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包裡的台南書》細品府城 鑽小巷的悠閒時光

底圖攝影:Dean Lin

「到臺南就是要鑽巷子啊!」如果你是具好奇基因的人,或已玩膩按表操課的計畫旅遊,那麼找時間來臺南鑽巷子,將會帶來意外驚喜。

有經驗的人會告訴你,逛臺南小巷小弄如開盲盒般豐富。除了免受車水馬龍干擾,那些彎彎曲曲、經常找不到出入口的隱密小徑,往往在疑無路時突然柳暗花明,尋常百姓家與舊城遺跡僅一牆之隔,不小心就穿越古今。還有臺南人常說完勝星級的「巷口那攤」,以及許多隱藏版的文青店,都會讓人嘴角漾出會心一笑。

請用自己的節奏慢慢來,用雙腳迎接每個不期而遇,也許隨興拐個彎,盡頭就有個意想不到的美好經驗在等待,迷路也愜意。

➤李志祥、許淑娟《從釘子到鐵剪刀》蔚藍文化

穿梭老街區尋幽訪勝,你是否注意過臺南建物外壁上狀似剪刀的鐵件?「壁鎖」名如其意,為鎖住牆壁、強化結構,又稱「鐵鉸刀」。過去老建築才得見的壁鎖,如今大多已成裝飾。但這不是壁鎖的全部身世。書名明示了壁鎖自身的演進,此書亦追溯記錄了臺灣(主要為臺南)從荷治到晚清,在不同文化政權治理下的建築與鐵件運用的變革,並附上現今仍可接觸到的各式壁鎖型態與資料,是目前唯一以此鐵件為題之著作。

➤Moni.摸你《臺南散步觀察日記》臺灣東販

作者是喜歡到處亂晃、紀錄觀察的插畫家,作品有著手繪的筆觸與溫暖的風格。文字輕鬆,帶一點浪漫的隨意,圖像有插畫也有照片,或者將兩者交融,勾勒出作者悠然自得的探訪軌跡。不妨隨著作者走進窄巷,像是闖入他人的生活場域,看見歲月溫柔堆疊的痕跡,眼中讀進許多在地故事,又像回到家一樣親切。

➤家永實、王茗禾《大隱於市的街屋們》蔚藍文化

戰後建築只是華國美學嗎?我們能否還有更多認識?跟著作者腳步,透過21條路線的散步走讀,看見不同型態的建築,重新品味臺南街屋的物外之趣。以雙眼與雙腳仔細檢視這個適合人們做夢、幹活、戀愛、結婚,悠然過日子的好地方,除了建築以外,物件也蘊藏著許多訊息,包括冷氣孔、陽臺、磁磚等細微之處,都有它們自己的故事。

➤張耘書、謝玲玉《斯土斯民:臺南生活風尚》遠景出版

臺南生活風尚就在市區巷弄,在山海農村、在歷史建物、在市集或民俗活動,也在節慶與飲食之間。目望去都是歷史積累,處處流淌多元文化交織的人生況味。這樣的人文魅力形成的「慢」風格,悄悄擴散且深入臺南人生活中。兩位作者皆深耕臺南多年,對臺南文史有長久的沉澱,通過飲食、巷弄、禮儀、工藝品的歷史,鋪陳出臺南的獨特韻味。

➤范僑芯(佐餐文字)《巷弄裡的臺灣味》時報出版

國民美食滷肉飯、任何天氣都能吃的小火鍋、獨步全球的臺式早餐沙拉醬,書中羅列22道庶民美食的故事,全是深入我們日常的文化記憶。「臺灣味」、「臺式」或「臺灣小吃」做為想像的集合體,廣納南北冷熱、各式傳統、在地吃食,為臺灣飲食系譜留下來自各地異質獨特的味道。作者為庶民巷弄間習以為常的美食補上它們的身世,還有諸多極富趣味的豆知識。裝盛的菜色不僅有區域性,亦帶有世代特色,充滿滋味,也極富情感。

➤牟鍾璘《巷弄經濟學》馬可孛羅文化

巷弄不只是觀光、文化、生活風格的匯聚地,也承載青年挑戰創意產業之動力,更是技藝匠人實現理想的場域。有魅力的巷弄文化,可以決定都市的樣貌,鞏固巷弄競爭力,對國家經濟發展益發重要。作者以其熟悉的韓國為主要論說對象,並旁及上海、新加坡、愛丁堡等地,解析「巷弄經濟」的運作方式。談經濟學太沉重,但作者近似觀察筆記的筆調,讀來感覺不到生吞學理的負擔或檢索指南的生硬,將巷弄做為空間討論單位,也很新鮮。

➤詹慶齡、余尚彬《島讀臺灣》方舟文化

獨立書店是臺灣獨樹一格的風景,喜歡閱讀,又喜歡穿街走巷的你,旅行時,不妨到書店邂逅一本書吧。這裡拜訪的書店,每一間都朝氣蓬勃,一派風光明媚,不管景不景氣也不改其樂。作者期待透過本書,啟動新式生活旅行概念,找到安頓身心同時激勵成長的途徑。讀者除了品味書本的芬芳,也可以走走認識這群「口袋不一定深,但勇氣和腦洞一定很大,且會把你整個人泡進文化體驗裡」的書店主理人。

《鹽分地帶文學》2024年1月號,查看更多本期內容,可點擊照片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