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書短評》#133找一找、數一數,陪孩子一起用身體探索世界!
●10隻橡皮小鴨
10 Little Rubber Ducks
文、圖:艾瑞.卡爾(Eric Carle),柯倩華譯,上誼文化,300元
推薦原因: 趣 文 圖
適讀年齡:0-3歲
大浪來了,10隻黃色橡皮小鴨飄向四處,一隻兩隻三隻四隻,東方西方北方南方。每一頁都與不同的動物相見歡,明亮色彩與激盪線條綻放在畫面裡,童趣活力燦燦,一貫的艾瑞.卡爾風采。圓角硬頁小本設計,低幼小孩拿著讀剛剛好,跟著故事一起數數字、認方位,在重複劇情裡迎向不可預知的冒險結局,展開驚奇與想像的初體驗。【內容簡介➤】

●街上的汪先生
文、圖:老川,是路故事,380元
推薦原因: 圖
適讀年齡:小學低、中年級(7-10歲)
文字清淡,色彩輕盈,這本書用恰到好處的力度與篇幅,帶孩子將眼光投向街頭「無家者」以及他們的漫長白日與露宿夜晚。縱使議題有點沉重複雜,作者卻不刻意標籤也不激動說教,而是把暖意的、尊重的、開放的視角與關懷放入圖像裡。幾個簡單的問題,幾個深刻的畫面,便讓場景人物靜靜發光,成功構成完整的故事。【內容簡介➤】

●寶寶逛市場
Baby Goes to Market
阿蒂努卡(Atinuke)著,安琪拉.布魯克斯班克(Angela Brooksbank)繪,柯倩華譯,小天下,380元
推薦原因: 趣 文 圖
適讀年齡:學齡前、小學低年級(4-8歲)
被花布包得穩穩的,被媽媽揹得高高的,好奇的小寶寶逛起市場可沒閒著呢,一邊開心數數兒,一邊大啖攤販叔叔阿姨遞來的食物:香蕉、橘子、餅乾、玉米、椰肉…… 一輪吃下來飽足呼呼大睡,媽媽也頂著大籃子滿載而歸。這本書讓人一秒抵達奈及利亞,感受與台灣截然不同的非洲風情。鮮豔繽紛的衣著蔬果以及熱絡喧囂的人情面孔全都現於紙上,俏皮溫馨的情節讓人會心一笑,啟蒙小小讀者的異國文化體驗。【內容簡介➤】

●雪地裡的奇蹟
Grand Blanc
艾黛兒.塔耶爾(Adèle Tariel)著,傑鴻.貝哈(Jérôme Peyrat)繪,徐意筑譯,小天下,360元
推薦原因: 圖
適讀年齡:學齡前、小學低年級(4-8歲)
白茫茫極地冰原中,奄奄一息的北極熊用盡力氣為小女孩取暖,而小女孩也回報以她獨力打撈的魚隻。兩個原本垂危的生命彼此滋潤,成就一場超越物種界限的奇蹟。北極圈放眼望去是澄清廣闊的藍與白,作者利用暖色點綴來畫龍點睛,簡潔描述當地人類文化與動物生活,流暢轉換情節也加溫情感,層層拼貼立體細緻,每個場景都有出色的視覺效果。【內容簡介➤】

●愛畫地圖的男孩
The Boy Who Loved Maps
卡莉.艾倫(Kari Allen)著,G.布萊恩.卡拉斯(G. Brian Karas)繪,海狗房東譯,小麥田,380元
推薦原因: 知 文
適讀年齡:學齡前、小學低年級(4-8歲)
男孩畫了一張又一張地圖,佈滿密密麻麻的細節與標記,他深信冒險與感動必在遠方。直到有一天,一個神祕女孩帶著他用腳步、用五感親近世界,這才知道通往「家」的路徑才是最美。作者用帶有復古風情的色調,結合地圖與故事,步調踏實亦帶些俏皮,讓孩子在閱讀此書時,不僅學習到繪製地圖該具備的理性思考與知識,也在友情陪伴下安心闖蕩想像,在空間與方向中,找到屬於自我的獨一無二感受。【內容簡介➤】

●我不懶
なまけていません。
大塚健太著,柴田啓子繪,吳海青譯,采實文化,320元
推薦原因: 知 圖
適讀年齡:學齡前、小學低年級(4-8歲)
不管動物朋友們如何邀約、催促、埋怨,樹懶依然掛在樹上一動也不動,只悠悠慢慢吐出:「我~不~懶~」三字,那動作那表情那語調,畫得實在太傳神太厭世,讓人白眼翻到天邊。但再繼續聽下去說分明,才發現誤會可大了,這「懶」其實攸關性命,源自天性,絕非假裝!謝謝這本可愛小書讓樹懶為自己發聲(雖然講得有夠慢),看完一輪樹林鬥嘴鼓,也把動物特性也記得一清二楚了,圖像結合知識拿捏得恰恰好。【內容簡介➤】

●回家
Pax, Journey Home
莎拉.潘尼帕克(Sara Pennypacker)著,雍.卡拉森(Jon Klassen)繪,黃筱茵譯,小麥田,340元
推薦原因: 文
適讀年齡:小學高年級、國中(11-15歲)
曾經形影不離的男孩彼得與狐狸帕克斯,如今走各自的路、舔各自的傷,卻始終沒放下對彼此的思念。在聚首重逢的那天來臨前,他們必須先勇敢面對自我,並跨越武裝、冷漠、逃避、內疚等重重心防,這一切絕非容易。繼前一本《彼得與他的寶貝》之後,作者用深情犀利之筆讓這段友誼再續前緣,珠璣字句乘載濃厚情感重量,敲打出讀者心中最深的共鳴。【內容簡介➤】
●健忘的汪達奶奶
游爲淳著,遠流出版,350元
推薦原因: 圖
適讀年齡:學齡前、小學低年級(4−8歲)
「健忘」反而讓汪達奶奶更受孩子們歡迎——東西找不著,就一起地毯式尋寶;不管去到哪裡,都像第一次那樣開心——在孩子眼裡,這樣的奶奶率真又可愛,是最棒的大玩伴呢!這本書擺脫沉重情緒,用一種豁然的、遊戲性的手法來處理「年老」、「失憶」主題,態度輕鬆不做作,把生活中的愛意與快意詮釋得盡致淋漓。大膽亮眼的粉紅主色,以及手繪圖像結合真實地景的巧妙結合,成功打造出完整且獨特的視覺效果,屋裡屋外上山下海,一路瀰漫嬉戲輕盈的氣息。【內容簡介➤】

知識性.趣味性.文學性.圖像表現.創意
專訪》安心,安心——這裡是美國牛津大學詩詞社本部 ft.《蟻王要的也不是這種蟻后》
我猜想我沒有很適應小我快10歲的年輕人節奏,比方說,一見面就衝著訪綱的問題,逕自進入輕微混合饒舌風的ChatGPT問答狀態。看著他兩手臂和耳朵下方布滿刺青,毛毛鬈鬈的頭,固然沒有一般刺龍紋鳳的大哥嚇唬人的意思,卻也意會到年輕人紋上一些骰子、鎖鏈、椅子、鏟子等不知所云,是另一種擺明了「你不要問,接受我的存在就好」、覆上「工業風遮罩」的另類武裝型態。
這位對坐的29歲台北人是IG詩人,網路帳號署名「美國牛津大學詩詞社」,常發些有諧音哏押韻的手寫詩自娛娛人。後來這些詩被眼尖的編輯在網海淘寶,打撈出版成冊,名為《蟻王要的也不是這種蟻后》。亮黃色書皮上,桃紅色文案下著「苦中作樂,葷腥不忌,真理與胡鬧,只在一句之隔。」
於是來之前,我便略知對坐者性格叛逆一二。見了面,看他亮出一身鬧鬧的刺青與醒目的鼻釘,更明白這類人對前輩雖不致失禮,也多少懷有些「建議」。我因此還是不免自我審查了起來,想說我應該要chill一點,或是稍微變奏以示即興的功力與真誠的來意。我說,等等,博宇等等,讓我先來上幾句。
我看著前面鬈鬈頭的湯博宇,問他為何說話有點ABC腔,原來是高中時去美國唸過書。我又再從繼續的身家調查中意會到,他身上紋的各種「東西」,是曝露他大學主修工藝設計的線索痕跡。我暗忖,這樣90後世代的大男孩心裡有什麼苦衷?然而,我們出身台灣,儒雅有禮,偏好先禮後兵,「挖苦」前先「挖苦挖苦」,從不知道是多巴胺、腦內啡、催產素,還是血清素催生的「樂樂」聊起。
湯博宇說起自己寫詩的訣竅,居然沒先跟知名線上課程平台簽約,就全然不藏私地公開方法絕學。不聽不知道,一聽我嚇到,原來美國牛津學院詩詞社的社辦深處,有一座Notion庫房,嚴密規劃三層結構:其一堆積著生活中乍現快閃過的靈感,其二是消化整理過後的思緒,再來才是最終結晶化成的作品。
乍看non-sense或是有點低級的紙面噴射,原來也有它生命的指涉,有它貌似中二,少說大二,甚至博二的反差萌。一個有潛力的「關鍵字」,歷經情緒性觸發,進入思辨運行軌道,跳脫框架,逆向破壞以詞語和句讀的失之毫釐。經過這番嚴正胡搞,那些糾纏自己的「字」竟然就輕鬆地滑離字根,脫隊字典。或也稱不上進入邪典,就只是讓世界稍微斜了那麼一點。就是在那個瞬間,牛津悄悄位移到美國,世界也就莫名插枝千里地,離苦得樂。
眼前的湯博宇忽然開始丟裝備,輕微繳械。他說自己青春期叛逆讓父母傷腦筋。怎樣叛逆?他說曾經環島全台,與朋友到處拾材,現場組裝成椅子拍照,是為一樁行動藝術。
眼看他丟在檯面上的叛逆,就像是把刺青上的傢私,那些迷你的鎖鏈、椅子、骰子、鏟子亮出來,我忽然秒懂,當自以為陰暗面或反骨,也是多半小二,至多中二等級的時候,是會怎麼讓其他人啼笑皆非。然而,這份無害也沒做派的單純可愛卻讓我想哭,因為緊接而來最大的揭露是:「我其實不是很有自信,一直都不是很有自信的人。」
年輕孩子意圖做一些事引人注意,希望找到才華轉換、尊嚴永駐的成功模版,卻一個不小心就捲入演算法與點擊率構成的苦樂循環裡。湯博宇說他不算原生網路世代,但是成名、成功、被看見的壓力,每天都在社群裡挑起自己的敏感神經。
他說當很多周圍的人炫耀著自己已經賺到幾桶金,人生車尾燈已拋開自己幾萬公里,這使人緊張。而他選擇在自己的蟻窩裡建構小小的城國,一個寄生於Notion中,微型而有機的地下組織,時而投靠向蟻王,片刻效忠於蟻后,嘗試把創意搬來挪去,樂在蟻生的韻律感中,連帶地把膨脹的自己搞笑地洩氣消風。
湯博宇把自我表述與被看的苦樂寫得傳神,自嘲與揭露這些博取注意的行徑,比方這篇:「有人看/就開始有壓力/大器的人/承受大器壓力/普通的人/就還不想放棄」。又比方另一篇寫著:「在有限的土地上/每個人都想當王/在有線的主意上/每個人都想張狂/好房或好的乳房/上下滑東張西望」。
然而他卻是慷慨地攤開內心所有,一如普羅大眾或多或少有過的內心陰影面積,比方罪惡感、自卑自信、比較心、成名心、直男癌云云。藉由書寫,將這些世俗名利、慾望流行再淡薄仔看淡一點,看薄一點。與落入所謂世道、上道的爭逐遊戲規則,拉開一層笑玩與冷感的心理距離。略帶嫉俗憤世的時刻,只消再笑自己一輪,一輪又一輪地笑過,這些痛苦,也就過了。
重新再看湯博宇的渾身鏟子、骰子、椅子,是遊走江湖的明哲保身,是穿越無實質意義的所謂事實、信仰和觀念的新型法器。如此輕微逆天而行,在都市與社群叢林裡闖闢出一條險異折曲的行跡,也無怪刺青裡頭還混著松本大洋的《惡童當街》裡,小白對小黑講的那一句「安心,安心」。
事實是,當小博宇開始邁入30年紀,並非住在寶町,而是住在曾經是台北某個町的他,也被迫漂流海外後,再重新審視與識別、被各種利益結構滲透而入的,自己的原鄉。為了守衛那個天真爛漫的夥伴與還懷有希望的自己,不得不拿出頑抗的姿態。然而守護者可能不是隻身擋之在前的小黑,卻是屁顛屁顛呼叫自己的小白。
訪問到後來我也有點不知所云,但是湯博宇和編輯們好像都很可以的樣子,真是開心。
選擇戾氣,不免有點太耗力氣,最終只是被自己的黑暗所噬滅。不如找到孩子氣或傻裡傻氣,或遊走跑跳滑行於外環邊沿,像個人類學家般對這座又歡樂又病態的城市和自己考現,並試著將這些人類行跡,如蟻群經行的筆跡與劃痕歪歪斜斜地記錄下來。
這些圖文它乍看嘻嘻哈哈,其實內核嘻哈,熱心冷眼登上看台俯瞰人性有多奇葩,如此留下的世界或許近乎神諭,送到可堪參透且欲擘畫對人類集體更共生共榮圖景,而非互相虐殺的人手裡。●
作者:美國牛津大學詩詞社
出版:悅知文化
定價:36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美國牛津大學詩詞社
牛津津有味,組成是半筋半肉,字字鑽進你的腰間肉。
職業詩人,美國牛津大學詩詞社社長,幽默感是幫助消化的最佳解藥。有時燉得很爛,有時生硬難嚼。靈感總是把社辦當自己家一樣自由進出,不拿筆的時間比拿筆的時間還要長很多,因為生活需要抽絲剝繭,細嚼慢嚥。如果幽默能發電,我們也能叫牛津大學核能研究社。
創作就從碎碎唸開始,一旦你踏出第一口,the rest will follow.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