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者仰望著文字的巨人時,或多或少都曾自問過:留在人世間的最後一本書將會是什麼?然而生命難以預料,人生是否還有明天是永恆存在的謎題。寫作的筆是否能持續到生命的終點,在如今高齡化社會下,要如何克服生理障礙,神智清醒地寫到最後,更是人類共同面對的難題。
《疑問集》是詩人聶魯達(Pablo Neruda)逝世前幾個月完成的作品。當時他已68歲,並且被診斷罹患癌症。然而即便如此,生命到哪一刻將告終仍舊是個不解之謎,唯有繼續走到盡頭才能知曉答案。所以如果將這部傑出的作品視為詩人在偉大的一生尾聲所做的總結,是不完全合理的,更何況聶魯達的死因至今仍是個歷史公案,各界人士繼續為查明真相奔走中。
然而,如此充滿哲思、奧祕的詩集——請容我用上最通俗的字眼,「神祕」來形容——確實為聶魯達一生豐沛的創作畫下完美的句號。
➤遇見疑問
我何其有幸,在二十幾歲時遇見這本詩集。彷若那一年盛夏時節翩然落在眼前帶點斑黃的綠葉,詩集裡其中幾個句子就這樣叩響我的門扉,闖進我對文字認識仍甚少的生命中,並留下了印記。
「對每一個人4都是4嗎?/所有的7都相等嗎?」
「世上可有任何事物/比雨中靜止的火車更憂傷?」
這些句子鮮明地留在記憶中。整本詩集以數百則讀來簡短、輕巧的問句組成,每一句乍讀之下都明晰、純粹,然而不久之後它們便兀自在腦海中輕晃起來,彼此之間無聲碰撞,稍稍改變揚起與落下的角度,於是原本的明晰漸漸變得渾沌,起初的純粹轉而意有所指。
就在此時,晃動再次激起好奇心,讓人不住地想抓住可能相似的答案,卻發現手裡握著的只是更多提問,更多的疑惑。就這樣,從一片樹葉開始,最後徹徹底底陷進一座樹林,卻是讓人心甘情願陷落在裡面,成為問題的一部分,相互擦撞。
十幾年後,當我成為兩個孩子的母親,每日面對孩子連番轟炸的提問,我又想起書架上這本詩集。這一次,我重新看見聶魯達詩句中隱藏著屬於孩童的足跡。這是詩人到了晚年,沉澱後的心境嗎?或者真如人們所說,到了老年時,特別容易想起童年的夢呢?
➤回顧如果
這本詩集就像通往人生起點與終點的通道,直直穿過雜亂錯落與容易失焦的中段,卻又好似輕輕拉起串珠頭尾的兩段繩子,打上一個結,便將中間那些容易失散與混淆的部分都成了亮麗的串珠,成為一道醒目且明快的註解。
我深深被這些詩句再次鼓舞,於是從詩集中挑選了其中36句充滿童心的提問為題,創作童詩,集結成詩集《一隻貓會有多少問題?》。這是我自時空遠端傳送的訊息,希冀能與聶魯達對話。真想知道詩人若在某個次元中有機會讀到,會有什麼反應呢?
但如果聶魯達在1973年躲過死亡的劫難,說不定會繼續寫下去,直到80、90歲,而且想必會多談幾場戀愛。那麼更老的詩人會寫下什麼呢?
哎呀,我又犯了好奇心的毛病,開始猜測起來。
不知道下一個10年再次拿起這本書,或者20年、30年後,面對詩人的提問,我是否會更有自信不會在其間迷路?將書本掩上,停止更多的追問,我把書本放回架上,並滿心期待下次重返。●
疑問集
Ellibro de las preguntas
作者:聶魯達(Pablo Neruda)
譯者:陳黎、張芬齡
出版:麥田出版
定價:340元
【內容簡介➤】
|
作者簡介:聶魯達
1904-1973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20世紀最重要拉美詩人
10歲提筆,13歲開始投稿,19歲出版第一部詩集。早慧的聶魯達一生情感豐沛,對生命充滿探索的好奇心,對文學創作懷抱強烈的使命感,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拉丁美洲詩人。畢生創作《地上的居住》、《一般之歌》、《元素頌》、《狂想集》、《黑島的回憶》、《疑問集》等許多動人的土地與生命的戀歌,致力於實踐「詩歌當為平民作」的理念,被視為「國民詩人」。
雖然聶魯達的詩風歷經多次蛻變,但是私密的情感生活始終是他創作題材的重要來源,20歲、48歲、55歲時出版的三部情詩集《二十首情詩和一首絕望的歌》、《船長的詩》、《一百首愛的十四行詩》即是明證。他的詩具有很奇妙的說服力和感染力,他相信「在詩歌的堂奧內只有用血寫成並且要用血去聆聽的詩」,並且認為詩應該是直覺的表現,是「對世界做肉體的吸收」。
《疑問集》為其逝後遺作,展現了詩人對自然天地、萬事萬物的終極追問,既關注自然奧秘,也思索人與萬物的關係、生死議題。為認識這位諾貝爾文學獎詩人的一部重要著作。
|
Tags:
寫作者仰望著文字的巨人時,或多或少都曾自問過:留在人世間的最後一本書將會是什麼?然而生命難以預料,人生是否還有明天是永恆存在的謎題。寫作的筆是否能持續到生命的終點,在如今高齡化社會下,要如何克服生理障礙,神智清醒地寫到最後,更是人類共同面對的難題。
《疑問集》是詩人聶魯達(Pablo Neruda)逝世前幾個月完成的作品。當時他已68歲,並且被診斷罹患癌症。然而即便如此,生命到哪一刻將告終仍舊是個不解之謎,唯有繼續走到盡頭才能知曉答案。所以如果將這部傑出的作品視為詩人在偉大的一生尾聲所做的總結,是不完全合理的,更何況聶魯達的死因至今仍是個歷史公案,各界人士繼續為查明真相奔走中。
然而,如此充滿哲思、奧祕的詩集——請容我用上最通俗的字眼,「神祕」來形容——確實為聶魯達一生豐沛的創作畫下完美的句號。
➤遇見疑問
我何其有幸,在二十幾歲時遇見這本詩集。彷若那一年盛夏時節翩然落在眼前帶點斑黃的綠葉,詩集裡其中幾個句子就這樣叩響我的門扉,闖進我對文字認識仍甚少的生命中,並留下了印記。
這些句子鮮明地留在記憶中。整本詩集以數百則讀來簡短、輕巧的問句組成,每一句乍讀之下都明晰、純粹,然而不久之後它們便兀自在腦海中輕晃起來,彼此之間無聲碰撞,稍稍改變揚起與落下的角度,於是原本的明晰漸漸變得渾沌,起初的純粹轉而意有所指。
就在此時,晃動再次激起好奇心,讓人不住地想抓住可能相似的答案,卻發現手裡握著的只是更多提問,更多的疑惑。就這樣,從一片樹葉開始,最後徹徹底底陷進一座樹林,卻是讓人心甘情願陷落在裡面,成為問題的一部分,相互擦撞。
十幾年後,當我成為兩個孩子的母親,每日面對孩子連番轟炸的提問,我又想起書架上這本詩集。這一次,我重新看見聶魯達詩句中隱藏著屬於孩童的足跡。這是詩人到了晚年,沉澱後的心境嗎?或者真如人們所說,到了老年時,特別容易想起童年的夢呢?
➤回顧如果
這本詩集就像通往人生起點與終點的通道,直直穿過雜亂錯落與容易失焦的中段,卻又好似輕輕拉起串珠頭尾的兩段繩子,打上一個結,便將中間那些容易失散與混淆的部分都成了亮麗的串珠,成為一道醒目且明快的註解。
我深深被這些詩句再次鼓舞,於是從詩集中挑選了其中36句充滿童心的提問為題,創作童詩,集結成詩集《一隻貓會有多少問題?》。這是我自時空遠端傳送的訊息,希冀能與聶魯達對話。真想知道詩人若在某個次元中有機會讀到,會有什麼反應呢?
但如果聶魯達在1973年躲過死亡的劫難,說不定會繼續寫下去,直到80、90歲,而且想必會多談幾場戀愛。那麼更老的詩人會寫下什麼呢?
哎呀,我又犯了好奇心的毛病,開始猜測起來。
不知道下一個10年再次拿起這本書,或者20年、30年後,面對詩人的提問,我是否會更有自信不會在其間迷路?將書本掩上,停止更多的追問,我把書本放回架上,並滿心期待下次重返。●
疑問集
Ellibro de las preguntas
作者:聶魯達(Pablo Neruda)
譯者:陳黎、張芬齡
出版:麥田出版
定價:34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聶魯達
1904-1973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20世紀最重要拉美詩人
10歲提筆,13歲開始投稿,19歲出版第一部詩集。早慧的聶魯達一生情感豐沛,對生命充滿探索的好奇心,對文學創作懷抱強烈的使命感,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拉丁美洲詩人。畢生創作《地上的居住》、《一般之歌》、《元素頌》、《狂想集》、《黑島的回憶》、《疑問集》等許多動人的土地與生命的戀歌,致力於實踐「詩歌當為平民作」的理念,被視為「國民詩人」。
雖然聶魯達的詩風歷經多次蛻變,但是私密的情感生活始終是他創作題材的重要來源,20歲、48歲、55歲時出版的三部情詩集《二十首情詩和一首絕望的歌》、《船長的詩》、《一百首愛的十四行詩》即是明證。他的詩具有很奇妙的說服力和感染力,他相信「在詩歌的堂奧內只有用血寫成並且要用血去聆聽的詩」,並且認為詩應該是直覺的表現,是「對世界做肉體的吸收」。
《疑問集》為其逝後遺作,展現了詩人對自然天地、萬事萬物的終極追問,既關注自然奧秘,也思索人與萬物的關係、生死議題。為認識這位諾貝爾文學獎詩人的一部重要著作。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閱讀通信 vol.309》長命百歲也許不難,難的是百歲無憂
延伸閱讀
書評》詩人與詩人之間的「祕密」魔法:夏夏詩集《一隻貓會有多少問題?》
閱讀更多
2024母親節.體驗世界》詩人吳俞萱:在世界各地活出喜悅的生命,成為比孩子更瘋狂的媽媽
編按:媽媽,從來都不該只有一種樣子。母親節之際,Openbook閱讀誌推出特別企劃,訪問三位跳脫框架的母親:詩人吳俞萱、演員林辰唏與來自越南的寫作者武豔秋... 閱讀更多
書評》所有的回憶,都是為了製造記憶:讀加萊亞諾《擁抱之書》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