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一場追索消逝神靈的田野調查:讀梨木香步《海幻》

2022-06-16 18:00

(底圖來源:Unsplash/Belinda Fewings

若曾著迷於梨木香步《家守綺譚》、《冬蟲夏草》等作中人類與自然幻物從容相處、彷彿兩者融合於日常生活的神祕氛圍,必然會對《海幻》感到興味昂然。然而與《家守綺譚》不同的是,《海幻》故事開始的時間點是一切神話、法術、物耳師、鬼怪、神靈都已消失不見的遺跡時代,卻又尚未抵達我們身處的現代社會。在此刻,現實猶如凌厲的海風,將過去萬物有靈且難以打破的奇異世界生生劈出缺口,促使讀者必須意識到殘酷現實的存在,也必得和主角持續不斷地行動、探查與旅行。


(圖片提供:木馬文化)

故事描述名為秋野的人文地理學者,前往形狀如同海馬的遲島進行「雙屋」的研究調查,如此單純的故事線,卻讓我苦思多日不知該如何撰寫這篇書評才好。主要原因在於,梨木香步擅長緩慢從容的景物描述,其文字更有著特殊的氣味,能夠帶領讀者悠遊小說場景所在的遲島,沉浸於五感豐富的細節描述中,無論在視覺、嗅覺、觸覺、聽覺和味覺上,讀者都能藉由文字獲得滿足與感動。

主角秋野作為旁觀者、田野調查者的態度、視角,以及看待這座島嶼上各種人事物的方式,更是極為迷人。不疾不徐地讀下去,能夠感受到彷彿身歷其境般的沉浸體驗,一草一木都讓人想反覆咀嚼回味。卻也是在這樣綿密豐沛的文字中,潛藏著彷彿水面之下的冰山主體,那或許也是故事中所謂的「波濤」,乍看之下平靜溫和的故事之海,實際上是波濤洶湧。而小說情節固然細緻隱晦,在節制的同時也一點一點放出情意的線索,致使每件事情都有意義,但也都十分微小。

從最初阿采婆對秋野講述的雨天小孩與船靈傳說,到秋野步行時以植物學角度描述的「絞殺木」雀榕,慢慢帶出遲島過去曾有修驗道山伏在山中的往昔。秋野逐漸結識更多遲島上的住民,並與居住在能夠目睹「海幻」(海市蜃樓)的木造洋房中的主人進行交談,除了提及由海中死者轉化為的灘風,更有一段討論「雙屋」的精采對話,將神道教與佛教的分離與融合做出巧妙隱喻。凡此總總,這些細微之物都必須在閱讀時小心拼湊,否則就會錯過。又譬如惠仁岩的故事,以及秋野和在地青年、同時也可能是平家末裔的梶井在耳鳥洞窟探險,彷彿在黑暗中成為連接現實與靈界的物耳師,在在暗示了秋野不為人知的內心悲傷。


山伏(圖片來源:wikipedia

順應著如此和緩靜謐的節奏,卻又不時以突來的波濤營造劇情的起伏,讀者終會在這段宛如十界修行的旅程後得知遲島過去曾經歷的殘酷歷史──政府為了使僧侶還俗逼迫山伏們吞食葷腥,於是有人絕食致死,抑或斷崖捨身,但也有人就這麼破戒開始吃葷食。梨木香步卻在秋野完成這段旅程後筆鋒一轉,驟然來到50年後。

從平靜和煦的小島生活跳到50年後,儼然已是讀者如你我身處的現代社會,遲島的開發與改變,讓人無比震撼,卻也彷彿在意料之中。事物的真名甚至被奪取,惠仁岩成為化人岩,轉變為現代觀光客更能理解的新詞。如果50年前的遲島是神靈鬼怪、物耳師乃至於各種傳說一息尚存的遺跡時代,50年後便是連遺跡的碎片都沒有留下,是純粹理性的除魅時代。

面對遲島巨大的改變,作為研究、旁觀者的秋野終究無法維持其旁觀的立場,遲島成為龐大的漩渦將他捲入其中,儘管讀到此處,我也忍不住想,秋野真的可以說是遲島的一員嗎?對於島嶼的改變,他既然50年來什麼也沒做,又是否應該如50年前那樣,只是靜靜地觀察並參與其中就好了呢?

無論如何,當小說來到結尾,對已成老者的秋野來說,過去在遲島進行田野調查的記憶猶如夢境,然而好似只有在經歷了漫長的時間、或說只有在這樣的時代下,才有可能重整曾經神祕難解的祕密,從而獲知真相:

那塊地開墾之初時,就是吾都。吾都意味著我的故都。雖然依舊懷念被拋下的故土,卻還是決定斬斷思念之情,將此地改稱為自己的故都。

我不禁想念起台灣,也思索那份無奈痛苦、必得拋下故鄉的悲傷。梨木香步始終以如此輕盈和緩的筆法,為讀者娓娓道來一個和逝去有關的故事。舉重若輕之間,因時代更迭而消逝的神靈、因時光荏苒而從記憶裡褪色的人們,以及在歷史的夾縫中一點一點失去存在的鬼魂與妖物、不可思議的傳說故事,似乎都被記錄在了遲島之中。

或許這也是遲島之所以為遲島的原因,它總是比世界上的任何地方都更晚了一些。因此,當秋野看見真正得以留存下來的海幻,在內心祈求永遠不變,儘管海幻就是海市蜃樓,是一種視覺的虛象,但確實對遲島和秋野來說,他們曾經歷的都將永遠不變。而遲島的上空或許曾有神佛、鬼怪盤旋飛翔,但在最後,這座島嶼最為強大的神靈,名為時間。

quan_qiu_hua_de_shi_dai_w300.jpg 海幻 
海うそ
作者:梨木香步
譯者:張秋明
出版:木馬文化
定價:36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梨木香步(Nashiki Kaho)

1959年生,日本當代重要文學作家之一。
1994年發表《西方魔女之死》獲第28屆日本兒童文學者協會新人獎、第44屆小學館文學獎;已於2008年改編成電影。
1996年發表《裏庭》,獲第一屆兒童文學奇幻大獎第一名。
2004年發表《家守綺譚》獲2005年本屋大獎第三名;同年改編成NHK-FM廣播劇。
2005年發表《沼地森林》獲Sense of Gender獎、2006年第16回紫式部文學獎。

另有隨筆、繪本等創作,產量多元豐富,兼跨兒童與成人領域,包括《冬蟲夏草》、《村田先生滯土錄》、《植物園的巢穴》、《開心果》、《岸邊的雅比》、《我及我們該如何生存呢》等;散文《渡鳥的足跡》、《愛沙尼亞九日慢行》、《在水邊》、《不可思議的羅盤》等;翻譯《一隻小麻雀》、《野地上的花園》等作品。

被譽為「觀察事物最為上乘的作家」。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