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閱讀日.台灣名人》我創作故我閱讀,詩歌與音樂、閱讀Podcast、獨立音樂人
台灣喜愛閱讀的明星藝人,有些早已雅名遠播,比如蔡康永,除了《蔡康永情商課》在網路書店霸榜多年,令他穩居第一線暢銷作家。他也是知名的書籍愛好者,曾分享自己永遠給新書「三次機會」,如果讀了三次還讀不進去,才會放棄。
曾寶儀同樣是著名愛書人,早年以學霸之姿擄獲無數少男少女芳心,近年主持公視藝文大道,訪問全台重要作家、藝文創作者,節目深入淺出,引人入勝。她也以此勇奪第48屆電視金鐘獎「綜合節目主持人獎」,可謂實至名歸。
息影多年的林青霞一直有閱讀的習慣,龍應台任文化部長時,林青霞響應號召擔任閱讀節的代言人,手握齊邦媛《巨流河》現身記者會,並暢言喜讀唐詩宋詞,勤於背誦。除此之外,她也為偏鄉小孩講故事、捐贈童書,熱心公益。

➤YouTube與Podcast上的名人的閱讀頻道
是演員還是動漫YouTuber,傻傻不清楚,說的就是孫沁岳。他以無名小站帥哥受關注,2007年參演偶像劇《換換愛》,2012年以男子團體4ever出道,後以演員身分出演三立都會台多檔戲劇作品。
不過,近年令他聲名大噪的,是他高舉「我宅我驕傲」的YouTube漫畫評論頻道,迄今有34.5萬追蹤。孫沁岳以專業內容深受觀眾喜愛與信賴,去(2023)年甚至應邀擔任國家漫畫最高獎項金漫獎的決選評審,與一眾知名漫畫家和資深編輯同台,在漫畫推介上發揮更大的影響力。

若說謝哲青是喜愛閱讀的名人,恐有些倒果為因,他本來就因廣博學識受觀眾喜愛,進而家喻戶曉。謝哲青是許多編輯心中最佳的推書人之一,經常出現在書腰推薦人名單中。他是專業人士與大眾兩端都認同的重要推薦人,今年小說大師馬奎斯遺稿《八月見》問世,新書上便可讀到謝哲青的專文推薦。
謝哲青是金鐘獎教育文化節目獎優質節目《青春愛閱讀》的主持人,此節目選品有口皆碑,比如近期在自然寫作上推薦了漫畫《採集人的野帳》、科普書《通往世界的植物》與翻譯書《編織聖草》,同一主題囊括了不同類型與議題,且皆為佳作。此外節目中介紹普立茲獎作家理察.鮑爾斯(Richard Powers)名作《困惑的心》、邀請台大地理系副教授洪廣冀訪談,出入科學與文學之間,都可發現其匠心獨具。

閱讀女神連俞涵,2015年飾演公視文學鉅作《一把青》女主角朱青而膾炙人口,2021年再度演出公視時代劇《茶金》,展現精湛演技,在文學改編的影視作品常可看見她的身影。連俞涵已出版詩集《女演員》、散文集《山羌圖書館》,多次擔任不同單位閱讀活動的代言人,更曾幫韓國知名作家趙南柱的名作《薩哈公寓》錄製有聲書。
在2021年Podcast聲音浪潮興起之際,連俞涵開始錄製閱讀節目「山羌閱覽室」,每週介紹一書,週更不輟,至今已推薦過136部作品。她閱讀廣泛且面向豐富,是村上春樹的粉絲,喜讀小說、新詩,留意演員同行的自傳,也關注生活品味及地方創生。

「打開一本書,打敗Monday blues」,同樣迄今已累積130多集的週更閱讀Podcast節目「閱讀夏LaLa」,由藝人夏宇童和出版人陳夏民共同主持。節目介紹的書籍同樣面向豐富,從漫畫、小說、生活到實用書,文學之外還有職場生活、心靈成長、性別、拖延症、閱讀術與健康保健等等,感性與深度兼具。2021年作家陳柔縉離世時,更以整個月4集的長度,陪讀者一起走進陳柔縉筆下的台灣日本時代。

➤音樂與詩歌,閱讀故創作
互文是藝術創作的常見手法,許多創作者也常在自己的作品中,與其他藝術家對話,或將不同作品進行改編。音樂人陳珊妮的作品就有許多當代文學的身影,如1995年〈乘噴射機離去〉、2008年〈當傾斜的傾斜重複的重複〉,皆出自詩人夏宇的詩句。2015《如同悲傷被下載了兩次》全專輯邀請知名作家填詞,包括駱以軍、鯨向海、個人意見、蔡明亮等。2019《Juvenile A》取材自大友克洋《AKIRA》。最近的專輯《調教》靈感來自沙特《無路可出》,〈痛癮〉MV符號也令人想到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Marina Abramović)的創作。
陳珊妮也讓音樂成為倡議的方式。在每場演唱會的最後,她固定演唱同一首歌曲〈你在煩惱些什麼呢?親愛的〉,搭配朗讀不同的詩句。比如朗讀辛波絲卡(Wisława Szymborska)〈時代的孩子〉,提醒讀者戰爭的殘酷;以台語朗讀曾美滿的台文詩〈你的目睭有一面鏡〉,追憶台灣藝術巨擘陳澄波以及那段白色恐怖歷史。這些經典演唱,都讓聽眾熱議不已。
陳珊妮在接受Openbook的Podcast節目「閱讀隨身聽」訪問時曾表示,她臉書上推薦的書籍,一定是自己看過的。其中不少都是風格憂鬱黑暗的日本推理作,如美輪和音《貪婪之羊》、真梨幸子《殺人鬼藤子的衝動》、《殺人鬼藤子的真實》、清水潔《被殺了三次的女孩》、太田紫織《櫻子小姐的腳下埋著屍體》、岩井俊二《華萊士人魚》、宮西真冬《誰在看著我》、皆川博子《剖開您是我的榮幸》。她的漫畫品味也很多元,喜歡少年熱血的《咒術迴戰》,也酷愛虐心BL名作《鳴鳥不飛》。
音樂藝術家王榆鈞是台灣少數專注於詩歌演唱的音樂人,她的專輯經常與現代詩歌對話。2020年她參與北師美術館「不朽的青春」特展的語音導覽製作,將音樂與美術結合。她更曾遠赴法國拜訪敘利亞詩人阿多尼斯(Adonis),錄下阿多尼斯朗讀詩歌的聲音,並融於她的音樂創作中。
王榆鈞曾分享自己每隔幾年便會重溫佩索亞(Fernando Pessoa)的《不安之書》、深愛楊牧《一首詩的完成》、喜歡佩蒂.史密斯(Patti Smith)《如夢的一年》、朵卡萩(Olga Tokarczuk)《雲遊者》。因為絕佳的閱讀品味,Oppenbook閱讀誌2022年邀請她擔任文學類決選評委,為讀者挑選最不可錯過的年度好書。

夢田影像執行長蘇麗媚,也是台灣知名演員,離開幕前後,積極結合文學與影視。與作家駱以軍合作,發展《小兒子》宇宙,將散文創作化為動畫、舞台劇、親子音樂劇、漫畫、繪本等。2022年夢田影像製作的的音樂紀實節目《滾動的詩》,紀錄老莫、南西肯恩、回聲樂團、凹與山、余佩真等15組台灣獨立音樂人,以詩入歌的創作過程,以影像呈現當代文化的豐沛能量。收納的詩作自1930年至2014年,包含如紀弦、商禽、洛夫、羅智成等15位詩人。可謂近年重要的詩歌與獨立音樂的跨界實驗。
獨立樂團裝咖人(Tsng-kha-lâng)成員皆畢業於東華大學華文系, 2021年發行首張台文專輯《夜官巡場》(Iā-Kuan Sûn-Tiûnn),內容揉合成長經驗、地方信仰、鄉野傳奇與白色恐怖歷史,形式混雜傳統北管曲牌、口白說書及現代搖滾電音等元素。團長張嘉祥也出版專輯同名小說《夜官巡場》,將文學與音樂交融的創作備受矚目。

➤兩張經典文學專輯
獨立音樂人吳志寧也經常以詩歌入樂,與著名詩人吳晟父子同心,吳志寧的作品也經常傳達對於台灣土地的深情。2008年吳志寧推出音樂專輯《甜蜜的負荷》,邀請不同音樂人改編吳晟詩文,參與者包括羅大佑、林生祥、胡德夫、張懸、陳珊妮、濁水溪公社與黃小楨等人,每首歌曲都有動人之處。
若提到台灣傳奇文學音樂專輯,當屬1993年的《楊逵:鵝媽媽出嫁》。當時一群受到楊逵文學精神感召的臺大青年結夥,改編楊逵的文學作品,自發性地舉辦了首場楊逵紀念音樂會,並由水晶唱片發行專輯。參與者包含朱約信、蕭福德、陳淳杰和王信允,更有如今已是民謠大師的陳明章,演奏者更包含當時出道未久、如今已成搖滾巨星的伍佰。30年後,本張專輯於去(2023)年盛大發行了經典復刻。
➤中二漫畫都給我來一點
前立委、知名樂團閃靈的主唱林昶佐在接受「閱讀隨身聽」專訪時,曾表示自己非常喜歡漫畫,如《鐵拳對鋼拳》、《筋肉人》、《二十世紀少年》、《火鳥》、《七龍珠》與《城市獵人》都是他幼時的閱讀回憶。因為創作轉化白色恐怖歷史,他常流連於誠品書店的台灣相關書櫃和台灣圖書館(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這兩個地方都被他視為寶庫。

曾擔任J.Sheon、Miss Ko、ØZI、蔡依林、孫盛希專輯製作人的剃刀蔣也酷嗜漫畫,如《幽遊白書》、《七龍珠》、《灌籃高手》等。他曾表示:「有些事你越中二,老實講,你會做得越好,音樂就是。」他毫不掩飾這些漫畫或ACG文化對於他創作的深刻影響。

➤名作背後的閱讀之眼
深刻的創作必定來自深刻的凝視。台灣最具國際知名度的現代舞團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年輕時也是小說創作者。雲門最為人津津樂道的軼聞之一是,每回舞團出國,行李中總有一箱書,讓每位舞者閒暇時都能手不釋卷,也養成舞者出國逛美術館、博物館,回飯店或坐飛機都能閱讀的好習慣。即使林懷民已退出一線的藝術總監職務,帶書出國迄今仍是雲門舞者的傳統。
名導王小棣曾將許多書籍改編為影集,如《大醫院小醫師》、《45度C天空下》,也曾找7位導演拍攝10位作家與作品,密集推出「閱讀時光」系列。2016年開始投入電視劇《植劇場》系列,其中《花甲男孩轉大人》改編自楊富閔的小說《花甲男孩》,後又有《茁劇場》系列,《滴水的推理書屋》改編自作家臥斧的著作《FIX》、《非殺人小說》改編自作家李桐豪同名著作、《走過愛的蠻荒》出自作家文國士、《穿樂吧!1934女孩》改編自作家花聆、《誰說媽媽像月亮》改編自作家高秉涵《山東少年傳奇》、《綠島金夢》改編自作家陳玉峯,《孤村草人》改編自作家醉琉璃、《拚教養》 底本為學者藍佩嘉同名著作,皆可看見出版轉影視的嘗試。

王小棣尤其喜歡讀推理小說,認為編劇與推理小說有著高度的相似性,她分享:「我常開玩笑說,心機最重的人,就是『編劇』,因為從開頭的佈局、留線,整體架構的鋪陳,以及角色的轉變,都需要細膩的處理。這種訓練,讓我對推理小說的整個佈局很感興趣,因為推理的佈局最精巧。好的推理作家都是做很多功課的。同樣,心機最重的,就是推理作家……」
經常問鼎金馬的導演楊雅喆也曾分享,幾部電影的重要靈感皆與閱讀相關。譬如《冏男孩》提到的王爾德《快樂王子》,他直至成年後重讀方能理解。籌拍《血觀音》時,監製提醒他的劇本應該從刑偵改朝母女關係與控制方向經營。為此楊雅喆坐在圖書館,將整套張愛玲全集放在桌上,一天讀完一到兩本,果然看完張愛玲之後的那一稿,監製表示可以開拍了。
楊雅喆的文學涵養,也讓作家吳明益放心將《天橋上的魔術師》交給他改編。楊雅喆分享:「若小時候沒有培養起愛看書、愛寫故事的習慣,大概日後不會成為創作者吧。」

時裝設計師詹朴同樣是出名的書痴,他喜用書單來作為溝通的image board,每次會選20本左右的書籍,寄給合作夥伴,在還沒有設計圖或服裝時,透過書的景象達成想像的一致。他推薦過不少科幻與奇幻作品,如劉宇昆《摺紙動物園》、卡德(Orson Scott Card) 《戰爭遊戲》、村上春樹《1973年的彈珠玩具》,也分享過對沈從文《中國古代服飾研究》的喜愛。

➤搞笑藝人愛閱讀?
日本搞笑藝人圈可說是作家的生產地。台灣也能發現同樣的現象。綜藝大哥邰智源接受採訪時,便表示自己曾依靠閱讀走過低潮。主持政治諷刺節目《全民最大黨》時,他每日讀4份中文報紙、2份英文報紙。YouTube節目《下班去吃飯》拜訪音樂人吳青峰時,邰智源帶了洛夫《隱題詩》相贈。
台灣知名漫才雙人組達康.come也喜歡閱讀,在接受Openbook訪問時,阿達推薦讀者閱讀三津田信三的恐怖小說。而康康則對於日本同行作家又吉直樹的《火花》中,描述漫才的段落深感認同:「就算我沒有私人的關係,也對在同一時代同一劇場並肩奮戰過的所有藝人感到驕傲。穿著骯髒的帆布鞋走進後台休息室時,有許多穿著同樣寒酸的傢伙。他們在短暫的片刻,讓我忘記自己被世間拋棄,忘記藝人總是被人瞧不起。那或許就像虛幻的海底龍宮。縱使一句話也沒交談過,如果沒有他們,我恐怕無法持續如此瘋狂的生活長達10年。」

台灣喜愛閱讀的名人相當多,篇幅所限,未能一一細數。金馬影后謝盈萱經常在臉書分享書籍,林柏宏、盧廣仲、劉冠廷、阿爆等等也都分享過他們對閱讀的喜愛。寫作者的工作經常是以文字抵達無人之境,捎回孤獨卻重要的探索。而創作是與先行者對話,這些火花,成為了沉思、笑語和藝術。●
世界閱讀日.各國元首》今晚,總統想讀點……文學、讀書會,還有國家治理
閱讀這檔事,既複雜又簡單,有時反映讀者的知識底蘊,有時也不過耍廢爾爾、幫助紓減壓力。然而一旦身為國家元首,讀什麼書、怎麼讀書,卻不得不得與國務要政、學識陶冶扯上關係了。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去(2023)年盂蘭盆節連假一口氣買了10本書;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假期間不忘讀書,還在臉書上仔細分享書單;北韓領導金正恩喜歡日漫《灌籃高手》,也是各國媒體喜歡引為談資的話題。
在世界閱讀日,Openbook閱讀誌蒐羅了各國領導人的閱讀軼聞,帶讀者一探究竟,到底哪些書能吸引國家領袖的目光,讓他們願意在燒腦的國務間抽空捧讀,強健智力、滋補新知。
【喜愛文學的國家元首們】
文學的高貴,哪怕是一國之君也得誠心折服。智利左翼總統博里奇(Gabriel Boric)年少浸淫在文學與詩歌的洗禮,成了日後作為國家領導的文化修養。俄羅斯總統普丁的私人圖書館藏書豐富,喜愛俄國小說的他信手捻來都是大作家金句,包括杜斯妥也夫斯基以及托爾斯泰。
美國總統拜登是愛爾蘭詩人謝默斯.奚尼(Seamus Heaney)的粉絲,他還將自己朗誦詩文的音檔剪輯成2021年競選總統的宣傳片,詩文引用自奚尼的劇本《特洛伊的治癒》(The Cure at Troy,暫譯),恰好也是美國前總統柯林頓的愛書。兩人同是民主黨,英雄所見略同。
➤美國副總統推薦書單呈現多元價值
同樣是美國前總統的歐巴馬喜愛閱讀早已不算新聞,「歐巴馬推薦書單」更是媒體報導和讀者採購的重要參考。而美國現任副總統賀錦麗2019年私心推薦的5本文學小說,也展現出營養均衡的閱讀品味。
這份書單包括:童妮.摩里森(Toni Morrison)曲折沉鬱的《所羅門之歌》、非裔作家理查.賴特(Richard Wright)的《土生子》、阿富汗裔作家胡賽尼(Khaled Hosseini)的《追風箏的孩子》、亞裔美籍的文學濫觴《喜福會》,以及兒童奇幻文學經典《納尼亞傳奇:獅子.女巫.魔衣櫥》。賀錦麗挑選的小說橫跨題材廣泛,一如美國社會多元紛呈,原來姊讀的不只是文學,更是社會脈動。
順道一提,賀錦麗書單的多元包容特色,卻與美國當今沸沸揚揚的禁書風波形成鮮明對比,相關討論引起保守派與自由主義強烈碰撞。加拿大名作家瑪格麗特.愛特伍(Margaret Atwood)為了反擊禁書令,將自己曾被查禁的小說《使女的故事》製作成防火版,讓禁書當局燒它不得。看見年屆耄耋的奶奶拿起噴火器,烈焰中展示防火效果,實在佩服她捍衛自由價值的激進行動。
➤法國第一夫人是總統的中學文學老師
談到文人治國,不得不提文藝氣息濃厚的馬克宏。這名浪漫、充滿理想的法國總統,自幼就嗜讀文學,鍾愛波特萊爾的詩文、賽林(Louis-Ferdinand Céline)與莫里亞克(François Mauriac)的小說,還夢想要當小說家。小說家終究沒當成,他仍創造驚人成就,37歲出任經濟財政部部長,兩年後以39歲之姿成為法國史上最年輕總統,印證了菁英養成與閱讀習慣的緊密關係。
另外值得一提的,莫過於傳為佳話的姊弟戀。比丈夫年長24歲的法國第一夫人碧姬(Brigitte Macron),是馬克宏中學時期的文學與戲劇教師。她在回憶錄中提到,當時馬克宏寫過一部言情小說,幻想兩人當主角,據說情節刺激、充滿愛情動作。馬克宏的智慧,不僅反映在問政風格,情場上更是一覽無遺,原來戀愛對象不必是學妹,還可以是老師;情書寫一封不夠的話,乾脆寫一本也行。
➤冰島總理研究犯罪小說甚至自己寫一本
但真要論文學狂熱份子,有誰能超越冰島總理雅各斯多提爾(Katrin Jakobsdottir)?成為國家總理前,她可是個不折不扣的文學人,碩士主修冰島文學,研究對象是冰島暢銷犯罪小說家英卓達森(Arnaldur Indriðason)。經典的推理名家克莉絲蒂(Agatha Christie)、當代的暢銷作家約拿森(Ragnar Jónasson)也都是她的鍾愛。
新冠肺炎期間,百無聊賴的雅各斯多提爾靈機一動:何不自己來寫一篇犯罪小說?於是和約拿森聯手,共同撰寫一部以冰島為背景的犯罪小說《雷克雅維克》(Reykjavík,暫譯),竟然獲得讀者評論及廣大迴響。她表示,政治人物應該都要有個興趣或事物,讓自己轉移注意力。對她來說,犯罪小說就具有療癒的效果。總理熱愛文學的理念,為冰島這座已然盛產詩人的島嶼,點綴出更豐富的人文風景。
【舉辦讀書會的國家元首們】
愛書歸愛書,但真正願意參與讀書會、將閱讀排入行事曆的讀者,已然不多,更別說是為庶務忙得焦頭爛額的國家領導人了。
➤英國王后組讀書會,派契特、嘉姆斯都是座上賓
英國的卡蜜拉王后,與其他皇室成員畫風截然不同。過去媒體報導緊咬卅餘年前她和黛安娜王妃、查爾斯王子之間的感情糾葛,然而不可否認,她低調務實的行事作風,已悄悄扭轉近年的輿論風向。
皇室八卦眾所周知,但鮮少有人注意到卡蜜拉王后對書籍的熱衷。自幼喜愛閱讀的卡蜜拉,2022年在Instagram上創辦讀書會「王后書房」(The Queen’s Reading Room),之後架設網站、擴編讀書會,至今成績斐然,已累積18萬名追蹤者。
「王后書房」編制完善,不僅設有專職編輯,還組成作家夢幻陣容,聯袂推薦好書,包括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石黑一雄、《美國佬》作者阿迪契(Chimamanda Ngozi Adichie)、《莫斯科紳士》作者托歐斯(Amor Towles)等。讀書會更邀請作家錄製Podcast分享閱讀經驗,諸如《倖存之家》作者派契特(Ann Patchett)、紅遍英美的浪漫小說《化學課》作者嘉姆斯(Bonnie Garmus)都是座上賓。
網站甚至集結圖書館館藏資料、演講影片、電子報,根本是為愛書人量身打造的同溫層。讀書會完美體現王后的務實與皇室的大氣,推廣閱讀淋漓盡致、不失高貴。
➤南非總統創線上讀書會,有本土味也引介社運自由
與大英帝國頗有淵源的南非,也出產重視閱讀的國家領袖。南非總統拉瑪佛沙(Matamela Cyril Ramaphosa)堅信國民閱讀乃國家基石,2019年登高一呼、創立線上讀書會「總統書圈」(President’s Reading Circle),偕同其他教育機構,定期分享焦點書籍、不藏私公開總統愛書。
在「改變我的人生」書單中,拉瑪佛沙推崇《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欽佩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馬拉拉(Malala Yousafzai)的自傳,最近正在讀南非種族隔離後的小說集。近期讀書會的焦點作家是雄辯國家經濟、《打造創業型國家》作者馬祖卡托(Mariana Mazzucato)。
讀書會更引介社運自由相關書籍,分別是南非社運者史蒂芬.比科(Steve Biko)文選、記錄黑人律師爭取南非憲政改革的歷史讀物《土地屬於我們》(The Land Is Ours,暫譯)。
南非總統的書單充滿濃厚本土味,反映了該國觀看世界的獨特視角,對台灣讀者而言顯得既陌生又熟悉。或許是由於兩地同樣位於帝國衝突、殖民擴張版圖下,孕育的人文視野竟有種既視感。閱讀彷彿是一面玻璃,讀者望見世界,同時看清自己。
【運用閱讀於政務的國家元首們】
➤荷蘭首相親訪作者,尋求治國之道
國家領導人推行閱讀,比起傳遞新知、陶冶品行,更緊迫的需求應是運用知識於國家施政。今年臺北國際書展的主題國荷蘭,就擁有一位作風務實的執政者。現任荷蘭王國首相馬克.呂特(Mark Rutte)自2010年上台後,連續領導4屆聯合政府執政,成為該國史上任期最久的首相。
國家領導人要凝聚意見紛歧的政府,除了高明的政治手腕,更需要謙虛受教、追根究柢。這點在呂特的閱讀經驗中可窺見端倪——他對《權力掮客:羅伯.摩斯與紐約的殞落》(The Power Broker: Robert Moses and the Fall of New York,暫譯)這本書愛不釋手。
羅伯.摩斯原是城市規劃師,20世紀中葉的40多年期間內,他透過城市的建設規劃主導市政,成為那個時代紐約最有權勢的人,更建立了帝王般的生活。書中展示摩斯如何以進步和落後、仁慈和殘酷的理念手段,一點一滴改變了紐約這座城市。作者對權力進行了細緻的研究,解析摩斯如何獲得權力,如何應用權力來改變歷史,而權力最終又如何腐蝕了那些掌握它的人。
為了滿足好奇心,呂特不僅遠赴紐約拜會本書作者羅伯特.卡羅(Robert A. Caro),還親自走訪書中提及的各項都市建設,只為深刻體會書中內容,希冀將知識兌換成經營國政的養分。
➤法國總統軍隊科幻小說家預測未來戰爭形式
法國總統馬克宏除了讀小說、寫小說,甚至篤信小說能協助保家衛國。當代科技日新月異,飛彈坦克不再是主要武器,資訊戰、假新聞更具殺傷力。為了應付未來戰爭,法國政府做出驚人之舉:2019年,軍隊雇用數名科幻小說家,要求他們撰寫科幻小說,想像未來潛在的戰爭形式,成品還得交由馬克宏親自閱讀。
整個決策彷彿科幻故事點綴法式浪漫,乍看天馬行空,不過換個角度想,科幻小說的架空世界觀完善彷若微宇宙,情節反映終極人性,正是構思戰爭的最佳藍圖。
別忘了凡爾納(Jules Gabriel Verne)的《從地球到月球》、H.G.威爾斯(H. G.Wells)的《解放世界》(The World Set Free,暫譯),書中描述的月球旅行或者原子彈帶來的破壞與道德困境,當時的科幻想像,如今早已成真。
➤烏克蘭總統讀《希特勒與史達林:暴君的二戰史》
紅軍成立三年後,烏俄戰爭開打,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的偽影片於網路上散布,駭客攻擊於政府網站上激烈交鋒。當前的戰爭型態完全顛覆過往認知,應驗法國軍方的先見之明――科幻小說的預言能力,究竟是可笑還是可怕?
書中知識對於正歷經戰事的國家元首,亦是堅定理念的後盾。身為烏俄戰事的關鍵人物,澤倫斯基夙夜匪懈,在緊湊的國務間卻仍不忘閱讀。
戰事初起時,在各國媒體的關注下,澤倫斯基辦公桌上成堆的公文間躺著兩本書,吸引了《經濟學人》記者的目光。其中一本是烏克蘭民族復興關鍵人物赫魯舍夫斯基(Mykhailo Hrushevsky)撰寫的關於烏克蘭歷史的論文集,另一本則是專研二戰極權歷史的英國學者勞倫斯.里斯(Laurence Rees)的歷史書《希特勒與史達林:暴君的二戰史》(Hitler and Stalin: the Tyrants and the Second World War,暫譯)
一則追索烏克蘭民族的根源,一則剖析極權暴力的興亡,澤倫斯基的選書代表烏克蘭對抗侵略的堅毅回應。一心向國的澤倫斯基,不僅日夜奔走外交場合,也出席2022年法蘭克福書展,藉由宣揚閱讀知識的力量,向世界表明烏克蘭的決心。
同樣依傍大國的台灣,在各方面對烏克蘭戰事持續表達關切。出版市場上,不僅烏克蘭、俄羅斯的相關書籍量大增,大塊文化更與烏克蘭政府合作,共同策劃《澤倫斯基-我們如此相信:烏克蘭為全世界捍衛的信念、勇氣和價值》,收錄澤倫斯基數篇演講內容,在台灣集結成冊。
收錄的演講橫跨不同主題、時間、對象,反映澤倫斯基如何面對戰爭、他的蛻變、以及他信守的價值與尊嚴。如果遠方有戰爭,身在台灣的我們又該做何自處?翻開這本書,相信讀者也能找到肯定的答覆。
國家元首們的閱讀取向,既複雜又簡單:既體現了個人的嗜好,又反映他們如何認識、建構這個世界。儘管身為平民百姓的我們無法撼動國家發展,然而透過閱讀,我們何嘗不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跟隨作者們沉穩睿智的步伐,邁向廣袤的天地、無垠的未知。●
【世界閱讀日.他們讀什麼?】完整專題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