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院手術室工作的護理師,不是一般印象中的「白衣天使」,因為手術過程會長時間注視紅色鮮血,容易視覺疲勞,因而身著綠色制服。從小喜歡以畫圖記錄生活點滴的Apple,在擔任手術室護理師時,將手術室中的真實情境繪製成輕鬆幽默的插畫,並以淺白文字和簡明比喻,介紹手術室裡的運作流程、分工機制。
本集節目邀請近期出版的《手術室裡的小綠人》作者Apple,分享她如何成為手術室護理師,以及對護理工作現場的觀察與反思。內容精彩,請別錯過。
【精華摘要】
➤為何成為手術室護理師?
主持人:通常護理系畢業的話,是到病房裡擔任護理師,當初是怎麼進到手術室的?
Apple:我在外科病房有比較多實習經驗,就以此來選擇志願。但開始到病房工作後,發現壓力有點超出我的想像,甚至會吃不下、睡不好。我覺得工作已經影響到生活,最後就決定不要繼續留在病房。當時會談的主管問說,那要不要試試看完全不同於病房環境的手術室,說不定可以適應,沒想到就真的留任6、7年這麼久。
主持人:但是在手術室裡開腸剖肚要見血的,這不會也讓你吃不下飯嗎?
Apple:反而不會。剛開始先學刷手技術,還沒有學會之前,只能站在很後面看,到了實際穿上手術衣站上去就發現,奇怪,我並沒有想像中害怕看到血,或是內臟、骨頭等等。
主持人:你喜歡這個工作的原因是什麼?
Apple:工作上手之後,感覺到自己可以幫助醫師完成一台接著一台的手術,而經過手術後,例如把一個不好的骨頭切掉,換成人工關節,病人被治癒了。比起在病房,治療、復原的時程會拉得比較常,比較像是立即的成就感吧。

《手術室裡的小綠人》內頁插圖。(圖源:大是文化提供)
➤手術室與病房的差異
主持人:通常手術室裡的運作情況是如何呢?
Apple:麻醉之前要先做一些準備與確認動作,麻醉之後,也要做一些消毒、手術姿勢擺位等等。其實中間有很多人一起工作,有麻醉科醫師、護理師,外科醫師、護理師、助理、專責護理師等,將近10人。
主持人:手術過程有非常非常多的細節,是身為病人可能沒辦法看到的場景。通常一位手術室護理師,要經過多久的時間才可以適應呢?
Apple:不論是病房護理師或是手術室護理師,試用期是3個月。但因為事務實在太多了,要學習的手術也很繁雜,所以我覺得大約要半年的時間吧,才可以不那麽緊張地去上班。
主持人:近年有時會看到病人、家屬和醫護發生衝突的新聞報導,在手術室會碰到這樣的狀況嗎?
Apple:這點可能是手術室相對於門診或病房的優點,病人進來手術室後沒多久就麻醉睡著了,不太會有發生衝突的機會。
主持人:有沒有麻醉不了的病人?
Apple:曾有傳說酒量好的人比較難麻醉,但目前還沒有確切醫學證明這是正相關的。就我們在臨床上遇到的,確實有的病人比較難麻醉,需要多一點時間,放更多的麻醉藥物,他們也會比較像是喝醉酒的反應,迷迷糊糊、講夢話的感覺。

《手術室裡的小綠人》內頁插圖。(圖源:大是文化提供)
➤護理人員為何過勞
主持人:近期大家很關注護理人力缺乏的問題,這影響了病人權益、醫院運作等,但更辛苦、壓力又更大的還是護理人員。身為護理人員,你怎麼看目前的狀況?
Apple:我覺得台灣的健保制度可能有點把大家都寵壞了吧。有的人覺得,他有繳健保費就是應該享受這個福利,只是小病小痛也到急診去就醫,或是認為自己應該要得到醫護人員的全力關注。也有一些在國外的人,會特地回到臺灣接受手術。
一方面醫師會接收到大量的病例,有很多執刀的機會,所以技術非常好。又因為健保的關係,費用很便宜。台灣健保真的是「俗又大碗」,所以就醫量集中在大醫院,沒辦法分散到診所、小醫院,以致醫學中心的工作量比較多,太過勞累,很多護理人員就留不住。
主持人:以你的經驗,醫院對護理師過勞的情況如何因應呢?
Apple:院方會做一些關心的措施,例如做問卷、憂鬱量表等等。但有時候大家會因為不想要被約談,可能就寫得比較中立。
有一次我跟一位同事,實在加班到覺得太辛苦了,我們就填了比較極端的答案。之後護理長跟我們說,院方知道你們加班到身體不太舒服,就幫我們約了物理治療師到單位來聽診、治療。我想院方也是想關心護理師,但是現況環境就是這樣,目前也沒辦法再做更好的改善。
➤書寫的意圖與過程
主持人:這本書沒有批判或針對誰,但是讓大家更知道護理人員的工作狀況,這是你出這本書的意圖嗎?
Apple:其實不是的。一開始只是先畫在自己的臉書,想要自娛娛人吧。同事們隔天上班會聊說,我知道你昨天畫了哪個醫生啊等等,有點像是工作單位的共同讀物的感覺。後來大家覺得很有趣,鼓勵我開一個粉專,可以讓更多的人看到。
主持人:被畫的醫生或同事會介意嗎?
Apple:通常不是畫很糟糕的事情,而是畫好笑的事。我也不太喜歡抱怨,這樣好像把負能量又丟給別人,不是很好的循環。把一些事當成幽默,當沒辦法離開這個環境時,就面對它、包容它。

《手術室裡的小綠人》內頁插圖。(圖源:大是文化提供)
主持人:出書時,是將粉專上的圖文交由出版社編輯嗎?
Apple:我的粉專是以漫畫插圖為主,文字很少,原本以為是要出版以圖為主的書。但開會時主編說,圖的話大家在網路上已經看了很多,就不一定會想看這本書了,希望圖片之外,也加上詳盡好讀的文字。
我也認同主編的想法,就想說好吧試著寫看看。但剛開始寫的時候覺得有點困難,我做了一些功課,學習寫作的技巧,也思考如何把醫學知識這類比較專業的內容,轉成比較容易讀懂的文字。
主持人:書裡提到「Time out」,這是指劃刀前的暫停時間。我覺得這是很好的習慣,也許我們做任何重大的事情之前,都應該有個幾秒鐘的暫停,整理一下再開始。
Apple:這其實是為了病人安全而設立、由世界衛生組織發表的一個準則。我原本以為是醫院制定的,為了寫書去查資料,才知道得比較詳細。寫書有點像是把我的護理專業工作總複習一次,全部仔細地想過一遍,再消化成文字。
➤出書後的迴響

《手術室裡的小綠人》
主持人:這本書出版後,得到什麼回饋?
Apple:以前學校的國文老師很鼓勵我寫作,出書後第一時間就跟老師分享,他滿感動的,我也覺得好像完成小時候的夢想。
主持人:作為讀者,可以從這本書裡對醫療過程各個環節,有更多認識,也許有一天,這些認識可以對我們自己的健康產生助益。其次,不管是病人或醫護人員,有更多互相了解的話,也有助於建立醫護的工作尊嚴,和更好的工作環境。長遠來看,對台灣的醫療、健保體系都會有幫助。
Apple:我之前有參加過醫院舉辦的推動平等醫療共享決策的活動,希望醫護人員在跟病人討論治療過程的時候,用他比較能理解的方式讓他全權知道、做出決策,而不是都交由醫師或護理師來決定。
我希望這本書有讓大家理解,在病房或手術室裡可能會遇到的情況,未來如果需要治療的時候,可以更輕鬆地接受。●
主持人:吳家恆,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系畢業,英國愛丁堡大學音樂碩士,遊走媒體、出版、表演藝術多年,曾任職天下雜誌、時報出版、音樂時代、遠流出版、雲門舞集、臺中國家歌劇院。除了在大學授課,在臺中古典音樂臺擔任主持人之外,也從事翻譯,譯有《心動之處》、《舒伯特的冬之旅》、《馬基維利》、《光影交舞石頭記》等書。
片頭、片尾音樂:微光古樂集The Gleam Ensemble Taiwan
Tags:
在醫院手術室工作的護理師,不是一般印象中的「白衣天使」,因為手術過程會長時間注視紅色鮮血,容易視覺疲勞,因而身著綠色制服。從小喜歡以畫圖記錄生活點滴的Apple,在擔任手術室護理師時,將手術室中的真實情境繪製成輕鬆幽默的插畫,並以淺白文字和簡明比喻,介紹手術室裡的運作流程、分工機制。
本集節目邀請近期出版的《手術室裡的小綠人》作者Apple,分享她如何成為手術室護理師,以及對護理工作現場的觀察與反思。內容精彩,請別錯過。
【精華摘要】
➤為何成為手術室護理師?
主持人:通常護理系畢業的話,是到病房裡擔任護理師,當初是怎麼進到手術室的?
Apple:我在外科病房有比較多實習經驗,就以此來選擇志願。但開始到病房工作後,發現壓力有點超出我的想像,甚至會吃不下、睡不好。我覺得工作已經影響到生活,最後就決定不要繼續留在病房。當時會談的主管問說,那要不要試試看完全不同於病房環境的手術室,說不定可以適應,沒想到就真的留任6、7年這麼久。
主持人:但是在手術室裡開腸剖肚要見血的,這不會也讓你吃不下飯嗎?
Apple:反而不會。剛開始先學刷手技術,還沒有學會之前,只能站在很後面看,到了實際穿上手術衣站上去就發現,奇怪,我並沒有想像中害怕看到血,或是內臟、骨頭等等。
主持人:你喜歡這個工作的原因是什麼?
Apple:工作上手之後,感覺到自己可以幫助醫師完成一台接著一台的手術,而經過手術後,例如把一個不好的骨頭切掉,換成人工關節,病人被治癒了。比起在病房,治療、復原的時程會拉得比較常,比較像是立即的成就感吧。
➤手術室與病房的差異
主持人:通常手術室裡的運作情況是如何呢?
Apple:麻醉之前要先做一些準備與確認動作,麻醉之後,也要做一些消毒、手術姿勢擺位等等。其實中間有很多人一起工作,有麻醉科醫師、護理師,外科醫師、護理師、助理、專責護理師等,將近10人。
主持人:手術過程有非常非常多的細節,是身為病人可能沒辦法看到的場景。通常一位手術室護理師,要經過多久的時間才可以適應呢?
Apple:不論是病房護理師或是手術室護理師,試用期是3個月。但因為事務實在太多了,要學習的手術也很繁雜,所以我覺得大約要半年的時間吧,才可以不那麽緊張地去上班。
主持人:近年有時會看到病人、家屬和醫護發生衝突的新聞報導,在手術室會碰到這樣的狀況嗎?
Apple:這點可能是手術室相對於門診或病房的優點,病人進來手術室後沒多久就麻醉睡著了,不太會有發生衝突的機會。
主持人:有沒有麻醉不了的病人?
Apple:曾有傳說酒量好的人比較難麻醉,但目前還沒有確切醫學證明這是正相關的。就我們在臨床上遇到的,確實有的病人比較難麻醉,需要多一點時間,放更多的麻醉藥物,他們也會比較像是喝醉酒的反應,迷迷糊糊、講夢話的感覺。
➤護理人員為何過勞
主持人:近期大家很關注護理人力缺乏的問題,這影響了病人權益、醫院運作等,但更辛苦、壓力又更大的還是護理人員。身為護理人員,你怎麼看目前的狀況?
Apple:我覺得台灣的健保制度可能有點把大家都寵壞了吧。有的人覺得,他有繳健保費就是應該享受這個福利,只是小病小痛也到急診去就醫,或是認為自己應該要得到醫護人員的全力關注。也有一些在國外的人,會特地回到臺灣接受手術。
一方面醫師會接收到大量的病例,有很多執刀的機會,所以技術非常好。又因為健保的關係,費用很便宜。台灣健保真的是「俗又大碗」,所以就醫量集中在大醫院,沒辦法分散到診所、小醫院,以致醫學中心的工作量比較多,太過勞累,很多護理人員就留不住。
主持人:以你的經驗,醫院對護理師過勞的情況如何因應呢?
Apple:院方會做一些關心的措施,例如做問卷、憂鬱量表等等。但有時候大家會因為不想要被約談,可能就寫得比較中立。
有一次我跟一位同事,實在加班到覺得太辛苦了,我們就填了比較極端的答案。之後護理長跟我們說,院方知道你們加班到身體不太舒服,就幫我們約了物理治療師到單位來聽診、治療。我想院方也是想關心護理師,但是現況環境就是這樣,目前也沒辦法再做更好的改善。
➤書寫的意圖與過程
主持人:這本書沒有批判或針對誰,但是讓大家更知道護理人員的工作狀況,這是你出這本書的意圖嗎?
Apple:其實不是的。一開始只是先畫在自己的臉書,想要自娛娛人吧。同事們隔天上班會聊說,我知道你昨天畫了哪個醫生啊等等,有點像是工作單位的共同讀物的感覺。後來大家覺得很有趣,鼓勵我開一個粉專,可以讓更多的人看到。
主持人:被畫的醫生或同事會介意嗎?
Apple:通常不是畫很糟糕的事情,而是畫好笑的事。我也不太喜歡抱怨,這樣好像把負能量又丟給別人,不是很好的循環。把一些事當成幽默,當沒辦法離開這個環境時,就面對它、包容它。
主持人:出書時,是將粉專上的圖文交由出版社編輯嗎?
Apple:我的粉專是以漫畫插圖為主,文字很少,原本以為是要出版以圖為主的書。但開會時主編說,圖的話大家在網路上已經看了很多,就不一定會想看這本書了,希望圖片之外,也加上詳盡好讀的文字。
我也認同主編的想法,就想說好吧試著寫看看。但剛開始寫的時候覺得有點困難,我做了一些功課,學習寫作的技巧,也思考如何把醫學知識這類比較專業的內容,轉成比較容易讀懂的文字。
主持人:書裡提到「Time out」,這是指劃刀前的暫停時間。我覺得這是很好的習慣,也許我們做任何重大的事情之前,都應該有個幾秒鐘的暫停,整理一下再開始。
Apple:這其實是為了病人安全而設立、由世界衛生組織發表的一個準則。我原本以為是醫院制定的,為了寫書去查資料,才知道得比較詳細。寫書有點像是把我的護理專業工作總複習一次,全部仔細地想過一遍,再消化成文字。
➤出書後的迴響
主持人:這本書出版後,得到什麼回饋?
Apple:以前學校的國文老師很鼓勵我寫作,出書後第一時間就跟老師分享,他滿感動的,我也覺得好像完成小時候的夢想。
主持人:作為讀者,可以從這本書裡對醫療過程各個環節,有更多認識,也許有一天,這些認識可以對我們自己的健康產生助益。其次,不管是病人或醫護人員,有更多互相了解的話,也有助於建立醫護的工作尊嚴,和更好的工作環境。長遠來看,對台灣的醫療、健保體系都會有幫助。
Apple:我之前有參加過醫院舉辦的推動平等醫療共享決策的活動,希望醫護人員在跟病人討論治療過程的時候,用他比較能理解的方式讓他全權知道、做出決策,而不是都交由醫師或護理師來決定。
我希望這本書有讓大家理解,在病房或手術室裡可能會遇到的情況,未來如果需要治療的時候,可以更輕鬆地接受。●
主持人:吳家恆,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系畢業,英國愛丁堡大學音樂碩士,遊走媒體、出版、表演藝術多年,曾任職天下雜誌、時報出版、音樂時代、遠流出版、雲門舞集、臺中國家歌劇院。除了在大學授課,在臺中古典音樂臺擔任主持人之外,也從事翻譯,譯有《心動之處》、《舒伯特的冬之旅》、《馬基維利》、《光影交舞石頭記》等書。
片頭、片尾音樂:微光古樂集The Gleam Ensemble Taiwan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閱讀隨身聽,聆聽導引:
➤線上聆聽
延伸閱讀
閱讀隨身聽S12EP4》富察案說明了什麼?為什麼台灣人應該關注? ft. 王家軒、溫洽溢
你那邊,現在是白天還是晚上?已回到家,或是在通勤的路上?無論什麼時間、地點,歡迎隨時打開「閱讀隨身聽」。Openbook閱讀誌企畫製作的Podcast節目,... 閱讀更多
閱讀隨身聽S12EP3》育兒成家可以另闢蹊徑:訪志願單親實踐者Cindy
你那邊,現在是白天還是晚上?已回到家,或是在通勤的路上?無論什麼時間、地點,歡迎隨時打開「閱讀隨身聽」。Openbook閱讀誌企畫製作的Podcast節目,... 閱讀更多
閱讀隨身聽S12EP2》兒童文學作家王金選/自謙台語不輪轉的囝仔歌創作者 ft.《風吹風吹,佇天頂飛》
你那邊,現在是白天還是晚上?已回到家,或是在通勤的路上?無論什麼時間、地點,歡迎隨時打開「閱讀隨身聽」。Openbook閱讀誌企畫製作的Podcast節目,...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