,並指出:「因為《悲情城市》講述台灣歷史及文化,是了解台灣的一扇窗口,因此也有部分法國人是透過電影了解台灣的。」2019年,關首奇更出版法文專書《人類世的文學─台灣作家吳明益的生態批評研究》,以臺灣當代重要作家吳明益的作品為出發點,透過來自不同學科及各個國家的思想,反思吳明益的書寫創意與特性。

泰國 王道明(Anurak Kitpaiboonthawee)


(攝影:王志元)

王道明是泰國蜘蛛文化出版社負責人,出版了許多台灣小說的泰文版,如侯文詠《靈魂擁抱》、《危險心靈》與《白色巨塔》。他本身也是極為資深且重要的泰文譯者,譯介了許多當代中文暢銷小說。他的第一部譯作是侯文詠的《淘氣故事集》,此外不少圖文作家如幾米、彎彎的泰國版譯文,亦是由他操刀。

王道明曾在受訪時坦誠指出:「其實泰國對台灣的印象很模糊。」台灣以外的國家,普遍很難區分台灣、中國、香港或其他地區的華語文學有何不同。不過,他也認為,這是出版很適合切入的一塊:「書是一種可以記錄很多東西的載體,簡單的對白裡也可以看見每個時代的變化,包括食衣住行。」他認為,透過「書」這個媒介,可以更清楚地呈現「什麼是台灣」。

德國 蔣永學(Thilo Diefenbach)


(攝影:張震洲)

德國漢學家蔣永學投入台灣文學作品翻譯十餘年,選譯戒嚴時期台灣文學作品,呈現解嚴前後台灣文學不同風貌,以德文側錄了台灣民主化30年的歷程。2017年出版《戒嚴:台灣文學選集》(Kriegsrecht: Neue Literatur aus Taiwan,合譯),書中收錄的30篇短篇小說中,近三分之二譯文出自蔣永學之手,其中18篇作品是首次譯為西方語言,可視為近年台灣文學德譯的重要事件。

蔣永學曾任德國《東亞文學雜誌》(Hefte für ostasiatische Literatur)副編輯,任職的5年期間,每期雜誌必有台灣文學。目前積極準備撰寫台灣的文學史,在2020年台灣文化內容策進院為法蘭克福書展打造的聲音劇場中,蔣永學以說書人的身分,介紹台灣從戰後到現代的文學創作,譯介台灣文學不遺餘力。

加拿大 石岱崙(Darryl Cameron Sterk)


(照片取自:香港嶺南大學官網

現任香港嶺南大學翻譯系助理教授的石岱崙是加拿大人,曾在台灣定居多年,研究領域為台灣文學與電影、生態翻譯、語法分析在文學體中的作用與翻譯教學等。他對台灣的原住民文化也非常感興趣,曾深入研究賽德克語,並自豪表示他的賽德克語是中級程度。

石岱崙譯有吳明益的《複眼人》及《單車失竊記》英文版,其精彩譯作被視為是將吳明益推向國際的關鍵。《單車失竊記》書中除了中文及台語,也間或出現鄒族語和日語。石岱崙說明,英譯本遵循原著,為台語標注羅馬拼音,同時也為書中的日文和鄒族語附上拼音,讓英文讀者認識台灣是個多語國家。

斯洛伐克 梁晨


(照片:青林出版提供)

擁有語言文學博士學位、斯洛伐克籍的梁晨,2017年隨外交官夫婿博塔文(Martin Podstavek)來台述職後,推動台灣與斯洛伐克雙方童書的出版交流不遺餘力,不僅將多部台灣作品推向中歐,同時居中擔任翻譯,促成斯洛伐克童書首次引入台灣。

中文譯作有《母熊英卡》、《艾伊卡的塔》、《十二個月精靈》、《艾瑪與粉紅鯨魚》、《米米和莎莎》、《冰花之蜜》、《像猴子又不是猴子》等;斯洛伐克語譯作有《喜樂阿嬤》、《玩具診所開門了!》、《神奇掃帚出租中》、《騎著恐龍去上學》、《誰是第一名》、《我和我的脚踏車》、《奶奶的記憶森林》等。透過斯洛伐克文的譯介,使得台灣作品得以同時進入鄰近的捷克、波蘭、奧地利等國市場,拓寬了台灣與中歐書市的更多可能。

還有很多外譯好朋友……持續增加中


企劃:文化內容策進院、Openbook閱讀誌/撰稿:Openbook編輯部/責任編輯:周月英、吳致良、陳愷昀/視覺:林鈺馨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