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書書房》影星基努.李維和BOOM!漫畫工作室推出動作漫畫《BRZRKR》,及其他童書藝文短訊

【改編與跨界】

  • 電影明星基努.李維和「BOOM!」漫畫工作室合作推出動作漫畫《BRZRKR》,並且在Kickstarter平台上替預計刊行12期的作品進行群眾募資,引發熱烈迴響,到11月底為止已募到144萬美元(超過台幣4000萬元)。這部漫畫由他和工作室的Matt Kindt共同構思故事線,再交由Ron Garney繪圖。故事主角Berzerker是壽命超過8萬歲的半人半神戰士,然而幾乎不死的肉體讓他難以擺脫不斷戰鬥的宿命。
    Kickstarter近來成為獨立作品集資出版的發聲管道。電影導演Duncan Jones儘管身為已故搖滾巨星大衛.鮑依之子、2009年也以電影《月球》闖出名號,但他擔心沒有出版社願意出版他與漫畫家Alex de Campi合作的《Madi》,於是兩人轉向Kickstarter募資,最後募到36萬美元並引發討論,等於為作品打好口碑宣傳。募來的資金確保作家可做出好作品,Alex de Campi也成為出版社的搶手合作對象。成功的募資計畫成為平台、作品、作家與贊助者皆贏的局面。
     
  • 美國作家John J. Muth以《熊貓的大智慧》獲得凱迪克獎,現在他作品中的熊貓「靜水大師」將出現在動畫中和觀眾見面。曾經在日本學習書法和石雕的Muth不但有個東洋味十足的名字「弘穆司」,作品也充滿了禪趣。熊貓靜水大師的禪意系列作品畫面淡雅富童趣,內容平易近人,以熊貓和鄰居三兄妹的互動帶領孩子體會禪趣。2005年開始推出此系列的弘穆司表示,面對深奧的道理時,孩子領略的速度其實並不比大人慢,只是孩子懂了以後沒辦法用成人的語言表達而已。或許成人也可以看看弘穆司的作品,跟著熊貓大師學習如何「理解孩子的理解」。本系列已經改編為動畫,於12月4日在Apple TV+上播出。

  • 曾執導《性愛成癮的男人》以及奧斯卡最佳電影《自由之心》的導演史提夫.麥昆,將英籍非裔作家Alex Whealer的生平改編為同名長片,講述Whealer因為1981年的布里克斯頓動亂(Brixton riot)而被判刑的前因後果。在現實生活中,Whealer在入獄服刑後結識牢友Simeon帶領他深入了解非裔移民的歷史,Whealer出獄之後進一步探索自我認同,其後出版小說《Brixton Rock》廣受好評。Whealer也為青少年創作,作品《Crongton Knights》獲得2016年衛報兒童小說獎,今年出版的《Cane Warrior》帶領讀者回到1760年的牙買加,重建當時非裔移民被迫勞動最終起身反抗的歷史現場。

【新作】

  • 知名童書作家Oliver Jeffers推出新作《What We'll Build – Plans For Our Together Future》,獻給剛出生的女兒。他在書中創造了一對要蓋房子的父女,他們一邊蓋一邊說出對於「家」的想像和期待,例如要「蓋一個地方讓我們能愛,挖一個洞讓我們躲起來。」書中最動人的畫面是父親拿出已經不能走的舊手錶,女兒伸出手修復,時間又開始動了起來。「時間」這個重要的主題也出現在Jeffers上一本獻給兒子的作品《歡迎來到這個美麗的星球》中,「時間一晃眼就過去了」,在在提醒大小讀者寶貴的親子時間輕易流逝。尤其在疫情陰影籠罩的2020,建造全家人可以自在表達恐懼卻依然相愛的空間,更顯珍貴。

《What We'll Build 》內頁(取自amazon

  • 美籍越裔作家Nghi Vo推出新作《When the Tiger Came Down the Mountain》,延續上一部作品《The Empress of Salt and Fortune》的架空設定:一位來自極北之地的沒落皇族將女兒遠嫁他國和親聯姻,孤單的她在異鄉必須小心選擇盟友,而後她結識了侍女Rabbit,主僕二人發展出類似百合的情誼。多年以後,收集史料的Chih從年邁的侍女口中聽到當年孤身前來和親的女子在異地顛覆了原來的王朝,自立為王。
    在新作中,Chih在收集故事的過程遇到饑餓的虎妖,Chih跟老虎說故事,讓牠們興起了想要一直聽下去的念頭而忘了吃人,虎妖們同時也說起自己的故事。作者Nghi Vo揉合中國與越南的傳說,巧妙地在故事中穿插故事,文字優美但有時駭人,被譽為具有中國歷史劇情節和艾特伍的故事風格。

【業界動態】

  • 傳奇童書珍本收藏家Justin Schillers即將舉辦拍賣會,會上可見到的珍品最早可追溯到1697童話鼻祖夏爾.貝侯(Charles Perrault)的盜版作品,近代的收藏則有1960年代繪本大師Shel Silverstein的手稿。本次拍賣最引人注目的還有1901年的彼得兔系列,由於當時大出版社對彼得兔興趣缺缺,作者波特(Helen Beatrix Potter)自費出版並且親送到辦公室以搏青睞。
    Schillers的拍賣會預估將成為近年來童書珍本界最大盛事,而他自己的故事也很精彩:他從8歲開始收集童書,由於眼光獨到再加上雙親都是古董商人,Schillers年僅12歲就舉辦人生第一場展覽會,借出收藏品給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辦展,成為該館兩百多年來最年輕的展覽品出借者。近年來Schillers依舊活躍於書市中。

    Lewis Carroll初版作品《The Hunting of the Snark》(1876)(取自FineBooks

【得獎消息】

  • 今年的澳洲總理文學獎中,原民作家大放異彩,小說、非虛構、兒童文學以及歷史類作品都由原民作家獲得殊榮。其中小說獎得主Tara June以《the Yield》橫掃澳洲本年度各大獎項,累計獲得19萬澳幣的獎金(台幣近404萬)。同樣獲得獎項的童書《Cooee Mittigar:Story on Darug Songlines》(繪圖:Leanne Mulgo Watson、文字:Jasmine Seymour),書名中的「Cooee Mittigar」是Darug族語中「來吧,朋友」的意思。打開繪本,讀者跟著書中的黑天鵝一同走進族人的領域,透過音韻巧妙結合的英語和族語,不知不覺學會基本的Darug語彙,知道怎麼用族語說澳洲的動物「袋鼠」、「袋熊」等。讀者們隨跟著書中的天鵝散步在Darug中,學會用另外一種語言欣賞自然景色。


《Cooee Mittigar》內頁(取自booktopia

  • 愛爾蘭的文學獎An Post Irish Awards於11月底頒發獎項。台灣讀者對這個文學獎或許有點陌生,不過今年大獲好評的小說《正常人》作者莎莉.魯尼也是2018年的得主之一。An Post Irish Awards共有16個獎項,由愛爾蘭全國觀眾票選投出得獎者。今年獲獎的童書分別有《Break the Mould》、《The Great Irish Farm Book》以及《Diary of a Young Naturalist》。特別要提的還有Deirdre Sullivan的《Savage Her Reply》,是以現代女性的角度改編愛爾蘭傳說「李爾的孩子」(The Children of Lir)。
    在原始故事中,眾人推選Bodh成為新國王,引發李爾不滿(據說就是莎士比亞劇本《李爾王》的原型),於是Bodh將自己的女兒Aoibh許配給李爾,李爾很喜歡她,情緒穩定不少。婚後Aoibh生下三男一女,四個孩子受到眾人寵愛,不過Aoibh在產後過世,Bodh再命另一個女兒Aoife與李爾結婚。婚後眾人的焦點依然集中在四個討喜的孩子身上,被冷落、彷彿只是前妻替代品的Aoife因此詛咒四個孩子化為天鵝。看到孩子在野外吃苦以後,後悔的Aoife將詛咒加上期限,天鵝在900年以後可變回人形,之後她接受父親Bodh的懲罰,化為風中的惡靈。在《Savage Her Reply》中,讀者可以看到更為深入的角色內心,讓Aoife不再只有扁平的邪惡後母形象。

【獎項與書單】

  • 童書界最高榮譽安徒生獎公布2022年初選名單,入圍者共有來自33個國家的62名創作者。安徒生獎每隔兩年舉辦一次,分為文字與繪圖兩個獎項。2020年的得主為美國作家Jacqueline Woodson以及瑞士的藝術家Albertine。
     
  • 《紐約時報》公布2020最佳兒少讀物(The 25 Best Children's Books of 2020),選出25部作品,涵蓋繪本以及中高年級的小說及漫畫。繪本類包括已經在台出版的《我說話像河流》(本書亦入選今年Openbook年度童書)、凱迪克獎得主Jillian Tamaki推出的繪本盛宴《Our Little Kitchen》、再現美國南方小說家芙蘭納莉.奧康納奇趣作品中眾多鳥類的《The Strange Birds of Flannery O'Connor》、吉竹伸介的《未來是這樣嗎?不一定喔》,以及畫風神祕、讓人聯想到錯覺大師艾雪(Escher)的《The Wanderer》。
    其他入選的中高年級讀物,還包括今年美國國家書卷獎入圍決選作品、反映今年種族與難民議題的《When Stars Are Scattered》,小說類則有9月書訊介紹過的《Before the ever after》,漫畫類則有以籃球為主題的《Dragon Hoops》。
    到了年底,眾多指標性書評刊物《出版者週刊》、《科克斯書評》、Goodreads等紛紛推出好書排行榜,讀者不妨多加比較,把好書收進自己的待閱清單中。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活動》閱讀嘉年華,2020臺灣閱讀節到中正紀念堂尋寶闖關

12月第一周天氣時雨,中正紀念堂信義路側的花園小徑裡,前來布置閱讀節的工作人員一早就豎起插畫看板、帳篷。由青林國際主持的「青林悅讀趣」攤位,現場人員嘻嘻笑說,10點起就不斷有人來聽故事。太陽稍稍露臉,她熱血地分享,除了家長帶小朋友陸續接棒到他們的「營地」聽故事之外,教育部次長林騰蛟不久前也來關心現場活動,下午還期待原住民立委驚喜現身。

由國家圖書館主辦的「2020臺灣閱讀節」,今年不畏風雨,在中正紀念堂園區盛大舉行。主場地上,參與閱讀節的圖書館、博物館、學校、出版社、書店、民間閱讀團體,以及來自十多國外國駐台辦事處的代表,在學生團體鼓陣營造的節慶氣氛下,為這場閱讀嘉年華開場。這是臺灣閱讀節連續第8年舉辦,今年特別有個好消息,那就是閱讀節獲得2020美國圖書館協會「國際圖書館創新服務獎」!

走讀一趟閱讀節,你就會知道為什麼這個年度活動會跨海獲得創新服務獎。

打開今年的單日活動地圖,任何人都會「哇」一聲驚嘆:活動好豐富好熱鬧!總計7輛胖卡書車大匯集,這些走明亮設計路線的車子,個個都是變形金剛,車身兩側一掀開就是書架,中央又開出個小走道空間,也都環繞著書架。高雄市立圖書館將他們與燦爛時光書店合作的「閱讀東南亞」行動書車開上台北,紫色主色調的車身採用插畫家郭函姿的繪圖,更顯特色。

各書車的服務時間以白天為主,我們暗自期待,未來在各地街頭也可以看到圍繞小燈的那種變形金剛書車(又有電子花車的fu)。

作為市區景點,中正紀念堂對一般民眾而言一點也不陌生,但多數人大多只遊逛到兩廳院廣場,很少再推進,走近紀念堂本體建築附近。事實上,這裡的大花園,兩側各有池塘,樹木和園藝經年有專人整理。國家圖書館利用對鄰的大空地和大花園,裝進24個主題、超過250場閱讀活動,攤開折頁地圖看個究竟,令人興起闖關的動機。今年由圖文作家李瑾倫擔綱閱讀節主視覺,活動地圖的確留有闖關集章處。


圖文作家李瑾倫為台灣閱讀節操刀設計兩個版本的主視覺(取自台灣閱讀節臉書專頁

大家都強調閱讀要從小開始,那就不妨以遊戲帶動閱讀。國家圖書館從古籍藏書中,挑選圖像和各式書法字體做成桌遊,不論是《山海經》、《天元玉曆祥異賦》(請問有多少人看一遍就念得出這部古籍書名?)或《金石昆蟲草木狀》,都能讓初次接觸者對古籍留下印象,甚至挑起興趣。

閱讀幫你解惑,給你好知識,給你好觀念。圖書館學會廣邀各色圖書館參與,有心理健康、心理衛生等開啟觀念的攤位;還出動動植物標本,邀參觀民眾當「摸骨師」,撫觸動物骨頭標本以及種子等植物標本,感受其間的差異。

每座博物館都是一本百科全書,館方也使出渾身解數,用具體的教育推廣手法親近民眾。海洋委員會和基隆海洋科技博物館,帶來大小不同的貝殼,苦口婆心勸大家到海邊不要撿貝殼回家。屏東海洋生物博物館的刊物《奧祕海洋》明年將改版,轉型為對外販售的雜誌。曾推出「你聽過魚的叫聲嗎?」這樣鮮活封面故事的編輯團隊,面對帶動年輕讀者的挑戰卯足了勁,新版雜誌規畫以6到8頁篇幅的漫畫,介紹館內各不相同的設施功能,以及各種新奇有趣的研究。

雙語教育、多元文化也是閱讀嘉年華常見的重點。除了老品牌書林書店之外,線上英文課程也在現場設立英文科普體驗棧,歡迎讀者來踢館。包括德國歌德中心、法國在台協會等駐台單位,多年來在台北深植文化交流,經常現身參與台灣在地文化活動。閱讀節上的「世界交享閱」,便集合了這類外國在台辦事處設立的攤位,熱鬧非凡。

墨西哥攤位引人好奇,前來站台的網路書店佳台書店,是由一群語言教師成立,集結推廣西班牙文書籍。佳台書店攤位中展示了一本有著美麗圖像的中西雙語書,是由非政府組織Steps in San Cristobal製作的。該單位秉持「讓每個孩子都能閱讀自己的文化」理念,收集墨西哥恰怕斯州(Chiapas)的原住民故事,將文化留存下來回贈給當地孩童做為禮物。透過這本書,讓我們看到墨西哥在地實際力行的文化行動。閱讀給人希望,讓人有力量。


(羅苑韶攝)

今年的臺灣閱讀節正逢西方基督教國家的聖尼古拉日(Saint Nicholas Day)前夕,荷蘭在台辦事處很給力的請來聖尼古拉斯(形象同耶誕老公公)和國際知名的米菲兔,引來眾多小朋友領餅乾、以中荷雙語聽故事、和米菲兔合照。

多元又活潑的閱讀嘉年華活動,設計了不少書本相關職人的體驗活動,例如印刷,或到三民書店體驗當書店店員,吸引了許多親子民眾參加。閱讀的多樣性隨手可得,除了紙本閱讀,國圖也公開近年投身在VR和機器人等輔助工具的開發成績。

學童與家長之間若能有更多共通的語言,更容易溝通對話。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舉辦的「兒童人權繪本派對」,現場展示多本人權議題書,一旁則設有手作坊讓人串手鍊項鍊。看似不相干的活動設計,現場人員巧妙解釋說,歡迎孩子們來玩手作,讓大人坐著看書等待,「因為經常需要教育的是大人」。

臺灣閱讀節為親子的閱讀時光匯聚了眾多寓教於樂的資源,期待民眾走讀閱讀節、激發好奇心後讓閱讀啟航,持續閱讀的習慣,帶動創作和書市前進的力量。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OB短評》#294 凝塑時代之人的極品好書懶人包

青檸色時代

林薇晨著,九歌文化,300元
推薦原因: 文   樂  
在色彩、氣味、光線的描寫,以及眼耳鼻舌身意的絮語中,日常染上了膠彩色澤,蘊藉出雅緻的風貌,生活中的物質性不再那麼鮮烈張揚。閱讀間,隨著作者細緻的感官波動,與所觸發的思維,不知不覺放慢腳步,細細體會生活這塊畫布上的筆畫構圖,日子也輕緩了起來。【內容簡介

鏤空與浮雕

范俊奇著,農夫(陳釗霖)繪,有鹿文化,400元
推薦原因: 樂  
雜誌人寫文藝名人,透過記憶,和不太能想見出處的私密情節,來去於時代間。擱下考據證實,似窺探,若親昵。帶著距離感,寫人的毛細孔;以氤氳染出的氣氛,凝塑人的形影。每一則都是引人入迷的故事。【內容簡介

北海鯨夢

The North Water
伊恩.麥奎爾(Ian McGuire)著,馬耀民譯,啟明出版,400元
推薦原因: 文  
過時的船隻,過時的產業,過時的漁法。北海沒有歡樂的小英雄,只有驚濤裂岸的人心不古,以及冰山一角的懸疑殺害。在凜洌的天候,困難的求生中,明滅幽微的慾求帶來徹骨寒意。自然神威、大洋捕鯨、海上男兒,19世紀的北海世界展開眼前。【內容簡介

她不住在竹籬笆

易星萍著,交通大學出版中心,350元
推薦原因: 議   樂   獨  
跨過海峽,跨過時代,也跨出既知宗族、省籍的「新」客家女性一生。除了大時代下女人隻手撐天的經典劇目,作者的分析讓故事情節得到了女性社會角色、移民能動性與社會關係的骨架。作者十分警覺於自身調查者的角色,與被報導者的關係,以及口述歷史的方法和侷限,使得戲劇性的故事與人文學的技法得以於本書兼顧。【內容簡介

霧社事件

台灣歷史和文化讀本:第一本跨界討論,收錄中外學者、文學、音樂、影視創作人對霧社事件研究思索的完整文集
白睿文(Michael Berry)主編,麥田出版,599元
推薦原因: 知   批   議  
本書雖為研討會文集,但因主題清楚聚焦而成就一本幾近全面且跨界討論「霧社事件」的重要資料。書中收錄中外學者、創作者、賽德克遺族對此事件的回應,呈現單一史實外的複雜詮釋。各篇著述涵蓋文學、紀錄片、電影、兒童書、連環畫、詩歌和音樂等呈現霧社事件的討論,示範了社會歷史事件縱向的歷史延續與橫向輻射的文化深度。【內容簡介

戰火中國1937-1952

流轉的勝利與悲劇,近代新中國的內爆與崛起
China at War: Triumph and Tragedy in the Emergence of the New China 1937-1952
方德萬(Hans van de Ven)著,何啟仁譯,聯經出版,560元
推薦原因: 知   樂   益  
本書以戰爭史的角度為現代中國畫出一個歷史時期,視「戰爭」為現代中國蛻變、形成的動力。除了深究內在結構性發展,作者對於西方材料的掌握與運用,使其視野自習見的東亞兄弟鬩牆格局脫出。史家由自身的生命經歷,淬鍊出對於戰爭的關注,也在在提醒讀者和平的價值與不可任棄。【內容簡介

新世界的流亡者

美國獨立戰爭中的輸家,如何促成大英帝國重拾霸權
Liberty’s Exiles: American Loyalists in the Revolutionary World
瑪雅.加薩諾夫(Maya Jasanoff)著,馬睿譯,貓頭鷹出版,799元
推薦原因: 知   思  
本書自英國的紋理梳理,可見英國對美國獨立的應對以及對自身的調整,從這些應對中也可見到出身歧異的效忠派人們的身影,檢視了歷史的另一面。實質的安排、流動等作為將大英帝國帶向另一波高峰,無形的感受、想法則呈現出所謂政治立場或政治情感的複雜交錯與多面。本書既翻開了敗者的故事,述說出政治文化的難以(亦不應)簡化,也宏濶地將之與世界的脈動銜接。【內容簡介

智慧書

300則一生受用的處世箴言
Oráculo Manual y Arte de Prudencia
巴爾塔沙.葛拉西安(Baltasar Gracián)著,張廣森譯,時報出版,360元
推薦原因: 益  
17世紀的300則箴言,從正襟危坐到小奸小壞一應俱全,甚至還有臉書詩的一刀斃命感。這位仁兄的機心深不可測,詭辯既出,真理難敵,也難怪尼采、叔本華都要甘拜下風了。【內容簡介

爭議的美味

鵝肝與食物政治學
Contested Tastes: Foie Gras and the Politics of Food
米歇耶拉.德蘇榭(Michaela DeSoucey)著,王凌緯譯,八旗文化,46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把鵝肝這種既刁鑽又罪惡的美味提舉出來,掀起一場動物權與傳統文化的大辯論。題材稀有,鋪陳縝密,敘事緊張而可親,連帶也把階級、利益、道德、生態諸般議題一網打盡,令人眼界大開,內心天人交戰。這是再好不過的辯論比賽題目。【內容簡介

馬格蘭的街頭智慧

馬格蘭街頭攝影終極精選
Magnum Streetwise: The Ultimate Collection of Street Photography
史蒂芬.麥克拉倫(Stephen McLaren)著,張靖之譯,大石國際文化,1100元
推薦原因: 議   樂   獨  
相機鏡頭穿梭於大都會街頭近70年,直視生命諸般變相,也展現了「街頭」做為攝影命題的論述和發展。在攝影師的剖白中,影像與心思、體會連結。一格一格的底片盡是如戲人生,也拓印出現代都會發展的形跡。【內容簡介


識性.計感.判性.想性.題性.用性.學性. 閱讀趣.特性.公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