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原本的中山地下書街甫以「誠品R79」的面貌華麗轉生,步行5分鐘外的赤峰街上,也現身兩間年輕的獨立書店:「詩生活」與「浮光書店」。
5月剛開幕的詩生活,店主是同時也具有詩人身分的陸穎魚。正如店名所昭示的,詩生活的主題與特色就是「詩」——水藍色的店內,擺放著一本本由陸穎魚親自挑選的詩集,與詩有關的周邊小物,以及許多詩人拜訪後留下的簽名與題字。回想5月到8月初的這三個多月,「很開心啊!每天都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驚喜,因為你不知道推門進來的人是誰,是已經知道我們是一家獨立書店呢,還是只是剛好經過、被我們的店吸引。」穎魚對每個推開門、走進來探訪的客人都充滿好奇,總會忍不住靠近、和對方聊天,想知道對方是怎樣的一個人,喜歡讀什麼樣的書。
浮光書店的店主陳正菁,說自己「還在震撼期」。6月底才開始試營運,但或許因為位於二樓,加上籌備期長,關注赤峰街的人士和周遭鄰居都不禁覺得好奇,招牌還沒掛上就開始有人探問。中文店名取自「浮光掠影」中兩字,英文店名則來自班雅明的illumination(啟迪),走進敞亮的書店裡,很難不注意到裡頭明顯偏多的的攝影、電影,與社會哲學類書籍。過去陳正菁待過出版社、書店,也教了10幾年的書,無論生活或工作都不離文字和書;退休之後,她想實際動手做些東西,於是跑去學手沖咖啡和烘焙。去年,認識20多年的房東兼好友,在因緣際會之下得到這棟她口中「天上砸下來的房子」,知道她一直有著想開書店的念頭,便問她要不要實現它?於是,10個月之後,浮光誕生。
陸穎魚是香港人,過去做了6年的記者,2014年來到台灣之後則以接案為主,平常工作和生活幾乎都在家裡,「自己才30歲出頭,就很像是半退休的狀態了,覺得很無聊啊。然後我身邊的朋友很多都開書店,像設計師小子便是,於是我就想我也可以開書店。有次尾牙,出版界的朋友都坐在一起吃,我就說我也想要開書店,想請教他們。結果小子就說:『大嫂!不要亂來啊!不要開!書店很難賺!』但他自己明明就是三餘書店的股東,還叫我不要開,我就覺得很那個。」
嘟著嘴抱怨「都是開書店的人叫你不要開書店」的陸穎魚,在出第2和第3本詩集的時候,就曾和朋友合作一些與詩有關的周邊商品,在台北國際書展販售,銷量很不錯;今年2月國際書展結束後,她突然覺得能以「現代詩」為主題來開一間書店,匯集「詩集、詩的商品、詩的飲料、詩的活動」。這個想法太過具體,她很快動作起來,3月找到店面、3月底確定簽約,再經過一個月的整理和準備,「詩生活─詩人雜貨店」的小看板就在巷口立了起來。
陳正菁本來考慮開間咖啡館,但最後實際付諸行動的卻仍是書店。「因為我明白咖啡不能滿足我——如果只有咖啡、而沒有書的話,那我守在這裡不知道要幹什麼?感覺很無趣,只是一個死的空間,沒有思想流動、沒有對話。後來,我想我還是要書,但把咖啡放到後面,把書放到前面來。可是我的咖啡變成我的寶藏,它的收入讓我能夠支撐,這也是很現實的部分。」
當然,過程中也有很多阻力,包括身邊的朋友覺得這樣一來會「晚年」不保。「他們都說『妳的退休金完蛋了,以後妳要靠誰?妳又沒有結婚!』但也因為這樣,所以我很自由啊,我賠完就賠完了,也不會牽連到家人和朋友,這是原則。」陳正菁倒是看得很灑脫。對她來說,浮光書店是理想,也是給自己人生下半場的一個挑戰。「書店在轉型,書的定位、意義也在轉變之中,我覺得不用太絕望。我也希望浮光可以活下來,而且是健康地活下來。」
書店的表面看似優雅,實際上跟一般人的生活一樣,充滿必須每天擦拭的塵埃,流理台上也總是堆著待洗的杯盤。書店不只是理想,同時也是一門生意。「如果你開一家書店不賺錢,那開來幹嘛?我也覺得說,不賺錢就是因為你的書不賣,那這也是最令人傷心的事,因為你喜歡、認同的東西賣不出去,賣不出去就證明這個世界不需要它。這是令開書店的人最傷心的一件事。」感傷之餘,陸穎魚也說得很實際。「如果『詩生活』要我負債才能經營,那我就會收掉,不會讓它影響到我的生活。最近『有河book』要收起來,很多人都覺得可惜,但沒有一家獨立書店有義務或責任,一定要為讀者生存下去。」
雖然還在開店前半年的「蜜月期」,兩位新手店主在興奮忙亂之中仍持有一份冷然的理智。書店來了,書店收了,這幾年已經聽得太多,雖然直至此刻才成為局中人,但她們顯然都已經設想好停損點,也明白透過這樣一家書店,自己究竟想做到什麼。●
【頭家最想賣這本】
詩生活店主陸穎魚推薦:
鯨鯨《在日與夜的夾縫裡》
香港詩人鯨鯨的第一本詩集。鯨鯨本名葉輝,是香港的重要詩人,也是教陸穎魚寫詩的老師,對她有很特別的意義。《在日與夜的夾縫裡》描述在忙碌的城市裡,自己對這個城市與家的記憶,是很能呈現「香港」城市氣味的作品。
|
浮光書店店主,陳正菁推薦:
馬克‧歐傑《巴黎地鐵上的人類學家》、《重返巴黎地鐵》
作者是法國的人類學者,以巴黎地鐵作為背景,觀察處於這個短暫、移動的過渡性空間中,人與人的交會;個體與個體之間的關係,孤獨在此成為複數。書寫文字帶有詩意,令讀者感受到:(絕大多數的)我們確實活在一個城市裡。
|
【拜訪資訊】
➤詩生活-詩人雜貨店
營業時間:14:00–20:00;週二公休
電 話:02-2558-1343
地 址: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二段75巷37號
➤浮光書店
營業時間:14:00 - 21:30;週一公休
電 話:02-2550-7288
地 址:台北市赤峰街47巷16號2樓
|
Tags:
當我們討論獨立書店,我們看見什麼?是經營困難、熱血賣肝,還是文化輸出力?
Openbook閱讀誌先前以「現場》曾經的文化輸出No.1——啟發各國大型書店後,台灣書店接下來呢」,探討台灣大型書店的營運模式對日本、中國等地大型書店樣貌潛移默化的影響。接下來,我們以香港書展作為起點,把視角移回台灣的獨立書店,重新觀察變化中的書店樣貌,並探討下一個十年,我們的獨立書店經驗,如何成為文化輸出的主力。
萬事起頭難。本週,我們先邀請兩位剛創業不久的冊店頭家,與我們分享她們踏入書店產業的心情,及書店經營的省思。
8月,原本的中山地下書街甫以「誠品R79」的面貌華麗轉生,步行5分鐘外的赤峰街上,也現身兩間年輕的獨立書店:「詩生活」與「浮光書店」。
5月剛開幕的詩生活,店主是同時也具有詩人身分的陸穎魚。正如店名所昭示的,詩生活的主題與特色就是「詩」——水藍色的店內,擺放著一本本由陸穎魚親自挑選的詩集,與詩有關的周邊小物,以及許多詩人拜訪後留下的簽名與題字。回想5月到8月初的這三個多月,「很開心啊!每天都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驚喜,因為你不知道推門進來的人是誰,是已經知道我們是一家獨立書店呢,還是只是剛好經過、被我們的店吸引。」穎魚對每個推開門、走進來探訪的客人都充滿好奇,總會忍不住靠近、和對方聊天,想知道對方是怎樣的一個人,喜歡讀什麼樣的書。
浮光書店的店主陳正菁,說自己「還在震撼期」。6月底才開始試營運,但或許因為位於二樓,加上籌備期長,關注赤峰街的人士和周遭鄰居都不禁覺得好奇,招牌還沒掛上就開始有人探問。中文店名取自「浮光掠影」中兩字,英文店名則來自班雅明的illumination(啟迪),走進敞亮的書店裡,很難不注意到裡頭明顯偏多的的攝影、電影,與社會哲學類書籍。過去陳正菁待過出版社、書店,也教了10幾年的書,無論生活或工作都不離文字和書;退休之後,她想實際動手做些東西,於是跑去學手沖咖啡和烘焙。去年,認識20多年的房東兼好友,在因緣際會之下得到這棟她口中「天上砸下來的房子」,知道她一直有著想開書店的念頭,便問她要不要實現它?於是,10個月之後,浮光誕生。
陸穎魚是香港人,過去做了6年的記者,2014年來到台灣之後則以接案為主,平常工作和生活幾乎都在家裡,「自己才30歲出頭,就很像是半退休的狀態了,覺得很無聊啊。然後我身邊的朋友很多都開書店,像設計師小子便是,於是我就想我也可以開書店。有次尾牙,出版界的朋友都坐在一起吃,我就說我也想要開書店,想請教他們。結果小子就說:『大嫂!不要亂來啊!不要開!書店很難賺!』但他自己明明就是三餘書店的股東,還叫我不要開,我就覺得很那個。」
嘟著嘴抱怨「都是開書店的人叫你不要開書店」的陸穎魚,在出第2和第3本詩集的時候,就曾和朋友合作一些與詩有關的周邊商品,在台北國際書展販售,銷量很不錯;今年2月國際書展結束後,她突然覺得能以「現代詩」為主題來開一間書店,匯集「詩集、詩的商品、詩的飲料、詩的活動」。這個想法太過具體,她很快動作起來,3月找到店面、3月底確定簽約,再經過一個月的整理和準備,「詩生活─詩人雜貨店」的小看板就在巷口立了起來。
陳正菁本來考慮開間咖啡館,但最後實際付諸行動的卻仍是書店。「因為我明白咖啡不能滿足我——如果只有咖啡、而沒有書的話,那我守在這裡不知道要幹什麼?感覺很無趣,只是一個死的空間,沒有思想流動、沒有對話。後來,我想我還是要書,但把咖啡放到後面,把書放到前面來。可是我的咖啡變成我的寶藏,它的收入讓我能夠支撐,這也是很現實的部分。」
當然,過程中也有很多阻力,包括身邊的朋友覺得這樣一來會「晚年」不保。「他們都說『妳的退休金完蛋了,以後妳要靠誰?妳又沒有結婚!』但也因為這樣,所以我很自由啊,我賠完就賠完了,也不會牽連到家人和朋友,這是原則。」陳正菁倒是看得很灑脫。對她來說,浮光書店是理想,也是給自己人生下半場的一個挑戰。「書店在轉型,書的定位、意義也在轉變之中,我覺得不用太絕望。我也希望浮光可以活下來,而且是健康地活下來。」
書店的表面看似優雅,實際上跟一般人的生活一樣,充滿必須每天擦拭的塵埃,流理台上也總是堆著待洗的杯盤。書店不只是理想,同時也是一門生意。「如果你開一家書店不賺錢,那開來幹嘛?我也覺得說,不賺錢就是因為你的書不賣,那這也是最令人傷心的事,因為你喜歡、認同的東西賣不出去,賣不出去就證明這個世界不需要它。這是令開書店的人最傷心的一件事。」感傷之餘,陸穎魚也說得很實際。「如果『詩生活』要我負債才能經營,那我就會收掉,不會讓它影響到我的生活。最近『有河book』要收起來,很多人都覺得可惜,但沒有一家獨立書店有義務或責任,一定要為讀者生存下去。」
雖然還在開店前半年的「蜜月期」,兩位新手店主在興奮忙亂之中仍持有一份冷然的理智。書店來了,書店收了,這幾年已經聽得太多,雖然直至此刻才成為局中人,但她們顯然都已經設想好停損點,也明白透過這樣一家書店,自己究竟想做到什麼。●
【頭家最想賣這本】
詩生活店主陸穎魚推薦:
鯨鯨《在日與夜的夾縫裡》
香港詩人鯨鯨的第一本詩集。鯨鯨本名葉輝,是香港的重要詩人,也是教陸穎魚寫詩的老師,對她有很特別的意義。《在日與夜的夾縫裡》描述在忙碌的城市裡,自己對這個城市與家的記憶,是很能呈現「香港」城市氣味的作品。
浮光書店店主,陳正菁推薦:
馬克‧歐傑《巴黎地鐵上的人類學家》、《重返巴黎地鐵》
作者是法國的人類學者,以巴黎地鐵作為背景,觀察處於這個短暫、移動的過渡性空間中,人與人的交會;個體與個體之間的關係,孤獨在此成為複數。書寫文字帶有詩意,令讀者感受到:(絕大多數的)我們確實活在一個城市裡。
【拜訪資訊】
➤詩生活-詩人雜貨店
營業時間:14:00–20:00;週二公休
電 話:02-2558-1343
地 址: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二段75巷37號
➤浮光書店
營業時間:14:00 - 21:30;週一公休
電 話:02-2550-7288
地 址:台北市赤峰街47巷16號2樓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島讀共同體】鷹飛基隆:從尋找黑鳶重新認識基隆歷史 熱烈報名中!
閱讀通信 vol.298》在小說的世界得到自由
延伸閱讀
8月伴讀 冊店頭家》序曲:走出去,走下去,台灣獨立書店運動
當我們討論獨立書店,我們看見什麼?是經營困難、熱血賣肝,還是文化輸出力? Openbook閱讀誌先前以「現場》曾經的文化輸出No.1——... 閱讀更多
現場》曾經的文化輸出No.1——啟發各國大型書店後,台灣書店接下來呢?
閱讀更多
現場》是文化產業還是零售業?書店店員「讀」書店
***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