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那幾乎是浪漫的:關於勒卡雷最後一本小說《銀景莊園》

2024-05-13 19:48

一天早上,倫敦西區,滂沱大雨中,推著嬰兒車的年輕媽媽,將一封信交給一名年長的男子。同一天上午,東英吉利外海岸的濱海小鎮,書店老闆到咖啡館吃早餐,遇到昨晚造訪書店的奇妙顧客。在短短的篇幅裡,讀者馬上查覺:年輕媽媽的信是替自己母親送的,她並不認識年長男子,這事還瞞著自己的父親;而奇妙顧客在前一晚不但提出讓書店老闆很感興趣的經營企劃,還是書店老闆父親的舊識。

《銀景莊園》如此揭開序幕。

二次大戰1945年結束,世界在1947年進入冷戰時期,直到91年蘇聯解體為止。間諜在戰爭期間工作,在冷戰時更加活躍——勒卡雷(John le Carré)的許多著名作品,背景都是近半世紀的冷戰時期,例如奠定他大師地位的《冷戰諜魂》,或者從英國諜報核心「圓場」(The Circus)一路擴延到全球間諜爭鬥的「史邁利三部曲」。

戰爭或冷戰時的間諜行動看似大國政權間的勢力博奕,但勒卡雷的重點從來不在簡單地透過政治主義將不同陣營正邪二分,而在角色位處所屬組織、生活環境,以及私己個性與人際網路之間的種種衝突。因此,冷戰結束之後,勒卡雷並未停筆,《巴拿馬裁縫》突顯了間諜活動內裡的荒謬、《永遠的園丁》指出間諜活動並不只在戰時的軍政領域進行,《摯友》則盡訴信念被利用、輾壓之後拋棄的哀傷。

或者像《銀景莊園》。

2020年底勒卡雷去世,遺稿《銀景莊園》經其子整理後在2021年10月出版,是他的最後一部小說。在勒卡雷的小說作品中,《銀景莊園》字數相當少,只比他在20世紀60年代初期出版的首兩部作品多一些。上述幾部知名作品的篇幅都很大,連其中故事相較單純的《冷戰諜魂》都比《銀景莊園》厚。對初入勒卡雷世界的讀者而言,這樣的篇幅相對友善,角色關係不至於太過複雜,情節也容易進入。

而喜歡勒卡雷的讀者應也不會失望。

送信的年輕媽媽與遇上奇妙顧客的書店老闆,兩條故事線隨著劇情發展逐漸連結。從這兩個角色的年紀看來,他們不可能直接參與冷戰時期的間諜活動,但這不代表他們的人生不會被當年的種種牽動。

這兩名角色並不是「間諜」,不過一如勒卡雷其他小說裡在情報鏈末端活動的間諜,他們接收了某些指令(可能偽裝成朋友的請求或者熱心的提案),提供了某些助力。他們可能隱約感覺到一切與某些過往有關,但不想正視,或者找不出足夠堅實的基礎堆疊懷疑。

他們並不知道,自己提供的那些協助,都有與表面不同的另一層用意,同時他們已被捲入一樁調查——情報單位認為現今幾乎已經停止運作的情報環節當中有個洩密漏洞,查緝正在悄悄進行。

是的,篇幅雖短,《銀景莊園》仍然相當「勒卡雷」。

個人信念與組織立場的拉扯(除了政治之外,勒卡雷的間諜執行任務常常都伴隨相當私人的理由),對命令及自我各種價值標準的質疑(不只背叛、欺騙等等個人道德問題,勒卡雷筆下有許多間諜懷疑過自己的行動究竟有沒有意義),利用日常交際建立的資訊流通管道,政府單位對諜報人員的處置方式……這些在勒卡雷作品當中時常出現的元素、反覆辯證的題目,《銀景莊園》裡一應俱全。

尤有甚者,因為這是一個站在21世紀回頭觀望的故事,連某些調查人員都不屬於冷戰時期的諜報工作圈,因此其中不乏更直接的批評、省思與今昔對比。《摯友》處理過類似材料,《間諜身後》更明顯——因為出版時的英國政情,以及出場角色與《冷戰諜魂》有關,有人認為《間諜身後》才是勒卡雷完美的收筆之作。

不過,與過往的名作相較,《銀景莊園》有個勒卡雷小說少有的特色。

今日的間諜活動依舊持續,但形式已經大不相同,透過網際網路相關技術進行的情報蒐集、資訊攻擊、滲透與誤導等等比例越來越高。勒卡雷後期的作品時空背景雖然也移往21世紀,但較少處理這些使用現代科技的間諜活動。他聚焦在必須由人親自處理的狀況裡,也回頭檢視過往行動在現今留下的影響。

這是回顧,也是反省。勒卡雷並不美化間諜活動,在很多故事裡,它甚至不是為了達成更遠大目標的「必要之惡」,攪和在裡頭的角色,大抵確定不會有太好的下場。倘若勒卡雷還在世,《銀景莊園》可能會寫得更長——別的不提,書店老闆帶著謎團的過去就該有更詳細的交代——不過,在這個輕巧結束的故事末尾,勒卡雷表現出罕見的溫柔。彷彿他在嚴厲檢視間諜生活一輩子之後,選擇了一個平靜的和解姿態。

那幾乎是浪漫的。

quan_qiu_hua_de_shi_dai_w300.jpg 銀景莊園
Silverview
作者:約翰.勒卡雷(John le Carre)
譯者:李靜宜
出版:木馬文化
定價:34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約翰・勒卡雷John le Carré
 

英國著名小說家,原名大衛・康威爾(David Cornwell),1931年生於英國,18歲便被英國軍方情報單位招募,擔任對東柏林的間諜工作;退役後於牛津大學攻讀現代語言,並於伊頓公學教授德文及法文。1958年進入英國軍情五處(MI5)工作,兩年後轉調至軍情六處(MI6),先後派駐德國波昂及漢堡,並在任職期間寫下《死亡預約》、《上流謀殺》,以及首部暢銷全球之作《冷戰諜魂》。
 
勒卡雷在1964年離開軍情六處後,即全心投入寫作,作品不僅廣受全球讀者喜愛及各大媒體推崇,更因充滿戲劇懸疑張力,已有十餘部改編為電視劇及電影。
 
勒卡雷一生獲獎無數,最重要的包括1965年美國推理作家協會的Edgar Awdars、1964年獲得英國Somerset Maugham Award、James Tait Black紀念獎等,1988年更獲頒英國犯罪作家協會CWA終身成就獎,以及義大利Malaparte Prize等,其內斂而深沉的寫作風格更是確立了他在20世紀類型文學領域的崇高地位。
 
2016年,他以《此生如鴿》一書細膩講述個人經歷,是瞭解勒卡雷其人和其筆下諜報世界、人物及各部作品的精彩回憶自傳。2020年12月12日,勒卡雷逝於英國。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