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短評》#469 穿梭空間與時間的極品好書懶人包
●農的N次方1+2
解嚴後1987・88年臺灣農民運動+農村再生發展的挑戰
林純美、黃仁志著,財團法人稻草人基金會,900元
推薦原因: 批 議 樂 益
這本臺灣近40年來的農業運動志,道出20世紀後期社會逐漸以商、以資本為尊之下,農民與農業的困境。第一冊回顧1987年以來臺灣的農運發展,第二冊則偏向建言與展望。作者與農運關係密切,全書內在理路格外清晰。第一冊不僅陳述運動的過程,也為重要的參與者立傳,事與人的交織,讓運動本身更顯立體。而大量當時於現場拍攝的照片,被攝者的姿態與神情,正是「何為社會運動」最好的說明,甚至成為一部勞動者攝影展。【內容簡介➤】
●失根城市
當代都市的斷裂、擬仿,與公共空間的消失
Variations on a Theme Park: The New American City and the End of Public Space
邁克爾.索金(Michael Sorkin)著,賴彥如譯,大家出版,580元
推薦原因: 知 批 思 議 樂 益
本書為美國都市計畫與建築領域的經典之作,於1992年論及城市發展帶來的問題,放眼今日的臺灣仍具有效性。學者們透過各自研究的個案,指出原來被認為具有活力、成為人類文明榮景象徵的都市,在過度發展之下,其核心與本質如何被掏空。華麗而不斷被複製的外殼,喻示著「都市」與權力的關聯,卻與人們交流、情感的虛空成反比。過去的醒世,映照成今日的反思。【內容簡介➤】
●商跡
日治時期到戰後台商的海外拓展故事,管窺台灣在世界的影響力
曾齡儀、郭忠豪、王文岳、謝濬澤、許瓊丰、楊子震、陳尚懋、楊豐銘著,曾齡儀主編,麥田出版,45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樂
台商是時常在新聞媒體被提到的人群,甚至是會影響國家動向的人群。本書集結扎實的研究,改寫為較平易的文字,讓我們了解台商在時間和空間上的足跡。故事及於歐、亞、非,從大商號到小商家,為台灣人在外的奮鬥描繪出多樣的圖像,也剖析出他們在政治情勢轉變中的挑戰與對策。【內容簡介➤】
●亞洲海洋大歷史
從葉門到橫濱的跨海域世界
In Asian Waters: Oceanic Worlds from Yemen to Yokohama
達瑞克(Eric Tagliacozzo)著,閻紀宇譯,春山出版,69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樂
不要被嚴肅的書名嚇到,這本書和讓人昏昏欲睡、正經八百的歷史教科書完全不同。作者由深厚的史學素養出發,走出象牙塔裡的書齋,實際前往亞洲海域的各個角落,藉由旅行所見所聞,以及大量口述訪談的積累,一一勾勒過去和現代之間的脈絡。不僅讓這本書成為一台在古今之間反覆穿梭的時光機,也打破空間的限制,點出海洋為人們帶來的連結。沒有一座島嶼是孤島,沒有人是孤立的存在。亞洲從來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經由人與人互動,不同網絡堆疊下的存在。【內容簡介➤】
●海邊
By the Sea
阿卜杜勒拉扎克.古納(Abdulrazak Gurnah)著,宋瑛堂譯,潮浪文化,580元
推薦原因: 議 文 樂
古納的後殖民書寫其實不怎麼後,而更像某種斯德哥爾摩症候群,角色們總是活在歷史的陰影中,近乎眷戀,於是認同更扭曲,歧視更精巧,轉型正義也越轉越糾結。氣定神閒的文字卻有如柳葉刀,一劃下去就被皮下脂肪吸住,好一陣子才會湧出黑黑的膿血來。【內容簡介➤】
●走進北國
挪威、瑞典、丹麥之旅
Travels in The North: Exemplified by the Author’s Drawings
卡雷爾・恰佩克(Karel Čapek)著,廖婉如譯,馬可孛羅,400元
推薦原因: 設 文 樂 獨
恰佩克七度問鼎諾貝爾文學獎,能文能畫,還給了機器人一個響亮的名稱——Robot。這份百年前的北歐遊記,清新可喜,寥寥幾筆的速寫插圖尤其吸睛,點出了北歐東歐共通的童趣,令人想起哈謝克、赫拉巴爾、昆德拉一脈相承的四兩撥千金。【內容簡介➤】
●漫畫之國MANGALAND
常勝、致怡ZEI、PETER MANN、路徑著,大辣,480元
推薦原因: 設 議 樂
這部四手聯彈的漫畫集,企劃鬼馬而自信,同一角色,卻有不同的畫風和聲道,參差交錯的互圖性,營造出平行世界的迷幻感,像噴了大麻素製劑。【內容簡介➤】
●地緣政治
印度新強權
劉必榮、李世暉、方天賜、歐錫富、黃恩浩、翟文中、張孟仁、湯智貿、邱師儀、魏錫賓、巫仰叡、陶雨融、柯筆辰、林俊宇著,明白文化,360元
推薦原因: 知 設 議 樂
一般的印度書,要不是身心靈,就是摩訶波羅多,這本高光漂亮的國產佳構倒是極度入世,將寶萊塢背後的軟硬實力做一次性披露。權謀折衝的地緣政治也談得引人入勝,恍如西天再臨——當然是高科技的。【內容簡介➤】
知識性.設計感.批判性.思想性.議題性.實用性.文學性. 閱讀樂趣.獨特性.公益性
OB短評》#470 重新看見母親的極品好書懶人包
●不存在的母親
나는 결코 어머니가 없었다
河在英(하재영)著,Loui譯,方言文化,360元
推薦原因: 議 樂 益
聯合國婦女署和台灣文化部在過去幾年的母親節都曾發起把名字還給母親的宣傳活動,背後彰顯的是「母職」經常定義了一位女性的全部,而這本書娓娓道來的正是一位母親「不曾存在」的過程。作者從傾聽母親「高善姬」的故事開始,透過交叉視角、交織的回憶重購母女關係與母系家譜。更重要的,重新看見自己、也重新看見母親。【內容簡介➤】
●女族記事
利格拉樂.阿【女烏】(Liglave A-wu)著,晨星出版,390元
推薦原因: 議 文 樂
「長篇小說」雖然是A-wu創作生涯裡的首次嘗試,但其主題依舊是記述vuvu以來最為人稱道的母系書寫。繼承自母族部落的口傳與歷史,A-wu透過中文文字轉化記錄的,除了是上一輩留下的傳說與故事、陰性的歷史與記憶,更有許多作者一輩的掙扎與反思。透過融合訪談、文獻、跨世代記憶、性別處境等元素,A-wu繼承的亦是上一輩編織技術,將之呈現在故事中豐富的紋理,更擴充了原住民文學的疆界。【內容簡介➤】
●她來自馬里烏波爾
沒有影子的媽媽與其歷史謎團
Sie kam aus Mariupol
娜塔莎 · 沃丁( Natascha Wodin)著,宋淑明譯,菓子文化,460元
推薦原因: 議 文 樂 益
此書乍看是一部個人家族史,讀來卻緊緊抓住人心與情感,更讓原本在遠景中模糊的世界史,清晰聚焦到讀者眼前。透過細緻追溯「母親」的足跡,此書立體映照出大敘事以外的二戰史,讓女性、勞工、精神失常等弱勢畸零者的身影,不再只是歷史的一抹陰影或佈景,而成為歷史本身。書中特定的人物身分,更與當下俄烏衝突、東歐政治直接連結,是一部對當下的我們來說十分重要的作品。【內容簡介➤】
●春天不在春天街
林禹瑄著,二十張出版,400元
推薦原因: 文 樂
透過「房間」視角感受、書寫、言說,這本詩集有著非常獨特的世界觀。無論是短暫停留的旅館房間、稍微久留的租屋處,每個房間所處的國度街道、窗邊看出去的景觀與季節、含納的身體與生命,都有著豐富的故事性。整本詩集因為主題集中而完整,讀來有著難得的凝聚與能量,更推進了我們對於日常的感受力。【內容簡介➤】
●跳舞就是做很多動作
Dancing is to Make Movements
文・圖:吳睿哲、曲:高承胤,是路故事,750元
推薦原因: 設 樂 獨
這部實驗圖文書挑戰了紙質出版物的限制,將音樂與舞蹈鑲嵌到紙頁中,書是舞台,讀者正在觀看一場表演。當然這樣的實驗性會讓閱讀帶有一定的門檻,我們或許無法直接轉換樂譜上的音符成為旋律,也還得透過自身的身體記憶驅動紙偶的肢體。但這種參與式的閱讀與個人化的感官連結,似乎讓讀者也成為創作的一部分。【內容簡介➤】
●只有兩個人
오직 두 사람
金英夏(김영하)著,胡椒筒譯,漫遊者文化,420元
推薦原因: 議 文 樂
這本選輯中的短篇作品,每一則都好看又有驚喜。即使整體來說是在處理沉重的議題,但在金英夏的小說世界中,各種「失去」都不是真正需要解決的問題(為了「完整」),而是朝向一種將失常視為正常、和諧共存的生命觀。比如找回走失的孩子並未讓秩序歸位,而是凸顯失序已然發生;父親的死亡並非代表關係的解脫,而是讓自由一詞變得狹隘。在跌宕情節與哲思之間,這批作品具有極佳的平衡,讀畢深感閱讀上的滿足。【內容簡介➤】
●音樂之戰
The War on Music: Reclaiming the Twentieth Century
約翰.莫切里(John Mauceri)著,游騰緯譯,黑體文化,45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樂
討論音樂與政治的作品並不少見,但身為指揮家的作者並非單向呈現政治影響音樂、或音樂如何服務於政治,而是宏觀又細緻地爬梳20世紀古典樂的各種立場與定位,深具臨場感。書中以1930年代為古典樂史重要階段,追索為何那之後未見經典作品,或讓作曲家成為歷史的引航人,「聆聽」戰爭的震動與休止。【內容簡介➤】
●為什麼夏天出生的孩子更容易得流感?
揭露隱藏在健康問題背後、各種千奇百怪的關鍵因素
Random Acts of Medicine
阿努帕姆.耶拿(Anupam Jena)、克里斯多弗.沃舍姆(Christopher Worsham)著,林敬蓉、石一久譯,商周出版,470元
推薦原因: 知 思 議 樂
身兼經濟學與醫學專業的作者們,在書中為各種醫學議題提出精彩有趣的新問題。作者們不是天馬行空,而是從數據中找出隨機因素與現象,並賦予解釋,這是貫穿此書的研究精神。由此來閱讀書中各種較不被醫學專業重視,卻與公衛政策、人們習性密切相關的因素,更能讓讀者掌握並參與醫療病學的知識脈絡。【內容簡介➤】
知識性.設計感.批判性.思想性.議題性.實用性.文學性. 閱讀樂趣.獨特性.公益性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