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圖書出版薪資調查:愛與現實的兩難,壓垮編輯的最後一根稻草是?
低薪苦勞,是出版業的普遍現象嗎?身處此夕陽產業,壓垮編輯和行銷們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什麼?
由「我在出版業上班」團隊企畫執行的「2024年圖書出版產業薪資調查」結果出爐,據回收的兩百多份問卷統計,填答者年齡近半數為26至35歲,平均月薪以36,000至40,000元(占27.6%)、31,000至35,000元(占21%)為最多,僅有4.3%達60,000元以上。其中高達六成的人月薪40,000元以下,低於主計處統計今年1至10月的經常性薪資平均數46,455元。
![](https://www.openbook.org.tw/sites/default/files/u39062/chu_ban_ye_yue_xin_fen_bu_nian_ling_.jpg)
除了數據呈現,開放式填答的「想繼續/離開出版業的原因」,則涵蓋老闆壓榨、組織管理不善,造成一人多工,甚至職場霸凌等因素。可見除了產業前景茫茫,讓從業人員萌生退意的另一主因,是「人」。
➤填答者樣貌
「我在出版業上班」是由4位曾任出版社行銷的成員成立的FB粉絲專頁,至今有1.5萬粉絲,常發起出版相關議題討論、舉辦座談,去年並規畫執行「圖書定價制(新書售價規範)意見調查」、「圖書出版產業薪資調查」。
為了追蹤薪資變化,今年「我在出版業上班」第二度發起薪資調查,主要透過FB(Meta)、Threads等社群平台發放問卷,自10月底起約5周時間內,共回收257份有效樣本。
其中,就職單位以出版社占8成3最多,其次為書店,所在單位以規模5至30人者占42%最多。擔任編輯者約55%、其次為行銷企劃約16%,任管理職者約18%。年資則平均分布(共分未滿1年、1至2年、2至3年、3至5年、5年以上、7年以上、10年以上等)。整體調查結果,普遍與去年差異不大。
![](https://www.openbook.org.tw/sites/default/files/u39062/chu_ban_ye_zhi_wei_fen_bu_-yuan_bing_tu_.jpg)
不過,其中仍有6位填答者的薪資「脫穎而出」,含獎金後的年薪破百萬。其中4人為出版社編輯,年資皆10年以上,其中3人為管理職,所在單位的規模從30人以下到百人以上都有,共通的是公司會每年因績效考評而調薪。另2人則分為電子書平台PM(專案經理)與版權公司版權人員。
相較於去年,今年的問卷新增了幾個問題,包括年薪、調薪頻率、調薪時機,以及有無計畫在未來一年內離職、是否考慮跨領域發展。其中計畫離職者約占32%,考慮跨域發展則高達79.8%。
至於哪些福利措施能夠提升投入出版產業的動力,複選項目中的彈性工時、遠端工作、獎金制度皆占六成以上,可謂三大誘因。
![](https://www.openbook.org.tw/sites/default/files/u39062/chu_ban_ye_nian_xin_fen_bu_.jpg)
➤調查結果分析
「我在出版業上班」表示,主計處公布的各行業平均薪資,將圖書出版業歸在「出版影音及資通訊業」,因此數據總是偏高。如今年1~10月經常性薪資平均為67,407元,難以真實反應圖書出版從業人員薪資現況,該粉專因而發起這項調查。而在更早的2019年,FB粉專「瞎妹休日委員會」也曾進行過這項調查,根據418份有效回覆樣本結果顯示,出版業月薪中位數為3萬至3萬9000元。
不過,今年這份調查的填卷人數較去年的442份少了近半數。「我在出版業上班」成員E編表示,減少原因可能為去年剛做過同樣調查,以及問題增加,降低填答意願。結果則呈現年輕從業人員面臨低薪、多工、孤立無援的處境,更有不少人表示對管理方式不滿。
除了產業發展讓人看不到未來,許多人提到,公司內缺乏升遷管道,業主不擅管理,甚至「利用員工對出版的熱情,壓榨真正有做事的員工」,還有組織腐朽、老闆精神霸凌、不適任的主管獨攬大權等問題。
![](https://www.openbook.org.tw/sites/default/files/u39062/liu_xia_he_li_kai_de_yuan_yin_.jpg)
工作量大與職責分工不清,也是業內常態。編輯背負業績壓力、工作橫跨企畫與行銷,或行銷人員卻身兼行政、PM、公關等「一人多工」,令人身心俱疲。有編輯坦言:「書賣不好就擔心會被資遣、被塞書、被改變做書的時間」;也有行銷心酸表示,若選擇離開,並不是因熱情被消耗,「而是上層的態度朝令夕改,或要面對第一線客服,精神經常耗弱。」
低薪、超時工作、溝通成本高等,都是令人無奈厭倦的原因。因付出的時間心力與薪水無法平衡,讓人動念「不如歸去」。明明很好的書卻銷量很差,也讓編輯灰心「懷疑自己到底在做什麼?」,或即使做了百萬業績卻不曾被加薪,感到職涯發展受限。老闆想保有過去出版黃金年代的利潤,因此反過來苛扣員工的待遇,最令人心痛。
相對地,選擇留下來的理由,多出於對書本的愛,以及相信閱讀能改變社會、幫助弱勢的使命感。有人比喻,出版業是相對封閉的市場,「也是一個人的武林」。也有書店人員真心從工作獲得成就感,「喜歡把書擺得漂漂亮亮的、那種動腦的感覺,客人看了開心,我自己也開心。」
➤內容轉型之必要與組織運作的困境
不過,出版業當然不能靠愛發電。展望出版未來,多數人都提到轉型勢在必行,不論是數位轉型或跨域、跨媒體合作,都必須思考如何從紙本出版,延伸拓展到「內容產業」。
但這樣的期望卻不敵現實,許多人提到身處的老牌出版社「缺乏嘗試的勇氣」、「轉型速度跟不上時代變化」。更普遍的是,從最基本的人事管理方式就沉痾重重,組織老化,數據、經驗分享不透明,且缺乏有系統的教育訓練以輔助人才升級,整個工作環境和架構都很不完善。
出版身為「文化事業」,卻不少人抱怨主管不尊重專業、員工被當「免洗筷」,過度剝削勞工,「真正的問題,是低薪下的工作強度讓人感到不值與挫敗。」這些真實血淚心聲,或可給出版界高層與老闆們省思參考。
一般認為出版產業因書市萎縮而走下坡,因此難以吸引人才,然而從這份調查的簡答內容卻可見,選擇出版界的人大多明白市場現況,但他們仍因為熱愛而投入。直到身處其中,受到最大的打擊卻是來自產業內部的經營問題——低薪、工時長之外,更有職場霸凌與情勒,加重情緒勞動負擔,這些其他業界有的暗黑面,出版業也未能倖免。
E編認為,其中或也凸顯了35歲以下的青壯世代,追求更高的工作自主性,以及對產業轉型前景的期待。因此,不論是工作與職權分配、調薪和獎金福利、轉型方針等,公司若未能對此建立透明完善的制度,將更難留住對出版有理想的人。
➤學者建議:增加調查樣本,擴大訪問階層
專研書業的台大社會系專案助理教授李令儀,肯定這份問卷設計明快,貼近從業人員的工作經驗,比官方調查更有彈性,讓填答者願意吐露心聲。
她對圖書產業的「低薪」表達憂心:「台灣的編輯和行銷人員等人才,是出版和圖書產業的重要資產。但長期以來,這個資產並未受到足夠重視。」因社會的少子化趨勢,出版產業又以低薪降低成本,很快就會面臨人才斷層;加上產業的數位轉型不足,未來整體產業的活力堪憂。
另一方面,綜觀這份調查數據,樣本數不足為一大限制。關注出版產業的台大經濟系教授馮勃翰指出,除了樣本小,另一限制則是取樣偏誤,亦即填答者多是有追蹤「我在出版業上班」人,其薪資數據是否會因此有高估或低估?由此較難評估這份數據的代表性。此外,若能找到對標的數字,例如其他國家的出版業薪資分布,會讓這份調查更具參考性。
中華經濟研究院高級分析師鄭睿合則從問卷設計的角度提出建議,包括問卷題目可增加受訪者希望調升的薪資幅度、調薪頻率。針對福利措施,也可進一步提問,如:彈性工作的內容有什麼?希望每週有幾天能遠距工作?工作環境的改善項目有哪些?或者針對育兒環境的設立托育室、規畫餐廚空間等。最後,也可再針對調查出的數據做交叉分析,例如不同年齡、職位與月薪的交叉分析等。
由於這份調查呈現了對管理高層的不滿,因此鄭睿合提到,問卷主要以社群傳播,較難觸及年紀較長、不嫻熟數位操作的出版社負責人。希望能有不同的調查管道,讓更多出版界老闆可以參與填答,以了解經營者的心聲。
書業觀察人士羅玫玲審視問卷題目,提到其中填答的公司規模「5到30人」歸為一類,跨度太大。以台灣的情況來說,20人以上算中偏大,經營模式與20人以下不同。此外,書店和經銷公司的職稱分類較模糊,填答的人也少,若未來調查能涵蓋到出版社以外的產業上、中、下游,更為理想。●
![](https://www.openbook.org.tw/sites/default/files/u39062/jie_.jpg)
東亞書房》日星松下洸平首部散文集《定畫劑》記錄平凡卻無可取代的日常,及其他藝文短訊
【業界新聞】
■日本當紅男星松下洸平,本月中推出首部散文集《定畫劑》(角川出版),收錄他自2021到2024年在雜誌《達文西》連載的同名隨筆,以及2篇新文及後記。書名的定畫劑(Fixative)一詞,源自繪畫作品完成後,噴灑在畫作上防止色彩褪色剝落的保護液。松下以此概念為靈感,將日常景色與邂逅定著在書寫當中。
這本散文集記錄他繁忙的生活,包含角色與自身之間的差異、製作專輯和歌曲的感受、被大量未完之事圍困的心情、與家人親友相處的點滴,以及他與過去的對話及心情剖白。本作封面、內頁插畫及書本設計,皆由松下親自操刀。在封面中,松下描繪自己平凡日常的樣貌,他也在附言中提到,在準備出版的過程,無數次反覆閱讀每一篇文章,那些笑過、哭過、迷惘過的日子,雖不華麗,卻是無可取代的寶物。
■日本出版經銷龍頭「日本出版販賣株式會社」(日販),近期發布2023年11月至今的年度書籍暢銷榜。綜合排行前10名,分別為雨穴《詭屋2:十一張平面圖》(飛鳥新社)、鈴木典丈《大危機百科2》(小學館)、宮島未奈《奪取天下的少女》(新潮社)、鈴木典丈《大危機百科》(小學館)、雨穴《詭屋》(飛鳥新社)、雨穴《詭畫》(双葉社)、安達裕哉《頭腦好的人說話前思考的事》(DIAMOND)、《世界聖教VOL.4》(聖教新聞社)、柴田啟子《麵包小偷與麵包車》(角川出版),以及TEX加藤的《New TOEIC新制多益必考單詞1000》(朝日新聞出版)。
本年度攻佔總榜前列的雨穴、鈴木典丈及柴田啟子,亦名列去年綜合榜前10名,影響力仍持續發酵。而若單看小說類分項排行,雨穴及宮島未奈兩位作家,分別以3部及2部作品壟斷榜單前5。6-10名則為黑柳徹子《續.窗邊的小荳荳》(講談社)、東野圭吾《祈念之樹的女神》(實業之日本社)、背筋《關於近畿地區的某個場所》(角川出版)、冬野夜空《即使所有戀情都將結束》(Starts出版),以及凪良汐《編織星光》(講談社)。
【得獎消息】
麻田以龐雜豐富的史料,詳細描繪自美國要求蘇聯參戰至二戰結束的征戰過程,既為蘇聯及東亞近代史提供全新視角,亦讓讀者透過歷史糾葛,重新認識現在的日本及俄羅斯,受日本多所大學教授推薦。除榮獲本屆司馬遼太郎獎外,本書亦是第10屆豬木正道獎得獎作品。
【作家動態】
三浦透過踏實工作、為客人打造迷人指甲的美佐,以及熱情洋溢但經常醉酒忘事的新手美甲師大澤星繪,訴說沙龍「月與星」與客人擦出的神奇火花。
返老還童的雅美,與曾經的憧憬對象天瀨聯手,試圖改變昭和時代陳舊價值觀。然而,為此奮力拚搏的她們,卻發現事情沒有那麼簡單。擅於描寫高齡化社會與女性困境的垣谷,這次以重生的大膽設定,書寫女主角們在性別框架根深柢固、高學歷女性找工作困難重重的社會,重新審視人生意義的精彩歷程。
■以出道作《我想吃掉你的胰臟》一躍成為暢銷作家的住野夜,本月中推出充滿驚奇的娛樂小說《扭曲的愛》(新潮社)。某位底層YouTuber,突然在直播頻道預言「世界毀滅」,雖然預告內容真假難辨,但有人卻開始發現「只有自己能看見的神祕事物」。確信末日即將來臨的他們,紛紛展開最終行動。
一直當個「乖乖牌」的女高中生、自稱惡魔的老師、在青梅竹馬面前持續精神自虐的大學生、和職場前輩學做菜的公司職員、為愛妻奏樂的青年、如動物般純真的少女,形形色色的人們,再也無法在這瘋狂的世界保持正常。徹底失控的他們,一股腦朝著某個目標狂奔。雲霄飛車般的命運,將會為他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什麼樣的震撼呢?
■著有《百鬼夜行》、《巷說百物語》等暢銷妖怪小說的京極夏彥,於上個月底發行《書樓弔堂》完結篇:《書樓弔堂:霜夜》(集英社)。《書樓弔堂》系列作講述發生在明治時期古書店「弔堂」中的命運邂逅,至今已有《破曉》、《炎晝》、《待宵》3部作品問世。在最終回《霜夜》中,京極將時間點推至明治40年。名叫甲野昇的男人,在故鄉失去立足之地後,逃亡般地來到東京。任職於印刷公司的他,不只見證閱讀人口增長、書籍商品化的歷程,亦成為活絡出版業的一股湧泉。
這個名不見經傳的男子,在神祕弔堂主人的牽線下,將與靜靜安睡的書籍,催化出什麼樣的化學反應呢?在這部作品中,夏目漱石、德富蘇峰、金田一京助、牧野富太郎等知名作家,以及過去系列的角色們,也將作為配角登場,為讀者帶來一齣消逝之人及消逝之物編織出的不朽故事。
■以《線,畫出的我》獲得梅菲斯特獎的小說家暨水墨畫家砥上裕將,在本月中發行新作《11毫米的雙星:視覺矯正師野宮恭一》(講談社),書寫寄宿在雙眼中的奇蹟。性格笨拙的青年野宮恭一,在視覺矯正師的職業道路上,兢兢業業努力精進。某天,野宮在一家咖啡館裡,遇見名叫燈的4歲女孩。
雙眼異於常人的她,無法以立體的方式觀看世界。野宮在為燈進行視覺矯正訓練的同時,也接觸到更多不同境遇的人,包含視力低落的小學生、罹患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漫畫家等。面臨這些視覺領域的不同挑戰,野宮將如何應對,又將透過他們,發現什麼樣的世界呢?擅以細膩畫面訴說故事的砥上,繼3年前出版的《7.5克的奇蹟》後,再次以「眼睛」為主軸,描繪角色們各自背負的人生困境,以及他們堅毅的生命。
這番請求激起南方深埋心中的本能,讓他重燃行動的意志。在搜索過程中,南方因而與校內最大社團領袖志田、對志田虎視眈眈的神祕女子,以及追蹤北澤的男人們,產生意料之外的交集。金城透過錯綜複雜的利益,以及意想不到的真相,訴說令人心潮洶湧、熱血沸騰的青春物語。
抱持「想為即將走到生命盡頭的人們盡一份力」的熱血護理師麻世,在緩和療護科將領悟到什麼樣的道理?實習來到結尾時,她又是以什麼樣的心情送別恩師呢?南杏子以震災前美麗的能登半島為舞台,描寫一段段帶著感動與感謝的生命旅程。●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