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人物的發言稿撰稿人(文膽)向來是相當神祕的工作,隱身在幕僚群中,發言稿不僅需要說明政策,更要展現氣度和高度。本集相當難得地邀請到曾任前總統李登輝先生文膽的東美出版總編輯、翻譯家李靜宜,也邀請到具有撰寫文稿經驗,更編纂過多部言論集與人物傳記的允晨文化發行人廖志峰。本集節目不僅聚焦文膽,也思考同樣隱身文字背後的編輯,兩種職業的異與同,讀者千萬別錯過了。
【精彩內容摘錄】
➤文膽,文膽,是為文嘗膽,還是為文有膽?
廖志峰:文膽、文膽,為文嘗膽。大家知道「嘗膽」是很苦的事,有點像命題作文,老闆給你一個題目、方向,我們要把它發揮、組合出來,很難超越老闆給的範疇,又得思考如何將意念傳遞出來,如果讓它更清楚、立體。
作家跟編輯的訓練中,對文字都有一定的專業與專精。文字是要修練的,做為政治性的公告,訴求要清楚,要顧及政治人物的需求和受眾的期待,文膽的角色要居中完成,是類似仲介的角色。
李靜宜:我覺得(文膽)跟作家本身的身分,有一點點不太一樣。多半的作家可以為所欲為,想寫什麼就寫什麼;但是替別人寫稿子,必須以另一方的眼光、高度、語彙,用一個有邏輯的方式呈現出來。在寫作的過程,需要考慮的因素很多,不只命題本身。
儘管我們從小寫了很多命題的作文,但這些命題的作文多半在表達個人的意思,但是為政治人物寫東西時,文膽要表達的其實是他的「意志」,不管是他對政策的闡述,或對特定政治環境的情感投射。你必須先了解「他究竟要講給誰聽」、「他想要表達什麼」,從這些問題反推,才能具體思考文稿的內容。
在我過往的經驗中,其實花最多力氣的倒不是真正動手去寫這件事,而是在構思的過程中,如何在龐雜的素材中,進行挑選、組合。並不能說需要具備豐富的經驗,但對於整個所處的環境,以及為他撰寫文稿的這個對象,必須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才能做到。
李登輝辭世後,李靜宜以文字梳理哀思與回憶,集結為《漫長的告別——記登輝先生,以及其他》一書。
➤總統看過的書,文膽都要看?
李靜宜:不同政治人物思考的方式不一樣,應對事物的方式也不同,甚至想打動的對象也不一樣,撰寫文稿時要將這些因素都考慮進去,我覺得很難。國外有很多專業寫手,可以幫不同的總統寫稿子,他們有些人可以做到這樣,但就我來說,是很困難的事。因為終究要對一個人有深刻的了解與認識,長時間很近距離的觀察,才有辦法完成。
比方說像登輝先生接見賓客時,我其實不太愛去,不過重要賓客我大多會到場,儘管我有時不進去,但幾乎他所有會客的紀要、談話紀錄,我全部都要閱讀。因為需要知道他最近在想什麼、關注怎樣的問題,將他盡其所思所想放進文稿中,才能貼近他的想法。
主持人:妳曾提到登輝先生是一位非常愛閱讀的老闆,所以他看的書妳也要跟著看?
李靜宜:對,他最近讀什麼書,我都要盡量把書找來看,所以我經常說,有一位愛讀書的老闆,其實是件非常可怕的事,因為你必須不停地追趕他的速度,真的非常可怕。
➤一部好的言論集,能經過時間的考驗
廖志峰:無論撰寫文稿或出版書籍,首先要對工作的對象懷抱情感。以編輯來說,需要先協助作者讓文稿眉目清楚,例如允晨出版的《余英時回憶錄》,一開始是第三人稱的口述,後來變成第一人稱撰述的自傳,中間當然經過很長時間的溝通。
以文膽而言,老闆可能只列幾個重點,你必須像在編書、寫文案一樣,要能合理的謀篇,又能感動人,若要使讀者閱讀或聆聽後對生命有更深層的思索,那文案也必須做對方向。
順便補充一下,我突然想到,以前曾編過李前總統的言論集,其中的文章有多少篇是靜宜寫的?猜想應該為數不少。我認為一部好的言論集,如果本身學養俱足,那文章是經得起考驗的。講述者本身對時事、對政治、對世界的看法,在文章中是清晰可見的,我認為好的文膽,就是要讓這些文章能清楚、深刻,賦予生命力。
➤編輯與文膽,隱身文字後的兩種職業
李靜宜:「文膽」跟「編輯」的角色,的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他們都隱身文字之後,榮耀屬於作者。
主持人:問題是編輯的,榮耀是作者的。(笑)
李靜宜:通常我們手上會有很多素材,要從中間組合出邏輯,將它炒出一盤菜,抓出幾個亮點,標誌出文稿的重點——總要有一個可以做為標題的東西。跟書的文案一樣,究竟這本書為何出版?究竟想打動誰?抓出一兩句重點,或者一段話來打動他。即便是同一位作者或同一位政治人物,在不同的場合,也要需要講出不同的話,都必須先替他考慮到市場和言語的展現方式。這點,文膽跟編輯其實非常相像。
廖志峰:今天做一個文膽,平常就應該隨時吸收、準備,不管在哪一位政治人物身旁,他所關心的領域,你必須跟著關心,如果完全不關心或沒有興趣,那是做不好文膽工作的。這跟編輯很像,如果編輯對所選的書,對該主題、作者毫無興趣,我相信書出來的樣子,或書最終的情況一定很糟。「寫作」是很好的練習,第一是紀錄,其次是整理,第三是練習。
➤語言的輕重
李靜宜:一位政治人物,特別是「總統」的角色,表達一句話,必須具備一定的高度和力量。打動人的方式有很多種,在文氣和語句上,既使同一句話,使用不同的表述方式時,打動人的力量也是不一樣。
主持人:文膽必須不停衡量力道的輕重。
李靜宜:對!我運氣好一點,小時候受過很多演講的訓練,參加過很多演講比賽,我能用朗讀的方式,先將文稿唸出來。中文的寫作,因為是自己的母語,我們常常不太注意文法。但其實有時候文法是有影響的,比方一個句子著重動詞跟著重受詞,力道是不一樣的。
我經常要用很奇怪的方式解釋給別人聽:為什麼一定要選這個字,不能換一個方式說。這種事情發生一、兩次後,同僚也可以接受了,就是因為考量了朗讀的效果。
主持人:登輝先生也從善如流?
李靜宜:對,我覺得他基本上是從善如流的。還有一點,我其實也會注意到,因為每一個人講話時,都有不同的特性,像登輝先生因為國語不是主要使用的語言,所以有一些音可能沒有辦法唸得好,或者是發得不清楚,那些詞彙就要盡量避開。這都是寫作的過程中要注意的。
我認為最重要,還是回到剛剛志峰說的,撰寫文稿很重視邏輯的梳理。文章希望打動人,一定要講道理,讓人理解演說者的內容。這樣的角色,其實跟我平常另一個工作「翻譯」的功能也很接近。
➤文字的力量來自閱讀,文學尤是
李靜宜:相信文字的力量,文字的力量來自閱讀。儘管很多人認為政治人物的撰稿人,或許比較需要知道的是政治情勢,但我覺得之所以能寫這些東西,最重要的原因來自於大量閱讀的積累。閱讀的素養不是專業的東西,很多也來自於文學,文學帶給讀者想像力,文字之美的鑑賞力,也蘊含對很多人生的邏輯。我認為「閱讀」是有志於從事文字或文膽工作的人,十分需要重視的事情。
廖志峰:我在閱讀中得到豐厚的養分,它像洞穴,可以安穩地躲在裡頭。閱讀予人力量,如何展現這份力量呢?透過文字啊,不然還有什麼呢?所以我想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都需要閱讀,它是很重要的積累。●
主持人:吳家恆,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系畢業,英國愛丁堡大學音樂碩士,遊走媒體、出版、表演藝術多年,曾任職天下雜誌、時報出版、音樂時代、遠流出版、雲門舞集、臺中國家歌劇院。除了在大學授課,在臺中古典音樂台擔任主持人之外,也從事翻譯,譯有《心動之處》、《舒伯特的冬之旅》、《馬基維利》、《光影交舞石頭記》等書。
片頭、片尾音樂:微光古樂集The Gleam Ensemble Taiwan
Tags:
你那邊,現在是白天還是晚上?已回到家,或是在通勤的路上?無論什麼時間、地點,歡迎隨時打開「閱讀隨身聽」。Openbook閱讀誌企畫製作的Podcast節目,由資深編輯及電台主持人吳家恆擔綱主持,每集邀請不同作家、藝文工作者或編輯,以線上廣播的方式,分享彼此的工作與最近的閱讀。
政治人物的發言稿撰稿人(文膽)向來是相當神祕的工作,隱身在幕僚群中,發言稿不僅需要說明政策,更要展現氣度和高度。本集相當難得地邀請到曾任前總統李登輝先生文膽的東美出版總編輯、翻譯家李靜宜,也邀請到具有撰寫文稿經驗,更編纂過多部言論集與人物傳記的允晨文化發行人廖志峰。本集節目不僅聚焦文膽,也思考同樣隱身文字背後的編輯,兩種職業的異與同,讀者千萬別錯過了。
【精彩內容摘錄】
➤文膽,文膽,是為文嘗膽,還是為文有膽?
廖志峰:文膽、文膽,為文嘗膽。大家知道「嘗膽」是很苦的事,有點像命題作文,老闆給你一個題目、方向,我們要把它發揮、組合出來,很難超越老闆給的範疇,又得思考如何將意念傳遞出來,如果讓它更清楚、立體。
作家跟編輯的訓練中,對文字都有一定的專業與專精。文字是要修練的,做為政治性的公告,訴求要清楚,要顧及政治人物的需求和受眾的期待,文膽的角色要居中完成,是類似仲介的角色。
李靜宜:我覺得(文膽)跟作家本身的身分,有一點點不太一樣。多半的作家可以為所欲為,想寫什麼就寫什麼;但是替別人寫稿子,必須以另一方的眼光、高度、語彙,用一個有邏輯的方式呈現出來。在寫作的過程,需要考慮的因素很多,不只命題本身。
儘管我們從小寫了很多命題的作文,但這些命題的作文多半在表達個人的意思,但是為政治人物寫東西時,文膽要表達的其實是他的「意志」,不管是他對政策的闡述,或對特定政治環境的情感投射。你必須先了解「他究竟要講給誰聽」、「他想要表達什麼」,從這些問題反推,才能具體思考文稿的內容。
在我過往的經驗中,其實花最多力氣的倒不是真正動手去寫這件事,而是在構思的過程中,如何在龐雜的素材中,進行挑選、組合。並不能說需要具備豐富的經驗,但對於整個所處的環境,以及為他撰寫文稿的這個對象,必須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才能做到。
➤總統看過的書,文膽都要看?
李靜宜:不同政治人物思考的方式不一樣,應對事物的方式也不同,甚至想打動的對象也不一樣,撰寫文稿時要將這些因素都考慮進去,我覺得很難。國外有很多專業寫手,可以幫不同的總統寫稿子,他們有些人可以做到這樣,但就我來說,是很困難的事。因為終究要對一個人有深刻的了解與認識,長時間很近距離的觀察,才有辦法完成。
比方說像登輝先生接見賓客時,我其實不太愛去,不過重要賓客我大多會到場,儘管我有時不進去,但幾乎他所有會客的紀要、談話紀錄,我全部都要閱讀。因為需要知道他最近在想什麼、關注怎樣的問題,將他盡其所思所想放進文稿中,才能貼近他的想法。
主持人:妳曾提到登輝先生是一位非常愛閱讀的老闆,所以他看的書妳也要跟著看?
李靜宜:對,他最近讀什麼書,我都要盡量把書找來看,所以我經常說,有一位愛讀書的老闆,其實是件非常可怕的事,因為你必須不停地追趕他的速度,真的非常可怕。
➤一部好的言論集,能經過時間的考驗
廖志峰:無論撰寫文稿或出版書籍,首先要對工作的對象懷抱情感。以編輯來說,需要先協助作者讓文稿眉目清楚,例如允晨出版的《余英時回憶錄》,一開始是第三人稱的口述,後來變成第一人稱撰述的自傳,中間當然經過很長時間的溝通。
以文膽而言,老闆可能只列幾個重點,你必須像在編書、寫文案一樣,要能合理的謀篇,又能感動人,若要使讀者閱讀或聆聽後對生命有更深層的思索,那文案也必須做對方向。
順便補充一下,我突然想到,以前曾編過李前總統的言論集,其中的文章有多少篇是靜宜寫的?猜想應該為數不少。我認為一部好的言論集,如果本身學養俱足,那文章是經得起考驗的。講述者本身對時事、對政治、對世界的看法,在文章中是清晰可見的,我認為好的文膽,就是要讓這些文章能清楚、深刻,賦予生命力。
➤編輯與文膽,隱身文字後的兩種職業
李靜宜:「文膽」跟「編輯」的角色,的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他們都隱身文字之後,榮耀屬於作者。
主持人:問題是編輯的,榮耀是作者的。(笑)
李靜宜:通常我們手上會有很多素材,要從中間組合出邏輯,將它炒出一盤菜,抓出幾個亮點,標誌出文稿的重點——總要有一個可以做為標題的東西。跟書的文案一樣,究竟這本書為何出版?究竟想打動誰?抓出一兩句重點,或者一段話來打動他。即便是同一位作者或同一位政治人物,在不同的場合,也要需要講出不同的話,都必須先替他考慮到市場和言語的展現方式。這點,文膽跟編輯其實非常相像。
廖志峰:今天做一個文膽,平常就應該隨時吸收、準備,不管在哪一位政治人物身旁,他所關心的領域,你必須跟著關心,如果完全不關心或沒有興趣,那是做不好文膽工作的。這跟編輯很像,如果編輯對所選的書,對該主題、作者毫無興趣,我相信書出來的樣子,或書最終的情況一定很糟。「寫作」是很好的練習,第一是紀錄,其次是整理,第三是練習。
➤語言的輕重
李靜宜:一位政治人物,特別是「總統」的角色,表達一句話,必須具備一定的高度和力量。打動人的方式有很多種,在文氣和語句上,既使同一句話,使用不同的表述方式時,打動人的力量也是不一樣。
主持人:文膽必須不停衡量力道的輕重。
李靜宜:對!我運氣好一點,小時候受過很多演講的訓練,參加過很多演講比賽,我能用朗讀的方式,先將文稿唸出來。中文的寫作,因為是自己的母語,我們常常不太注意文法。但其實有時候文法是有影響的,比方一個句子著重動詞跟著重受詞,力道是不一樣的。
我經常要用很奇怪的方式解釋給別人聽:為什麼一定要選這個字,不能換一個方式說。這種事情發生一、兩次後,同僚也可以接受了,就是因為考量了朗讀的效果。
主持人:登輝先生也從善如流?
李靜宜:對,我覺得他基本上是從善如流的。還有一點,我其實也會注意到,因為每一個人講話時,都有不同的特性,像登輝先生因為國語不是主要使用的語言,所以有一些音可能沒有辦法唸得好,或者是發得不清楚,那些詞彙就要盡量避開。這都是寫作的過程中要注意的。
我認為最重要,還是回到剛剛志峰說的,撰寫文稿很重視邏輯的梳理。文章希望打動人,一定要講道理,讓人理解演說者的內容。這樣的角色,其實跟我平常另一個工作「翻譯」的功能也很接近。
➤文字的力量來自閱讀,文學尤是
李靜宜:相信文字的力量,文字的力量來自閱讀。儘管很多人認為政治人物的撰稿人,或許比較需要知道的是政治情勢,但我覺得之所以能寫這些東西,最重要的原因來自於大量閱讀的積累。閱讀的素養不是專業的東西,很多也來自於文學,文學帶給讀者想像力,文字之美的鑑賞力,也蘊含對很多人生的邏輯。我認為「閱讀」是有志於從事文字或文膽工作的人,十分需要重視的事情。
廖志峰:我在閱讀中得到豐厚的養分,它像洞穴,可以安穩地躲在裡頭。閱讀予人力量,如何展現這份力量呢?透過文字啊,不然還有什麼呢?所以我想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都需要閱讀,它是很重要的積累。●
主持人:吳家恆,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系畢業,英國愛丁堡大學音樂碩士,遊走媒體、出版、表演藝術多年,曾任職天下雜誌、時報出版、音樂時代、遠流出版、雲門舞集、臺中國家歌劇院。除了在大學授課,在臺中古典音樂台擔任主持人之外,也從事翻譯,譯有《心動之處》、《舒伯特的冬之旅》、《馬基維利》、《光影交舞石頭記》等書。
片頭、片尾音樂:微光古樂集The Gleam Ensemble Taiwan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閱讀隨身聽,聆聽導引:
➤線上聆聽
閱讀通信 vol.309》長命百歲也許不難,難的是百歲無憂
延伸閱讀
專訪》從體制內脫逃的翻譯/推理術:李靜宜與她的芮尼克探案系列
閱讀更多
餐桌對話》用喝一杯酒的時間,編寫幾百字的人生
在食物面前,我們誠實。 在他人身邊,我們陪伴。 想說的話很多很多,不如留在餐桌上慢慢聊…… 閱讀更多
閱讀隨身聽S5EP8》顏社主理人迪拉/寫下「後嘻哈時代」會發生的故事
你那邊,現在是白天還是晚上?已回到家,或是在通勤的路上?無論什麼時間、地點,歡迎隨時打開「閱讀隨身聽」。Openbook閱讀誌企畫製作的Podcast節目,...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