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書短評》#134這個夏天!和孩子一起踏上奇幻旅程

暑假作業我決定!

かめきちのおまかせ自由研究
村上詩子(村上しいこ)著,長谷川義史(はせがわ  よしふみ)繪,張桂娥譯,東方出版社,250元
推薦原因: 趣 
適讀年齡:小學低、中年級(7-10歲)
眼看暑假已經來到最後一天的下午四點半,作業進度卻全數歸零,小學生龜吉如何在豬隊友的幫助以及家人的吐槽下,發想點子並完工交差呢?——這樣臨時抱佛腳的慌張心情,相信很多大小讀者都經歷過吧。澎湃共鳴隨著情節持續沸騰,配上長谷川義史的搞笑不負責插圖,句句頁頁逗得人嘴角發酸啊。暑假有這本書熱鬧作伴,保證無聊通通退散。內容簡介➤


《暑假作業我決定!》內頁(東方出版社提供)

蛋蛋勇敢出去玩

The Egg Incident
思琪.漢歐爾(Ziggy Hanaor)著,黛西.溫特(Daisy Wynter)繪,郭庭瑄譯,晨星出版,350元
推薦原因: 趣   圖 
適讀年齡:小學中、高年級(9-12歲)
這書根本是衝著經典童謠〈humpty dumpty〉來的,把原本歌詞中蛋頭小子易碎又悲慘的命運,一段段一項項翻轉過來,原來許多恐懼都是自己腦補出來的,跌倒反而是成長的開始呢。跟著逗趣的漫畫圖像與角色對話一路往下讀,起起伏伏的劇情很有意思,每個轉折處都做足了戲劇效果,每項難關也在勇氣加持下豁然解鎖,巧妙幽默的敘事不但顛覆了老故事,也帶來耳目一新的感受。內容簡介➤


《蛋蛋勇敢出去玩》內頁(晨星提供)

未曾上映的電影

Films die nergens draaien
尤里克.戈爾德維克(Yorick Goldewijk)著,薛慧瑩繪,林敏雅譯,未來出版,400元
推薦原因: 文   創 
適讀年齡:小學高年級、國中(11-15歲)
一張電影院名片開啟了凱特的不思議冒險,在偌大漆黑的放映室裡,她穿越銀幕回到過去,完成了未竟的思念,長久以來的心底傷痕終得撫慰。在交錯的過去與未來之間、在精構的寫實與魔幻之間、在出色的轉折與隱喻之間,作者細膩刻畫出一個小女孩如何用堅毅外表掩飾內心孤單,隨著神祕的情節逐漸鬆動情感,最後迎向淚光閃閃的成長結局。小說文字質地優美,面不改色揭露人生的傷,亦傾注無盡的溫柔療癒,讓人生一瞬不只留下遺憾和眼淚,往前看往後看,仍有體諒,仍有和解。內容簡介➤

酪梨很想問

我是水果還是蔬菜?
Avocado Asks

文、圖:阿部桃子,賴潔林譯,大穎文化,360元
推薦原因: 知   趣 
適讀年齡:學齡前、小學低年級(4-8歲)
到底是水果還是蔬菜?That is a question——看著一臉困惑的酪梨在超市裡忙著自我鑑定,小讀者們肯定也跟著搖頭晃腦左思右想,哎呀,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越想越糊塗呢。但在遇到樂天派的番茄後,所有煩惱都迎刃而解啦。是什麼不重要,好吃又百搭才重要!幽默輕鬆的小故事配上簡單有趣的圖像,讀來真有讓人拋開煩惱的愉快感。相似相異都無妨,喜歡自己最重要。內容簡介➤


《酪梨很想問》內頁(大穎文化提供)

長頸鹿的數學世界

Giraffe Math
史帝芬.R.史溫伯尼(Stephen R. Swinburne)著,吉雷多.范雷李歐(Geraldo Valério)繪,劉清彥譯,維京國際,380元
推薦原因: 知   趣   圖 
適讀年齡:小學全年級(7-12歲)
長頸鹿跟數學到底有什麼關係?且讓作者說分明。他在書裡用了大量趣味的幾何、測量、比例等概念,向小讀者們介紹長頸鹿生態知識,舉凡牠們低頭喝水的姿態、身體上的斑紋印記,身高體重視力以及瞳孔腳蹄的大小,都可以用數學來解釋、來對比、來記憶,配上清晰易懂的圖像,一旦讀了就過目不忘呢!看似輕薄短小的一本書,卻把動物與數字的奧妙之處結合在一起,知識份量與色彩風格拿捏得剛剛好,一切從孩子的觀點與角度出發,每頁都有大飽眼福的驚喜感。內容簡介➤


《長頸鹿的數學世界》內頁(維京國際提供)

大象哈努

奔向自由的旅程
Saving H’non: Chang and the Elephant
阮莊(Trang Nguyen)著,吉特.茲東(Jeet Zdung)繪,盧相如譯,菓子文化,630元
推薦原因: 知   圖 
適讀年齡:小學高年級、國中(11-15歲)
繼前一本《守護馬來熊的女孩》之後,來自越南的動物保育作家阮莊再次與讀者分享她的真實經歷:幫助一隻年老大象脫離苦虐環境,返回大自然,甚至重拾與同類及人類間的信任……其中的苦與難、淚與笑,用漫畫形式活生生、赤裸裸地展現,讀者彷彿身臨其境,共赴一趟永誌難忘的即刻救援。成熟細緻的圖像畫出了野林生態的優美與粗獷,也刻劃了人與動物之間的不棄與掛念。劇情起伏驚心動魄,知識解說深入完整,藝術情感亦豐沛到位,為整篇故事迴盪出不俗的氣味。內容簡介➤


《大象哈努》內頁(菓子文化提供)

好舒適的貝殼

A Shell is Cozy
黛安娜・哈茨・阿斯頓(Dianna Hutts Aston)著,希薇亞・隆(Sylvia Long)繪,張東君、邱郁文譯,水滴文化,380元
推薦原因: 知   圖 
適讀年齡:小學中、高年級(9-12歲)
牠們不僅舒適,而且美麗,是登陸遁海的盔甲戰士,是潮間沙灘的發光寶石,更是許多建築服裝藝術創作的靈感繆思——這本書用絕妙的藝術繪圖以及多元角度,介紹動物界中的第二大門類:軟體動物(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貝殼」),每一頁皆細緻絢麗、錯落有致,挾帶著令人著迷的散文氣息。邏輯清楚且優雅,圖文靈動且豐富,單元分類跨越了生物、科學、文化各個領域,知識含金量遠遠超越期待,絕對值得讀者細讀珍藏。內容簡介➤


《好舒適的貝殼》內頁(水滴文化提供)

蝴蝶少女的奇幻旅程

Monarca: A Novel
文、圖:利奧波德.高特(Leopoldo Gout)、伊娃.阿里吉斯(Eva Aridjis),謝慈譯,字畝出版,480元
推薦原因: 知   文 
適讀年齡:國中、高中職(13-18歲)
戴上神祕生日項鍊後,伊涅茲身上長出了層層疊疊的鱗片翅膀,在空氣中奮力振動著,熟悉的能量與渴望流竄全身。她明白,命定的漫長旅程已然到眼前,唯有不斷往前飛,才能留住心愛的人與記憶。這本小說以墨西哥民間傳說為基底,文字與圖像都瀰漫迷幻濃烈氣味。4個章節分別以卵、幼蟲、蛹和蝴蝶為題,巧妙呼應青春少女的成長與迷惘,生命觀點與型態不斷轉變,寫出了自然生態的壯闊奇景,也寫出了世代記憶的牽絆纏綿。內容簡介➤


《蝴蝶少女的奇幻旅程》內頁(字畝提供)


識性.味性.學性.像表現.


點擊照片,查看職務說明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對談》沒毛雞回來了!還帶一隻大野狼:陳致元、張淑瓊筆談

張淑瓊沒有羽毛的雞需要靠外在的物品裝飾,並且「不跟身上沒有漂亮羽毛的雞一起玩」,似乎背後有作者想要表達的意念。請問在創作《沒毛雞》這個故事時,最初設定的想法是什麼?

陳致元:記得曾經看過沒有羽毛的雞的報導,覺得大自然真的很神奇,各種想不到的事都有可能發生。動物身上的羽毛除了保暖防水以外,艷麗的造型也有吸引對方的功能,如果有兩隻沒有羽毛的雞遇在一起,會聊什麼話題和發生什麼事呢?想著想著就覺得有趣起來了。

記得有一次去泡溫泉,溫泉室裡面大家都將身上五顏六色的衣服全脱光光,泡在熱騰騰的水裡享受著溫泉的舒服。空氣中因為熱氣全變得濛濛的看不清楚對方,大家都享受著溫泉的溫暖,並不會在意身邊的人是誰,等到溫泉結束之後換好衣服戴上眼鏡出了門,才發現原來剛剛同一個溫泉池子的人,有我小時候的老師,哈哈,剛剛怎麼沒發現呢!

等大家穿上衣服之後,就可以大概猜出這個人的職業或是年紀,原來衣服也是人的另外一種表情和態度,真有趣!


陳致元《沒毛雞》/親子天下

張淑瓊確實,外加的「衣裝」真的很容易讓人有不同的連結聯想。對有些讀者來說,《沒毛雞》引動的意念可能是少了衣裝或是金裝的遮掩,人赤裸真實的本質是什麼?不過,換一個輕巧的角度看,對小讀者來說,因為天生沒有羽毛,所以每天都有新的可能和創意可以發揮,這豈不也是有趣的遊戲!

《沒毛雞》書中對雞毛真的有很厲害的想像,或從前面一頁的環境中取材,或是隨風沾黏而來的自由組裝,還有那根超乎想像的奇妙叉子,這個場雞毛盛宴讓人印象深刻。


陳致元《沒毛雞》/親子天下

這一次《沒毛雞》的新版在顏色上、部分版面構成上,和角色身形上都有一些調整,比起最初的版本,請問你希望這些調整帶給讀者們什麼樣的體驗或是感受?

陳致元:既然決定重畫,就想在一樣中又有點不一樣,於是我把一張圖的顏色調亮一點,造型上面也為每一隻沒毛雞加入不同的個性,也在畫面構圖裡想了一些小驚喜,希望小孩會自己發現。最後等要交稿的時候卻突然覺得藍色的湖水應該會更美,於是又從頭畫了一次湖水,哎呀~真是美好的折磨。


陳致元《沒毛雞》/親子天下

張淑瓊太感謝最後決定的這個「美好的折磨」,書頁中湖水的藍色好美!把舊版本中跨頁分隔畫面展開成一整個開闊的湖面,我認為也是很好的調整。還有,讓每隻雞的身形做出差異也讓人驚喜,感覺這些角色更具獨立的個性,也讓畫面添加足量的趣味。

在《沒毛雞遇見大餓狼》裡,大餓狼有兩位好朋友熊和狐狸,在最初故事設定的時候,為何選擇狼當這次出場的主角?有特別的想法嗎?

陳致元:會選擇狼當故事中裡面的主角色,完全是直覺,覺得狼很適合出演餓肚子的樣子,拔起毛來的畫面應該會很有戲劇感,露出瘦長的四肢很適合這個角色,「反正過幾天很快毛就長出來了」大野狼笑著安慰自己說。

張淑瓊原來如此,確實就身形來說,選擇狼來表現恰到好處。而且,從故事一開始就可以感受到,這隻狼並不「惡」,只是肚子「餓」,他傻裡傻氣的出場,又搞笑演出,連兩位好朋友也是寶氣十足,讓整本書裡沒有壞人,讀起來很安心!


陳致元《沒毛雞遇上大餓狼》/親子天下

兩本故事中,角色們落入水中都是故事的轉折和收尾的高潮點,彷彿想表達「外在不管怎麼妝扮,當掉到水裡的時候,一切都會恢復原狀」,不知道這樣的結尾安排是否有特別的想法?

陳致元:想故事在收尾的時候總是最難的,很希望在輕鬆幽默中把故事說完,最後掉到水裏的畫面很適合這兩本書,輕鬆又帶了一點幽默的搞笑,有一種玩耍了一整天把今天的煩惱壓力緊張都給洗掉了,不帶任何的煩惱和緊張,舒服的回家。

張淑瓊看到這個答案忍不住想起立鼓掌!確實,故事的轉折收尾是創作最難的考驗。這兩本同一個系列的故事,同樣用落水當轉折,又各有巧趣的安排,非常厲害。讀到「把一整天的煩憂洗掉」的想法,讓原先的「笑」果,頓時變得貼心又超級療癒。


陳致元《沒毛雞》/親子天下

兩本書在故事的最後都有一個延伸的發展,《沒毛雞》的最後是破殼而出的沒毛鴨,在《沒毛雞遇見大餓狼》是三位好朋友一起遊湖。請問這樣的安排有特別的目的或是想法嗎?


陳致元《沒毛雞》/親子天下

陳致元:大概是有種不想浪費的心理,覺得應該還可以做一些有趣的表現。有一種故事結束了,但新故事又開始了的感覺,希望看到最後一頁的畫面,在心裡面自己聯想新的故事又開始了。但想有趣的畫面真的好苦惱啊!希望小孩看故事之後能接著說:「我知道沒毛雞或大餓狼後來發生了什麼事情……」那就太美好了。

張淑瓊非常感謝創作者,這種善用前後蝴蝶頁發揮的做法實在讓故事太加值了!這不只是不想浪費,也代表在創作者心中,故事不只是從第一頁開始,而是從封面到封底,整本書的每一個頁面,每一個部分都是創意鋪陳的空間!


▌【沒毛雞】國際繪本創作者x陳致元個人創作展

展期:8/13(二)-9/21(六)
開放時間:周一~周六9:30-12:00/ 13:00-17:30
費用:免費參觀
活動限定:觀展即可免費現場獲得『開心做自己』手作材料

quan_qiu_hua_de_shi_dai_w300.jpg 沒毛雞1-2集經典繪本組
作者:陳致元
出版:親子天下
定價:80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陳致元

繪本圖畫書創作,曾被美國《華盛頓郵報》稱讚為繪本裡的珍寶,瑞典Peter Pan Prize 小飛俠圖畫書金奬,美國「國家教師會」年度最佳童書,美國《出版人週刊》年度最佳童書,日本圖書館協會年度選書,義大利波隆那獎,豐子愷獎,金鼎獎最佳插畫奬,金蝶奬金獎,「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童書等。作品有:《想念》《小魚散步《GujiGuji》《一個不能沒有禮物日子》《沒毛雞》《沒毛雞遇見大餓狼》《阿迪和朱莉》《很慢很慢的蝸牛》《城市小英雄》《小豬乖乖,系列》等。


點擊照片,查看職務說明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 張淑瓊(繪本評論家、兒童文學工作者)
2024-08-18 10:30
童書書房》會刷牙的骷髏、肉食性的兔子,和孩子們共同創作的歐諾拉・卡靈頓,及其他藝文短訊

【墨西哥超現實主義藝術家李歐諾拉・卡靈頓】

特立獨行的超現實主義藝術家李歐諾拉・卡靈頓(Leonora Carrington,1917-2011),創作能量豐沛,被譽為20世紀最怪誕、狂野、令人震驚的畫家之一。出生於英國的卡靈頓,從小表現出對繪畫的興趣,1937年她移居巴黎參加展覽,與超現實主義藝術家達利、杜象、布勒東和畢卡索等人進行互動。二戰時,卡靈頓輾轉逃離歐洲,爾後定居在墨西哥。卡靈頓的作品帶有濃厚的墨西哥民間傳說和神祕主義色彩,她也是一名雕塑家及小說家,1970年代墨西哥婦女解放運動的創始成員。


作畫中的卡靈頓(圖片來源:卡靈頓官網

卡靈頓一生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墨西哥度過,喜愛為孩子們編故事和畫圖。卡靈頓的兒子記得她會坐在房間裡,一邊為他們講述奇妙有趣的故事,一邊在牆上描繪奇異生物、高聳山脈和兇猛植物。後來,這些奇蹟般的靈感都被保存在她的著作《夢之乳》(The Milk of Dreams)。這本超現實主義藝術風格的童書,開啟了無數兒童和成人的想像。2022年,威尼斯國際雙年展(La Biennale di Venezia)以「夢之乳」為主題,廣邀女性藝術家參與,策展人塞西莉亞・阿萊馬尼(Cecilia Alemani)提及,「《夢之乳》描繪了魔幻的世界,透過想像的稜鏡,讓人不斷看見生命的可能。」


《夢之乳》內頁(圖片來源:50wattsbooks

童年時期,卡靈頓的愛爾蘭保姆為她講述許多奇異童話、生物故事和凱爾特(Celtic)民間傳說。後來,她以活躍的想像力創作出自己的故事,與孩子們口頭分享,將故事記錄在她的繪畫、雕塑和寫作當中。藝術和文學是卡靈頓的熱情所在,《夢的故事:李歐諾拉・卡靈頓兒童文學》(Historias de ensueño: Leonora Carrington para niños)彙集8則詭異有趣的故事,透過故事,卡靈頓賦予人物和生物各式各樣奇特的生命,書中從最滑稽、歡樂,到最可怕、恐怖的故事都有:一具會刷牙、會看報紙、愛開玩笑的骷髏;一個有翅膀的美麗女人,她喝鮮血;一大群由奇怪夫婦餵養的肉食性兔子;具有人體手術經驗的大鼠;神祕客組成的化裝舞會,位於大道中央的一座小島,白天和晚上都有嘈雜的車輛經過。

《夢的故事》被墨西哥5到12歲的兒童以新鮮、原創的方式閱讀且再現,兒童透過繪畫比賽與藝術家分享他們豐富的想像力和創造力。2002年,墨西哥文化部圖書館總局籌辦全國兒童閱讀繪畫比賽,以娛樂又趣味的方式讓兒童接近安徒生、奧斯卡・王爾德、路易斯・卡洛爾、馬克吐溫和塞萬提斯等作家的經典著作。2017年,為紀念卡靈頓冥誕一百週年,圖書館總局與李歐諾拉.卡靈頓基金會合作,向全國孩童徵件3,231幅畫,其中115幅精選自墨國24個城市,典藏於兒童圖書館,書籍出版後更納入墨國7,400多個公立圖書館典藏。卡靈頓之子加布里埃爾.韋茲(Gabriel Weisz)說,「卡靈頓的故事是導航我們內心領域的想像地圖,與我們的內心世界相連,是我們極少探索的區域。」還有什麼比讀者手裡的書有更好的機會探索卡靈頓的創意宇宙呢?

在〈骷髏的假期〉這則故事裡,卡靈頓以幽默生動的文筆創造出我們意想不到的骷髏面貌:

骷髏高興得像瘋子一樣,終於脫掉了束縛他的緊身衣。不用靠肉體走路讓他感到無比解放。蚊子不再叮咬他。他不必去理髮。他不餓也不渴,不冷也不熱。


〈骷髏的假期〉內頁(圖片擷取自墨西哥圖書館總局)

骷髏的住處有個古老的床頭板和現代腳踏板,天花板是天空,地板是大地,它被漆成白色,裝飾著雪球,雪球裡有一顆心臟在跳動。骷髏看起來就像一座透明的紀念碑,他沒有眼睛,帶著愉快而隱形的微笑,像恆星般看著我們,四周被無窮的寂靜所環繞。

骷髏不喜歡災難,但為了表明生命有其危險的時刻,他在美麗的公寓中央放置巨大的頂針,他時不時會坐在頂針上,就像個真正的哲學家。有時,他會隨著聖桑《死亡之舞》(Danza macabra de Saint-Saëns)的曲調跳上幾步。他表現得如此優雅、純真,就像古代浪漫墓地的夜間舞蹈,沒有人會覺得他不討人喜歡。


跳著《死亡之舞》的骷髏(圖片擷取自墨西哥圖書館總局)

骷髏滿意的凝視銀河系,也就是圍繞著我們星球的那群骨頭。無數的小骷髏在那邊閃爍著,閃耀著,他們舞動、跳躍、翻筋斗,履行自己的職責。

每天早上醒來,骷髏都像刮鬍刀片一樣乾淨。他以草藥裝飾他的骨頭,用祖先的骨髓刷牙,並將指甲塗上法特瑪紅(鮮豔的紅色)。晚上的雞尾酒時間,他會去街角的咖啡館讀《死靈法師日記》(Diario del Nigromante),這是傑出的屍體最喜愛的報紙。他經常從惡作劇中獲得樂趣。

《夢的故事》書籍封面由10歲墨西哥兒童 María José Martínez Lavín Gallo 繪圖,魔幻神祕,展現出孩童幽默、豐沛、渾然天成的想像力。非營利用途的全書電子檔,可在墨西哥圖書館總局的兒童藏書網站下載閱讀。

【出版新訊】

為什麼我們說「安息吧」,而不是「休息一下」?
   
近期出版的西班牙童書《這就是死亡嗎?》(¿ASÍ ES LA MUERTE?/英文版:Dying to Ask預計9月下旬出版),以詼諧、幽默的方式回答孩子們迫不及待想知道的「死亡大哉問」。本書概念緣起於國際研討會系列工作坊,邀請5到15歲的兒童與青少年提出關於死亡的任何問題,從西班牙、墨西哥、阿根廷、芬蘭和法國等地,共搜羅了1000多個死亡問題,根據男孩和女孩們的真實提問,彙集成38篇對該議題的多樣化討論:
 
我會死嗎?死後皮膚會變成怎樣?我們死後會去哪裡?死亡時,思考也會停止嗎?爸媽過世後,誰來照顧孩子呢?怎樣才能知道過世的阿公阿媽還有沒有感覺?為什麼有的人會自殺?如果我愛的人過世了,我會悲傷多久?死掉是運氣不好嗎?為什麼不允許孩子看見死者呢?談論死亡時,為什麼人們會感到不舒服?如果我死掉了,誰會得到我的遊戲機?當我睡著了,我怎麼知道我沒有死?如果我們都會死,生命還有什麼意義?未來會發明特別的機器讓人死而復生嗎?有沒有人可以請教一下,拜託,我可不想死?為何人們說「安息吧」而不是「休息一下」?
  
本書由兩位鑽研兒童文學及兒童哲學的西班牙作者撰文,共同回答孩子們深感好奇的問題,她們是心理學哲學碩士艾倫・杜西(Ellen Duthie)、社會及文化人類學博士安娜・胡安・坎塔維拉(Anna Juan Cantavella)。負責繪圖的是2023年義大利波隆那國際插畫大獎得主安德烈.安提諾利(Andrea Antinori),他以童趣的思維和圖像語言,創造出另類的閱讀樂趣。全書最後還邀請生物學家及心理學家,進行科學專業的審定。
  
這是一本溫柔、不帶偏見、嚴謹又異常歡樂的哲思童書,陪伴孩子們探索死亡的謎團、打破死亡禁忌。書中提供了幽默、新穎又自然的方式談論死亡,勾引出孩子們對死亡的好奇心和想像力,以神祕、輕鬆且開放的健康心態,喚醒人們對生命的尊重和熱情,深入思考死亡的意義。
 
「為什麼認為死亡會奪走生命的意義呢?如果我們知道自己終將死去,沒有什麼是永恆的,從宏觀的角度來看,我們可以問自己,一生中所做的事情是否重要。因知道生命短暫有限,我們可以將生命視為一種挑戰:我們在地球上短暫的時間內,能否賦予生命意義?」
  
死亡並不會奪走生命的意義,或許,就如同書中吸血鬼吐露的心情,「如果我永遠不會死,我的生命還有什麼意義?」


《這就是死亡嗎?》內頁(圖片來源:wonderponderonline


點擊照片,查看職務說明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