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我喜歡觀看這般尋常的世界:訪韓國人氣插畫家Banzisu潘芝秀
Q:你從23歲開始學畫,決定走上專業繪畫之路有受到哪些人或事件啟發嗎?比方受到哪本書或哪個畫家的作品觸動?還記得第一個案子是什麼樣的合作嗎?
潘芝秀:我從小就喜歡畫畫,雖然沒讀過藝術高中或藝術相關大學,但心裡一直有個夢想,想要從事繪畫或藝術。我就讀的學校旁邊剛好有一所藝術學院,我認識了那裡的學生。其中一位學長因為想拍電影而從原本的大學退學,進入這所藝術學院,這樣的人有好幾個。當我第一次得知有些人甚至到了晚年才開始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時,我很震驚,興起想要追隨他們腳步的念頭。
後來我讀《但是,這就是每個人的生活》這本藝術領域人士的採訪集,以及《月亮與六便士》這本以畫家高更為原型的小說,渴望從事藝術的心情益發高漲。高更也是在30多歲才開始畫畫,成為全職藝術家。每次讀到這樣的故事,我就越來越意識到自己並不算晚。
我還在學校時,就已經做了很多繪畫相關的有薪工作,所以有點難界定我作為插畫家的「第一次」是什麼時候。但我想我以藝術家為職業生涯的第一次是電影《解憂雜貨店》中的插畫海報,因為這是我成為全職之後,沒有兼職的第一份工作。

Q:注意到您的書之前,台灣已經很熟悉您的畫,因為韓國近年的暢銷書籍封面幾乎都是您的畫作,包括「不便利的便利店」系列、《歡迎光臨休南洞書店》、《來小書廚房住一晚》等。您如何為一本書量身打造封面?跟小說家和出版社合作,有哪些讓您印象深刻的故事可分享呢?
潘芝秀:首先,出版社會向我提出要求,並告知他們想要的方向,我會記下來並閱讀作品。當我讀作品時,與這個故事相符的畫面會逐漸浮現我腦海,尤其是我會透過閱讀作品來思考顏色。接著我就走出家門,去找材料。
我畫了很多真實的韓國風景,所以經常會從生活周邊尋找模特兒或者獲得靈感。《不方便的便利店》和《歡迎光臨休南洞書店》都是參考我家附近的巷弄風景而畫下的。即使畫的不是真實存在的空間,我也常參考真實的風景。
作畫時,我會先畫兩、三種草稿,提供出版社參考。出版商回覆意見後,我再根據意見完成插畫。我最難忘的封面作品是一部日本小說,名叫《西由比濱車站,再見》,畫了7個月才完成。我對於怎樣畫出一個漂亮的「虛擬火車站」有很多焦慮,草稿沒有通過,後來經過與出版社堅持不懈的討論,接受了許多挑戰,終於完成封面插畫。
我非常滿意最後的成果,那是我畫過最長的封面,也是最大的。這本小說雖然是日本小說,但是版權賣到國外的時候,出版社一接到電話,對方就說要用韓國版的封面。
Q:您畫的日常生活,有些場景跟台灣很相近,譬如賣水果蔬菜的小貨車、巷弄裡的小店,還有騎著腳踏車上學的青少年。您來過台灣嗎?如果有機會來,會想去哪些地方尋找繪畫的靈感?
潘芝秀:我沒去過台灣,但我真的很想去!我小時候很喜歡《不能說的祕密》這部電影,看了一遍又一遍。每次在YouTube或Instagram上看到台灣的旅遊照片時,也都好想去。很多朋友去過台灣旅遊後都推薦我,說台灣真的很棒。
如果我去台灣,我想去市場,我也對街上賣的食物很好奇。我聽說那裡有很多漂亮的咖啡館,還有書店。我很想去台灣旅行,畫下台灣的風景。

Q:《喜歡,普通生活》中有許多對於如何在生活中尋找「幸福感」的思考,比如:「幸福不似物品,無法被握在手心。」「倘若對人生毫無感謝,就會對微小的事物失去興趣。」為什麼選擇這個主題?您又是怎麼決定哪些生活中的瞬間帶來讓您想畫下的幸福?
潘芝秀:我從小就對小事情很有啟發。小時候,我喜歡在夏天撿起漂亮的石頭,欣賞天空中的雲或樹木。我以前住在鄉下,來到首爾這個大城市時,看到這麼多人毗鄰而居,真的很驚奇,密集的磚頭房子和市場的景象總是讓我覺得新奇有趣。
韓國是個競爭非常激烈的社會,高中時我被周圍的氛圍影響,認為必須努力學習、贏得比賽、過上成功的生活才能幸福。後來讀大學,在看書、看世界時,我卻意識到世界能夠運作,是因為每個人都在自己的位置上做好自己的事情,因此我不認為必須成功才能過上有意義的生活。相反的,當我環顧周圍的事物並意識到它們的重要性時,我的心情會變得很平靜。
我喜歡散步,每次去散步時我都想:「我喜歡觀看這般很尋常的世界。」最後,當我問自己「我該畫什麼」的時候,我很自然地就回答:「我應該畫散步時在心裡留下的景象。」

Q:《喜歡,普通生活》除了畫,還有帶來愉悅感的文字。您對文字創作也感興趣嗎?我們讀到您接受Girlsclub Asia專訪時,提到正在創作一部全新的圖像小說,此外還幫音樂家做動畫MV。從繪畫到越來越不同的嘗試,感覺您的創造力非常旺盛。可以聊聊這些嘗試嗎?
潘芝秀:《喜歡,普通生活》是我的第一本圖文集,不過我今年也在韓國出版了一本文字多於插畫的書,書名是《Banzisu的書籍插畫》。這本書是關於我喜歡的書和製作我的書的故事。
對我來說,寫作是一種創意活動,與繪畫有著不同的魅力。我非常熱愛也渴望畫畫,這就是我如此努力工作的原因。在寫作上,我沒有像繪畫那樣熱愛,但即使如此,我仍有很多想法想說,感覺就像是自然而然發生在我身上一樣。

收集並記錄思緒是一件彌足珍貴的工作,一直以來,我都很穩定地寫作。我今年還有兩本書即將出版,一本講述我從非專業人士如何成為插畫家的故事,另一本講述我成為插畫家之後的故事。有一天我也想要寫小說——還不確定會變成小說還是漫畫。現在我也在創作一部繪本。
Q:在《喜歡,普通生活》裡,讀者透過你的畫彷彿走進首爾的生活,街邊咖啡廳、書店、雜貨店、放學路上的少年少女、屋簷下的貓咪……如果喜歡《喜歡,普通生活》的讀者有機會到首爾想感受這樣的生活,您會推薦哪些地點或場所呢?
潘芝秀:首爾是個不斷變化的迷人城市。我喜歡小房子緊緊擠在一起的小巷弄,而不是高樓大廈。雖然已經很有名,但如果你想要感受韓國的氛圍,我推薦「西村」這個地方。景福宮周圍有許多小書店、餐廳、咖啡館,給人一種寧靜的感覺。
我還推薦「廣藏市場」,在那裡可以吃到各種韓國食品。如果你喜歡年輕人開的精品店、復古店或咖啡館,我也推薦「延南洞」、「延禧洞」和「漢南洞」,這些是最能感受到青春氣息的地方。這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地方,新舊景觀和諧地融合在一起,我很常去延禧洞。●

|
作者簡介:Banzisu 潘芝秀 |
OB短評》#476探索自由與安全的極品好書懶人包
●網路自由的兩難
美國《通訊端正法案》230條如何催生社群網站與自媒體,卻留下破壞網路安全與隱私的疑慮?
The Twenty-Six Words that Created the Internet
傑夫・柯賽夫(Jeff Kosseff)著,范明瑛譯,貓頭鷹出版,63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益
正如原書名,26個字創造了今日的網路,也幾乎等於塑造了今日眾聲喧嘩的世界。身處在仰賴發聲空間並抗拒犯罪欺凌的我們,理當關心這項保護社群網站的法條之誕生與成長。同時也應了解,做為母體,這項法案如何呵護了網路社群世界,另一方面又如何養出一些異化的怪獸。這是我們向前走的同時,無可迴避的反思。【內容簡介➤】
●聰明看棒球
賽伯計量學如何打破舊思維,改變棒球傳統文化
Smart Baseball: The Story Behind the Old Stats That Are Ruining the Game, the New Ones That Are Running It, and the Right Way to Think About Baseball
基斯.洛爾(Keith Law)著,鄭煥昇譯,八旗文化,55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樂
比起《思維誤判》不斷想和一般經濟學或統計學的普遍議題結合,本書更加專注於棒球本身。看似數據宅的棒球論述,反而更加呈現了棒球這項運動的美好,以及統計學的重要。在「大數據」已成為常識的今日,這本書用棒球呈現出萬事萬物背後隱藏著的「數字」,也唯有以理性作為認識世界的依憑,才能讓我們的感性更加自由自在的馳騁。棒球既用心也用腦,人生也是一樣。【內容簡介➤】
●愚者之夜
フールナイト
安田佳澄著,平川遊佐譯,尖端出版,140元
推薦原因: 樂 獨
看似不可思議的世界觀,卻捕捉了最貼近現實的醜惡。當人放棄成為人,轉而成為植物,反而更能看見人性的不堪與黑暗。本作劇情構思和設定的成熟令人佩服,回應著科幻創作應有的價值與高度;加上作者驚人的畫技和圖像敘述功力,讓全書展現藝術品般的精緻,成為一面反射社會與人性的照妖鏡。【內容簡介➤】
●緩慢是風景的名字
圖、文:米力,新經典文化,540元
推薦原因: 設 樂
這本圖文書讀起來有多重感受緩緩流淌著,是生活中每一幀定格的心境、是與山互動後痠痛無用又強壯了一點點的身體、是喜愛的食物在食器上留下的餘味,還有那喚來各個季節的花香。「緩慢」是發現風景的必要條件,是人生某個階段重新開始的節奏,也是讀這本書最好的體感速度。【內容簡介➤】
●末代女礦工
海山煤礦,與一位社會學者對礦工阿嬤的生命考掘
戴伯芬著,春山出版,44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文 樂 益
自「在場.非虛構寫作獎學金」啟程,作者踏上歷史的回溯之旅,讓阿嬤張曾桂的勞動生命史從黑暗中解封,不僅豐富了台灣民間近幾年冒現的礦工庶民史,更讓女性的身影再次重回歷史現場,補充了既有的男性/國家中心史觀。此書讓史料、記憶、情感等元素細緻融合,亦是以「非虛構寫作」作為社會行動的精彩實踐。【內容簡介➤】
●疾病的隱域
從自律神經失調、自體免疫疾病到長新冠的診斷困境,看見代表我們這個世代的慢性疾病異世界
The Invisible Kingdom: Reimagining Chronic Illness
梅根.歐羅克(Meghan O’Rourke)著,孟令函譯,臉譜出版,480元
推薦原因: 議 樂 益
有別於從專家學者角度述說的疾病醫學與文化著作,此書是第一人稱的「自病」民族誌,讀來亦有如一部冒險患難小說。作者長年受少見疾病困擾,其經驗凸顯了醫療體系的標準化與照護責任的個人化,並無法適應免疫疾病的多樣化,因而讓許多人蒙受苦痛,整個醫療系統卻束手無策。作者將批判與控訴稀釋於豐富的經驗故事與情感記錄,讀來十分暢快與療癒。【內容簡介➤】
●星星還沒出來的夜晚
Gewitternacht
米謝.勒繆(Michèle Lemieux)著,洪翠娥譯,大田出版,390元
推薦原因: 思 文 樂
從一個在風雨夜裡失眠的女孩視角、開啟一段生命哲思旅程。作者以線條簡潔的圖畫和簡短的思想片段,提出哲學思考中關於「存在」的大問題。從兒童/青少年視角思考「存在」,指向的是浩瀚宇宙、性、身體意象、死後的世界、友情、害怕或快樂等元素,也讓書中所有問題成為生命之鑰,因為「想像」故我在。【內容簡介➤】
●權力與進步
Power and Progress: Our Thousand-Year Struggle Over Technology and Prosperity
戴倫.艾塞默魯(Daron Acemoglu)、賽門.強森(Simon Johnson)著,林俊宏譯,天下文化,800元
推薦原因: 知 批 議 樂
此書為「科技」作史,訴說的也是人類現代生活的變革史。作者以古鑑今,聚焦「權力」如何展現負面力量,為進步帶來陰影。綜觀千年歷史,從基礎建設到AI,作者清楚指出科技的極權性格,讓看似逐步發展的現代民主社會充滿對特定族群、性別、階層、勞動帶來負面影響,而非人類共榮的假想。作者在末章亦對當代社會提出建議(唐鳳也在其中),是一部宏觀又細膩的應時之作。【內容簡介➤】
知識性.設計感.批判性.思想性.議題性.實用性.文學性. 閱讀樂趣.獨特性.公益性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