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評》進入疏離又熟悉的時空迷醉:難攻博士讀《遲來的決戰》

  • 難攻博士(中華科幻學會 會長兼常務監事)
2021-11-18 20:00

(林鈺馨/攝)

再次翻開這本《遲來的決戰》,已經幾乎是30年後的事情。30年,比故事中那個決戰遲來的20年還要再多出整整10年。

再次翻開這本《遲來的決戰》,30年的時間差,在重新閱讀每一個篇章、每一個情節、每一個人物,甚至是每一個畫格的瞬間,都在我的腦中和心中,注射了某種成份未知的興奮劑:一種既渺遠又親近、既疏離又熟悉的時空迷醉。從第一頁開始,直到闔上書本那一刻為止。

手中初版的《遲來的決戰》紙質已經泛黃,書頁上偶爾留下的昔日翻閱痕跡,隱隱約約讓正在重新審視這本書的我,和當年興奮跑進書店搶買連載集結成單行本的我,跨越30年的時空,在這次的再決戰過程裡持續對話。

1990年的那個年輕大學生,在滿腦子好萊塢科幻電影跟日本動漫雜誌的薰陶後,開始萌生「我們為什麼沒有自己的科幻作品?」這種屬於年少的憂愁。正是在那樣的渴望之中,鄭問的《阿鼻劍》、麥人杰的《天才超人頑皮鬼》和曾正忠的《遲來的決戰》,讓我燃起一股幾乎能預見台灣漫畫國度降臨的未來希望。

《阿鼻劍》開啟了一條令人驚豔讚嘆的獨特路線、《天才超人頑皮鬼》呈現了一種令人拍案叫絕的幽默爽快,而《遲來的決戰》對我而言,更讓那個長期恨鐵不成鋼的台灣孩子受到最直接的「漫畫創作衝擊」,彷彿開啟了台灣漫畫從此能跟國際主流漫畫平起平坐、並駕齊驅的自信門扉,喜悅興奮之情溢於言表。

是啊,那是個認同意識勝過一切的時代,也是我們急於向世界展現自信心與獨特性的時代,而這本《遲來的決戰》正是證據:如果有人將書裡所有的中文對白及狀聲字全部譯成日語,然後告訴你這是一冊日本漫畫,我保證不疑有他。甚至,就算把整冊書頁鏡像上色之後配上英文、法文或西班牙文,然後告訴你這是一冊歐美漫畫,我也同樣不會懷疑。

這當然不是說《遲來的決戰》沒有在地特色,恰恰相反,這本從第一頁到最後一格都精緻到不知如何形容的作品,從分鏡呈現到繪製技法都超越國際市場水準的經典。令人很難相信,在台灣這個根本不知「漫畫產業」為何物的地方,竟然就這樣橫空出世,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遲來的決戰》內頁(大辣出版提供)

2021年,我早已成為年過半百的老宅人(而不是那個腦衝的年輕人)。30年後,當年想像的那個台灣漫畫國度似乎還未降臨(卻仍然看見許多人持續努力);30年後,在重新拾起《遲來的決戰》的此刻,又因為懂得更多東西而看見更多東西。

1989年,30出頭的曾正忠其實並沒有像一般歐美或日本漫畫家那樣,需要累積了一、二十年的連載磨練之後,才得以用如此洗練的手法,完成這部無論劇情、分鏡、構圖、布局都成熟到可怕程度的漫畫作品。天曉得這樣的才情究竟是如何從這塊貧瘠乾枯的漫畫土壤當中拔地而起、鶴立雞群?再次展開的第二次決戰閱讀,在我瞠目結舌的眼中,沒有一個畫格顯得過時:彷彿挖開30年前埋藏於樹下的「時空膠囊」,發現裡頭的那顆蘋果依然紅豔鮮甜毫無歲月痕跡的那種震驚。

就算有人告訴我這是台灣新銳畫家剛剛完成的新作,我也仍會讚嘆這作者早該進軍國際,毫無疑慮!

30年後,因為歲月的磨練與沉澱,讓我從《遲來的決戰》當中又讀到更多弦外之音,尤其是關於作者與作品與時代之間的某些巧妙聯繫:就繪製技巧而論,那種風格跟功力常常讓我誤認作者應該是出自池上遼一私塾直傳的弟子(其實並不是),卻更揉合了許多歐美日名家的表現技法與刻劃(當然都是叫得出名字的行家)。在編劇敘事上頭,可以讀出當時好萊塢熱門科幻作品(如今已成經典)帶來的啟發,穿插在劇中以致敬和趣味的方式令人會心一笑。

而從事後孔明的角度觀之,我們可以發現曾正忠老師是個閱讀不倦而且旁徵博引、涉獵廣泛又能融會貫通的鬼才:綜觀整本《遲來的決戰》,我們可以發現很多精心內化並經過轉換的多元文本典故,尤其是那些對於軍武與機設特別用心繪製和註解的強調,似乎也預言了日後台灣軍武教父(微誤)的誕生(偷笑)


《遲來的決戰》對於武器裝備繪製十分精細,並特別加以註解說明(大辣出版提供)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部漫畫中通篇以注音符號繪製而成的狀聲字(想當年,只有台灣盜版漫畫才會把美日作品的狀聲字『塗』成注音符號或漢字),這種屬於時代眼淚等級的創作痕跡,如今觀來帶有一種刻舟求劍的紀念意義……

曾正忠老師真的是個鬼才無誤,30年前(膚淺的)我曾經這麼認為,30年後(稍微不膚淺一點的)我更是如此堅信。這樣一位幾乎可以為台灣漫畫開宗立派的教主級人物,如果生在日本,也許今日早已成為名利雙收的國寶……很可惜,由於種種原因,台灣沒有發展出健全龐大的漫畫市場,也因此沒有福氣讓這樣的鬼才國寶能享有愛戴讀者的香火,繼續創作,而只能彷如畫過夏夜天際的璀璨流星,僅僅留下傳奇,令人感到悵然遺憾。

還好,在今天的台灣,漫畫(尤其是本地創作的漫畫)開始擺脫昔日刻板教條下被烙印的兒戲污名,重新賦予它應得的文化地位與遲來的尊重。而我們也何其有幸躬逢其盛,得以在幾乎被遺忘了30年後,再次讓下一代能有機會認得與記住曾正忠這位「筆的魔術師」的威名,並且有機會讓他們重新翻開這本《遲來的決戰》,體會這些畫頁所帶來的視覺震撼。

我相信,這場遲來的再決戰,終究是註定會發生的。

而這一次,傳奇將永遠不死。


《遲來的決戰》內頁(大辣出版提供)

quan_qiu_hua_de_shi_dai_w300.jpg 遲來的決戰:曾正忠三部曲之二
The Last Battle
作者:曾正忠(Joe Tseng)
出版:大辣出版
定價:80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曾正忠(Joe Tseng)
復興商工肄業,書風細膩多變,曾被日本人譽為「筆的魔術師」。

當兵時擔任教育班長,故作品常帶戰鬥元素,以及少不了戰鬥和槍枝的描繪,喜歡生存遊戲,十分寫實。1987年在《歡樂漫畫半月刊》推出的作品《花心赤狐》就是戰爭故事,也是他為《歡樂漫畫》封面設計「十二殺手」故事之第一作。

與近代臺灣文學走得最近的漫畫家,曾改編過張系國的《銅像城》、汪笨湖的《陰間響馬》、朱天文的《尼羅河女兒》(侯孝賢同名電影的原作),與皇冠小說獎冠軍得主張國立合作《變化球》。

1988年在《時報周刊》連載《變化球》、《狂飄十七》等作品。同期也在《星期漫畫》上連載《遲來的決戰》。

1989年,以臺灣歌手張雨生入伍從軍的新聞作為題材,創作四格漫畫作品《張雨生大兵日記》,起初於《星期漫畫》連載,後續一共發行三集單行本。

1990年,日本雜誌邀曾正忠發表作品,因無法適應快節奏的連載,導致合作破局。之後繼續發表《無膽狗雄TATAMI》,累積二本單行本。

1997年,將原本計畫在日本雜誌發表卻停擺的作品改於東立出版社《龍少年》發表,並推出《CHINA TOWN》。《龍少年》於1998年停刊,也讓曾正忠的創作中斷。

正式封筆後,轉行投入玩具槍專門店,完全淡出漫畫界了。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