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不碳氣 氣候變遷、減碳和我們的未來 Change Is in the Air: Carbon, Climate, Earth, and Us
黛比・利維(Debbie Levy)著,愛麗克絲・波爾斯瑪(Alex Boersma)繪,黃靜雅譯,未來出版,420元 推薦原因: 知 圖 適讀年齡:小學中、高年級(9−12歲) 中文書名諧音巧妙,內頁裡的美麗浩瀚插圖、簡潔條理文字,以及焦點清晰的排版解說,也讓這本書散發不一樣的氣質與企圖,打造「減碳」主題繪本的新高度。書的前半段介紹地球的神奇修復能力,上天下海視角洋溢著對這個星球的疼惜與讚嘆。書的後半段則強調人類的關鍵角色,不僅是氣候變遷的加害者、受害者,更可以是掌握關鍵、發揮智慧的逆轉者。觀點齊備且淺顯易懂,吸收知識的同時心頭也被打動,激發更多的實踐與思索。【內容簡介➤】
●廚房裡的英雄 為全球數百萬人帶來食物與希望的何塞・安德烈斯 José Feeds the World: How a Famous Chef Feeds Millions of People in Need Around the World
大衛.昂格(David Unger)著,瑪塔.阿瓦雷茲.米昆斯(Marta Álvarez Miguéns)繪,小魯,420元 推薦原因: 知 適讀年齡:小學中、高年級(9−12歲) 此時此刻,何塞・安德烈斯依然忙著揮動鍋鏟、招集志工,為世界各地的災民烹煮熱騰騰的免費料理。這本傳記繪本用平實親近的口吻,描述他如何從熱愛烹飪的小男孩成為國際知名主廚,並毅然走出制式廚坊及餐廳,創辦非營利組織「世界中央廚房」,深入海地、波多黎各、烏克蘭等地,用一身技藝實踐人道救援。他的登高一呼,他的慷慨義行,都飽滿呈像在書裡,值得小讀者閱讀學習。【內容簡介➤】
《廚房裡的英雄》內頁,小魯提供
●我也想像鳥一樣飛 Fly like a bird
奧嘉.普塔世尼(Olga Ptashnik)著,林大利譯,水滴文化,380元 推薦原因: 知 圖 適讀年齡:小學中、高年級(9−12歲) 讀這本書就像是上了一堂野外觀察課,視角隨著鳥兒自在移動,搭配適時適切的問答式解說,把「怎麼飛」這個大哉問一起好好聊聊。雖然都有與生俱來的翅膀,每種鳥類的身形特徵、羽毛型態卻大不相同,飛翔的技巧與模樣當然也不一樣:小小蜂鳥急速揮舞、鵜鶘先緩飛再俯衝、信天翁依靠氣流滑翔、企鵝則把翅膀演化成保暖外套……充滿靈氣與動感的千姿百態,都被縮時紀錄般的畫筆刻劃出來,讓想學飛的小雛鳥欽羨不已,讀者們的眼光呼吸也跟著飛颺。【內容簡介➤】
獲獎無數的韓國電影導演朴贊郁是知名的「書蟲」,不僅花在閱讀上的時間,比看電影的時間多,包含他的成名作《共同警戒區》和預計今年秋天上映的《無可奈何》(어쩔 수가 없다)等諸多作品,也都是改編自小說。近日正埋首於最新作品後製的朴贊郁,於20日現身2025年首爾國際書展,暢談喜歡的文學小說,以及文學對他創作的啟發。
獲得國際安徒生獎的圖畫書大師安東尼.布朗(Anthony Browne),在自傳《Playing the Shap Game》中提到,當他不斷打磨《Voices in The Park》這部作品時,曾經突然對自己的未來產生強烈的懷疑。當時他正在畫一幅冬日的場景,畫中頹喪的耶誕老人、騎士和蒙娜麗莎,都是他慘澹心情的寫照。他覺得自己應該永遠無法完成這本書了,心想要暫時告別童書,甚至可能得完全放棄。
在迷茫中,布朗重拾童年熱愛繪畫的初心,不為任何目的隨心作畫,同時思考這種不受敘事限制的繪畫作品,是否能應用在圖畫書的插畫中。他想到孩子很喜歡的克利斯.凡.艾斯伯格(Chris Van Allsburg)以14幅圖畫組成的童書《The Mysteries of Harris Burdick》,書中不受任何傳統敘事的束縛,14個獨立的故事猶如14道謎題,強烈刺激著讀者的想像力。布朗從中得到啟發,不僅跳出《Voices in The Park》的困境,還找到了繼續創作《Willy The Dreamer》的方向。
主修雕塑取得藝術學位後,他進入羅德島設計學院,繼續深造雕塑藝術,兩年後取得碩士學位,並成立雕塑工作室。無論是火車相撞、沉沒前的鐵達尼號,或是即將被狂風颳走的方尖碑,凡.艾斯伯格總是對「似乎有故事正在發生」的題材特別感興趣。1977年,他的作品首次於紐約Alan Stone Gallery展出,他也回到羅德島設計學院擔任講師。
雖然凡.艾斯伯格一直癡迷於閱讀,但對於使用文字來述說故事卻不太有信心。他曾說自己的每個故事一開始都只有模糊的想法,因為長期以視覺藝術來自我表達,當他思考故事時,腦海中首先浮現的依然是「畫面」。接著他會以一連串的提問來釐清畫面的意涵,他自稱這是「假如—然後呢?」(what if and what then)的問題模式。之後畫面會越來越清晰,並突然具體化為完整的概念,好像故事一直在那裡等待被發現。
延續《天靈靈》的畫風,《迷走星球》也是黑白配色,但這一次冒險的場域已不只限於室內,而是擴展到無垠的太空。機器人、外星海盜、太空船和黑洞紛紛上場,引人入勝的情節比前集更精彩刺激。2005年,這本書也被改編成電影《Zathura:A Space Adventure》上映。
接連兩本書都獲得凱迪克獎的殊榮,凡.艾斯伯格漸漸減少雕塑製作的時間,將更多心力投注在圖畫書創作上。他以一年一本的速度,來展現自己在設計和媒材的實驗成果,陸續於1982、83和84年發表了《Ben’s Dream》、《The Wreck of Zephyr》和《The Mysteries of Harris Burdick》。
經過自我不斷的練習,凡.艾斯伯格終於推出第一本彩色圖畫書《The Wreck of Zephyr》。泛著光澤的粉彩畫神祕而迷人,書中帆船飛行的畫面可以媲美比利時超現實主義畫家馬格利特(René Magritte)的畫作。再加上冷靜克制的文字和故事,這場少年水手的風中航行,在幻想和現實交錯間逡巡,開啟了不可思議的永恆追尋。
《The Mysteries of Harris Burdick》以凡.艾斯伯格戲謔式的引言起始,文中指出書上的圖片和標題,是來自名叫Harris Burdick的人留給童書編輯Peter Wenders的手稿,只是後來Harris從未再出現,留下了永遠無解之謎。書中14個難以捉摸的片段,可以發現令人不安的超現實主義特質,巧妙的探索了奇幻世界,展示圖畫書形式將文學和圖畫結合起來,所產生的強烈後座力。
受到19世紀德國藝術家Caspar David Friedrich的畫作啟發,全書的圖畫由柔和的紫色和棕色喚起靜謐的氛圍,近乎神聖莊嚴。書裡的孩子以大衛.麥考利的鄰居為模特兒,麥考利本人也以聖誕老公公造型現身。至於火車的內部、風景和北極,則全部出自凡.艾斯伯格的想像。後來在2004年,這部作品以「表演捕捉」的技術改拍成動畫片。
除了前述提到的希區考克、馬格利特、Friedrich等藝術家之外,還有維梅爾的光影運用、竇加的構圖、Max Klinger用雕塑講故事、費里尼電影的視覺效果、雕塑家H. C. Westermann幽默的呈現方式、Gustav Stickley精湛的家具製作工藝、Zenas Winsor奇幻的《小尼莫》動畫,當然還有凡.艾斯伯格從小最愛的圖畫書《阿羅的彩色筆》……他吸收了多元的藝術滋養,形塑出個人創新多變的風格。
《陌生人》在核心概念中蘊含著冬季精靈「Jack Forst」的神話,他將如同「E. T.」的外來者闖入的意外事件,昇華為熱情接納陌生人的道德寓言。《The Z Was Zapped》是一本充滿戲劇張力的字母書,全書猶如26幕劇,26個字母在舞台上演暴力秀,頗具有愛德華.高栗(Edward Gorey)式的惡趣味美學。
翻攝自《陌生人》內頁
《兩隻壞螞蟻》講述兩隻螞蟻在人類家中尋找糖的故事。從牠們的視角,無疑是在巨人的奇異世界裡經歷恐怖,但牠們仍忠於自己的本性。《Just a Dream》毫不掩飾的傳達了環保主義的重要性,小男孩乘著床在夢中進入擁擠和汙染的未來,因為這個夢,激勵他從種下一棵樹開始行動、改變未來。
翻攝自《兩隻壞螞蟻》內頁
《The Wretched Stone》的文本類似船長的航海日誌,記錄了最後航行的驚人事件。一塊魔法石把水手變成猴子,最後因船長讀書給他們聽,一切才恢復正常,凡.艾斯伯格幽默宣示了閱讀的力量。他在《巫婆的掃把》中編織了一段充滿惡作劇和陰謀的故事,一隻掃把可以自己餵雞、彈鋼琴和掃地,鄰居們卻因不理解而感到恐懼,希望將掃把毀掉,讓人不禁想到歷史上諸多的獵巫案。
情節怪誕的《最甜的無花果》中,挑剔的法國牙醫意外獲得兩顆可以讓夢想成真的神奇無花果,最後主奴關係大逆轉的結局令人驚艷,充滿了反諷的趣味。至於《Bad Day at Riverbend》,凡.艾斯伯格更是在這部別出心裁的惡搞作品中大展拳腳,在一堆黑白的線條中,為何會出現彩色的塗鴉呢?隨著視角的轉換,讀者們逐漸發現,一隻揮舞著蠟筆的手正興高采烈的在書頁上塗色,原來書中的人物都被困在一本著色簿中了。
受到女兒兩隻寵物倉鼠的啟發,他創作了《The Misadventures of Sweetie Pie》,名叫甜心派的小倉鼠試圖在廣闊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這個故事讓孩子們有機會透過動物的視角來觀察世界。
《Queen of the Falls》是凡.艾斯伯格第一次拋開奇幻,唯一的紀實作品。1901年10月24日,Annie Edson Taylor在63歲生日時,乘坐木桶橫渡尼加拉瀑布,她以為自己的冒險故事能名利雙收,但最終卻一貧如洗的死去。凡.艾斯伯格不掩蓋事實,同時又從真實的故事中汲取靈感,賦予故事深度和意義,見證了泰勒勇敢的旅程。
除了18本自寫自畫的作品,凡.艾斯伯格曾為Mark Hrlprin撰寫的奇幻小說《Swan Lake》、《A City in Winter》和《The Veil of Snow》繪製插圖。也曾應HarperCollins出版社之邀,為《納尼亞》系列小說設計封面。除此之外,他還為芭蕾舞劇《胡桃鉗》做過布景設計。
童書短評》#156陪孩子一起用奇思妙想認識世界
●地球不碳氣
氣候變遷、減碳和我們的未來
Change Is in the Air: Carbon, Climate, Earth, and Us
黛比・利維(Debbie Levy)著,愛麗克絲・波爾斯瑪(Alex Boersma)繪,黃靜雅譯,未來出版,420元
推薦原因: 知 圖
適讀年齡:小學中、高年級(9−12歲)
中文書名諧音巧妙,內頁裡的美麗浩瀚插圖、簡潔條理文字,以及焦點清晰的排版解說,也讓這本書散發不一樣的氣質與企圖,打造「減碳」主題繪本的新高度。書的前半段介紹地球的神奇修復能力,上天下海視角洋溢著對這個星球的疼惜與讚嘆。書的後半段則強調人類的關鍵角色,不僅是氣候變遷的加害者、受害者,更可以是掌握關鍵、發揮智慧的逆轉者。觀點齊備且淺顯易懂,吸收知識的同時心頭也被打動,激發更多的實踐與思索。【內容簡介➤】
●雨蛙之歌
アマガエルのうた
文、圖:谷口智則,黃佁儒譯,青林國際,320元
推薦原因: 圖
適讀年齡:學齡前、小學低年級(4−8歲)
儘管被嘲笑被嫌吵,雨蛙依然繼續歌唱,雨下得越驟急,牠唱得越激昂,所有苦澀都藏在歌聲裡,一路怨嘆知音難尋。作者用濃淡多變的綠色與黑色營造出陰暗潮濕的故事氣氛,整片雨林和心事都如此沉重啊,但仍有那一點醒目的紅,恰好綴在雨蛙生動的表情上,一切漸轉明亮,最後中氣十足,自信滿滿的引吭模樣,連彩虹也來喝采呢。【內容簡介➤】
●螺旋麵包的屁股是哪一邊?
コロネのおしりはどっち?
文、圖:祐彩(塚本ユージ),黃佁儒譯,青林國際,300元
推薦原因: 趣 創
適讀年齡:學齡前、小學低年級(4−8歲)
看了這本書後,忍不住也開始想著螺旋麵包的屁股到底是尖尖那一邊,還是圓圓那一邊?笑口常開的甜甜圈、大而化之的布丁,以及一語驚醒夢中人的三色糰子也在故事裡活起來了,擬人樣貌可愛破表,各個幽默又香甜。作者很會觀察食物的顏色與形狀,成功從小地方尋找趣味,也很懂得小孩愛吃又愛觀察的心理,把故事說得簡單又回味。下次去麵包店時請記得做好準備,小孩可能會一路問不停喔!【內容簡介➤】
●餃子大逃亡
ぎょうざが いなくなり さがしています
玉田美知子著,許婷婷譯,小麥田,380元
推薦原因: 趣 圖
適讀年齡:學齡前、小學低年級(4−8歲)
究竟發生了什麼事,讓餃子頭也不回的逃跑?看他一臉倉皇吁吁,其中必有隱情。跟著大街上的廣播,小讀者們一起凝神找尋那白白胖胖五摺身影。上一秒在新幹線上,下一秒在醬油碟旁,每次快閃都留下笑料和伏筆,一步步揭露心事與目的地。用食物文化來說故事向來是日本繪本的強項,起手輕巧卻惹得人又淚又笑,食慾與想像力一起跟著大爆發。【內容簡介➤】
●在我忘記以前⋯⋯
Before I forget
維克多.桑多(Victor D.O. Santos)著,安娜.佛拉提(Anna Forlati)繪,何俊宏譯,格林文化,320元
推薦原因: 文
適讀年齡:小學低、中年級(7−10歲)
在奶奶的手寫信裡,時光彷彿按下暫停鍵,她細數著育兒親密往事,所有對話感受都歷歷清晰。而現在,她已認不得自己摯愛的兒子了,背景逐漸褪成一大片的白,彷彿就是她現在的腦中風景。透過小女孩的視角,這本書溫柔且真實地描繪出「失智症」長者所經歷的歷程,也撫慰了家屬們的失落焦急。每周一次的相聚探視,延續了過去的愛,也創造祖孫三代新回憶,生命繼續向前走,沉靜柔和的畫面訴盡一切複雜心緒。【內容簡介➤】
●修那之旅
シュナの旅
宮﨑駿著,鍾嘉惠譯,台灣東販,580元
推薦原因: 文 圖
適讀年齡:小學中、高年級(9−12歲)
任何故事落到宮﨑駿的手裡,便搖身一變成了刻骨銘心的夢境,冒險起點等在前方,出發心情一如既往。這本早在1983年便已完成、以西藏青稞傳說為基底的作品裡,書迷們可以讀到《風之谷》、《魔法公主》的雛影。奇幻磅礡的畫面迴盪著勇氣與決心、希望與成長的歷久彌新主題。一筆筆一格格一頁頁,都是大師的歲月痕跡,執拗慎重且溫柔,淬鍊出一齣又一齣紙頁與影像的巨大想像力工程。那牢牢實實的溫暖與光芒,絕非一鍵生成的AI圖可以比擬。【內容簡介➤】
●廚房裡的英雄
為全球數百萬人帶來食物與希望的何塞・安德烈斯
José Feeds the World: How a Famous Chef Feeds Millions of People in Need Around the World
大衛.昂格(David Unger)著,瑪塔.阿瓦雷茲.米昆斯(Marta Álvarez Miguéns)繪,小魯,420元
推薦原因: 知
適讀年齡:小學中、高年級(9−12歲)
此時此刻,何塞・安德烈斯依然忙著揮動鍋鏟、招集志工,為世界各地的災民烹煮熱騰騰的免費料理。這本傳記繪本用平實親近的口吻,描述他如何從熱愛烹飪的小男孩成為國際知名主廚,並毅然走出制式廚坊及餐廳,創辦非營利組織「世界中央廚房」,深入海地、波多黎各、烏克蘭等地,用一身技藝實踐人道救援。他的登高一呼,他的慷慨義行,都飽滿呈像在書裡,值得小讀者閱讀學習。【內容簡介➤】
●我也想像鳥一樣飛
Fly like a bird
奧嘉.普塔世尼(Olga Ptashnik)著,林大利譯,水滴文化,380元
推薦原因: 知 圖
適讀年齡:小學中、高年級(9−12歲)
讀這本書就像是上了一堂野外觀察課,視角隨著鳥兒自在移動,搭配適時適切的問答式解說,把「怎麼飛」這個大哉問一起好好聊聊。雖然都有與生俱來的翅膀,每種鳥類的身形特徵、羽毛型態卻大不相同,飛翔的技巧與模樣當然也不一樣:小小蜂鳥急速揮舞、鵜鶘先緩飛再俯衝、信天翁依靠氣流滑翔、企鵝則把翅膀演化成保暖外套……充滿靈氣與動感的千姿百態,都被縮時紀錄般的畫筆刻劃出來,讓想學飛的小雛鳥欽羨不已,讀者們的眼光呼吸也跟著飛颺。【內容簡介➤】
知識性.趣味性.文學性.圖像表現.創意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