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書房》法國漫畫《Asterix》畫家阿爾貝.烏德佐高齡92歲辭世,及其他藝文短訊
【作家動態】
- 法國漫畫《Asterix》畫家阿爾貝.烏德佐(Albert Uderzo)於3月底心臟病發,以高齡92歲辭世。烏德佐於1959年與作家勒內.戈西尼(René Goscinny)共同創造出英勇的高盧戰士Asterix和好友搭擋Obelix、小狗Dogmatix,兩人一狗到世界各地遊歷冒險,趣味橫生。《Asterix》原先刊登在烏德佐和戈西尼共同創辦的《Pilote》漫畫雜誌,後集結成單行本出版,在全球銷量超過3.7億本,製成11部動畫電影,甚至在法國有一間專門的主題樂園,不僅是法國最受歡迎的漫畫角色,也啟發眾多漫畫家和童書作家。
(取自wallpaperup)
《金牌特務》(Kingsman)系列、《特攻聯盟》(Kick-Ass)等電影漫畫原著的漫畫家馬克米勒(Mark Millar)表示,他正是因為讀了《Asterix》,而從此愛上歐洲漫畫。水石書店童書獎得主克瑞希達.科威爾(Cressida Cowell)則認為,《Asterix》的真正高超之處在於「將緊湊的冒險故事結合幽默和真摯的情感」,且世世代代的孩童透過漫畫和圖像小說愛上閱讀,《Asterix》功不可沒。
![ma_ke_mi_le_.png](https://www.openbook.org.tw/sites/default/files/u7256/ma_ke_mi_le_.png)
- 30歲的華裔美國新銳作家C Pam Zhang於4月出版小說處女作《How Much of These Hills Is Gold》,講述19世紀淘金熱潮下弱勢中國移工的故事,強勁且不見生澀地匡正長久以來美西開發史上白人族群之外的空白。故事揭幕便是一對年僅12歲與11歲的姊弟,在床邊發現父親(Ba)剛嚥氣的淒涼景況。因為母親(Ma)生前曾囑咐過「人死後要入土為安」,因此兩個稚子拖著父親逐漸腐爛支解、發出惡臭的屍體長途跋涉,在地景荒蕪但滋養無數淘金美夢的大西部中,苦苦找尋一處合適的墓地——同時也是投射華人移民在異鄉尋求心理歸屬與安身棲地的縮影。儘管這是一個讓人感到心痛的故事,但作者的富麗筆觸與大膽想像,讓姊弟倆漫長而驚險的旅程如同黃金般閃耀。
作家C Pam Zhang出版小說處女作《How Much of These Hills Is Gold》(右圖取自C Pam Zhang官網)
- 以《East West Street》獲得英國國家圖書獎和Baillie Gifford非虛構小說獎的人權律師菲利普.桑斯(Philippe Sands),延續該書對納粹歷史和人權正義的探討,於今年出版《The Ratline: Love, Lies and Justice on the Trail of a Nazi Fugitive》,探問愛情、親情與正義的關係。桑斯透過介紹認識了侯斯特.沃切特(Horst Wächter),即在納粹占領時期曾任波蘭克拉克夫政府、烏克蘭加利西亞政府首長的奧圖.沃切特(Otto Wächter)之子。侯斯特提供的家族照片、錄音,以及奧圖與夫人夏洛特之間的書信等,完整記錄了1930和1940年代納粹東進時期,從奧圖升官執行屠殺計畫,直至戰敗逃亡至梵蒂岡,最後於羅馬神祕病逝的過程。
桑斯結合仔細查證和高超的敘事技巧,抽絲剝繭的過程如歷史懸疑小說般緊湊。書名中的「老鼠路線」(ratline)不僅是納粹軍官戰敗後為躲避審判而逃離歐洲的路徑,也暗示侯斯特和書中其他人物在戰後不願面對真相的情緒和心理。本書試圖揭露的並非軍官的殘忍無道,而是夫妻之愛、親子之情有時竟能使人盲目,在現代依然值得警惕。
人權律師菲利普.桑斯於今年出版《The Ratline: Love》,探問愛情、親情與正義的關係(左圖取自Wiki)
【世界閱讀日】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將每年4月23日定為世界閱讀和著作權日,宣揚「書本的力量」,鼓勵全球閱讀。今年受疫情影響,慶祝活動不若以往熱絡,但仍有部分活動轉為線上進行。本篇整理英語世界的世界閱讀日活動:
- 美國
聖喬治節(Sant Jordi)為加泰隆尼亞地區慶祝情人節互贈花和書的活動,今年原訂在紐約舉辦遍布全城的「聖喬治在紐約」文學節,後改為線上舉行,4/23-4/25於網路直播國際作家和譯者談論新書、移民、社會、科技等議題,並結合動畫、擴增實境、線上音樂表演,打造獨一無二的線上書展派對。
亞馬遜為鼓勵讀者認識世界文學,提供9本電子書讓Kindle使用者免費下載,其中包括來自美非歐亞四大洲的作品,類型包含懸疑、浪漫喜劇、傳記、歷史小說、童書等。
亞馬遜為鼓勵讀者認識世界文學,提供9本電子書讓Kindle使用者免費下載(取自amazon)
- 英國
慈善機構The Reading Agency於英國各地舉辦的「世界閱讀夜」(World Book Night)今年適逢10週年,然而今年因應疫情,「送書到機構」計畫延後,伴隨5萬冊贈書到圖書館、監獄、醫院、足球俱樂部等370個機構舉行的閱讀推廣活動也宣告延期。今年的「世界閱讀夜」邀請大家在4月23日的19點到20點響應「#ReadingHour」活動,不論是獨自沈溺書中世界、與家人共讀,或是打給朋友討論書籍與分享書單都可以,紙本、有聲書或電子書也不拘,主旨是鼓勵大家盡情享受閱讀的樂趣。
慈善機構The Reading Agency於英國各地舉辦的「世界閱讀夜」(取自世界閱讀夜官網)
- 澳洲
鑑於世界閱讀日同時是莎士比亞和塞萬提斯的逝世紀念日,新南威爾斯圖書館舉辦「威廉與米格爾的世界閱讀日」,館員於網路直播中介紹「第一對開本」(First Folio)等館藏莎士比亞作品,以及多達1100本唐吉軻德珍本。
【得獎消息】
- 墨西哥作家瓦雷麗婭.路易瑟利(Valeria Luiselli)首部英語小說《Lost Children Archive》去年入選《紐約時報》和《衛報》等多家媒體的年度好書,今年初甫獲美國卡內基文學獎肯定,日前再添一喜——英國拉斯本對開本文學獎(Rathbones Folio Prize)3月底公布得主,《Lost Children Archive》抱走3萬英鎊獎金,是對開本文學獎自2013年創辦以來,首度由女作家得獎。評審主席Paul Farley讚揚本書「匠心獨具、技藝精湛」,融合紀實、公路旅行、家庭關係和美墨邊境現況,也是一段探討家和歸屬感的旅程。
起點:紐約,終點:亞利桑那。一家四口踏上橫跨美國的公路之旅,孩子們原以為這是一趟白天在廉價餐廳用餐、夜宿汽車旅館的平凡旅程,但隨著旅途愈靠近目的地,父母之間也逐漸出現裂痕。同時,上千名孩童由中美洲向北而上,試圖從墨西哥進入美國,但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安全抵達邊境。孩子們該如何面對分崩離析的家人和這個世界?
墨西哥作家瓦雷麗婭.路易瑟利的小說《Lost Children Archive》近期獲得英國拉斯本對開本文學獎(右圖取自路易瑟利twitter)
【產業消息】
- 疫情封城期間許多非民生必需的產業被迫停業數週,不少書店失去主要收入來源而無法支付營運成本,因此發起群眾募資求救。由101歲的傳奇詩人Lawrence Ferlinghetti與夥伴所創立的「城市之光書店暨出版社」(City Lights Booksellers & Publishers)即使被譽為舊金山的代表性書店,4月初也因營運困難而在GoFundMe平台發起募資,不過短短4天內小額募款總額便超過45萬美元(約1350萬台幣),突破募款目標的150%。
這筆募款其實無法協助書店與出版社自經營困頓的泥淖中完全脫身,只能為書店經營者爭取更多時間與機會,計議書店的生存策略。而除了城市之光書店外,許多美國獨立書店也於GoFundMe上發起群眾募資,卻未必獲得同等熱烈響應。雪上加霜的是,GoFundMe目前出現款項延遲發放的狀況,許多獨立書店憂心在獲得救命錢之前,書店即因週轉不靈而難以為繼。
城市之光書店暨出版社(取自wiki)
- 近期圖書界業績慘澹、出版社預算緊縮,版權經紀人在提案時也更為慎重,新書出版與企畫前景相較以往更為詭譎不明。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以下簡稱PW)發布針對美國書店近期營收的問卷結果,顯示3月的銷量對比去年同期短少9.4%,相較2月份也下滑6.5%。書店關門也間接重創新書銷量:由於新書缺少曝光機會,根據NPD BookScan的統計,3/22-3/28該週的暢銷榜中,僅有6本新書躋身銷售前50之列,也讓出版社不敢於此時貿然推出新書。
不過危機就是轉機,多位版權經紀人接受PW採訪時分享了他們的觀點與當前策略。正因當前各家版權代理公司都按兵不動,因此「合適的提案」在少數競爭者群中將更容易脫穎而出,例如:當讀者處於焦躁不安的低迷情緒時,輕鬆易懂的浪漫喜劇比起蒼涼悲壯的末日長篇小說更受歡迎。此外,出版社預算縮減而不敢單筆大額投資的情況,其實是為價碼較低的新人作者打造良機,版權經紀或可在此時打出安全牌,推出長期耕耘特定小眾領域的優質作家,確保死忠讀者的基本盤。
- 開放資源網站Internet Archive(以下簡稱IA)於3月24日宣布成立「國家緊急圖書館」(National Emergency Library;NEL),以解決民眾因圖書館關閉而無法取得紙本書的困境。NEL開放140萬本書籍掃描檔供無限取閱,其中大部分是20世紀出版且無電子版的書籍。IA主張NEL未牴觸著作權法,因NEL的掃描電子書均有數位版權管理(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DRM)保護,每位使用者只能在一定期限內借閱一份副本,且掃描版本品質不足以與市售電子書競爭。
開放資源網站Internet Archive成立「國家緊急圖書館」供無限取閱(翻攝自IA)
但反對方認為IA並未回答最重要的問題:IA不是版權持有者,為什麼有權將書籍開放取用?美國出版商協會(Association of American Publishers)抗議IA「趁機侵犯出版社和作家的權益」,同時表示各出版社已盡其所能協助大眾取得資源,例如開放全球取用醫學期刊和研究、提供數位學習資源等;美國作家協會(Authors Guild)也認為IA所做的事有如「盜版網站」;亦有參議員稱IA的行為形同「單方面」訂立「緊急版權法」。
雖然爭議尚未解決,但近日已有大學出版社與IA達成合作協議,允許NEL使用其出版品,不過個別作者仍有權選擇從NEL中撤下著作。另外,協議中也明確將特殊借閱期限定為6月30日,於到期前視情況延長。最後,IA同意將匿名的書籍使用數據分享給出版社。在NEL合法性尚待釐清,圖書館仍閉館的狀況下,也許訂立明文協議,可作為出版社和作者保護自身權益,同時讓民眾取得資源的權宜之計。
- 美國漫畫供應鏈受到疫情震盪,經手DC、漫威等大型漫畫出版社作品的漫畫經銷商Diamond Comics Distributors日前宣布,由於出版社供貨延遲、漫畫店停業等因素,原訂4月1日後上市的新漫畫和週刊均暫停出貨。這表示從4月起,下游漫畫零售店只能賣現貨庫存,也只能向經銷商訂購4月之前的出版品。由於漫畫產業重視實體互動和社群,且九成銷售額來自紙本書,漫畫店是重要的銷售核心,而供應鏈牽一髮動全身,漫畫店、經銷商、出版社、創作者、印刷廠、倉儲商的金流和物流環環相扣,漫畫店停業和經銷商暫停出貨,料將重創北美漫畫產業。
(取自Lena Rose _Unsplash)
不過,漫畫產業的前途並非一片慘澹。雖然DC和漫威的母公司迪士尼和AT&T因疫情蒙受損失,但漫畫智財如同金雞母,影視電玩改編和週邊產品的商機無窮。此外,漫畫店可透過郵購、網路商城、慈善拍賣募款等開發其他收入來源,或向書業慈善基金會(Book Industry Charitable Foundation)申請緊急資金。最重要的是,社群媒體上流行用超級英雄角色梗圖和漫畫向醫護人員致敬,也顯示出故事和角色意涵深植人心,讀者並沒有消失。漫畫產業除了等待危機解除和銷量反彈,也許現在正是時機思考角色塑造、數位轉型等議題。
- 追求有趣、簡單又快速的數位互動推書平台「Bookfinity」近期已經上線!該平台藉由詼諧的簡短系列問答試探讀者興趣,進而歸納讀者類型並推薦相關書籍,此手法雖非業界首創,然而其書籍推介及銷售的巧妙立場卻令人玩味。
Bookfinity的書籍頁面除了扼要的書目簡介之外,還加入讀者評鑑功能,以增加社群互動。於頁面醒目處放置的「Get This Book」按鍵並非讓讀者停留在該平台消費,而是引導讀者前往其他大型電子銷路購書,例如:Bookshop、Amazon、Google Play、B&N、Target等。書籍的金額不會直接顯示在選單頁供讀者比價,減少價格誘因,讓讀者自在選擇欲支持的通路,尤其是Bookshop為美國獨立書店結盟的網路商城,因此讀者也可藉此平台支持在地獨立書店。
數位互動推書平台「Bookfinity」藉由詼諧的簡短系列問答試探讀者興趣(翻攝自Bookfinity)
Bookfinity熱心推薦卻又把盈利機會都向外推的行銷方式,或許會讓人誤會是由非營利組織創立,但其背後的經營者其實是美國出版經銷與圖書服務供應的龍頭Ingram。不論Ingram是否藉由網頁導購向通路抽取利潤,至少終端通路的銷量必定會回饋到零售商與經銷商之間的交易成績,同時Ingram也能藉此直接獲取讀者的個人資訊,進而推估市場趨勢,情資搜集技術的進步或許將為書業供應結構帶來轉變。●
對談》她們所愛的(植物)世界:三浦紫苑 x 鄒欣寧談《沒有愛的世界》
▉為什麼想寫「以植物研究生為主角」的小說?
三浦紫苑:「您想來參觀我們的研究室嗎?」起先我收到東京大學研究所植物學專攻的塚谷裕一教授的邀請。我寫過一些小說,也曾為了特定職業與技能親自取材,據說塚谷教授讀了拙著,就寫信來邀約。
只不過,我真的不擅長理科,一開始很猶豫:「植物學……聽起來就很難。」然而實際叨擾幾回研究室後,我觀察到這些研究生對於研究植物學抱持著無比的興趣,個性更是充滿魅力。
「那就來寫吧!」我決定透過小說的形式,將植物學的樂趣、這些研究者的熱情傳達給讀者。
鄒欣寧:這是我頭一次讀到以植物學家為主角的小說,同時,也是第一次讀到以科學研究為主題,卻充滿趣味和生活感的小說。
過去讀到植物學家的作品多半是人物傳記,而女性學者的現身更是少之又少。我自己特別喜愛的一本,是美國植物學家荷普.潔倫(Hope Jahren)的自傳《樹,記得自己的童年》。當她娓娓訴說身為女性科學家在實驗室所經歷的孤寂和狂喜,是我讀過最難忘的科學書寫。
當讀到《沒有愛的世界》以詳盡精細的工筆描述女性植物學家本村紗英所進行的阿拉伯芥「四基因突變株」繁殖研究時,我真的有種「哇塞哇塞哇塞」到嘴巴快裂開的感覺……,對三浦老師敢於深入植物學家的研究工作到這等程度,只有滿滿的折服。
那不是靠浪漫寫意或稍加蹲點田調的大筆一揮而就能企及,而是比各種職人類型創作更徹底的,從小說家成為科學家的變形記。讓我想起英國演員丹尼爾.戴.路易斯(Daniel Day Lewis)為了飾演《霓裳魅影》(Phantom Thread)裡的裁縫師,習藝到能夠裁製整套西裝。而《沒有愛的世界》穩穩抓住青春熱血的濃厚生活感的功力,讓這本充滿科學觀點與探究精神的小說讀來依然奔放暢快,真是不簡單!
▉《哪啊哪啊~神去村》在台十分暢銷,續集《哪啊哪啊~神去村夜話》也很受歡迎,因為故事飽含親近大自然的魅力,讓很多原本不讀小說的讀者都受到題材吸引,願意走進書中世界。撰寫《沒有愛的世界》時,聽說您整整做了3個月的實地功課,能否分享其中的自然體驗?
三浦:知道台灣朋友也喜愛「神去村」系列,我很開心,謝謝你們!
「神去村」系列是深山裡的林業日常的故事。在大自然生活,固然會有許多不便,但就像鄒欣寧女士說的,常常有驚喜,也充滿魅力。創作「神去村」系列時,我去了林場取材,得以親身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更重要的是,讓我深刻理解,有一群人善用他們世代傳承的智慧,栽種樹木與各種植物;他們與大自然和平共處,同時慎重地活用樹木(比如說不亂砍樹木)。
正是透過這次赴林場取材的經驗,我萌生對植物的關注。其實我本來就喜歡在室內種植盆栽,家裡盆栽數日與漸增。我時常仔細觀察它們,也下工夫在施肥與澆水上。想寫《沒有愛的世界》也是因為我自己喜歡植物,加上去林場取材的經驗,以及一直以來對植物的興趣與關注。
不過,這次寫植物學,我才知道大部分的實驗與研究都在室內進行。為了準確地執行實驗,必須精密地控管溫度濕度,使用各種儀器和藥水試劑。與悠遊山林、親近大自然研究植物的感覺很不一樣。(當然,也有研究者是會走進叢林裡,採集新物種的植物。原則上他們也都會遵守規則,小心對待以不破壞生態系統為原則。)
所以,以《沒有愛的世界》的取材經驗來說,老實說並沒有走近大自然的機會。不過,這些研究者們,是在嚴密管理的實驗室裡認真做實驗,解開植物的運作機制、生態循環之奧祕。他們為探究地球環境與生態系統有所貢獻,這些研究成果都能成為讓我們走下去的指引。
這群研究者可是真心喜愛植物,大多很懂得培育植物,不論是溫室還是實驗用的生長箱裡,總是生機盎然。他們一看到「生長速度快到連實驗都來不及使用」、生氣勃勃的植物,就難掩心中愉悅。也有人說是在做實驗,但明明就是喜歡植物到了極點,因為這興趣借用溫室與生長箱一隅種了植物,沒想到「一種不可收拾」,最後很傷腦筋它們怎麼愈長愈繁盛。我遇到的這些人,讓我不禁佩服:「他們對於植物的愛很濃烈,而這些植物也被深深愛著。」
如果可以在室內也好,都會生活也好,就近接觸植物,小心翼翼地照顧並觀察且愛著這些植物,就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與不可思議。為了寫《沒有愛的世界》取材之後,我屋子裡的盆栽愈來愈有活力,數量也愈來愈多。明明是自己的房子,卻深刻感受到植物的「佔據」,害我現在都要縮著身子在家裡活動(笑)。
鄒欣寧:我開始寫植物,只因為迫切感到離開「藝術文化=人造物」的需要。我一直都在藝文圈裡打轉,電影、劇場、建築、設計、出版……,作為文青可謂「夢想成真」了。但我想起曾在一次離職前夕到吳哥窟旅行的時光,在那裡,吸引我的不是古城遺跡,而是吞沒纏繞城池廢墟、圍繞大小皇城一匝又一匝的樹。花了很多時間看樹,樹也和我說了一些直到現在我仍不太明白的事情。為了回饋跟解謎,我開始接觸自然,嘗試寫樹。
為了寫樹,我蒐集不少相關讀物,《哪啊哪啊~神去村》和《哪啊哪啊~神去村夜話》就是這樣遇見的。那時,架上的樹書都是自然哲學、科普圖鑑或人物傳記,虛構小說簡直就是珍本般的存在。
記得我先是讀到梅原猛講述日本山林信仰的《日本的森林哲學:宗教與文化》,而後讀到小說的神去村,恰恰填補了哲學論述骨架外的血肉肌理,飽滿又豐潤。不只如此,我對小說家能用青春洋溢的熱血筆觸重新訴說林業這幾乎蕭條沒落的古老職業、且還說得深入淺出又幽默搞笑,這份「內功」讓人大感不可思議。
我也因此動念想採訪台灣的林業工作者(不過目前還停留在動念而已……)。說來台灣林業正是由日本殖民政府所建立的,阿里山上的「樹靈塔」正是那時期林業文化的代表物,那當中想必也藏有無數個人與樹之間的奇怪故事吧。
▉恭喜獲頒「日本植物學會特別獎」,確實如評審所言,整部小說中登場的植物學研究員,個個形象鮮明。您是如何調查取材?要如何像您一樣,經常挑戰不熟悉的領域?能否提供喜歡寫作的人一些建議?
三浦:光是您們對《沒有愛的世界》裡角色們具有鮮明形象的評價,就讓我很開心,謝謝。
這書裡登場的人們,都有我在採訪時所遇到的研究生們的身影。像故事裡有位狂愛仙人掌的加藤,在現實中就是一個很會栽種仙人掌與多肉植物的研究生,他大學時代的溫室就不小心成了「仙人掌天堂」。那時候,剛好家父種的仙人掌感覺快死了,我拿著照片請教對方,在他具體的建議之下,家父的仙人掌竟然復活了。「原來真的有人懂植物的心情(?)呢!」我為此驚嘆後,把這個經過寫進小說裡。
為了寫小說而取材這件事,最重要的是盡全力去理解對方是怎麼樣的一個人,深刻明白他的想法,盡量對他說的事有共感,並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如果沒把跟對方的相處當一回事,或封閉了自己的內心,可能會無法得到必要情報,或對方細微的心境。所以,泰然自如地面對採訪,表現出與平時沒兩樣的體貼,並與對方交心,或許能讓取材更順利。(當然,揭發惡行的非虛構文體或報導文學則首重犀利的切入點)
一如前述,我根本對理科沒轍,我創作《沒有愛的世界》時,讀了再多資料與文獻還是難以參透……因此,為了書裡的研究內容與細節,我跟教授與研究生請教了無數次。他們每一次都認真細心回答,真的很感謝他們。
我相信在專門領域鑽研的人們,即使面對素人,都能以我們可以理解的方式諄諄說明。所以,就算覺得「好難,我不懂」,請不必擔心。不要裝懂,謹記「不確定就是不懂」的求知態度,完全不是問題!
以上不確定是不是足以提供參考,希望可以讓矢志為小說家的大家開始執筆。
鄒欣寧:一開始寫樹,因為我對樹的構造和相關知識認知幾乎是零,後來透過訪問「樹人」,也就是職業和樹木相關的工作者,實際參與他們的工作內容來增進自己對樹的了解。我很快就發現,無論是研究者、攀樹師、種植者、樹醫生,這些愛樹的人身上都有一種大方而謙卑的態度,非常不吝和我分享他們所知的一切。這對我也是一種療癒。
好幾次,和不同的植物愛好者談話之後,我忍不住開口問他們:為什麼喜歡植物和自然的人好像有一種特別謙虛的氣質?
「可能是因為,越深入自然的世界,就越了解自己是多麼渺小、多麼無知吧!」類似這樣的話,我不斷、不斷地在愛植物的人口中聽到。對比於他們侃侃而談的植物知識或自然發現,那樣說話的他們,常引得我內心激動不已。
三浦老師將這本植物學小說命名為「沒有愛的世界」,我在接觸自然領域後也常常反芻:所謂的「情」,到底是什麼?身為一個寫字的人,我能不能把這些愛植物的人流動於有限語言底下的那股能量,透過文字傳遞到其他人那裡,去感覺、去觸動、去震盪……?面對這個挑戰,我的興致相當濃厚。
▉創作時如何選擇寫作哪些植物?
三浦:《沒有愛的世界》裡出現的植物主角是一種叫「阿拉伯芥」的草。我取材後才知道,它們大多用於實驗,對實驗者來說是很常被運用的重要植物,但在日本就是路邊任意生長、很「普通的草」。
然而,因為做實驗而播種後,看著生長箱裡生旺盛地生長的樣子,好感油然而生。阿拉伯芥開的小白花尤其可愛呢!仔細一看,每一株的葉片形狀都不同,所以熱心鑽研這些差異的研究者可不少。
實際上阿拉伯芥可不是「普通的草」──不對,所謂「普通的植物」根本不存在吧。每個植物都在精密的機制下,努力生長著。換句話說,跟植物一樣,人類也沒有所謂的「普通人」,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與感受,我們每天致力於溝通以達到互相理解而活著。
所以為了向教了我一課的阿拉伯芥表達愛意與敬意,決定讓它們在書中登場。
鄒欣寧:阿拉伯芥作為「模式生物」,堪稱是植物學或遺傳學界的「奧運火炬手」,此外,書裡很中二的研究員加藤所迷戀的仙人掌,也是近年園藝市場偏好的多肉植物(肉迷們想知道加藤的研究主題「如何讓仙人掌的刺更透明?」會如何影響你家的肉肉嗎?)。還有珍稀難得一見的腐生植物透明水玉簪,也讓我想起了最近採訪的林業試驗所植物學家們正在進行的搶救瀕危植物行動「方舟計畫」,因為,透明水玉簪也列名其中,是所謂的「易危植物」……
書裡讓我最好奇的植物——哈瓦那辣椒,是書中的松田教授送給本村的種子禮物。我非常想知道哈瓦那辣椒的口感到底有多強烈,而身為草食女的本村,到底能不能種活哈瓦那辣椒,並交給廚藝精湛的藤丸大顯身手呢?用哈瓦那辣椒提味的食物,吃下去之後會有什麼感覺?會讓人升起強烈的生之慾嗎?
雖然短時間內難嘗哈瓦那辣椒的滋味,不過,看完書後我倒是被另一個書中的植物——諸田老師深愛的地瓜生了火,連吃了好幾天的地瓜跟蒜頭清炒地瓜葉!
▉下一本預計寫什麼?
鄒欣寧:作為重讀很多次《哪啊哪啊~神去村》的粉絲,即使已有續集《哪啊哪啊~神去村 夜話》,最期待的還是感覺已如老友的「平野勇氣」後續在神去村的搞笑生活記事!
一直很喜歡閱讀、觀賞日本描述職人生活的文學影視作品,也經常感到「好像沒有什麼職業是日本創作者還沒挑戰過的」。但就像三浦老師這次在《沒有愛的世界》中所展示的,對科(植物)學家實驗過程不厭其精細的摹寫,進而重新定義(或是復返)「文學」小說所承載的知識和訊息,這樣的突破或嘗試,會是我期待繼續閱讀三浦老師作品的一大誘惑!
三浦:我目前差不多快寫完一部長篇,講一群在溫泉街成長的十多歲男孩的故事。雖然沒發生什麼大事,就是一些少年微不足道的煩惱,以及他們的青春。我期待台灣的讀者也能讀到這故事。
其他還有一些短篇創作,只是不怎麼跟自然界有關。不過,只要題材好,我都想嘗試看看。
在此誠摯地向鄒欣寧女士、翻譯《沒有愛的世界》的劉子倩女士、新經典文化出版社的大家,以及台灣的讀者致上萬分謝意。希望你們會喜歡《沒有愛的世界》。最後祝福各位身體健康平安。●
愛なき世界
作者:三浦紫苑
譯者:劉子倩
出版:新經典文化
定價:42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三浦紫苑
1976年出生於東京。2000年以長篇小說《女大生求職奮戰記》踏入文壇。2006年,《真幌站前多田便利屋》榮獲第135屆直木獎,改編成電影、電視劇。2007年《強風吹拂》入圍本屋大賞,三年後再次以《哪啊哪啊神去村》獲選「本屋大賞」十大作品。終於在2012年以《啟航吧!編舟計畫》一書獲日本全國書店店員全數支持,奪得本屋大賞第一名,以及紀伊國屋KINO BEST票選年度書籍第一名。2015年《住在那屋子裡的四個女人》(暫名)榮獲織田作之助獎。2018年《小野小花通信》(暫名)榮獲島清戀愛文學獎與河合隼雄物語獎。2019年再以《沒有愛的世界》入圍本屋大賞,並首次以作家之姿,獲頒日本植物學會特別獎。
其他創作尚有小說:《月魚》、《祕密的花園》、《我所說的他》、《昔年往事》、《木暮莊物語》、《政與源》等。散文隨筆數本:《三浦紫苑人生小劇場》、《我在書店等你》、《嗯嗯,這就是工作的醍醐味啊!》、《腐興趣 ~不只是興趣!》。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