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星盤讀郭良蕙.獅子座》四分相能量,用文學衝撞社會,始終浴火重生的鳳凰

1949年於國共內戰失利的國民黨政權撤退來臺,翌年韓戰爆發,美軍協防臺灣海峽,臺灣就此進入冷戰結構,執政當權不只對社會展開大規模清共,也在文壇發起了「文化清潔運動」,標舉「戰鬥文藝」,期望上下齊心,軍民一體,共同實現「反共抗俄復國建國任務」(中國文藝協會會旨)。 

在這冷冽的肅殺氛圍裏,部分女性作家以臺灣為背景,以家園日常、男女情愛為主題的創作,散發著迥異於主流意識的色彩,從響應反共國策的1950年代,至西方現代主義盛行的1960年代,始終屹立於市場,受到讀者喜愛。有意思的是,這類題材被不分省籍的男性作家同聲一氣地評為無視時代空氣,是「躲在象牙之塔裡做兒女私情的綺麗的夢境」(葉石濤語)。

前一篇文章〈從星盤讀葉石濤.天蠍座》對分相能量,抑鬱而緩慢,當烈火與玫瑰合而為一〉,從對分相理解臺灣文學引路人葉石濤,這篇文章則聚焦另外一位經典作家郭良蕙,她擅長描繪都會女性的情愛糾葛,可說是「兒女私情」的代表。尤其,1962年出版小說引起「心鎖事件」,遭遇了不分性別作家群起攻之,成為最受爭議的箭靶。為什麼《心鎖》被指責為「淫亂悖德的黃色小說」?郭良蕙為什麼會受到作家們的亂箭攻擊?

➤摩登女性,擔任雜誌封面,卻因寫婚內出軌,被各大作家團體開除會籍

郭良蕙,1926年8月17日出生於中國開封,戰後與空軍夫婿到了臺灣嘉義,接著陸續遷居屏東、岡山、臺南與臺北,育有二子。外文系畢業的她由翻譯入手,並於1953年發表第一本創作短篇小說《銀夢》,爾後不斷寫作,作品發表於臺灣各大著名報刊,也刊登於香港雜誌。因為亮麗摩登的外貌,郭良蕙除了擔任過雜誌封面人物,還拍過電影(《君子協定》,1961年),活躍於臺港,可說是備受矚目的暢銷作家。


擔任雜誌封面的郭良蕙

1962年,郭良蕙連載於徵信新聞報「人間副刊」的小說《心鎖》,因婚內出軌與女性情欲的爭議內容,引發社會嘩然。不只作品受到批評, 部分女性前輩作家甚至指責郭良蕙的外型打扮。她被各大作家團體自清門戶、開除會籍,《心鎖》遭到當局查禁。「心鎖事件」幾乎成為史家筆下「郭良蕙」的代名詞。即使引起如此騷動,郭良蕙卻從未停止筆耕,活動範圍遍及世界——為香港剪綵,赴菲律賓演講,獨遊歐洲、埃及與印度等地,晚年頻繁往返美港臺三地。

➤同落固定星座的太陽與月亮:穩固與不變

「愛是一種感覺,你難道沒有感覺到?」
「沒有,我只感覺到你把我當作玩物,希望從我這裡得到情欲的滿足。」

───郭良蕙,《心鎖》

打開郭良蕙的星盤,首先可以看見她的太陽落在獅子,月亮落在天蠍。

屬於火象的獅子自信而大方,如同守護星熱力四射的太陽,散發天生的群眾魅力與旺盛的生命力。在古典占星的領域中,太陽落在獅子就像家中的山大王一樣自在,擁有強勢能量,得以盡情展現自我、追尋理想。而象徵情感的月亮坐在屬於水象的天蠍,弱勢的位置帶來的是深藏於內的濃烈情感,以及敏銳的覺知能力,得以窺見繁華世間的幽微縫隙。

郭良蕙曾經自言,初期的寫作動機猶如火山岩漿──「非連續爆發出來才痛快」,由於重視故事性,她的作品彷彿堆砌各種鮮豔色彩的畫布,對應著獅子座豪放的戲劇化性格。

而後主軸逐漸聚焦於心理層面的刻劃,著墨於性與罪的《心鎖》亦如是:「一個無知的人犯了罪可能並不痛苦,由於不知道罪惡是罪,但是一個知道罪惡的人一旦犯了罪,便會痛苦萬分。」望盡闃黑心底,既是郭良蕙引起爭議的特色,也呼應著星盤裡月天蠍的能量。


在希臘羅馬神話中,由於赫拉攪局,海克力斯(Hercules)因故弒子,為了贖罪,第一個任務便是殺死一頭兇猛巨獅(Nemea)。與巨蟹座相同,獅子座神話原型亦與赫拉有關。Galería online, Museo del Prado)

在眾多星座屬性分類裡,「四正星座」(quadruplicities) 是以時間辨別特質的一個方式。位於季節中段的「固定星座」,對應節氣能量,具有穩定持續推進事物與積累成果的能力,性格執著。透過郭良蕙兒子的描述,我們可以看見這位夜夜通宵寫稿,寫作之途遭遇風雨,仍默然堅定不移;晚年即使身體狀況不佳,「一生好強」不示弱的母親,日月同落固定星座的特質。

➤日海合相:追逐浩瀚迷霧中的光芒

在郭良蕙的星盤裡,我們還會看見與太陽鄰座的海王星,與之形成度數相近的緊密合相。

合相:兩個行星距離接近,度數在5度容許值內即為合相。行星交疊,不同能量纏繞融合,相對較難區辨,為我們帶來的影響可能不易察覺,卻是股強勢能量,也是星盤中引人注目的存在。

天文學家以希臘羅馬神話裡的海神Neptune,為這顆漾著海洋般湛藍色的行星命名。在占星學裡,海王星象徵虛幻、無相、想像力與理想主義,如同無邊無際的大海,消弭自我疆界,相融於眾生,帶來混沌或者啟示。

海王星的緊密合相,為駕駛著戰車疾馳於實現人生目標路途的太陽,帶來不見前方蹤跡的十里白霧。罩上薄紗的自我處於不穩定的狀態,不滿意「我」的情緒,除了出現逃避面對內在的可能性,也容易在價值外尋的過程裏,遭遇不同的打擊與幻滅。不過,太陽與海王星的合相也帶來了細緻的感受力,心無旁鶩地捕捉瞬間靈思,猶如迷霧裡的那道光。

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將她向上推動,向上,向上,越推越高;越到高處,空氣越加稀薄,她的呼吸急促,脈搏加快,她擔心一旦到達窒息的地步時,會從高空跌下來,跌進無底的大海;她緊張而絕望地掙扎著,直到她的身體驟然爆炸,炸成碎片,紛紛下降, 下降,她不由自主地呻吟起來,她感到世界已毀,生命已盡…… 

郭良蕙毫無避諱地在《心鎖》描繪女主角夏丹琪涉及「亂倫」的婚外關係,不斷越境復又倒退的心理拉扯,與試圖探索自己身體的情節。完美揉合畫面的感受文字蘊含了強大的情緒張力,讓讀者不自覺地在腦海中浮現想像,令60年後的我們驚艷不已。

「從事藝術的人往往懷著理想境界,是無法把人生看成美滿的。」對於自己的作品始終不甚滿意,郭良蕙鑽進人性深處,不停的寫,「我只要求自己在進步,即使進步得很慢,也心滿意足。」追求自我突破的理想主義性格,呼應著日海能量。

在兒子的回憶裡,我們看見她是眷村裡最早擁有鋼琴的家庭、重視家屋內部設計、對畫作與古物等藝術作品的愛好。日海合相在獅子,為郭良蕙帶來藝術鑑賞能力,也帶來了富有圖像思維且不避張揚的書寫與行事風格。

不停的寫,郭良蕙對於婚戀主題的執著,也呼應著為了獲得清晰自我而價值外尋的日海能量。即使遭遇婚變、黯然神傷的三角關係,她似乎沒有放棄過愛情,不過是否真如外顯那般自信無傷?原為歸屬的他者變了調,我該往何處去?同為女性的她,透過幽暗的婚戀關係書寫,描摹都會(臺北或香港)女子的糾葛情緒,或許也是郭良蕙找尋人生價值的某種抒懷吧。

➤日土的拉鋸:「惡女」的幸福

每個人的星盤對應誕生瞬間的天體星象,交織著複雜能量,延伸成各自殊異的人生風景,是福是禍,難以用吉凶一語論定。「凶星」之一的土星徵象陰鬱,總是帶來嚴厲的考驗,使人心生畏懼,感覺挫折,同時也可能是我們改變行為模式的柴火,得以翻身越級的機會。

郭良蕙的土星落在由火星守護的天蠍座,與太陽形成衝突相位──四分相(square),宛如有著多變球路的壁球(squash),敵人不知由何處來襲,帶來頓挫與自我懷疑的感受,也是觸發個體改變現狀的重要驅力。天蠍內心那個充滿欲望的潘朵拉盒子,原為土星鐵鍊嚴密綑綁,受到太陽能量衝撞,伏流有如洶湧海潮翻攪而出,為社會價值帶來強大撞擊。

四分相:兩個行星坐落位置呈現90度,拉扯能量帶來某種壓力,宛如敵人不知由何方來襲的壁球,讓握著球拍的我們必須繃緊神經,隨時警戒。也因為具有張力,成為突破困境的出口、成長的契機。

彷彿與傳統唱反調般,郭良蕙筆下的婚戀淨冒著漆黑泡泡,在《臺北的女人》,我們看見以援交維生的女性,揣懷著不安走進都會叢林黑暗深處,不知自己將遇見何等怪物;陷入第三者關係的女性,一身黑衣如喪考妣,不知對方一心僅想獨佔,恣意享用。

如同陰暗的土星徵象,小說裡的女性始終孤獨而不幸,而男性角色若非自私,則為無能。我們也在小說中讀到殘酷的母職書寫-考量家庭開支,放棄嗜好的母親久違進入戲院,「本來他們擠進去並不困難,而多了個孩子就麻煩了」,猶如身體般沉重的婚姻現實,最後只能抱著哭鬧的孩子逃離,「感覺到今生好像都犧牲了」。

尤有甚者,她跨越了性別界線,碰觸酷兒議題、書寫多元性別情欲如《青草青青》與《第三性》。不斷挑戰禁忌的郭良蕙,以迥異於時代氛圍的「惡女」姿態,藉由浮動的女性主體和情欲,堅定地自我探問與建構,追求完美;也深刻地探問著僵化固著的主流意識,企求轉化。


2015年作家郭良蕙哲嗣孫啟元(左5)編輯出版的《郭良蕙著作典藏版全集》分贈國內48所圖書館,國家圖書館曾淑賢館長(左6)出席受贈(取自國家圖書館)

➤詩意之心與穿透人性的筆鋒

頸部被劃破的那個女人,得到了鰓。

——陳恩英,〈星辰為魚〉(施沛譯,轉引洪承喜,《紅線》)

2023的下半年,土海進入雙魚,臺灣MeToo運動延燒,遭受個體界線侵害的描述文字滿是鮮血與傷疤,令人同感悲傷與憤怒。不再沉默的受害者們手拉著手,以自己的力量發聲,奪回自己的故事,也讓大家開始意識共犯結構的問題。位於十二星座之末的雙魚共感力強,現代占星將其分類對應迷濛的海王星,也象徵著同理心與受害者。直到2024年此刻,充滿創傷的新聞仍未停歇,時刻擾動人心。

究竟「我」的價值是什麼 ? 如何活出夢想模樣 ? 郭良蕙的星盤裡,和諧且強硬的行星揉合成鏗鏘有力的協奏曲,也許曾經有過感嘆,但她始終沒有停止寫作。

郭良蕙以詩意之心與穿透人性的筆鋒,細數看似叨絮的「小情小愛」,劍指整齊壯麗的「家」「國」敘事其背後的意識形態與權力結構,隱藏未說的,或許是她對於理想彼端的寄託。

晚年的她將眼光轉向骨董,嘗試散文,終身完成逾六十本著作。這些文學作品跟郭良蕙的靈魂一樣,閃耀著珠寶般的亮光,跨越時代湍流,等待有心人淘取。

【參考書目】

  1. 郭良蕙,心鎖,九歌,1962。
  2. 郭良蕙,我的寫作階段與路線,1966/6/7,徵信新聞報
  3. 郭良蕙,臺北的女人,爾雅,1980。
  4. 范銘如,眾裡尋她:臺灣女性小說綜論,麥田,2002。
  5. 廖淑儀,被強暴的文本──論「《心鎖》事件」中父權對女/性的侵害,靜宜中文碩論,2003。
  6. 鍾欣怡,郭良蕙婚戀小說,國北教大臺文所碩論,2008
  7. 應鳳凰,解讀1962年臺灣文壇禁書事件──從《心鎖》探討文學史敘事模式,文史臺灣學報,2010。
  8. 孫啟元,遊子心 - 我的母親郭良蕙,郭良蕙新事業,2014。
  9. 王鈺婷,五O年代臺港跨文化語境 : 以郭良蕙及其香港發表現象為例,臺灣文學學報,2015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24-05-01 23:01
閱讀隨身聽S10EP2》漫畫家日下棗/四格漫畫剪裁術&喜劇有沒有SOP? ft. 三個不結婚的女人

在Instagram和漫畫星熱烈連載中的漫畫《三個不結婚的女人》,前陣子出版了單行本,趁此機會,Openbook特別邀請漫畫家日下棗到閱讀隨身聽,暢談這部作品。過去從未以四格漫畫進行創作的日下棗,如何克服困難,剪裁故事,創造一則又一則笑料呢?在開發本作之前,她做了那些功課,如何創造角色、定調故事呢?節目精彩,請別錯過。

【精華摘要】

《三個不結婚的女人》的大姊與二姐會喜歡哪類BL的CP?

主持人:三姊妹中的小妹的介紹中有提到RPS,那是?

日下棗:RPS是以真人的形象出發進行的同人創作。可以想像成喜歡的偶像、足球明星等等,他們在現實中可有要好的友人,我們會把他們作配對。

主持人:喜歡二次元CP的人跟喜歡真人CP的人,有什麼樣不同的特質嗎?

日下棗:我想想喔,我覺得差不多,我最初也是先從喜歡二次元CP開始,漸漸往三次元靠近,然後就沒有回頭路了(笑)。喜歡的方法沒有不同,可是因為喜歡三次元CP,建立在真人CP上嘛,所以發言會比較保守,我們會禮貌地尊重一些道德規範。二次元CP的話,反正是紙面上的人嘛,講話會比較猖狂(笑)。

主持人:你想畫怎樣的CP?《三個不結婚的女人》的大姐和二姐如果也喜歡讀BL,她們會喜歡什麼CP呢?。

日下棗:我想想喔。我先答我自己,我喜歡懸疑、刑案或黑道這種題材,正邪兩派的衝突我很喜歡,如果未來要畫BL,還滿想嘗試畫看看這種類型的。

大姐的話,我覺得大姐是屬於,偏向喜歡《昨日的美食》,偏向平淡地談兩個男人的生活,做吃的,很日常。二姐的話,無條件應該是重口味,她應該會喜歡有點女王氣質的受…….

主持人:跟二姐的角色很符合。

日下棗:二姐應該想看到攻被虐吧……

主持人:《三個不結婚的女人》有非常多搞笑、有趣的部分。讓我想到相聲裡的逗梗與捧梗,或者是漫才的裝傻還是吐槽。如果有一天你要做戲劇表演,你的角色會是?

日下棗:無條件一定是「吐槽」(笑)。我現實中跟朋友之間的關係,類似這樣的身份,朋友都會講一些很荒謬的話,然後我會吐槽她。但我偶爾會變成被吐槽的那方。

主持人:裡面很多的金句,本來就是你自己吐槽用的?

日下棗:跟生活有關,心裡吐槽也有,或朋友講過的也有……

➤單身或結婚,沒有哪邊比較好

主持人:過去關於性別題材的影視或漫畫作品,可能會比較聚焦單身有多好,或結婚有多地獄,或者某角色是渣男啊,他有多渣,女生在一起討論說他有多渣等等,這類主題有固定、類型的操作方式。

《三個不結婚的女人》很少玩弄特定性別笑點,可是它還是很好看、笑點很成立。故事裡的主角群並不想戀愛,或並沒有要戀愛,我認為也是現在二、三十歲甚至四十歲左右,這幾個世代的共同特色吧?

日下棗:沒錯。我自身也是偏向這類型的人。我們對生活裡的很多東西是充滿愛的,不管是興趣、家人、朋友啊,尤其是對工作。我們都知道第一順位是什麼,像我的第一個順位一定是工作,接著是家人、朋友,然後才是其他。

很明確地知道自己需要和不太需要什麼。我的同溫層的朋友們,剛好跟我滿類似的,所以非常的投緣。跨出同溫層以外,大部分的朋友會好奇,為什麼我們不想戀愛,這是對他們是很不可思議的事情。

我從小到大都是,以朋友為重,以興趣為重的人。成長過程中,累積出友情,我跟朋友的友情是深到有點接近家人。我跟朋友是好到以後會要一起養老的。因為我從小是這樣的,所以我認識到非常非常珍貴的朋友。

➤喜劇SOP,與議題的距離

主持人:是否有一些搞笑的SOP呢?

日下棗:我好像沒有辦法說有個SOP,有一點是自然而然想像出來。我還沒有整理把它歸納得很好。但我為了創作,看了滿多脫口秀或相聲的書籍。怎麼想段子,有幾個部分有助我發想,比方答非所問,一開始鋪陳導向某種狀況,最後卻來了一句意料之外,很容易製造出笑點。

雙人脫口秀,滿喜歡寫時事梗,或一些諷刺,吐槽通常可以把地獄梗給拉回來,吐槽可以製造笑料,又抓回平衡。看雙人脫口秀時,我特別感受到這部分,很適合拿來創作。像《宅男行不行》,劇本很厲害,無時無刻,每幾分鐘就讓觀眾發笑,編劇真的厲害到不行。

主持人:《三個不結婚的女人》在討論時事議題,也會有一些嘲諷,不同角色會製造敘事上的平衡,我認為那可能是跟議題的距離。

日下棗:沒錯,我個人感覺最重要的就是,不論在喜劇中,創作者有任何想談論什麼內容,最後與讀者的,都應該是輕鬆、沒有負擔,可以會心一笑的。我認為這才達到喜劇該有的樣子……


主持人

  • 吳家恆,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系畢業,英國愛丁堡大學音樂碩士,遊走媒體、出版、表演藝術多年,曾任職天下雜誌、時報出版、音樂時代、遠流出版、雲門舞集、臺中國家歌劇院。除了在大學授課,在臺中古典音樂臺擔任主持人之外,也從事翻譯,譯有《心動之處》、《舒伯特的冬之旅》、《馬基維利》、《光影交舞石頭記》等書。
  • 吳致良,Openbook閱讀誌主編。

片頭、片尾音樂:微光古樂集The Gleam Ensemble Taiwan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書摘》BL萌!隊友以上的可能性?!第一本屬於Boy's Love的百科全書《BL教科書》搶先閱讀!

➤傑尼斯與K-POP的媒體戰略

■傑尼斯的媒體戰略—他人創造的「真實樣貌」

偶像的基本工作是演唱歌曲、表演舞蹈,然而現在隨著在媒體曝光的機會愈來愈多,除了電視的音樂節目、演唱會外,更多的是綜藝節目、廣播、連續劇、電影、雜誌、網路媒體等多樣的媒體,其中綜藝節目、雜誌訪談、YouTube等影像共享平台等,都是他們展現親密關係、提供「事蹟」的重要媒介。

綜藝節目上,可用視覺影像展現偶像間的友愛關係,不過傑尼斯主要還是用雜誌這個媒介來向粉絲傳遞詳細資訊。特別是在演藝娛樂雜誌、電視情報誌等雜誌中,偶像會訴說工作近況、拍攝後台等「工作上」(On)的花絮,再加上私人領域發生的事、假日從事的活動等「私底下」(Off)的「事蹟」,以及在從事偶像工作時的心情、想法等「真實面貌」,刊載自身相關的狀況。像是日本代表性的演藝娛樂雜誌《Myojo》,偶像會談論在參與的電視節目中,和其他共同演出的藝人之交流(工作上/On)、平常生活中做了什麼努力、有什麼特別注意的事(私底下/Off),以及自身的原則(真實面貌)等(如〈Sexy Zone 創造我的elements〉,2019年8月號: 81)。透過雜誌這種能刊載詳細資訊的媒體,閱聽人可以從縫隙間看到一般檯面上所無法看到的「真實心聲」的表演。

演藝娛樂雜誌還會透過原創企劃,表演偶像的私人領域空間。常見的企劃有「要是和XX上同一所學校的話」等架空舞台設定,或是「如果團員一起去XX的話」等限定空間設定(如〈傑尼斯「旅行」啟程計畫!夏季尾聲的妄想Trip〉,《Myojo》 2017年10月號: 37-43),這些雜誌刊載的偶像們的發言等內容,都是粉絲找出偶像間「感情好」的重要線索之一(陳,2014)。


傑尼斯Jr.的YouTube官方頻道(擷取自頻道主頁

同樣地,傑尼斯事務所於2018年3月開設的YouTube官方頻道「傑尼斯Jr.頻道」,也是提供他們表演親密關係性的影像內容的管道。頻道每天以不同的小傑尼斯團體為主題,上傳一支約20分鐘左右的影片,有類似YouTuber的「嘗試做了XX」類型的企劃,也有玩遊戲比賽競爭,或是在贊助廠商協助下出外景等,企劃內容、節目構成有如電視綜藝節目的網路版。

這些影片中不會出現訪問者等工作人員的身影,幾乎都只有傑尼斯偶像出現在鏡頭前,他們甚至會開玩笑、笑倒在一起,給人保證是「真心話」、「真實」的印象,演出他們彼此是可以放寬心、開心相處的關係。

不過必須注意的是,所有的企劃都是在經紀公司或出版社準備好的空間中進行,傑尼斯不會讓偶像直接發布自身近況,總是必須透過經紀公司、出版社等這一層濾紙來提供偶像資訊。換言之,他們的「真實樣貌」明顯是經過縝密的規劃、所創造出的內容。


Jr.頻道由5組小傑尼斯組合分別負責每周某一天的主持,展現偶像的不同面向。(擷取自頻道影片頁)

■K-POP的媒體戰略—自身創造的「真實樣貌」

K-POP偶像也時常登上韓國的演藝娛樂雜誌、時尚雜誌,但內容和日本相異甚大,基本上都是訪談、介紹工作內容、時尚打扮等。

對K-POP而言,描述他們親密關係的重要媒體是網路。韓國的媒體產業原本就特別著眼於網路,其中K-POP不只是各家經紀公司,就連每個偶像團體都可能各自開設數個YouTube頻道。頻道公開的影片,比起「工作上/On」的內容,更多是電視節目、演唱會、CD封面拍攝時等的休息室花絮的「私底下/Off」場景。像是在日本也很受歡迎的年輕團體ASTRO在YouTube頻道「ASTRO 아스트로」上公開了「ASTRO PLAY」系列、「ASTRO DDOCA」系列,或是自2012年出道以來就多元發展的VIXX,也在YouTube頻道「RealVIXX」中上傳了「VIXX TV」等,都是明顯的例子。這些影片拍攝了偶像在休息室或拍攝空檔的模樣,可以看到他們放鬆交談、吃飯,展現隨興的樣子。雖然字幕、影像剪輯應該還是都由工作人員來進行,但「私底下/Off」的資訊量遠遠大於傑尼斯。


ASTRO PLAY系列影片記錄偶像團體的工作日常及成員互動(擷取自YouToube@offclASTRO)

此外,2015年開設的網路直播平台V LIVE、Instagram直播等,也都是K-POP展現「真實面貌」的重要工具。這些媒體中,偶像會用自己的智慧型手機前置相機(自拍功能)進行直播,拍攝休息室、宿舍,或是工作結束後搭車等場景,因此完全感受不到經紀公司、電視台工作人員等發訊方的存在。

綜觀以上,展現K-POP偶像間的親密關係的媒體空間,一言以蔽之,就是讓「後台」被看見,而且還是由偶像親手表演、提供的資訊。K-POP的影片(特別是直播節目)從影片企劃、製作、到展現出來的模樣都是由偶像本人進行,讓閱聽人認為這就是他們的「真實面貌」,當偶像間進行親密交流時,也會被認為當中的關係性是真實的(粉絲認為正因為感情真的好,才會做出那些親密的舉動),這樣的操作方式,是這類媒體表現的特徵。

是由經紀公司打造媒體空間(傑尼斯)、還是由偶像打造媒體空間(K-POP偶像),兩者的差異也影響到如何用BL來詮釋他們的交流。接下來,就從媒體空間反映出的偶像間關係性的特徵,來解讀這些具有特徵性的表現。

➤為男性偶像文化的「羈絆」而萌

■粉絲的「YAOI」/粉絲同人創作

由前述可知,男性偶像文化和BL具有高度親和性,粉絲輕易就可將之轉化為「YAOI」的創作題材。同人世界中,將實際存在的人物作為YAOI題材的作品稱作「真人同人」(ナマモノ),(英語圈將真人為題材創作的YAOI稱作Real Person Slash,而粉絲的二次創作活動及其作品則稱為粉絲同人創作Fan Fiction;韓國則稱用韓文標示FanFic)來指稱。研究上,也有許多論述是針對女性們如何享受偶像們的關係性、積極將偶像作為萌的對象來討論(古澤 2012吉光 2012Nagaike 2012等)。

傑尼斯事務所與粉絲確立了明白的上下關係,事務所直接限制、規範粉絲的支持活動,一旦「違反」規定,甚至會禁止粉絲繼續追星。因此,若被事務所或不喜歡YAOI的粉絲發現在從事YAOI二次創作活動,很可能會妨礙到其他從事二創的粉絲。此外,為了不造成偶像本人或事務所相關人士的「困擾」,網路、同人誌界的交流中有條不成文的規定:將直接寫出偶像團名、人名視為「禁忌」。除了用特定的隱晦用語來指稱偶像團名,還設定了「J禁」(Johnny’s禁止=不能讓事務所發現)、「P禁」(People禁止=不能讓不喜歡BL的偶像粉絲或一般人發現)、「N禁」(Net禁止=不可在網路媒體流通該同人誌)等各種規則,費心地在網路上「避免被搜尋」,並細心注意不外流二次創作活動或作品、作家本身的資訊()。


2016年韓國娛樂節目「팬심공략 아이돌TV(攻略粉絲心 偶像TV)」,男偶像團體玩Pocky遊戲服務粉絲。(出處:팬심공략 아이돌TV

K-POP偶像其實也沒有公開認可粉絲的BL萌、二次創作活動,而粉絲也很少會大方地公開明言表態。不過,K-POP原本在媒體發訊方就展現了各種各樣的BL式內容,可能也是因為這樣的原因,相較於日本的真人同人,韓國對BL萌的自制或BL萌的內容限制也就較為寬鬆()。

K-POP的發展遍布全球,東南亞或歐美的粉絲會用英語來撰寫粉絲二創,並發表於網路。像是大型Real Person Slash網站「asian fanfics7」的主要二創題材就是K-POP偶像,且任何人都能免費上去註冊,並可閱讀上面幾乎所有的作品。

此外,K-POP有很多粉絲們組織起偶像支持社團,稱作「Daum Café」(팬카페,粉絲在網路上聚集在一起的場域,稱作café)。只要活動內容不涉及犯罪或加害他人,各經紀公司都不禁止Daum Café的活動。從BL角度支持兩人一組配對的Café,很多都要粉絲傳送私訊給Café經營者,訴說自己有多為此配對而萌,或是必須通過數個測驗,合格後才能進入Café成為會員,並閱覽網站內的內容。


VLIVE已於2022年結束運營,Instagram和Daum Café為粉絲群體活躍的平台。

■發現異性戀規範/性別規範的破綻

用BL式凝視來解讀男性偶像文化,相信會有新的發現。而這些新的發現,有可能動搖男性為主體、女性為客體的男性中心主義式異性戀規範、性別規範。男性偶像文化乍看之下,是排除女性的同性友愛空間,但其結構卻有數個破綻。

伊芙.可索夫斯基.賽菊寇闡明的「同性友愛」(Sedgwick 1985=2001)這類恐同與厭女機制,是巧妙排除男同志,同時將女性客體化、邊緣化,才得以成立的男性間羈絆(男性們堅強的友詛、信賴關係)。為什麼要排除男同志?因為男同志可能會成為動搖男性友愛基石的異性戀規範與性別規範之故。男性友愛不僅是將女性排除於羈絆之外,也不容許男性本身具有女性元素。男性與男性持有性關係、男性展現宛如女性的姿態或舉止,都被視為錯誤、不應該的。透過如此這般反覆強化男性中心主義式的異性戀規範與性別規範,男女非對稱性的權力關係得以維持下來(參見第7章)。

接著再來看到傑尼斯或K-POP偶像描繪關係的方式,會發現雖然形式類似同性友愛,但卻有一關鍵性的不同,那就是觀看他們而享樂的女性凝視之存在感,逐漸明顯且明確化。在偶像們描繪親密關係的當下,的確該空間內只有男性,女性的身影被排除在外。然而另一方面,對這些媒體空間提出需求的,卻是女性粉絲。即便萌點被發訊方以「只是妄想」來收尾,但女性們卻在那之中找到了偶像們關係的魅力,並為此而支持(萌上)他們。以BL式解讀偶像間的羈絆,享受他們的玩笑,這讓被視為強韌、強硬的男性主體同性友愛出現了複數的破綻,甚至可能動搖規範本身。

規範的破綻,在媒體的表現中隨處可見,再加上近年透過網路媒體打造的男性偶像文化,偶像與粉絲間已不再只是單行道式的關係。BL式享樂於偶像的女性們的需求,轉動著他們的世界,一再生產出動搖性別規範的內容。正是與BL具有高度親和度的粉絲想像力,建構出現今的男性偶像文化。

quan_qiu_hua_de_shi_dai_w300.jpg BL教科書
BLの教科書
作者:堀亜紀子、守如子編著;藤本由香里、石田美紀、西原麻里、石川優、岩川亞里莎、東園子、木川田朱美、前川直哉、金孝真著
譯者:李雨青
出版:大塊文化
定價:55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堀亜紀子、守如子編著
 

堀亜紀子,1968年生,關西大學等兼任講師、關西大學人權問題研究室兼任研究員。大阪大學研究所人間科學研究科博士前期課程畢業,碩士(人間科學)。

守如子,1972年生。關西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御茶水女子大學研究所人類文化研究科博士課程畢業,博士(社會學)。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