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書評》如何聽「唱給貓聽的歌」,讀湯姆牛《唱歌給貓聽》

  • 藍劍虹(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2023-12-24 10:00

圖選自《唱歌給貓聽》© Tom Liu

我們都知道兒少文學有三個面向:文字、圖像和口語。不過,這三個面向其實並不平均。進入書面文化之後,我們偏重於文字讀寫,而忽略後兩者的重要性。

然而,閱讀與大家所想像的不同,它其實不是人類大腦固有的功能。如同美國神經學家哈洛德.克羅文(Harold Klawans)在《大腦變奏曲》中所言:「閱讀能力並不是大腦的演化計畫中所必要具備的功能之一」,甚至是違反自然的,「閱讀能力是人類發明的產物,一種脫離生物正軌的行為。」

繪畫和口語,包含詩歌、戲劇,還有音樂、舞蹈等,反而才是人類先天擅長的天性與才分。這一點想想史前時代的繪畫,或是原住民族的載歌載舞,還有身邊孩子平時的塗鴉繪畫,以及他們開心時即興編起歌手舞足蹈的模樣,就能了解。所以,大腦其實不是設計用來讀書、識字,而是用來畫畫、唱歌和跳舞!

因此,當知道《唱歌給貓聽》是一本結合敘事、圖像和歌曲的作品,一本可以唱的圖畫書時,心裡頗為高興。這是一本能統整前述三種面向的作品,故事由深受西班牙孩子喜愛的兒歌〈從前有個貓先生〉改編而來。

➤誰在唱〈從前有個貓先生〉

上網聽了一下這首歌的多種演唱版本,發現它的表現方式相當輕快、歡樂,也有搭配簡易的舞蹈與表演。這些是這首兒歌原本的屬性,而嬉鬧中甚至帶點荒唐的故事情節,引起了作者湯姆牛的興趣。這點從改編版本裡呈現的趣味性和某種跳躍感——比如數沙丁魚那幾幅跨頁——可以看得很清楚。


十隻沙丁魚玩足球蹦蹦跳。圖選自《唱歌給貓聽》© Tom Liu

湯姆牛將原本歌曲中的故事,納入另一個故事之中,這是故事中又有故事的處理手法。他也將歌曲裡歡樂輕快的部分,挪移到那群在屋頂上喧鬧不睡覺的貓群上。

杜魯魯先生為牠們彈奏搖籃曲,希望哄這群貓咪睡覺,結果牠們反而更加興奮,一直鬧到天亮。而搖籃曲的效果,卻讓杜魯魯先生在彈完之後,直接倒頭入睡。這個情境相當貼合我們晚上想要哄小孩睡覺,結果先睡著的反而是自己。現在的家長和小孩,讀到這一段,當不免莞爾。


杜魯魯先生一回到床上,立刻就睡著了。圖選自《唱歌給貓聽》© Tom Liu

當然,這部作品的重頭戲,在於故事中的歌曲故事。湯姆牛將曲調改為大家熟悉的莫札特〈小星星變奏曲〉——這首曲子其實也是莫札特在巴黎期間從一首民間情歌改編而來——此曲的曲調更適合做為搖籃曲,也更適合這個故事的情境。

不過,儘管是搖籃曲,但圖像的呈現可是甚為有趣。除了貓咪收到情書和結婚的趣事之外,改編將原歌曲中只有一兩行點綴的配角沙丁魚大量發揮,讓牠們成為數量成群的要角,盪秋千、喝果汁,還踢足球等等。圖像的處理富有節奏與動感,巧妙地讓沙丁魚成為貓咪婚禮的歌舞隊。此外也挪用數羊入睡的梗,讓愛數數的孩子可以一邊看、一邊唱和一邊數。


盪鞦韆、喝果汁的沙丁魚,讓孩子們邊看、邊唱、邊數。圖選自《唱歌給貓聽》© Tom Liu


藍道夫.凱迪克(圖源:wikipedia)

➤可以看的歌,可以唱的童書

這種將歌曲改編為故事的做法,其實是被視為現代圖畫書創立者凱迪克(Randolph Caldecott)的高明招數。凱迪克的作品多半取材自傳統歌謠,因歌詞簡要,遂加入大量的圖像敘事,畫出另一番幽默故事。後來,當圖畫書大師莫里斯.桑達克(Maurice Sendak)想向凱迪克致敬時,便以同樣的手法改編兩首童謠,畫成《保護者海克特與當我越過海洋:兩首童謠》。


莫里斯.桑達克(圖源:格林繪本網)

不過,上面兩位大師都拿掉了歌謠中的音樂。而值得慶幸的是,湯姆牛不僅保留了音樂,將之融入新編的故事裡,並且賦予荒誕又有趣的畫面——想想沙丁魚踢足球——也結合了他向來喜愛的藝術家康丁斯基(Wassily Kandinsky)和俄國形式主義的幾何設計手法,營造出既現代又富節奏和動感的畫面。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事是,康丁斯基和藝術家保羅.克利(Paul Klee),以及20世紀初的許多抽象繪畫所主張的,其實就是要揚棄可見形象,以繪畫的造型、色彩和整體配置,來描繪不可見的音樂。如同康丁斯基所言:「色彩是鍵、眼睛是槌、心靈是琴弦。」或是克利所說:「繪畫不是呈現可見者,而是使不可見成為可見。」


康丁斯基(左)、保羅.克利(圖源:wikipedia)

所以,當我們欣賞《唱歌給貓聽》這本圖畫書時,可以試著去體會、感知畫面所傳達出的音樂性。比如,不同形狀的小星星,是不是發出了不一樣的聲音?或是代表了不同的音符?或斜或直、各種排列的沙丁魚,組成的每一幅畫面,是不是都呈現出不同的節奏和律動?還有由各種形狀、色彩構成的貓咪,是不是也會各自發出獨特聲調的喵喵叫聲?

最後,貓咪的名字也相當有趣,以各種食物名稱命名,如甜不辣、仙草、白菜頭,乃至戲仿《獅子王》的木法沙等等。這種手法類似達達主義或前衛藝術的頑童們,如藝術家杜象(Marcel Duchamp)和達利(Salvador Dali)的遊戲。

在故事裡,我們可以看見杜魯魯先生臉上就有著標誌了頑童藝術家的著名翹鬍子。而也是在這位頑童作曲家手下,敘事、圖像與音樂打破了彼此的界線,相互交織,構成這首結合繪畫、音樂與故事——給貓咪,更是給我們與孩子——可讀、可看又可唱之歌。


類似達達主義或前衛藝術的頑童們,如藝術家杜象和達利的遊戲。圖選自《唱歌給貓聽》© Tom Liu

quan_qiu_hua_de_shi_dai_w300.jpg 唱歌給貓聽
作者:湯姆牛
繪者:湯姆牛
出版:小天下
定價:38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湯姆牛

1966 年生於臺北,過著秩序井然的簡單生活,並對單純的形體構成特別感興趣。主要作品有《像不像沒關係》、《下雨了!》、《最可怕的一天》、《我願意!》、《林桃奶奶的桃子樹》、《藝術家阿德》、《青蛙大俠江河湖》、《青蛙阿啾的叫聲》、《跳吧!青蛙小畢》、《畫家馬一邊》、《誰來玩躲貓貓?》等。曾獲OPENBOOK好書獎年度童書、台北國際書展「書展大獎」、德國白烏鴉獎、金鼎獎最佳插畫獎、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少年兒童讀物獎、信誼幼兒文學獎等,並曾入選義大利波隆那插畫展。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