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的夏天,離開台北,結束10年的毛孩廣播節目《阿貓阿狗逛大街》。
若把過去10年的廣播節目做個總整理,會是部側寫台北動物權發展的變化短史。開放call-in聽聽眾抱怨官員對待街貓浪犬的顢頇態度,隨著動保團體上街抗議、電影《12夜》的上映,人與毛孩的距離越來越近。飼主責任與照顧流浪犬貓的迴響越來越大,加上社會風氣與輿論的改變,官員開始改變思維,尋求與時俱進的動保政策。
某位動物醫師朋友曾對我說:「(動保處)處長請我跟你說,不要一直罵他。」
媒體還是得做好為動物發聲的角色。回花蓮後,處長也換人。讀新經典文化《今生好好愛動物:寶島收容所採訪錄》,作者馬尼尼為自2021年6月深入採訪天龍市(馬尼尼為的稱呼)收容所繪成的圖文書,看到時任處長與收容所不友善對待幫他們分攤大量工作、照顧犬貓的服務志工。
➤照顧四足的雙足動物
志工們除了分班遛狗陪貓、自費治病,還得募集較好的犬貓糧食,卻得接受「不得在自媒體爆料收容所內部問題」的不合理要求。
志工分享,原本準備要被領養的狗,卻因罹患心絲蟲被安樂死等不可思議的情事。動保處曾舉辦「相遇相知相惜」米克斯犬攝影展,找四隻浪犬拍攝形象照,四隻狗最後沒有被領養,都死在收容所。收容所的死亡數量遠遠超過被領養數,那些不可告人的故事,志工只能往心裡擱,承受不住的只好選擇離開。
近日,訪問2023年才替補擔任不分區立委的陳培瑜。她把一年當四年做,專注教育與閱讀的事務,常與中央機關衝撞。工作上感受到行政機關溝通的落差,回到家總不免和先生抱怨。一旁的孩子雖然沒聽懂所指機關,仍幽幽地說了一句:「媽,其實你擾動了人家職場生存權。」在收容所的志工,不也是擾動了職場生存權?然而其背後,都抵不過一個個脆弱的生命。
讀《今生好好愛動物》前,我以為的馬尼尼為是想法天馬行空,愛狗狗貓貓的女生。因為我在花蓮地方書店買了《我現在是狗,老貓簡史》,看愛貓人聊貓,分享對狗臭的埋怨,嘮叨式的幽默,實在有趣。
她說:「哲學是生活的狗屎,狗屎是生活的哲學。」「無奈養狗當個鏟屎官比鏟貓屎還難,養狗必須把心臟最強的除臭器打開,得安裝大便接受器,看到屎尿不驚不亂。」貓鏟屎官的她仍受不了高呼,「屎事就是屎事就是活著,這是我領悟到的神的旨意。還無奈除不掉的狗體味。」狗拔的我知道她仍愛毛孩,快意詩句,給我低調快活的狗日子不少樂趣。
神把自己變成一隻狗,來測試人類
若你想知道神的樣子,可以去看看狗,去聽聽狗。
從一本小小貓狗書,有天變成近400頁談天龍市收容所志工所遭遇的故事。圖文間洩露馬尼尼為的憤怒。問她,「還在生氣嗎?」她沉默了一會兒。對她來說,與其說憤怒,不如說自己還是志工,做自己能力所及的事較重要。
她採訪收容所志工8人、工作人員4人,看到無數動物的死亡、官僚體系的腐化、人們對動物的傷害與棄養,寫出最真實的一面,也畫了超過150幅的畫為動物發聲。最後她問:「我把這些東西寫出來有用嗎?有用嗎?我問過自己千百次萬次。」但至少我有幸讀到,看見一部份的真相。
她把這本書獻給我們都不捨的天使——桃園市動物保護教育園區園長簡稚澄。她以同樣安樂流浪犬貓的藥物選作自己離開的方式,遺言希望她的死,對流浪動物有幫助,同樣是生命,不該有那麼大的差別對待。簡稚澄用7年的時間希望能改善收容所的環境與台灣動物保護結構的問題。事件發生7年後,《今生好好愛動物》出版,馬尼尼為於書的前後用大量圖畫與簡單文字,前後不同的溫度,紀念簡稚澄。
當年,動保重要推動者,台南大學行政管理系老師吳宗憲曾因簡稚澄,發文〈在殞落了一位年輕獸醫師之後〉,呼籲地方政府必須提供更多資源,而不是任由獸醫師在收容所孤獨地奮戰。但社會仍遺忘志工。
《今生好好愛動物》揭露收容所志工與動物們的環境,卻也打開認識志工的一扇門。
➤只在筆電裡的快樂天堂
固然看到收容所公務人員對動物權利與需求的認知比志工們還不足的問題,溫情的地方還存有:車禍癱瘓遭主人遺棄的柴犬與貓後來都被有心人領養;志工溫蒂的筆電裡有個叫「快樂天堂」的資料夾,是已經離開的狗的資料與照片,從2011年起記錄,只是她不整理,因為都是一筆筆驚人的醫藥費。
不免疑問,收容所不是有獸醫師,為何志工需要自費送犬貓到所外就醫?恐怕又是一個不說不知道,說了懷疑人性的事。也難怪馬尼尼為畫一幅圖,一間間關上鐵門的牢籠,貼著一張張狗臉,上面站著三隻犬貓,天空上也有。質疑獸醫師不懂醫療,不知道年紀太小不能做絕育手術,感嘆:「變成職業後,很多初心都不見了!」
面對他者的苦難,不要視而不見,不要旁觀。錢永祥教授的《人性之鏡:動物倫理的歷史與哲學》寫到:
「許多人喜歡自己身邊的動物同伴,對他付出情感,這種情感反應了主人的愛心,可以說是一種很正面的德性。德性倫理會提醒我們,所謂愛動物的行徑,實際上表現了你的自我中心,自私、自大。對動物的愛心,需要同情與關懷,而真正的同情與關懷,是以對方為中心的,要求我們認識動物的本性,了解他們的生理與心理的需求,尊重他們的天性與生活習慣。」
但在收容所,獸醫師和工作人員是否理解要隔離弱勢的狗不被欺負?為感到不安全的貓放置一個小紙箱?卻靠志工自己張羅。
有人同理動物的痛苦,而不願去看《12夜》。同樣的,這本提及收容所狗貓處境的書,讓志工被看見,體諒他們的為難。錢永祥教授認為提倡動物倫理的彼得.辛格(Peter Singer)和英國哲學家邊沁(Jeremy Bentham)都用「感知痛苦」為指標,提出「感知痛苦」是一個最低的、起碼的門檻,任何生命只要能通過這個門檻就進入道德領域,必須受到道德的保護。我們談的不只是狗貓的生命問題,而是任何一個痛苦的生命都應該在道德要求下被好好保護。就像書名,好好愛動物。
➤從天上看,我們都很小
訪問馬尼尼為,她分享近日擔任志工時所聽到的:有民眾打電話至收容所表示要棄養家犬,櫃檯人員不是釐清棄養的原因,循循善誘,而是回答這兒有供應兩餐與人員遛狗。馬尼尼為表示,也許收容所為了形象,說出令志工聽了匪夷所思的話。因為收容所裡,一隻狗一週能被遛一次已是很好的,更不用提食之無味,品質堪慮的飼料。
她問:「難道動物的需求就是如此嗎?」一位外國志工道格問馬尼尼為,為什麼要做收容所的書寫?她回答,因為這裡是台灣最黑暗的地方。道格回她:「場所本身很殘酷,可我不覺得黑暗,狗非常有韌性,看到人還是很開心。」狗貓永遠牽領我們朝向光明正能量。
在天龍市很難見到流浪狗,一來大家有動物保護的觀念,尊重生命,其次是大家會通報動保處抓狗抓貓。離開都會,會見到不進收容所的同伴動物志工,選擇在城市荒地間,絕育、餵養、送養犬貓。花蓮的朋友趙親親就和一群志同道合夥伴,以棉薄之力,取得浪犬的信任,與附近居民溝通,安排結紮。「希望這件事情依然可以心想事成。」
她在臉書的貼文總是充滿正能量。但同其他志工一樣,總有挫折與可能後悔,沒法早一點協助而發生的憾事。朋友說,「惋惜過去,也改變不了什麼。」
2023年底出版的《今生好好愛動物》剛好為過去這些年收容所安置做出小總結。馬尼尼為進入收容所擔任志工已兩年,書裡她領養的巧巧已離開,她仍持續當中途,為收容所的犬貓找到更多被領養的機會。這是這本書出版的意義,領養代替購買,請好好照顧毛孩。
若問《今生好好愛動物》能驅動或反省?端看讀者是否持續關注書中提及,前天龍市長以興建總經費超過8億為由,停止新收容中心興建計畫,不顧中繼站擁擠不堪的環境緊迫問題。
當時的市長說:「人都沒用這麼好,動物蓋這麼好幹嘛!」以馬尼尼為書裡一段話回應:「從天上看,人類看起來很小很小,人和狗,沒有什麼不同。」當我們談好好愛動物,請先把人當成動物一樣平等看待。●
今生好好愛動物:寶島收容所採訪錄
作者:馬尼尼為
出版:新經典文化
定價:540元
【內容簡介➤】
|
作者簡介:馬尼尼為
馬來西亞華人,苟生臺北逾二十年。美術系所出身卻反感美術系,三十歲後重拾創作。作品包括散文、詩、繪本,著有:《多年後我憶起台北》、《帶著你的雜質發亮》、《我不是生來當母親的》、《以前巴冷刀‧現在廢鐵爛》、《馬惹尼》、《我的美術系少年》、《馬來鬼圖鑑》等十餘冊。
2020年獲OPENBOOK好書獎「年度中文創作」;桃園市立美術館展出和駐館藝術家;2021年獲選香港浸會大學華語駐校作家、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臺灣書寫專案〉圖文創作類得主、鍾肇政文學獎散文正獎、打狗鳳邑文學獎散文優選、金鼎獎文學圖書獎;2022年繪本《姐姐的空房子》獲選THE BRAW(波隆那拉加茲獎)100 Amazing Books、台北文學獎年金類入圍;2023年《癌症狗》獲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報導文學獎、《如果你問我收容所做志工遇到過的死》獲鍾肇政文學獎報導文學獎。
曾任臺北詩歌節主視覺設計,作品三度入選臺灣年度詩選、散文選,獲國藝會文學與視覺藝術補助數次,現於博客來OKAPI、小典藏撰寫讀書筆記和繪本專欄。同事有貓兩隻:阿美、來福,每天最愛和阿美鬼混;也是動物收容所小小志工。
Fb/ IG / website : maniniwei
|
Tags:
2016年的夏天,離開台北,結束10年的毛孩廣播節目《阿貓阿狗逛大街》。
若把過去10年的廣播節目做個總整理,會是部側寫台北動物權發展的變化短史。開放call-in聽聽眾抱怨官員對待街貓浪犬的顢頇態度,隨著動保團體上街抗議、電影《12夜》的上映,人與毛孩的距離越來越近。飼主責任與照顧流浪犬貓的迴響越來越大,加上社會風氣與輿論的改變,官員開始改變思維,尋求與時俱進的動保政策。
某位動物醫師朋友曾對我說:「(動保處)處長請我跟你說,不要一直罵他。」
媒體還是得做好為動物發聲的角色。回花蓮後,處長也換人。讀新經典文化《今生好好愛動物:寶島收容所採訪錄》,作者馬尼尼為自2021年6月深入採訪天龍市(馬尼尼為的稱呼)收容所繪成的圖文書,看到時任處長與收容所不友善對待幫他們分攤大量工作、照顧犬貓的服務志工。
➤照顧四足的雙足動物
志工們除了分班遛狗陪貓、自費治病,還得募集較好的犬貓糧食,卻得接受「不得在自媒體爆料收容所內部問題」的不合理要求。
志工分享,原本準備要被領養的狗,卻因罹患心絲蟲被安樂死等不可思議的情事。動保處曾舉辦「相遇相知相惜」米克斯犬攝影展,找四隻浪犬拍攝形象照,四隻狗最後沒有被領養,都死在收容所。收容所的死亡數量遠遠超過被領養數,那些不可告人的故事,志工只能往心裡擱,承受不住的只好選擇離開。
近日,訪問2023年才替補擔任不分區立委的陳培瑜。她把一年當四年做,專注教育與閱讀的事務,常與中央機關衝撞。工作上感受到行政機關溝通的落差,回到家總不免和先生抱怨。一旁的孩子雖然沒聽懂所指機關,仍幽幽地說了一句:「媽,其實你擾動了人家職場生存權。」在收容所的志工,不也是擾動了職場生存權?然而其背後,都抵不過一個個脆弱的生命。
讀《今生好好愛動物》前,我以為的馬尼尼為是想法天馬行空,愛狗狗貓貓的女生。因為我在花蓮地方書店買了《我現在是狗,老貓簡史》,看愛貓人聊貓,分享對狗臭的埋怨,嘮叨式的幽默,實在有趣。
她說:「哲學是生活的狗屎,狗屎是生活的哲學。」「無奈養狗當個鏟屎官比鏟貓屎還難,養狗必須把心臟最強的除臭器打開,得安裝大便接受器,看到屎尿不驚不亂。」貓鏟屎官的她仍受不了高呼,「屎事就是屎事就是活著,這是我領悟到的神的旨意。還無奈除不掉的狗體味。」狗拔的我知道她仍愛毛孩,快意詩句,給我低調快活的狗日子不少樂趣。
從一本小小貓狗書,有天變成近400頁談天龍市收容所志工所遭遇的故事。圖文間洩露馬尼尼為的憤怒。問她,「還在生氣嗎?」她沉默了一會兒。對她來說,與其說憤怒,不如說自己還是志工,做自己能力所及的事較重要。
她採訪收容所志工8人、工作人員4人,看到無數動物的死亡、官僚體系的腐化、人們對動物的傷害與棄養,寫出最真實的一面,也畫了超過150幅的畫為動物發聲。最後她問:「我把這些東西寫出來有用嗎?有用嗎?我問過自己千百次萬次。」但至少我有幸讀到,看見一部份的真相。
她把這本書獻給我們都不捨的天使——桃園市動物保護教育園區園長簡稚澄。她以同樣安樂流浪犬貓的藥物選作自己離開的方式,遺言希望她的死,對流浪動物有幫助,同樣是生命,不該有那麼大的差別對待。簡稚澄用7年的時間希望能改善收容所的環境與台灣動物保護結構的問題。事件發生7年後,《今生好好愛動物》出版,馬尼尼為於書的前後用大量圖畫與簡單文字,前後不同的溫度,紀念簡稚澄。
當年,動保重要推動者,台南大學行政管理系老師吳宗憲曾因簡稚澄,發文〈在殞落了一位年輕獸醫師之後〉,呼籲地方政府必須提供更多資源,而不是任由獸醫師在收容所孤獨地奮戰。但社會仍遺忘志工。
《今生好好愛動物》揭露收容所志工與動物們的環境,卻也打開認識志工的一扇門。
➤只在筆電裡的快樂天堂
固然看到收容所公務人員對動物權利與需求的認知比志工們還不足的問題,溫情的地方還存有:車禍癱瘓遭主人遺棄的柴犬與貓後來都被有心人領養;志工溫蒂的筆電裡有個叫「快樂天堂」的資料夾,是已經離開的狗的資料與照片,從2011年起記錄,只是她不整理,因為都是一筆筆驚人的醫藥費。
不免疑問,收容所不是有獸醫師,為何志工需要自費送犬貓到所外就醫?恐怕又是一個不說不知道,說了懷疑人性的事。也難怪馬尼尼為畫一幅圖,一間間關上鐵門的牢籠,貼著一張張狗臉,上面站著三隻犬貓,天空上也有。質疑獸醫師不懂醫療,不知道年紀太小不能做絕育手術,感嘆:「變成職業後,很多初心都不見了!」
面對他者的苦難,不要視而不見,不要旁觀。錢永祥教授的《人性之鏡:動物倫理的歷史與哲學》寫到:
但在收容所,獸醫師和工作人員是否理解要隔離弱勢的狗不被欺負?為感到不安全的貓放置一個小紙箱?卻靠志工自己張羅。
有人同理動物的痛苦,而不願去看《12夜》。同樣的,這本提及收容所狗貓處境的書,讓志工被看見,體諒他們的為難。錢永祥教授認為提倡動物倫理的彼得.辛格(Peter Singer)和英國哲學家邊沁(Jeremy Bentham)都用「感知痛苦」為指標,提出「感知痛苦」是一個最低的、起碼的門檻,任何生命只要能通過這個門檻就進入道德領域,必須受到道德的保護。我們談的不只是狗貓的生命問題,而是任何一個痛苦的生命都應該在道德要求下被好好保護。就像書名,好好愛動物。
➤從天上看,我們都很小
訪問馬尼尼為,她分享近日擔任志工時所聽到的:有民眾打電話至收容所表示要棄養家犬,櫃檯人員不是釐清棄養的原因,循循善誘,而是回答這兒有供應兩餐與人員遛狗。馬尼尼為表示,也許收容所為了形象,說出令志工聽了匪夷所思的話。因為收容所裡,一隻狗一週能被遛一次已是很好的,更不用提食之無味,品質堪慮的飼料。
她問:「難道動物的需求就是如此嗎?」一位外國志工道格問馬尼尼為,為什麼要做收容所的書寫?她回答,因為這裡是台灣最黑暗的地方。道格回她:「場所本身很殘酷,可我不覺得黑暗,狗非常有韌性,看到人還是很開心。」狗貓永遠牽領我們朝向光明正能量。
在天龍市很難見到流浪狗,一來大家有動物保護的觀念,尊重生命,其次是大家會通報動保處抓狗抓貓。離開都會,會見到不進收容所的同伴動物志工,選擇在城市荒地間,絕育、餵養、送養犬貓。花蓮的朋友趙親親就和一群志同道合夥伴,以棉薄之力,取得浪犬的信任,與附近居民溝通,安排結紮。「希望這件事情依然可以心想事成。」
她在臉書的貼文總是充滿正能量。但同其他志工一樣,總有挫折與可能後悔,沒法早一點協助而發生的憾事。朋友說,「惋惜過去,也改變不了什麼。」
2023年底出版的《今生好好愛動物》剛好為過去這些年收容所安置做出小總結。馬尼尼為進入收容所擔任志工已兩年,書裡她領養的巧巧已離開,她仍持續當中途,為收容所的犬貓找到更多被領養的機會。這是這本書出版的意義,領養代替購買,請好好照顧毛孩。
若問《今生好好愛動物》能驅動或反省?端看讀者是否持續關注書中提及,前天龍市長以興建總經費超過8億為由,停止新收容中心興建計畫,不顧中繼站擁擠不堪的環境緊迫問題。
當時的市長說:「人都沒用這麼好,動物蓋這麼好幹嘛!」以馬尼尼為書裡一段話回應:「從天上看,人類看起來很小很小,人和狗,沒有什麼不同。」當我們談好好愛動物,請先把人當成動物一樣平等看待。●
今生好好愛動物:寶島收容所採訪錄
作者:馬尼尼為
出版:新經典文化
定價:54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馬尼尼為
馬來西亞華人,苟生臺北逾二十年。美術系所出身卻反感美術系,三十歲後重拾創作。作品包括散文、詩、繪本,著有:《多年後我憶起台北》、《帶著你的雜質發亮》、《我不是生來當母親的》、《以前巴冷刀‧現在廢鐵爛》、《馬惹尼》、《我的美術系少年》、《馬來鬼圖鑑》等十餘冊。
2020年獲OPENBOOK好書獎「年度中文創作」;桃園市立美術館展出和駐館藝術家;2021年獲選香港浸會大學華語駐校作家、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臺灣書寫專案〉圖文創作類得主、鍾肇政文學獎散文正獎、打狗鳳邑文學獎散文優選、金鼎獎文學圖書獎;2022年繪本《姐姐的空房子》獲選THE BRAW(波隆那拉加茲獎)100 Amazing Books、台北文學獎年金類入圍;2023年《癌症狗》獲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報導文學獎、《如果你問我收容所做志工遇到過的死》獲鍾肇政文學獎報導文學獎。
曾任臺北詩歌節主視覺設計,作品三度入選臺灣年度詩選、散文選,獲國藝會文學與視覺藝術補助數次,現於博客來OKAPI、小典藏撰寫讀書筆記和繪本專欄。同事有貓兩隻:阿美、來福,每天最愛和阿美鬼混;也是動物收容所小小志工。
Fb/ IG / website : maniniwei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閱讀通信 vol.298》在小說的世界得到自由
延伸閱讀
對談》馬尼尼為的台北與貓:坦白的異鄉人feat.飛地書店店主張潔平
來自馬來西亞的作家、詩人、畫家馬尼尼今年10月出版新書《多年後我憶起台北》。她居住台北廿多年,早已超過在故鄉的時間。過去她用詩、畫來傳達身處異鄉的心情,... 閱讀更多
閱讀讀者(詩人篇)》馬尼尼為:「我寫了一首詩給她,〈我養的狗,叫男人——向余秀華致敬〉。」
感謝他們撐起了出版業。 現在,我們閱讀讀者。 閱讀更多
話題》端詳收容動物,為了倒映在我眼中的你:黃宗潔評《無神之地》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