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評論》藥島《器官拼圖》:往死裡畫,但紙不會破
現年30左右的插畫家藥島,將這3年在CCC追漫台發表的短篇漫畫,集結成他的第一本短篇漫畫集《器官拼圖》,視覺上走像銅版畫一樣精細的工筆風格,夾帶許多法國與日本實驗漫畫共通的奇幻元素,故事又餘韻無窮。
19世紀法國版畫家多雷(Paul Gustave Doré,一作「多黑」)在短暫的51年人生之中,創作出大量轟動歐洲的版畫,宗教畫以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但丁《神曲》與彌爾頓《失樂園》等書的插圖,對後世的啟發不言而喻。

被第三帝國當成頹廢異端,經由法國歸化美國籍,晚年再載譽歸國的德國達達主義藝術家馬克斯.恩斯特(Max Ernst)則以拓印畫與現成物剪貼風格發表超現實拼貼小說《百頭女》(La Femme 100 têtes),即使以間接方式形成個人風格,仍不損經典性。這本書發表於1929年,每一幅拼貼畫與底下由多位超現實藝術家、詩人提供的短文看似毫無關聯,組合起來其實是作者對人生波折的隱喻,光是本作品登場的怪鳥羅普羅普(Loplop),在許多讀者心目中就已是作者化身。

法國漫畫之神墨必斯(Jean "Mœbius" Giraud)堪稱是結合多雷的版畫風格與恩斯特天馬行空,透過沾水筆把法式漫畫(所謂bande dessinée即英文的comic strip)發展到第九藝術境界的重要人物。法國冒險漫畫雜誌《金屬咆哮》(Métal hurlant,美版稱為《重金屬》Heavy Metal)上刊登了墨必斯、創辦人菲利普.杜利耶(Philippe Druillet)的科幻作品,從此法國漫畫不再是不登大雅之堂的小人書,同樣在《金屬咆哮》上發表作品紅出法語圈之後,恩奇.畢拉(Enki Bilal)後來也跨足電影編導。
擔任法國票房大導演盧貝松最成功作品之一《第五元素》視覺概念指導,也是盧最失敗作品《星際特工瓦雷力:千星之城》原作(Valéreian et Laureine)的尚.克勞德.梅濟爾(Jean-Claude Mézières),在法漫圈也是無可取代的重要人物。《瓦雷力》從法國左翼學潮開始連載約43年,常被認為是喬治.盧卡斯創作長篇太空武俠劇《星際大戰》的重要依據。在法發展的義大利情色漫畫大師米羅.馬那哈(Milo Manara)也是工筆派漫畫家的一大典範,還為晚年的費里尼導演作品畫過海報。
就如同日本漫畫演變出「劇畫」,法國漫畫發展出「圖像小說」,刺激漫威、DC、黑馬等大手出版社不得不推出文學深度的作品。墨必斯等人領軍的法漫,在日本也影響了宮崎駿、鳥山明、大友克洋、星野之宣、坂口尚、鶴田謙二、荒木飛呂彥、士郎正宗、今敏、湯尼嶽崎、谷口次郎、衣谷遊、小田秀次(《擴散》《少女的奇幻森林》)、寺田克也、古屋兔丸、貳瓶勉、五十嵐大介等漫畫、插畫家。
台灣本土漫畫曾經度過近乎停滯的40年,在國立編譯館審查制度發布初期的漫畫書,多為日本出租漫畫的臨摹,審查通過的漫畫書多為忠孝節義故事,除了鄭問《刺客列傳》、敖幼祥、朱德庸四格漫畫外,大多數與警總查禁的「有害圖書」一同被時代遺忘。
儘管葉宏甲《諸葛四郎》被網友指出神似兒童漫畫家三町半左《天草四郎》,由於後來的劇情許多都是葉絞盡腦汁編成,「四五年級同學會」的各種線上線下社群,仍然不惜一切代價為他們的童年回憶護航,堅持四郎真平是百分之百台灣原創。
審查制度最後幾年,「阿推」姜振台與曾正忠發表的作品都可看出墨必斯的影響。阿推以注意力不足症式的非線性想像力,畫出《九命人》、《超人巴力入》等台灣科幻漫畫經典;曾正忠《花心赤狐》、《無限空間》(未完)也是台灣工筆派漫畫的代表,兩人的畫風都可看出《重金屬》科幻漫畫的影響。

麥人(仁)杰早年在《歡樂》漫畫雜誌上連載的實驗漫畫《零代傳說》與90年代最黑暗的短篇系列《黑色大書》,為台灣漫畫開拓出前人未到的路徑。傑利小子(胡覺隆)在80年代後期留下的少數幾部連載漫畫,尤其《變變俱樂部》,堪稱是台灣vaporwave美學的重要「失落環節」,把台灣漫畫的美學提升到另一極致,但網路上少有人提起。楊若笙與張清龍是更冷門的兩位作者,早在90年代就已推出西方風格強烈的短篇漫畫。

現在也已經進入21世紀,跨國或中資遊戲產業大量吸收擅長用電腦創作平面插圖或立體模型的人才,推出的大部分新遊戲,不論類型時空,視覺千篇一律。去美國的deviantart或日本的pixiv網站,便可以看到許許多多插畫新秀,其中不乏企圖以純手工創作成名的「繪師」。菲律賓、泰國、印尼、馬來西亞或新加坡等地,也不斷出現高點閱率、高轉貼率的人氣插畫家。英年早逝的韓國插畫大師金政基,早年透過臨摹鳥山明《怪博士與機器娃娃》開竅,在日本發表作品後,也憑實力受到日本漫畫、插畫界歡迎。能與日本首屈一指的漫畫插畫家一起切磋,社群網站也是他受國際矚目的關鍵。
藥島的工筆作畫不但呼應了上述受到墨必斯影響的歐美日漫畫風格,分格上更考量了鏡頭擺位、焦段景深甚至鏡頭耀光等因素,比臨摹照片更接近「紙上電影」的定義。
80年代以來,日本畫家太田慶文粉彩少女、兒童人像畫一直是台灣書籤小卡禮品最愛盜用的次文化符號,以類似風格人像當成封面的言情小說,更是不同世代女性的成長回憶。深受太田風格影響,資深插畫家平凡與他的創作搭檔陳淑芬,曾經合作過把照片翻繪成素描的短篇漫畫《Autumn, Winter & Spring 夏日之後》,每一格分開來看栩栩如生,但台詞與分格的生澀,讓這些作品看起來只是用台詞連接的素描。
把多首男女對唱國語情歌畫成紙上音樂影帶的趙景弘,早年也有類似風格的短篇漫畫,現在看起來仍不感到過時,是因為台灣的流行音樂沒有新歌。



先以自主發行小誌造成轟動,並受村上春樹找去繪製插圖的旅日插畫家高妍,靠一部《綠之歌 -收集群風- 》得到與日本搖滾教父高橋幸宏與後搖漫畫家淺野一二O 見面的機會。她也是以大量照片為素材創作,不過從一開始就已經用電腦軟體完稿,成為她所屬世代許多插畫家的共同特徵。

在社群網站大量製造網紅的時代,新生代插畫家可以從更多風格中找出自己好發揮的手法,不必等到同人誌展售會、文創市集或插畫博覽會,在Instagram上便可發表。但若無出人意表的安排或「奇蹟」,恐難得到應有的矚目,一篇貼文發出來只有兩三個讚,其中還有一兩個是自己按的不敢承認。
《器官拼圖》共收錄11篇短篇,第一篇就是作者宣稱的「第二篇」短篇〈宇宙的幽靈〉。讀者在第二格就被拉進伊藤潤二早期恐怖短篇的世界,下一頁又進入台灣漫畫鮮少出現的太空舞台,在大氣層外連接前面與後面的故事。
在不斷往上漂浮的幽靈中,主角看到了她母親的中陰身,觸動當年的慘痛回憶與悔恨。然後巨大宇宙幽靈把這些古往今來的人類鬼魂都吞下去並不斷膨脹,導致主角精神錯亂無法繼續執行太空任務,只能回到地球從事清潔工作,冷冷地看著全球性的異象逐漸吞噬人類社會。

接下來的第二篇〈幻肢〉呈現的是因車禍失去左腳的主角,夢到自己左腳與其他斷肢、亡魂結合的世界……然後獨自站在醫院走廊看著窗外看著日出。〈鹽水湖王〉是旱災肆虐下畸形生物不斷從湖底海底浮現,人類之子在地底得到神祕力量後發功毀滅文明的啟示錄類型故事。


最後收錄的「人生第一篇漫畫」〈某處起火了〉,頗有阿推第一篇公開發表短篇漫畫〈抗體〉想到什麼「五四三的,有的沒有的」就畫在稿紙上的趣味。藥島把一些像是從二手書店或南機場撿來的生活照片,以工筆一點一點地臨摹出來。中間以筆觸控制帶出潮濕混濁的質感,再加上魚眼鏡、哈哈鏡一般的空間變形,描繪出漫畫審查制度下絕對被禁的超現實空間。

藥島的出現對於台灣漫畫界與台灣漫畫史而言,無疑是一件振奮人心的事件。除了結合歐洲超現實、法漫與大友克洋式的精密畫、諸星大二郎的劇情展開、伊藤潤二的心理描寫,最主要的是一種迥異於《光華》《漢聲》畫冊奇觀,對民族意識形態隻字未提即可建立的台灣風格。●
韓國書展現場專訪》備受矚目的韓國酷兒作家朴相映,以影視化作品再創話題
1988年出生於韓國大邱,在成均館大學(Sungkyunkwan University)主修法語文學和新聞傳播學,朴相映表示自己其實從學生時代就十分熱愛創作,甚至中學時就以作家為職志。後來認真思考,希望如果沒有成為作家,至少能從事與文字相關的工作,所以大學時選擇了新聞系。
畢業後為了生活壓力而成為上班族,寫作對他而言,反而成為一種抒壓的方式。朴相映表示,他會利用下班後的時間,加入寫作班之類的聚會及活動。過程中他遇到一位老師,同時也是小說家。老師讀了他的作品,鼓勵他寫小說,於是他決定繼續回到校園,在東國大學研究所學習文藝創作。
就這樣,朴相映持續著白天就學、夜晚工作的生活。他曾經在雜誌社、廣告代理公司、諮詢公司等業界就職,在正式和非正式員工之間的身分轉換,總是在夜深人靜時特別有創作欲望,但這樣以寫作抒解壓力的生活卻不甚順利,「我後來仔細想想,幾乎有投稿50次都落空的紀錄。」他說。
直到2016年以短篇小說〈尋找芭黎絲.希爾頓〉獲得文學村新人獎之後,才開啟他的文壇之路。然而即使2018年他推出首部小說集《無人知曉的藝術家之淚和宰桐義大利麵》,獲得了第9屆文學村青年作家獎,仍無法以寫作維生。
2019年以〈一片石斑,宇宙的味道〉獲得第10屆青年作家獎首獎、許筠文學作家獎等大獎,同年出版了第二部小說集《在熙,燒酒,我,還有冰箱裡的藍莓與菸》之後,事情才開始有了變化。
《在熙,燒酒,我,還有冰箱裡的藍莓與菸》是朴相映首部邁向國際的作品,出版後不但入圍國際布克獎及都柏林文學獎,也售出多國版權,平均收入終於超越上班族,他也才終於決定成為全職作家。
➤影視化的肯定與韓國風氣
對於小說能獲得這樣廣大的迴響,朴相映表示十分開心,但是他同樣希望未來也能繼續獲得文學獎項的肯定。「大眾性和文學性對我來說,是同樣重要的事。」
《在熙,燒酒,我,還有冰箱裡的藍莓與菸》出版後,隨即有影視團隊洽談劇集拍攝,甚至有導演決定將其中的短篇〈在熙〉拍成電影,也已在今年完成,預計秋季上映。
如何看待影視化這件事?朴相映表示作品影視化是讓自己筆下的故事能接觸更多讀者的管道之一,他希望有更多讀者能透過戲劇,對自己的作品及內容產生興趣。而讀者對故事有所共鳴,是他更樂見的事。
除了即將上映的電影版《在熙》,小說集中共有4個短篇,改編的劇集目前仍在拍攝中,朴相映也同步參與了劇本的改編工作。
韓國社會仍舊視LGBTQ+族群為敏感話題,朴相映表示,影視化時在尋找演員及放映通路的過程中的確有受到影響,「有些通路表示不適合播出這樣的題材,有些演員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推辭演出。」在一些基督教的社群裡,這部作品甚至被列為禁書。
即便如此,朴相映的作品確實持續受到讀者的喜愛。書展期間我們走訪首爾的書店,也看見書店特地陳設了朴相映的專櫃。2022年他推出的最新短篇集《關於信任》,同樣描述年輕人的生活,卻更聚焦在踏入社會的上班族階段。上市以來迅即獲得韓國多家媒體推薦選書,更在網路書店獲得接近滿分一面倒的好評。
讀者的留言諸如:「能充分引起上班族的共鳴」、「朴相映值得等待」、「被低估的小說家」、「和《在熙,燒酒,我,還有冰箱裡的藍莓與菸》一樣,再次描繪出一個世代的群像」、「隨著時間的增長,朴相映的表現越來越強大」,格外讓人期待。
➤作家也是書迷
提到最喜歡的作家,朴相映表示最欣賞法國作家安妮.艾諾(Annie Ernaux)。他說自己從二十出頭就開始讀她的書,是她的鐵粉,得知她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時也非常開心,「就像歌迷看到自己偶像獲獎時那樣興奮。」他甚至有一回在某個書展的場合裡,與她搭乘過同一部電梯,有幸和她打了招呼。
朴相映認為安妮.艾諾的寫作風格反映真實,如同以刀鋒逼迫自己寫下最真實的故事,他自認頗受其寫作風格影響。
朴相映的作品常以全球各大城市為背景,他也提到自己確實喜愛旅遊,最喜歡的城市是首爾和曼谷。他曾在2019年來過台灣,非常喜歡台灣,認為和首爾是完全不同的城市。
「氣象預報永遠和實際情況不一樣,明明是艷陽天,卻忽然下起大暴雨。」他因此對於台灣的雨季特別難忘。「記得我穿著鞋在雨中奔跑,雨水立刻就灌滿了整個鞋子。」
朴相映出版的小說作品中,台灣目前僅出版了《在熙,燒酒,我,還有冰箱裡的藍莓與菸》和《想成為一次元》,未來包括新作《關於信任》及他的首部小說集《無人知曉的藝術家之淚和宰桐義大利麵》也都將會在台上市。朴相映表示,希望不久的將來,能儘快再度來台與台灣的讀者會面。●
오늘 밤은 굶고 자야지
作者:朴相映 (박상영)
譯者:Tina
出版:野人出版
定價:380元
【內容簡介➤】
1 차원이 되고 싶어
作者:朴相映 (박상영)
譯者:郭宸瑋
出版:漫遊者文化
定價:490元
【內容簡介➤】
作者:朴相映 (박상영)
譯者:盧鴻金
出版:潮浪文化
定價:36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朴相映
1988年出生於韓國大邱。在成均館大學主修法語文學和新聞傳播學,在東國大學研究所學習文藝創作。26歲時進入第一家公司工作,後來在雜誌社、廣告代理公司、諮詢公司等多種業界,以正式員工和非正式員工之間的身分工作了7年,但從未確信那是他所應存在的地方。雖然他明白勞動是崇高的,工作是維持生計的手段也是自我實現的場所,但他沒有實現自我,反而是在經歷上班族的生涯後領悟到工作不過是一種社畜生活,開始夢想著辭職。
2016年憑藉短篇小說〈尋找芭黎絲.希爾頓〉(暫譯)獲得文學村新人獎。原以為從此能脫離上班族的世界,但由於生活沒有改善,只好繼續上班、寫作。2018年再以首部小說集《無人知曉的藝術家之淚和宰桐義大利麵》(暫譯)獲得第九屆文學村青年作家獎,一躍成為韓國同志文學代表作家。首部小說集獲得空前迴響,2019年再以〈一片石斑,宇宙的味道〉獲得第十屆青年作家獎首獎、許筠文學作家獎等大獎。
朴相映以驚人的毅力持續每天創作,2019年出版了描述都會男女們情感生活的第二本小說集《在熙,燒酒,我,還有冰箱裡的藍莓與菸》,亦獲得文學評論及讀者好評。現在則是盼望已久的全職作家。作品尚有隨筆《雖然會胖,但還是想一個人吃完半半炸雞再睡》及多部小說集。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