睽違13年》用所有氣力造一座橋:從《偷書賊》到《克雷的橋》

2019-01-17 18:44

2005年以長篇小說《偷書賊》受到國際矚目的小說家馬格斯.朱薩克(Markus Zusak),是當代澳洲小說界獲獎最多、著作最豐、讀者群最廣的作家。

《偷書賊》發行以來,全球銷售超過1800萬冊,在台累積銷量20萬冊,擁有廣大讀者群。13年來眾多讀者引頸期待朱薩克的新作,終於在去(2018)年10月等來《克雷的橋》英文版問世。新書首刷即突破50萬本,並迅即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榜,廣受國際文壇及讀者好評。

《克雷的橋》一書講述母親病故、父親離家出走的鄧巴家五兄弟自生自滅的故事,支離破碎的家庭,透過一座橋的修建,原諒和解接納,並在愛與心碎裡茁壯。這部作品是由美國、英國與澳洲三國出版方合作推出,朱薩克在2016年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歷經十餘年的創作:「它不一定要比《偷書賊》好,但它必須很不一樣。」

Openbook第一時間取得《克雷的橋》中文版作者序,獨家搶先刊出,以饗讀者。

回家的橋,也是離家的橋

寫完《克雷的橋》一年後再為它寫序,有種回到家的感覺。這使得我再一次想起這本書,以及書中角色伴我度過多麼長的一段時間,我想他們應該會和我在一起一輩子吧……完成《偷書賊》後的13年間,這些角色在我心中,也在我身旁。他們是我的朋友,也是最了不起的對手。他們是我身為作家最大的挑戰,也是最大的喜愛。從過去到現在,我一直都是鄧巴男孩。

這個靈感第一次是出現在我20歲。(寫下這句話時,我已經43歲了。)那個時候,我全心投入作家這個職業,即便當時遭遇的多是挫敗。我總會在住家附近散很久的步。其中一次散步時,我在心中看見一個正在建橋的男孩,並為他取名「克雷頓」(Clayton)。我本來打算將書命名為《克雷頓的橋》(Clayton’s Bridge),幾個月後我又想:不,不要叫《克雷頓的橋》,叫《克雷的橋》(Bridge of Clay)好了。

這個改變為我的靈感注入全新深度的意義與情感。我見到一個以石頭或木材當材料建橋的男孩,但這材料中也包括了他自己。他將自己的整個人生鑄進橋中。就這個靈感而言,若以英文的角度來看,克雷(Clay)同時可當作名字,也是一種建材:黏土。黏土可以塑造出任何事物,但需要火焰使其定型……於此,我見到一個全新的故事開頭成形,以及一個確切的結局。只是還沒準備好下筆寫它。

嚴格說來,我在二十幾歲前半就試圖寫下第一個版本,卻也很快地發現,我寫出來的東西跟想要的並不一樣。你總是在找一個能將心中感受轉化為紙上文字的方式。所以我先將《克雷的橋》放到一邊,書一本接一本出,直到我創作的第五本作品,也就是《偷書賊》出版。該是時候再來挑戰這個男孩、他的橋,以及他對偉大成就做的嘗試了。

我開始蒐集新點子是在2006年。這些點子包含一個五兄弟的家庭,一名從東歐前往澳洲的母親,還有一個深深著迷於米開朗基羅的父親,尤其是大衛像,還有他未完成的作品,奴隸們(又稱囚徒們)。當我想著潘妮洛普.鄧巴帶著一只手提箱,裡面放了兩本書(《伊利亞德》與《奧德賽》),就這樣從歐洲來到澳洲的畫面,真心相信我有了必要的元素。我們時常覺得自己像是住在一個渺小的郊區,但在這樣的一個地方,有著艱苦而殘破的一家人,受到旅途與笑聲、美好的生活和悲慘的死亡撼動。更有一個男孩,他受盡一切苦楚,只為將全家凝聚在一起。我想將所有美好、所有悲劇與所有勇氣全放進這個設定在郊區的故事中。

最後,我覺得應該可以稍微談談書中、故事中的那些橋,尤其是這本書。敘述者(克雷的大哥馬修)時常對讀者講起,他做為這個故事的作者與做為聽眾的讀者間的距離。我也常想像這件事。我在一處寫作,而這些字句延伸遠走,來到閱讀這本書的讀者面前,不管他們身在何處。這麼一來,即便是在我寫作的當下,讀者也成了故事的一部分。

如果用更直接,更故事導向的說法,那麼《克雷的橋》中的橋梁隨處可見。尤其,克雷是為了將他的家人凝聚在一起才建橋,但同時也是為了找到一個離開的方式。那座橋的方向能通往家,也能離開家。而馬修也在建他自己的橋。他不僅是想了解自己的弟弟,更是為了理解自己有多麼愛他。就是因為這樣,他才要寫這個故事,這些字句都是愛的證明。

創作《克雷的橋》時,我遭遇許多挑戰,並靠著意志力讓書得以成形。我認為,我之所以在《偷書賊》後花上13年才完成此書,是因為我一直想在寫作上超越自己,我向來以此為目標,想抓取稍微超出能力範圍的成就。有時我會覺得,這好像是自己與自己在爭搶世界盃寫作冠軍。但如今一切都結束了,我知道我已盡了全力。故事中的橋是克雷,但這本書則是我。暫且不管其他人怎麼看,我知道這本書是以勇氣寫成。就目前而言,我已十分欣慰。我希望你也能在書中找到勇氣,在這些角色中找到善意。

在此致上最高的祝福與敬意

馬格斯


2008年朱薩克首度訪台,睽違11年之後,今年將再度來台會見讀者,預計於台北國際書展期間,與作家張惠菁、讀書共和國社長郭重興等人進行對談。

朱薩克訪台活動:

  • 2019/02/16(六)12:15 台北國際書展 主題廣場
  • 2019/02/17(日)14:15 台北國際書展 藍沙龍

mu_ma_ke_lei_de_qiao_ping_zhuang_ban__0.jpg 克雷的橋
Bridge of Clay

作者:馬格斯.朱薩克(Markus Zusak)
譯者:馬新嵐
出版:木馬文化  
定價:40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馬格斯朱薩克
一九七五年生於雪梨,父母為奧地利與德國後裔。馬格斯.朱薩克可說是當代澳洲小說界獲獎最多、著作最豐、讀者群也最廣的作家。迄今出版《偷書賊》(木馬文化,2005)、《傳信人》(木馬文化,2008)等書。

經歷過《偷書賊》全球性的成功,朱薩克沉寂數年時光,都是為了醞釀創作生涯中最好的故事。「你總是希望每字每句都能完美,要把故事說對、說好。其實我的心情就像書中的主角克雷,他想造出一座最美麗也最完美的橋――可是內心深處,他知道這不可能做到。但是這個嘗試的動作是美好而且了不起的。我在寫這本書時就是這個感覺。」藉由《克雷的橋》,朱薩克想描繪一個充滿缺陷、彼此恨著又愛著的家族;他想讓讀者感受到文字的生命與力道。對於朱薩克的成功,你可以說他擁有與生俱來的寫作天賦,但這一切更可能歸功於他對完美的追求,十三年間持續創作,未曾間斷。「身為作家,我是這樣覺得:其實你一直處於熱身的狀態。就某方面來說,寫書就是為下一本作品熱身。」這是他的創作之道,而在《克雷的橋》之後,我們必能再次迎來他超越自我的下一本鉅作。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