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工plus漫畫.電影導演》讀《看懂好電影的快樂指南》,像種可可的農夫第一次吃到巧克力

託數位修復技術之福,最近興起一股老電影重映風,從《北非諜影》到《駭客任務》,經典電影像時光倒流般輪番上陣,透過大螢幕感動半個世紀後的觀眾。

經典電影之所以經典,在於它匠心獨具且無法複製,無論劇本、表演,到鏡頭裡可遇不可求的巧合,即使給同一位導演百倍的資源都無法重現。每部電影都有不同的命運,就算開拍前做了萬全準備,拍攝時的天候狀況、演員表現、導演思路,到上映後的社會氛圍、觀影品質,乃至一起看片的朋友,都能左右一部作品在觀眾心中的樣子。電影的命運如此有機,彷彿自導演喊action後就有了自己的生命,因此參與電影的初衷、參透每一幀畫面背後的含義,是觀影最大的樂趣。

然而電影的分鏡剪接手法與夢境如此相似,恍若夢的延續,試圖解析電影就像試圖解析夢境,常常流於臆測而背離原意。畢竟電影經過一年以上的蟄伏,好不容易從文字劇本羽化成聲音影像,再回到字面上的討論,豈是三言兩語能夠說得清楚?


《看懂好電影的快樂指南》內頁圖(原點出版提供)

抱著這樣的擔憂翻開《看懂好電影的快樂指南》,還沒看完第一章,疑慮就煙消雲散。漫畫風格的劇照像跑馬燈般喚醒腦中的經典場景,那些電影裡難以言喻的,藉著漫畫身歷其境;需要考究的,訴諸文字引經據典,漫畫與文字相得益彰,成為論述客觀卻見解獨到的漫畫版電影史。

本書將電影拆解為七大主題,絲分縷析的透過「眼睛」傳達「鏡頭語言」、透過「身體」詮釋「表演藝術」、透過「場景與建築」談「美術設定」、透過「時間」操弄「記憶」、透過「聲音與語言」表現「戲劇張力」、透過「權力與意識形態」與「科技與科技恐懼」闡述「電影主題的時代意義」。

有幸在這個時候遇上這本書,反覆讀了兩遍,第一遍憑記憶回想書中提及的電影,補完電影之後又回頭讀了第二遍。讀第二遍時,當頭棒喝的感覺,就像種了一輩子可可豆的農人生平第一次吃到巧克力。


《看懂好電影的快樂指南》內頁圖(原點出版提供)

與其說這是一本「食用說明」,不如說這是一本「成分標示」。每部電影都有自己的命運,觀眾想怎麼食用都可以,但如果在完食之後能夠閱讀「成分標示」,知道自己獲得了哪些養分,觸發了什麼情緒,繼而沉澱為創作的土壤,難道不是大大昇華了電影的魅力,讓觀影體驗變得更充實有趣?

電影是最具渲染力的媒體,反映每一個當代的價值觀、美學,還有科技成就。本書不僅帶你看懂電影、深入探究電影,甚至擁抱電影,讀出電影的喃喃低語。電影的低語改變了現實生活,現實生活又影響了電影,集體無意識交織成每秒24幀的影像,這是電影最迷人的地方。

看懂好電影的快樂指南:我們都需要的電影懶人包,讀了小史、認識經典、分析類型、更懂了理論
Filmish: A Graphic Journey Through Film​
作者:愛德華.羅斯(Edward Ross)
譯者:灰土豆
出版:原點
定價:42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愛德華.羅斯(Edward Ross)
主修電影,是影癡也是專業漫畫家。曾為大學、博物館、慈善機構與研究機構創作出許多科學主題漫畫,並有一個漫畫創作工作坊。目前居於愛丁堡。
如同許多影迷,愛德華.羅斯從小就被電影的魅力深深吸引,每週五放學都會騎車去電影院,電影院放什麼,他就看什麼。第一次看《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 1993)令七歲的他驚奇萬分,很快,他就看了他能找到的一切電影,從此踏上「影癡」(film-nerd)之路。
在愛丁堡的「電影之屋」(Filmhouse)工作多年,愛德華.羅斯看了他生命中一些最奇怪與最美好的電影。如果沒有「電影之屋」,就不會有《看懂好電影的快樂指南》,就像影帶出租店之於昆丁.塔倫提諾(Quentin Tarantino)的電影,愛德華.羅斯如數家珍悉數那些無數在戲院中看過、深埋心頭的電影,以漫畫形式傾訴他的電影狂愛。
對愛德華.羅斯來說,電影不僅僅是娛樂──對那些願意前往人跡罕至處的電影探索者來說,它們是引人入勝的財富寶藏。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20-08-26 14:00
閱讀隨身聽S3EP4》漫才團體達康.come/政治人物都這麼好笑了,搞笑藝人要怎樣生存?

台灣漫才第一把交椅「達康.come」的康康與阿達一起來到閱讀隨身聽,他們出道多年,是最早將「漫才」引入台灣的表演者。搞笑藝人私下的生活是什麼樣貌?他們如何將來自日本的表演藝術重新在地化?在創造這些精采笑點的背後,是歡樂多一些還是辛酸多一些?請別錯過本集精采節目。

▇特別來賓:達康.come

成立於2013年初,阿達、康康從事專職搞笑及漫才表演歷時八年多,兩人以極大的身高差,讓人一看就想噴飯。
阿達,本名陳彥達,實際年次1983,目測年次1963,髮線年次 1893(清代)。有嬌弱女子的身長及粗壯莊稼漢的體寬,自 2007年起開始搞笑創作,並參與多部廣告拍攝。
康康,本名何瑞康,實際身高188.8 cm,目測身高190cm,與阿達相對身高30cm。有國際名模的身高及迅速靈活的雙腿,自 2008年開始從事搞笑相關創作、演出,現亦從事音樂創作與演唱,並為一行蹤神祕之踢踏舞者。

▇本集精彩內容​

  • 漫才是日本的相聲,我們把它定義為雙人站台喜劇的一種。在漫才裡,裝傻的角色主要創造荒謬的語言、行為、行動與觀點,甚至是一些錯誤的行徑,而另一人則扮演吐槽的角色,進行指正。兩人一來一回之間,會出現激烈的氣氛,因為這當中是有對錯判斷的。這個模式一開始就是為了笑料而設計的,衝突度高,因為追求好笑,所以表演氣氛的熱烈度、推進感、速度感都會偏向於快速而激烈。
     
  • 日本的生活環境跟台灣的是完全不一樣的,所以當漫才來到台灣時,我們在題材和語言的轉移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難。比如吐槽,日本有經典的吐槽語句,可是如果在台灣,我們就要自己尋找那些吐槽語句。一路演出下來,慢慢我們也找到屬於自己的一套,所謂「中文漫才」的語彙和互動方式。
     
  • 雖然不了解日本文化或語言,但還是看得懂日文漫才,還是會覺得很好笑,這是因為喜劇的確存在著共知性的範圍。比如日本人的生活,如果太細節,我們會無法體會;但如果用比較大眾的——像職場關係、親子、一些人類的基本狀態,其實我們也會懂。

  • 因為疫情關係,有一段時間沒辦法做現場演出。「線上演出」對我們來說,超級具挑戰性。對做現場演出的人來說,沒有觀眾是最致命的事情,尤其做喜劇,如果沒有觀眾的回饋,很多效果的判斷會讓表演者很不安,而且現在的節奏中,其實包含了觀眾的笑聲。漫材的節奏像一個波狀圖,上上下下。可是如果在沒有觀眾的情況下,表演者還是按照那個節奏演出,那預計會有觀眾笑聲的時間就會是空白的;若抽走了等觀眾笑聲的時間,信息量就會接得非常緊......
     
  • 除了笑點之外,平常我們還要討論經營方式等等,工作是很緊密的。我們相處的時間已經這麼多了,私下還要聊天的話,上台就完全沒有素材了。所以我們常常是在台上聊天,表演就是我們的生活。
     
  • 恐怖小說可以把我代入另一個完全不同的心情和情緒。我特別喜歡三津田信三的恐怖小說,他的小說對我來說很玄妙,沉浸感特別強。三津田本身是一個民俗學家,又是雜誌採訪者,他知道很多民間習俗。小說中,他以自己的身分描述了很多他對於當地所了解的風土人情,比如禁忌、習俗,內容很紮實。有時我甚至覺得這些風土人情占了作品中的六、七成,小說只有三成左右。可是反而因為這樣,故事劇情恐怖跟詭異來的時候,非常出其不意。他卸除了讀者的心房,彷彿在讀科普的敘述,可是恐怖或詭異會忽然出現,嚇你一跳。
     
  • 又吉直樹《火花》中,描述漫才的段落朗讀:

就算我沒有私人的關係,也對在同一時代同一劇場並肩奮戰過的所有藝人感到驕傲。穿著骯髒的帆布鞋走進後台休息室時,有許多穿著同樣寒酸的傢伙。他們在短暫的片刻,讓我忘記自己被世間拋棄,忘記藝人總是被人瞧不起。那或許就像虛幻的海底龍宮。縱使一句話也沒交談過,如果沒有他們,我恐怕無法持續如此瘋狂的生活長達十年。

  • 當代人其實有太多種喜劇,有太多種產品、作品、媒介,娛樂選擇太多了,不見得要喜劇。如果想要被感動,可以去聽音樂、看電影、閱讀,非常自由且有海量的選擇。就算只討論喜劇,也有各式各樣的形式,從網紅、Youtube到現場喜劇。我們是現場起家的,當然很希望可以在現場喜劇這一塊得到更多觀眾的喜愛,因為那氣氛是完全不一樣的,跟大家一起笑,是很難得的。
     
  • 我們做漫才,有點像小丑的一種。在這時代做這件事情,有時會有「政治人物都已經這麼好笑了,我是要怎麼樣啦!」的感覺。不管從娛樂藝人到政治明星等等,都在同樣的遊戲機制裡,世界變得很奇妙,也被刷得非常快速。有時候這樣對比,會覺得一切都很荒謬。
     
  • 不過,我們自己做漫才,會保持一個創作「作品」的心態。即便我們只是在閒聊,也要聊出我們自己很有趣的地方,這是我們唯一能做的。也許,作品裡可被重複觀看的精緻度,是我們在這個奇怪的狀況中,能夠突圍的特點。
     
  • 漫才表演:一年之計在於冬?

❖個人小物❖C-38B❖ 
這是阿達抱著睡覺的東西(笑),這是我們表演漫才時都會用到的麥克風,型號是「SONY C-38B」,為什麼它對我們來說很重要呢?第一是它很貴,從日本來的,原價約4萬5千元台幣,我們從日本雅虎買二手的回來,2013年我們剛成立的時候,就決定要買這支麥克風,花了約2萬5千元加海外運費。
除了貴之外,很大的意義是,它是日本漫才表演時,最常使用的麥克風。原本是廣播用的電容式麥克風,因為劇場使用效果很好,因此常被拿來做漫才使用。過去日本表演漫才時,不會一人一支麥克風,都是一支麥克風放在中間,兩個人湊前收音,常常使用這支麥克風做出聲音的效果,比如遠離它,或靠它靠很近,或是位移產生效果,類似第三個搭檔。當我們下定決心做漫才演出時,就從日本買了一支進來,漫才藝人暱稱它為「サンパチ」( Sampachi),有點像中文的「三八仔」。



主持人(第1到4季):邱顯忠
政大新聞系、美國 Temple University 廣播電視電影研究所。經歷:曾任公共電視台節目部製作人暨編導。2003年以《台灣百年人物誌》獲金鐘獎,2007年《以藝術之名》入選「台新藝術獎──年度五大視覺藝術」。另曾製作《誰來晚餐》、《文學風景》、《公視藝文大道》等節目。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20-08-25 11:20
東亞書房》搞笑藝人田中光作品《內褲先生》獲日本繪本獎,及其他藝文短訊

【得獎消息】

  • 第25屆日本繪本獎於前月發表,曾就讀京都精華大學藝術學院、其後輟學進入演藝圈發展的田中光,以作品《內褲先生》(ポプラ社)奪得獎項,成為第一個獲得繪本獎殊榮的搞笑藝人。曾以病態系漫畫《上班族山崎茂》在日本獲得廣大迴響的田中,過去亦曾出版《醫生中島的世界征服》、《卡拉OK流星群》等多部漫畫作品。去年發行的繪本處女作《內褲先生》,透過超現實派的人物和詭異的畫面表現,開拓繪本的多元可能。同獲本屆獎項的,還有田中清代的《黑色的》(偕成社)、八百板洋子及さかたきよこ合著的《金之鳥》(ビーエル出版),以及竹下文子及町田尚子合著的《沒有名字的貓》(小峰書店)。

日本繪本獎得獎書籍,左起為《黑色的》、《金之鳥》、《沒有名字的貓》

  • 第9屆日本歴史時代作家協會獎評選結果於7月底公告,歷史小說家木下昌輝以《蝮蛇三代記》(朝日新聞出版)榮獲作品獎,去年以出道作《拙侍》(文藝春秋)拿下第26屆松本清張獎的新人作家坂上泉,則再次以同作抱回本屆日本歴史時代作家新人獎。
    《蝮蛇三代記》講述日本戰國時代有「美濃蝮蛇」之稱的齋藤道,從一介僧侶到賣油商、接而成為竊國梟雄三的傳奇歷史。近年關於道三的研究,多認為美濃國竊國行動是由法蓮房長井新左衛門及道三親子二代共同完成。《蝮蛇三代記》加入第三代義龍的核心角色,提出顛覆主流說法的嶄新詮釋。
    坂上的《拙侍》則以明治時期為舞台,描寫明治維新後家族沒落的年輕人錬一郎的成長故事。家道中落後仍謹守士族驕傲的錬一郎,常以棍棒模擬劍術,被周圍眾人戲稱為「笨拙武士」。1877年西南戰爭爆發時,軍官將前士族徵召入伍,想靠著武功出人頭地的錬一郎志願從軍,卻被分派到由料理達人、前銀行員、混混及賊軍出身者等烏合之眾組成的部隊中。坂上透過綿密的時代考證及大膽的故事線,呈現新舊交替的時代洪流中,試圖逆流而上的青年們燦爛的身影。

《蝮蛇三代記》(左)與《拙侍》書封

【業界新聞】

  • 日本偵探小説之父江戶川亂步的解析字典《江戶川亂步語辭典》(誠文堂新光社),於8月初華麗登場。這本辭典是由博學多才的資深作家荒俣宏監修,撰稿人為文字工作者暨非實用系事典編纂人奈落一騎,精選曾於江戶川亂步作品中登場的人物、舞台、名句、小道具,以及電影、電視劇、動漫等衍伸作品中出現的共500個以上的亂步「語彙」,配合永井秀樹的插畫,以辭典形式細緻講解。此外也收錄荒俣宏、永井秀樹、綾辻行人、有栖川有栖等名人的「我最愛的亂步作品Best 3」合作問答,為偵探迷們呈現江戶川亂步豐富多樣的萬千面孔。
     
  • 執導《攻殼機動隊》、《福星小子》、《機動警察》、《VLAD LOVE》等動畫大作的知名導演押井守,於8月中出版《押井守的電影50年50部》(立東舍),娓娓道來自己作為資深電影人的觀影史及個人影評。書中押井從高中時期的1968年談起,以為何不選擇當年獲得北美最高票房的《2001太空漫遊》,反倒挑選義大利導演塞吉歐.李昂尼執導的《狂沙十萬里》作為出發點,詳述1968到2017年半個世紀間,一年一部共50部電影作品。押井從自身作為導演及狂熱電影迷的視角,回顧自身的電影經歷,並解析各個年代的獨特經典。

《江戶川亂步語辭典》(左)與《押井守的電影50年50部》書封

  • 日本出版科學研究所於上個月底,公布2020上半年出版市場銷售結算。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雖造成部分圖書館及書店關閉,但自肅期間閱讀需求上揚,電子出版市場的業績不減反增,相較去年同期增加28.4%,包含《鬼滅之刃》在內的暢銷漫畫,更有高達33%的銷售增長。東野圭吾等人氣作家作品的電子版也相繼解禁,紙本書與電子書合計銷量,不只彌補電子雜誌銷售低靡的虧損,更讓出版市場整體擴大2.6%,成就另類的出版業盛況。

【作家動態】

  • 擅於描寫妖怪風土、曾寫下《明治妖怪摩登記》、《貓君》、《明日的華姬》等諸多奇幻故事的小說家畠中恵,於7月推出超人氣系列《婆娑氣》第19冊《一年間》(新潮社),描寫江戶大店長崎屋少主為期一年的繼任挑戰。長崎屋主夫妻外出旅遊的期間,病弱少主不得不接下經營的重擔。然而,在盜賊虎視眈眈、妖怪們大肆搗亂,江戶更出現疫病大流行的混亂情況下,缺乏經驗的年輕少主該如何抵禦疫病神及疫鬼,並穩守長崎屋呢?
     
  • 曾以《我們都無法成為大人》登上日本亞馬遜及各大書店暢銷排行榜首位的日本網路作家燃殻,7月底出版備受期待的第2部作品《因為全都忘了》(扶桑社),書寫與無法回頭的時光的再會。燃殻的文字帶有強烈的意象、黏著的情感,以及音符般的節奏。2017年出版的《我們都無法成為大人》,勾勒一幀幀帶著遺憾的回憶、早已遺失的面孔,以及傷感的過去。今年發行的《因為全都忘了》,則透過歸途的車站月台、廉價商務旅館的走廊、陌生街道的俱樂部、無人相約的耶誕夜等一個又一個平淡的場景及時刻,訴說對於冷漠健忘日常的微小抵抗。小說家町田康評述:「燃殻的文章宛若小石頭咚的一聲落入池中,寂靜無聲地延展出一片水紋。悲傷中帶著些滑稽,滑稽中又夾雜著悲傷。」
     
  • 以《百鬼夜行》系列及《巷說百物語》系列奪下諸多文學大獎、有「妖怪型推理作家」之稱的京極夏彥,8月出版新書《今昔百鬼拾遺:月》(講談社)。京極夏彥在2019年4到6月接連推出以中禪寺敦子為主角的長篇《今昔百鬼拾遺:鬼》、《今昔百鬼拾遺:河童》以及《今昔百鬼拾遺:天狗》三部曲。《今昔百鬼拾遺:月》將三篇故事集結一冊,講述昭和29年連續神異事件的殘酷真相。駒澤棒球場附近的連續殺人案、蜿蜒的夷隅川水系中接連浮出的屍體,以及由群馬縣迦葉山發現的女性遺體牽引而出的女性失蹤事件和連鎖死亡事件,這些怪異案件由何引發、背後又牽涉什麼樣哀切及令人憤怒的悲劇呢?

左起:畠中恵《一年間》、燃殻《因為全都忘了》、京極夏彥《今昔百鬼拾遺:月》

  • 一台壞掉的冷氣機,能引發什麼樣的動盪呢?著有《太陽之塔》、《有頂天家族》、《春宵苦短,少女前進吧!》等作的知名小說家森見登美彥,與日本劇作家上田誠聯手合作,7月底發行新作《四疊半時光機》(角川出版)。本作由《夏日時光機》的劇本作者上田提供原案,並奠基於森見早期的代表作《四疊半神話大系》進行全新原創。故事設定於盛夏的京都學生公寓,講述主人公為了挽救故障的冷氣,試圖回到過去取得尚未損壞的冷氣遙控器,努力阻止損友小津等人胡亂竄改過去並毀滅世界的青春冒險故事。小說家森見與劇作家上田跨界合作,精彩地勾勒出因為微不足道的理由穿越時空並引發混亂、充滿舞台劇荒謬感的夏日物語。

小說家森見登美彥與日本劇作家上田誠聯手發行新作《四疊半時光機》(取自cinra.net

  • 近年推出直木獎得講作《蜜蜂與遠雷》及續作《節慶與預感》的暢銷作家恩田陸,8月初發行長篇奇幻小說新作《間隙童子》(集英社),勾勒神祕懸疑的都市傳說。經營老物件商店的兄長,以及身具奇妙能力、能透過觸摸物品窺見舊物中隱藏記憶的弟弟兩人,在某日突然聽聞一名未曾露面的神祕白衣少女在廢棄大樓解體現場被人目擊的奇妙傳言。許多人都表示曾「看見」身穿白色連身洋裝、頭戴草帽的女孩,卻沒有人知曉她的長相身份。《間隙童子》以地方都市的再開發預定地為舞台,描寫現在與過去微妙的交匯和交纏。

日本作家恩田陸發行長篇奇幻小說新作《間隙童子》(取自新潮社

  • 著有《七個孩子》、《玻璃麒麟》、《魔法飛行》等代表作的日本推理小說家加納朋子,8月初發行小說新作《歡迎來到兩百一十號館》(文藝春秋),譜寫尼特族的島嶼奇幻生活。求職受挫以來一直賴在老家、每天沉浸在線上遊戲中的「我」,突然輾轉成為伯父的遺產繼承人,獲得一棟建在離島的別墅。一夕之間從無業遊民進化為有殼階級的主角,天真地期待自此以後可以盡情課金遊戲,未料這其實是雙親所下的最後通牒。被趕到離島一個人獨立生活的尼特族主人公,透過和島上老人以及其他年輕尼特族同伴們的相遇和交流,在能眺望蔚藍大海與青空的離島以及線上遊戲的世界中,展開屬於自己的獨特成長之路。
     
  • 以金句「加倍奉還!」風靡亞洲、創下平成年收視第一的《半澤直樹》電視劇原著作者池井戶潤,睽違6年再度推出系列作續集《半澤直樹:丑角與小丑》(講談社),單行本預計將在9月中發行。原著前作《銀翼的伊卡洛斯》及《半澤直樹》第二季電視劇,已進展到半澤回歸東京中央銀行總行的中央證券篇及帝國航空篇,新作《丑角與小丑》則回溯至半澤在大阪西分店擔任融資課長的時代。 
    半澤在某個意外的場合,被一幅畫勾起了的注意,畫面上赫然是當代藝術界寵兒仁科讓的代表意象「丑角與小丑」。科技業大廠胡狼意圖收購資金困難的老字號美術出版社仙波工藝社,分店長淺野與副分店長江島無視半澤反對一意促成收購,商業決策背後似乎隱藏著不為人知的內幕。諷刺感滿溢的丑角以及帶著悲憫微笑的小丑之畫,似乎向半澤訴說著什麼祕密。池井戶透過藏於名畫背後的融資之謎,再次為讀者帶來充滿熱血與爽快感的商戰傑作。

《半澤直樹》電視劇原著睽違6年再度推出系列作續集《半澤直樹:丑角與小丑》(右圖取自半澤直樹官網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