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隨身聽S9EP5》現流冊店洪沛澤、林潔珊/被文學書店耽誤的咖哩店&音樂祭(喂~)ft. 獨書祭
現流冊店是兩位聽團仔組成的文學書店,負責人洪沛澤也是文學出版社九歌的行銷,店長林潔珊也曾在內容產業多年。除了結合文學與臺灣獨立音樂,他們更將書店視為中立的所在,把滿滿的議題能量,從單一出版社的行銷擴及到不同的出版環節。現流冊店即將在12月9日、10日舉辦大型活動「獨書季」,將書市集與獨立音樂祭結合,邀請文學家與樂團共演,他們如何創造出新的創作火花,請別錯過本集精彩節目。
【精華摘要】
➤聽團仔跟文青各有標籤,各往前走一步會怎樣的交集?
主持人:為什麼想開這間書店?
洪沛澤:我一直在出版社內工作,大概當了10年的行銷,今年才開始轉編輯。過去辦的活動應該有上百場。認識了相當多的作家、創作者,他們都是我很強大的後援。過去,我沒辦法在出版社進行的事,可以透過書店,做我覺得很有趣的活動或議題。
書店提供一個視角,微小但中立的位置,可以服務每一家出版社的作者,透過小的量體,促成我心目中大,但我不知道是對大家來說是不是大的事情。
主持人:音樂、出版跟書店,在書店概念下怎樣結合?
洪沛澤:我觀察音樂創作者時會發現,某些樂團東西寫得不錯。舉例來說,「傷心欲絕」的許正泰,《新活水》雜誌邀他寫專欄,可以發現他的散文相當的好看,他寫聽團或組樂團的經驗,這種題材在傳統臺灣文學的創作中,是稀缺的,筆法也有種特別廢的狀態,現在的文學圈不太有這個路數,但他寫得相當好看。以文學編輯的身份,我會覺得他可以出書。
因為我自己是兩邊都參與,我發現說,文學圈可能跟聽團仔一樣,都有滿好玩的標籤,比如聽團仔是長髮、LOMO底片相機,文學圈可能是家族書寫或其他議題的書寫,各特定的標籤跟主題,如果能跨越一點點,各走一步,會不會有所交集?
「如何拓寬文學的想像跟題材」,對我來說是重要的。比如在九歌,我們做了小說是《夜官巡場》,作者是張嘉祥,我看他表演後發現,他其實有在寫小說。發現他是滿特別的存在。
文學跟音樂不只可以結合,某些東西可以是共通的,他做了這樣的創作,我也在九歌幫他出版了這本小說,分兩個版本:一是純小說,書的形式;另外一個版本也是書,但跟專輯高度疊合,買了小說附專輯,是很特別版本。
➤被文學耽誤的咖哩店
主持人:潔珊把什麼自己喜歡的東西帶進來了?
林潔珊:店裡面除了文學書、音樂以外,我們也常常被戲稱為「被文學耽誤的咖哩店」。
主持人:但是文學跟咖哩很合。
林潔珊:我們在發想書店時,有點擔心只賣書的話,會經營得有點辛苦,我們就想是不是需要有一些餐點,我最會做的菜就是馬來西亞式的南洋咖哩。一開始也擔心臺文為主的書店,搭咖哩會不會很奇怪。後來發現客人的接受度很高,而且很能凸顯我們的特色,因為我不是臺灣人,只是在臺灣待了很多年,咖哩會有我一些家鄉的記憶跟回憶,配著擅長的東西結合在一起,才會有讓別人記住的特點。
➤揭開出版真相:台灣出版民間真相與正解促進會
主持人:另外像你跟台灣出版民間真相與正解促進會,有一連串的活動,聽起來也是滿硬的。
林潔珊:一開始是我們跟作家吳曉樂滿熟的,某一次閒聊,她說其實不論新進或資歷的作家,有時候對出版社的運作可能都有些誤解或不了解的地方。她在想有沒有可以讓想要創作、寫作的人跟出版業界交流,提供一些解答。
我們每月安排一場主題演講,有些人是我們邀,但大部分是曉樂去邀的。由她出面,我們可以邀到很多厲害的人物,比如寶瓶總編輯朱亞君,她那天來跟台下讀者與年輕創作者聊怎樣看作家的合約。我就覺得這就是解開真相,非常好的交流。

那有一場也讓我印象深刻,是找了自己出詩集的詩人——潘柏霖,很多是我們完全不知道的,比如他自己選紙、買紙、處理庫存。
洪沛澤:他跟自己的庫存睡在一起。
林潔珊:如果自己自製書不靠出版社的話,就會有這樣的現實狀況。他把這些狀況跟現場想要了解他的讀者或者出書的人,告訴他們真相就是這樣。
➤獨書祭:12月9號跟10號,陣容堅強,請別錯過!
主持人:能否幫我們介紹一下獨書祭。
林潔珊:我們已經開始在做前導活動了,獨書祭一共有兩天,12月9號跟10號,之前則會一些講座大約3場。其中一個亮點,是邀請樂團與文學家共演。
活動有點像書的市集,但又跟音樂結合。除了演出,可能用我們最拿手的,首先是找人來對談,其次有串連書店,做對談活動,再來有類似像國際書展一直有不同的人講座的概念。安排了大概快30場,主要會由獨立書店的店長主講,幾乎每人講一場,也會安排適合的對談人。比如薄霧書店店主蔡南昇本身是書籍裝幀設計師,所以我們也找了書籍裝幀設計師黃子欽來跟他對談。
洪沛澤:活動訊息我們會刊登在「現流冊店」的臉書或IG,目前打算是一星期可能會公佈就是4組。公佈到11月底。那音樂演出是有售票的,在KKTIX上面買票,購票連結可以到「現流冊店」的臉書上面看,活動的其他對談活動跟市集都是免費的。大家只要在12月9號、10號到公館水岸廣場,就可以聽到這些不同的對談,也很多人都是首次同台。●
書評》用上最頂的技藝,只為與爛梗擦身而過:讀王仁劭《而獨角獸倒立在歧路》
王仁劭《而獨角獸倒立在歧路》是好得鋒芒四射,凡對文學小說有任何一點品味的人,都不可能不被觸動神經的那種作品。作為第一本小說集,它擁有年度新人水準的技藝,堪比去年的寺尾哲也,也會是今年林楷倫、張瀚翔和張桓溢等人的勁敵。如同言叔夏的序文所言,王仁劭這批小說題材紛呈,讓人感覺他什麼題材都能寫,而且寫得聰明靈動,讓人無法看出他的「小說田野究竟坐落在何方」。
換個角度想,王仁劭雖無固定的題材(如楊富閔的大內、林新惠的科幻),但他的技藝特色卻極為鮮明。這裡我要強調,我說的是「技藝特色」,而非「技藝」。也就是說,我認為他「玩小說」的方式,已經有了可資辨識的個人印記。他擅長以銳利的破口開場,先製造讀者的「認知不平衡」,比如〈火箭人升空〉開場的「第二次死亡」或〈三合一〉的「終於理解為何會被拐來養鴿子」,都能在一句話內勾住讀者的注意力。
其次,王仁劭擅長操作雙線敘事,將兩組看似無關的人物絞纏在一起,並置出互相隱喻或互相拮抗的趣味,比如⋯⋯不用「比如」,基本上每一篇都是。對王仁劭來說,「一篇小說只講一組人物」似乎已經簡單到不能滿足他的敘述慾望了。
➤享受文字雲霄飛車
要玩,就玩更刺激的。他是很少數「有著純文學品味、卻能純熟操作戲劇效果」的寫作者,這是「雅俗共賞」此一難得品質的必要條件;而在這基礎之上,他又是更更少數「明明能操作戲劇效果,偏偏又不想依靠戲劇邏輯來編織小說」的人,這又讓他的小說翻出雅俗二分之外了。
戲劇效果的基礎是因果關係,當我們把人物、動機、情節結構設定完成後,小說自然會被因果之力驅動,讀者看起來上天入地刺激到不行,行家會知道那其實跟雲霄飛車沒有兩樣——軌道早就鋪好,所有驚險通通不是意外,也不會有意外。
《而獨角獸倒立在歧路》沒有真想摔死讀者,但也想給讀者一點意外,就像偷偷拆掉雲霄飛車中間的幾段軌道,讓故事稍微靠慣性自己飛一飛、摔一摔,遊走在「即將出事」的邊緣。王仁劭完成此一效果的工具說來簡單:文字。或者更精確地說:文字遊戲——各種雙關、聯想、同義詞或反義詞的操作。由此來看,雖然他沒有上世紀末朱天文那種「文字煉金術」的濃豔,但對於「玩文字」的著迷,恐怕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
➤兵行險招,字行爛梗(?
最顯著的案例,就是同時作為書名的單篇〈獨角獸倒立在歧路〉,這幾乎是一個圍繞著「獨角獸」而成形的文字聯想網路:獨角獸長得像馬,故事就發生在「馬城」、台中朝馬或日本群馬;既然地名有馬,城市裡就有獨角獸的傳說。主角生日戴上的圓錐派對帽當然是「獨角」,另一角色火柴的鼻子也被賦予獨角的意義,而這麼明顯的陽具意象也呼應了整篇小說強烈的「異男氣息」。
眾生皆馬,主角對母親的情緒傾瀉,也就順理成章被寫成「踢屁股」;標題有「倒立」,那就不只是獨角獸,連流浪漢阿十也要倒立一下子。種種聯繫看似滑順,實際上並無因果關係,主要是靠「字面」在藕斷絲連,組成能四處伏擊藏閃的地道網路系統。
明明可以把故事講好,但偏偏要兵行險招,用文字轉場取代因果關係,這是王仁劭的藝高人膽大之處。同樣的寫法,也可見〈狗的反義詞〉裡狗仔孩和狗的聯繫、〈那麼多牽掛〉裡「繩子」與「牽」「掛」的關係。說真的,很多設計只差一步就會變成爛梗,但王仁劭似乎很享受這樣的風險。「寫小說」一事,幾乎就是他的文字冒險遊戲。
不過,相較於文字技藝的華麗冒險,《而獨角獸倒立在歧路》諸篇作品的情感內核,反而單純到近乎純情的地步。我甚至有種感覺:所有技巧面的九彎十八拐,難不成都是為了(害羞地)掩飾作者若隱若現的「真心」?純情與真心不是缺點,不過,當整本書裡的每一篇小說,幾乎都以純真的告白來收束時,還是不免讓人有點擔心。
也許,作者可以再大膽一點——不是在文字層次上扭轉,而是在情感內核層次上,更糾結、更決絕或「更什麼什麼」一些。
這當然只能由小說家自己探索,而不是外人如我所能指手畫腳的。我所能確定的是:這本小說確實是一頭罕見的、能用犄角倒立的獨角獸。而我好奇並衷心期待的,是他會選擇走向哪一條歧路。●
作者:王仁劭
出版:聯經出版
定價:35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王仁劭
1995元旦出生的彰化人aka不相信星座的魔羯,東海大學中文所畢,曾得過幾個文學獎,目前專寫小說,未來期望能拓展至影視劇本,作品似乎多愁善感,現實則是那種被請吃飯就會很開心的直男。
這裡有幾座我蓋的房子,喜歡的話歡迎多住幾天,請放心,我不會打擾你/妳,因為我正在別地方蓋新的房子。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