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偉大始於渺小:《喜馬拉雅》神話與山峰下的陰影

➤​以山為主體的人類歷史寫作

喜馬拉雅山脈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脈,主峰聖母峰目前高度8,848米,為世界第一高峰,其他超過8000公尺的高山也有10座之多,因為高海拔,山頂終年被雪覆蓋,得名「喜馬拉雅」,也就是梵文的「雪之寓所」。記得幾次在搭乘的飛機上經過喜馬拉雅山脈區域上空時,每次都被白雪覆蓋的山峰綿延壯觀景象所震撼,總覺得這已經不是屬於人間範疇的規模。讚嘆之餘,神聖超凡之感油然而生。

不瞭解喜馬拉雅山脈的人,會以為這裡只是人煙罕至的自然荒野。因為世界第一高峰的名號,當然會吸引各方登山者前來征服,產生各種冒險犯難的故事,創造出成功登頂的英雄,並延伸各種攀登的文學與電影敘事,滿足著人類超越登峰極限,主宰支配自然的想像。

當然,人們也看到這座山脈在地理環境上的重要性,喜馬拉雅山區也是南北極之外,最大的淡水集中區,提供了亞洲重要大河如印度河、恆河、雅魯藏布江等主要的水源,而有「亞洲的水塔」或「世界第三極」之稱,呈現這座山脈所擁有的豐富能量所在。即使如此,這些說法基本上還是從人類取用資源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區域,並非從喜馬拉雅山脈做為主體場域的視角。

事實上,這座喜馬拉雅山脈山區就有5000萬的定居人口,也是佛教、印度教和伊斯蘭教等世界三大宗教信仰的重地。約2,500公里東西走向的長度,以及200到300公里南北寬度,加上數千公尺高度的廣大範圍,曾於不同歷史階段被劃分在不同的政治實體或國家領域當中,目前則大部分歸屬在南亞的印度、尼泊爾、不丹,以及部分西藏與巴基斯坦。

當人們從地平線開始往喜馬拉雅山區前進時,隨著高度的上升,氣溫開始下降,出現了從熱帶、溫帶到寒帶不同氣候林相的轉變。空氣中的含氧量也逐漸轉為稀薄,周邊的景觀從綠意的森林草原到漸漸只剩下被白雪覆蓋的山石。


不丹的塔克桑寺(圖源:Douglas J. McLaughlin (Photograph edited by Vassil) )

在此山中居住的人群,隨著所在的區域生態,發展出多元的維生方式、文化傳統與宗教信仰。他們不是人類學者定義的原始部落,而是具有各自歷史傳統的社會群體與組織。事實上,早在歐洲人發現與進入此區域之前,這裡早已發展出相當程度文明的區域。

這座擁有眾多世界第一的山脈,吸引了許多勇敢的攀爬者前仆後繼地挑戰登峰,為了享受征服後的成就感,但是歷來少有人嘗試為整個喜馬拉雅山脈寫歷史,原因並非這座山脈的歷史乏善可陳,乃因這項任務所面臨的挑戰堪比攀登聖母峰,甚至可能更為艱鉅。

嘗試幫喜馬拉雅山寫歷史的考驗,不只是地理上的高度,還有幅員的廣度,不只是一條攻頂的登山路徑,而是必須一步一腳印地沿著文化、宗教、政治、經濟的時間軸,去翻閱並梳理交錯疊加的歷史圖層。而直到目前為止,艾德.道格拉斯(Ed Douglas)是少數能夠完成這項成就者之一,他以20多年來對於喜馬拉雅山的各種材料的閱讀、個人經歷加上知識的累積,完成了《喜馬拉雅:雪之寓所、神話起點與人類的歷史》這部以山為主體的歷史作品。

➤​歷史的現場與人物的深描

道格拉斯是一位熱愛登山的記者,喜馬拉雅山區是他的最愛,主要的寫作都集中在山以及與山有關的人物的故事。在他出版的13本書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2008年出版、有關雪巴登山家丹增.諾蓋(Tenzin Norgay) 的自傳。諾蓋個人畢生挑戰聖母峰創下多項紀錄,在1953年被選為英國登山隊的嚮導,帶領艾德蒙.希拉里爵士(Sir Edmund Hillary)一起登頂,因此聞名世界。


艾德蒙.希拉里爵士(左)與丹增.諾蓋(Photo: Jamling Tenzing Norgay)

從道格拉斯的經歷與寫作方式可知, 《喜馬拉雅》這本以山為主的人類歷史,自然不會是學院式歷史學科訓練的寫作類型,而是資深的登山家以及作家憑藉他個人數十次進出喜馬拉雅山區的見聞,所進行的深度書寫。

全書分成20個章節,雖然約略按照時間的先後順序,但牽涉到不同類別的議題,因此不能以線性的結構來理解各章節的關係。例如有關自然歷史的部分,山的地理環境、早期人類定居的考古,以及植物的特色等,分別出現在〈起源〉、〈探險先驅〉、〈植物獵人〉等章節。但讀者不會在內容當中看到教科書式的整理摘要,而是由地質學家、考古學家和探險家帶路,將他們探索喜馬拉雅山脈自然歷史的過程加以重現,讓讀者貼近重要科學或歷史發現的現場。

同樣的方式,透過不同的人物,作者稱之為「植物獵人」的媒介,將茶葉成為當地經濟作物的歷程,以及喜馬拉雅山如何改變歐洲和北美的花園樣貌的故事,都非常引人入勝。

由於整個喜馬拉雅山脈被劃分在不同的國家領土境內,超越單一政治國界,包括消失的王國象雄、中世紀的尼泊爾、西藏、拉達克等,也包括中國的朝廷以及英國的東印度公司這些外力強權。由於多重的政治實體交錯,各有歷史事件的軸線,因此全書不是以個別的政治實體,譬如印度或尼泊爾等國家為單位,按照特定的時間或歷史階段進行書寫。而是在特定的主題當中,重現各方政治力量的交鋒,以及異質的歷史過往。特別是那些位於遠方國度的強權國際政治與利益爭奪,如作者描述所言:

當地人的需求通常會和距離更遠的富裕地區發生策略利益牴觸;過去覬覦喜馬拉雅山區黃金或麝香的權力核心,如今則看上水力發電或邊境安全。

因此,全書的諸多篇章當中,幾乎都有帝國主義者藉著軍事、宗教等力量,踩踏在喜馬拉雅山脈國度的足跡。

本書中所呈現的人類歷史,有國王、貴族、政治領袖,和傳統以王朝或國家歷史書寫中的主角,以及根據朝聖者、探險家、傳教士、帝國主義者、商人、登山者等人,實際在山區的經歷所寫作的文書,並試圖重現歷史場景的方式呈現。這些人物通常不是歷史舞台的主角,但只要資料允許,作者將每位出場的行動者進行自傳式的深描,將每個人物從出生、求學、婚姻、等生命歷程建構出他們的血肉靈魂,以及如何在人生的際遇中與喜馬拉雅山遭逢並留下記錄的故事。這些人物因為這座山而永恆存在,讓讀者得以在他們的帶領下同行見證當時的歷史現場。

另一個也足以堪稱本書特色的是,其中3個章節都涉及登山冒險家的歷史,包括〈登山先鋒〉、〈烏托邦〉、〈登頂狂熱〉,顯見作者心目中登山議題在整個喜馬拉雅山脈歷史所佔的份量。章節內容除了登頂的準備與艱辛旅途之外,也詳盡呈現了攀登聖母峰做為國際競技,所牽扯的歐洲國家在喜馬拉雅山攀爬的國族政治歷史。


挑戰聖母峰的登山家(圖源: Saudi.now

作者指出,1950年代之前還沒有人能夠成功攻頂,且尼泊爾的山峰都是禁止進入的,到了1960年,尼泊爾的8座8000公尺以上的高山只有一座還沒有人登頂。

沒有人能負擔得起以個人身分攀登這些山──需要國家級的運動組織來募款,處理外交難題,取得官方許可──而這對歐洲國家來說,是重建戰後國家聲望的重要機會,絕不可浪費。」

➤​編織的神話與生存的現實

「為何攀登聖母峰的故事,遠多於山峰陰影下的居民故事?」這是作者在本書開始的發問之一。隨後他在文中指出,喜馬拉雅山脈居民的聲音往往被外來者淹沒取代,山區居民和你我一樣,都必須面對生存的現實壓力,而不是那些外來者所在乎的崇高地景或無窮無盡的視角。只是山區的居民在面對外來者時,會使用外來者在乎的說詞,「喜馬拉雅山脈的居民甚至採納這些對他們山間家鄉的詮釋,再賣回去給支持這些詮釋的人。」

也就是說,這是外來者與在地居民連結,共同編織對喜馬拉雅山區的敘事觀點,從而構作的神話。作者形容「雪之寓所成了巨大的白色屏幕,讓所有前來的人投射想像」,但這些想像的內容不是忽視了在此已經發展千年的多元豐富文化,就是具有覬覦在地的資源與利益的意涵,因此產生與現實的距離。

對於喜馬拉雅山區的神話與現實,兩者之間的故事是如何被編造與再編造,正是本書所要表達的主題之一。〈喜馬拉雅山區的地圖繪製〉一章提供了對照的實例。地圖對我們而言,是提供地理資訊,並準確前往目的地的工具,書中舉出當時佛教徒所繪製的第一張全球地圖,卻具有豐富靈性的意涵,援引於玄奘在喜馬拉雅山區的宗教之旅,將做為聖地的印度放在地圖的正中央,投射出宗教世界的宇宙觀。

但對於17、18世紀的帝國,進行殖民征服的推進策略,測繪地圖是基礎要件。雖然已經存在著從商人和朝聖者取得地理知識所繪製的地圖,但喜馬拉雅山脈在17世紀歐洲人的印象中還是一片空白,歐洲人來到這裡就會使用「如同走出地圖之外」的說法。而當歐洲人用軍人和探險家來填補這些空白時,卻是覆蓋在原先喜馬拉雅山居民本身就有自己的地理與歷史,代代相傳生存的故事之上,

「然現實比較像是古代羊皮紙,亦即將某個地方的原有文字刮除乾淨,供新的文字書寫。」


1979-1980年中尼聯合勘探所得的兩國邊界,邊界線正好跨越珠穆朗瑪峰頂,喜馬拉雅山脈也被兩國沿山脊平分。(圖源:Survey of Nepal - Boundary treaty maps held at UN Treaty Office)

西藏及其文明在喜馬拉雅山脈具有相當的影響,在本書各章中也都可以看到相關的內容。本人多次造訪印度、尼泊爾的喜馬拉雅山脈邊境時,觀察到儘管廣大的區域存在著多元的族群,以及分屬不同的國家身分,藏傳佛教依舊是共同的信仰,構成超越國界的佛教共同體,從喜馬拉雅山的區民角度,這是他們共同的心靈依歸。

直到19世紀之前,西藏並不對西方人開放,從西方人的角度,西藏是一個遺世獨立的國家,從而引發一探究竟的好奇想像,〈禁城〉一章正是最佳的註解。由於西藏的封閉,西方作家創造了香格里拉的神祕國度,以及各種東方主義式的幻想與謊言,將西藏塑造成保守、封閉、落後之地。事實上,當時的西方人並不瞭解西藏文明,西藏也並非如他們想像的完全封閉,不允許歐洲人造訪的原因,是來自於與西方人接觸的負面經驗所造成的結果。

本書作者引用七世達賴喇嘛位高權重的輔國公頗羅鼐.索南達結的話,清楚描述了西方耶穌會到西藏傳教所犯下的錯誤:

你們說西藏宗教是邪惡的。如果我們有哪個人去你的國家,以你們的作法來向你們傳教,你們會不會懲罰他?毀滅其他宗教,意味著沒有人能遵循自己的宗教。我們守衛我們的宗教,就像你們守衛你們的。你們自願來到這裡,不是我們找的……


喜馬拉雅山區中保存著許多藏傳佛教建築(圖源:Carsten.nebel

作者指出,19世紀末許多聲稱到過西藏的西方人都有出書,但西藏人依然缺乏發聲機會,外在世界對其現實的扭曲想像,並沒有多大的改變。

本書的歷史時間從喜馬拉雅山的構成談起,直到2020年英文版完成之時。然而,隨著地球板塊的動態,山的高度還在成長,山的歷史也隨著時間的推移繼續發展。作者寫作這本書的用意,就是希望能夠吸引更多的社會大眾,讓他們對於喜馬拉雅山脈有更多理解,尤其是西方人長期被自我的偏見,以及各種迷思和傳說所誤導。

閱讀這本書,就如同被作者帶領攀越喜馬拉雅山脈,透過深描的人物與歷史的現場,重現神話編織的過程,揭露山區人民的現實。由於內容相當豐富,建議讀者不要急著直接攻頂,而是細細品味閱讀,如果有機會的話,讀者可以親自到喜馬拉雅山區一探究竟,傾聽山區居民的聲音,親身見證這座山的人類歷史。

quan_qiu_hua_de_shi_dai_w300.jpg 喜馬拉雅:雪之寓所、神話起點與人類的歷史
Himalaya: A Human History
作者:艾德・道格拉斯(Ed Douglas)
譯者:呂奕欣
出版:麥田出版
定價:82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艾德・道格拉斯

是獲得獎項肯定的作家,撰寫喜馬拉雅山區的報導逾25年,尼共毛派的動亂及西藏的占領都出現在他的報導中。著作等身,包括丹增・諾蓋的傳記。曾與喜馬拉雅登山先鋒一同攀登,也是英國山岳會刊物《高山雜誌》(Alpine Journal)編輯。現住在英國雪菲爾。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 潘美玲(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2022-12-12 11:30
OB短評》#404 壯闊串接陸洋的極品好書懶人包

斷裂的海

金門、馬祖,從國共前線到台灣偶然的共同體
何欣潔、李易安著,聯經出版公司,400元
推薦原因: 議   樂   益  
跳脫以台灣本島為核心的歷史書寫,以重現金門、馬祖的地方主體性為基礎,進一步回顧金馬與台灣關係的歷史發展。本書帶領讀者重新理解金馬的歷史、地理及文化,是相當出色的入門讀物。【內容簡介

明信片串起的交流史

世界上第一個社群網絡的誕生與發展
Postcards: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World’s First Social Network
莉迪婭.派恩(Lydia Pyne)著,羅亞琪譯,臺灣商務印書館,500元
推薦原因: 知   設   樂   
本書聚焦於19、20世紀明信片的發展史,以此為基礎,進一步探討近代全球化浪潮下的印刷科技、資訊流通乃至消費文化的交錯,兼具知識性及閱讀樂趣。書中所附的老明信片及照片,亦頗具資料意義。【內容簡介

時鐘在說謊

科學、社會與時間的建構
The Clocks Are Telling Lies: Science, Societ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ime
史考特.艾倫.強斯頓(Scott Alan Johnston)著,王曉伯譯,時報出版,420元
推薦原因: 知   思   議   樂  
本書以1884年、於美國華盛頓特區召開的國際子午線會議這個歷史時間為探討軸心,指出現代所謂「時間」的觀念,背後存在著權力博弈及歷史偶然,而非完全超然客觀。從時間概念的制定出發,對於現代性、科學乃至於社會發展間的關係,提出具有見地的反思。【內容簡介

昨日世界

古生物學家帶你逆行遊獵五億年前的世界,16個滅絕生態系之旅
Otherlands: A World in the Making
湯瑪斯.哈利迪(Thomas Halliday)著,林麗雪譯,鷹出版,60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樂  
保育古生物學(conservation paleobiology)是個方興未艾的學門,將古生態的知識運用到物種多樣性的保育上,有穿越之妙。本書以16個消逝的生態系,重構了一幅演化長河的摹本,華麗壯闊,臨場感百分百,彷彿是隔座山頭發生的事,不時傳來奇異的吼聲。作者年僅30出頭,頗能展露新生代學者別開生面的豪氣。【內容簡介

改寫人性的人

二十世紀,一群人類學家如何重新發明種族和性別
Gods of the Upper Air: How a Circle of Renegade Anthropologists Reinvented Race, Sex and Gender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查爾斯.金(Charles King)著,謝佩妏譯,左岸文化,58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樂   益  
這本網羅了一票文化人類學祖師爺奶們的「側傳記」,鐵定會成為人類學的地下教科書,因為不只談了他們的豐功偉業與關係,也不避諱各人的機巧和野心,更重要的是點明了學術傾向與個人議題間千絲萬縷的糾結——治學往往是為了緩解自身的內在矛盾。有志於學術的老師同學們不妨參考一下,先打一劑預防針。【內容簡介

如影而行

鍾喬劇本選輯
鍾喬著,遠流出版,420元
推薦原因: 議   文   樂  
集結劇場人鍾喬20餘年的左翼劇作與抵抗行動,回應的是橫跨一世紀的台灣/東亞社會問題,對於殖民主義、國族、資本與新自由主義如影隨行的壓迫,採取共行的貼身批判,讀來不僅感到此書為這一藝術行動路線留下重要史料檔案,前後參與此行動的人們身影鑲嵌其中,有如共構了一部當代左翼思想精神史。【內容簡介

離開朝鮮的返鄉船

一九四五年日本殖民者在朝鮮的終戰經驗
조선을 떠나며—1945년 패전을 맞은 일본인들의 최후
李淵植(이연식)著,熊晨馨譯,凌宇出版,45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樂   
終戰前在韓半島生活的日人,並非只有侵略者;終戰遣返之際,這批日人又如何面對已然陌生的故國?轉型正義工程到了後期,一個明顯的指標就是不再以迫害者/受害者的二分法來立論,這本來自韓國的歷史探索,也因此顯得別開生面而可貴。【內容簡介

再見草山

陽明山的這些年那些事
吳亮衡著,時報出版,36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樂   益  
以草山(陽明山)的人文地景以及歷史文化為主軸,刻畫出近代台灣從日治一直到國府時期,政治權力與環境地貌間的錯綜糾葛。案例豐富生動,讀來頗為有趣。【內容簡介

政治哲學的12堂Podcast

現代國家如何成形?民主自由如何誕生?性別平等如何發展?一探人類文明邁向現代的關鍵時刻
Confronting Leviathan: A History of Ideas
大衛.朗西曼(David Runciman)著,陳禹仲譯,臺灣商務印書館,500元
推薦原因: 知   思   樂  
這是一本十分簡明且貼近當代議題的政治哲學普及著作。從橫跨印歐、性別、近一世紀的各個思想家的生平導入其政治思想的發展,不僅照顧到議題的廣度,也讓各學說洞見並非僅在概念層次呈現。19世紀的女權到20世紀下半葉的女性主義、自由民主的歷史性與跨國性、殖民主義和國家自立的相互構連,這些在當代社會依舊影響深遠、問題重重的政治思想,需要各時期的讀者與作者不斷地參與檢視與反思。【內容簡介

守護黑熊

和諧共存的保育之路
ツキノワグマ: すぐそこにいる野生動物
山崎晃司著,台灣黑熊保育協會譯,五南出版,38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樂   益  
近年來隨著社會變遷,台灣黑熊、石虎等特有種生物棲地,亦面臨環境保育與經濟開發的兩難。本書以日本保護黑熊的實務為例、資料全面,向台灣讀者展示動物保護的良好借鑑。【內容簡介


識性.計感.判性.想性.題性.用性.學性. 閱讀趣.特性.公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現場》2022 Openbook好書獎贈獎典禮側記

防疫政策走向鬆綁,落實兩階段戶外不強制戴口罩,出國旅遊潮與藝文活動如雨後春筍大爆發。值此佳期,2022 Openbook好書獎於12/3在西門紅樓劇場舉行贈獎典禮,國內逾300位出版業嘉賓與創作者齊聚一堂,神情格外放鬆(除了上台致詞,大家都還是有戴好口罩的!)。此外,本年度好書獎有不少初試啼聲的創作,讓現場氛圍充滿「第一次出書就得獎」的興奮和喜悅,創作者與出版人都能感受到評審的鼓勵,備感溫馨。

➤「閱讀就是力量」,讓我們一起動起來讀

每年,Openbook閱讀大使的人選都別出心裁,令人驚喜。繼前年邀請到為大家腦波增幅的唐鳳、去年的百萬網紅KU之後,今年由奧運金牌得主、舉重女神郭婞淳活力推廣閱讀。雖然她本人參賽行程滿檔,出國為台灣爭光,不克出席,但典禮當日,一走進紅樓,就能看到主視覺海報上,她以燦笑迎接每個人。


(張震洲攝) 

典禮現場的一日特展再度由策展人葉飛和林峰毅包辦,除了往年運用陳設、掛軸與實體書,讓讀者回顧Openbook過去一年的重點報導,今年,兩位策展人更以「閱讀元宇宙」的概念打造展區:迎面而來的,是猶如處於太空無重力狀態的懸掛得獎書,氣勢強大之外,適宜的高度也讓讀者能輕鬆翻閱。展場上還有飄浮空中散發科技感的透明壓克力片,呈現年度精選內容、可抽換漫畫燈片的燈箱和「書人生」專欄摘要手持板、圖像主題的繪本精裝書與漫畫世界相簿,此外還有特製影片箱,展現Openbook和雲門教室合作的「身體有書.動起來讀」專題,吸引大小讀者駐足觀看。

每年的手工書與電子閱讀區,也是不可或缺。今年,犬吉工作室蒐集了往年的典禮合照,製作成展開後如星形的折疊相簿,讓讀者可以重溫每一年好書獎的精采大合照,共享Openbook陪伴大家走過6年歲月,邁向7歲的喜悅。


(張震洲攝)

中場節目由創作歌手詹森淮自彈自唱,以一把木吉他帶來動聽的創作曲,反映出世界與社會所帶給她的感觸。演唱曲目之一〈都走到了這〉描述人生走過了一個又一個關卡後,總是要再往前的精神,讓不少出版人萬分動容,心有戚戚焉。


詹森淮演唱(陳宥中攝影)

➤文學大師白先勇「早起」頒獎,勉勵年輕作家

活動首先頒發年度翻譯書。本屆邀請到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童子賢擔任頒獎人。這次受邀擔任Openbook好書獎頒獎人,喚起童子賢的記憶點滴,他不僅分享質樸而動人的童年閱讀時光,並表示:「閱讀是一件快樂的事,也是一件孤獨的事。」童子賢感謝年度翻譯書的編輯與譯者,讓沒有辦法直接閱讀、接觸原文的讀者,能透過翻譯作品,有了更廣闊、去了解世界的機會。


左起:年度翻譯書頒獎人、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童子賢、衛城出版總編輯張惠菁、衛城出版編輯宋繼昕(張震洲攝)

緊接著登場的是年度童書與青少年圖書的頒獎嘉賓。今年,Openbook邀請到台灣原生種、台灣黑熊保育協會可愛的吉祥物「黑寶」擔任頒獎人。主持人包子還未介紹完畢,黑寶已興沖沖從側邊探出頭來,用頭頂象徵自然生態的小綠芽跟大家打招呼,俏皮舉止引來現場一陣開心的騷動。黑寶也趁此盛會邀請現場朋友關心黑熊保育議題。上台得獎者無不與黑寶開心擁抱,而後來登台的年度中文創作《走進布農的山》作者郭彥仁(郭熊)與黑寶早已熟稔,現場相見直呼親切。


年度童書與青少年圖書獎項,邀請台灣黑熊保育協會「黑寶」擔任頒獎者(張震洲攝影)


年度青少年圖書《別鬧了,動物大人!》積木文化編輯郭羽漫(右)與頒獎者「黑寶」溫馨大合照。(陳宥中攝)

年度生活書方面,邀請到今年甫上任臺灣文學館館長的林巾力。容光煥發現身,桃紅西裝外套呼應頒獎喜氣的林巾力表示:「在這個資訊爆炸,讓我們的思維跟五感淹沒在來自四面八方海量資訊的年代,Openbook作為我們的眼睛,為讀者進行年度選書,在這個時代,真的是非常幸福的事情啊!」


臺灣文學館館長林巾力(張震洲攝影)

壓軸現身的年度中文創作頒獎人,是全場最資深的創作者、文學大師白先勇。主持人包子透露,在台灣仍過著美國時間、通常於傍晚醒轉的前輩作家白先勇,特地為了參加典禮「早起」:「下午兩點鐘就準備出門!」讓現場笑語陣陣。白先勇也笑容滿面地上台,他恭喜所有得獎的作家,並說:「今天看到的都是很年輕的作家,年輕時候得獎真是開心,我為你們高興。Openbook真是功德無量,每年把這些好書引介給讀者。我有機會到這裡來共襄盛舉,非常高興,謝謝大家。」台下報以熱烈如潮的掌聲。


Openbook好書獎年度中文創作,邀請到文學大師白先勇擔任頒獎人(陳宥中攝影)

➤各家得獎感言精選

《波間弦話》作者柳丹秋上台致詞時提到,Openbook好書獎年度好書,是她年末必定採用的購書清單,很榮幸也感謝《波間弦話》得獎。此外,詩人零雨以《女兒》接連得到台灣文學金典獎與Openbook好書獎。她表示,本書是自身對於女性、家庭、群體與個人的種種思索,也澄清本書指涉的母親是廣義的母親,書中最後一輯是向日本浮世繪藝術家歌山廣重致敬,因為所有滋養過的文學家與藝術家也都是她的母親。


《波間弦話》作者柳丹秋(張震洲攝影)


詩人零雨(張震洲攝影)

詩人曹馭博上台第一句話,是調皮對著前輩作家白先勇道早安,讓現場露出微笑。曹馭博表示,寫詩與活著對他來說是永恆的行當,「詩最快速,也最永恆,會在苦難時迸出,也會隨時間而開花結果。」他表示,「詩是一個等待被完成的世界。謝謝讀者,請讀者們一起來完成這個世界。」


詩人曹馭博(張震洲攝影)

《煙街》香港作者沐羽從白先勇手中接過獎座,展現了跨文化、跨世代的傳承與交流意義。沐羽近來喜事連連,取得學位也剛登記結婚,繼Openbook年度中文創作之後,再得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小說獎」首獎。他表示《煙街》寫的是2019年一群與他操持同樣口音的港人穿越煙幕重重的香港街道來到台灣,他自述現在的狀態與寫作隨時間推移已有所不同,因此本書除了有藝術創作的力量,也有記錄的意義。他祝福大家:「兄弟爬山各自努力,願你們通過煙街抵達任何你們想去的地方。」現場無不泛淚感動。


香港作家沐羽(陳宥中攝影)

年度生活書頒獎階段,《移工怎麼都在直播》作者江婉琦與她的移工朋友「阿嬤」英塔利,並肩上台領獎。江婉琦引述木馬文化主編何冠龍的說法:「議題」聽起來很硬,但「議題其實就是一群人的煩惱。」移工在台灣人印象裡,常常面目模糊,因此江婉琦特地找來英塔利一起分享喜悅。

頂上不見白髮的英塔利解釋,大家之所以叫她「阿嬤」,是因為在移工朋友群中年紀最大。她表示來台灣讓她學到很多,卻緊接著傷心訴苦:「重點是,在台灣找不到真愛!」主持人包子笑稱,這是主持典禮多屆以來,第一次看到在舞台上有人徵友。


左起:木馬文化主編何冠龍、移工「阿嬤」英塔利、《移工怎麼都在直播》作者江婉琦及臺灣文學館館長林巾力(張震洲攝影)

《偽魚販指南》作者林楷倫,活潑動感上台自我介紹是「真心純情好魚販」,他首先感謝文字與文學的力量,讓36歲的自己能透過書寫備受肯定:「36歲這個時刻,是我人生無論什麼時候回想起來,都會是最快樂的時刻。」接著說,「天啊,我沒想到我會哽咽。」氣氛開心又感動。

寶瓶文化社長兼總編輯朱亞君歡喜表示,每次陪伴新手作者到Openbook頒獎典禮上台領獎,是她編輯生涯中「最璀璨的高光時刻」。她引述出版史上的傳奇人物柏金斯(Maxwell Perkins):「編輯百分之九十時間所做的日常事務,任何辦公室內勤人員都能勝任,只有很少的時候,可能是半年或一年,『那時刻』會出現,面對你眼前的稿件,除了你沒有第二個人能掌握。你調度自己讀過的書、經歷過的人生、對生命的思考,完全傾注在這本書。」瞬間,過往看過的書、經歷的情感與文化培養的種種,皆透過文字浮現眼前,與之連結。

朱亞君歡呼:「謝謝老天,我抓到了。也要恭喜所有今天一同得獎的編輯們,我們抓到了『那時刻』。」​


左起:寶瓶文化社長朱亞君、《偽魚販指南》作者林楷倫、臺灣文學館館長林巾力(張震洲攝影)

​醫師作家畢柳鶯,希望可以透過書寫陪伴母親走過最後一段時光的《斷食善終》來推行「拔管運動」,停止讓插管後病情毫無起色的人繼續受苦,也希望家屬與醫師可以學會放手,彼此更快樂。


醫師作家畢柳鶯以《斷食善終》獲得年度生活書,呼籲拔管善終。(陳宥中攝影)

長期投入黑熊研究的郭彥仁(郭熊),以《走進布農的山》得到年度中文創作獎。他為參與頒獎典禮連夜下山,驚訝居然也在典禮現場遇到黑熊頒獎,被主持人包子笑稱是「命運的鎖鏈」。郭熊首先謝謝的就是黑熊:「起先牠是我追尋的目標,殊不知是牠引著我看見山、看見山裡的人與眾生萬物。沒想到今天能有此殊榮站在頒獎台上。」他描述,前幾天在稜線上遭遇刮風下雨,正湧出無力感的時候,望向大樹,神奇的是:「我的大腦開始出現文字。這本書就是這樣出現,我手寫我眼,我把眼前最直接的畫面感受寫出來。」他期許讀者能從書上聽見遠方的羌吠,感受人與自然的關係。最後補上一句:「最重要的是走進山裏去。」


郭彥仁(郭熊)(張震洲攝影)

略帶羞怯卻字字真誠有力的繪本作家黃一文,以描述白色恐怖與政治受難者前輩經歷的《從前從前,火車來到小島》獲得年度童書。她分享最近正在關注中國白紙革命,扣連到自己創作的根源。「長大才發現,勇敢是最了不起的美德。」她自述,不夠勇敢的自己,想要畫出那些勇敢的人,並自許未來更勇敢。


玉山社編輯鄭之雅(左)與繪本作家黃一文(張震洲攝影)

《臺灣美術兩百年》總策畫顏娟英表示,這套書匯集了23位作家的努力,整理內容涉及108位藝術家,時間跨越了2世紀。她也謙稱,得獎「其實是一個奇蹟」,因為美術史沒有幻想的魅力,研究者們必須從一筆一劃、各種各樣的色彩裡面,去尋找歷史的記憶。但最終,她希望透過這套書傳達:「關於台灣珍貴的人文價值以及突破社會與政治的限制,追尋自由創作的勇氣。」也盼望未來這套書能走入台灣每個家庭,甚至是海外的圖書館。


《臺灣美術兩百年》總策畫人顏娟英(張震洲攝影)

今年度春山出版社一口氣以黃克先《危殆生活》、顏娟英、蔡家丘總策畫的《臺灣美術兩百年》以及鍾永豐《菊花如何夜行軍》三本自製書得到Openbook好書獎肯定。春山總編輯莊瑞琳表示,她觀察到俄烏戰爭爆發後,烏克蘭出版業者仍正在進行版權交易,「至少買了33本書的版權」,顯示有持續出書的計畫。莊瑞琳說,每個時代都會遭遇不同困境,然而,對出版者而言,彼此共同的責任即是「呈現這個時代最傑出的心靈與不懈的努力」。她以河流的運行來作為出版和創作的比喻:「其實就像一條河流一樣,不管這條河流會經歷怎樣惡劣的天候,或者是非常惡意的破壞、不好的環境,其實我們還是要往前走。」


春山總編輯莊瑞琳(張震洲攝影)


《危殆生活》作者黃克先指出,ㄧ般人對無家者可能會有不舒服或厭惡的感覺,也可能想試圖幫助他們,卻不知道如何是好。他接著描述:「但是更多的時候,我們通常是無視的、以比較高的高度,快速通過他們。
我非常希望這個年度生活獎項,是一個邀請,邀請更多的讀者能夠蹲下來,以無家者的高度,看看他們眼中是什麼的世界。」(張震洲攝影)

 

海外作家得獎感言影片

➤2022Openbook年度報告

在這充滿起伏跌宕的一年時間,Openbook閱讀誌閱讀了將近3000本書,經過三階段評選,從入圍的211部作品中,誕出最後4大類各10本的年度之書。獎項揭曉後,全台將有16家網路書店、214家實體書店、493家圖書館(仍在陸續報名中),一起參與好書獎圖書聯展及販售,推廣活動預計持續到明年4、5月,是很長的期程。

Openbook閱讀誌總編輯周月英說,今年在疫情解封後,全球進入「共存」的時代。共存狀態下並非所有支線都是和諧的,然而,共存的時代也是共生的時代,多線發展的各種力量之間,總有幾條線索是可以彼此借力、相互增強的。


Openbook閱讀誌總編輯周月英(張震洲攝影)

年末不少出版人反應產業惡化、令人憂心,但同樣在今年,眾多新一代作家出手不凡,交出了觀點新穎但文字洗練的作品,這背後當然也顯示了編輯的專業。周月英指出,我們看到創作的能量,已跨出傳統軌道,向共存的多重世界伸展。

此外,周月英提到今年新閱讀空間的出現,包括:飛地書店、大稻埕的郭怡美書店,以及即將開幕現流冊店。她指出:「也許書市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悲觀,那些喜愛閱讀的人只是正在其他的分支上探索,不管是影視動畫遊戲或其他新科技,書籍作為最古老的娛樂載體,作為所有故事的根,開枝散葉是一件好事。會有讀者帶著其他分支的收穫回到根源,會有讀者從根將營養帶去分枝。人們對知識的好奇、對故事的渴求不會停止,眼前看似窘迫的困境,或許只是讀者們正在豐富的分支中摸索。」

最後,她也勉勵創作者繼續寫好書、出版者持續出好書,每個人各自努力,共同茁壯閱讀的大樹。

➤更多得獎者的領獎風采


沃時文化編輯陳韋臻,代替人在德國的鄭安齊領獎。她談到《不只哀悼:如果記憶有形狀》這本書的策畫過程與期許:「這本書之所以有出版的基礎,在於有太多人對於歷史記憶的投入以及關注,那我們希望能以一本書為媒介,提供不同社會位置的民眾,不管是地方文史工作者、歷史研究者、藝術家、建築師,用不同的角度和空間,可以介入轉型正義的文化實踐過程。」陳韋臻呼籲更多人一起來關注不義的歷史:「各自從不同的位置起而行動,我們才有機會能夠更往民主再更靠近一點點。」《不只哀悼:如果記憶有形狀》作者鄭安齊則在影片中謙虛表示,希望所寫的這本書可以促成更多對話、觸發文化實踐的過程當中,「起到一點點作用」。(張震洲攝影)


施奇若貝代替父親夏曼.藍波安《沒有信箱的男人》領取年度中文創作獎。夏曼.藍波安在致詞影片中,表示得獎「並不是喜悅,也不是悲傷。」(張震洲攝影)


聯合文學今年共有隱匿《病從所願:我知道病是怎麼來的》、夏曼.藍波安《沒有信箱的男人》2本書獲得年度中文創作獎,總編輯周昭翡代表上台致詞:「今天非常高興來領這個獎,今年正好是聯合文學出版社35週年。今年有兩本創作得到Openbook兩個獎,由在我們聯合文學出版社有4本著作白先勇老師來頒獎。(熱烈掌聲)」周昭翡介紹《沒有信箱的男人》從2018年就開始:「夏曼.藍波安說,這是他創作過程最為困難的一次。」內容除了蘭嶼創世傳說,也涉及異邦人來到蘭嶼與達悟族人互動的種種,進而精煉出達悟族的觀點。周昭翡說,幸好夏曼.藍波安今年漂亮地交出作品。談到隱匿《病從所願》:「寫詩跟寫散文是很不一樣的。詩是躲在後面,那散文必須赤裸裸的、真實的呈現。」她表示隱匿描寫患病的過程相當辛苦,也非常感謝這兩位作者創作出動人作品交託給聯合文學,作為「聯合文學35週年慶給讀者的獻禮」。(張震洲攝影)


印刻文學編輯林家鵬也為《女兒》上台致詞,他表示:「這麼喧囂的世界上,還有人願意靜靜地寫詩,是讓人非常動容的事。在我眼中,零雨老師其實就是這樣子,一直很專注、默默安靜持續做詩的創作。不管什麼時候,讀著零雨老師的詩,那你一定能夠通過她的文字,打開一條通往自己內在的、思考的道路。」(張震洲攝影)


時報文化第一編輯部副總編輯羅珊珊,在台上大推柳丹秋《波間弦話》這部長篇小說:「這本小說很長,但是真的超級好看!所以我常跟一些其他的編輯講說,只要你翻開它,你就會中毒,你就會讀下去。其實它32萬字,
所以我一開始跟丹秋講說,我們可能要刪一些篇章。但後來我讀完之後發現,我真的沒有辦法割捨。我非常喜歡它每一條故事線。」 (張震洲攝影)


大塊文化這次《尋找母樹》、《影之島》與《洞》三本書分別得到年度生活、年度翻譯與年度童書獎。第二編輯室總編輯林怡君(右)與黑寶(左)合影,開心致詞:「年底真的非常高興可以再來到Openbook。今天上台有點心虛,因為大家都知道image3是郝明義先生的選書,大家都知道image3的選書還蠻大膽的,未來應該還是會非常大膽。《影之島》這本書的編輯很新,是楊采蓁,《洞》的編輯是李家瑜,也非常感謝譯者。在今天想要特別提大塊文化的印務塗思真,大塊圖像書的繪本可以印得這麼好,其實是因為我們有一個非常厲害、要求完美、重視印刷品的形式的印務。」她也告訴現場Manuel Marsol最新的消息是當爸爸了!照顧新生兒面容憔悴,請大家見諒。(張震洲攝影)


菓子文化總編輯邱靖絨為《守護馬來熊的女孩》得到年度童書肯定,開心上台領獎。(張震洲攝影)


大家出版總編輯賴淑玲與《走進布農的山》作者郭熊一起上台分享喜悅(張震洲攝影)


左起:是路故事公司總編輯高明美、臺灣文學館館長林巾力及得到年度生活書肯定的《再見的練習》作者林小杯(張震洲攝影)


《童話陪審團》領獎照。左起:親子天下兒童產品事業群主編楊琇珊、黑寶、法律白話文運動蔡涵茵、徐書磊(張震洲攝影)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22-12-10 14:30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