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書房》石黑一雄反烏托邦小說《克拉拉與太陽》探尋人性與愛的真諦,及其他藝文短訊

2021-02-27 12:00
  • Sway(文字工作者)
  • Bambook(文字工作者)

作家石黑一雄即將出版長篇小說《克拉拉與太陽》(圖片翻攝自Youtube

【作家動態】

  •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石黑一雄將在3月2日推出最新長篇小說《克拉拉與太陽》(Klara and the Sun),繁體中文版緊接著在3月6日於台灣上市。故事敘述者「克拉拉」是一具為專孩子設計的陪伴型AI機器人,以太陽能為動力來源,擁有細膩的觀察力,與超越其他機器人的高度同理心。如同石黑先前的《別讓我走》,這是本反烏托邦小說。本書在克拉拉與人類的互動中叩問愛的真諦,並透過克拉拉好奇的眼光,探尋人性的深廣。

  • 在漫長的封城時期,不少人可能終於有時間好好讀完法國作家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長達3000多頁的巨作《追憶逝水年華》(À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現在又有機會多添一筆收藏。法國出版社Gallimard日前宣布,將於3月18日出版普魯斯特從未面世的作品《七十五頁》(Les Soixante-quinze feuillets)。這本遺作原稿先前屬於2018年過世的法國出版商德福盧瓦(Bernard de Fallois),他曾提到《七十五頁》中的文章寫於1908年,當時普魯斯特正在構思《追憶逝水年華》,《七十五頁》中也包含《追憶逝水年華》的故事雛形,是了解這部曠世巨作的重要指南。德福盧瓦過世後將自己的收藏贈與法國國家圖書館,當中不僅有這部遺作,也包含普魯斯特另一份生前未公開作品《神祕記者》(The Mysterious Correspondent),該書已於2019年在法國出版。
     
  • 社群媒體方興未艾,各種風向、話題更迭快速,只在人腦中留下失真的殘訊。現代人不僅在「現實/虛擬」世界切換不同人格,在網路世界裡,多少人敢說自己沒有其他分身帳號,用不同的人物設定在江湖走跳?蘿倫.奧伊勒(Lauren Oyler)、派翠西亞.洛克伍德(Patricia Lockwood)這兩位在社群媒體上廣受歡迎的新生代作家,在本月各自推出小說處女作,不約而同從網路世界無盡的下拉卷軸裡打撈故事。
    奧伊勒除了是位作家,同時也是令其他作者痛恨、但讓讀者痛快的書評者,文章散見於《衛報》、《紐約時報》、《倫敦書評》(The London Review of Books)等媒體。新作《Fake Accounts》從一場現代人的感情搜查揭開序幕,主角偷看男友的手機,卻意外發現男友的假帳號,顯露出她從未見過的陌生樣貌。後來男友死於一場意外,女主角擺脫親友,來到異鄉展開新生活,在不同的交友軟體上註冊帳號,打造出不同的人設與網友交流,甚至讓網路世界反客為主,當她與這些網友碰面時,就以該帳號的人物設定來裝扮現實中的自己。整個故事提出犀利的文化觀察,以及對於個人形象詮釋的反思。

    蘿倫.奧伊勒出版新作《Fake Accounts》(左圖取自蘿倫.奧伊勒官網

    洛克伍德則已出版2本詩集,2017年的個人回憶錄《Priestdaddy》獲選「紐約時報2017年度十大好書」,也獲2018年瑟伯美國幽默文學獎(Thurber Prize for American Humour)的肯定。新作《No One Is Talking About This》的主人翁沒有名字,但跟洛克伍德一樣是個作家,而且這個角色也繼承了她在Twitter上一貫的幽默與諷刺。
    本書分為兩個部分,前半部以緊湊、破碎的訊息組成,處處可見網路世界的迷因與內梗,模擬出網路成癮者所浸淫的資訊深淵,也反映了他們充斥著諷刺與仇恨短語的生活。後半部場景一轉,主角被母親從奧地利緊急召喚回美國老家,因為她懷孕的妹妹正經歷生命中的難關。在後半部內容中,主角原有的線上生活被徹底改變,故事深刻而催淚,一反前半部破碎與暴躁的節奏。


派翠西亞.洛克伍德新作《No One Is Talking About This》(右圖取自RollingStone

【得獎消息】
 

  • 英國小說家莫妮克.洛非(Monique Roffey)改編加勒比海原住民泰諾族(Taino)傳說寫成的小說《黑海螺美人魚》(暫譯,The Mermaid of Black Conch),甫於1月底獲英國科斯塔年度圖書大獎(Costa Book of the Year Award)和3萬英鎊獎金,日前再度以同一部小說入圍英國拉斯本對開本文學獎(Rathbones Folio Prize)決選,結果將於3月24日揭曉。
    《黑海螺美人魚》主角艾卡伊亞貌美如珍珠,因為受到嫉妒的人妻們詛咒而變為人魚,已在加勒比海水域遊蕩數百年。直到某天,她意外被觀光客捕獲,幸好黑海螺村漁夫大衛救了她並將她藏起來。艾卡伊亞逐漸恢復人形,重新作為女人在現代社會活下去,但由愛而生的嫉妒將如颶風席捲,改變所有人的命運。
     
  • 由美國圖書館協會(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頒發、代表圖書館員專業選書標準的安德魯.卡內基傑出獎章(Andrew Carnegie Medals for Excellence)日前公布得主,虛構文學獎由美國國家書卷獎得主詹姆斯.麥克布萊德(James McBride)獲獎,得獎作為描繪1970年代美國紐約布魯克林群像的小說《Deacon King Kong》。非虛構文學獎則頒給澳洲作家雷貝卡・吉格絲(Rebecca Giggs)入圍《科克斯書評》去年年度決選的環境文學作品《Fathoms: The World in the Whale》。
    在《Fathoms》中,讀者和作者一起上天下海,看見從未被命名的罕見鯨類,聽見能穿越半個地球的鯨魚之歌,了解鯨魚如何改變大氣組成,也看見塑膠污染物如何逐漸改變深海生態。吉格絲以鯨魚的生命史揭露氣候劇變對環境的影響,呼籲人類透過其他物種的角度看待生命與地球的關係。

【產業消息】

  • 美國出版業產學合作的最新研究《2020年沉浸式媒體與圖書報告》(Immersive Media & Books 2020)於日前發表,有別於以往類似研究只關注書籍的「閱讀」面向,本報告揭露人們在現今多媒體環境下,如何「使用」各種不同形式的書籍。在4300多名受訪者中,一半以上仍表示最主要的購書原因是為了「娛樂性閱讀」。除了購書外,其他使用方式包括從圖書館借閱(但只借不看)、送人、搜集或展示、參考用途等。
    每月使用超過4本書的人是出版業最想瞄準的客群,本研究發現這群最積極的「用書人」是千禧世代,這群18至34歲的年輕人不僅積極使用書籍,也愛看電視、電影和玩電玩,口味紛雜,也更容易從這些多元管道發現新書。此外,他們追求高效率和直接的互動,比起瀏覽書架和網站,他們更信任親朋好友和社群媒體的推薦。
    此外,圖書館、書店和網路通路能互補,增加彼此使用者與書籍互動的頻率。舉例來說,7成以上書籍使用者擁有圖書館借閱證,其中3成表示等不及時會直接購書;另外借閱證持有者在疫情期間購入書本(含紙本、電子書與有聲書)的數量也高於整體平均。這都顯示增加使用和瀏覽頻率,才是使讀者發現新書的最佳方式,書店、圖書館和網路通路實際上並非彼此的競爭者。
    本研究其中一項重大發現是「沉浸式使用」的定義改變。調查顯示,6成以上電子書讀者和7成有聲書聽者,在分心的狀況下使用書籍時仍會沉浸在內容中,迥異於閱讀紙本書時必須專心不受打擾的狀態,顯示出創新的娛樂產品和形式能滿足不同的注意力需求。

  • 現象級小說《正常人》作者莎莉.魯尼(Sally Rooney)作品再度被改編為影集,2017年的小說處女作《Conversations with Friends》預計於今年開拍,明年在英國BBC與美國影視串流平台Hulu播映。日前公布選角名單,本劇將由《地獄怪客:血后的崛起》的莎夏.蓮恩(Sasha Lane)、HBO影集《女孩我最大》的潔米瑪.柯克(Jemima Kirke)、《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的喬.歐文(Joe Alwyn)與新人艾莉森.奧立佛(Alison Oliver)擔綱主角。
    這部影集再度由《正常人》的製片公司負責,且同樣交付給執導《正常人》的奧斯卡提名導演Lenny Abrahamson。故事主角Frances冷靜又具備敏銳的洞察力,正朝著作家之路邁進,而她美麗又沉著的姊妹淘兼前女友Bobbi跟她一樣都還是大學生。某天,兩人結識了知名攝影師Melissa,受邀讓Melissa拍攝她倆相處的日常。隨著與Melissa的交集愈深,Frances與Bobbi的生活也出現變化,尤其是當Frances與Melissa的丈夫間萌生情愫,四人間微妙的關係平衡開始動搖……。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