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常幻想長大可以坐進駕駛艙駕馭機器人,按右上方的鈕就能發射飛彈,壓著操縱桿上的紅色閃電標誌,機器人眼睛會發射雷射光束,或者是拉起左前方拉桿,腳底就會噴火飛上天。可是我沒料到人生會有那麼一天,把自己裝進玩偶裝裡,嘗試駕馭可愛。
穿著大象玩偶裝時,身上是只剩一件內褲的,也就是說,我成為布偶的真皮組織。
帶頭的前輩是個大約30歲瘦高的大哥,他手抱著長頸鹿的頭說,穿上布偶裝後,你就成為那個布偶的角色,動作要放開點,別彆扭,別覺得丟臉,不會有人知道裡面是你。分組後我點收傳單邊想,實在很難想像真的有一種男人是靠裝可愛謀生的。小時候在遊樂園裡,以為擁抱的那些角色的內在,可能都是叔叔。然後,我現在成為欺騙小孩情感的大哥哥了。
穿玩偶裝發氣球與傳單是在高一的暑假,算是第二份打工。第一份打工是國中,在罐頭工廠負責將輸送帶的罐頭拿起來安放在紙箱內。輸送帶的速度比迴轉壽司快上10倍,我和同學常反應不夠快來不及抓取,旁邊的阿姨們還能邊包裝邊從容看著我們手忙腳亂的糗態。或許她們此刻可以這麼優雅,是因為見識過名為青春的輸送帶在一眨眼就過去的緣故。
高一那次打工的地點是斗六圓環。斗六那時候還是民風純樸的小鎮,在七逃仔眼裡,我們這種穿卡通人物裝打工的人是「假鬼假怪」,倘若今天我穿的是廟會神將裝,我在他們眼中會是個咖。果然人對於另一個人的尊重程度,大多是來自於表象。
布偶看出去的視野大約只有Beta錄影帶的大小,但仍可清楚看到七逃仔騎著裝有霹靂車跑馬燈的名流100斜板。他們挑釁地騎經我身邊,是確保我能清楚聽見他們順風丟下的五字經問候的距離。我可以理解,這個年紀的憤怒,很多時候是替自己的青春感到難堪。不過,起碼當下的我正享受小孩子與媽媽們的簇擁愛戴,雖然也清楚那不是真的我。
我猜每個人都有這樣的經驗,拿榔頭槌釘子時,明明計算清楚角度與距離,偏偏榔頭還是砸到手指頭。事過境遷,已經忘記當時要釘什麼,也忘了當時的痛,卻記得敲到手指的畫面。當我看到《天橋上的魔術師》中的〈一頭大象在日光朦朧的街道〉時,彷彿榔頭敲到手的畫面重現。
曾經聽老一輩的說過,有錢的人才有資格說緣份。緣份的促成確實要透過很多具體的型態,畢竟它們是無形的,如同頻率、光、氣味。人們用實體的物去形容無形的,我猜是為了方便於智慧傳承。
緣份就是一個人在某天下雨趕著去搭車,錯過平常搭的那班車,分不清是喘氣或洩氣的走進某間地下一樓書店,遇見某本書。到了某年,這個人又遇上某個人,那個人腦子冒出個念頭,就把原本不相干的、飄忽無形的緣份接通了。
我認為漫畫角色雖然是創造出來的,但他們也是活的,有些活得比創造他們的人更長久。正因為如此,我不喜歡太早把故事說死,以至於畫漫畫、想故事的方式,已經習慣只設想後幾頁的分鏡台詞和後面的大概輪廓,生活中也習慣只預想到明、後天,頂多是這禮拜想做些什麼。
所以,當有人問我對於未來有什麼打算與規畫時,會讓我陷入像在大海中漂流的無助,就算說出答案,也是像小時候玩七巧板找不到正確位置時敷衍的硬湊拼貼。我會想,眼前三張白紙都還沒下筆,怎麼能夠自信的規畫後面要畫完多少白紙。可能我往後預想的都不遠,如同人低頭散步,所以前方出現難以置信的驚喜自然就變多。
2015年是個驚喜,華山朗讀節的「譯動國界」活動,策展人提議用漫畫的方式演繹小說《天橋上的魔術師》。這個念頭,把2011年為了躲雨等車,在地下書店蹲著看小說,回想高一夏天打工的我奇妙的接通了。
老巷弄是會很快帶人回到以前的裝置,為了揣摩小說角色的內心體會、感受時代停滯的氛圍,除了白天走上北門附近的天橋看著中華路,我有幾次是夜裡去鑽行龍山寺的小巷弄。在此居住的生命大多瀰漫著陰暗、潮濕的氣息,似乎白天的陽光也流不進這些巷弄的迷宮縫隙,但即使如此仍然活躍沓雜。流浪的人與動物被四周的高樓圍著,困久了,懶得掙扎,自然就把自己留在過去,提不起勁離開前行。但感覺這些人也沒有因此感到哀傷,可能往前看已經沒有所謂的選項,也可能在這裡只要席地而坐或躺臥,仰著頭就可以看見很美的霓虹。
台北的5月已經感到炎熱,漫畫的進行都會有個期限,心裡會焦急,但也清楚焦急下產出的不會是那麼好的東西。我常會為了如何畫出小說裡的魔幻寫實感覺而頭脹,有幾次需要冷靜,甚至打開冰箱把頭埋進去。這個動作也像是打工時要戴上有點重量的玩偶的頭,眼睛閉著叫自己的腦子不要思考,但仍會分心浮現高一的夏天。鼻子彷彿聞到玩偶裝裡濕熱的氣味,看見那台呼嘯而過的名流100與少年,還有小朋友故意向前用手戳玩偶一下又退回原地保持距離,笑嘻嘻的看玩偶如何反應,以及大家在儲物間穿著內褲尷尬的背對背套上玩偶裝。
現在回想,人跟書或者人跟人之間的緣分,有點像是我當兵時有次行經大亞百貨前的天橋上被擺攤的算命仙叫過去,說了些不確定是否實現的預言;像武俠片學成下山時師父給一個錦囊,規定你多年後才能打開看裡面寫了什麼;也像是高一那年夏天的汗水,在預告說,有一天我會在布偶裝上積累成晶透的鹽粒,並且逃過洗衣機的洗滌。
也可能是,人活著的一天一天又一天,都是穿越時空的緩步行進。●
阮光民
台灣漫畫界積極努力不懈的創作者,其作品屢獲獎項肯定,包括國立編譯館優良漫畫獎第一名、新聞局劇情漫畫首獎、文化部金漫獎青年漫畫類首獎等。2017年更以《用九柑仔店1:守護暖心的所在》榮獲第八屆金漫獎「青年漫畫獎」和「年度漫畫大獎」雙料肯定。2011年起多次受邀赴國際交流,如法國香貝里漫畫節、法國安古蘭國際漫畫節,及德國柏林文學學會駐村等。
其作品大多描繪臺灣社會的獨特溫馨故事,尤其擅長刻劃人情義理、捕捉家族、親子、人性糾葛等微妙情愫,以幽默溫暖的方式呈現濃厚的人文關懷。創作作品:《東華春理髮廳》、《幸福調味料》、《天國餐廳》系列三冊、《警賊:光與闇》系列二冊、《用九柑仔店》系列五冊等,並跨界合作舞台劇《人間條件》漫畫版 及《天橋上的魔術師 圖像版》。《東華春理髮廳》與《用九柑仔店》亦改編成偶像劇,備受矚目。
Tags:
總有那麼一本或數本書,一位或多位文人作家,曾在我們的閱讀行旅中,留下難以遺忘的足跡。「書.人生」專欄邀請各界方家隨筆描摹,記述一段未曾與外人道的書與人的故事。期以閱讀的饗宴,勾動讀者的共鳴。
小時候常幻想長大可以坐進駕駛艙駕馭機器人,按右上方的鈕就能發射飛彈,壓著操縱桿上的紅色閃電標誌,機器人眼睛會發射雷射光束,或者是拉起左前方拉桿,腳底就會噴火飛上天。可是我沒料到人生會有那麼一天,把自己裝進玩偶裝裡,嘗試駕馭可愛。
穿著大象玩偶裝時,身上是只剩一件內褲的,也就是說,我成為布偶的真皮組織。
帶頭的前輩是個大約30歲瘦高的大哥,他手抱著長頸鹿的頭說,穿上布偶裝後,你就成為那個布偶的角色,動作要放開點,別彆扭,別覺得丟臉,不會有人知道裡面是你。分組後我點收傳單邊想,實在很難想像真的有一種男人是靠裝可愛謀生的。小時候在遊樂園裡,以為擁抱的那些角色的內在,可能都是叔叔。然後,我現在成為欺騙小孩情感的大哥哥了。
穿玩偶裝發氣球與傳單是在高一的暑假,算是第二份打工。第一份打工是國中,在罐頭工廠負責將輸送帶的罐頭拿起來安放在紙箱內。輸送帶的速度比迴轉壽司快上10倍,我和同學常反應不夠快來不及抓取,旁邊的阿姨們還能邊包裝邊從容看著我們手忙腳亂的糗態。或許她們此刻可以這麼優雅,是因為見識過名為青春的輸送帶在一眨眼就過去的緣故。
高一那次打工的地點是斗六圓環。斗六那時候還是民風純樸的小鎮,在七逃仔眼裡,我們這種穿卡通人物裝打工的人是「假鬼假怪」,倘若今天我穿的是廟會神將裝,我在他們眼中會是個咖。果然人對於另一個人的尊重程度,大多是來自於表象。
布偶看出去的視野大約只有Beta錄影帶的大小,但仍可清楚看到七逃仔騎著裝有霹靂車跑馬燈的名流100斜板。他們挑釁地騎經我身邊,是確保我能清楚聽見他們順風丟下的五字經問候的距離。我可以理解,這個年紀的憤怒,很多時候是替自己的青春感到難堪。不過,起碼當下的我正享受小孩子與媽媽們的簇擁愛戴,雖然也清楚那不是真的我。
我猜每個人都有這樣的經驗,拿榔頭槌釘子時,明明計算清楚角度與距離,偏偏榔頭還是砸到手指頭。事過境遷,已經忘記當時要釘什麼,也忘了當時的痛,卻記得敲到手指的畫面。當我看到《天橋上的魔術師》中的〈一頭大象在日光朦朧的街道〉時,彷彿榔頭敲到手的畫面重現。
曾經聽老一輩的說過,有錢的人才有資格說緣份。緣份的促成確實要透過很多具體的型態,畢竟它們是無形的,如同頻率、光、氣味。人們用實體的物去形容無形的,我猜是為了方便於智慧傳承。
緣份就是一個人在某天下雨趕著去搭車,錯過平常搭的那班車,分不清是喘氣或洩氣的走進某間地下一樓書店,遇見某本書。到了某年,這個人又遇上某個人,那個人腦子冒出個念頭,就把原本不相干的、飄忽無形的緣份接通了。
我認為漫畫角色雖然是創造出來的,但他們也是活的,有些活得比創造他們的人更長久。正因為如此,我不喜歡太早把故事說死,以至於畫漫畫、想故事的方式,已經習慣只設想後幾頁的分鏡台詞和後面的大概輪廓,生活中也習慣只預想到明、後天,頂多是這禮拜想做些什麼。
所以,當有人問我對於未來有什麼打算與規畫時,會讓我陷入像在大海中漂流的無助,就算說出答案,也是像小時候玩七巧板找不到正確位置時敷衍的硬湊拼貼。我會想,眼前三張白紙都還沒下筆,怎麼能夠自信的規畫後面要畫完多少白紙。可能我往後預想的都不遠,如同人低頭散步,所以前方出現難以置信的驚喜自然就變多。
2015年是個驚喜,華山朗讀節的「譯動國界」活動,策展人提議用漫畫的方式演繹小說《天橋上的魔術師》。這個念頭,把2011年為了躲雨等車,在地下書店蹲著看小說,回想高一夏天打工的我奇妙的接通了。
老巷弄是會很快帶人回到以前的裝置,為了揣摩小說角色的內心體會、感受時代停滯的氛圍,除了白天走上北門附近的天橋看著中華路,我有幾次是夜裡去鑽行龍山寺的小巷弄。在此居住的生命大多瀰漫著陰暗、潮濕的氣息,似乎白天的陽光也流不進這些巷弄的迷宮縫隙,但即使如此仍然活躍沓雜。流浪的人與動物被四周的高樓圍著,困久了,懶得掙扎,自然就把自己留在過去,提不起勁離開前行。但感覺這些人也沒有因此感到哀傷,可能往前看已經沒有所謂的選項,也可能在這裡只要席地而坐或躺臥,仰著頭就可以看見很美的霓虹。
台北的5月已經感到炎熱,漫畫的進行都會有個期限,心裡會焦急,但也清楚焦急下產出的不會是那麼好的東西。我常會為了如何畫出小說裡的魔幻寫實感覺而頭脹,有幾次需要冷靜,甚至打開冰箱把頭埋進去。這個動作也像是打工時要戴上有點重量的玩偶的頭,眼睛閉著叫自己的腦子不要思考,但仍會分心浮現高一的夏天。鼻子彷彿聞到玩偶裝裡濕熱的氣味,看見那台呼嘯而過的名流100與少年,還有小朋友故意向前用手戳玩偶一下又退回原地保持距離,笑嘻嘻的看玩偶如何反應,以及大家在儲物間穿著內褲尷尬的背對背套上玩偶裝。
現在回想,人跟書或者人跟人之間的緣分,有點像是我當兵時有次行經大亞百貨前的天橋上被擺攤的算命仙叫過去,說了些不確定是否實現的預言;像武俠片學成下山時師父給一個錦囊,規定你多年後才能打開看裡面寫了什麼;也像是高一那年夏天的汗水,在預告說,有一天我會在布偶裝上積累成晶透的鹽粒,並且逃過洗衣機的洗滌。
也可能是,人活著的一天一天又一天,都是穿越時空的緩步行進。●
阮光民
台灣漫畫界積極努力不懈的創作者,其作品屢獲獎項肯定,包括國立編譯館優良漫畫獎第一名、新聞局劇情漫畫首獎、文化部金漫獎青年漫畫類首獎等。2017年更以《用九柑仔店1:守護暖心的所在》榮獲第八屆金漫獎「青年漫畫獎」和「年度漫畫大獎」雙料肯定。2011年起多次受邀赴國際交流,如法國香貝里漫畫節、法國安古蘭國際漫畫節,及德國柏林文學學會駐村等。
其作品大多描繪臺灣社會的獨特溫馨故事,尤其擅長刻劃人情義理、捕捉家族、親子、人性糾葛等微妙情愫,以幽默溫暖的方式呈現濃厚的人文關懷。創作作品:《東華春理髮廳》、《幸福調味料》、《天國餐廳》系列三冊、《警賊:光與闇》系列二冊、《用九柑仔店》系列五冊等,並跨界合作舞台劇《人間條件》漫畫版 及《天橋上的魔術師 圖像版》。《東華春理髮廳》與《用九柑仔店》亦改編成偶像劇,備受矚目。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閱讀通信 vol.302》愛黏媽媽的幼鷹算不算是一種媽寶小鷹?
延伸閱讀
閱讀隨身聽EP2》阮光民/像他這樣一位漫畫家
你那一邊,現在是白天還是晚上?已回到家,或是在通勤的路上?無論什麼時間、地點,歡迎隨時打開「閱讀隨身聽」。在此Podcast節目中,... 閱讀更多
20年後,再畫一次.阮光民》更改了結局 ft《警賊》的大家
「10年後,再畫一次」專欄,邀請漫畫家回憶創作過程中,印象特別深刻的一幅作品,藉由重新構思的時刻,分享創作與生活的變化,與讀者一述近況。 閱讀更多
漫畫評論》慢板進行,卻有諸多量身打造的敘事武器:評阮光民《用九柑仔店》
繼《東華春理髮廳》2012年改編為同名電視劇後,漫畫家阮光民於2016年推出、目前出版4集的《用九柑仔店》,同名電視劇也將於今(2019)年8月16日首播。...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