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參詳.當代客家文藝沙龍」:客籍文學家的私房文學走讀路線大公開

➤​池畔的文學巨樹:龍潭鍾肇政文學走讀

時間:2022/1/16(8:30~17:00)
行程:鍾肇政文學生活園區→基督教長老教會→龍元宮→龍元路→小家庭客家料理→九座寮鍾家祖祠→菱潭街興創基地→龍元橋→下街伯公祠→龍潭大池

導讀
鍾延威(鍾肇政之子、台灣鍾肇政文學推廣協會理事長)
蔡濟民(財團法人桃園市客家文化基金會專任副執行長)

由北到南的文學走讀,創作者們的足跡首先抵達桃園龍潭。

龍潭武德殿座落於熱鬧喧騰的市街旁,對面是龍潭國小,「臺灣文學之母」鍾肇政曾於此任教三十餘年,並在小學一側的日式宿舍群中住了11年,此區目前規畫為「鍾肇政文學生活園區」。

台灣鍾肇政文學推廣協會理事長鍾延威(鍾肇政次子)回憶一家人過往在此處生活的種種:有作為重要社交的場域、供宿舍教員家庭使用的公共古井、師母曾為貼補家用飼養母豬的豬欄,還有她為支持鍾老創作,而特別向木匠訂製的檜木書桌等。


鍾肇政文學生活園區。鍾肇政次子––鍾延威帶領眾人,回憶在鍾肇政文學生活園區中過往的種種點滴。

鍾肇政文學地景包含龍潭基督長老教會、龍元宮、龍元路等。行過極具在地歷史意義的雜貨鋪、冰菓室、中藥房、餐廳、「水果巷」、老修鞋鋪、傳統西裝店、手工香鋪,再走過鍾肇政的老家九座寮鍾家祠堂,大家回到武德殿,跟著元春中藥房第二代主理人曾卓穎製作藥草包,了解藥籤文化,體驗龍潭小鎮風光。

沿著南龍路再出發,經過鍾老以前蹺班看電影的龍潭戲院,行經充滿文創氣息的菱潭街文化園區,看見更多青年在此生根萌芽。抵達龍潭大池,遙望乳姑山,此刻的心情猶如鍾肇政詩作所寫:「若人个樂園,若人个天堂;恁靚个龍潭,分涯來掛心腸。」


龍潭武德殿。第二代主理人曾卓穎帶眾人體驗製作藥草包,了解藥籤文化。

延伸閱讀:

  • 鍾肇政《臺灣人三部曲》(《沉淪》、《滄溟行》、《插天山之歌》)、《濁流三部曲》(《濁流》、《江山萬里》、《流雲》)、《幸福歲月》、《魯冰花》、《青春行》、《望春風》、《歸來記》、《靈潭恨》
  • 鍾延威《攀一座山:以生命書寫歷史長河的鍾肇政》
  • 周錦宏、鍾延威、王保鍵主編《鍾肇政的臺灣關懷》

➤​小說、老宅、佐茶香:北埔龍瑛宗文學走讀

時間:2021/12/12(8:30~17:00)
行程:龍瑛宗文學館→北埔國小→彭家祠堂→金廣福公館→龍瑛宗故居→秀鑾公園→北埔食堂→慈天宮→忠恕堂→天水堂→姜阿新洋樓→橘香甜甜

導讀
劉抒苑(龍瑛宗孫女、龍瑛宗文學藝術教育基金會執行長)
姚其中(臺灣生態旅遊協會古蹟課程講師)

文學旅行下一站來到新竹北埔與新埔:

北埔小鎮是文化、歷史與文學的載體,刻印著作家龍瑛宗筆下許多故事的背景軌跡。

龍瑛宗文學藝術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龍瑛宗孫女劉抒苑,談起龍瑛宗在家時沈默寡言,總以自己的方式展現慈愛與對晚輩的期待。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王惠珍所長接著向一行人介紹龍瑛宗文學館的建築空間規劃、策展概念到展品擺設,並帶大家走進北埔小鎮參訪北埔國小、彭家祠堂(龍瑛宗曾在此上過幾天私塾,卻因警察干涉沒能持續,他在〈夜流〉中一再提到沒繼續受私塾教育的遺憾)、天水堂、金廣福與慈天宮的歷史,再走上秀巒山,遠眺龍瑛宗小說中敘述的淺丘景象。


姜阿新洋樓。姜阿新的長孫女女婿吳錫斌董事長導覽。

臺灣生態旅遊協會的古蹟課程講師姚其中,沿途介紹慈天宮、忠恕堂與天水堂之堂號由來及建築特色。緊接著來到《茶金》故事靈感來源的姜阿新洋樓,由姜阿新教育基金會吳錫斌董事長介紹洋樓設計細節,談起買回洋樓至修建完成,其中的不易與堅持。

最後到隆源餅行體驗手作柑橘味紅粄,將鹹甜內餡包入粄糰中,再以粄模壓製成形,仍不失客家傳統風味。本場走讀在新與舊、古與今之間交織,歷史、文化、文學、地景彼此牽動,北埔的故事永遠都是未完待續,令人期待。


隆源餅行。製作創新柑橘風味紅粄

延伸閱讀:

  • 龍瑛宗〈夜流〉、〈一個望鄉族的告白〉、〈山居故鄉之記〉、〈北埔金廣福〉、〈還鄉記〉、〈黃家〉、〈貘〉、〈萬葉集的回憶〉、〈半世紀前的往事〉、〈歡鬧河邊的女子們〉、〈故園秋色〉、〈新春懷古〉、〈白鬼〉、〈村姑娘逝矣〉
  • 王惠珍《戰鼓聲中的殖民地書寫──作家龍瑛宗的文學軌跡》

➤​向光~草木有情:新埔杜潘芳格文學走讀

時間:2022/3/20(8:30~17:00)
行程:褒忠亭義民廟→新埔鎮宗祠客家文化導覽館→潘家洋樓(潘錦河故居)→廣和宮→潘屋與螃蟹穴洗衫窟→日勝飲食店→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新埔教會→戰鬥巷→涼井人文生態園區

導讀
張芳慈(杜潘芳格深入研究詩人)
戴德泉(客家民俗植物講師)
彭元岐(涼井人文園區經營者)
彭瑜亮(《亮語》雜誌創辦人)

來到古蹟建築豐富密集的新埔鎮,也是詩人杜潘芳格的故鄉,大家因文學齊聚在褒忠亭義民廟廟埕上,講師張芳慈帶領大家理解杜潘芳格〈平安戲〉與〈中元節〉背後的政治性,及時代更迭下所造成的無奈、壓抑與苦痛。

來到新埔國小旁的新埔鎮宗祠客家文化導覽館,張芳慈提到杜潘芳格因無法以母語創作,而一生都不甘願,於是用盡心力推廣客家語言創作。再走入新埔街區,行經潘錦河故居潘家洋樓、廣和宮、新埔潘宅,於螃蟹穴洗衫窟駐足,張芳慈娓娓道來杜潘芳格父母的故事,他們何以影響杜潘芳格的人生與性格,以及那段詩人經過長年苦戀,在無數書信往返後,終於得到父母首肯的愛情故事。

在新埔教會前,從〈紙人〉及〈重生〉兩首詩,看見杜潘芳格如何在信仰中找到依靠,與看待死亡的智慧,張芳慈說:「她認為死是朝向光明的。」


褒忠亭義民廟。詩人張芳慈的導覽一同認識杜潘芳格的文學世界。

午後在涼井人文咖啡,經營者彭元岐再朗誦〈平安戲〉,詮釋詩人的壓抑、憤慨與無奈。植物專家戴德泉則帶大家認識杜潘芳格詩中的客庄常見植物,包含芙蓉花、桂花、月桃、梧桐、樟樹、蓮蕉花的特質、客語用法與生活運用方式。最後由《亮語》雜誌創辦人彭瑜亮,分享自己的教育歷程與理念,進行幽默風趣的二行詩教學。於是眾人把今日的記憶結集成詩,帶回了各自的生活。

延伸閱讀:

  • 杜潘芳格《慶壽》、《朝晴》、《青鳳蘭波》、《芙蓉花的季節》
  • 張芳慈《越軌》、《紅色漩渦》、《天光日》
  • 戴德泉《南庄植物誌》
  • 亮孩《詩控城市》、《詩控餐桌》

➤苦楝花開的時節:新埔西湖吳濁流文學走讀

時間:2022/6/26(8:30~17:00)
行程:吳濁流故居→吳濁流藝文館→宣王宮→劉恩寬古宅→苦楝樹→金龍窯

導讀
吳載威(吳濁流侄孫)
姚其中(臺灣生態旅遊協會古蹟課程講師)
張典婉(資深媒體工作者)
甘耀明(小說家)

文學家吳濁流成長於新竹新埔,任教於苗栗西湖。本場活動跨越縣市交界,帶文化人們走進文學家過往的生活場景。

古蹟講師姚其中從吳濁流故居前的「督憲光臨紀念碑」與伯公廟講起,除認識客家民間信仰,也講述新埔大茅埔與小茅埔的發展史。吳濁流侄孫吳載威,則介紹吳家的興起,與其飛行員大哥吳載熙過去於黑貓中隊期間的英勇事蹟。

午後圍坐在吳濁流文學藝術館中,作家張典婉分享她珍藏、由吳濁流主編的《臺灣文藝》,並娓娓道出自身家庭與吳濁流的情誼,讓大家對吳濁流有更立體的認識。作家甘耀明並領隊走讀「雲梯書院」宣王宮、聖蹟亭、劉恩寬古宅(翻譯家劉慕沙老家),談起西湖地景如何影響吳濁流的創作心境,他受到教書時認識的同事袖川小姐的鼓勵,走上文學創作之路。大夥兒圍著小伯公廟輪流朗讀《亞細亞的孤兒》第一章:〈苦楝花開的時節〉。


吳濁流文學藝術館。資深媒體人張典婉分享珍藏的《臺灣文藝》雜誌。

最後來到金龍窯,由窯主李錦明介紹窯場歷史與經營理念,不時感嘆老一輩製陶師不在了,傳統柴燒「登窯」也逐漸消逝。本次走讀所到之處,都充滿農村的美、歷史的美、時間停滯的美。願這些美透過我們不斷踏尋、關心這片土地,而能一直留存、美麗下去。


金龍窯。第三代窯主李錦明介紹窯燒文化。

延伸閱讀:

  • 吳濁流《無花果》、《亞細亞的孤兒》、《臺灣連翹》、《水月》
  • 夏祖麗《從城南走來──林海音傳》

➤藥學詩人與水果之鄉:卓蘭詹冰文學走讀

時間:2021/10/23(8:30~17:00)
行程:詹冰故事文學館暨饒平客語園區→詹冰故居→卓蘭鵝肉擔→峩崙廟→繼述堂→智和醫院→老庄中角伯公→饒平文化協會→老庄溪溪畔→滙豐觀光果園→回卓蘭鎮上

導讀
謝鴻文(兒童文學作家)
詹佩芬(卓蘭客家饒平文化協會執行長)
詹前裕(詹冰侄子、畫家)

苗栗客庄與文學交會的下一站是以水果著稱的卓蘭,文藝工作者圍坐在詹冰故事文學館園區前的芒果樹下,欣賞卓蘭國小師生動人的演出,不僅以客、華語朗誦呈現詹冰詩作〈插秧〉、〈連日大雨〉與〈我的日記簿〉,更演唱客語歌謠〈客家山歌序曲〉、〈禾埕記趣〉及〈桐花樹下喔喔孺〉。

立法院副院長蔡其昌特別應邀前來,分享與外公詹冰互動的點滴回憶,更形容詹冰的詩越讀越有一種清澈感。蔡其昌與客家委員會主委楊長鎮接著分別以鏗鏘有力,卻不失感性的聲韻,朗讀詹冰詩作〈蝸牛〉、〈天門開的時候〉與〈椪柑〉。

著名畫家、詹冰侄子詹前裕教授熱心介紹近百年的詹冰故居建築特色以及家族回憶。故居富有文人素雅別緻的品味,日後預計規畫為詹冰故居紀念館,供人參訪研究,更保存三代以來的家族記憶。


詹冰文學故事館。詹冰姪子––詹前裕教授熱心介紹近百年的故居格局以及家族回憶。

兒童文學作家謝鴻文,介紹文學館周遭的詹冰詩作壁畫〈插秧〉、〈雨〉與〈奇妙的夢〉等,解析詩文的對仗、排比與作為圖像的呈現。他認為,詹冰的詩作能具體呈現畫面,又能兼顧文字的詩意與韻律節奏,更不斷嘗試以最精簡的文字,讓人看見最豐富的意象。他更強調,讀詹冰的詩,要記得發揮想像,感受詹冰澄澈的童心看見的世界。

卓蘭客家饒平文化協會執行長詹佩芬則帶領一行人走讀峩崙廟、詹氏繼述堂、智和醫院、老庄中角伯公廟與老庄溪溪畔。最後到訪在地果園,品嘗正當時令的楊桃、水梨、柿子與芭樂,也體驗詹冰詩作中描繪的農家田園風光及採果的樂趣。

延伸閱讀:

  • 詹冰《綠血球》、《實驗室》、《詹冰詩選集》
  • 謝鴻文《兒童文學的新生與新聲》

➤歸鄉,回家的路:六堆鍾理和、鍾鐵民走讀

時間:2022/8/6(9:00~17:00)
行程:雙溪母樹林(雙溪熱帶樹木園)→鍾理和紀念館→DIY調色→鍾理和故居

導讀
鍾舜文(鍾鐵民女兒、畫家)

文學走讀壓軸路線踏上南部六堆,橫跨部分高雄、屏東的客家庄。首先深入美濃,直奔日治時期1935年設立的「雙溪熱帶樹木園」,由身兼畫家、鍾理和孫女及鍾鐵民三女兒的鍾舜文,導覽森林生態。這裡有她甜蜜的童年,也有許多美濃鄉親的回憶。園中有珍貴的各種龍腦香,也談及客家話稱「船底樹」的柚木。鍾理和在〈貧賤夫妻〉中,描述妻子鍾平妹為了扛起家計,不惜冒險到山中盜採柚木,鍾理和因此自責不已,文章中流露出夫妻之間的鶼鰈情深。


雙溪熱帶樹木園。畫家鍾舜文沿途介紹雙溪熱帶樹木園中的各種植物。

鍾舜文更帶領大家朗誦鍾鐵民作品〈揚葉仔!飛歸來!〉,文中訴說著保育生態的重要性,期許眾人與大自然和平相處。創辦於1995年的美濃黃蝶祭,每年也會朗誦這首作品,透過儀式喚起大家對自然保育的重視,以及對萬物生命的尊重。

鍾理和紀念館是臺灣第一座平民文學家的紀念館,館內展示了鍾理和生前珍貴的手稿、日記、生活用品等文學資料,看著陳列的文物,彷彿進入了文學時光隧道。鍾舜文也帶著大家在館外進行「DIY調色卡」彩繪活動。


鍾理和紀念館。館內保存了許多他生前珍貴的手稿、日記、生活用品等文學資料,可以感受鍾理和對美濃這塊土地深厚的情感。

走讀的最後一站來到屏東縣高樹鄉「大路關」的鍾理和故居,其為典型的客家夥房建築,牆外彩繪著鍾理和的《假黎婆》與〈初戀〉,庭院裡植有百年夜合花與桂花,是鍾理和父親鍾鎮榮(鍾番薯)1910年興建伙房時所栽種。走在六堆優美的農田與山林,文學家的身影彷彿歷歷在目,與大夥兒一同走進盛夏的歸鄉之路。

延伸閱讀:

  • 鍾理和《笠山農場》、《雨》、《原鄉人》、《貧賤夫妻》、《假黎婆》
  • 鍾鐵民〈美濃的黃蝶祭〉、〈揚葉仔!飛歸來!〉、〈大地書房〉、〈淚滴禾下土〉、〈苦苓樹〉、〈運動〉

參詳.當代客家藝文沙龍】預計於2022年底集結出版,共3冊,內容包含42場沙龍(含6場思辯場)、6場走讀精華,敬請期待!


點擊照片,查看職務說明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話題》百年後的百畝森林,《小熊維尼》仍在歡笑

即使走遍全世界,你也很難再找到其他像維尼(Winnie-the-Pooh)這樣的小熊。維尼和幾個好友的故事,象徵無限延長的童年美好時光:他們依隨季節與天候的變化,在百畝森林裡悠遊玩耍,這裡沒有成人世界的紛擾與繁瑣的社會規範,也不存在絕對或獨斷的價值批判。

每一天,維尼都興高采烈地投入眼前的事物,尋找蜂蜜、陪伴朋友。他當然也有各種不大不小的擔心,畢竟他是一隻頭腦並不特別大的熊。令人安心的是:不論遭遇什麼樣的困難,維尼最後總是會用自己的方法解除危機,然後,日子又回歸恬淡平和。這部作品頌揚的童年,永遠永遠,在你我心上繚繞。


圖片來源:好人出版


艾倫.亞歷山大.米恩(A. A. Milne)圖片來源:wikipedia

維尼和小男孩克里斯多福.羅賓(Christopher Robin)的故事最早出現在1925年的聖誕夜,倫敦的《新聞晚報》刊出了噗噗維尼、羅賓,還有「不是我要找的那種蜜蜂」的聖誕故事。故事作者是艾倫.亞歷山大.米恩(A. A. Milne),他是著名的幽默雜誌《Punch》的作者、劇作家,也擅長寫作風格輕鬆的詩句。這則故事後來成為《小熊維尼》的第一章,於1926年10月出版。不過,羅賓和他的小熊噗噗維尼都不是第一次在米恩筆下現身。

米恩知名的童詩〈黃昏贊〉(Vespers)是以兒子克里斯多福為題材,這首詩早在1923年就刊登在美國版的《浮華世界》(Vanity Fair)。後來米恩又為克里斯多福的小熊玩偶寫詩,並於1924年11月出版童詩集《我們都很小的時候》(When We Were Very Young)。


謝培德(E. H. Shepard)© 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 London

這本童詩集由隸屬於《Punch》的插畫家謝培德(E. H. Shepard)繪圖,這樁合作關係也奠定了米恩與謝培德後來攜手打造《小熊維尼》這部經典名著的深厚緣分。儘管故事裡所有角色的原型都是克里斯多福的玩偶,謝培德細膩、幽默又靈動的詮釋,確實使維尼和他夥伴們的世界閃耀著淘氣溫暖的光芒。

《小熊維尼》之所以打動各種年齡的讀者,一大半因素來自於米恩不著痕跡地塑造出個性鮮明可親、深具吸引力的故事角色:沉浸在各種小小生活喜悅中、看似不擅長思考卻超會寫詩和唱歌的維尼;好像很膽小、卻會以自己的方式忠實地陪伴朋友的小豬;大家最信任仰仗的朋友羅賓;習慣憂鬱但也莫名地有辦法適時微微轉換心境的驢子屹耳;還有瑞比、貓頭鷹、小荳和袋鼠媽媽。

每個角色的性格似乎都代表某種典型的人格特質,也因此容易得到不同個性讀者打從心底的深刻認同。不過米恩的寫作功力不止於此,細細琢磨感受,你會發現維尼的故事非常奇妙:每個角色與事件在單純的描繪下,又各自隱含意義豐富幽微的伏筆,而這些百畝森林裡的生活軼事,每一件都那麼純粹、那麼有趣。

維尼佯裝成藍天中的小黑雲,想避開蜜蜂的注意;小豬和維尼不停繞圈追著自己的腳印走,想抓到大臭鼠;弱小的小豬受困在洪水中,焦急地等待救援……這些事都以孩童的思維與觀點出發,真摯的保留了兒童對任何事物與遊戲都認真以對的投入。

或許這正是童年時光最珍貴的特點之一:每一刻、每一件事,對兒童來說都是心無旁騖的「面對面」。所以《小熊維尼》既是米恩為兒子寫作的故事,也是他讓自己的美好童年永遠留駐在書頁上的燦爛註記。


圖片來源:好人出版

劇作家出身的米恩喜歡各式各樣的文字遊戲和聲音效果,所以《小熊維尼》是一本非常適合被朗讀出來給孩子們聽的作品。而謝培德的插畫,也是讓百畝森林裡銀鈴般的笑聲永久迴盪的重要關鍵。米恩很少在故事裡寫景,《小熊維尼》裡的百畝森林,是謝培德在現實生活中實際仔細觀察摹寫亞士頓森林(Ashdown Forest)後,將此地的實景作為圖像的骨幹,自然地融入維尼和朋友們的生活環境。

謝培德的畫風流暢自然,處處流露細膩俏皮的巧思。比如羅賓帶著一幫好友努力想把吃了太多蜂蜜、卡在瑞比家洞口的維尼拉出來那一幕:只見大家一個接在一個身後,用力往後拉,小豬拉著前面的小老鼠尾巴,排在刺蝟後的小老鼠,則一副不敢出手的模樣,而隊伍最後端的昆蟲、蜻蜓和蝴蝶,想來因為力氣太小,應該根本幫不上忙吧!

還有小豬受困在洪水裡那一段故事,看看維尼在風雨中努力搶救自己鍾愛的蜂蜜罐,後來好不容易把一堆罐子都救到樹上、背對著讀者撈蜂蜜的模樣,還有後來維尼抱著小豬的求救罐,努力與罐子搏鬥。他想要找到一個好姿勢,結果一下倒栽蔥、一下難以保持平衡,那副浮浮沉沉、狼狽又可愛的樣子,真的深植人心。


圖片來源:好人出版

維尼在市場上的成功,帶來後續一連串銷售、甚或創作上的嘗試。別說是迪士尼的動畫與真人紀念電影,出現在全球各種商品包裝上的維尼,還有60年代與80年代以維尼故事為發想原點,發展出的維尼哲學書籍等,在在都訴說維尼與他的夥伴們有多麼討人喜歡。

小豬說:「維尼,你早上起床的時候,對自己說的第一句話是什麼?」
維尼說:「我會說:『早餐吃什麼?』你呢,小豬?」
小豬說:「我會說:『不知道今天會發生什麼有趣的事呢?』」
維尼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他說:「都是一樣的意思。」

百畝森林的太陽升起了,維尼抱著蜂蜜罐,揉揉眼睛,準備迎向全新的一天。這裡的每個日子都是好日子,這裡的每一天,都聽得見孩子快樂的笑聲。

quan_qiu_hua_de_shi_dai_w300.jpg 小熊維尼(迪士尼原作故事,九十五週年紀念珍藏版)
Winnie-the-Pooh
作者:艾倫.亞歷山大.米恩(A.A.Milne)
繪者:歐內斯特.霍華德.謝培德(E.H.Shepard)
譯者:呂明璇
出版:好人出版
定價:60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艾倫.亞歷山大.米恩

維尼故事的創造者,也是世界經典兒童故事《小熊維尼》的原作者。從劍橋大學畢業後,他開始擔任雜誌編輯,不久後遇第一次世界大戰而加入英國陸軍。退伍後一年,他的兒子──克里斯多福.羅賓出生,成為維尼故事中的核心主角。《小熊維尼》最早的故事也因此有了雛形。

「Pooh」來自於兒子羅賓童年時的一隻天鵝玩偶的名字。後小豬、屹耳、袋鼠媽媽、小荳和跳跳虎陸續加入小熊維尼宇宙,故事因此風靡全世界,他也成為家喻戶曉的兒童文學作家。

繪者簡介歐內斯特.霍華德.謝培德

負責《柳林風聲》與《小熊維尼》的插畫,也是維尼的形象創造者。


點擊照片,查看職務說明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22-10-09 10:00
童書短評》#96 從下水道到B612行星,陪孩子飽覽自然人文地景

爭取平等的鬥士

大法官RBG的故事
Ruth Bader Ginsburg - the case of R.B.G. vs. Inequality
文:喬納.溫特(Jonah Winter),圖:史泰西.英納斯特(Stacy Innerst),柯倩華譯,聯經出版,380元
推薦原因: 知   圖   創 
適讀年齡:小學中-高年級、國中(9-15歲)
年幼的RBG(露絲.貝德.金斯伯格)獨自站立台上,身軀嬌小卻昂然堅定,向成人陪審團陳述著女性所遭受的社會差別待遇,娓娓細數的諸多案例,即是她一生的真實遭遇——如此別開生面的敘事形式,歷歷在目的描繪出這位美國首位女性猶太裔最高法院大法官的一生,讓孩子能透過畫面與事實,見識她如何面對困境與執著奮起,成為當代法律界與性別平等史的一頁傳奇。
無論是在書寫方式或圖像呈現上,這本傳記繪本都散發著一股理性、踏實、冷靜自持的氣質——恰如金斯伯格的一向處事性格,翻頁之間如見其人,帶給讀者餘韻不絕的啟示與感動。【內容簡介


《爭取平等的鬥士》內頁(聯經出版提供)

蚱蜢機器人

バッタロボットのぼうけん
文、圖:松岡達英,陳瀅如譯,台灣東方出版,320元
推薦原因: 知   趣   圖   創 
適讀年齡:小學中-低年級(7-10歲)
搭乘全身炫紅、設備高超的蚱蜢機器人,往南飛行跨越半個地球,從日本、婆羅洲、澳洲到紐西蘭,完成一趟如夢似幻卻又豐富詳實的生態旅行。松崗達英不愧是知識繪本的一支健筆,用簡單故事串聯起豐富的地景與物種,把那遙遠又美麗的南半球風光,上至樹冠層下至深海底,考究且鮮活的刻劃展現出來。圖畫中有動有靜,知識與趣味兼具,每一幅都可以看好久好久。【內容簡介


《蚱蜢機器人》內頁(台灣東方出版提供)

太郎是隻忍者犬

にんじゃいぬタロー
文、圖:渡邊陽子,林宜柔譯,遠流出版,380元
推薦原因: 趣   圖 
適讀年齡:學齡前、小學低年級(4-8歲)
家門前的流浪狗居然是隻忍者犬,飛簷走壁隱身幻術樣樣都行,實在太不可思議!男孩決定並肩修練,與狗兒一起尋找失蹤已久的主公大人,一場行動劇般的家內冒險於焉展開,呼之欲出的結局令人歡喜叫絕。
作者利用日本文化與奇幻元素,把飼主與狗兒之間的認養情誼,演成一段主公與侍衛的命定相逢,過程慎重其事又笑料百出,場景圖像合理具說服力。一人一狗一搭一唱的浮誇互動演出,動感十足又討喜,顯現出他們之間不分尊卑而是真正的伴侶,搞笑背後其實藏著相知相惜。【內容簡介


《太郎是隻忍者犬》內頁(遠流出版提供)

雨天的秘密下水道

雨の日の地下トンネル
文、圖:鎌田步,李慧娟譯,台灣東方出版,320元
推薦原因: 知   圖 
適讀年齡:學齡前、小學低年級(4-8歲)
地面上,滂沱大雨壟罩整座城市;地面下,一場神祕激昂的浩大工程同步展開。織密櫛比的下水道裡,雨水向下持續匯集,依序蓄排至河流、立坑、調壓水槽,抽水站裡的工作人員一刻不鬆懈,嚴密監測著水量與氣象變化,最後終於成功把暴漲的雨水洪流排放到大海裡。
這本書把平常肉眼無法得見的「下水道系統」,畫得優美細緻,也講得簡淺親近,一幅幅考究逼真的剖面圖、特寫圖,層次有序的帶著讀者遁入地底一探究竟,最後的跨頁「東京下水道」大圖解更是令人大開眼界。縱使以知識為主題,畫面筆觸卻始終保持著一股清新的生活感,飄散著淡淡文學氣息,科學資料因此鮮活了起來。【內容簡介


《雨天的秘密的下水道》內頁(台灣東方出版提供)

教室裡的理財冒險王

在賺錢、繳稅、創業、投資中,培養受用一生的財商思維
세금 내는 아이들:어린이를 위한 경제 교육 동화
文:玉孝珍(옥효진),圖:金美妍(김미연),賴毓棻譯,三民出版,350元
推薦原因: 知  
適讀年齡:小學高年級、國中(11-15歲)
這是一場毫不馬虎的角色扮演遊戲,把班級當作一個獨立小國,每位學生必須根據自己的條件喜好及需求,去選擇一項職業謀生,想想自己可賺多少錢,該繳多少稅,又該如何投資理財。歷經種種關卡變數,有人最終成了創業家,有的滾利發大財,有的則哀嘆失業破產,有賺有賠結果自負的趣味擬真人生,考驗著孩子的金錢觀念與金融知識。
作者將韓國小學任教的親身經驗,寫成這本活潑札實的知識故事,合理又顯淺的章節敘述,很能引起小讀者的閱讀與思考興致。透過生動的學童角色與流暢的日常對話,繳稅、消費、儲蓄、投資、創業、保險等經濟概念變得趣味又親近,不再只是大人的事。【內容簡介

逃離吧!腳就是用來跑的

にげて さがして
文、圖:吉竹伸介,游珮芸譯,親子天下,340元
推薦原因: 知   圖  
適讀年齡:小學全年級(7-12歲)
不扭捏,不囉嗦,苗頭不對就逃離,往更安全、更有意義的人事物奔去吧!讀完這本又搞笑又溫暖、又痛快又直白的繪本,但願大人小孩們都能像書中小男孩一樣,看清自己心之所欲,朝新方向拔腿就跑,別再深陷人際泥沼了。乍讀吉竹伸介的作品,捧腹大笑肯定免不了,圖文讀起來輕鬆愜意,卻也溫柔俐落描述出內心,更舉重若輕傳達了哲理,如同一帖舒眉坦懷的良方解藥,把人狠狠地敲醒也深深地治癒了。【內容簡介


《逃離吧!腳就是用來跑的》內頁(親子天下提供)

魷魚氣噗噗

イカはイカってる
文:大塚健太,圖:日下美奈子,陳瀅如譯,幼獅文化,340元
推薦原因: 知   趣  
適讀年齡:學齡前、小學中-低年級(4-10歲)
魷魚為何氣噗噗?因為太多人把牠誤認成章魚了——長相類似、都有觸手、都噴墨汁、都有吸盤,真的會讓人傻傻分不清楚啊。別擔心,這本幽默小書使用非常活潑又辯證的寫法,讓兩者站上PK舞台,像孩子般不服氣地較勁,一關又一關使出獨家絕招,清楚展現本色異同,保證讀完過目不忘,再也不會混淆了。能把知識包裝得這麼人性化、生活化,讓人一目瞭然又會心一笑,果真不簡單!【內容簡介

雲朵屬於誰?

A qui appartiennent les nuages?
文:馬里歐.柏哈薩爾(Mario Brassard),圖:傑哈爾.迪布瓦(Gérard DuBois),藍劍虹譯,字畝文化,450元
推薦原因: 圖 
適讀年齡:小學高年級、國中、高中職(11-18歲)
女孩拼湊著兒時逃亡回憶,黑與灰占據了畫面,疲累與不安,吶喊與嘆息,日子似乎只剩下這些最後的氣力。天上雲朵來來去去,夢境與現實越來越交錯難辨,只要閉上眼睛,往日便如流沙般將人吞沒,那些沉默定格的臉孔、隊伍、步伐、槍枝,依然揮舞著驚恐與戰慄,不動聲色地吞噬著期望放晴的心。
這是一本以戰爭為題,意象凝重濃厚的圖像小說,看似零碎囈語的少女獨白,深沉道出歷經戰亂後的創傷陰影,不斷叩問著世界與自我。寥寥色彩構成的圖像裡藏著高明的隱喻及對比,簡約醒目且力道十足,揭露了傷痛也帶來了希望,讓闔頁後的心緒仍低迴不已。【內容簡介


《雲朵屬於誰?》內頁(字畝文化提供)

卡婷卡和她的寫作練習

Hoe ik per ongeluk een boek schreef
安娜特.赫辛(Annet Huizing)著,Shih-Fen繪,林敏雅譯,玉山社出版,380元
推薦原因: 文  
適讀年齡:國中、高中職(13-18歲)
13歲的卡婷卡渴望寫作,卻不知道如何將滿腔情懷付諸文字,作家鄰居莉德溫慨然接受了她的懇求,願意領她進入文字殿堂,一段以誠相待、以文會友的溫暖情誼於焉展開。透過一次次的書寫練習,卡婷卡學會剪裁、梳理、表述自己的成長歷程,重新回望喪母與單親經驗,也試著用巧妙的距離去看待父親的新戀情,不只寫出好看的小說,也把春青活得更有滋有味。
這是一本好看的小說,也是一本教人如何寫小說的小說,讀者不但參與了卡婷卡的真實生活,也跟著上了一堂活潑實用的寫作課,伴著她塗塗抹抹,思考拿捏什麼該寫、什麼該捨,如何塑造角色、鋪排情節以及描述內在衝突,以成就一個完美的作品。透過這個虛構的故事,作者傾囊相授關於小說創作的種種心路歷程、觀點技法,把高超熟稔的寫作技藝落實在文字裡,為想寫小說的讀者們做了一回完美的示範。【內容簡介

小王子

Le Petit Prince
安東尼.聖修伯里(Antoine de Saint-Exupéry)著,馬克.揚森(Mark Janssen)繪,鄭麗君譯,聯經出版,420元
推薦原因: 文   圖 
適讀年齡:國中、高中職(13-18歲)
每位讀者的書櫃或心中,都留了一個位置給小王子,無論是在什麼歲數與之相遇,無論是初次照面或久別重逢,那些美麗而雋永的字句,驕傲的玫瑰與等待的狐狸,總是令人心醉或迷惘。前文化部長鄭麗君用她流暢不俗的譯筆與身為母親的視角,再一次呈現這部歷久彌新的經典,當世界模樣快速改變,寓言裡的深思與深情依然濃得化不開。荷蘭插畫家馬克.揚森所繪製的新版全彩插圖,繽紛詩意充滿想像,同時也巧妙和諧的呼應著聖修伯里原畫,熱騰騰書頁裡找得到熟悉的感動。【內容簡介


《小王子》內頁(聯經出版提供)


識性.味性.學性.像表現.


點擊照片,查看職務說明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