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沒有百分之百快樂或悲傷的故事:Suzy Lee的繪本世界
在紙本式微的當代,韓國繪本作家蘇西.李(Suzy Lee)是如何思考「書的形式」,並以此作為她的創作核心呢?2022年國際安徒生大獎得主蘇西.李,以2002年出版的《愛麗絲幻遊奇境》在國際間一舉成名,代表作包括「邊界三部曲」《鏡子》、《海浪》、《影子》等。2024台北國際書展期間,她受邀來台座談,幽默親和的她,引起台下笑聲不斷,展現超高人氣。
在「Suzy Lee的創作與合作」論壇中,蘇西.李無私分享每本書的創作歷程,從中可見她源源不絕、充滿實驗性的靈感。
蘇西.李1974年生於南韓首爾。28歲那年,她帶著在英國修習書籍藝術(Book Art)的碩士畢業作《愛麗絲幻遊奇境》前往波隆那書展,四處碰壁後終於得以出版,也開啟她的繪本創作生涯。目前這本書已由英國泰特現代藝術館(Tate Modern)收藏於「Artist’s Book Collection」。
回顧20多年來,經典故事《愛麗絲夢遊仙境》中現實與幻想不斷交錯,《愛麗絲夢遊仙境》彷彿是蘇西.李創作的原點,她早期作品皆延續這樣的想法,藉由紙本書翻面、印製等設計,探索虛實概念。
例如繪本《動物園》的靈感來自她在倫敦去過的動物園,裡面有個沒有熊、只有人工山景的區域,大家拼命往內盯著找熊。這讓她想起愛麗絲故事裡有一幕,愛麗絲被白兔先生邀請參加一場沒有酒的酒會,「當我來到沒有熊的動物園很生氣,但熊應該也會想:『我又沒招待你來看我啊!』」
因此蘇西.李在書中描繪一家人來到一個沒有動物的動物園,中途父母發現小孩不見了。但接下來,繪本把他們處在同一空間、但彼此所見不同的畫面並陳,「父母嘶吼找小孩,小孩卻玩得正開心,呈現了幻想和現實共存,端看我們把焦點放在哪裡。」
這個概念也延續到「邊界三部曲」。蘇西.李以書的裝訂線當作左右兩個鏡像的分界,構想繪本《鏡子》,兩個女孩在書的左右頁玩耍。因為書中沒有文字,隨著翻頁前進的圖像發展,充滿驚喜。
接下來,她把直立的版型轉90度橫放,再創作《海浪》。左右兩頁看似接續又彼此分隔,左邊是小孩所在的沙灘、右邊是有著波濤的大海。小孩追逐著海浪,但浪花卻無法越過中線,故事的進行同樣讓人出乎意料。《影子》則將版面改為上下翻閱,再度運用實體和反射的影子探索「邊界」,她也把這三本書的構想,完整寫在《Suzy Lee的創作祕密》一書裡。

蘇西.李認為繪本不只為孩子創作,大人也可享受其中,如《翻開這本小小的書》與文字作者潔西.克勞絲(Jesse Klausmeier)合作,裡面一層層打開是一本本越來越小的書,運用紙頁創造出「書中書」的遊戲感。
《成為水的夢》(暫譯)則為一首如詩的歌詞配上圖畫,歌詞描寫夢想如水似花,她便從流動的「水」發想。全書僅用藍色一種顏色,描寫主角像水一樣四處旅行,並將書頁設計成屏風般的摺頁,全書展開後讀者還可發現,背面藏了一首樂譜。

對蘇西.李來說,書的內容很重要,「形式」更是,因此她的作品常是無字繪本。她在《Suzy Lee的創作祕密》中自述,創作一本書的感覺「就像是把身體縮小、變圓,不斷地想要鑽進什麼裡面……蜷縮著坐在那裡好像不停地要把什麼摺起來、藏起來,然後又好像一點點地要把什麼拉出來的這種行動的半徑——對我來說,這就是書的尺度。」
那麼,完全沒有歌詞的樂譜,也能做成繪本嗎?這個想法,來自貝多芬塵封兩百多年的樂譜出土的新聞,「但創作常常是將生活中感受到、貌似無關聯的東西串在一起,由此生成一本書。」
《夏天》就是這樣的成品,蘇西.李表示,有一次傾盆大雨時,她和小孩留在車上聽著韋瓦第的〈夏天〉,孩子們開心的神情讓她有了靈感,便一邊聽著音樂、一邊用色紙創作本書,以帶著即興感的畫面,將孩子嬉戲、樂團演奏、雲雨交織的情景,融合五線譜的元素,完成這部富含音樂性的繪本。
蘇西.李創作每本書的過程都不同,「邊界三部曲」因有想要表現的敘事和形式,所以較嚴謹準確。《成為水的夢》則是把紙攤在地上自由揮筆,和編輯們的合作也很愉快自然,她笑說:「大概就是我畫完後問編輯,滿意嗎?」
她認為書最有趣的地方,在於它是可以隨身攜帶的藝術品,想看的時候隨手拿來翻,想停的時候隨時闔上。雖然身為繪本作者、也是兩個小孩的媽媽,但她表示:「小孩不會特別喜歡我的作品,對他們來說那就是所有書中的其中幾本,我的創作就是他們的日常,這樣很好。」
除了埋首自己的創作,蘇西.李也與其他韓國創作者展開合作計畫,發起「夏天休假計畫」,並成立Hintoki Press出版工作室,目前已有15位作家成員,主要以韓國傳統故事為題,目標為每年各做一本書在首爾書展展出,共同出版成合集。合作的繪本大多形式創新,題材則轉化各種既有的民間故事,例如恐怖傳說、或小學課本上耳熟能詳的文章,有一次則邀集大家一起去逛博物館,以當天經歷各自創作一本書。
她笑說當初打電話邀約作家朋友,獲得熱情響應,「可能作家都很孤單,大家好像等我這通電話很久了!」她比喻每個人就像一個孤島,在某個水退的瞬間便連結在一起,離開自己的島去拜訪其他人,當潮水再度漲起,又回到自己的島上各自創作,但彼此間仍互相欣賞、讚嘆。現在她除了創作還得身兼催稿的編輯角色,也被其他成員戲稱加入合作彷彿「被詐騙」,「但大家還是心甘情願,就是因為好玩!」
對於有讀者認為,她的《愛麗絲幻遊奇境》風格陰暗,與原著大異其趣,蘇西.李爽朗回應:每個人都有黑暗與明亮兩面,世上不存在百分之百快樂、也沒有百分之百悲傷的故事,她不覺得兒童繪本就必須愉快活潑,小孩聽故事時會仰首期待著「接下來呢」,就是因為故事中充滿各種元素,「想想《格林童話》不也很多恐怖情節?或許就是我們已經在故事中經歷這些恐怖,反而覺得真實人生過得還可以了!」
不刻意討好兒童,也不受傳統形式侷限,這就是蘇西.李永遠在創作上保持活力的祕訣吧!●
創作者與他的AI.貳號》能偷懶的工具就是要用爆
以《異人Harmony》於「京都國際漫畫動畫獎」奪下漫畫優秀獎(冠軍)的台灣漫畫家貳號,曾在噗浪上分享使用Midjourney協助作畫的心得。使用AI算圖在繪圖工作者領域圈始終備受爭議,有人拒之千里之外,但也有人視為新工具,在不涉及核心創作與藝術本質爭議的流程上摸索。本次「創作者與他的AI」邀請貳號與讀者分享自己使用AI畫漫畫的心路歷程。
➤暖身題:使用背景
Q:從哪個 AI ⼯具或應⽤程式開始?
貳號:剛接觸AI繪圖時的選項並不多,曾嘗試⾃⼰設定Disco Diffusion卻總是失敗,後來發現Midjourney入⾨很⽅便,只要加入Discord伺服器就能開始算圖,也很幸運的有朋友願意分享招待碼給我,便⼀直使⽤⾄今。
Q:現在創作上會例⾏性使⽤ AI 嗎?通常⽤在哪邊?
貳號:會,通常應⽤在設計發想和分鏡取景。
Q:目前對AI 最不滿意的⼀件事情?
貳號:作為非常初階的使⽤者,我對AI繪圖並沒有非常具體的期望,所以談不上有不滿的地⽅。因為⾃⼰並沒有花很多時間在鑽研AI的判讀原理和指令,所以得不出理想的圖⾯時也不會特別感到沮喪。如果真要挑剔使⽤體驗的話,個⼈會希望算圖的指令可以被整理成表單,⽅便速查的統整。(雖然應該已經有⼈做,只是我沒有努⼒去找⽽已。)
Q:哪些特定的技術或趨勢會持續關注?
貳號:AI連續動畫與3D繪圖等都會持續關注。作為漫畫家,果然還是會想看到自己的作品可以動起來吧!我看到 Sora的感想只有「真是強大啊」哈哈。希望未來可以發展到能夠穩定的生成特定角色景物與非寫實風格的動畫,或許就可以實現動畫化的夢了呢。畢竟現在動畫製作的成本還是非常的高昂啊。
➤創作上的實例
Q:創作過程中,AI⼤多扮演什麼⾓⾊?
貳號:主要是協助場景發想與背景草稿,比較偏向讓它去探索與發散概念,最後再由我⾃⼰擷取想要的結果。
我的應⽤⽅式是會先⼤概構思要什麼風格的場景,⼤量找參考圖,最後擷取喜歡的部分交給算圖去融合。例如《異⼈II: Resonance》中的⾃由活動區場景,就是使⽤了溫室、醫院中庭、庇護所為主關鍵詞,同時融合了監視、牢籠等形象去進⾏設計。
個⼈的使⽤經驗是,如果⼀開始就有明確的⽬標物,例如:想要特定物體的不同⾓度,可能在下指令上會需要花較多功夫,所以選擇了前述中比較隨興的使⽤⼿法,⽬前尚未直接將AI 算圖的成品拿來當作完稿使⽤,都會經過⼀定程度的加⼯或重新繪製,讓畫⾯風格統⼀,降低突⺎感。然⽽即便需要⼀定程度的⼿繪調整,AI 這個⼯具還是幫我節省了許多的時間成本。
Q:如何看待技術(特別是AI)與創作(原創性)之間的關係?
貳號:就漫畫來說,賞⼼悅⽬的圖⾯可以吸引讀者,讓讀者不⽤花太多成本便能融入情境, 因為是使⽤靜態的圖⾯表達故事,所以便需要⼀定程度的畫技基礎與鏡頭語⾔的編排,以盡量避免畫⾯讓讀者看不懂意思的情況發⽣。
然⽽這些技術的養成本⾝需要⼤量時間,不間斷的產出本⾝也是重度消耗勞⼒的過程,不知不覺中就消磨掉許多創作的熱情。如今AI算圖某種程度上成為了⼀個階梯, 讓任何⼈都能較為輕鬆的跨越畫技⾨檻,以更便捷的⽅式進入⼤眾視野。我認為這項技術確實可以幫助圖像產出者更快速的去尋找各種可能性,縮短嘗試新⼿法時所花費的時間,進⽽找到呈現作品的最佳⽅式。
如此⼀來,或許創作時就能將更多⼼思投入在想表達的內容與細節琢磨上,這也是我使⽤AI 輔助作畫的初衷。
Q:除了漫畫創作,還有什麼場合會使⽤ AI 產品呢?
貳號:開車,最近剛好有機會接觸新車種,發現各種功能都已經實裝,例如自動維持車速車距,修正駕駛和手煞車等,實在是非常便利!還有使⽤銀行客服時,除非必要不跟真⼈講話(笑)。以前旅居美國時,便很習慣他們先透過能語音辨識的人工客服快速應對一些較為單純的事務的作法。聽家裡金融業的長輩聊天時,也有討論到他們有逐漸在跟進這種服務模式。
Q:期待或覺得很快就能實現的AI願景是什麼?
貳號:除了繪圖外,平時⽣活並不會特別意識到AI 的存在,然⽽仔細⼀想,AI技術其實已經默默地融入⽣活各個⽅⾯了。雖然新技術的出現不免伴隨著許多爭議,甚⾄動搖了既有的價值觀,但我依然會對AI技術保持開放的態度,會花時間去了解和摸索它能為我的⽣活帶來什麼價值。最近的感觸是規劃出國旅遊真是困難,要是AI可以幫忙安排⾏程跟訂房訂票就太好了呢。(編按:在今年的消費電子展CES上,其中一項備受矚目的產品AI智慧型個人助理Rabbit R1,在展示影片中便有安排行程與訂房的使用情境。)●
➤貳號最新作品《無光區》於CCC連載中!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