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白色恐怖"相關的文章列表
人物》一個政治犯的《王子》夢:訪白色恐怖受難者蔡焜霖
在台灣的一波波懷舊風中,有兩個「王子」經常被四、五甚至六年級世代提起,其中之一的「王子麵」受到強大的念力召喚,已重出江湖,但另一個《王子》半月刊,則如當年小讀者的年少歲月,一去不返,... 閱讀更多
現場》直面白色恐怖,寫出遺落的歷史——陳列談《殘骸書》
陳列相信,身為文學家的自己,可以寫出和歷史學家不同的歷史。 白色恐怖時期,陳列因思想獲罪入獄,半世紀後,他在新作《殘骸書》書寫對這段過往的思考。新書發表會於景美人權園區舉行,會中陳列強調,... 閱讀更多
話題》傾聽時代,復原被剝奪的尊嚴:莊瑞琳、胡淑雯、張心哲談《靈魂與灰燼:臺灣白色恐怖散文選》有聲書
主題:與記憶的回聲共振:談《靈魂與灰燼 臺灣白色恐怖散文選》有聲書 主持:莊瑞琳(春山出版總編輯) 與談:胡淑雯(本書主編、作家)、張心哲(演員、《靈魂與灰燼》有聲書朗讀者) 整理:梁綉怡、... 閱讀更多
話題》VR360敘事比起電影,更有劇場的偏向?白恐歷史展演的新可能:訪《無法離開的人》導演陳芯宜、技術總監全明遠、美術指導涂碩峯
作品始終蘊含強烈人文關懷,反映社會現況的導演陳芯宜,今年9月以VR360沉浸式作品《無法離開的人》,自30部入圍作品脫穎而出,勇奪第79屆威尼斯影展沉浸式內容(Venice Immersive... 閱讀更多
話題》文藝的無用之用:關於葉老的記憶,及紀錄片《台灣男子葉石濤》觀後
2002年秋天,我興高采烈地進入成大台灣文學研究所就讀,成為第二屆研究生。在課堂上,原先只在書裡看過面容的研究者,竟然都真人現身在講台前,徐徐講述台灣文學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有如願望成真。... 閱讀更多
漫畫評論》承接一個人或一個世代的記憶,如何可能?阿潑評《來自清水的孩子》
「愛讀書的孩子,不會變壞」彷若一個金科玉律,讓大人們一代又一代複誦,好鼓勵學生閱讀。但,這是真的嗎? 至少,歷史反駁了這個說法。過去有超過30年的時間裡,若你太愛讀書,讀了政府不喜歡你讀的書,... 閱讀更多
書評》撬開古墓的石棺之後:讀《政治檔案會說話:自由時代公民指南》
如何寫一部沒有檔案的歷史?筆者在進行戰後台灣精神科醫學體系與國家威權的相關研究時,有位精神醫學前輩在仙逝前答應接受訪談。他語帶暗示地和我訴說「曾經有間病房,只有特定醫師能夠接近」,... 閱讀更多
報導》大法官是國家良知,還是時代產物?關鍵人名首次曝光:《奉命釋法:大法官與轉型正義》
▇寧可錯殺,不可輕縱?第68號解釋 祖籍廣東梅縣的劉祥君先是在家鄉擔任小學老師,而後考進財政部鹽務局任職,1946年隨政府來臺,在臺灣省政府工作。本該平穩過生活,不料1951年遭人供述曾加入「... 閱讀更多
書評》給遺忘一個名字:評《靈魂與灰燼:臺灣白色恐怖散文選》
2020年的《讓過去成為此刻:台灣白色恐怖小說選》之後,在原企劃與編輯團隊國家人權博物館與春山出版社的支持下,由小說家胡淑雯與童偉格主編的《靈魂與灰燼:臺灣白色恐怖散文選》...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