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通信 vol.201》給你一點奇想和身心鬆鬆鬆的《身心靈大全集》

江湖有些潛規則:聽樂團要趁爆紅之前、吃美味小吃店要隱姓埋名禁止打卡、醜的東西有時候才可愛(?)……面對喜愛的事情,我們都有一些雞毛蒜皮般的「要緊」規矩,無法丟棄。

音樂人aka漫畫家奇哥和多年好友馬念先出遊兼對談,提及他們最要緊的創作方式,就是要:好玩(通通編畫線打星星)。雖說漫畫《身心靈大全集》的製作期,其實是在相對苦悶的疫情隔離期間,但奇哥說他讀《道德經》讀出了一些有趣的體悟來,便將這些天馬行空的奇想,一筆一畫灌注在漫畫創作中。不只如此,還做了曲、進了錄音間,同步推出音樂專輯!

通通編除了被奇哥的才華洋溢收服之外,還領略到一點「鬆不是無為」的生活哲學。不必迎合外在眼光追求好看光環、吃飽睡好勝過服用滿滿的營養品,在生活和工作中找到自在有趣的狀態,有夠快樂。(文末,狂賀奇哥〈廢人歌〉入圍金音獎最佳民謠歌曲獎,無為無為無為無為~~)

【封面故事】喜歡,讓你在對的狀態,做出好玩不過時的東西:唱作漫畫家奇哥╳音樂人馬念先

​本周其他精彩好文,請看以下嚴選文章:

  • 【每周好書.OB短評】#389 灰燼中長出綠意的極品好書懶人包

    我還是被迫從這裡離去|不知道的都叫樹|藍之夢|自灰燼中綻放|室內觀葉植物栽培日誌|不只哀悼|向編輯學思考|日本純喫茶物語隱娘雖然會胖,但還是想一個人吃完半半炸雞再睡
  • 【每周好書.OB短評】#390 勾引鄉愁與知識慾的極品好書懶人包

    我台北,我街道2|世界是什麼顏色?|來回攀登之間|囤積癖|詞源|鳥類的機智都市生活|
    再見烏斯曼|誇大不實的醫療迷思|車尾燈 vol.2|晚安,糖果屋

【9/16~9/25活動預告】

天氣漸漸涼爽,讀者參加閱讀活動仍請留意防疫,通通編祝大家平安健康,閱讀愉快。

8/27-12/12

2022南國漫讀節——南國的多重宇宙
地點:屏東縣立圖書館總圖(屏東縣屏東市大連路69號)【活動頁面

9/24-10/15

2022桃園市立圖書館閱讀與文學推廣計畫活動頁面

9/1-9/30

第六屆台灣歷史小說獎「創作獎」徵件活動頁面

9/2-10/31

2022傳遞文學力——文學館家族串聯計畫活動頁面

9/14-10/31

林夕書寫歌詞微展
地點:誠品台大店(台北市大安區新生南路三段98號)

9/24-10/30

2022高雄城市書展​活動頁面

9/17(六)

14:00-15:30
高翊峰河你《聊聊》:父式深蹲是一種靈魂運動
地點:無論如河書店(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5巷26號2樓)【活動頁面

14:00-16:00
臺中文學季 ✺ 大師講座|鍾喬:文學與劇場的轉譯實踐之路

地點:臺中文學館 研習講堂( 臺中市西區樂群街38號)【活動頁面

14:30-16:00
活在日常運動的香港人——《日常運動》新書分享會
地點:瑯嬛書屋(桃園市中壢區榮民路165巷6號)【活動頁面

15:00-17:00
《激進1949:白色恐怖郵電案紀實》新書分享
地點:島呼冊店(嘉義市西區北興街86號)【活動頁面

15:00-16:30
伊格言|為何有些現代小說和現代藝術看不懂?因為......
地點:中央書局(台中中區台灣大道一段235號3F)【活動頁面

19:00-20:30
世界末日其實沒有記得我,因為我很想相信,但這世界完全沒有預兆 ──《無法成為未來的那個清晨》新書座談
地點:永樂座 Eirakuza Books(台北市中正區寧波西街3號2樓)【活動頁面

19:00-21:00
《南洋讀本:文學、海洋、島嶼》新書分享會
地點:紀州庵文學森林(台北市中正區同安街 107 號)【活動頁面

率土之濱:環台漁港講座與走讀#5 在基隆講移人的故事
地點: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 Brilliant Time bookstore(新北市中和區興南路一段135巷1號)【活動頁面

9/18(日

14:00-16:00
《怪奇海產店》新書對談分享會|高雄場 
地點:誠品高雄大遠百店(高雄市苓雅區三多四路21號17樓)【活動頁面

14:00-15:30
《qmul rhzyal Tayal?開山打林?逆寫北臺灣客庄形成史》新書分享會
地點:日榮本屋(苗栗市中山路129號)【活動頁面

14:30-16:00
【北門紅講座】隘勇線下的鎮魂歌—遭逢滅社的七腳川事件
地點: 臺北記憶倉庫二樓講座區(台北市中正區忠孝西路一段265號)【活動頁面

14:30-16:30
率土之濱:環台漁港講座與走讀#6 漁港媳婦,以書店介入漁港
地點: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 Brilliant Time bookstore(新北市中和區興南路一段135巷1號)【活動頁面

14:00-16:00
臺中文學季 ✺ 名家對談|劉梓潔 ✕ 楊富閔:關於作家與編劇的創作經驗分享

地點:臺中文學館 研習講堂( 臺中市西區樂群街38號)【活動頁面

15:00-16:00
高畑勳的動畫之路《吉卜力電影完全指南》新書分享會
地點:誠品R79出版糧行/藝文沙龍(臺北捷運中山地下書街內)【活動頁面

19:00-22:00
率土之濱:環台漁港講座與走讀#2 不能以陸地的標準看待在海上生活
地點: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 Brilliant Time bookstore(新北市中和區興南路一段135巷1號)【活動頁面

9/23(五)

14:00-16:00
旅德記者眼中的越南移民:當東西德與南北越相會
地點:Ubuntu烏邦圖書店(臺南市環河街129巷27號2樓)【活動頁面

19:00-20:30
芭樂人類學家高雄分享會x《芭樂人類學2: 異溫層迷航記》
地點:三餘書店 TaKaoBooks 3F(高雄市新興區中正二路214號)【活動頁面

19:30-21:30
《人生好難:現代公民九個麻煩的哲學問題》新書分享會
地點:左轉有書 TouatBooks(台北市中正區鎮江街3-1號)【活動頁面

 

9/24(六)

14:00-16:00
從藝術影像看臺北:移工與《八尺門的辯護人》分享會
地點:光點臺北 多功能藝文廳(臺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二段18號)【活動頁面】 

14:30-16:00
風潮下的藝術史──《現代身體的再現》新書講座
地點:聯經書房‧上海書店 B1思想沙龍(台北市新生南路三段94號)【活動頁面

14:00-18:00
回味掌中劇 【紀州庵X臺北木偶劇團】紀州庵慶重陽演出,明朝奇案調查《女巡按》
地點:紀州庵文學森林 古蹟側草地(台北市同安街107號)【活動頁面

15:00-17:00
《空笑夢》設定之奇想亂談—當小說家遇見設計師(新書分享會)
地點:永樂座 Eirakuza Books(台北市中正區寧波西街3號2樓)【活動頁面

15:30-16:00
111年彰化縣傑出演藝團隊 系列講座(二)
地點:台中誠品園道店(台中市西區公益路68號3F)【活動頁面

 

9/25(日)

14:00-15:30
「複寫與差異:我如何書寫《醉舟》?」
地點:季風帶書店(台北市迪化街一段198號2樓)【活動頁面

14:00-16:00
《以下證言將被全面否認》新書對談(台南場)——當未來的戰場在過去:朱宥勳X謝金魚
地點:台南政大書城(台南市中西區西門路二段120號)【活動頁面

14:00-16:00
《女,走往身體的朝聖》新書分享-- 兩書身刻對談 林念慈X陳怡如
地點:女書店(台北市大安區新生南路三段56巷7號2樓)【活動頁面

14:00-18:00
回味掌中劇 【紀州庵X臺北木偶劇團】紀州庵慶重陽演出,大元帥韓信征戰《定三秦》
地點:紀州庵文學森林 古蹟側草地(台北市同安街107號)【活動頁面

19:30-21:00
最終,我們是不是都會透過異文化來認識自己?✦✦✦《流離之書》新書會
地點:三餘書店 TaKaoBooks(高雄市新興區中正二路214號)【活動頁面

 

6/25-10/16

亞洲的地獄與幽魂」特展
地點:臺南美術館2館2樓展覽室E-H(臺南市中西區忠義路二段1號)【活動頁面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22-09-16 11:00
OB短評》#390 勾引鄉愁與知識慾的極品好書懶人包

我台北,我街道 2

李金蓮編,木馬文化,450元
推薦原因: 知   樂 
一座城市各自表述,此書表述的媒介包含小說、詩、散文、筆記、評論等各種類型,主題依作家經驗各有殊異,而即使不生活或長在台北,這本文集讀來依舊誘發鄉愁。那個「鄉」有如生活、生命經驗的原型,在街道巷弄曾經有過聚首與離別,在自己的頂加公寓或常去的咖啡廳流過的淚(與汗),在生命某個階段你遁逃的目的地,這些主題讓此書的情感、地理超越台北這座城市界線。【內容簡介

世界是什麼顏色?

橫跨千萬年的人類色彩文化史
The World According to Colour: A Cultural History
詹姆斯.福克斯(James Fox)著,鄭煥昇譯,商周出版,599元
推薦原因: 文   樂   益  
對多數人的日常生活而言,顏色不僅是重要的視覺感官來源,更具有重要的社會文化意義,在不同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進程中,也曾對政治、宗教、藝術等各種面向發揮關鍵影響。本書作者從世界史的視野,博學地展示色彩在人類文明中扮演的多元角色,不同於傳統沉重的歷史書寫,全書以輕快靈活的筆法,突顯出其中的特殊意義。【內容簡介

來回攀登之間

在極限中誕生的照片
There and Back: Photographs from the Edge
金國威(Jimmy Chin)著,張國威譯,大家出版,1200元
推薦原因: 設   樂   獨 
看過奧斯卡最佳紀錄片《赤手登峰》(Free Solo, 2018)的讀者,可能一想到片中壯美的地理景觀與主角徒手無防護的攀登畫面,手心又要開始冒汗。攀登的主角固然驚人,但也讓人十分好奇,這樣的影片是怎麼拍出來的?這本攝影書的作者就是該紀錄片的導演,書中除了收羅該片許多未公開的側拍,全書以作者自身的攀登史為主軸,在(不可能不)驚人的各組無人能至的照片外,配有地理資訊、攀登哲學與心境描寫的文字,呈現了人類挑戰極限的心靈景觀。【內容簡介

車尾燈 vol.2

車尾燈著,車尾燈出版,300元
推薦原因: 設   樂   獨 
充滿奇思異想、生活突發事件與日常碎片的一本小誌,充分運用小誌的媒介特性和載體形式,將看似無關緊要的感受與觀察收納得恰到好處。每個短篇都有作者的獨特洞見與世界觀,每幅圖畫都有舒服的線條與構圖,每頁紙張都有沉穩的質感,是一部十分成熟的獨立創作。【內容簡介

囤積癖

從消費欲望到斷捨離,囤積世代的物我依存關係
Clutter: An Untidy History
珍妮佛.霍華德(Jennifer Howard)著,陳義仁譯,漫遊者文化,36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樂   益 
看看你家那些丟不掉清不了的東西,你就知道自己著了消費主義的道。過去幾本囤積癖專書多從個人心理層面著眼,這本一上來就直攻工業革命,從維多利亞時代的炫耀性消費到你電腦裡的數位垃圾,有了歷史縱深,多少也緩解了些罪惡感。共業歸共業,除厄消災的功課還是得做,畢竟地球已經經不起折騰了:下單謹慎,該清就清!【內容簡介

詞源

漫步在英語詞彙之間,追溯環環相扣的隱密源流
The Etymologicon: A Circular Stroll Through the Hidden Connections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馬克.福賽斯(Mark Forsyth)著,廖亨雲譯,大家出版,420元
推薦原因: 知   樂 
喜歡「語言」的讀者會十分滿足於此書提供的知識快感,享受那些關於文字的意義源頭有著極富趣味的歷史線索,那些常見詞彙的各種冷知識,以及俚語內涵極致的文字藝術。雖然是以英文「詞彙」為主的著作,但也是哲學、生活、文化史的集大成,反映了作者豐富廣泛的知識含量。【內容簡介

鳥類的機智都市生活

從覓食、求偶、築巢、叫聲,一窺 43 種鳥鄰居令人意想不到的日常
身近な「鳥」の生きざま事典
文、圖:一日一種,林詠純譯,遠流出版,420元
推薦原因: 知   實   樂   益 
這本鳥類科普著作有個非常重要的主題:都市生活中的鳥,以及與人類共居如何改變鳥的生態。雖然書中主要篇幅集中在介紹都市常見鳥類的基礎資訊與習性,但在不同的鳥類訊息中,可以看見這些鳥有其各自的棲息地(公園或屋瓦)與生物性(覓食與繁衍方式),從中也能觀察到鳥類與人類共居後的變化,更重要的是讓人類謹慎思考與都市鳥類共生的理想方式。【內容簡介

再見烏斯曼

Made in Italy背後的剝削和種族隔離
Ciao Ousmane: The Hidden Exploitation of Italy’s Migrant Workers
白曉紅(Hsiao-Hung Pai)著,吳侑達譯,南方家園文化,380元
推薦原因: 知   批   議   樂   益 
這是一部「血汗橄欖」的報導民族誌,聚焦在「烏斯曼」這位塞內加爾移工,以及西西里島農園,乃至整個義大利經濟的重要農產品橄欖上,全書輻射出種族歧視與剝削、移民政策、勞動脆弱性、邊界等當代社會最難以忽視或迴避的議題。作為台灣讀者,本書改變了我們對橄欖油、義大利的中性認知,也是台灣自身對待移工、勞動者的重要借鑑。【內容簡介

誇大不實的醫療迷思

醫師教您如何分辨虛與實
Hype A Doctor’s Guide to Medical Myths, Exaggerated Claims and Bad Advice — How to Tell What’s Real and What’s Not
妮娜.夏皮羅(Nina Shapiro)、克莉絲汀.羅伯格(Kristin Loberg)著,張嘉倫譯,天下文化,50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樂   益 
這本書不只是近年爭議不斷的「假訊息」的「醫療版」,除了照顧到各種台灣讀者也多少聽聞的健康、防癌、疫苗、另類療法等相關資訊迷思外,作者開篇便強調要分辨知識誤區,更需要的是日常生活與身體性的參與。面對排山倒海而來的訊息,獨立思考的能力不應在網路場域訓練,而是在超市、家中廚房、自己身體上最能實踐。【內容簡介

晚安,糖果屋

徐珮芬著,啟明出版,380元
推薦原因: 文   樂 
在點開感情詐騙郵件之後,小說人物如何繼續「相信」?透過相互通信,美國上校與東方女孩透過當代屢見不鮮的詐騙訊息開啟對話,談論不安、國族,交換對海明威的看法,祝福彼此安好,直到最後迎來一個可預期的要求。在這條敘事線之外還有數條情感支線、干擾著關於愛情的信任與不安。作者帶著小說主角與讀者一路經營著「相信」的各種依據,貫徹著真實的「想法情感」與虛構的「事件存在」間可能共構的「相信」,直到小說結束,才意識到這樣的閱讀經驗、有如一場思想實驗。【內容簡介


識性.計感.判性.想性.題性.用性.學性. 閱讀趣.特性.公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現場》對我來說,一切都是寫作:劉梓潔談《化城》

睽違5年,作家劉梓潔於2022年7月推出全新散文創作《化城》,8月在紀州庵文學森林舉辦新書分享會,久違地與讀者朋友見面,親自面對面分享這幾年來的寫作歷程。

劉梓潔最早是寫作短篇小說,後來因緣際會,推出的第一部作品反而是散文集《父後七日》,第二本同樣是散文集《此時此地》,描寫單次的旅行,與當地人事物連結而產生的一些交會體驗。交出數本長短篇小說集之後,2017年的散文集《愛寫》寫出從小到大對文學的喜愛,如何成為一個愛寫的人;新近問世的《化城》則奠定了寫作行者的姿態,不停地走,不停地寫。劉梓潔用小說家的膽敢、寫作者的眼睛和編劇家的心腸,將路上的心碎傷痛帶回文字裡安頓。

談到過去12年的寫作歷程,劉梓潔把自己分為兩個身分,一半是影視編劇,一半是小說家。她用寫劇本的收入來養寫小說的自己,寫作就是她生活的全部,不時在散文和小說之間轉換。

「老實說,我覺得散文是一個文類,有別於小說,寫真實經驗叫散文,寫虛構故事叫小說。但對我來說,寫真實經驗能不能真的叫散文呢?我心中還是有一個標準,像是〈父後七日〉。文學獎的散文有幾個標準,大概三到四千字左右的長度,主題要鮮明,雖然名為散文,但不是閒散的、鬆散的,裡面的主題意識和結構形式、技巧等等是強過小說的,因為只有三、四千字。」劉梓潔說道。

在《父後七日》之後出版的三本散文,對劉梓潔來說都不是這樣的散文。《化城》可以看到最長的篇幅有將近6000字,她現在已不追求所謂的文學獎散文的篇幅和寫法,認為這樣書寫是更自由的。她直白表示,如果《化城》的文章去投文學獎都不會得獎(笑),首先字數就不太符合規定,也沒有那麼明顯的主題意識或情節結構,沒有經過那麼精心的布局。對劉梓潔來說,它們就像是遊記,是評論,是隨筆。

《化城》後半部收錄了一些結合旅行和看劇的筆記,劉梓潔覺得它們是可以和讀者分享的筆記,同時也是《希望你也在這裡》和《化城》的對照——作家鄧九雲曾表示覺得在《化城》好像看到了小說家的筆記,去年的小說《希望你也在這裡》同樣寫到京都、西藏,但屬於作者的旅遊筆記卻是在《化城》才真正地被看見。

如果劉梓潔的小說有個原型,散文就是她筆下所有故事的起點,許多劉梓潔個人的經驗,許多故事都是圍繞旅行展開,比如《此時此地》。《化城》書中很多是《此時此地》沒講完的東西,像是未完待續,兩本書擺在一起讀,也會有微妙的化學作用。

說到旅行對自身的意義,劉梓潔說這要講到《化城》為什麼叫「化城」。這個詞是出自佛經《妙法蓮華經》〈化城喻品〉,意思是幻化之城。但《化城》並不是一本佛學書,劉梓潔整理5年來非小說的書稿時,看到其中有一篇Openbook邀稿的「書人生」故事,當時她正在讀《妙法蓮華經》,便把心得記了下來。

會開始讀《妙法蓮華經》,是因為覺得佛教故事有趣。好朋友跟劉梓潔說你是寫作的人,《妙法蓮華經》是最好入手的,其中的第七品〈化城喻品〉,講到一位法師帶領一群弟子要前往極樂世界,這條路非常艱辛,有些弟子中途退縮不想再走下去,這時,慈悲的佛陀變出一座幻化之城,對學生們說先進來歇息,等到你不感覺疲累了再繼續上路。弟子進去後不想再出來,於是佛陀說:汝等當前進,此是化城耳。

劉梓潔看著5年來去過這麼多地方、這麼多趟的旅程,自問這些城市對自己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其實就是「汝等當前進,此是化城耳。」去過的每個地方,都是在她寫作或人生路途中短暫歇息的旅次而已,她要做的應該是繼續往前走。

就像第一本書《父後七日》銷售成績頗佳,但劉梓潔還是要繼續前進。中間也許有得獎沒得獎、有賣得好沒賣好的書,對她來說都是化城。

新書中的〈波卡拉往事〉是很特別的一篇。旅遊回來後,劉梓潔其實很少回想起波卡拉,因為當地的觀光生態過於混亂。經過好幾年,直到發生台北捷運無差別殺人事件,劉梓潔在新聞上看到其中一位罹難者的照片,他和波卡拉的一家圍巾店老闆合照,劉梓潔也與同一位老闆合照過,看到時很震撼。曾經一樣是自由自在的快樂旅人,背著背包到波卡拉去跟旅途上相遇的當地人合照,但幾年後這位旅人卻不幸變成捷運上無辜喪命的罹難者,這件事也令劉梓潔深思,因此動筆寫下這篇。

提到〈搞不定:文學獎及其他〉這篇,劉梓潔說文學獎對她來說是很幸運的推動力,寫作路上很像摸著石頭過河,能摸到一顆穩定不會晃動的石頭,是十分幸運的。如何累積石頭來幫助自己渡到文學的彼岸,是很重要的事情,劉梓潔慶幸自己走過來了,可以稱自己為作家。

劉梓潔回憶先前在報社當記者,以及在琉璃工坊當文案的時候,覺得自己做著跟寫字相關的工作,可以用寫字的專長來餬口就好了,其實很少記得要寫這件事情。

有時候不是你想不寫就可以不寫的,劉梓潔現在已經到了做什麼都是為了寫的狀態,也許有一天賣雞蛋糕,也是為了可以寫作。現在對劉梓潔來說,一切是寫作。

劉梓潔也預告,目前正在寫的下一本書,會是睽違很久的短篇小說集。

quan_qiu_hua_de_shi_dai_w300.jpg 化城
作者:劉梓潔
出版:皇冠文化
定價:32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劉梓潔

1980年生,彰化人。作家、編劇,現為逢甲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助理教授。

2003年,以〈失明〉獲得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2006年以〈父後七日〉榮獲林榮三文學獎散文首獎,並擔任同名電影編導,於2010年贏得台北電影節最佳編劇與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近年並跨足電視,擔任《徵婚啟事》、《滾石愛情故事》編劇統籌。

著有散文集《父後七日》、《此時此地》、《愛寫》,短篇小說集《親愛的小孩》、《遇見》,長篇小說《真的》、《外面的世界》、《自由遊戲》、《希望你也在這裡》。

劉梓潔臉書專頁:www.facebook.com/eessayliu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22-09-15 11:00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