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物語・蕭詒徽》致岩井俊二:一隻蟑螂找到自己兩次
張大春在他的科幻小說〈傷逝者〉裡借用了《莊子》裡的名字,支離疏,來命名其中一個角色:核戰過後,部份人類突變,成了和(意象上的)蟑螂一樣打不死的生物,在世界邊陲與(實際上的)蟑螂住在一起。這群「畸人」的外形也承《莊子》所述,下巴在肚臍下面,肩膀在頭頂上面;他們無法生育,在身體遭到致命傷害時會感到性愛般的快感,暫時死掉一下子,然後原地復活──新世代的人類,索性把畸人拿來當作武官練習射擊粒子束武器的靶子,而這對畸人們來說是爽缺──被射中的時候像上床,醒來還有薪水拿。即便他們所謂的薪水其實是有毒的化學藥劑……對畸人來說,毒藥是液態的高潮。
大學時,和 J 開過玩笑:就算是郭台銘,一旦被困在山洞裡也是個沒用的人,不如一個會生火打獵的求生專家。其實,就算不是張大春,在廣義的大眾娛樂作品裡,末日也大多和終結的形式無關──《末日之戰》裡布萊德彼特從一個退休軍人成了民族救星,《火星異種》裡街頭小混混馬克思和阿歷克斯的戰鬥力排名遠勝收留他們的富家大小姐希拉;就連H漫《終末的後宮》裡,主角水原憐人是誰?誰也不是,不過是個醫大沒畢業的絕症患者。他只不過剛好因為神祕病毒肆虐、成了地球上僅剩的五個男人之一。這和他會什麼、他擁有什麼、他是什麼都沒有關係。
世界末日的本質不是毀滅,而是事物價值的重新計算,是價值觀的變化與重固、階級的再分配。讀者和觀眾從末日故事裡得到的愉悅,是那些不吻合舊世界價值觀的個體、也能因秩序洗牌而成為一個新人,之中的自我投射:原來有一天,毒藥都能變成獎賞。有趣的是,剛提到的幾部作品,都用「手術」或「疾病」等與身體有關的重組,來隱喻外部世界和認知的質變。布萊德彼特要在身上打一針流感病毒、上火星的人要先進行M.O.手術、2045年活下來的五個男人全都得過同一種絕症。我讀到《庭守之犬》裡人們做換肝和陰莖整型手術時,忍不住因感覺到一種藝術家的默契而會心:人類一直都是這樣活過來的,靠著扭曲某些事物來迎合另一種,稱之為適應。於是,人類最深的恐懼也不過是,有一天我們把能強迫扭曲的事物都強迫完了,不得不扭曲自己。
即便我難以相信岩井俊二讀過《莊子》或張大春,他的烏瑪索無疑也像支離疏:變形的性器、異狀的體態,脫光衣服以後會被人叫做怪物的那種肉身。當代核災後的一部日本小說,那末日的身體想像竟與西元前五世紀的中國寓言重合。《莊子》創造支離疏,是為了談無用之用──支離疏走在亂世的路上,從不用躲避官兵,因為沒人想要抓他去打仗;支離疏去排隊領救濟,甚至可以拿到三鍾糧食、十束木材。因為沒用,所以有用,這在西元前五世紀也許是佳話,如今結局可能可悲一些──支離疏必須得不在乎他人的目光,才能真正在這個時代過得舒適,否則,社會會讓他的自尊殺死他自己。
末日無關毀滅。末日來臨時,人生的目的並非歸於空無,而是面臨重新找尋。岩井俊二大抵是冷酷的,《庭守之犬》一開始說起烏瑪索捕鯨的天祖父,想像了一個人生目的與「自我完成」或「才能」可以相互連結的烏托邦;不幸的,到了烏瑪索的時代,因為沒有生育能力而被視為無用,好不容易被富家千金看上,有了動手術的機會,換來一具服務社會價值觀的完美身體,但那是烏瑪索最快樂的時候嗎?完全不是。
烏瑪索最快樂的時候,是他的陰莖被切除了,穿上警衛制服、拿著來福槍,守衛著廢棄之地的時候。那是一個毫無價值、沒人關心的爛地方,但是沒關係,烏瑪索找到人生的目的了。不是成為大家心中關乎種族存續大義的「種馬」,甚至不是守著稍微有點用處的製藥工廠……人生的目的是無分優劣的。至少我們傾向這樣說服自己。
那不是「無用之用」,而是無用之無用了。然而,人竟可以如此不在乎地、把自己的人生安放在無用之中,只要那算是個目的就好。
我本來以為故事要停在這裡。
最後幾章。烏瑪索找到了曾在生命裡遇見的另一個「畸人」,身體殘缺的代理孕母艾莉亞姆,兩人決定一起走。接著,是原本將生兒育女視為領政府補助手段的庫斯涅克。三個人組成家庭、然後、以那個末日世界裡最尋常的方式得到他們的小孩。抱著嬰兒的瞬間,庫斯涅克已經是因為想要小孩而想要小孩,艾莉亞姆也終於生了一個不是幫別人生的孩子。而烏瑪索,烏瑪索往後的一生所要守衛的東西,也終於與自己有關。
烏瑪索繞了一圈,發現自己的人生目的還是「生育」。但那時,生育的意義不是末日強制賦予他的價值觀,他也不是為了符合這外在的價值、「成為最強的人」才行動的。只不過剛好,他的意義與這世界的普遍意義再次重合了。
大抵是冷酷,但岩井俊二不是無情。他不只讓烏瑪索與自己邂逅,他還讓烏瑪索與自己重逢。
**
(編輯小語)
在許多談及末日的作品裡,「終結」都並非其核心,即便是背景為核爆後世界的《庭守之犬》也不例外:「於是,人類最深的恐懼也不過是,有一天我們把能強迫扭曲的事物都強迫完了,不得不扭曲自己。」哪怕是位於一片死寂之地中,人類也要想辦法生存,就算是改造自己,也在所不惜。就像張大春小說裡的那些人類,變成了打不死的蟑螂,沒有了性器的烏瑪索,也得找到自己的位置。●
OB短評》#244 破土萌芽的極品好書懶人包
●水裡的靈魂就要出來
游善鈞著,時報出版,320元
推薦原因: 文
精心擘劃卻又不失靈光,一本詩集的煉成,應屬如是。【內容簡介➤】
●食人輓歌
Cadáver exquisito
奧古斯蒂娜.巴斯特里卡(Agustina Bazterrica)著,劉家亨譯,小異出版,380元
推薦原因: 議 樂
倫理困境始終是經典小說中極為重要的提煉,如何將當代人類生存的物質樣態與倫理問題相互結合,化成本書血淋淋的見證,因而成就了屬於當代的文本。食物與分配自人口論後,從帝國主義預示了後帝國文明的慘狀,也宣告了這樣一本小說的誕生。【內容簡介➤】
●空翻
存在主義作家、諾貝爾獎得主大江健三郎.靈魂救贖之作
宙返り
大江健三郎著,楊偉譯,自由之丘,799元
推薦原因: 思 議 文
已經攀登文學高原的創作者,仍源源不絕地書寫,本書不僅因是大江健三郎而需讀,更是為了繼續貼近理解,作為現代主義的創作者,他如何堅持凝視世界。【內容簡介➤】
●寶島搜神
角斯著,聯經出版,600元
推薦原因: 設 實 樂
本書以精細繪圖及風格化,重新整理寶島上的神明,讓台灣讀者得以找到一種新的關係,來理解或觀看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的神明。【內容簡介➤】
●甯甯
改編十段真實故事,一個跨性別家庭的親子心聲
陳聖文、游瑀萱、聶薇庭著,游瑀萱繪,交通大學出版社,280元
推薦原因: 議 益
(跨)性別議題成為近年台灣顯學,但再多的性別理論都需要建立在個體的實際經驗之上,或說經驗往往超越理論。本書即是範例。【內容簡介➤】
●夜長夢多
漫畫:日安焦慮、曾耀慶、A Ray、Croter、陳澈,黑眼睛文化,520元
推薦原因: 議 獨
轉型正義不只是理性的論述,仍需回到歷史殘酷的現場,抵達人們所經驗的心理狀態。本書以漫畫創造了重新閱讀白色恐怖的巨大陰影,盤據、迴旋,喃喃自語,不能離去。【內容簡介➤】
●古拉格氣象學家
Le météorologue
奧立維.侯蘭(Olivier Rolin)著,林苑譯,木馬文化,320元
推薦原因: 思 文 樂 益
在漫長的20世紀,共產主義曾充滿理想,成為推進世界的重要動力,也曾被視為罪大惡極的殘酷,當代台灣仍深深近身接觸著共產主義的多面性。本書回到100年前,透過精彩的人物主角,讓當代讀者走進蘇聯共產主義涉入的政治與人性。【內容簡介➤】
●埃及的革命考古學
The Buried: An Archaeology of the Egyptian Revolution
何偉(Peter Hessler)著,馮奕達譯,八旗文化,600元
推薦原因: 知 思 樂
以埃及的「循環」和「永恆」概念,審視阿拉伯之春的起落,未免有些意念先行的刻意。有趣的還是作者的溫眼旁觀,騷亂裡的眾生汲汲營營,有擦邊球的虛驚。【內容簡介➤】
●鉅變
當代政治、經濟的起源
The Great Transformation: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Origins of Our Time
卡爾.博蘭尼(Karl Polanyi)著,黃樹民譯,春山出版,580元
推薦原因: 知 思
現代世界如何(不)理所當然?本書為重要的社會科學經典,直至今日仍有高度重讀的價值。推薦給所有對今日世界體制、遊戲規則、政治動力、民眾與國家仍然高度不滿,保有批判力道的人。【內容簡介➤】
●活出語言來
語言人類學導論
Living Language: An Introduction to Linguistic Anthropology (second edition)
蘿拉.阿赫恩(Laura M. Ahearn)著,劉子愷、吳碩禹、蕭季樺譯,群學出版,680元
推薦原因: 知
本書全面性地介紹語言如何與人從出生到行為、從身分到表演、從生命到政治等相關連,同時也是一本鍛鍊思考的方法書。【內容簡介➤】
知識性.設計感.批判性.思想性.議題性.實用性.文學性. 閱讀樂趣.獨特性.公益性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