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書房》加薩走廊情勢受關注,20年前圖文書《巴勒斯坦》熱銷再版,及其他藝文短訊

【產業消息】

■自今年10月7日哈瑪斯對以色列發動突襲以來,加薩走廊的情勢引起全球關注,20年前備受讚譽的非虛構圖文書《巴勒斯坦》(Palestine)也重新熱銷再版。美國老牌漫畫出版社Fantagraphics表示,上千本庫存在2個月內銷售一空,目前緊急加印中。

《巴勒斯坦》作者喬.薩科(Joe Sacco)本業是記者,他在1990年代拜訪約旦河西岸和加薩走廊,將見聞和訪談畫成漫畫,以報導式的清晰條理爬梳占領和領土劃分的衝突、對巴勒斯坦人的影響等。這些漫畫起初以便宜的薄冊形式分9期刊出,後於2001年由Fantagraphics集結成書出版,並由文化評論家薩伊德(Edward Said)作推薦序。在漫畫還被視為大眾、野俗、誇張的1990年代,《巴勒斯坦》的嚴肅體裁以及結合報導與圖像的原創性幾乎前所未見,薩科也因此被視為圖像報導文學的先驅。

■為滿足讀者對漫畫和圖像小說的強勁需求,愈來愈多傳統出版社將目光投向網路漫畫平台或社群媒體,尋找下一本現象級暢銷作。這股趨勢主要源自Webtoon的成功:2004年發跡於韓國的Webtoon,號稱擁有目前全球最大網漫社群,並於去年成立「Webtoon Unscrolled」出版社,進軍英語漫畫的紙本市場。

Unscrolled並非第一個將網漫改編紙漫的出版社,企鵝藍登書屋正是在Webtoon上看見瑞秋・史邁司(Rachel Smythe)浪漫奇幻作品《奧林匹斯傳說》(Lore Olympus)的潛力,2019年起將還在連載的漫畫集結成冊出版實體書,明年甚至將推出以史邁司為名、由她主導的書系。


浪漫奇幻作品《奧林匹斯傳說》系列出版品。 (圖片來源:INKLORE

甫於12月初推出新集數的LGBT青春愛情漫畫《戀愛修課》(Heartstopper),也是艾莉絲・歐斯曼(Alice Oseman)自2016年起先在社群媒體Tumblr和網漫平台Tapas上連載,直到2019年才由樺榭童書出版集團(Hachette Children’s Group)集結成書。截至目前為止,《戀愛修課》單行本第1至5集在英國已賣出110萬冊。

傳統出版社與網路漫畫的結合,不僅為漫畫愛好者提供更多元的選擇,也為整個行業注入轉變的契機。對出版社來說,網路漫畫的忠實讀者群偏好一次大量追漫,渴求新故事,也願意掏錢支持喜愛的創作者,幾乎是紙本漫畫的銷售保證。而對網漫作者來說,出版紙本可觸及到網路以外的新讀者。不過,如何在紙本頁數限制下,將原先一頁滑到底或如報紙般全開大小的內容,重新編排得邏輯流暢、高潮迭起,又能吸引讀者購買下一集,才真正考驗編輯功力。另外網漫大多為彩色,從螢幕顯示(RGB三色)到彩色印刷(CMYK四色)的調整,也比黑白漫畫多一道工序。從數位載體到實體印刷,不只是單純將條漫分割成單頁或跨頁的問題,對作者和出版社都有更多挑戰。

【2023年度精選書單】

■回顧2023年,今年有哪些新書獲得最多媒體推薦,恨不得塞進每個讀者的聖誕襪呢?英美書房交叉比對7家重量級書評媒體()的年度書單,從700筆推薦書目中去除重複推薦後,共獲得506筆書目資訊。以下列出至少4家書評一致推薦的23本年度好書。

6家媒體驚呼讚嘆(共2本):

  • 《柏南特耕隊》(Birnam Wood,暫譯):以長篇小說《發光體》一舉打破布克獎史上「篇幅最長作品」、「最年輕得主」雙紀錄的伊蓮諾.卡頓(Eleanor Catton),睽違10年終於出版最新小說,再次以複雜細膩的角色群構建精密劇情,深刻描繪資本主義和理想主義間岌岌可危的平衡,以及人在追求理想時所做出的權衡與讓步。卡頓表示:「我想寫一本關於人們做出選擇、犯錯,並對自身與他者引發致命後果的書⋯⋯在這個全球面臨生存威脅的時代,點燃讀者探究未來下一步變化的好奇心。」更多報導請見:〈2023年3月號英美書房〉 
     
  • 《鷦鷯啊,鷦鷯》(The Wren, the Wren,暫譯):愛爾蘭國家書卷獎終身獎作家安妮.安瑞特(Anne Enright)出版最新小說,以晶瑩剔透的詩歌點綴銳利的散文敘述,巧妙織就一個關於渴望、背叛與希望纏繞的家庭故事。更多報導請見:〈2023年9月號英美書房〉

5家媒體讚不絕口(共4本):

  • 《壞蛋宣言》(Crook Manifesto,暫譯):以《地下鐵道》、《尼克男孩》(The Nickel Boys,暫譯)連續兩年獲得普立茲獎的美國作家科爾森.懷特黑德(Colson Whitehead),今夏推出「哈林三部曲」犯罪小說的第二篇章。懷特黑德巧妙融合黑色喜劇與突發而日常的犯罪暴力,從家庭題材中召喚出70年代紐約氛圍,造就一部令人目不暇給的社會諷刺小說。更多報導請見:〈2023年7月號英美書房〉
  • 《蜂之刺》(The Bee Sting,暫譯):13年前曾以《史基比掛了》(Skippy Dies,暫譯)入圍布克獎的愛爾蘭小說家保羅.莫瑞(Paul Murray),今年再度以悲喜交織的小說《The Bee Sting》打入布克獎決選。 《The Bee Sting》接二連三拋出種種事件,熱鬧非凡,同時也呈現愛爾蘭經濟崩潰後的社會剖面。當前途看似注定無望,人是否還會堅持良善?更多報導請見:〈2023年9月號英美書房〉
  • 《賭注號》(The Wager,暫譯):記者兼《紐約時報》暢銷作家大衛.格雷恩(David Grann),承襲愛倫坡獎前作《花月殺手》(Killers of the Flower Moon)中懸疑與紀實交織的筆法,將這件後人稱為「賭注號叛變」的歷史事件寫成非虛構文學《賭注號》(The Wager),融合驚心動魄的海上冒險奇譚、《蒼蠅王》般無政府狀態的赤裸人性,以及緊湊的法庭推理攻防。本書目前由李奧納多.狄卡皮歐和馬丁.史柯西斯改編,同一製作團隊也會將《花月殺手》搬上大螢幕。更多報導請見:〈2023年4月號英美書房〉
  • 《湯姆湖劇院》(Tom Lake,暫譯)柑橘文學獎得主安.派契特(Ann Patchett)出版最新小說,繼《倖存之家》後再度證明她身為家族敘事故事大師的功力。全書極其優美地交融兩條時間軸的情節,營造豐富層次,向讀者拋出一場關於愛、家庭與抉擇的沉思。當故事結局揭曉時,令人既備感驚訝,又不得不同意一切因果無可避免。更多報導請見:〈2023年8月號英美書房〉

4家媒體好評推薦(共17本):

  • After The Funeral》, Tessa Hadley 著。
  • Biography of X》, Catherine Lacey 著。更多報導請見:〈2023年3月號英美書房〉
  • Blackouts》, Justin Torres 著,美國國家書卷獎得獎作。更多報導請見:〈2023年11月號英美書房〉
  • Doppelganger》, Naomi Klein 著。
  • Fire Weather》, John Vaillant 著。
  • How to Say Babylon》, Safiya Sinclair 著。
  • Kairos》, Jenny Erpenbeck 著。
  • King》, Jonathan Eig 著。
  • Lone Women》, Victor LaValle 著。
  • Monsters》, Claire Dederer 著。
  • Same Bed Different Dreams》, Ed Park 著。
  • The 272》, Rachel L. Swarns 著。
  • The Best Minds》, Jonathan Rosen 著。
  • The Fraud》, Zadie Smith 著。更多報導請見:〈2023年3月號英美書房〉
  • The Talk》, Darrin Bell 著。
  • Victory City》, Salman Rushdie 著。更多報導請見:〈2023年2月號英美書房〉
  • 《等待在夜裡被捕》(Waiting to Be Arrested at Night), Tahir Hamut Izgil 著。更多報導請見:話題》願你有平安的火焰──《等待在夜裡被捕》推薦序

■2023年對漫畫和圖文書出版社又是收穫豐盛的一年,綜合5家媒體(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PR、《衛報》、《出版人週刊》、《華盛頓郵報》、《圖書館期刊》)的漫畫和圖像小說年度書單,可看到主題從飲食構築的家庭記憶、父子間的傳承、青春成長記事,到夢境與神燈精靈對日常的啟示。今年的英語圖文書帶來題材多元、令人目不暇給的視覺盛宴。

今年的圖像自傳和回憶錄尤其備受矚目,個人生命故事有如社會和歷史的一側切面。以時事漫畫獲普立茲獎的戴麟・貝爾(Darrin Bell),首度出版圖像回憶錄《談話》(The Talk)。他以自己在1980年代洛杉磯成長的經歷開始,思考作為黑白混血兒和黑人男性,在美國生存所面對的挑戰,忠實呈現黑人代代受種族主義影響的困境。

《合菜:來自越南的美國人的回憶》(Family Style: Memories of an American From Vietnam)的作者Thien Pham,則是透過食物這個媒介,記錄了他和家人作為越南難民的艱險經歷。從全家上下僅剩的一顆飯糰,總是充滿海風鹹味的西瓜,到加入其他移工收成草莓後吃到的第一包洋芋片,每樣食物對他來說都有不同意義,也是他逃離越南、進入泰國難民營、最後落腳美國的漂泊中,追尋歸屬感與幸福的印記。

駱茲・切斯特(Roz Chast)的非虛構圖文書《我一定是在做夢》(I Must be Dreaming)如同書名,是一本讀者看完可能會大喊「我到底看了什麼」的笑鬧隨筆。漫畫家嘗試為自己的夢境分門別類,例如「漫畫構想」、「恐怖身體」等,但也有更多無法分類的(例如「長著一字眉的愛爾蘭矮妖」),目的倒不是科學研究,而是要證明做夢這個最普世但又最私密的行為,是人人都可享受的免費娛樂。

茱莉亞・沃茲(Julia Wertz)《難搞的一群人:超級普通的勒戒故事》(Impossible People: A Completely Average Recovery Story)也同樣幽默。這本回憶錄從她獨自站在叢林間一輛撞爛的汽車旁開始——她是怎麼來到這的?沃茲以她一貫的慧黠和敏銳,用簡潔的黑白漫畫追溯成癮後通往清醒的漫漫長路,在微小的勝利和失敗間找到不放棄的動力,並且誠實地向親友、甚至自己揭露內心的脆弱。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 Sway(文字工作者)
  • Bambook(文字工作者)
2023-12-31 11:30
童書短評》#120 陪孩子感受時序,自然處處皆風景

農夫月曆

농부 달력
文、圖:金善珍(김선진),簡郁璇譯,上誼文化,380元
推薦原因: 知   文   圖 
適讀年齡:小學中、高年級(9-12歲)
這本書可以放在手邊慢慢讀,跟著一整年的節氣時序,感受畫面裡的泥土氣味與親情牽掛。作者用溫潤踏實的筆調刻劃農家日常,自家父母成了最佳主角。從屋裡到屋外,從春耕到冬藏,兩人忙碌又可愛的身影穿梭在田園變幻風光裡,配上幾道當季的小餚、幾句熟悉的問候,連串成一年復始、怡然自得的農耕曲。整本敘事看似清淡隨意,卻把鄉村生活的智慧與知識全都融和在色彩畫面裡,明確飽滿又優美迷人,怎麼翻讀都不膩。內容簡介


《農夫月曆》內頁(上誼文化提供)

文、圖:劉旭恭,水滴文化,380元
推薦原因: 圖 
適讀年齡:學齡前、小學低年級(4-8歲)
水墨暈成一片沉而靜的禪意世界,整篇作品流露劉旭恭一如既往的豁然和煦。故事裡的小和尚在日復一日的修行運筆中,一步一腳印磨練心性、積累虔誠。當那久違的大雨終於沁然落下,所有的喧擾止息,所有的念想也歸零,最後洗淨出一顆澄澈映人的初心,連讀者也一起被滋潤了、療癒了。上下翻頁的特殊版式以及毛筆手寫字體為畫面增添變化,氛圍質樸淡定,節奏不疾不徐,讀起來更有味道了。【內容簡介

雅希葉的倒影

Les Reflets d’Hariett
瑪希安.卡迪(Marion Kadi)著,尉遲秀譯,大塊文化,480元
推薦原因: 趣   文   圖   創 
適讀年齡:小學低、中年級(7-10歲)
死不瞑目的獅子靈魂等在水漥旁,縱身一跳,成了女孩雅希葉的倒影。雅希葉從此不一樣了,不再害羞且活力充沛,有時甚至如野獸般狂放,她偶爾也想念從前安靜內向的自己,能不能讓兩個截然不同的自己同時存在呢?
大膽直率的野獸派畫法配上離奇又充滿隱喻的情節,讓這部作品從頭到尾燃燒高亢能量,釋放前所未有的淋漓暢快。鮮豔色彩與流動線條一路推著故事走,影子與自我之間的拉扯也越來越撲朔,每一處奇異轉折都讓人推敲咀嚼很久很久。【內容簡介


《雅希葉的倒影》內頁(大塊文化提供)

海邊的畫室

海のアトリエ
堀川理萬子著,米雅譯,小天下出版,360元
推薦原因: 文   圖 
適讀年齡:小學低、中年級(7-10歲)
一段永不褪色的童年往事,一段短暫真摯的跨年情誼,生命中能有此閃閃發光的回憶,並以圖畫銘記成書,多麼令人欣羨嚮往之。讀著如電影鏡頭般詩意清新的每一頁每一幕,看小女孩和畫家用最自在的樣子彼此作伴,用微小的生活細節交付信任、給予愛,拂面而來的海風與天色盡是輕而不淡的溫柔,那藏在時光畫面線條色彩的情意,闔頁後仍迴盪很久很久。【內容簡介


《海邊的畫室》內頁(小天下出版提供)

斯文豪與福爾摩沙的奇幻動物

臺灣自然探索的驚奇旅程
林大利著,張季雅、陳宛昀繪,親子天下,420元
推薦原因: 知 
適讀年齡:小學高年級、國中(11-15歲)
以往多在審訂或翻譯欄位看見林大利的名字,這回終於等到他執筆獨立創作,把傳奇人物斯文豪在台灣留下的踏查足跡寫成長篇故事。題目選得漂亮,研究與寫作亦下足功夫,萬事俱全有備而來!憑著厚積薄發的專業底子以及清晰親和的文字風采,這本書輕巧連貫了歷史、地理與生物等跨領域知識,悠談島嶼山林的過去與現在。不僅斯文豪其人其事歷歷在目,更點出許多新興的生態潮流話題,豐富淵博且井然有序。配上質感乾淨的版面編排,可說集所有優點於一身,表現可圈可點。內容簡介

媽媽上班 我上學 我們都加油

나태평과 진지해
文、圖:陳修京(진수경),陳思瑋譯,大穎文化,330元
推薦原因: 趣   文   圖 
適讀年齡:小學低、中年級(7-10歲)
剛上小一的孩子以及重返職場的媽媽,兩人在車站前緊緊握手道別,各自展開一整天的追趕跑跳碰。初到新環境少不了挫折或出糗,但只要一想到親愛的你努力不懈著,我便也有了關關難過關關過的勇氣。作者用兩條平行故事線訴說母子倆的菜鳥趣事,把日常生活的辛勞與勤奮放在幽默片段裡,把對家人無限的愛與支持藏在溫暖圖像裡。情感自然輕巧不做作,恰如我們每一天的遭遇,讀起來心暖暖的。【內容簡介

通往糖麵包山的那條路

Le chemin de la montagne
文、圖:瑪麗安.居布克(Marianne Dubuc),謝蕙心譯,拾光工作室,360元
推薦原因: 文   圖 
適讀年齡:學齡前、小學低、中年級(4-10歲)
因為獾奶奶的等待與鼓勵,害羞的小貓嚕嚕終於爬上了山頂,兩人作伴一起走,尋常小徑從此處處皆風景,儘管終要分離說再見,心中思念卻濃長不滅。作者用細細悠悠的構線與色彩訴說這段超越年齡的友誼故事,溫馨中帶些感傷,卻也道出一股傳承釋然的人生況味,走過的每一步已在心中留下痕跡,回望仍感受到那溫熱。【內容簡介


《通往糖麵包山的那條路》內頁(拾光工作室提供)

魚同學

さかなくん
鹽谷真實子著,林宜柔譯,遠流出版,360元
推薦原因: 文   圖  
適讀年齡:小學全年級(7-12歲)
明知這是一則虛構架空的故事,翻頁後卻一秒淪陷,眼前的動物角色、奇幻場景,動機情感都充滿細膩且深刻的說服力,引起人內心的經驗共鳴。作者用高明圖像撐起這個美好想像故事,透過帶著漂浮感的視覺畫面,我們彷彿也跟著魚同學神采奕奕走出大門,帶著噗啾噗啾的腳步以及一顆勇往直前的心,去感受著海與陸的截然不同,願意擁抱更多想法與理解。【內容簡介


《魚同學》內頁(遠流出版提供,Sakana-kun © 2022 Mamiko Shiotani)

伊索的人生寓言

The Fabled Life of Aesop
伊恩.倫德勒(Ian Lendler)著,潘蜜拉.札格倫斯基(Pamela Zagarenski)繪,海狗房東譯,字畝文化,360元
推薦原因: 文   圖 
適讀年齡:小學全年級(7-12歲)
這本伊索寓言很不一樣,除了用優美圖文把耳熟能詳的故事再說一次,更把主人翁「伊索」用力推至聚光燈前,大篇幅細數他的奴隸出身與處事哲學,讓讀者有機會親近這位傳奇人物,看他如何發揮長才扭轉命運,貼近他的視角重新咀嚼經典意涵。如此立體又生動、完美交織人生與寓言的編輯巧思,讓這本傳世小書有了溫故且知新的不同滋味,不論是重溫的大人或初讀的小讀者都會深深喜愛。內容簡介

搶救野鳥的夏天

Here in the Real World
莎拉.潘尼帕克(Sara Pennypacker)著,蘇雅薇譯,小麥田出版,399元
推薦原因: 文 
適讀年齡:小學高年級、國中(11-15歲)
11歲的拿理總覺得自己活在「外面」,不管在家中、學校或任何營隊裡,內向的他總是格格不入,越想假裝融洽,越是筋疲力盡。富有想法的女孩喬琳讓他的生活起了漣漪,兩人個性迥異卻火花四射,一起把別人眼中的廢墟建築活成自在新天地,在努力搶救野鳥的行動過程中,接受一場溫柔而震撼的成長洗禮。
作者用循循溫柔之筆描述角色心事,這些孤僻寡言的孩子並非對世事無感,而是把愛與苦藏在心的最裡面,費勁讓自己變成大人認可的「正常」模樣,遍體鱗傷仍一聲不吭。好多好多的跌撞與拉扯、衝突與和解,都細細鋪陳在事件對話裡,牽動著讀者柔軟心靈,淚光閃閃迎向最後結局。【內容簡介


識性.味性.學性.像表現.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12月繪本大師》萬事萬物皆有故事:夢想的信仰者宮西達也

「狂言」是一種日本傳統藝能,與能劇、歌舞伎和文樂並稱日本四大古典戲劇。和其他古典戲劇相較,狂言的內容簡單且即興,大量運用庶民題材和生動的民俗俚語,非常貼近常民生活,隱藏著人情世故的機妙。這種以民眾幽默為主題的戲劇形式,不時諷刺權貴,更指向所有人類愚蠢可笑的行徑。

狂言的表演中,經常大量使用擬聲詞和情節的反轉,來製造令人發噱的效果,但是日本當代的狂言大師野村萬齋表示,狂言師並不為逗樂觀眾而搞笑胡鬧,真正的狂言師必須先認真面對人生,認真表現出人生的無奈滑稽,才有可能讓觀眾發自內心產生共鳴而發笑。野村所言,誠為喜劇之所以觸動人心的真諦。

被讀者暱稱「恭喜大爺」的日本圖畫書作家宮西達也(Miyanishi Tatsuya),是一位渾然天成幽默風趣的創作者,他已經出版了200多本書,為小孩和大人們帶來無數笑聲與感動。但是他的繪本總是「好甜好悲傷」,在歡樂奇想的情節中,他從不避諱講述世界的殘酷和現實。閱讀他的作品經常讓人笑中帶淚,而這淚水似乎洗滌了身心,又帶來心靈的暢快。宮西雖然是繪本作家,卻得到了狂言藝術的真昧。

宮西達也於1956年12月23日,出生在日本靜岡縣的熱海市,他是宮西璋八和昭子的第二個兒子。4歲的時候全家移往沼津市,他進入沼津學園幼稚園就讀。兩年後他們又遷居駿東郡的清水町,他也在清水町立清水小學校展開了小學生活。

清水町是個可以看見富士山的小村子,宮西一邊看著富士山,一邊在這充滿自然野趣的環境中慢慢長大。春天時,富士山的融雪化成水流,流到了清水町的柿田川,他在河中盡情戲水和釣魚。夏天時,他常常獨自走進森林抓甲蟲,並幻想著森林裡有各種大怪獸。秋天時,放學後他沿著泥巴路玩回家,看著金黃色的稻田和農家的動物們,《走啊走,去散步》沿途都有新發現。

那時還不是日本少子化的年代,隨時出門吆喝都能糾集到一大幫玩伴。他們在街上玩各種遊戲,一起打棒球、踢足球,想做什麼都可以立刻行動。後來宮西出版的《小卡車兜兜風》、《帥氣小黑來報到》、《慢小黃出任務》和《小粉紅向前衝》系列,就是他們這群小夥伴的化身。慌慌張張的小紅卡車是他自己,愛耍威風的小黑、慢吞吞的小黃、膽小愛哭的小粉紅,至今都仍是他保持聯絡的好朋友。


《小卡車兜兜風》內頁(小魯文化提供)

宮西視清水町為一輩子心靈的原鄉,也是孕育他創作的活水源頭,但在鄰里間,小時候他可是出了名的頑童。他本就愛畫畫,經常臨摹各種漫畫,課本上畫滿了「鐵人28號」、「狼少年」、「原子小金剛」等動漫角色。他也在動漫中接觸了各類型的故事,從忍者、戰爭、歷史故事,到巨型的機器人、未來太空的科幻世界,激發了他無限想像。當本子畫不夠,就到處塗鴉,他後來戲稱:我就是因為從小愛塗鴉,才成為了繪本作家。

宮西調皮搗蛋的事蹟數不勝數,按別人家門鈴然後逃跑,帶著竹矛戳飯店池塘裡的鯉魚,還有一次走進一家糖果工廠,把裡面的冰棒袋壓扁,玩得開心極了。

有一天宮西搞失蹤,大家遍尋不到小孩都很著急,當他的媽媽哭著要報警時,他才從水溝裡爬出來,原來是他覺得像《淘氣小鼴鼠》在排水溝裡爬行很有趣,當場免不了被媽媽一頓好打。在清水町,媽媽的名氣非常大,只要說到「達也媽媽」,大家都認識這位常打小孩屁股的母親。

雖然如此,宮西還是《最喜歡媽媽了!》,媽媽總是無微不至的照顧他,接受他各種不按牌理的奇想,無論他的事業困頓還是成功,始終為他加油打氣。在遭逢母喪期間,為了感念母親對他的悉心照護和包容,也希望傳遞未能及時對媽媽說出的愛和感謝,他創作了《媽媽對不起!》。

宮西的爸爸性情溫和,幾乎沒責罵過他,在《我爸爸超厲害!》這本書的最後,小豬說:「我最、最、最……喜歡爸爸了!」,宮西藉小豬之口表達對父親的孺慕之情,在他的心目中,爸爸就是無所不能的《噠噠噠!爹地超人》。宮西用誇張的語氣和情節,用三個獨立的故事,塑造了一位超人爸爸的形象,希望所有的小讀者都認為自己的爸爸是大英雄。


《最喜歡媽媽了!》內頁(小魯文化提供)


《噠噠噠!爹地超人》內頁(小魯文化提供)

就在宮西剛剛嶄露頭角之時,他的爸爸就因癌症過世了。過世前父親幾次對他說:「《你看起來很好吃》真是一本好書啊!讀了這本書,我感覺我的病已經被治癒了。你現在寫什麼呢?快樂嗎?」當時宮西正在病榻旁進行續集《我是霸王龍》,雖然還沒來得及出版爸爸就上天堂了,但是父親溫柔的鼓勵,讓他更肯定繪本有療癒的力量。

在他的成長過程中,父母親以不同的方式堅定守護他的夢想。中學時他狂熱於田徑和踢足球,目標是成為奧運選手,但是當他從電視轉播,看到岡本太郎創作的「太陽之塔」時,又覺得藝術對他更有吸引力。於是他告訴美術老師計畫投考藝術大學,老師卻直接了當的對他說:「依你現在的程度,這是不可能的。」於是宮西退出了足球社,到鄰市的沼津美術研究所補習,並發憤讀英文,終於考上了日本藝術大學美術學科。


《我是霸王龍》內頁(小魯文化提供)

從靜岡到東京,宮西自比是鄉巴佬進城,在大都會長大的同學,最常對他說的話是:「你知道嗎?」他們談起安迪.沃荷(Andy Warhol)這樣的大師名字,就好像只是隔壁的大叔。宮西依然開心的投入學習,並瘋狂的看電影,當時池袋有500元可通宵看三片的小電影院,他一年看了300多部電影,電影畫面的構圖和剪輯,對於他日後創作繪本很有幫助。


(小魯文化提供)

大學二年級之後,宮西在製作木偶戲的岡崎事務所打工,參與了木偶設計和道具製作的工作,還曾經到NHK的兒童節目,協助彩繪舞台背景。他也曾擔任繪本作家的助手,有過為繪本上色的經驗,那時候他覺得怎麼一本圖畫書頁數這麼多呀!

1979年他從大學畢業,進入廣告公司擔任平面設計師。那時的工作多半是為了產品而作畫,可是他的心底卻不斷萌生「還是想自由畫畫」的聲音,即使當時已經結婚成家,他還是結束了三年的職涯,轉為自由插畫家。

宮西開始嘗試創作繪本,但是當他拿著圖稿到各大出版社去投件時,卻四處碰壁。當時流行的是甜美可愛的風格,他樸拙簡單的作品,被編輯們視為「好奇怪!」,認為他根本沒有創作繪本的基礎。遇到這麼殘酷的評論,宮西不禁在路邊哭了起來,但他依然不放棄,心想只要自己努力畫畫,總有一天時代會跟上他,而且他創作繪本時很開心,有一種絕對想出版它的熱情。

終於在26歲那年,他出版了第一本書《あるひ おねえちゃんは》,這本書帶著漫畫的筆觸,以故事裡妹妹的視角,將姊妹之間時而複雜的關係,描繪得生動又充滿愛意。可是打磨了好久才出版一本書,新人新書的銷售量又不見起色,他只好白天創作、晚上兼職來維持家計。他當過洗碗工、保全、在百貨公司賣娃娃,什麼工作都做過。他在兼職中觀察人生百態,後來都變成他創作的素材。

曾經他連電費都繳不起,只能送孩子讀免費的幼稚園。經濟最窘困時,銀行存摺裡只有280日圓,不到1000元無法用提款機提款,他只好帶著印章到銀行臨櫃領出,然後買了最便宜的納豆和豆芽菜,勉強度日。正因為他嚐過不被理解、連連被拒絕的滋味,他的作品經常描繪不同的物種和族群,因真誠和善良的力量,而由對立到相容的歷程。

宮西的「貓和老鼠」系列:《喵嗚》、《吱吱》和《花貓與黑貓》,不管是貓、鼠如何從天敵發展出溫馨的友誼,還是兩隻原本亦敵亦友的貓,變成互助的好夥伴,都表現了跨越界線的動人情誼。《喵嗚》在2000年更被選入日本國小教科書,成為家喻戶曉的名作。

宮西第一本被引進台灣的書是《1隻小豬與100匹狼》,代表著他早期喜用色鉛筆為媒材的畫風,以豐富的線條細緻的勾勒出角色和場景。為了100隻狼的表情和佈局,他熬了三個通宵才畫出來,是他畫的最辛苦的一本書,讓他強烈感受到:創作繪本完全是不能說謊的工作。

小時候媽媽常跟宮西講「三隻小豬」的故事,他總是懷疑:「故事裡的狼真的這麼壞嗎?為什麼結局這麼悲慘。」所以他用新觀點來賦予狼和小豬新形象。這個顛覆童話系列還有:《三隻惡狼想吃雞》、《聽說小豬變地瓜了!》、《今天運氣怎麼這麼好》、《我贊成》、《小豬別哭啦!》、《好多好多,我贊成!》、《再來一次,我贊成》等。

2003年出版的《你看起來很好吃》,贏得日本第13屆「劍淵繪本之里」大獎,這本書不僅開啟了宮西膾炙人口的「恐龍系列」,也昭示著他畫風的轉變。書中他運用鮮明的橘、黃、藍、褐等色彩,以大塊平塗法和粗黑線勾邊,呈現出原始粗獷的恐龍世界,現今讀者對宮西作品主要的印象,就是由此奠定。

一隻草食性的甲龍寶寶,誤把第一眼看到的暴龍當成爸爸,從一場令讀者捏把冷汗的誤會展開情節。宮西在這個故事中巧妙交織喜劇慣用的手法,融合了語言遊戲、誇張的動作和逆轉的結局,而跨越了種族和血緣的親子之愛,則是貫穿情節的感情線,使得一場歡樂的喜劇更加有深度,也更引人深思。

宮西曾說他不是特別為孩子或大人創作,而是為所有年齡層的讀者創作,《你看起來很好吃》備受孩子喜愛,也感動了無數成人。更多的恐龍陸續登場,《我是霸王龍》裡溫柔的小翼龍;《你真的很棒》中長頸龍和霸王龍跨越陸地和海洋的友情;三角龍寶寶讓霸王龍理解,《世界上最強大的…》是「愛」;即使有文化差異,語言無法溝通,只要真心相待,霸王龍和小平頭龍也能說出彼此《我愛你》。


《你看起來很好吃》內頁(小魯文化提供)

《你永遠是我的寶貝》描寫無私奉獻的親情,《嘿嘿嘿嘿嘿,看起來好好吃》刻劃溫暖的手足之愛,《永遠永遠在一起》、《我相信你》、《愛與被愛》、《溫柔的我,體貼的你》,每一本都傳遞了宮西善良與愛、希望和夢想的信念。但是他也不會因此而簡化或避諱現實,他所刻劃的情感是複合、有層次的,在快樂中包含著悲傷,幸福中仍帶著缺憾,所有的事物都有複雜的兩面性。

在這些恐龍物語中,經常出現深邃的夜空,其間有無數的《星星閃閃發光》,一如梵谷永恆的星空。還有神祕的紅果子,總是在關鍵時刻發揮神奇的力量,至於紅果子的祕密,不知道在宮西即將發表的系列新作《再見了!很好吃》,是否會為讀者解謎呢?

宮西曾說自己是個有強烈主張的人,因此繪本是非常適合他表現的媒介。在他乍看充滿感性的作品裡,其實蘊藏著豐富的理性。觀察、收集資料和研究只是基本功,他會為了寫一個故事,不斷推翻自己的想法,曾經為一本書重寫過50多個版本,務求細節和資訊的精準正確。

他在畫《ㄋㄟㄋㄟ》這本書時,為了讓孩子認識各種動物的ㄋㄟㄋㄟ,曾經跑到養豬的農家,觀察豬媽媽如何餵奶,發現每隻小豬只會喝第一次咬到的乳頭,決不會輕易更改喝奶位置。做這本書的巡迴演講,他會帶上一個乳房模型,幫助孩子來認識媽媽的乳房,有的讀者看了很害羞,也有人覺得宮西的作風很大膽,而他只是想將生命的喜悅和親子分享。


《ㄋㄟㄋㄟ》內頁(小魯文化提供)

夏天時到樹林裡捕捉昆蟲,尤其是獨角仙,幾乎是日本孩子童年的集體記憶。宮西也曾在清晨帶著手電筒走入林中,為了尋找麻櫟樹上的獨角仙和鍬形蟲,再趕快帶著蟲子回家查對圖鑑。這種深刻的體驗化為他創作「獨角仙武士」系列的靈感,故事不僅充滿奇趣,他也將昆蟲的生態描繪得唯妙唯肖,幾乎可視為昆蟲科普啟蒙書。

這些昆蟲以武士之姿上演了一齣齣熱血的時代劇,每個人都身懷華麗的劍術和必殺技。小時候最喜歡黑澤明電影的宮西,常背著木劍模仿武士舞刀弄槍,於是獨角仙三十郎的名字就從黑澤明的《椿三十郎》而來,後面一代接著一代的四十郎、五十郎、六十郎和七十郎,衍生成大河浩蕩的家族正義史詩。

宮西的奇思異想還表現在他的「超神奇系列」。小時候每次刷牙他都覺得牙膏好辣,如果有好吃的《超神奇牙膏》,就不會再討厭刷牙啦!他完全洞悉孩子的心情和喜歡無厘頭的趣味,又請超神奇怪俠為不愛洗頭的小孩發明了《超神奇洗髮精》,還有能畫出內心想像畫面的《超神奇蠟筆》,實現孩子們的心願。

他希望孩子能藉由各式各樣的繪本獲得不同的體驗,複雜的正義與善惡,由他創造的《正義使者:奇幻超人之卷》、《正義使者:晃晃星人之卷》來帶著孩子一起思考。童書中經常避諱提起的生死議題,宮西則大膽啟用《不要命的死神》做說書人,和孩子討論重要的生命大哉問。

宮西有4個小孩,他親自照顧帶大他們,並經常為他們讀繪本。在親子共讀中,他不僅得到觀察孩子的機會,也和孩子一起從書中得到快樂,因此他特別強調成人和小孩共享繪本的重要。

自從投身繪本創作,宮西不僅是創作者,也是個馬不停蹄的閱讀推廣人。他走遍了全日本都道府縣,還造訪許多國家,親自為讀者朗讀繪本。他認為唯有透過聲音演繹,當讀者沉浸其中,一本繪本才算是真正的完成。

在宮西看來,好繪本不只要畫得好、寫得好,創作者更需要傾注全部身心,把自己的個性和感受透過繪本表現出來,才能稱為是合格的繪本作家。正如日本繪本作家真珠真理子(《怕浪費的奶奶》作者)評價:「宮西先生繪本的魅力就在於他直擊人心的語言,讀過的人可以通過繪本將無法言表的東西表達出來。」

自從第一次見到一名小女孩捧讀他的書發笑,宮西就認定了創作繪本是他的天命。繪本就是他的日記,其中有他純真無邪的童年記趣,成長的喜悅和悲傷,也有他和家人朋友親愛的情誼,對自然的關注、對社會事件的體察盡在其中。對他而言,萬事萬物皆有故事,這個夢想的信仰者已經找到最棒的說故事方式。

曾被日本讀者票選為最親切作家的宮西,多本書已改編成動畫和舞台劇,他的畫作也在世界各地的畫廊展出。今年是宮西繪本創作40週年,也是霸王龍故事問世20週年,台北已經展開「歡迎光臨宮西達也遊樂園 我是霸王龍20週年展」,完整呈現他在角色刻畫及世界觀塑造的驚人才華。宮西之前曾數度來台,精采生動的演講配合著手偶和道具,受歡迎的程度完全不輸偶像演唱會。2024的台北國際書展,他將帶著新作再度來訪,期待他能親自為我們朗讀作品,引領我們進入他充滿神奇魔力的世界。

我是霸王龍20週年展-歡迎光臨宮西達也遊樂園
地點: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 7樓東側特展區(台北市士林區士商路189號)【活動頁面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23-12-30 10:00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