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潑

阿潑文字工作者

一日文字工,終生工文字。時常離開台灣,就是離不開地球。著有《憂鬱的邊界》、《日常的中斷》、《介入的旁觀者》,合著有《咆哮誌》等。臉書:島嶼無風帶

一時一地.阿潑》你清掉的災難垃圾,可能是他的珍貴記憶:記赫恪.魯瑪林花蓮光復藏書遭難

2025-10-15

9月23日下午,馬太鞍溪上游堰塞湖溢流,洪流夾帶砂石沖向下游,馬太鞍橋遭洪水沖毀,堤防隨之破損,位處溪岸的光復鄉因此遭遇洪災,水淹有一樓高。 寄居在光復國中旁民宅的赫恪・魯瑪林(林明華),...閱讀更多

書評》終戰80年仍餘波盪漾:身處《不正義地理學》的《X島嶼》

2025-10-01

和平不會因為戰爭結束就到來。公共知識分子伊恩.布魯瑪(Ian Buruma)的著作《零年》,將1945定為世界從二次大戰的殘骸中新生的一年,雖說是新生,在戰後秩序重組的過程中,必然夾帶暴力與黑暗,...閱讀更多

首爾書展・場外》翻轉視線,翻轉城市的多重風景線:《翻轉首爾》實地解說導覽側記

2025-07-13

依據時代變化,「首爾」有不同名字。它原名漢陽,朝鮮時代(1392~1897)成了漢城,戰後則改為「首爾」。首爾(서울)在韓語中,便是首都的意思。 《翻轉首爾》作者郭奎煥、南霄兒在緒論中寫道:「...閱讀更多

首爾書展.現場報導》坎城最佳導演朴贊郁現身書展:我想拍韓江的《少年來了》

2025-06-21

【Openbook特約記者阿潑首爾現場報導】 獲獎無數的韓國電影導演朴贊郁是知名的「書蟲」,不僅花在閱讀上的時間,比看電影的時間多,包含他的成名作《共同警戒區》和預計今年秋天上映的《無可奈何...閱讀更多

人物》鬧鬼嗎?試試用人類學來看:專訪李安如談《女工之死》

2025-06-18

《女工之死:後工業時代,一則關於鬧鬼和空間記憶的人類學敘事》年中於台灣出版後,李安如便時常聽人向她說起靈異經驗,有時這些故事會特別透過email的方式,遞送到她的眼前,讓這位紐約市立大學約翰傑依學院...閱讀更多

報導》打開天然獨孫女的暗櫃 ft.《回家是一趟沒有線性終點的旅程:白色恐怖與我的左派阿公》

2025-05-15

2014年,就讀高中二年級的范容瑛,為了完成「生命教育」的課堂作業發愁:不知道應該訪談誰才能得到有趣的故事?母親建議她訪問阿公蔡再修,「因為阿公看起來有點厲害。」 「但我不知道阿公厲害在哪裡...閱讀更多

報導》少子化的臺灣,為什麼有世界最多的試管多胞胎?社會學者與婦產科醫師談《多胞胎共和國》

2025-05-03

1985年4月16日,臺灣第一個試管嬰兒在榮總誕生。產下體重2800公克男嬰的張太太,因結婚多年無法懷孕,於1984年4月參加榮總的試管嬰兒實驗,並在這個有39名婦女參與的計畫中,...閱讀更多

人物》當我們談論90年代,我們在談論什麼——馬世芳與瞿筱葳對談《訪父記:他的白髮,與我們的時代》

2025-03-24

➤彼時的父親:從35年前的那場學運談起 1990年3月,正準備高中聯考的瞿筱葳,在學校走廊布告欄釘貼的報紙頭版上見到父親——瞿海源與大學生們到總統府見李登輝。對瞿筱葳來說,這個重要的歷史時刻,...閱讀更多

人物》精神上的備戰是閱讀:專訪黑熊學院執行長朱福銘

2024-09-16

黑熊學院執行長朱福銘對戰爭最初的印象,是國小校園長廊裡一整排的越戰照片,其中一枚照片是位全身赤裸的女孩在道路上奔跑,表情盡是驚恐,日後他才知道這個「燒夷彈女孩」(the Napalm Girl)...閱讀更多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