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雜交態書寫革命:評普雷西亞多的《睪固酮藥癮》

若用一種激進的,後殖民式誤讀的,荷爾蒙生長激素血清素增生方式,演繹法國第二波女性主義文本分析概要,我們不應破題地,單刀直入(這修辭如此貼近侵入,插入;意味著該派人士所斥的線性哲學象徵之陽具中心主義)討論保羅・B・普雷西亞多(Paul B. Preciado)的著作。

必須迂迴,多點佈陣式接近。

著迷法國當代文學如我,親近暗黑書寫如我,文壇首先熟悉的名字是維吉妮・德斯彭特(Virginie Despentes)。上世紀末以小說《操我》出道,行文未輟,在千禧年身兼導演編劇親自將處女作改為電影,超限尺度為彼時影壇譁然。她被父母關進精神療養院,青春期公路攔車行旅遭到輪暴。龐克迷,娛樂性用藥成癮,曾自願透過網路媒介接客擔任性工作者。不羈,獨特的經歷淬煉成她離經叛道的暴力書寫。

著迷且驕傲酷兒認同如我,鍾愛情色文學如我,另外注意的作者為紀堯姆・杜斯坦(Guillaume Dustan)。同運積極份子,遊走巴黎cruising bar暗房私宅多人趴的高壯大屌體毛男。將本體情愛轉譯為自我虛構(autofiction)意味濃厚的著作。杜斯坦激進,活躍於傳播媒體,以特立獨行的濃鬍慵懶嗓音螢光廉價假髮造型與大膽言論備受矚目。

書裡反映的是他的奔放思想(彼時被認為驚世駭俗)。公開自己的人類免疫缺發病毒陽性身分(séropositif au VIH),力抗當時愛滋作為新世紀黑死病時期,法國同運圈(以Act-up為首)強調的清教徒式身體禁令氛圍,杜斯坦提倡「無套運動」(barebacking),在《神聖天才》(Génie Divin)一書,他認為無套是權力,精液等同生命,保險套屬於機構與資本社群的後天壓制與監控。他甚至贊成以幼兒為慾望主體,成人提供服務之客體的逆向戀童文化。


法國作家德斯彭特(Virginie Despentes)與杜斯坦(Guillaume Dustan)/圖源:wikipedia

杜斯坦的書寫有意識地抵抗「六八世代」(soixante-huitard,泛指曾參與法國1968年學運之人)倡導的普魯斯特菁英文化品味。他宣稱自己屬於「性,藥物,搖滾樂」之輩,並反對左派猶太份子的政治保守主義(杜斯坦本身為猶太裔)。

「將書寫作為與clubbing,用藥,或性同等必要,迫切,衝擊且輕盈的實踐。」他說。

依循德斯彭特與杜斯坦途徑,我與普雷西亞多相遇。巧的是,首次閱讀普雷西亞多著作《睪固酮藥癮》時,兩位作者如幽如靈附著交纏(像一帖五克的Testogel,或塗抹蔻丹置入體內的纖纖手指)其內。此書創作於杜斯坦死後,與德斯彭特相識相戀之時,是作者的哀悼日記,是定期服攝睪固酮記錄身心轉變的載體,珍貴如古生物包裹其中的琥珀型時間切片。

三體交融,流通互飲共享同樣的文學質地。


《異性戀思維》

於我,普雷西亞多(與杜斯坦及德斯彭特)承襲之道雖屬書中亮相頻仍的朱迪斯・巴特勒(Judith Butler),但深層面更親近於莫妮克・維蒂格(Monique Wittig)代表的法國激進女同性戀主義,尤以其名著《異性戀思維》(La Pensée straight)推廣的,視異性戀為霸權與政治制度出發的立足點。

普雷西亞多與杜斯坦同意維蒂格的呼籲,強調須解構,拆毀異性戀制度,最終泯滅「性別」作為分類的任何迫害可能。

性,藥物,搖滾樂。

三體分類上,性與藥物是三人交集。相較音樂與流行次文化,普雷西亞多關注目光更多聚焦在跨文化(尤以第三世界,亞非拉丁美洲為主的)當代社會運動,以及學術最新的高理論產物。此影響普雷西亞多的書寫至深,將他跟其他兩人的文學實踐拉扯出極大差異。

不似他們善用口語俚語粗語,與間斷短促富音樂感的行文節奏,普雷西亞多以濃縮至極高密度的智識燃料(德希達、德勒茲與瓜塔里、傅柯、安吉拉・戴維斯等)以橫向的政治經濟醫療社會水平面至縱向的斷代歷史面雙向拆解,分層轟炸異性戀霸權的結構建築(在最新著作中他更以「石油—性別—種族的父權體系」名之)。

如近代酷兒學者將語言視為乘載政治意識形態的分子單位,普雷西亞多的書寫,是場盛大喧嘩的語言賽伯格實驗。不亞於德希達的新詞癖(néologisme,且讓我將語言習慣描述為接近性事的偏好),普雷西亞多是酷兒詞彙嫁接能手(抑或酷兒語言催生師?)。無論是將威而剛睪固酮黃體素快克出發的藥理/毒物學,混合萃取自成人片SM妓院同志個體快感區塊而成的「藥理色情學」(pharmacopornographie)。

或按此詞,再沿襲不同哲學體系皆有描繪無形卻具動能與流通力之存有習慣(如華人的氣,精神分析流派的利比多,新自由主義的資本),輔以德希達發明藥(pharmakon)的曖昧手段所研製出的「高潮(潛)力」(potentia gaudendi)。其他繁如錄像插入、手淫協作、多媒體妓院實驗室、政治編成的注射與射精等莞爾挑釁不及備載。

「裡面,外面。滿盈,空缺。聖潔,有毒。男性,女性。白種,黑種。國民,異族。文化,自然。人類,動物。中心,邊緣。這裡,那邊。類比的,數位的。死亡的,有生命的」

(譯自Dysphoria Mundi)。

普雷西亞多藉由非自然的性:穿戴式巨型尺寸矽膠陰莖,手套,潤滑液。逃逸於政治規範的身體:非經醫院許可使用男性賀爾蒙後增大的陰蒂,面瘡鬍渣與暗啞嗓音。再使用諸多科技義肢或藥物催生的例外情動,猛爆型慾望與雜交式語言(法文英文西班牙語拉丁語希臘語混合的重組詞彙)試圖抵達的極限,無疑是推翻上述二元論的所有困境。

將《睪固酮藥癮》視為其書寫歷程的琥珀時刻,更再於此書出版不久,他與德斯彭特結束伴侶關係,在2017年正式成為行政律法定義的男性。

而這段逃逸,衝撞所有界線的無規範身體,那最生猛刺激的語言與微觀政治的軀體實驗,全部凝封,完整保存在這本瀰散強烈人工賀爾蒙氣味的革命宣言內。

刺鼻,嗆烈,辛辣。挑戰跨國籍多元性別讀者的全部感官。

quan_qiu_hua_de_shi_dai_w300.jpg 睪固酮藥癮
Testo Junkie : sexe, drogue et biopolitique
作者:保羅.B.普雷西亞多(Paul B. Preciado)
譯者:詹育杰
出版:臉譜出版
定價:56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保羅.B.普雷西亞多

保羅.B.普雷西亞多生於西班牙布爾戈斯,為作家、哲學家、電影製作人,也是西方當代性別與身體政治的思想領袖之一。為法國藝術實驗中心Luma Arles Planetary Transition的創辦與策畫人。曾擔任卡塞爾(Kassel)/雅典(Athens)第14屆「文件展」(documenta)公共計畫策展人、2019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策展人、巴塞隆納當代藝術美術館的研究組組長。其著作做為酷兒、跨性別、非二元當代藝術與行動主義的關鍵參考書,包括《反性別宣言》(Counter-sexual Manifesto,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睪固酮藥癮》(Testo Junkie, The Feminist Press)、《色情烏托邦》(Pornotopia, Zone Books)、《天王星公寓》(An Apartment in Uranus, Semiotexte and Fitzcarraldo)和《怪獸會說話嗎》(Can the Monster Speak, Semiotexte and Fitzcarraldo)。出生於西班牙,現居於巴黎。新書《Dysphoria Mundi》(Graywolf and Fitzcarraldo)將於2024年出版英文版。他的第一部在2023年柏林影展首映的電影《千面歐蘭朵》(Orlando: My political biography),曾獲得泰迪熊獎最佳LGBTQ紀錄片、電影邂逅評審團特別獎等四個獎項。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24-05-05 12:00
專訪》關於創作的6個關鍵字:日本新銳藝術家鬼頭祈談繪本《小小人的家》

小小人和松鼠開啟了一趟奇妙的旅程,他們沿途將橡實、積木、彈珠汽水、書本和草莓盆栽等日常物品,拿來蓋成不可思議的有趣房子。這是來自日本新銳藝術家鬼頭祈的原創繪本《小小人的家》,故事看似荒誕無厘頭卻又洋溢著童心,彷彿讓讀者跳進《借物少女艾莉緹》與《拇指姑娘》的世界,徜徉在療癒又可愛的奇幻國度!

鬼頭祈擅長以創新的方式活用日本畫傳統技法,以清爽、可愛的配色創造出充滿想像的世界。如此自由奔放、充滿想像的作品,是怎麼創作出來的呢?就讓我們透過六個關鍵字,解開作者創作背後的祕密吧!

➤關鍵字 ❶:開始創作 #繪本 的契機

問:《小小人的家》是你所畫的第一本書,一開始為什麼會想要創作繪本呢?在與出版社合作的過程中,有發生什麼印象深刻的事情嗎?歡迎與我們分享關於這本書的難忘回憶。

答:創作這本書的起點,是來自我獨立製作的一本漫畫小誌《little room》。它是《小小人的家》故事的原型。我把作品拿給編輯看時,他們覺得很有趣,便開始討論怎麼把它變成一本繪本。在創作繪本的過程中,我記得自己構思了很多不同的靈感,雖然不是每個提案都被採用,但對當時提出的「足球小屋」和「雨傘小屋」等點子記憶猶新。


日本藝術家鬼頭祈(圖源:大塊文化)

➤關鍵字 ❷:為何如此喜愛 #小人

問:書中的主角是個身穿紅色連身裙的小小人,馬上讓人聯想到《借物少女艾莉緹》或是《拇指姑娘》等經典兒童文學,彷彿進入了奇幻國度。請問為什麼會選擇以「小人」作為故事的主角呢?當初的靈感是怎麼來的?創作過程中有參考什麼資料嗎?

答:小小人是我這十幾年來不斷描繪的主題,因此自然而然地成為了故事的主角。我小時候非常喜歡近距離觀察花卉與昆蟲,那個時候,我覺得自己就像個小小人。有一天,我發現百合花的花蕾裡住著一隻毛毛蟲,讓我非常羨慕。我把當年的心情寄托在了小小人身上。

➤關鍵字 ❸:各式各樣的 #房子

問:這本書的核心概念是「家」,小小人與松鼠利用常見的物品,蓋了各式各樣的房子,連封面、封底和書腰也都是可愛的插畫,充分展現了無邊無際的想像力。你自己最想住進哪一個「家」?或是喜歡哪種類型的房子呢?

答:我最想搬進去的是「橡實的家」,用橡實蓋成的房子看起來非常溫暖、令人身心放鬆。我也很喜歡溫泉,所以很想在小小人與松鼠挖好的溫泉樂園裡悠閒地享受一下。雖然我對建築了解有限,但很喜歡參觀寺廟和教堂,不但能讓心靈感到平靜,欣賞各式各樣的外觀與造型也是一件有趣的事。


(圖源:大塊文化)

➤關鍵字 ❹:#繪畫 的材料與過程

問:你畢業於藝術大學的日本畫科,擅長使用日本畫的技法來繪製插畫。平時的創作過程中會用到哪些繪畫道具或步驟呢?如何在傳統與創新之間取得平衡?

答:我常使用墨水和日本畫的顏料來創作,《小小人的家》也是用這些畫材繪製的。首先,我會繪製底稿,然後用墨水勾勒輪廓,最後再用顏料上色。雖然我使用的是傳統藝術材料,但在內容上卻盡量自由發揮,不受日本畫的題材所侷限。

➤關鍵字 ❺:平時有哪些 #興趣

問:你在工作以外的時間都做些什麼事情呢?這些嗜好或是體驗會成為作品的題目來源,或是幫助你找到創作的靈感嗎?

答:我很喜歡到公園、植物園或是動物園散步,散步過程中,有時會意外獲得靈感。我也喜歡看日本動漫,無論圖像或是劇情都能激發我的創造力。我有一部分的工作,會需要替與動畫聯名的周邊商品繪製插圖。

➤關鍵字 ❻:最想對 #台灣 讀者說的話

問:你曾經兩度在台灣舉辦插畫個展,對於台灣有什麼樣的印象?你期待海外的讀者看到這本書時會有什麼樣的反應?有沒有什麼話想要送給喜歡這本書的台灣讀者?

答:能在台灣舉辦個展是非常愉快的經驗,來參觀的人都非常熱情。這裡有很多美味的食物和溫暖的人們,所以我非常喜歡台灣。我將在今年7月12日於「小器生活華山店」舉辦插畫展,歡迎大家來前來參觀。

能夠在台灣出版《小小人的家》這本書,我真的非常高興。希望大家會喜歡這本繪本,與小小人和松鼠一起展開旅程。一想到小小人和松鼠將在未來的日子裡遊歷台灣,與各位讀者相遇,我就覺得很幸福。


(圖源:大塊文化)

quan_qiu_hua_de_shi_dai_w300.jpg 小小人的家
こびとのおうち
作者:鬼頭祈(きとういのり)
出版:大塊文化
定價:40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鬼頭祈 きとういのり

日本當代藝術家,1991年出生於靜岡,畢業於京都造形藝術大學日本畫科,現居東京。擅長以創新的方式活用日本畫的傳統技法,以清爽、可愛的配色創造出充滿想像的世界。已出版《小小人的家 》、《湯匙王子》、《變成草莓了》等繪本之外,她的插畫作品也常於雜誌、廣告、服飾、雜貨中登場,並與知名電視動畫或電玩遊戲合作推出聯名商品。曾入選日本專業雜誌《illustration第 190 屆 The Choice 名單,該屆評審為資深漫畫家江口壽史。

個人網站:www.inorikito.jp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OB短評》#468 在日常瑣事中品味生活的極品好書懶人包

人類每天都在幹嘛?

인간들은 맨날
崔珍英(최진영)著,張雅眉譯,鯨嶼文化,400元
推薦原因: 實   樂   獨  
「人類每天都在幹嘛?」這句話可以用很多不同的口吻詮釋。翻開本書的前幾頁,會讓人以為又是一本「有貓就推」,用著撒嬌聲調咕嘰咕嘰的詢問,再多看幾頁,腔調好像漸漸變成氣若游絲的文青口吻,一旦完全進入書中世界,才猛然發現上述都只是偽裝。作者試圖傳達的內容絕非裝可愛或故弄玄虛,而是不留情面的生命剖析,認真對待生活裡那些看似習以為常,但時時影響我們身心健康的暗角,用力的揭開傷疤,同時又給予最溫暖的撫慰。 【內容簡介➤

尋找陳篡地

1947遠方歸來的人
張辰漁、阿虎&鹿青、莊岳燊著,阿鄉繪,前衛出版,380元
推薦原因: 議   樂 
這部漫畫跳脫了臺灣漫畫常見的畫風公式,在人物的容貌、身型、姿態上讓我們看見「臺灣人」,顯現出視覺引領敍事的力量。而隨著書頁翻動,沙粒感的畫面頁頁向前,眼前也彷彿出現了一台黑白畫面的老電視,將我們帶回一個時代,卻又伸手難及的故事中。內容簡介➤

在加勒比海遇見馬奎斯

가르시아 마르케스 카리브해에서 만난 20세기 최고의 이야기꾼
Kwonlee(권리)著,鄒宜姮譯,時報出版,460元
推薦原因: 知   樂  
作者的馬奎斯主題旅行,讓身為讀者的我們也能追隨其步伐,一一落實對文學大師及其筆下世界的理解與想像。不僅將風景和馬奎斯的生命對應故事,使角色們一一活轉起來,也端詳文本,分析其寫作。而且卷帙輕巧,圖文相得益彰,透過轉譯五感,說明了一方水土如何養成人與文。是讓人感到十分舒適的陪伴書,也是上乘的追星手札。【內容簡介➤

直到黑夜盡頭

The Cold Millions
傑斯.沃特(Jess Walter)著,呂玉嬋譯,時報出版,480元
推薦原因: 議   文   樂  
今日的繁華大城是昔日人馬雜遝的礦城。傑斯.沃特這次將重建歷史與虛構交織,寫活自己家鄉的一頁歷史。他以一對流浪苦力兄弟的行跡、境遇與抉擇,走入20世紀初的非暴力罷工運動中。在描寫下層勞工無可定著的同時,也刻劃出工人、流浪漢、江湖藝人、女權鬥士、大亨、工會領袖、警察……各色人等,於固定場域中的各種姿態。無論在角色、情節或結構上,質樸厚實的文字下都充滿著碰撞,在享受小說之餘,也刺激我們去了解與省思。內容簡介➤

所有的生命都在流動

大海給你我的生命指引
Petite philosophie de la mer

洛朗絲.德維萊爾(Laurence Devillairs)著,梁若瑜譯,先覺,380元
推薦原因: 思   議   文   樂 
法式海洋書寫,寫出了海洋的小小哲學。本書從海的知識描繪出人類文明中的海洋文化,也投射出人與自我、人與環境的關係。輕淺清新、帶著詩意與劇情感的文字,加上引導讀者神遊心靈與自然之海的插畫,全書成為了一部豐富的航海手冊。 內容簡介➤

從前從前有個質數……文學中隱藏的數學之美

《白鯨記》、《尤里西斯》和《少年Pi的奇幻漂流》隱藏著數學彩蛋!
Once Upon a Prime: The Wondrous Connections Between Mathematics and LiteratureSoupy

莎拉.哈特著,范明瑛譯,貓頭鷹出版,540元
推薦原因: 知   樂 
數學,或者說「數字」是人理解外在世界本質性的思維模式之一,也成為我們描繪與欣賞世界的方法。數學家以數學顯微鏡解讀經典文學著作,解開故事背後的密碼,找出了看似沒有關聯的兩個領域的交集,提供觀察世界的新視野。那些譬喻與象徵的構成並非僅來自於天馬行空的馳想,其實蘊含著精巧的理性元素、數學分子,成為人類文化潛意識的一部分。內容簡介➤

陰謀論中的希特勒

《錫安長老議定書》授權納粹屠殺猶太人?一戰德軍戰敗是背後有人搞鬼?希特勒到底死了沒?
The Hitler Conspiracies: The Third Reich and the Paranoid Imagination

理察‧埃文斯 著,張毅瑄譯,貓頭鷹出版,580元
推薦原因: 知   批   議   樂 
本書表面上是幕後版的納粹興衰史,透過幾則市井傳說堆疊出希特勒的另一幅側寫,實則問的是更為根本性的問題:「陰謀論」如何影響人對事實的判定,乃至走向的抉擇?藉由納粹這個世人皆耳熟能詳卻又已有時間距離的案例,使得今日潛藏於社群、輿論,乃至潛意識中,於閒談、立論間不時探頭探腦的「陰謀論」,身影更鮮明。除了有助理解「陰謀論」神出鬼沒的質性與輪廓,重新評估真相如何確立,也讓人在判讀充斥生活間的大量資訊時,能夠更為警覺。內容簡介➤

蘇聯簡史(1922-1991)

真實存在的社會主義,蘇聯從生到死的故事
The Shortest History of the Soviet Union

希拉・菲茨派翠克(Sheila Fitzpatrick)著,梁永安譯,麥田出版,43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樂  
寫通史很難,而且往往吃力不討好,無法在學界的「集點」遊戲裡得到任何好處,這在史學界早已是老生常談。然而「通史」往往才是大眾對歷史感興趣的主因,好的通史能將學界最前緣的觀點和觀察化零為整,不只和讀者對話,同時也能傳遞歷史研究背後的問題意識和現實關懷。本書無疑提供了最佳示範,看似淺白的字句,卻沒有教科書的枯燥無味,處處都是高手才有的老練功力。大量運用圖像類新史料,將龐雜的蘇聯歷史提綱切領,引導人們認識這「帝國」的起落,並也暗藏著對當下時局的臧否。這是一則未完待續的歷史,而且和今日的世界密切相關,唯有透過這樣一本成功的通史,我們才能在面對未來時,有著可以依憑和參照的過去。【內容簡介➤


識性.計感.判性.想性.題性.用性.學性. 閱讀趣.特性.公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