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炎夏下午,擁有導演、編劇、作家多重身分的唐福睿,與法律白話文運動的社群總監劉珞亦在現流冊店相會,應邀分享。
由唐福睿親自擔綱編導的《八尺門的辯護人》改編影集,上架Netflix第2天就衝上台灣收視排行榜冠軍。法律白話文運動以推廣正確法律知識、講解時事中的法律為志業,至今Instagram上已經累積超過33萬名追蹤者。唐福睿選擇透過創作將複雜的法律議題轉化為大眾接受的內容,讓平時經營社群的劉珞亦心有戚戚,兩人在講座中更深入分享了彼此對於「議題如何轉化」的看法。
不過,你或許想先知道:唐福睿是如何從碩論鑽研台灣與日本公司法的研究生、執業律師,一路走到這裡的?
➤《八尺門的辯護人》:族群壓迫、金權政治與司法正義的多重拉扯
唐福睿原為律師,執業5年後為了實現創作夢想,放下工作到美國加州藝術學院修讀藝術創作碩士,主攻電影導演。在《八尺門的辯護人》之前,同樣由他擔任編導、以補教名師性侵案為劇情主線,探討權勢性侵議題的電影《童話・世界》,獲選為2022年台北電影節閉幕片,入圍第24屆台北電影節最佳劇情長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編劇等6項大獎,可惜叫好不叫座。
直到創作出小說《八尺門的辯護人》,不但獲得鏡文學第2屆「百萬影視小說大獎」首獎,出版後也得到臺灣文學獎蓓蕾獎、金鼎獎、台北國際書展小說獎等肯定。改編的同名影集日前上線後廣受好評,社群討論熱烈。本劇主角、公設辯護人佟寶駒的趣味口頭禪「Holy媽祖」,更迅速成為劇迷在網路彼此相認的招呼語。
《八尺門的辯護人》是台灣相對少見的懸疑律政劇,故事開頭是發生在基隆和平島一帶,印尼移工阿布杜爾(張耀 Trevyn Zhang飾)殺死阿美族船長鄭峰群(族名Kaniw,拉卡.巫茂飾)一家三口的滅門命案,故事原型為發生於1986年的湯英伸事件。
出身基隆的文史研究者曹銘宗在臉書貼文提到:「和平島是台灣最近的離島,以狹窄的『八尺門水道』分隔台灣陸地(基隆)。『八尺』有多長?明清一尺約32公分,八尺只有兩公尺多,船的出入口當然不會這麼小,所以『八尺』只是形容其狹窄。」60年代後遠洋漁業興起,八尺門成為花東阿美族北上落腳處,逐漸形成都市原住民違章聚落,基隆市政府於是在90年代興建國宅,由八尺門原住戶優先承購,稱為海濱國宅社區,也是故事主角佟寶駒(阿美族名Takara,李銘順飾)成長的地方。
佟寶駒是故事中海濱命案的公設辯護人,卻也是死者鄭峰群從小一同長大的族人,設定充滿戲劇張力。《八尺門的辯護人》節奏緊湊,布局周密,談台灣發展遠洋漁業的困境,刻劃金權政治結構,亦涉及漢人、原住民、移工之間的族群認同與壓迫、死刑和司法正義的議題,深刻描繪了各角色背負不同語言與經濟弱勢的多重拉扯與困局。
➤不同的戰鬥位置所面臨的權衡
活動一開始,劉珞亦問唐福睿從事創作的初衷與意圖是什麼?唐福睿笑稱自己「就是典型的法律人」,自負的同時也想改變世界。法律系的訓練讓他在關注弱勢之外,更養成總是想去「打別人臉」、指正未經深思的說法或錯誤訊息的習慣。
後來成為創作者和導演,唐福睿深知「打臉」無法形成好的故事,反而容易流於說教。好的故事得讓每一個角色立場蘊含深度,因此需要不同觀點並陳。
故事中,佟寶駒一開始對死刑並沒有抱持明確立場,表示「我不是反對死刑,我是反對法院判我當事人死刑」。然而在辯護過程中,他深切感受到死刑伴隨的種種議題:教化可能性,潛藏的不公平,以及錯判的可能。同時,對於海濱國宅其他熟識死者的阿美族人來說,發生如此天理不容的罪刑,兇手理應被判處死刑。當價值衝突引發思辯,觀眾便會自然地隨著劇情關切與理解議題,而不會產生「被說教」的不耐感,反而能同理各角色之間的掙扎。
劉珞亦聽了唐福睿的分享,非常認同——要促使人們願意主動理解議題並不容易,卻至關重要,可以說是獨特的戰鬥位置。他回顧推進議題的過程,也認知到每個人得各自面對不同的戰鬥:有些人參與修法,有些人做出好的判決,有些人(一如他和唐福睿)從事面向大眾的議題推廣,必須將多元複雜的論述,處理得簡明扼要、不枯燥。
對劉珞亦來說,運用社群經營推廣法律知識,即是面對個人關懷的核心價值時,所選擇的戰鬥姿態。
劉珞亦加入法律白話文運動的初衷,與唐福睿拍電影的動機相近:想要讓困難的議題被更多人了解。他認為這也是一種「反抗」,為了讓大家思考議題的不同層面,而費心把複雜議題轉化為500至800字的Instagram貼文或短影片。
平時劉珞亦最常遇到的挫折,往往來自其他法律人抨擊法律白話文運動的普及文章「不夠完整,不夠精確」。然而,Instagram不可能寫3000字的長文;500字的貼文又如何能把議題解析得面面俱到?
唐福睿對此深有同感,他表示:轉譯關鍵是考量到預設的受眾,並隨之調整溝通型態與溝通目標。比如,《八尺門的辯護人》也有為了劇情考量而「不完全精確」的地方。
故事中佟寶駒去找法務部長,說他要提再審。但事實上要提再審,找法務部長商討的意義比較小,應該自己向檢察署提。不過為了劇情精簡的考量,故事就只寫了佟寶駒與法務部長對話。小說中或許還能用註腳談法律知識或事件背景,但影劇必須以最簡單的方式向觀眾交代,這是唐福睿選擇拍影集作為發聲管道所做的權衡。
接下來要談的是《八尺門的辯護人》最觸動社會敏感神經的議題:死刑。
➤為理想走到極端,會不會與人性背道而馳?
唐福睿在死刑立場的正反雙方,都安排了足夠有說服力的角色:反對死刑代表是充滿理想、時常引述人權論述的法律系高材生(aka讓佟寶駒在辦公室直喊「Holy媽祖」的替代役男)連晉平(初孟軒飾)。
支持死刑的派別中,最鮮明的人物則是深以阿美族身分為榮的彭正民(阿美族名Lekal,范逸臣飾)。他並非死者鄭峰群的血親,但來自同個部落,是從前情同兄弟的玩伴,長大成人後一同跑船。這是唐福睿的用心:唯有角色足夠立體,死刑存廢的議題才能有真正的情感深度,不流於網路鄉民的叫囂。
另一個令人震撼的角色是法務部部長陳令秋(潘儀君飾,小說中同一人物姓名為陳青雪),在故事前後半段人設截然不同,展現出不一樣、甚至是相反的立場。
::::::::::::::::::::::::::::::::::. 防雷線,以下有劇透.::::::::::::::::::::::::::::::::::
故事中,陳令秋具有高度的理想性,是抱持低調廢死立場的法務部長。而於此同時,她卻相當狠心決絕,為了增加贏面、將理想推進成為社會共識,不惜犧牲人命。她明知案件有法律問題,仍然迅速簽署死刑令,執行隔天再向大眾公布本案問題所在,來換取支持廢死的人數增加。
劉珞亦認真表示,這段讓他全身起了雞皮疙瘩,因此特別想問唐福睿如何發想出這個角色?唐福睿回答,使不同立場的觀眾都感到不舒服的結局,正是設計用意所在。陳青雪複雜的「兩面性」,為的是讓結局不會陷入說教感,爭取讓各方思考的空間。
支持死刑的一方,不僅考量到死刑案錯判的可能,也有機會察覺到執行死刑所蘊含的權勢或利益盤算:其實,世上根本不存在「純粹」的死刑,要殺誰、什麼時候殺,所有決策都夾帶了政治考量。(劉珞亦補充:目前台灣的死刑令,依法要由法務部長簽署,在實務上一定會跟總統溝通。)
而無論對於死刑議題有何觀點,《八尺門的辯護人》不勝唏噓的結局都逼人反思:為了「堅持理想」而做出取捨或必要的犧牲,總是對的嗎?走到極端,會不會與人性背道而馳?
死刑固然是這部片的主要議題,但唐福睿說,嘗試阻止這場死刑是角色的「外在任務」,故事核心呈現的則是角色人物如何應對「內在任務」。
::::::::::::::::::::::::::::::::::. 防雷線終止.::::::::::::::::::::::::::::::::::
➤只要不被同化,就是一種反抗
故事中,主要角色所面對的內在任務是「身分價值認同」的問題。角色們經常深陷唐福睿所謂「自己也搞不清楚的狀態」。這份不知所措的心情,也具體展現在佟寶駒和連晉平兩人面對父親時的徬徨。
佟寶駒明確地否定:「你應該去當法官。」 「為什麼?」 「因為你想要改變的東西,在體制裏面。」佟寶駒說:「反抗不是拒絕合作,而是拒絕同化。」 連晉平看著杯中殷紅的酒,思考其中的意義。「因為他是你的父親。」佟寶駒說完,胸膛裡也湧起一股情緒。他太晚理解這個道理。
——《八尺門的辯護人》
佟寶駒始終不知如何面對「渾蛋老爸」佟守中(族名Looh,懷劭.法努司飾),除了父親入獄10年、從未好好養家,也由於父親象徵著他年輕時急欲拋棄、逃離的窮困部落生活,以及部落的人際連帶。連晉平要面臨的則是:要不要選擇被資深法官父親安排好的人生?兩位身分階級不同的角色,面對父親卻同樣感到進退失據。內在課題讓角色面臨衝突而有了人性的深度,讓讀者、觀眾得以同感。唐福睿表示,安排佟寶駒擔任公設辯護人,也是為了強化人物的徬徨感。
所謂的公設辯護人,就是當刑事被告因無資力或其他原因,未選聘律師為辯護人時,國家須透過公設辯護人為其提供辯護,以保障人民的刑事程序基本權利。通常,由法院指定公設辯護人有幾個先決條件:最輕本刑為3年以上有期徒刑、高等法院管轄第一審的案件、被告因精神障礙或其他心智缺陷無法為完全之陳述,或被告具原住民身分,經依通常程序起訴或審判。
其他審判案件的被告,若是低收入戶或中低收入戶、沒有請律師辯護時,也可以要求法院指定公設辯護人或律師為被告辯護。劇中的印尼籍死刑犯阿布杜爾,即符合被指定公設辯護人的條件。
然而,現實中指定公設辯護人的案例並不常見。唐福睿現場分享時提到,公辯制度已逐漸式微,功能主要由法律扶助基金會的律師承擔。除了法院指派的情況大幅減少外,公設辯護人也已經不進行招考了。現任公設辯護人多為待退休狀態,或是一年一聘的約聘雇。
制度上,公設辯護人是一個尷尬的位置:雖然在法院工作、職涯受到法院管考,但卻又要時時與法官、檢察官等「同事」在訴訟上對抗。這樣尷尬的關係,正好對應到「無處安放的位置」。
佟寶駒身為成功「翻身」的都市原住民,卻無法真正融入法院及漢人為多數的主流環境;回到部落又和從事遠洋漁業的族人格格不入,甚至也不受歡迎——「他的人生已經到了四、五十歲,卻始終在一個漂泊的位置」,連在法院打籃球都不知道跟誰一隊,只好自組「沒人要的一隊」,呈現佟寶駒在認同間徬徨的處境。
::::::::::::::::::::::::::::::::::. 防雷線,以下有劇透.::::::::::::::::::::::::::::::::::
唐福睿分享故事末尾他最喜歡的其中一場戲,就是佟寶駒無法接受陳令秋簽署死刑令,在影集中遭受拘捕時,即使被檢察官嚴加制止、反問「你需要通譯嗎?」卻聽聞之後大笑,堅持講阿美族語。
這段情節對應到一開頭,佟寶駒在法院原本與父親用阿美族語吵架,但一被法官制止就乖乖切換回華語的迎合狀態。末尾的橋段,展現出佟寶駒對於體制、權力體系開始有了「不屑」的情緒,也意味著在徬徨後找到了答案:我要抵抗,我不願意被同化。
佟寶駒決定硬闖法務部找陳令秋算帳,卻交代準法官連晉平必須離開現場、假裝不認識佟寶駒:「放下這個案子。你還有機會做更多事。」唐福睿解釋,他安排佟寶駒如此,不是要連晉平放棄抵抗,而是闡述「只要不被同化,就是一種反抗」——堅持不被同化,就有機會進到體制內從事更有效的抵抗。
::::::::::::::::::::::::::::::::::. 防雷線終止.::::::::::::::::::::::::::::::::::
最後,唐福睿分享了就讀加州藝術學院的個人回憶。當時有間位處地下室的教室,校方開放學生任意塗鴉。他曾在牆上讀到一句話:「他們把我們埋葬了,但沒有發現我們是種子。」
溝通可能會失敗,反抗一時之間可能沒有結果,但身為創作者、轉譯者,唐福睿在他的位置上所希望的是:讀了這本小說、看了這部劇,能讓人有不一樣的省思。這或許將形成種子,種在土裡,便有機會在未來的某一天長成一些什麼。
唐福睿說:「反抗就是自由的,不論是外在還是內心,拒絕被同化就是一件自由的事情」。●
八尺門的辯護人
作者:唐福睿
出版:鏡文學
定價:430元
【內容簡介➤】
|
作者簡介:唐福睿
在臺灣取得法律碩士學位,並以律師為業五年後,獲得教育部公費獎學金,赴美國加州藝術學院(CalArts)攻讀藝術創作碩士,主修電影導演。以成為編導並重的創作者為目標,得益於法學訓練及訴訟經驗,擅長以寫實手法描繪法律制度下的人性困境。
劇本創作《童話世界》榮獲多個獎項,隨後順利執導筒開拍,於2022年上映。
小說作品《八尺門的辯護人》獲第二屆鏡文學百萬影視小說大獎百萬首獎,成書後陸續斬獲2022年台灣文學獎蓓蕾獎、2022年金鼎獎文學圖書獎、2023年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小說獎首獎等三項文學大獎,隨後親自編導同名影集,於2023年上線。
|
Tags:
《八尺門的辯護人》原著作者、影集編導唐福睿(左)與法律白話文運動劉珞亦(活動照片由現流冊店拍攝、提供)
8月炎夏下午,擁有導演、編劇、作家多重身分的唐福睿,與法律白話文運動的社群總監劉珞亦在現流冊店相會,應邀分享。
由唐福睿親自擔綱編導的《八尺門的辯護人》改編影集,上架Netflix第2天就衝上台灣收視排行榜冠軍。法律白話文運動以推廣正確法律知識、講解時事中的法律為志業,至今Instagram上已經累積超過33萬名追蹤者。唐福睿選擇透過創作將複雜的法律議題轉化為大眾接受的內容,讓平時經營社群的劉珞亦心有戚戚,兩人在講座中更深入分享了彼此對於「議題如何轉化」的看法。
不過,你或許想先知道:唐福睿是如何從碩論鑽研台灣與日本公司法的研究生、執業律師,一路走到這裡的?
➤《八尺門的辯護人》:族群壓迫、金權政治與司法正義的多重拉扯
唐福睿原為律師,執業5年後為了實現創作夢想,放下工作到美國加州藝術學院修讀藝術創作碩士,主攻電影導演。在《八尺門的辯護人》之前,同樣由他擔任編導、以補教名師性侵案為劇情主線,探討權勢性侵議題的電影《童話・世界》,獲選為2022年台北電影節閉幕片,入圍第24屆台北電影節最佳劇情長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編劇等6項大獎,可惜叫好不叫座。
直到創作出小說《八尺門的辯護人》,不但獲得鏡文學第2屆「百萬影視小說大獎」首獎,出版後也得到臺灣文學獎蓓蕾獎、金鼎獎、台北國際書展小說獎等肯定。改編的同名影集日前上線後廣受好評,社群討論熱烈。本劇主角、公設辯護人佟寶駒的趣味口頭禪「Holy媽祖」,更迅速成為劇迷在網路彼此相認的招呼語。
《八尺門的辯護人》是台灣相對少見的懸疑律政劇,故事開頭是發生在基隆和平島一帶,印尼移工阿布杜爾(張耀 Trevyn Zhang飾)殺死阿美族船長鄭峰群(族名Kaniw,拉卡.巫茂飾)一家三口的滅門命案,故事原型為發生於1986年的湯英伸事件。
出身基隆的文史研究者曹銘宗在臉書貼文提到:「和平島是台灣最近的離島,以狹窄的『八尺門水道』分隔台灣陸地(基隆)。『八尺』有多長?明清一尺約32公分,八尺只有兩公尺多,船的出入口當然不會這麼小,所以『八尺』只是形容其狹窄。」60年代後遠洋漁業興起,八尺門成為花東阿美族北上落腳處,逐漸形成都市原住民違章聚落,基隆市政府於是在90年代興建國宅,由八尺門原住戶優先承購,稱為海濱國宅社區,也是故事主角佟寶駒(阿美族名Takara,李銘順飾)成長的地方。
佟寶駒是故事中海濱命案的公設辯護人,卻也是死者鄭峰群從小一同長大的族人,設定充滿戲劇張力。《八尺門的辯護人》節奏緊湊,布局周密,談台灣發展遠洋漁業的困境,刻劃金權政治結構,亦涉及漢人、原住民、移工之間的族群認同與壓迫、死刑和司法正義的議題,深刻描繪了各角色背負不同語言與經濟弱勢的多重拉扯與困局。
➤不同的戰鬥位置所面臨的權衡
活動一開始,劉珞亦問唐福睿從事創作的初衷與意圖是什麼?唐福睿笑稱自己「就是典型的法律人」,自負的同時也想改變世界。法律系的訓練讓他在關注弱勢之外,更養成總是想去「打別人臉」、指正未經深思的說法或錯誤訊息的習慣。
後來成為創作者和導演,唐福睿深知「打臉」無法形成好的故事,反而容易流於說教。好的故事得讓每一個角色立場蘊含深度,因此需要不同觀點並陳。
故事中,佟寶駒一開始對死刑並沒有抱持明確立場,表示「我不是反對死刑,我是反對法院判我當事人死刑」。然而在辯護過程中,他深切感受到死刑伴隨的種種議題:教化可能性,潛藏的不公平,以及錯判的可能。同時,對於海濱國宅其他熟識死者的阿美族人來說,發生如此天理不容的罪刑,兇手理應被判處死刑。當價值衝突引發思辯,觀眾便會自然地隨著劇情關切與理解議題,而不會產生「被說教」的不耐感,反而能同理各角色之間的掙扎。
劉珞亦聽了唐福睿的分享,非常認同——要促使人們願意主動理解議題並不容易,卻至關重要,可以說是獨特的戰鬥位置。他回顧推進議題的過程,也認知到每個人得各自面對不同的戰鬥:有些人參與修法,有些人做出好的判決,有些人(一如他和唐福睿)從事面向大眾的議題推廣,必須將多元複雜的論述,處理得簡明扼要、不枯燥。
對劉珞亦來說,運用社群經營推廣法律知識,即是面對個人關懷的核心價值時,所選擇的戰鬥姿態。
劉珞亦加入法律白話文運動的初衷,與唐福睿拍電影的動機相近:想要讓困難的議題被更多人了解。他認為這也是一種「反抗」,為了讓大家思考議題的不同層面,而費心把複雜議題轉化為500至800字的Instagram貼文或短影片。
平時劉珞亦最常遇到的挫折,往往來自其他法律人抨擊法律白話文運動的普及文章「不夠完整,不夠精確」。然而,Instagram不可能寫3000字的長文;500字的貼文又如何能把議題解析得面面俱到?
唐福睿對此深有同感,他表示:轉譯關鍵是考量到預設的受眾,並隨之調整溝通型態與溝通目標。比如,《八尺門的辯護人》也有為了劇情考量而「不完全精確」的地方。
故事中佟寶駒去找法務部長,說他要提再審。但事實上要提再審,找法務部長商討的意義比較小,應該自己向檢察署提。不過為了劇情精簡的考量,故事就只寫了佟寶駒與法務部長對話。小說中或許還能用註腳談法律知識或事件背景,但影劇必須以最簡單的方式向觀眾交代,這是唐福睿選擇拍影集作為發聲管道所做的權衡。
接下來要談的是《八尺門的辯護人》最觸動社會敏感神經的議題:死刑。
➤為理想走到極端,會不會與人性背道而馳?
唐福睿在死刑立場的正反雙方,都安排了足夠有說服力的角色:反對死刑代表是充滿理想、時常引述人權論述的法律系高材生(aka讓佟寶駒在辦公室直喊「Holy媽祖」的替代役男)連晉平(初孟軒飾)。
支持死刑的派別中,最鮮明的人物則是深以阿美族身分為榮的彭正民(阿美族名Lekal,范逸臣飾)。他並非死者鄭峰群的血親,但來自同個部落,是從前情同兄弟的玩伴,長大成人後一同跑船。這是唐福睿的用心:唯有角色足夠立體,死刑存廢的議題才能有真正的情感深度,不流於網路鄉民的叫囂。
另一個令人震撼的角色是法務部部長陳令秋(潘儀君飾,小說中同一人物姓名為陳青雪),在故事前後半段人設截然不同,展現出不一樣、甚至是相反的立場。
::::::::::::::::::::::::::::::::::. 防雷線,以下有劇透.::::::::::::::::::::::::::::::::::
故事中,陳令秋具有高度的理想性,是抱持低調廢死立場的法務部長。而於此同時,她卻相當狠心決絕,為了增加贏面、將理想推進成為社會共識,不惜犧牲人命。她明知案件有法律問題,仍然迅速簽署死刑令,執行隔天再向大眾公布本案問題所在,來換取支持廢死的人數增加。
劉珞亦認真表示,這段讓他全身起了雞皮疙瘩,因此特別想問唐福睿如何發想出這個角色?唐福睿回答,使不同立場的觀眾都感到不舒服的結局,正是設計用意所在。陳青雪複雜的「兩面性」,為的是讓結局不會陷入說教感,爭取讓各方思考的空間。
支持死刑的一方,不僅考量到死刑案錯判的可能,也有機會察覺到執行死刑所蘊含的權勢或利益盤算:其實,世上根本不存在「純粹」的死刑,要殺誰、什麼時候殺,所有決策都夾帶了政治考量。(劉珞亦補充:目前台灣的死刑令,依法要由法務部長簽署,在實務上一定會跟總統溝通。)
而無論對於死刑議題有何觀點,《八尺門的辯護人》不勝唏噓的結局都逼人反思:為了「堅持理想」而做出取捨或必要的犧牲,總是對的嗎?走到極端,會不會與人性背道而馳?
死刑固然是這部片的主要議題,但唐福睿說,嘗試阻止這場死刑是角色的「外在任務」,故事核心呈現的則是角色人物如何應對「內在任務」。
::::::::::::::::::::::::::::::::::. 防雷線終止.::::::::::::::::::::::::::::::::::
➤只要不被同化,就是一種反抗
故事中,主要角色所面對的內在任務是「身分價值認同」的問題。角色們經常深陷唐福睿所謂「自己也搞不清楚的狀態」。這份不知所措的心情,也具體展現在佟寶駒和連晉平兩人面對父親時的徬徨。
佟寶駒始終不知如何面對「渾蛋老爸」佟守中(族名Looh,懷劭.法努司飾),除了父親入獄10年、從未好好養家,也由於父親象徵著他年輕時急欲拋棄、逃離的窮困部落生活,以及部落的人際連帶。連晉平要面臨的則是:要不要選擇被資深法官父親安排好的人生?兩位身分階級不同的角色,面對父親卻同樣感到進退失據。內在課題讓角色面臨衝突而有了人性的深度,讓讀者、觀眾得以同感。唐福睿表示,安排佟寶駒擔任公設辯護人,也是為了強化人物的徬徨感。
所謂的公設辯護人,就是當刑事被告因無資力或其他原因,未選聘律師為辯護人時,國家須透過公設辯護人為其提供辯護,以保障人民的刑事程序基本權利。通常,由法院指定公設辯護人有幾個先決條件:最輕本刑為3年以上有期徒刑、高等法院管轄第一審的案件、被告因精神障礙或其他心智缺陷無法為完全之陳述,或被告具原住民身分,經依通常程序起訴或審判。
其他審判案件的被告,若是低收入戶或中低收入戶、沒有請律師辯護時,也可以要求法院指定公設辯護人或律師為被告辯護。劇中的印尼籍死刑犯阿布杜爾,即符合被指定公設辯護人的條件。
然而,現實中指定公設辯護人的案例並不常見。唐福睿現場分享時提到,公辯制度已逐漸式微,功能主要由法律扶助基金會的律師承擔。除了法院指派的情況大幅減少外,公設辯護人也已經不進行招考了。現任公設辯護人多為待退休狀態,或是一年一聘的約聘雇。
制度上,公設辯護人是一個尷尬的位置:雖然在法院工作、職涯受到法院管考,但卻又要時時與法官、檢察官等「同事」在訴訟上對抗。這樣尷尬的關係,正好對應到「無處安放的位置」。
佟寶駒身為成功「翻身」的都市原住民,卻無法真正融入法院及漢人為多數的主流環境;回到部落又和從事遠洋漁業的族人格格不入,甚至也不受歡迎——「他的人生已經到了四、五十歲,卻始終在一個漂泊的位置」,連在法院打籃球都不知道跟誰一隊,只好自組「沒人要的一隊」,呈現佟寶駒在認同間徬徨的處境。
::::::::::::::::::::::::::::::::::. 防雷線,以下有劇透.::::::::::::::::::::::::::::::::::
唐福睿分享故事末尾他最喜歡的其中一場戲,就是佟寶駒無法接受陳令秋簽署死刑令,在影集中遭受拘捕時,即使被檢察官嚴加制止、反問「你需要通譯嗎?」卻聽聞之後大笑,堅持講阿美族語。
這段情節對應到一開頭,佟寶駒在法院原本與父親用阿美族語吵架,但一被法官制止就乖乖切換回華語的迎合狀態。末尾的橋段,展現出佟寶駒對於體制、權力體系開始有了「不屑」的情緒,也意味著在徬徨後找到了答案:我要抵抗,我不願意被同化。
佟寶駒決定硬闖法務部找陳令秋算帳,卻交代準法官連晉平必須離開現場、假裝不認識佟寶駒:「放下這個案子。你還有機會做更多事。」唐福睿解釋,他安排佟寶駒如此,不是要連晉平放棄抵抗,而是闡述「只要不被同化,就是一種反抗」——堅持不被同化,就有機會進到體制內從事更有效的抵抗。
::::::::::::::::::::::::::::::::::. 防雷線終止.::::::::::::::::::::::::::::::::::
最後,唐福睿分享了就讀加州藝術學院的個人回憶。當時有間位處地下室的教室,校方開放學生任意塗鴉。他曾在牆上讀到一句話:「他們把我們埋葬了,但沒有發現我們是種子。」
溝通可能會失敗,反抗一時之間可能沒有結果,但身為創作者、轉譯者,唐福睿在他的位置上所希望的是:讀了這本小說、看了這部劇,能讓人有不一樣的省思。這或許將形成種子,種在土裡,便有機會在未來的某一天長成一些什麼。
唐福睿說:「反抗就是自由的,不論是外在還是內心,拒絕被同化就是一件自由的事情」。●
八尺門的辯護人
作者:唐福睿
出版:鏡文學
定價:43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唐福睿
在臺灣取得法律碩士學位,並以律師為業五年後,獲得教育部公費獎學金,赴美國加州藝術學院(CalArts)攻讀藝術創作碩士,主修電影導演。以成為編導並重的創作者為目標,得益於法學訓練及訴訟經驗,擅長以寫實手法描繪法律制度下的人性困境。
劇本創作《童話世界》榮獲多個獎項,隨後順利執導筒開拍,於2022年上映。
小說作品《八尺門的辯護人》獲第二屆鏡文學百萬影視小說大獎百萬首獎,成書後陸續斬獲2022年台灣文學獎蓓蕾獎、2022年金鼎獎文學圖書獎、2023年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小說獎首獎等三項文學大獎,隨後親自編導同名影集,於2023年上線。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閱讀通信 vol.308》原來中級山不是中等困難而已的山啊!
延伸閱讀
報導》台灣是既危險又迷人的地方:《歌自遠方來》聽見印尼移工情歌的心碎與狂戀
Trans/Voices Project(TVP)是一項針對移工文學行動觀察的藝術計畫,以移動/勞動狀態為提問,關注處於社會結構縫隙中的移工,... 閱讀更多
2022Openbook好書獎.年度生活書》移工怎麼都在直播
閱讀更多
2017Openbook 年度好書.中文創作》血淚漁場:跨國直擊台灣遠洋漁業真相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