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復仇般的使命感:專訪《房思琪的初戀樂園》英文版推手與譯者Jenna

「遇到#MeToo情境時,除了保護自己免於受害,我其實想的更是:如果你敢對我怎麼樣,換你受害!」Jenna Tang說完大笑,自嘲復仇劇看太多。但她仍強調:「我的態度就是沒在怕你,我會是你最後一個想動手的人!」就是這麼強悍這麼嗆。

29歲的Jenna是林奕含小說《房思琪的初戀樂園》英文譯者。這本書的英譯版歷經多年版權推廣與商談,終於在今年5月由美國知名出版集團HarperCollins旗下的HarperVia出版社發行。

目前Jenna的秋季宣傳演講活動已滿檔排到11月,除了書店、工作坊,也受邀到杜克大學North Carolina分校、西北大學等十多所校園分享。相較於過去幾年她捧著譯本四處碰壁的過程,恍若隔世。

➤瘋魔體質的學習者

臺灣文學的外譯向來不易,「恍若隔世」隔的也是臺灣與世界的距離。《房思琪的初戀樂園》自2017年出版至今,雖已售出簡體中文,以及韓、泰、日、俄、波蘭、西班牙、越南等多國語言版權(其中西、越文版尚未上市),且在中、韓都引起廣大迴響,但英文版卻幾經波折。臺灣出身的譯者Jenna,因私心喜愛這部小說,很早便共同投入這趟推動英譯出版的旅程。
 
2020年Jenna在美國紐約新學院(The New School)修讀創意寫作(Creative Writing)畢業後,從事翻譯、編輯等相關工作。2021年入選美國文學翻譯家協會(The American Literary Translators Association,ALTA) 的「新銳譯者指導計畫」(Emerging Translator Mentorship Program),持續進行《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全書翻譯。
 
然而,翻譯是一個人的戰場,出版卻是一條漫漫征途。Jenna因此加入各種相關協會與譯者社群,把握每一場文學會議或酒會社交場合,拓展出版人脈。她積極與美國編輯建立關係,並準備提案企畫,投稿給近40間出版社卻遲遲無下文,直到2022年終獲青睞。又花了將近兩年時間,才迎來英譯本出版。
 
眼前的Jenna妝容閃亮,言談自信,但與其說她天生霸氣,不如說,是一種「復仇感」的驅使。
 
在臺出生成長的Jenna,擁有極高語言天賦,除了英文如母語般流利,同時精通法語、西語和相關翻譯。然而,她自述學生時期曾被霸凌,如今交出第一部英譯作品,她帶著彷彿與過去對決的口氣說:「就算你想摧毀我,我就是這樣地活在這裡!」

Jenna自述從小對語言有莫大興趣,並形容自己有瘋魔體質,投入一件事就會徹底忘我。幼時一學起英文,便連續幾夜把數本填字遊戲全部寫完。父母送她去學珠心算,她也廢寢忘食很快練到段位,10歲就在韓國珠心算大賽拿到第4名。
 
高中時Jenna熱衷學外語,到臺北語言中心報名德、法、西語課程,大學就讀政大歐洲語文學系法語組,期間曾到里昂第二大學(Université Lumière Lyon 2)交換學生一年。回臺後,她讀到了甫出版的《房思琪的初戀樂園》。
 
「這是一本五官感受很強烈的書,包括身體的碰觸、各種味道等。尤其是嗅覺,好多描述都讓我感覺『聞到這本書』。」Jenna回憶初讀印象,「書中用很古典詩意的中文,連結的卻是讓人窒息的感受,這也是我從沒有過的閱讀經驗。」
 
當年與小說同樣造成話題的,是媒體大肆渲染作者的個人經歷。本書出版兩個月後,林奕含自殺過世,Jenna記得當時看著報導、輿論不斷挖掘她的隱私,深深陷入憤怒,「還有媒體跑到她的喪禮上,我氣到心裡罵髒話。」至今她仍氣憤難消地認為:「是社會殺了她。」
 
因為這樣的氣氛,當時Jenna並未與旁人討論這本書,身邊也沒有文學朋友。事實上,Jenna的成長年代正值臺灣翻譯小說當紅,《追風箏的孩子》、《燦爛千陽》、《暮光之城》系列高踞暢銷排行榜時,約莫是她小學到國中時期。她坦言過去對華語文學的印象主要停留在課本上的琦君、張曉風等,反而大學畢業赴美修讀寫作後,才開始大量閱讀臺灣小說。

➤疫情再遇《房思琪的初戀樂園》

然而若不是因為疫情,恐怕Jenna和《房思琪的初戀樂園》經歷的會是另一段故事。
 
Jenna在美畢業後,剛好遇上Covid-19來襲。因疫情封鎖返臺不便,她便打消回臺念頭,並為了留在美國打了5份實習工,包括在美國文學翻譯家協會、出版社,獨立文學雜誌等,從事翻譯、編輯及行銷各類工作。
 
同時,她也積極參加線上寫作與翻譯工作坊。當時為了找尋合適的作品翻譯,關於《房思琪的初戀樂園》的記憶才又浮現。也因周遭多是文學、出版圈人,相對熟悉性別議題,才讓她漸漸敞開心房討論本書。
 
Jenna聯繫上出版本書的游擊出版社編輯,以及負責本書外文版權(日、韓除外)的博達版權經紀公司經紀人,與她們分別在臺、美兩地,為英譯本的出版努力。
 
翻譯過程中,Jenna表示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作者不在了」,許多時候無從確認自己的解讀是否正確。其次則是作者融入許多文言筆法,如「她欲仙而仙我,她飄飄然而飄我」,或非常「跳」的描述:「怡婷感到啃鮮生菜的爽脆,一個字是一口,不曾有屑屑落在地上。」都讓她絞盡腦汁。
 
幸而,她入選的「新銳譯者指導計畫」由三毛《撒哈拉歲月》的華裔譯者Mike Fu指導,「Mike Fu的英文寫作筆調就跟林奕含的一樣詩意,給我很大幫助。」他們每月線上討論譯稿和翻譯相關主題,字斟句酌,希望能以最適切的字眼轉譯。
 
此外,主角人名「房思琪」,Jenna則堅持不譯成西式英文名、也不用既有的華語拼音,而是觀察外國人念中文拼音的方式來音譯,最後用「Fang Si-Chi」讓周遭美國朋友試念,確定讀出來的音最接近中文原音。
 
翻譯期間,Jenna性格裡非達目的決不罷休的「魔性」又跑出來。曾經連續一周每天只睡幾小時,日日夜夜深陷譯稿,連室友都搖頭看不下去。
 
她形容譯者就像演員,要去揣摩每個角色與敘事的聲音,也需大量查找資料。而《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情緒感染力很強,難免會翻到憂鬱,「這時我就跑去看驚悚劇,肢解啦虐待啦那種,嚇到只剩生存能力時,就覺得還是回來翻譯好了。」她笑說,例如驚悚名片《計程車司機》、韓劇《黑暗榮耀》裡的復仇戲碼,「都讓我獲得能量!」

➤重視亞洲#MeToo

Jenna認為,《房思琪的初戀樂園》英譯出版,除再次彰顯書中議題,讓這本書在不同國度被看見,也希望在中文世界能重新轉換大家閱讀它的方式,不要再從「醜聞」的角度來看。對於單純因本書太沉重而「不敢看」的人,她直言:「只想住在自己的泡泡裡,實在活得太奢侈了!」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出版整整6年後,直至去年,臺灣才爆發比美國晚了許久的#MeToo運動。Jenna表示,過去許多人對「性暴力」的認知仍停留在「被拖去牆角」,很難理解「權勢性騷/性侵」或其他形式施暴,且傾向「檢討受害者」。她相信這波運動帶來了正面影響,但不論美國或臺灣,都無法寄望一次運動就能造成全面改變,仍需靠社會不斷努力與提醒。
 
她說,就像美國早在2006年就由社運人士塔拉納.伯克(Tarana Burke)發起「MeToo」一詞,因美國種族議題複雜,身為黑人女性的伯克,用意在保護與關懷倖存者,但直到整整11年後的2017年10月,因好萊塢製片溫斯坦(Harvey Weinstein)的性侵事件,「#MeToo」才被重提且作為運動口號,成為席捲全美的運動,「當白人站出來揭發,這個口號才受到今日的矚目,這非常諷刺。」
 
Jenna在向美國出版社提案行銷《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時,便強調這個議題的全球性,除了整理世界各地的#MeToo運動、近年韓國慰安婦與家屬控告日本政府的訴訟等,也提到美國哈佛大學剛發生的教授性騷事件、與接續而來的教育界#MeToo,以呼應本書。此外,林奕含文字的詩意性和其特有的「wry humor」(挖苦式幽默),也很受美國編輯欣賞。
 
臺灣在英語出版世界位處邊緣中的邊緣,如何成功遊說編輯?Jenna開玩笑:「我就『情勒』說,難道我們亞洲作品不重要嗎?」對方往往就會趕緊辯解、收下譯稿。不管回去有沒有讀,至少她又多了一個機會。
 
此外,認識「對」的編輯也很重要。Jenna指出,投給最常直接經手稿件的Associate Editor(責任編輯)或Assistant Editor(助理編輯),就比投給出版社高層更有用。
 
為了增加能見度,Jenna報名參加各種文學會議、參與各式酒會,包括最關鍵的Bread Loaf Translators Conference,從中結識了更多各地的出版人。後來她在美國文學翻譯家協會的提案大會上, 成功向HarperVia出版社編輯提案,後續寄發《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最終促成出版。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中英文版。

➤面對現實持續出拳

由於許多單位對非英文母語者的外語能力深具偏見,目前大部分臺灣文學作品的英譯,多由通曉中文的外籍或華裔、新加坡裔等譯者擔綱,鮮有臺灣出身的譯者。
 
Jenna觀察認為,不論什麼母語或族裔,「尊重」是最重要的。她無奈表示,近來看到一些西方譯者擅自刪節小說原文,或因對文化了解不足,而將部分段落改寫成他們認為英文讀者較能理解的樣子,甚至在小說書末附錄介紹文中出現臺灣食物和景點,「不能純粹把它當成文學作品,而是帶有異國風情、像在介紹臺灣文化的手冊。」
 
她肯定近年臺灣文化部等官方單位投入許多資源推廣外譯,尤其對國外出版社提供的翻譯出版補助,頗有助益。這次新書宣傳,也受文化部駐美的文化中心協助許多。但她忍不住憤慨說,臺灣文學要躋身國際出版舞台,中間需要經過太多白人、歐美霸權的宰制了,「其中許多人認為他們有資格『指導』臺灣文學。」
 
這也是為何Jenna在美積極打入各種組織、試圖站上具影響力位置的主因。目前她擔任美國文學翻譯家協會的董事,以及性別種族平等委員會的會長,是協會中僅有的三位非白人董事之一(其他兩位為巴西裔、華裔)。她也加入多達400位以有色人種為主的譯者社群,彼此互助連結,並在各文教機構授課,帶領更多年輕譯者為臺灣文學外譯努力。
 
翻譯之外,Jenna也是一名社會運動者。除了在美參與許多性別和種族相關運動,也關注如劉芷妤、楊隸亞、何玟珒、郝妮爾等作品帶有性別意識的臺灣作家。此外,她也喜愛拉美作家金塔納(Pilar Quintana)、安立奎茲(Mariana Enríquez)、韓國作家鄭寶拉(Bora Chung)、河成蘭(Ha Seong-nan),與韓國作家兼譯者Antor Hur等。放眼國際文壇,她認為臺灣小說家完全足以競爭。
 
儘管困難重重,然而不論是為弱勢爭取平權,或為臺灣在國際書市爭取發聲,Jenna總是充滿鬥志——因為對學拳擊的她來說,現實就像是一場拳拳到肉的搏鬥,她會靠自己的力量,做出改變。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24-07-07 11:00
童書短評》#132陪孩子感受愛與諒解,讓生活的細節充滿溫暖!

認真先生的約會計畫

文、圖:游雅卉,信誼出版,300元
推薦原因: 圖 
適讀年齡:學齡前、小學低年級(4-8歲)
公車拋錨、弄錯餐廳、搞丟電影票……當所有的約會計畫趕不上變化,愛意卻悄悄蔓延,小小的喜悅與甜蜜一直在身邊,出點小槌何嘗不是另一種浪漫呢!乾淨清爽的畫面鋪陳,趣味用心的故事情節,以及不時穿插點綴的玄機與彩蛋,讓這場愛情故事洋溢著一股輕快愉悅,連小讀者也能感受到其中的粉紅泡泡滋味。內容簡介➤


《認真先生的約會計畫》內頁(信誼提供)

驚天動地的地球科學大百科

讀懂災害知識,成為環境小公民
Earth-Shattering Events: Volcanoes, Earthquakes, Cyclones, Tsunamis and Other Natural Disasters
羅賓・雅各布斯(Robin Jacobs)著,蘇菲・威廉姆斯 (Sophie Williams)繪,張毓如譯,小漫遊,499元
推薦原因: 知 
適讀年齡:小學中、高年級(9-12歲)
剛經歷過驚天動地的花蓮強震,此時讀這本書特別有感,循著生動知識圖文靜下心也豎起耳,好好傾聽大自然發出的訊號聲音。書中舉出了火山、地震、颶風、海嘯、龍捲風、野火、熱帶氣旋、暴風雪8種致命天災,從整理歷史新聞事件開始,結合地圖、插圖、圖表等說明性圖像,並以淺顯文字解說成因、關聯以及實用生存指南,把關於地球科學的知識性、即時性、趣味性、危機感做出美好平衡的呈現。是一本面對極端氣候來襲的必備知識書。內容簡介➤


《驚天動地的地球科學大百科》內頁(小漫遊提供)

小威的眼睛

文、圖:杜宛霖,信誼出版,320元
推薦原因: 知 
適讀年齡:學齡前、小學低年級(4-8歲)
打開這本書,與視障男孩小威相見歡、交朋友,學習路上一起作伴。看看小威如何用敏銳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去感知世界,也想想自己可以多做些什麼、多幫忙什麼,幫助小威跨越障礙融入生活。書中許多片段反映視障者的真實日常,也介紹了點字顯示器、觸摸式課本等輔助應用工具,把知識自然融入情節。大量的黑色與黃色一路輝映,透露沉穩和煦的故事主調。內容簡介➤


《小威的眼睛》內頁(信誼提供)

愛是什麼?

What is Love?
麥可.巴奈特(Mac Barnett)著,卡森・艾莉絲(Carson Ellis)繪,藍依勤譯,遠流出版,399元
推薦原因: 文   圖 
適讀年齡:小學低、中年級(7-10歲)
「愛是什麼?」 簡單卻深長的一句提問,答案卻是眾說紛紜。跟隨書裡男孩的腳步展開神祕的思辨旅途,形形色色的人生觀與幽默感透過作者畫筆,化成具體優美的圖像。大開本設計,讓氣氛美感有盡情揮灑的舞台,一頁一頁沉穩流暢,即使是年紀小的孩子也能理解當中的鋪陳與轉折。透過對比、透過經驗、透過想像,推敲出屬於自己的生命回望。內容簡介➤


《愛是什麼?》內頁(遠流提供)

印地安人的麂皮靴

Walk Two Moons
莎朗.克里奇(Sharon Creech)著,顏湘如譯,小麥田,360元
推薦原因: 文 
適讀年齡:小學高年級、國中(11-15歲)
為期6天的漫長公路旅行,沙羅曼卡一邊整理亂糟糟的思緒,探想著媽媽不告而別的原因,一邊也向爺爺奶奶訴說著朋友菲鳳家裡發生的神祕失蹤事件。兩條故事線平行展開卻又巧合交集——消失的媽媽、困慮的女兒,以及佈滿迷霧的親子關係——所有的情節線索皆已埋伏在文字裡,等待讀者一站一站停靠迷惘,一頁一頁梳理真相。在批判一個人之前,先「穿上他人的麂皮靴」設身處地想一想。這本書用溫暖睿智的文字,帶領我們擁抱釋然與祝福,看見關於母親、關於愛的更多樣貌。內容簡介➤

你記不記得⋯⋯

Do You Remember?
文、圖:席尼.史密斯(Sydney Smith),宋珮譯,拾光工作室,380元
推薦原因: 文   圖 
適讀年齡:小學低、中年級(7-10歲)
男孩與媽媽一起躺在暗黑的房間裡、柔軟的枕頭上,輪流回想從前發生過的事。一幅幅定格畫面把時間拉近又推遠,在模糊與清晰之間,再走一遭那些令人心動或心碎的時刻。席尼.史密斯用這本自寫自畫作品回望自己的童年,那些歷經過的歡欣雀躍傷感失落,如今都已被好好修復著守護著,以美麗深邃的形式來到讀者面前,繼續發著光、叩問著。內容簡介➤


《你記不記得⋯⋯》內頁(拾光工作室提供)

學著站在別人的立場想一想啊!

阿爾基斯蒂.哈利奇亞(Alkisti Halikia)著,福蒂尼.提克庫(Fotini Tikkou)繪,賴潔穎譯,奧林文化,340元
推薦原因: 文   圖 
適讀年齡:小學低、中年級(7-10歲)
看著眼前的一雙雙鞋,寂寞的小女孩玩起了想像遊戲,揣想不同鞋子的主人模樣,也盼望著屬於自己的一雙新鞋。作者從西方諺語「穿別人的鞋」靈感出發,畫出法國移民家庭的生活甘苦。終日奔波的母親與苦於等待的女兒最後諒解彼此,願意站在對方立場多想一想。恰如其分的清新圖像氣味,把故事一路從孤單帶向溫暖。內容簡介➤


《學著站在別人的立場想一想啊!》內頁(奧林文化提供)

山神大人的巨無霸便當

やまがみさまのきょだいべんとう
文、圖:大串勇二(大串ゆうじ),黃佁儒譯,青林國際,320元
推薦原因: 趣   圖 
適讀年齡:學齡前、小學低年級(4-8歲)
光是一片大肉排就要出動14個人搬運,打500顆雞蛋做玉子燒,再出動吊車撒白飯芝麻。這份巨無霸便當果真有夠費工、有夠澎湃,豪華菜色加上圍觀村民助陣,讓讀者也跟著口水直流心臟碰碰跳,等著山神大人現身大快朵頤啦!這本繪本有夠厲害,把傳統祭典文化融合想像,搖身一變成復古又現代的新故事。備料煮食的過程好震撼好寫實又好療癒,故事的結局也好震驚好搞笑又挺合理,噗哧一笑讀得心滿意足。內容簡介➤


《山神大人的巨無霸便當》內頁(青林國際提供)


識性.味性.學性.像表現.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童書評》雖然有時很討厭,可是我還是最愛弟弟!經典繪本《分享》陪孩子在手足相處中一起成長

相信有雙寶以上的家庭,手足間的關係都是一道難題。

等待二寶出生的過程,我早早就幫大寶打預防針,也努力讓大寶感到爸媽的愛是安全充足的。但是面對兩、三歲半獸人時期的弟妹,可能是搶奪、哭鬧,也有可能是殷殷期盼地要大寶「分享」。這時候的我們,不僅要處理二寶的行為,也要兼顧大寶的情緒,真的是相當困難。

手足間必然會有許多爭執,但孩子們也會從這些互動中調整彼此、學習成長,除了讓他們「自然的社會化」以外,我們幸運的還擁有《分享》這樣的繪本,可以藉由繪本帶領孩子們,拓展、認識彼此的感受。

在這本書中,可以看到大寶的心情一開始不太樂意、不太想分享,卻被媽媽一句「一起玩」,只好被迫分享他的一切。到後面,她開始主動問媽媽「一起玩嗎?」,並用柔和、觀察跟喜愛的表情看著二寶。最後,她直接對著二寶說「一起?」,邀請二寶一起分享媽媽。

在共讀的時候,我們可以針對姊姊的心境變化跟言語,來和大寶討論。當媽媽說要一起玩的時候,姊姊的表情跟感受如何?當你跟二寶分享時,你的感受如何呢?有不分享的權利嗎?如果不想跟二寶分享時,應該要怎麼辦呢?如果玩具只有一個,要怎麼分享,才不會讓你感到不舒服呢?

透過和孩子討論,由孩子自己說出可行的方式,會比由我們替孩子決定,來得更容易成功。


圖源:親子天下

我家二寶剛開始老是跟姊姊搶玩具。我選擇與姊姊討論:二寶不是真的想要玩什麼玩具,只是想要姊姊手上的玩具,只要姊姊拿其他的東西,他就會想要下一個。姊姊提出,這樣就給弟弟新的東西,自己就可以拿回原本想玩的東西。

在往後的互動中,可以看到大寶會主動拿其他的物品跟二寶「交換」,還發展出跟二寶約定玩的次數跟時間的方法。二寶因為有得到姊姊的同理,也逐漸可以配合這樣的互動模式。

《分享2:當我們同在一起》從大寶的視角出發,可以看出大寶對二寶滿滿的愛。一開始描述寶寶「不會」的事情,一方面作為對自己的肯定,一方面也理解二寶需要很多的學習。在繪本中,我們可以看到大寶並沒有「拒絕」二寶的參與,接受他一起活動、一起遊戲,後來她開始看到二寶「會」的事物,也代表了大寶看著二寶的成長。


圖源:親子天下

繪本的最後,真的讓我很有共鳴。明明前一秒他們還在吵架,二寶弄得大寶不開心,但下一秒,他們已經和好了。就像繪本中說的,只要二寶露出甜甜的微笑,看著大寶,甚至叫一聲「姊姊」,瞬間就被融化。

雖然有時候很討厭,可是還是最喜歡這個弟弟了!在共讀時,我們可以鼓勵大寶說出二寶有哪些不會的事情?有哪些他會的事情?以及最喜歡跟二寶一起做什麼活動呢?透過繪本連結大寶的自身經驗,讓我們更了解在大寶心中的二寶是什麼模樣。

這套書真的很推薦給家中即將有二寶或已經有手足的家庭。在共讀的過程中,大寶邊看邊心有戚戚焉地露出微笑,表示他也跟這個姊姊一樣。

「雖然弟弟有時候很討厭,可是他還是我最愛的弟弟!」

quan_qiu_hua_de_shi_dai_w300.jpg

當我們同在一起分享繪本
作者:安喜亞.賽門絲(Anthea Simmons)
繪者:喬治雅.博琪(Georgie Birkett)
譯者:賴嘉綾、陳秋彤、陳禛
出版:親子天下
定價:64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安喜亞.賽門絲(Anthea Simmons)
 

安喜亞畢業於牛津大學英國文學系,曾在大城市裡努力工作23年,2001年轉任英文教師,全心投入劇本寫作,並為兒童改寫莎士比亞作品。目前住在英國德文郡,熱衷於繪畫創作。
 
繪者簡介:喬治雅.博琪(Georgie Birkett)
 

喜歡貓頭鷹,更愛爬樹,來自一個很有藝術氣息的家庭,祖父為英國童書界資深出版人,曾和祖母開設畫室,從小就耳濡目染愛上繪畫。

1996年畢業於英國布萊頓大學,繪有許多嬰幼兒圖畫書,並獲得多項童書大獎,其中《Peepo Baby》和《The Big Night Night book》兩本書還獲得英國公益組織「圖書信託基金會」(Booktrust)青睞,選入「Bookstart閱讀起步走」嬰兒免費贈書計畫。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24-07-06 10:30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