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翻譯家林蔚昀的錄音:
晚上九點
在運輸街二十號,人們好早上床睡覺,因為夜晚一個比一個沉重。
晚上整棟房子聞起來都有石英的臭味。那是掛在牆上、每天晚上開三十分鐘的紫外線殺菌燈所發出的氣味。
大部分的女人一整天都無法離開收容所,因為孩子們不同生病。一個傳染給另一個,第二個又傳染給第三個、第四個、第五個。當第一個康復的時候,又被最後一個感染。這是傳染病的大隊接力,無止盡的循環。
目前為止,紫外線殺菌燈似乎沒什麼效果,因為孩子們依然咳嗽、聲音沙啞,就和以前沒兩樣。但是殺菌燈才掛了兩天,總得給它們機會。
上床睡覺前,還得排隊去淋浴、上三人一間的廁所。用手機寫簡訊給家人。放下毛毯、把床位隔開。這是人們在這世上最後的私人空間。一公尺寬,二公尺長。
不睡覺不好。人要是不睡覺,就會像行屍走肉一樣晃一整天。但是睡覺也不好,因為會做惡夢。好像會夢到家鄉,但家鄉卻不是做夢的人想要看到的樣子。卡蒂亞夢到她無法從巨大的生產椅上爬起來。克莉絲汀娜夢到礦井中堆滿了屍體,埋在石灰和油氈底下。維多利亞說,她累得要命,什麼都不會夢到。但是其他的女人們不相信。因為當納絲蒂亞已經睡著,而在毛毯上方也聽不到啜泣,這時候維多利亞會在睡夢中大叫:「你們住手!住手!住手!」隔壁床鋪的女人們會把她叫醒,這樣她就不會在夢中受苦,也不會把其他的孩子吵醒。
畢竟,明天還得起床。必須起床,即使已經沒有可以去的地方。
➤林蔚昀選擇這段文字的原因 ……
波蘭語譯者林蔚昀
我選的這段文字出自波蘭報導文學作家伊戈爾.T・梅奇克(Igor T. Miecik)的《向日葵的季節》(衛城,2017)。他在〈沒有陽光的房間〉這個章節中,描寫了在克拉馬托爾斯克(Kramatorsk)一間難民收容所,女人與小孩的生活。當Openbook請我選一段文字「為母親朗讀」,我立刻想到這段文字。
即使在難民營,在一個不是家、沒有過去,未來亦不明的地方,母親依然要照顧生病的孩子,給他們喝奶,給他們溫暖。這是母愛偉大之處,我們在這之中也看到戰爭有多麼殘酷。因為戰爭,原本母親照顧孩子的日常,都因為這異常的情境,而變得艱辛、扭曲。
另外,對有在關注烏俄戰爭的朋友來說,克拉馬托爾斯克或許聽起來有點熟悉。4月初,在那裡的火車站發生空襲,許多帶著孩子逃亡的人們因為飛彈攻擊喪生,其中也包括兒童。
我們可能會慢慢忘記這些事。戰爭已持續兩個月,我們也有自己的問題要面對,我們會慢慢遺忘遠方人們的痛苦。但是讓我們不要那麼快忘掉,讓我們把這些事記得久一點。●
林蔚昀,1982 年生,臺北人。多年來致力在華語界推廣波蘭文學,於2013年獲得波蘭文化部頒發波蘭文化功勳獎章,是首位獲得此項殊榮的臺灣人。著有《我媽媽的寄生蟲》、《自己和不是自己的房間》等作,譯有《鱷魚街》、《沙漏下的養老院》、《給我的詩:辛波絲卡詩選1957–2012》、《黑色的歌》、《跳舞的熊》、繪本《一起演奏吧》、《遺失的靈魂》等作。
Tags:
2022年春,育有二女的烏克蘭美妝師,在騎乘自行車返家途中,遭炮火波及身亡。一張在灰燼中鮮紅色指甲的照片,留下這位母親多彩的身影,敲動了全世界的心靈。在這個感謝的節日,Openbook閱讀誌企畫了專題:「一段給母親的錄音」,邀請詩人、作家,為心中的母親朗讀。若您喜歡本專題,歡迎循著書中的線索,認識世界上不同的母親。
來自翻譯家林蔚昀的錄音:
➤林蔚昀選擇這段文字的原因……
我選的這段文字出自波蘭報導文學作家伊戈爾.T・梅奇克(Igor T. Miecik)的《向日葵的季節》(衛城,2017)。他在〈沒有陽光的房間〉這個章節中,描寫了在克拉馬托爾斯克(Kramatorsk)一間難民收容所,女人與小孩的生活。當Openbook請我選一段文字「為母親朗讀」,我立刻想到這段文字。
即使在難民營,在一個不是家、沒有過去,未來亦不明的地方,母親依然要照顧生病的孩子,給他們喝奶,給他們溫暖。這是母愛偉大之處,我們在這之中也看到戰爭有多麼殘酷。因為戰爭,原本母親照顧孩子的日常,都因為這異常的情境,而變得艱辛、扭曲。
另外,對有在關注烏俄戰爭的朋友來說,克拉馬托爾斯克或許聽起來有點熟悉。4月初,在那裡的火車站發生空襲,許多帶著孩子逃亡的人們因為飛彈攻擊喪生,其中也包括兒童。
我們可能會慢慢忘記這些事。戰爭已持續兩個月,我們也有自己的問題要面對,我們會慢慢遺忘遠方人們的痛苦。但是讓我們不要那麼快忘掉,讓我們把這些事記得久一點。●
林蔚昀,1982 年生,臺北人。多年來致力在華語界推廣波蘭文學,於2013年獲得波蘭文化部頒發波蘭文化功勳獎章,是首位獲得此項殊榮的臺灣人。著有《我媽媽的寄生蟲》、《自己和不是自己的房間》等作,譯有《鱷魚街》、《沙漏下的養老院》、《給我的詩:辛波絲卡詩選1957–2012》、《黑色的歌》、《跳舞的熊》、繪本《一起演奏吧》、《遺失的靈魂》等作。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一段給母親的錄音◆
波蘭語譯者林蔚昀讀《向日葵的季節》|詩人崔舜華讀《神在》|小說家夏曼.藍波安讀《我願是那片海洋的魚鱗》|音樂人邱比讀《最後安慰》|詩人曹疏影讀〈聽Piaf〉
閱讀通信 vol.309》長命百歲也許不難,難的是百歲無憂
延伸閱讀
一段給母親的錄音》在時間的搓洗下,詩人崔舜華讀《神在》
2022年春,育有二女的烏克蘭美妝師,在騎乘自行車返家途中,遭炮火波及身亡。一張在灰燼中鮮紅色指甲的照片,留下這位母親多彩的身影,敲動了全世界的心靈。... 閱讀更多
一段給母親的錄音》謝謝,辛苦妳了,小說家夏曼.藍波安讀《我願是那片海洋的魚鱗》
2022年春,育有二女的烏克蘭美妝師,在騎乘自行車返家途中,遭炮火波及身亡。一張在灰燼中鮮紅色指甲的照片,留下這位母親多彩的身影,敲動了全世界的心靈。... 閱讀更多
一段給母親的錄音》何不討論死亡,音樂人邱比讀《最後安慰》
2022年春,育有二女的烏克蘭美妝師,在騎乘自行車返家途中,遭炮火波及身亡。一張在灰燼中鮮紅色指甲的照片,留下這位母親多彩的身影,敲動了全世界的心靈。...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