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認為沒有範本的成長是個難題,不過讀完《少年蒙歌》後,才發現也許更艱難的成長,是根本給錯了範本。
閱讀《少年蒙歌》時,我反覆想起的,是榮格分析師MurrayStein在《男人.英雄.智者》,描述小孩從「母親的男孩」逐漸脫離,接著由父親形象主導,成為「父親的兒子」。而蒙歌正好處於兩個階段間,從依戀中形塑自主,再啟動(壞掉的)英雄的路程。這是《少年蒙歌》比起另一作《親愛的夏吉.班恩》更深層的推展。
然而理想的英雄之路很豐滿,現實的英雄之路很骨感。一如自暴力脫逃的蒙歌那長途跋涉而破破爛爛的衣褲鞋襪。《少年蒙歌》的敘述是採雙線並行,交織在小說起始的母子分別場面。其中一線就描述這趟蒙歌「被迫出走」的英雄旅途,另一線倒敘何以壞掉的母親茉茉要送走蒙歌自往迄今的歷程。
➤母愛擺脫
蒙歌的母親茉茉其實更像個少女,丈夫早逝,她青春正盛,仍在追求依戀與愛情。母親身分無疑是頂太過沉重的帽子,扣在她頭上只剩生活壓力和責任拘束。酗酒、戀愛,都是她選擇逃避的方式,對他人的關注與愛予取予求。
因此當她發現兒子蒙歌和同性友人詹姆斯交往甚密,不像個「正常」男人,遂在戒酒會上大肆張揚。明眼人都能讀出她意圖博得的,只是陌生人施捨的憐憫與關愛。而將蒙歌丟給兩個陌生男子,說是讓兒子學習如何成為男人,實則是甩開兒子,讓自己再與情人重溫幾日青春愛戀夢。
小說越到後頭,讀者越能發現開篇那分別的場面並不溫情,只顯冷峻。或許茉茉正好說明母愛並不必然,有時「好母親」的操演只是回應人類對無盡照顧與哺育的需求。狠心將幼雛推下山谷,對茉茉來說只是擺脫,蒙歌得自己學飛,向溫柔又受盡男人氣的鄰居阿姨學,向代替母職的姐姐裘蒂學,一點一滴儲存愛的原型。
➤範本偏離的人生也有出路
我們可以比對兄姐和弟弟蒙歌之間的成長差異:哥哥哈米許和姐姐裘蒂早早看穿茉茉是個空有母親軀殼、內裡空虛的人。二人早就學會不被親情勒索,回過頭來叮囑弟弟蒙歌別給母親更多的愛,別把自己當成母親深愛的情人。哈米許和裘蒂試圖從母子/女關係出走,卻也各自陷入成長困境。
哈米許太早接觸社會,被有毒的男子氣概餵養,於是逞凶鬥狠,以為欺凌他人遂能確保自己的英雄地位。儘管有了茉茉這個壞掉的母親為對照,但裘蒂起初並沒有遠離畸戀。這就是母女關係中神祕的連結,以為同樣的頹勢,母親無法改變的,女兒可以在與伴侶的關係上扭轉。想當然爾都是徒勞,以為是借鑒,實則重蹈覆轍。
哥哥與姐姐用錯了範本,成長繞了遠路,幸而小說結尾還是對兩人垂憐,稍抬貴手。然而蒙歌雖然遇見詹姆斯得以託付祕密情感,相約遠走天涯,但浪漫互動掩蓋不了命運殘酷。愛情的確讓人越過限制,但高牆之後還有另一堵高牆迎面而來:信仰、種族、性別與家庭,框架囿限蒙歌的腳步。
說這些情節是小說家刻意「虐心」不太恰當,因為《少年蒙歌》呈現的並非戲劇化的起落,反而替現實世界的種種困厄作了徹底的寫真。好不容易覓得有情人,但只能守著見不得光的戀情,對方還被迫與不愛的人交往。未必小說,未必過往,時至今日,這仍是幾許人生命中最深痛處?
偶見文學世界如此悲慘,總想著捨書去看個廢片笑渡人生算了。然而人在悲劇中所尋求的,就是那分享悲傷的行為:感受他人的不幸,也尊重他人悲傷不足為外人道的部分。聰明的人當然可以說在悲劇中攫取意義與價值是偽善的,然而,大半人也就是踩著這些微小撫慰和幸運度過生存長河。
➤新時代的成年禮
蒙歌在情人與家人間的去留抉擇時求助鄰居卡宏先生,意外得知這位前輩的愛情故事與遺憾。一時的膽怯也許換得的是回不去的結果,讓蒙歌下決心「先為自己著想」。最終蒙歌是否走向那條開放的路?讓他離開出生地格拉斯哥、原生家庭、母親茉茉,彼端有他的情人,有自由,有新生。
我想起心理學者河合隼雄在《轉大人的辛苦》裡,提及近現代兒童的成年禮已不復古代那只需一次重大的集體儀式就能跨入成人世界,現代人的成年禮極度個人化,且每個人越過死與重生的關鍵時間點也不大相同。茉茉狠心的遺棄,讓蒙歌與兩個陌生男子走了一遭壞掉的英雄旅途、親炙生死關頭並重生,歪打正著地給了蒙歌一場最糟糕的成年禮。
然而這意義並不在於茉茉心裡認定的讓兒子成為「男人」(順性別異性戀男性),倒是蒙歌領悟,也許有個地方充滿幸福,但不在破破爛爛的這裡,不在這錯誤的範本裡。●
少年蒙歌
Young Mungo
作者:道格拉斯.史都華(Douglas Stuart)
譯者:章晉唯
出版:麥田出版
定價:520元
【內容簡介➤】
|
作者簡介:道格拉斯.史都華
蘇格蘭裔美國時尚設計師兼小說家。出生於英國格拉斯哥,24歲移居紐約,先後在Calvin Klein、Ralph Lauren、GAP擔任服裝設計師。目前與丈夫住在曼哈頓。
史都華從小生長在藍領家庭,文學這件事情被視為「不符身分」,16歲時,母親因酒癮、毒癮等健康問題去世後,他開始閱讀田納西.威廉斯、哈代、D‧H‧勞倫斯等名家傑作。雖然投身時尚產業,但始終抱著寫作夢想,在《親愛的夏吉.班恩》大獲成功之後,他毅然決然投入專職寫作。在作家之職上,他十分關注貧窮問題與勞工階級的真正生活樣貌,並專注以家鄉格拉斯哥為故事舞台。他曾公開說:「我最大的遺憾,就是必須將自己提升到中產階級的社經地位,才有辦法說一個關於勞工階級的故事。」
《親愛的夏吉.班恩》為其初試啼聲之作,耗時10年完成,出版後廣受肯定,橫掃多項文學大獎,拿下2020年布克獎、2021年英國國家圖書獎年度最佳新人獎、2021年美國藝文學會蘇考夫曼新人小說獎。更創下Picador出版社創社50年來精裝書最佳銷量、榮獲英國老牌出版公司Pan Macmillan潘恩金獎,如今全球銷售紀錄已破百萬冊。A24影業買下改編版權,史都華將親身參與劇本撰寫。
史都華曾於《紐約客》雜誌發表短篇小說作品,如《Found Wanting》和《The Englishman》,也在Lit Hub 文學網站上發表社論。最新作品《少年蒙歌》青澀而危險的少年初戀,再度風靡讀者,獲選《時代》、《衛報》等重量級國際媒體年度好書,並獲英國國家圖書獎、蘇格蘭國家圖書獎、卡內基文學獎、都柏林文學獎青睞。影視改編權再次由A24影業拿下,目前積極籌拍中。
|
Tags:
總認為沒有範本的成長是個難題,不過讀完《少年蒙歌》後,才發現也許更艱難的成長,是根本給錯了範本。
閱讀《少年蒙歌》時,我反覆想起的,是榮格分析師MurrayStein在《男人.英雄.智者》,描述小孩從「母親的男孩」逐漸脫離,接著由父親形象主導,成為「父親的兒子」。而蒙歌正好處於兩個階段間,從依戀中形塑自主,再啟動(壞掉的)英雄的路程。這是《少年蒙歌》比起另一作《親愛的夏吉.班恩》更深層的推展。
然而理想的英雄之路很豐滿,現實的英雄之路很骨感。一如自暴力脫逃的蒙歌那長途跋涉而破破爛爛的衣褲鞋襪。《少年蒙歌》的敘述是採雙線並行,交織在小說起始的母子分別場面。其中一線就描述這趟蒙歌「被迫出走」的英雄旅途,另一線倒敘何以壞掉的母親茉茉要送走蒙歌自往迄今的歷程。
➤母愛擺脫
蒙歌的母親茉茉其實更像個少女,丈夫早逝,她青春正盛,仍在追求依戀與愛情。母親身分無疑是頂太過沉重的帽子,扣在她頭上只剩生活壓力和責任拘束。酗酒、戀愛,都是她選擇逃避的方式,對他人的關注與愛予取予求。
因此當她發現兒子蒙歌和同性友人詹姆斯交往甚密,不像個「正常」男人,遂在戒酒會上大肆張揚。明眼人都能讀出她意圖博得的,只是陌生人施捨的憐憫與關愛。而將蒙歌丟給兩個陌生男子,說是讓兒子學習如何成為男人,實則是甩開兒子,讓自己再與情人重溫幾日青春愛戀夢。
小說越到後頭,讀者越能發現開篇那分別的場面並不溫情,只顯冷峻。或許茉茉正好說明母愛並不必然,有時「好母親」的操演只是回應人類對無盡照顧與哺育的需求。狠心將幼雛推下山谷,對茉茉來說只是擺脫,蒙歌得自己學飛,向溫柔又受盡男人氣的鄰居阿姨學,向代替母職的姐姐裘蒂學,一點一滴儲存愛的原型。
➤範本偏離的人生也有出路
我們可以比對兄姐和弟弟蒙歌之間的成長差異:哥哥哈米許和姐姐裘蒂早早看穿茉茉是個空有母親軀殼、內裡空虛的人。二人早就學會不被親情勒索,回過頭來叮囑弟弟蒙歌別給母親更多的愛,別把自己當成母親深愛的情人。哈米許和裘蒂試圖從母子/女關係出走,卻也各自陷入成長困境。
哈米許太早接觸社會,被有毒的男子氣概餵養,於是逞凶鬥狠,以為欺凌他人遂能確保自己的英雄地位。儘管有了茉茉這個壞掉的母親為對照,但裘蒂起初並沒有遠離畸戀。這就是母女關係中神祕的連結,以為同樣的頹勢,母親無法改變的,女兒可以在與伴侶的關係上扭轉。想當然爾都是徒勞,以為是借鑒,實則重蹈覆轍。
哥哥與姐姐用錯了範本,成長繞了遠路,幸而小說結尾還是對兩人垂憐,稍抬貴手。然而蒙歌雖然遇見詹姆斯得以託付祕密情感,相約遠走天涯,但浪漫互動掩蓋不了命運殘酷。愛情的確讓人越過限制,但高牆之後還有另一堵高牆迎面而來:信仰、種族、性別與家庭,框架囿限蒙歌的腳步。
說這些情節是小說家刻意「虐心」不太恰當,因為《少年蒙歌》呈現的並非戲劇化的起落,反而替現實世界的種種困厄作了徹底的寫真。好不容易覓得有情人,但只能守著見不得光的戀情,對方還被迫與不愛的人交往。未必小說,未必過往,時至今日,這仍是幾許人生命中最深痛處?
偶見文學世界如此悲慘,總想著捨書去看個廢片笑渡人生算了。然而人在悲劇中所尋求的,就是那分享悲傷的行為:感受他人的不幸,也尊重他人悲傷不足為外人道的部分。聰明的人當然可以說在悲劇中攫取意義與價值是偽善的,然而,大半人也就是踩著這些微小撫慰和幸運度過生存長河。
➤新時代的成年禮
蒙歌在情人與家人間的去留抉擇時求助鄰居卡宏先生,意外得知這位前輩的愛情故事與遺憾。一時的膽怯也許換得的是回不去的結果,讓蒙歌下決心「先為自己著想」。最終蒙歌是否走向那條開放的路?讓他離開出生地格拉斯哥、原生家庭、母親茉茉,彼端有他的情人,有自由,有新生。
我想起心理學者河合隼雄在《轉大人的辛苦》裡,提及近現代兒童的成年禮已不復古代那只需一次重大的集體儀式就能跨入成人世界,現代人的成年禮極度個人化,且每個人越過死與重生的關鍵時間點也不大相同。茉茉狠心的遺棄,讓蒙歌與兩個陌生男子走了一遭壞掉的英雄旅途、親炙生死關頭並重生,歪打正著地給了蒙歌一場最糟糕的成年禮。
然而這意義並不在於茉茉心裡認定的讓兒子成為「男人」(順性別異性戀男性),倒是蒙歌領悟,也許有個地方充滿幸福,但不在破破爛爛的這裡,不在這錯誤的範本裡。●
少年蒙歌
Young Mungo
作者:道格拉斯.史都華(Douglas Stuart)
譯者:章晉唯
出版:麥田出版
定價:52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道格拉斯.史都華
蘇格蘭裔美國時尚設計師兼小說家。出生於英國格拉斯哥,24歲移居紐約,先後在Calvin Klein、Ralph Lauren、GAP擔任服裝設計師。目前與丈夫住在曼哈頓。
史都華從小生長在藍領家庭,文學這件事情被視為「不符身分」,16歲時,母親因酒癮、毒癮等健康問題去世後,他開始閱讀田納西.威廉斯、哈代、D‧H‧勞倫斯等名家傑作。雖然投身時尚產業,但始終抱著寫作夢想,在《親愛的夏吉.班恩》大獲成功之後,他毅然決然投入專職寫作。在作家之職上,他十分關注貧窮問題與勞工階級的真正生活樣貌,並專注以家鄉格拉斯哥為故事舞台。他曾公開說:「我最大的遺憾,就是必須將自己提升到中產階級的社經地位,才有辦法說一個關於勞工階級的故事。」
《親愛的夏吉.班恩》為其初試啼聲之作,耗時10年完成,出版後廣受肯定,橫掃多項文學大獎,拿下2020年布克獎、2021年英國國家圖書獎年度最佳新人獎、2021年美國藝文學會蘇考夫曼新人小說獎。更創下Picador出版社創社50年來精裝書最佳銷量、榮獲英國老牌出版公司Pan Macmillan潘恩金獎,如今全球銷售紀錄已破百萬冊。A24影業買下改編版權,史都華將親身參與劇本撰寫。
史都華曾於《紐約客》雜誌發表短篇小說作品,如《Found Wanting》和《The Englishman》,也在Lit Hub 文學網站上發表社論。最新作品《少年蒙歌》青澀而危險的少年初戀,再度風靡讀者,獲選《時代》、《衛報》等重量級國際媒體年度好書,並獲英國國家圖書獎、蘇格蘭國家圖書獎、卡內基文學獎、都柏林文學獎青睞。影視改編權再次由A24影業拿下,目前積極籌拍中。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閱讀通信 vol.309》長命百歲也許不難,難的是百歲無憂
延伸閱讀
書評》獻給蘇格蘭的一曲悲歌:《親愛的夏吉.班恩》
閱讀更多
書評》尚未終章的北愛爾蘭悲劇,《什麼都別說》揭露北愛問題的心理創傷和記憶鬥爭
閱讀更多
童書》不能錯過的英國幽默橋梁書:譯者周怡伶談《歡迎光臨瘋狂森林》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