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蛋》「比家的日式餐桌」主人比才的廚房大公開,《家酒場》的現場大直擊

讀過《家酒場》的讀者們,一定都對比才的廚房好奇不已:究竟備了多少調味料?到底有多少杯碗盤碟?廚具們怎麼收納?尤其有下廚習慣的讀者,對廚房的想像恐怕還多過於菜餚。

Openbook編輯部非常榮幸親臨現場,公開這讓所有愛下廚之人羨慕欲死的廚房,也邀請比才提供實用建議,祝福各位都能在家宴新星的加持下,步向廚房的坦途!

dsc00573-006x1200.jpg

比才家廚房是開放式的,寬敞料理台加上中島,完全是做菜之人心之嚮往,其中也藏著她相當得意滿意的機關。首先是流理臺下的陰暗櫥櫃,一打開,LED感應燈便會亮起,所有常溫保存的調味料等瓶瓶罐罐一目了然。

更細緻的地方還有特製的滑軌三層收納架,比才說一般只有兩層,但她堅持要做三層才夠放。聽了忍不住在心中含淚點頭如搗蒜,收納架這玩意,來個18層都不嫌多啊!

dsc00818-015x1200.jpg

黃麗群在《家酒場》序中稱比才是「我們這時代的講究人」,比才的講究除了料理與酒,也延伸到廚具和器皿。她買杯盤碗碟,習慣要成雙成對,一買就得二四六。

這天她特地拿出一組做工細緻、色彩古艷的杯盤組,特別介紹來自波爾多市集,店主說是一位急需用錢的孕婦寄賣。價錢可以,風格美麗,偏偏只有三組,掙扎一陣殺過價後仍是帶回台灣,「它讓我打破了單數不買的原則。」能打破原則的,最是迷人。

▇比才推薦:廚房新手必備三種鍋具

下廚之人想必都有個夢想廚房,但理想豐滿,現實骨感,針對家裏空間不大又想嘗試做菜的新手,比才推薦了三種必備廚具:

一、大理石無塗層不沾鍋

dsc00802-012x1200.jpg

推薦理由:「煎東西沾鍋是一件很沮喪的事情,家庭主婦不要為難自己,就把不沾鍋當消耗品看待吧!」

二、琺瑯燉鍋

dsc00806-013x1200.jpg

推薦理由:「好燉鍋可以做很多料理,琺瑯雖然保溫效果不及鑄鐵鍋,但重量輕很多!」

三、單柄鍋

dsc00809-014x1200.jpg

推薦理由:「煮泡麵、水煮蛋、燙青菜、煮醬汁、溫牛奶、熱酒皆相宜,小家庭怎麼可以沒有單柄鍋?」

【延伸閱讀】陪朋友喝一杯,下酒菜是最療傷的料理:《家酒場》比才的家宴

dsc00890-026x1200_0.jpg

getimage_33.jpg

家.酒場:67道下酒菜,在家舒服喝一杯(或很多杯)
作者: 比才
出版:有鹿文化
定價:48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比才
比家的日式餐桌主人,本業是出版社編輯,副業是業餘料理人。愛吃愛煮,愛讀與吃有關的書,愛看與吃有關的節目,愛蒐集古老食器餐具,熱愛研究食譜與飲食文化歷史的書籍,旅行的目的也是為了吃到更多美好的食物,或與特別的食材相遇。

比家的日式餐桌(西式的也有啦):FBIG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19-12-17 16:50
活動》台灣閱讀節,0到100歲都能參與的閱讀嘉年華會

12月的第一個週末,據說是今年入冬以來最濕冷的一天,清晨走進大安森林公園,稀稀落落的遊客撐著傘、瑟縮著脖子抵抗寒意,穿過濕漉漉的樹林草地,遠遠可見「台灣閱讀節」超過100頂紅白色的活動帳篷,點綴著灰濛濛的天空。走近一看,只見工作人員一邊謹慎地在開幕前做最後打點彩排,一邊為好奇駐足的遊客詳細解說,看著工作人員一張張熱情的笑臉、遊客們獲得解答後滿口答謝與眼中的驚喜,一來一往的互動中,對書本的熱情流瀉而出,周圍的冷空氣彷彿一點一滴退散,可以預見這是一場不畏寒流的閱讀盛會。

shou_tu_w1200_0.jpg

在文德國小戰鼓隊的咚咚太鼓聲中,這一場全台大的閱讀嘉年華揭開序幕。教育部主任祕書朱楠賢致詞時表示,打開一本書,就進入一個嶄新的世界,時下的閱讀越來越多元,和科學、藝術、運動等不同領域結合,也有VR、AR等各種影音裝置,甚至主動帶領你遨遊其中,閱讀不再是單面向的活動,變得更豐富有趣,適合各個年齡層、不同需求的民眾。

國家圖書館館長曾淑賢進一步分享,今年閱讀嘉年華活動融入Science(科學)、Technology(科技)、Engineering(工程)、Art(藝術)及Mathematics(數學)等STEAM五大領域教育趨勢及新課綱進行規劃設計,希望藉由創新閱讀推廣活動及數位學習內容,突破固有閱讀推廣之建構思維。

「台灣閱讀節」今年的主視覺,取自投入野鳥觀察三十餘年的劉伯樂老師作品《我看見一隻鳥》,藉由一位小女孩在大坑自然國家公園觀察五彩繽紛的鳥類,結合自然生態、生命教育、溫暖深思的親子對話,與童趣又寫真的繪圖,映證了藉由閱讀,就能進入豐富的新世界。


xing_xiang_hai_bao_h1000.jpg

台灣閱讀節主視覺海報

今年共同參與閱讀嘉年華活動的合辦單位,有各縣市圖書館、博物館、學校、出版社、書店、民間閱讀團體,還有波蘭、以色列、斯洛伐克、墨西哥、義大利等駐台辦事處,舞台上由各處室代表拋送「閱讀動力球」,象徵送給民眾閱讀帶來的「學習力」、「思考力」、「觀察力」、「記憶力」、「創造力」、「反應力」,熱鬧溫馨。

開幕式結束後,陽光悄悄露臉,許多家長們帶著孩子一邊玩樂,一邊享受閱讀樂趣。靠近大安森林公園兒童遊戲區是經典人氣的「森林.泡泡.科普樂」主題展區,孩子們人手一盆泡泡水,透過網子揮舞出漫天泡泡,穿插著泡泡達人的表演,歡笑聲不斷;玩累了再走到「森林故事村」,每個整點都有台北市立圖書館推出的「林老師說故事」,選擇喜歡的故事,在帳棚前的小椅子前坐下來,聆聽唱作俱佳的達人說故事表演。

一場「小紅帽與大野狼」20分鐘故事中,許多三歲以下的小小孩們,不但全都安靜端坐在位子上,更專注聽著台上身穿小紅帽衣服阿姨、打扮成大野狼的叔叔逗趣演出,隨著故事的高潮迭起,小小的臉上表情轉換著,後頭的爸爸媽媽們,也跟著露出滿足的微笑。

不只耳熟能詳的童話故事,還有英文歌謠、台語與客語的繪本故事,與搭配故事內容應景又有趣親子手作,通通免費參加。男孩子最喜歡的樂高積木當然不會缺席,只見三張大桌子上滿滿的積木,大哥哥正一步一步教導孩子們製作屬於自己的賽車,一旁的家長也投入在手做的樂趣中。

02w1200.jpg

「與機器人玩遊戲」能和書寶一起唱唱跳跳,並進行機智問答的闖關考驗,上傳與書寶的美圖合照可獲得集章一枚,機器人不只是高難度的科技產品,也能與孩子輕鬆互動。聖誕節將近,利用森林系材料樹枝、樹葉、乾燥花等製作聖誕花圈也是人氣攤位,另外聖誕帽、沙畫、卡片等也吸引許多小朋友參加。

活動現場規劃16項主題,超過250場的閱讀活動,並精心規畫不同類型的主題,有以貓頭鷹代表「知識充電」路線、以麻雀為代表「嘻嘻鬧鬧」路線、雉雞代表「安靜閱讀」路線,每人都可以領取一本閱讀護照,按圖索驥,參加有興趣的活動。

互動闖關遊戲通過後,有繪本、書籤、文具用品等豐富的獎品;集滿印章也可以獲得爆米花、餅乾、甜甜圈咖啡等小點心,假日午後吸引許多親子家庭參與活動,玩累了就在草地上野餐休息。5個駐外辦事處前擺放了好幾個懶骨頭沙發,許多爸爸媽媽帶著孩子們,雙雙對對窩在沙發上,在舒服的陽光下,為孩子念故事,享受天倫之樂。

在熱鬧的互動活動外,34家出版社也有各類型書籍販售,誰說聖誕禮物一定要是玩具,選擇幾本好書,陪伴孩子一起長大。


01sheng_tai_dao_lan_w1000.jpg

孩子在大安森林公園生態導覽中認識周遭的生態植物

除了孩子,成人藉由「旅圖小徑」,利用圖書館的各類創新服務,在忙碌的生活中更簡單親近書本。或者來到「博物館嬉遊島」,從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與桃園、新竹、台南、高雄、台東與花蓮各地圖書館展出,了解地方特色、閱讀推廣與在地旅遊祕境;甚至一窺國家圖書館珍藏的「國寶級」古書,不但可增長知識,還能獲得尋寶禮物。另外,大安森林公園難得的生態導覽與自然野趣DIY活動,也讓都市裡的居民在這難得的城市綠洲中,收穫滿滿。

今年是「台灣閱讀節」活動第7年舉行,朱楠賢笑著說,這是一場「0到100歲都能參與的盛會」,鼓勵大家翻開書本,打開一個豐盛美好的新世界。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 Stacy(文字工作者)
2019-12-16 19:00
話題》從洛杉磯同志家庭到中國摩梭人的母系社會,打開幸福家庭的想像:讀《解套》

托爾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裡寫過一句話:「幸福的家庭彼此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解套:愛情、婚姻與家庭價值,西好萊塢到中國西部》一書,則狠狠打臉托爾斯泰,以各例證篤定告訴讀者,幸福家庭非但沒有公式,其形式與差異之大,更超越想像。

若有「毀三觀書籍大賞」,《解套》肯定榜上有名。書中解開「欲愛、婚姻、家庭」三者綁定的套索,開宗明義第一篇就向異性戀一夫一妻為尊的概念擊戰鼓:「本書要向你們對家庭、性別和性所持的信念叫陣……希望能慫恿讀者平心靜氣接納下述事實:家庭多樣性將長此以往。

打開家的想像邊界,不是為顛覆而顛覆,而是要減少一夫一妻成家公式所製造的不幸。執教紐約大學的社會學家/女性主義者茱蒂絲.斯泰西(Judith Stacey)直截了當地表明:社會愈早、愈徹底接受現代世界親密關係和親屬關係勢不可免的變異,它造就的不幸家庭會愈少。

斯泰西並非血氣方剛的年輕小伙,出版《解套》時已邁入七十歲,本書是她長年進行橫跨數國的家庭與性別研究、田野訪查的集大成之作。透過斯泰西橫跨數年的追蹤訪問,我們得以由西向東,從西好萊塢、南非、到中國西南瀘沽湖等地,踏查繽紛多元的家庭實貌,令人大開眼界,也鼓勵人們重新思索:幸福家庭若依成員量身定做,還可以是什麼模樣?

▉美國:同志創意親職的全球震央

斯泰西首先帶我們一窺西好萊塢性愛活躍(但也充滿父愛)的男同志社群,如何以創意、耐心、信任、開放、溝通,構築出各色各樣的堅韌家庭。
作者選擇外界認為「熱衷性事、不愛成家」的男同志為研究對象,並顛覆這個刻板印象。書中提到,早在20世紀之初,男同志造訪酒吧和三溫暖,找的就不僅是即用即棄的性邂逅,他們與在那裡遇見的男人,可結成更繁複的社會關係,進而仰賴那些支援。例如在澡堂結識的人,可能爲身在異鄉的男同志找到住所、打通社會關節,或成為朋友。

作者訪談的許多充滿韌性的男同志家庭,彼此也是經由合意的性邂逅而認識,書中的一戶彩虹人家即是如此,5個男同志共同照顧一位經濟較有餘裕的年長男性(藍道夫)與他的愛人。這幾位不同時期的性伴侶,發展出強韌的友誼連帶,進而成為彼此選定的家庭成員。喜歡自稱「藍道夫媽媽」的藍道夫,以愛、智慧、財務與責任感,主持著這樣既互相依賴,也彈性延展的家族。

又或者,保羅(白人男同志)與南西(白人女同志),兩人在親密的13年友誼後,決定透過人工受孕,草創一個家庭。仔細討論成家願景、價值、焦慮和底線後,他們做成一份細膩、平等、負責的親職協議書。其後,南西結識了麗薩,麗薩亦加入保羅與南西的親職同盟。這個三親家庭,擁有三倍厚實的親友支援。10年後作者與他們再聯繫,這個家庭仍舊幸福如初。

書中一則又一則動人故事,呈現同志如何被迫在異性戀家庭模板之外,將愛情、性慾、承諾、扶養、住居、親職等,解套再重組,創造自己的家庭關係。我們亦可以重新定義家庭與忠誠:「讓忠實的意思變成是對特定的性、情緒和社會的承諾忠實,而這份承諾,是親密之人經過坦承的、一而再、再而三的商量,才攜手達致。」

▉南非:多妻制合法後,為何反能保障女性?

接著,斯泰西又帶我們前往南非——世上唯一同志婚姻及一夫多妻習俗皆合法化的國家。她筆下的多妻家庭,從前總統到維修技工階級各異,既有沙文的家父長,亦有利他的多妻制存在。而即便是後者,妻子們也僅是接受現況,沒人一心嚮往多妻家庭。

然而在多妻既存的南非,如何保護女性以及她們的孩子,女性主義者之間也爭論不休。作者與部分女性主義者發現一則弔詭的事實:多偶制的合法化,反而可能減少其中的女性和小孩,而非增加。

習俗裡本來父權的一夫多妻一旦制度化,便能使其受憲法的性別平等原則制衡(例如可貫徹結婚合意年齡、減少家暴、亂倫等情況)。在今日的南非,納第二妻亦需取得首任妻子的同意,法律責任與經濟重擔,使一夫多妻的父權傳統逐漸式微。

此章節最後,作者在理論與現實中的權衡,值得進一步省思:「女性主義者必須接受,形形色色的宗教意識形態和社群,持續吸引著女人……一夫多妻沖泡出的親密關係,肯定不是女性主義者的那杯茶。儘管如此,我們或其他任何人,仍不該越俎代庖,為任何女人決定她要選什麼飲料,我們只能選擇自己的飲料。」

▉中國西南:摩梭人的無婚愛情烏托邦


mosuo_girls.jpg

中國少數民族 摩梭人(取自wikiland

全書壓軸更是精彩,斯泰西探訪中國的少數民族摩梭人兩千年的tisese習俗,如何輕鬆完勝西方近幾十年才演化出的較平等的家庭圖景。

主要居住於中國西南四川與雲南交界處的摩梭族為母系社會,生活皆以母屋為樞紐,一個人的義務、安全與地位,都繫於母屋。女孩在成年禮後,擁有自己的房間,可接待或拒絕男子來訪。在傳統摩梭家庭價值中,性事和戀情與生活起居、親職、照顧、經濟,是完全分開的。傳統摩梭家庭讓女人在性方面擁有安全、平等和自主。女孩與男孩同樣學唱傳統的求愛歌謠,被鼓勵欣賞和追求異性,嫉妒與憤怒則是摩梭人貶抑和排斥的低劣特質。

男女在夜間可與不同情人共度,白日則回到母系家族裡生活、飲食、工作,一同照顧姊妹們的孩子。男人的親生子,會受到情人的兄弟姊妹照顧。孩童能獲得的親屬之愛,不限於西方核心家庭的一父一母,而是更多。

作者觀察,摩梭人的性與愛僅講求互相情投意合。「情人不會共用房屋、金錢,不會共同扶養孩子,不會一起操持日常勞動,你的親戚不會成為我的親戚。正因為個體選擇的配偶幾乎絲毫無涉他或她家族的收入、勞動、安全,或是地位,家族也就不需要干預此事,無關乎贊不贊成,甚至連知情都沒有必要。」

沒有婚姻,也就沒有離婚或獨自終老的問題。無論怎樣孤獨的個體,都可以受到照顧,不落入社會安全網之外。也正因如此,摩梭人早在經歷現代化之前,就比鄰族有更低的死亡率與出生率。這樣的人口轉變,往往是現代經濟發展所推動的結果。

▉獨尊一夫一妻,製造太多悲劇

獨尊一夫一妻的意識形態,使社會棄大量公民、兒童、老人於不顧。民主國家應該做的,是確保人們能「自主且合意」進入互相扶持的關係,以政策保障人們對彼此付出的愛與照顧,並且以法律確保人們能自由離開虐待人的關係,而非獨尊任何一種家庭形貌,懲罰其他自主合意、因愛成家的組合,或懲罰離開婚姻、離開虐待關係的公民,讓單身男女、單親父母陷入缺乏支援的困境。沒有任何人,可以強制他人進入或離開一段關係,也沒有人可對他人的家庭說三道四。

至於女性主義者,如斯泰西所言,也同樣必須直面以下事實:我們追求的親密關係平等,或許永遠都不會是所有女性共同的想望。但我們應該懷著更寬闊的同理心,以更細膩的眼與手,去回應不同女性的選擇、妥協或困境。我們必須承認,我的幸福不會是她的幸福,而他人的幸福公式,也不見得會是我的。

《解套》雖然是社會學者的論著,但完全不見艱澀難懂的理論或詞彙賣弄。斯泰西進入田野,帶著繽紛多彩的家庭場景走出來,將其安置在精密的書寫結構下,使全書不僅清晰易讀,其所呈現的家庭面貌更繁花盛開,栩栩如生,每則故事都令人印象深刻,反覆玩味。

探討多重與開放關係的道德實踐指南《道德浪女》今年年初再版,3個月內3刷,顯示即便在親密關係民主自由化後,人們仍渴望重新定義親密關係中的忠誠,以更細膩的溝通和合意實踐,取代模糊、猜忌與心碎,學習承擔而非逃避。年底出版的《解套》,則再往前多走一步,回應非典型關係想要組成家庭的需求,打開幸福家庭的想像,提供不同的實踐版本。

全書最後,作者更貼心附上保羅與南西的共親職協議書,逐條看下來,實在令人感嘆,若世上所有家庭締結之前,都曾對彼此的心意、信念、價值、行動與責任,有過如此周詳的認識與確認,並承諾保持溝通、開放與彈性,不幸的家庭悲劇,想必能減少好多好多。

讀完本書,再想起托爾斯泰那句話,我認為應改寫成這樣:「不幸的家庭有其相似之處,而幸福的家庭,各有各的幸福。」

window_05jie_tao_shu_feng_ping_mian_.jpg 解套:愛情、婚姻與家庭價值,西好萊塢到中國西部
Unhitched: Love, Marriage, and Family Values from West Hollywood to Western China
作者:茱蒂絲.斯泰西(Judith Stacey)
譯者:李屹
出版:游擊文化
定價:45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茱蒂絲.斯泰西(Judith Stacey)
紐約大學社會與文化分析學系與社會學系教授。主要關注領域為家庭研究、性別研究、酷兒研究和性。她的作品包括《奉家庭之名》(In the Name of the Family, 1996)、《勇敢的新家庭》(Brave New Families, 1990)、《中國的父權制與社會主義革命》(Patriarchy and Socialist Revolution in China, 1983)。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 張婉昀(自由撰稿人、書店經營者)
2019-12-16 13:00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