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短評》#295 撥雲尋路的極品好書懶人包
●只剩下海可以相信
陳少著,南方家園出版,360元
推薦原因: 設 樂
詩人到了語言不通的洋域海島,視野成詩。詩為言語,織就片片光景,無盡風韻。沿著顏色、線條、形狀,以及情感所鋪展開的路途,循洋流與詩人同道回鄉,裝幀、版面設計取用的圖樣與元素則是觸動靈通的媒介,引領我們絕地通天,躍入深潛於意識之中的原風景。【內容簡介➤】
●人生的乞食
人生の乞食
四方田犬彥著,陳允元譯,黑眼睛文化,350元
推薦原因: 文 獨
詩人與詩一路走來的交手,包藏了年少的心思,中年的提煉,欲捫心自問,欲回首和解,欲行遍天下,在生活中,在古往今來間,撥雲尋路。讀者在這些異質的風景中,或與詩人同行,或穿越。即使轉換為另一種語言,我們仍可讀到流轉於詩人心中,思辨的韻律。【內容簡介➤】
●返鄉的妹仔們
林芷筠著,交大出版中心,350元
推薦原因: 批 議 益
返鄉女兒寫返鄉女兒,是尋找伙伴,也是明鏡相映。在新世代舊結構的扞格、磨合、重生間,迴游的魚兒展現了內力之強韌。作者試圖取徑「家」、「父權」、「離散/回歸」、「自主」,架接起個體與時代洪流間的關係,重寫個人與群體生命。【內容簡介➤】
●百花
川村元氣著,王蘊潔譯,皇冠文化,380元
推薦原因: 議 樂
翻開小說第一頁,先是顏色與溫度,接著是聽覺琴音,然後是飯菜嗅覺,細緻地以全面打開的感官,呈現主角急切尋找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母親、自身卻也進入迷失的狀態,讓讀者不自覺專注地進入小說的世界。前作《如果這世界貓消失了》探問為了換得生命延續,人們會如何乞求。新書中,真正消失的不是生命,而是「記憶」,探問記憶不在後,生命存續的意義與可能為何?小說最後也提供了一種答案。【內容簡介➤】
●摯友
The Friend
西格麗德.努涅斯(Sigrid Nunez)著,蘇瑩文譯,寂寞出版,380元
推薦原因: 思 樂
全球書評提到本書作者時的共同說法都是:在《摯友》之前幾乎未曾聽聞努涅斯這位作者。那麼究竟是什麼讓此書大獲好評?答案可能是一隻狗。儘管小說一開始就讓人遲疑,這、莫非僅是一個女人(或一群女人)哀悼風流、有才華的男人之死?但那哀悼在前段又依附在深刻思考「寫作」這件事,後來大狗狗出現了,一切也跟著不同……《摯友》也許是指那死去的文學、心靈與性的導師,但後來是一隻狗,最終是寫作。【內容簡介➤】
●魔法師的年代
跟著維根斯坦、海德格、班雅明與卡西勒,巡禮百花齊放的哲學黃金十年
Zeit der Zauberer. Das große Jahrzehnt der Philosophie.1919-29
沃弗朗.艾倫伯格(Wolfram Eilenberger)著,區立遠譯,商周出版,580元
推薦原因: 知 思 樂
有別於以往的哲學傳記或論著,本書不以單一學者或學派為主,而是以「時代」為軸線,勾勒出1919-1929歐陸哲學的黃金時代,與共時發光的星叢:維根斯坦、海德格、班雅明與卡西勒。這4位對當代知識系統影響深遠的哲學家,在納粹全面掌控德國與歐洲的高峰之前,如何綻放其思想、如何因應時代而行動?書中哲學家們的生命片段交織疊合,有如電影運鏡,動態地記錄下創新思想出現的時刻,又有如小說篇章,生動地描繪歷史無法捕捉的精神意象。【內容簡介➤】
●日本的傳統
日本の伝統
岡本太郎(Okamoto Taro)著,曹逸冰譯,行人文化,380元
推薦原因: 知 思 議 樂
出版於1956年的此作,延續且擴大前作《今日的藝術》對於戰後日本藝術界的批判,叩問「日本傳統主義」的誤區和侷限。作者並非反傳統,而是深刻討論各種被視為(或誤認)日本傳統的文化與美學,是為理解傳統之大作。岡本最後清楚提出:傳統並非過去,而是存在於生活的當下、現實的根基,才能使過去成為真正的傳統。【內容簡介➤】
●每週都去看屍體
首爾大學最熱門的死亡學
나는 매주 시체를 보러 간다: 서울대학교 최고의 ‘죽음’ 강의
柳成昊(유성호)著,黃莞婷譯,臺灣商務印書館,36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益
剖析的是肉體,試圖看清的卻是死亡。透過一個個真實處理過的案例,談論病、老、自、孤……等種種死亡情境及其所衍生的法律、社會問題,也延伸出法醫學史、韓國的法醫專業發展等課題。作者以20年經驗、千餘件個案厚積薄發,條理明晰侃侃而談,讓讀者徐徐吸收、反芻,乃至於反省生命的重要課題。一位法醫的眼下紅塵,昇華為大眾的死亡教養。【內容簡介➤】
●香氣旅程
身心照護的芳香療法
何佳宴著,健行文化,320元
推薦原因: 實 樂 益
對於臨終病人或身體反覆受病痛折磨,病久也心衰的人們來說,如果有一個可以讓身體喘口氣的方法,哪怕只是10分鐘,都是一種解脫。同樣的,對於照顧者來說,面對親友摯愛,甚或只是客戶無能為力的身體磨難,如果有一個自己使得上力幫得上忙的事情,哪怕只是一小段時間的效用,都是一種安慰。本書以基礎精油知識為底,以芳療如何進入苦難的病所,為不同人帶來新的氣息與喘息為主題,寫下一則則與味道有關的相遇。【內容簡介➤】
●世界文字圖解簡史
Es Steht Geschrieben: Von der Keilschrift zum Emoji
圖、文:維達利(Vitali Konstantinov),鼎玉鉉譯,大塊文化,800元
推薦原因: 知 樂 獨
本書廣泛探訪全球文字的前世今生,從石頭、貝殼和骨頭,到紙筆、手機、電腦和想像力,人類使用的文字符號跟著媒介進化變形,從楔形文字、古埃及象形文字、再到表情符號和克林貢語。此書亦從「編碼」帶入文字系統的組成原理,是學習新語言的人很少觸及的面向。翻閱此書會驚訝於我們知曉的語言竟是那麼侷限,而那些陌生未知的語言就算無能觸及、使用,也刺激了讀者的想像世界。【內容簡介➤】
知識性.設計感.批判性.思想性.議題性.實用性.文學性. 閱讀樂趣.獨特性.公益性
東亞書房》小說家温又柔《魯肉飯的聲音》精準描繪母女間緊張關係,及其他藝文短訊
【得獎消息】
小說敘事以母親和女兒相互交錯的視角緩緩揭開家庭生活的點滴,用平易近人的語調描摹夫與妻、親與子在日常生活中的糾葛,以及微妙的親密感。擔任評審委員的高村薰評述:「本作透過各式各樣的插曲,精準地描繪母子之間常見的緊張關係及內心衝突。雖然這部作品是(候選作中)最平凡樸素的故事,卻以人際之間情感的流動,創造出一個完整的世界,是很有小說味的小說。」温又柔在接獲得獎通知時表示:「這本小說是獻給在異國教養子女的母親們的故事,很高興能獲得評審的青睞。」
【業界新聞】
小說組的前三名分別是小野不由美的《十二國記》系列最新作《白銀之墟.玄之月》、伊坂幸太郎的《逆蘇格拉底》,以及東野圭吾的《祈念之樹》。伊坂幸太郎同時也以《螳螂》和《白兔》囊獲文庫類別的前兩名,可說是此次年度選書的最大贏家。漫畫類別由今年完結的超人氣作品《鬼滅之刃》攻佔榜首,散文紀實類則由三浦春馬的《日本製》奪得魁首,同樣進入前十的還有村上春樹的《棄貓》。
雖然疫情擴散促發的「宅居娛樂需求」帶動書市回溫,但市場規模整體下滑的現象依然不變。近年許多大型書店力求轉型或多角化經營,如與淳久堂書店合併的「丸善」企業跨足綜合保育事業及電子產品維修、「蔦屋書店」進行文具雜貨及文創商品銷售,「富士山雜誌」經營日本最大的雜誌網路書店「Fujisan.co.jp」等。未曾結構轉型、營收仰賴單一來源的小型非複合式店鋪,往後還是可能深受大環境困境所苦,整體書市的情況仍待長期觀察。
【作家動態】
《美麗島萬象紀行》共收錄二十多個篇章,書寫颱風、日語世代、端午龍舟、外省老人、苗栗客家莊、「魚」「菜」相爭的台灣總統大選、布袋戲的進化等台灣生活百態。藝術家奈良美智大讚:「這本書不只是索然無味的旅遊手冊,而是透過多元話題為讀者開啟各式各樣的新世界。若對台灣產生了好感,就會接著想閱讀這本書吧!」
即便心中積鬱悶難消,雪乃卻無法將感受宣之於口。但長野的大自然、當地的人們,以及新認識的同學大輝,卻漸漸融化雪乃冰封的心,讓她找到包容自己的歸屬。村山寫道,為了尋找容身之處、尋找可以接受真實的自己、可以活得更輕鬆的所在,而向原本的環境告別,絕對不是逃避。希望年輕的或是曾經年輕徬徨的人們,能夠閱讀這個故事。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