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的早晨,林務局主辦的「國際步道論壇」除開放民眾報名外,更邀請各國駐台使節參與「漫遊千年魔法森林,體驗百年林業文化主題健行」,讓國際友人及國人認識林務局轄管之自然步道特色。活動由年底即將主辦第4屆亞洲步道大會的台灣千里步道協會協辦,其中規畫了兩條主題路線,分別為「林業文化」及「最美小徑」。
OB特派員此次隨行「林業文化」路線,從羅東林業文化園區出發,逆著原木開採的旅程,踏上舊時羅東森林鐵路遺跡至太平山森林遊樂區探訪檜木原始林,為讀者見證蘭陽林業文化百年來的發展及轉變。春日氣息勃發,伴隨晴朗好天氣,在號稱一整年中有超過200天會下雨的宜蘭,意外地在羅東林業文化園區迎接炙熱的日光,園內的竹林車站與廣場耀眼生輝。
迫不及待穿越車站,隨即見到兩輛樸拙細長的舊火車廂放置在兩側,延伸至盡頭的,是保存完整的貯木池與卸木平台。頗具時空意義的火車頭,後方承載了兩段巨大到令人瞠目結舌、肅然起敬的台灣扁柏與台灣紅檜,巍然橫躺於岸邊曬著太陽。
這裡有保存完好的運輸用軌道。漫步過程中,可供環池一圈的貯木池對岸,兩班莒光列車伴隨著優美悅耳的鐵軌共鳴聲行過。遠眺池中的浮木不是扁柏就是紅檜,日夜久浸也不致腐爛,全拜木料本身油脂的保護。近看春日草皮上,多有樹木忙於更新冬葉而落滿地的紅葉。
導覽老師提及,台灣軌道的間距因為日治關係,沿用日本建設留下來的十分車,相較於國際的軌距常常不合,也因此台鐵購買火車時,多向日本購入。
不少遊客或坐或臥,在短巧親切的軌道上攝影留念。深入到園內的森藝館外時,頗富風情的木棧橋與鄰近汩汩不絕的竹林圳,鼓勵著入園的民眾去想像:森藝館在往昔作為工人宿舍時,沿著水源生活的歷史情境,如何萬般迷人。
竹林車站曾是太平山林場的集材點,以此產業中心,輻射出周圍一帶的日式木屋。透過整修建築,保留過往的生活痕跡與文化意義。單單走近那些排排整齊的老房子,就有撲鼻而來的檜木香氣。導覽老師提到,日式建築的大梁柱一定都是用檜木去製作,堅固又防蟲。據說宜蘭一帶過往燒柴,都拿扁柏或檜木的剩料,邊邊角角隨便燒,整個地方絲毫不知奢侈地發香飄香,聽得人又羨慕又忌妒!
光是平地的集採點就已發達繁榮至此,更何況山上飽含一切原始能量的起點。不論隨走踏青或教育、懷舊,單純感受羅東林鐵的背景脈絡,就已豐盛到需要時間好好體驗一番。接下來要直達百年林業源頭的太平山,揭曉深藏其中的神祕,真教人滿心振奮期待萬分。
▇疊加記憶如二代木的山林召喚:檜木原始林步道
從平地而上,在翠峰景觀道路下車,一路前往太平山莊用午膳。時間雖然已過正午,因為天色清朗,還能欣賞遠方的山麓景色,渾然不覺在周身隱隱環繞的雲霧,會於何時逼近。
眾人依序拾級而上,在堪稱寬敞的中央階梯,徐緩地漫步。走在兩排垂落緋紅透粉的紫葉槭之中,開始感受山景的魅力。
導覽老師說,紫葉槭的葉子約於3月底4月初轉紅,可一路欣賞到9月都沒問題。相較於一般習以為常的秋日賞楓,初次見到紫葉槭的人,多半會著迷並驚豔於紫葉槭優雅、細緻的樹姿與葉形。
中央階梯靠近盡頭的分岔,左側可體驗「山地運材軌道車」,俗稱「蹦蹦車」的開放式車廂小火車。另一側則是今日的主題路線,先經過祭祀國姓爺的鎮安宮後,隨即進入此行的重頭戲:檜木原始林步道。
還沒走到鎮安宮前,已有人忍不住提問:「樹身上那些長長的綠色鬚鬚是什麼呀?」導覽老師笑答:噢,那是一種地衣。舉目所及,幾乎所有的樹幹、樹枝上,都飄著這樣的深綠色鬚狀物。或許因為這些鬱鬱蒼蒼的附著物,一視同仁地遍布在樹木的周身,遠遠看去,就像一群靜謐的深綠色長者耆老,在雲與光中,因為久久沉思而禪定,一邊無所謂地飛揚著滿身的鬚髮,就此靜靜度過森林中的千年歲月,形成強大的神祕感。
接近鎮安宮時,傳來略顯突兀的誦唸經文的樂音,然而很快的在不知道是哪一棵樹木前後的轉彎處,那些樂音完全失去存在,像被整座山吸納,快速收進看不見的抽屜中。連自己腳下的步伐都幾近無聲,就算在太平山裡快走或奔跑起來,似乎也只有一瞬的音響,又歸於寧靜。這麼安靜的場域,就是原始林步道神聖感的根源嗎?
導覽老師指點大家觀看許多合抱而緊密粗壯的樹木,最後來到一棵巍巍的大樹身旁,詢問眾人:「你們知道什麼是神木嗎?」全場無聲,沒有一個人答得上來。老師不氣餒,繼續鼓勵我們隨便猜也沒關係,最後有人脫口一說:「爛木頭」,導覽老師立刻開懷大笑說:「沒錯!沒有人想要的樹就是神木,因為是爛木頭,有生病或是蛀蟲,既然是爛木頭又何必費力去砍呢?反正也不會賣到好價錢。結果那些被看作是爛木頭的樹就活很久,最後變成了我們現在眼中的神木,繼續受人敬畏。」
語畢我們接著觀察,除了合抱共生的樹木,或有植物種子掉落在其他樹木的身上後,長成了「二代木」。林道中也隨處可見不少倒木,這些各自凹折或橫斷姿態綺麗的倒木,卻也成為許多地衣持續造景攀附、鋪爬美化的水綠色軟墊,彷彿揉合掉生命消逝的驚駭,增添了一種提供循環的開闊思考。
導覽老師逗趣說,這樣的地方適合冥想,不適合胡思亂想,只好趕緊跟上腳步,把多餘的解讀留待往後沉澱再反芻。其實遠遠近近地走著,也是有人獨自脫隊一會兒又跟上,客觀來看,同行的每一個人進入如此深高的山林後,產生了各自的時空感,顯然需要以適合自己的時間和速度,才能在這個環境中安適地自處。
就像林中生長速度緩慢的扁柏或檜木,究竟需要多少時間,才能長出足夠使人環抱的粗度呢?導覽老師說,至少要500年起跳。
我們一邊沉默,緊跟著勤奮地大量拍攝,所有人都藉由相機鏡頭,拼命捕捉得以重回這裡的記憶種子,忙碌抓取每一個可以召喚自己回到檜木林道中的影像細節。直到雲霧重重包圍視野,要下山的時候,已經看不見最初上來的地方了。
彷彿被太平山召喚前來,朝拜結束後,仙境的入口處旋即隱沒,只剩回到人間的下山路。相機裡的影像如苗芽般種在心底,長出來的時候,一定是再次召喚我們回到太平山的檜木林道間。回程的我,且如此深信!●
- 時間:2021年4/30(五)09:00-17:30
- 地點: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2F國際會議廳(台北市杭州南路1段2號2樓)
- 詳情:研討會專頁網站
- 報名網址
Tags:
暮春的早晨,林務局主辦的「國際步道論壇」除開放民眾報名外,更邀請各國駐台使節參與「漫遊千年魔法森林,體驗百年林業文化主題健行」,讓國際友人及國人認識林務局轄管之自然步道特色。活動由年底即將主辦第4屆亞洲步道大會的台灣千里步道協會協辦,其中規畫了兩條主題路線,分別為「林業文化」及「最美小徑」。
OB特派員此次隨行「林業文化」路線,從羅東林業文化園區出發,逆著原木開採的旅程,踏上舊時羅東森林鐵路遺跡至太平山森林遊樂區探訪檜木原始林,為讀者見證蘭陽林業文化百年來的發展及轉變。春日氣息勃發,伴隨晴朗好天氣,在號稱一整年中有超過200天會下雨的宜蘭,意外地在羅東林業文化園區迎接炙熱的日光,園內的竹林車站與廣場耀眼生輝。
迫不及待穿越車站,隨即見到兩輛樸拙細長的舊火車廂放置在兩側,延伸至盡頭的,是保存完整的貯木池與卸木平台。頗具時空意義的火車頭,後方承載了兩段巨大到令人瞠目結舌、肅然起敬的台灣扁柏與台灣紅檜,巍然橫躺於岸邊曬著太陽。
這裡有保存完好的運輸用軌道。漫步過程中,可供環池一圈的貯木池對岸,兩班莒光列車伴隨著優美悅耳的鐵軌共鳴聲行過。遠眺池中的浮木不是扁柏就是紅檜,日夜久浸也不致腐爛,全拜木料本身油脂的保護。近看春日草皮上,多有樹木忙於更新冬葉而落滿地的紅葉。
導覽老師提及,台灣軌道的間距因為日治關係,沿用日本建設留下來的十分車,相較於國際的軌距常常不合,也因此台鐵購買火車時,多向日本購入。
不少遊客或坐或臥,在短巧親切的軌道上攝影留念。深入到園內的森藝館外時,頗富風情的木棧橋與鄰近汩汩不絕的竹林圳,鼓勵著入園的民眾去想像:森藝館在往昔作為工人宿舍時,沿著水源生活的歷史情境,如何萬般迷人。
竹林車站曾是太平山林場的集材點,以此產業中心,輻射出周圍一帶的日式木屋。透過整修建築,保留過往的生活痕跡與文化意義。單單走近那些排排整齊的老房子,就有撲鼻而來的檜木香氣。導覽老師提到,日式建築的大梁柱一定都是用檜木去製作,堅固又防蟲。據說宜蘭一帶過往燒柴,都拿扁柏或檜木的剩料,邊邊角角隨便燒,整個地方絲毫不知奢侈地發香飄香,聽得人又羨慕又忌妒!
光是平地的集採點就已發達繁榮至此,更何況山上飽含一切原始能量的起點。不論隨走踏青或教育、懷舊,單純感受羅東林鐵的背景脈絡,就已豐盛到需要時間好好體驗一番。接下來要直達百年林業源頭的太平山,揭曉深藏其中的神祕,真教人滿心振奮期待萬分。
▇疊加記憶如二代木的山林召喚:檜木原始林步道
從平地而上,在翠峰景觀道路下車,一路前往太平山莊用午膳。時間雖然已過正午,因為天色清朗,還能欣賞遠方的山麓景色,渾然不覺在周身隱隱環繞的雲霧,會於何時逼近。
眾人依序拾級而上,在堪稱寬敞的中央階梯,徐緩地漫步。走在兩排垂落緋紅透粉的紫葉槭之中,開始感受山景的魅力。
導覽老師說,紫葉槭的葉子約於3月底4月初轉紅,可一路欣賞到9月都沒問題。相較於一般習以為常的秋日賞楓,初次見到紫葉槭的人,多半會著迷並驚豔於紫葉槭優雅、細緻的樹姿與葉形。
中央階梯靠近盡頭的分岔,左側可體驗「山地運材軌道車」,俗稱「蹦蹦車」的開放式車廂小火車。另一側則是今日的主題路線,先經過祭祀國姓爺的鎮安宮後,隨即進入此行的重頭戲:檜木原始林步道。
還沒走到鎮安宮前,已有人忍不住提問:「樹身上那些長長的綠色鬚鬚是什麼呀?」導覽老師笑答:噢,那是一種地衣。舉目所及,幾乎所有的樹幹、樹枝上,都飄著這樣的深綠色鬚狀物。或許因為這些鬱鬱蒼蒼的附著物,一視同仁地遍布在樹木的周身,遠遠看去,就像一群靜謐的深綠色長者耆老,在雲與光中,因為久久沉思而禪定,一邊無所謂地飛揚著滿身的鬚髮,就此靜靜度過森林中的千年歲月,形成強大的神祕感。
接近鎮安宮時,傳來略顯突兀的誦唸經文的樂音,然而很快的在不知道是哪一棵樹木前後的轉彎處,那些樂音完全失去存在,像被整座山吸納,快速收進看不見的抽屜中。連自己腳下的步伐都幾近無聲,就算在太平山裡快走或奔跑起來,似乎也只有一瞬的音響,又歸於寧靜。這麼安靜的場域,就是原始林步道神聖感的根源嗎?
導覽老師指點大家觀看許多合抱而緊密粗壯的樹木,最後來到一棵巍巍的大樹身旁,詢問眾人:「你們知道什麼是神木嗎?」全場無聲,沒有一個人答得上來。老師不氣餒,繼續鼓勵我們隨便猜也沒關係,最後有人脫口一說:「爛木頭」,導覽老師立刻開懷大笑說:「沒錯!沒有人想要的樹就是神木,因為是爛木頭,有生病或是蛀蟲,既然是爛木頭又何必費力去砍呢?反正也不會賣到好價錢。結果那些被看作是爛木頭的樹就活很久,最後變成了我們現在眼中的神木,繼續受人敬畏。」
語畢我們接著觀察,除了合抱共生的樹木,或有植物種子掉落在其他樹木的身上後,長成了「二代木」。林道中也隨處可見不少倒木,這些各自凹折或橫斷姿態綺麗的倒木,卻也成為許多地衣持續造景攀附、鋪爬美化的水綠色軟墊,彷彿揉合掉生命消逝的驚駭,增添了一種提供循環的開闊思考。
導覽老師逗趣說,這樣的地方適合冥想,不適合胡思亂想,只好趕緊跟上腳步,把多餘的解讀留待往後沉澱再反芻。其實遠遠近近地走著,也是有人獨自脫隊一會兒又跟上,客觀來看,同行的每一個人進入如此深高的山林後,產生了各自的時空感,顯然需要以適合自己的時間和速度,才能在這個環境中安適地自處。
就像林中生長速度緩慢的扁柏或檜木,究竟需要多少時間,才能長出足夠使人環抱的粗度呢?導覽老師說,至少要500年起跳。
我們一邊沉默,緊跟著勤奮地大量拍攝,所有人都藉由相機鏡頭,拼命捕捉得以重回這裡的記憶種子,忙碌抓取每一個可以召喚自己回到檜木林道中的影像細節。直到雲霧重重包圍視野,要下山的時候,已經看不見最初上來的地方了。
彷彿被太平山召喚前來,朝拜結束後,仙境的入口處旋即隱沒,只剩回到人間的下山路。相機裡的影像如苗芽般種在心底,長出來的時候,一定是再次召喚我們回到太平山的檜木林道間。回程的我,且如此深信!●
▇我們與步道的距離:2021自然步道國際交流論壇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閱讀通信 vol.309》長命百歲也許不難,難的是百歲無憂
延伸閱讀
話題》從步道到綠道,邊走邊讀一段山海圳
歷經十餘年的倡議與推動,台灣的步道運動今(2021)年將迎接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台灣將首度成為第4屆亞洲步道大會(Asia Trail Conference,... 閱讀更多
2020Openbook好書獎.年度生活書》貂山之越:淡蘭古道自然發現史
閱讀更多
採集人的野帳I》重返台灣植物調查的黃金時代ft. 漫畫家英張、植物學家董景生、CCC編輯任容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