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書短評》#36 陪孩子體驗情緒,認識自己

島國的孩子

Islandborn
文:朱諾.狄亞茲(Junot Díaz),圖:李歐.埃斯皮納索(Leo Espinosa),何穎怡譯,時報出版,360元
推薦原因:  文   圖  
老師出了一項作業,要大家畫自己的出生地,讓小蘿拉煩惱極了,因為她一出生就跟著家人移民大城市,對島上的記憶一片空白。蘿拉回到住家社區,逢人便追問島嶼的模樣,用繽紛的彩筆與舞動的線條,拼繪出對故鄉的好奇與想望。  
作者以豐富高明的文學手法,訴說這場追根溯源的歷程,讓讀者對角色產生共鳴,思索家國、歷史、移民等問題,但不至於太過沉重及艱澀,最後更在瑰麗璀燦的色調畫面中,以光明溫熱的心念,擁抱過去及迎向未來。
大力推薦本書給台灣的孩子閱讀。同樣身為島國的孩子,生長於多元文化與族群所匯流而成的社會,書中的一句話:「不記得,不代表它不是你的一部分。」提醒我們莫忘來時路,找回自己的文化、認同與歸屬。【內容簡介

山姆和瓦森:我是情緒的主人

Sam & Watson plus forts que la colère !
文:吉斯蘭.杜利耶(Ghislaine Dulier),圖:貝虹潔.德拉伯特(Bérengère Delaporte),李旻諭譯,米奇巴克出版,280元
推薦原因: 知   圖  
這是一本教導孩子透過「觀想」去處理內在情緒的人文知識繪本。貓咪瓦森扮演一個同理聆聽與引導想像的角色,幫助男孩山姆跨越情緒障礙,把腦海中觀得的烏雲密布場景,透過深呼吸平靜轉移,重見放晴藍天。書中平易溫暖的對話,以及豐富的圖像色彩,把看似抽象摸不著的情緒能量,成功轉化成充滿畫面感的切身感受,讓孩子能夠聽得懂、看得到,一步步去思索、內省,認識更深層真實的自己。【內容簡介

夜鶯

The Nightingale
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原著,詹姆士.布魯爾(James Brewer)改寫,圖:安德斯.弗朗(Anders Frang),龔華譯,字畝文化,360元
推薦原因: 文   圖  
此篇安徒生經典童話,相信讀者並不陌生,坊間也有許多不同的文字及繪本版本。本書文字優美流暢,在人物角色與故事情節的處理上,特別用心營造與剪裁,把熟悉的故事說出好聽的新滋味。畫風也有別以往,用現代簡約風格,詮釋中國古代背景故事,挺值得一看。【內容簡介

鴨母王:朱一貴傳奇

文:施百俊,圖:葉羽桐,星月書房,380元
推薦原因: 知   圖 
有著「鴨母王」稱號的朱一貴,是台灣史上的傳奇人物,曾在高雄內門地區帶領武裝起義,反抗當時的清廷暴政。現今南部仍有許多廟祀及傳說景點,供俸流傳著他的生平事蹟。這本講述朱一貴畢生傳奇的繪本,生猛揮灑的墨色筆觸,武俠動感的情節場景,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為彼時台灣的土地人物歷史,刻畫出兼具時代感、藝術性的震撼畫面。【內容簡介

有怪癖的動物超棒的!圖鑑

図解 なんかへんな生きもの
文、圖:沼笠航,張東君譯,遠流出版,350元
推薦原因: 知   趣   圖 
原來伯勞鳥會把捕來的獵物,像串燒一樣插在樹枝上,慢慢儲備來吃;原來最長壽的動物是大西洋睡鯊,可以活到400歲以上;原來翠鳥最深情、大手筆的求偶表現,是把跟自己身長差不多大的魚送給對方⋯⋯原來啊原來,動物有這麼多奇奇怪怪的行為及特性,有些怪得討喜,有些令人shock,越了解越入迷。
這是一本介紹動物知識的輕鬆小品,詼諧可愛的漫畫筆觸,挾帶幽默笑料的解說文字,讓全書讀來趣味橫生,豐富的知識含金量,推薦給不分年紀的動物迷們大啖捧讀。【內容簡介

愛達的想像力

世界上第一位程式設計師
Ada’s Ideas: The Story of Ada Lovelace, the World’s First Computer Programmer
文、圖:費歐娜.羅賓森(Fiona Robinson),柯倩華譯,維京國際,300元
推薦原因: 知   圖 
本書的主角是世界上第一位程式設計師愛達.勒夫雷斯(Ada Lovelace),她所開發的演算法,影響了後世電腦的發展。艾達的父親是英國名詩人拜倫,母親是數學家,一個感性不羈,一個理性精確,雙方感情不睦婚姻破裂,卻也成就了愛達勇於馳騁想像力,以及高超數學技能的獨特天賦。書中文字流暢迷人,充滿感動與鼓舞的能量,精彩述說了愛達的才華與智慧。
作者使用水彩、剪貼、組裝、層疊、攝影等繁複創作手法,創造了充滿節奏律動的圖像世界。畫面中的人偶及機器彷彿擁有生命力,一刻不停轉速活動著,踏著步伐帶領故事前進。精巧活躍又充滿奇想的元素風格,令人眼目一新。【內容簡介

晚安,布拉姆斯

給你的古典音樂入門
文:Zoe佐依子,圖:陳雅玲,幼獅文化,280元
推薦原因: 知  
作者精挑細選50首古典樂曲,以親和淺顯的文筆,訴說每首樂曲背後的故事,文字長短恰到好處,把讀者隨文勃發的好奇興味,一路帶往文末的QR Code,接著拿起手機一掃描,便能連結至Youtube聆聽實際演奏,一解耳朵的饞。本書能帶給讀者閱讀與聆聽的雙重享受,透過文字與音符的同行連結,隨時隨地享受樂音充盈的美好。【內容簡介

糞金龜的生日禮物

文:龔衛國,圖:陶菊香,信誼出版,280元
推薦原因: 趣   圖 
這是一本講述人我關係相互尊重的繪本,也是介紹動物食物與糞便的知識書。糞金龜邀請許多動物好朋友一起過生日,沒想到牠端出的菜色,居然是便便套餐,嚇得賓客們紛紛捂鼻退避;體貼的糞金龜後來心念一轉,就讓賓客們吃自己帶來的食物吧,而賓客們飽餐過後排出的便便,對糞金龜來說,成了最豐盛的生日禮物。
每種動物都有自己喜歡吃的東西,若只站在自己的立場去決定別人的需要,不僅太過獨斷,也枉費了宴客送禮的心意。透過本書,孩子可以學習體貼理解,不把自己的喜好強加在他人身上。多媒材的創作手法,把動物們的表情、肢體、食物、便便,呈現得維妙維肖。流暢幽默的情節,皆大歡喜的結局,大人小孩都能讀得開心。【內容簡介

科學不思議1:昆蟲量體重

昆虫の体重測定(たくさんのふしぎ2016年4月号)
文、圖:吉谷昭憲,邱承宗譯,親子天下,320元
推薦原因: 知   圖 
從「量體重」這個新穎的角度來認識昆蟲,如此充滿科學頭腦與觀察探究的精神,真是叫人佩服極了!如何幫會飛的蝴蝶量體重?一張郵票跟一隻瓢蟲,孰輕孰重?卵、幼蟲、蛹、成蟲,一連串完全變態過程後,體重是越來越重,還是越來越輕?許多看似熟悉,我們卻從來沒有認真思考過的問題,這本書都認真地找出答案。清楚扼要的解說文字,以及編排精確的圖像,每一頁都充滿新知與趣味,昆蟲迷不可錯過。【內容簡介

呼喚我的貓

The Pawed Piper
文:蜜雪兒.羅賓森(Michelle Robinson),圖:李瑾倫,柯倩華譯,上誼文化,300元
推薦原因: 趣   圖 
小女孩好想擁有一隻貓咪,她用心準備了橡皮球、貓薄荷、紙箱子,期待貓咪到來。沒想到,真的來了好多貓咪,每一隻都有自己的長相與脾性,可愛極了。其實,牠們全都是別人家走失的寵物。細心的讀者還能在書中的尋貓啟事牆上,一一找到對應的貓咪名字呢。小女孩最後能否如願,擁有一隻與她作伴的貓呢?
繪者李瑾倫愛貓、畫貓,而且喜歡畫真實存在的貓,據說為了這本書,她特別在臉書上徵求103隻貓模,一隻隻細膩描繪姿勢表情。書中處處充滿了人與動物的相守情味,筆觸溫暖柔軟,氛圍自然呵成。【內容簡介


識性.味性.學性.像表現.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月繪本大師》細節成就不凡:圖畫書界的夢幻騎士羅貝托.英諾桑提(Roberto Innocenti)

「每場戰爭過後必需有人打掃,畢竟東西不會自動歸位。」詩人辛波絲卡的〈結束與開始〉敘寫二戰的創傷與重建,以詩清掃那段苦難的歷史。

戰爭從來未曾由這個世界消失,人類遺忘的速度遠超過記取教訓,面對歷史迷霧中隱藏的黑暗,該如何告訴兒童讀者那些不公與不義?義大利圖畫書作家羅貝托.英諾桑提(Roberto Innocenti)的《鐵絲網上的小花》(Rose Blanche)和《大衛之星》(Erika's Story),以圖畫故事代替論述,將嚴肅沉重的議題隱含其中,對孩子坦承述說歷史的真相。


erikas-story.jpg

英諾桑提為《大衛之星》所繪製的插畫(取自ellasliterature

《鐵絲網上的小花》和英諾桑提的童年記憶緊密相連。1940年2月16日他出生於佛羅倫斯附近的小鎮Bagno a Ripoli,當時歐洲正爆發一連串激烈的衝突,直到1945年二戰以同盟國勝利宣告結束。英諾桑提對5歲以前的記憶就是「飢餓」,似乎生活的重心就是尋找食物。

戰後民生凋敝,在艱困的經濟處境下,英諾桑提13歲就得離開學校,到鋼鐵鑄造廠工作,隔年又轉往家具廠打工。青春年少不厭於多習鄙事,他在勞動中磨練心志,同時學會了處理各種材料的方法,但更重要的是:學習閱讀人生這本大書。雖然他一輩子沒有進過藝術相關學校一天,但他的藝術天賦仍強烈地召喚他走向命運之路。他陸續在藝術商店當店員,18歲時轉到羅馬的卡通製片公司就職,接著又回到故鄉,從事電影、戲劇和廣告設計的工作。

來到而立之年的英諾桑提,於1970年遇到了改變人生方向的推手。美國畫家艾爾康(John Alcorn)鼓勵他嘗試書本的插畫創作,將近10年的時間,英諾桑提陸續為系列圖書繪製插畫,十年磨一劍,終於得到瑞士出版商德拉瑟(Etienne Delessert)的關注,邀請他在其主編的Grasset-Monsieurcha系列中,負責為《仙履奇緣》(Cenerentola)這個古典童話賦予新貌。英諾桑提插畫家的生涯就此於1983年正式開始。


cenerentola_innocenti_4.jpg

《仙履奇緣》內頁(取自themagickingdomill

英諾桑提認為,童話故事並不是為哪個特定年代所寫,任何時代都有可能發生。他機智地擬定了特別的策略,將17世紀法國詩人貝洛筆下的童話場景,改為1920年代的倫敦,呈現出一次世界大戰後黃金20年(Golden Age Twenties)的氛圍。選擇這段充滿藝術和文化活力的流金歲月,固然是英諾桑提心之所嚮往,同時也是將童話與歷史做了完美的融合,藉此反諷當時的社會。

保守的義大利出版界總是重複出版他們認為安全的風格,鮮少接受創新的作品,自我檢查的心態和商業操作的手法,和英諾桑提崇尚自由的理念大相逕庭。英諾桑提總是質疑道德和政治的秩序,也因此他大部分的書都是在海外出版。

出版《仙履奇緣》的同時,他將《鐵絲網上的小花》的4幅插畫給主編看,當時這本書已經完成4年了,沒有任何一家義大利出版社願意出版。幸好德拉瑟慧眼識英雄,給予高度的肯定,這本書終於在1985年問世。


riconoscimenti_roberto_innocenti.jpg

《鐵絲網上的小花》內頁(取自Roberto Innocenti官網

二戰期間,德國有一群愛好和平的年輕男孩,成立了一個祕密組織「鐵絲網上的小花」,傳遞他們抗議戰爭的心聲。英諾桑提以這個組織的名稱做為書名,再加入自己親身的際遇和體驗,化身為書中的小女孩白蘭琪。她眼中所見戰爭的荒謬和無情,正是英諾桑提兒時的困惑和悲哀。他和白蘭琪,以及所有在戰爭中遇難的人,一起見證了法西斯主義的真面目,以及納粹種族屠殺的殘暴。

英諾桑提曾喟嘆,現今人們在沉默中漸漸遺忘了歷史,放棄尋找真相和撫平過去傷痛的機會。於是他以細膩的筆法再現過往的時空,但凡一磚一瓦、一草一木,皆以考古學家似的眼睛,進行鉅細靡遺的研究和考掘。他一絲不苟專注於細節,幾近走火入魔,為的就是要讓他故事中的人物,能在堅實可信的場景中具體展現故事的情節。他是召喚時空回轉的魔術師。

《鐵絲網上的小花》日後贏得了布拉迪斯雙年展(BIB)的金蘋果獎,英諾桑提強而有力的敘事插畫風格,普受矚目和肯定。接著,他又迎向另一個挑戰,為狄更斯的名作《小氣財神》(A Christmas Carol)繪製插畫。


jacob_marley-innocenti.jpg

《小氣財神》內頁(取自paranoiastrikesdeep

《小氣財神》是一齣維多利亞時代的道德劇,主旨意在挽救已然式微的聖誕傳統。從初版由約翰・李奇(John Leech)負責插畫,到插畫大師亞瑟.拉克漢(Arthur Rackham),這個靈異玄奇的故事,一再被不同的藝術家詮釋。

為了貼近故事的時代背景,呈現狄更斯的氣息,英諾桑提將場景設定在19世紀的倫敦,並著眼於庶民生活的勞作和掙扎。這點和他心儀的16世紀畫家布勒哲爾(Breugel)相似,他們都把關注的焦點集中在市井小民身上,並採用寫實技法,精心安排視覺的角度和光影的變化,細緻入微地描繪出人物的表情和動作。我們似乎能從畫面上聽到歷史的回聲,而且是來自社會底層的聲音。

英諾桑提寫實的繪畫風格,和幻想的故事產生了奇妙的契合,他的插畫將文字所描寫的幻想世界圖像化,另一方面,那些如百科全書豐富的細節,又為幻想故事的場景定礎。


contatti_roberto_innocenti.jpg

《木偶奇遇記》插畫(取自Roberto Innocenti官網

在《木偶奇遇記》(The Adventures of Pinocchio)裡,英諾桑提重返自己的家鄉托斯卡尼(Tuscany),把故事放回皮諾丘誕生的地方。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本將時空背景放在19、20世紀交會的托斯卡尼的繪本,英諾桑提要找回文字作者的歷史記憶,也是他自己對消逝童年的追懷。這個版本隱藏了更為繁複深刻的意涵,重新定義了卡洛.柯洛迪的《木偶奇遇記》,賦予經典文學新生命。

另一本E. T. A.霍夫曼的名作《胡桃鉗》(The Nutcracker),它的插畫則耗費了英諾桑提4年的心血。他像拍一部高規格的電影般,靈活調度運鏡和剪接的敘事手法,精心描繪光影的流動變化,形成了極富戲劇張力的作品。他將夢境和現實的景象融合成一體,構成一幅幅獨一無二、細緻中顯露著嘲諷的畫面。視覺上分明是那樣豐富華美,但細細看後,心中似有莫名的不安,潛伏在其中的詭異,完全顛覆了讀者對童書的想像。


innocenti-schiaccia-2.jpg

《胡桃鉗》內頁(取自principieprincipi

無論是和哪一位藝術家合作,英諾桑提的插畫總會結合作者文字上獨有的風格,進而發掘出角色最深層的心理層面,「人性」永遠是他關注的焦點。2008年,英諾桑提獲得國際安徒生大獎授予殊榮,他之所以能成為當代插畫家的典範,不僅在於卓越的繪畫技巧,以及對故事的掌握度和詮釋力,更在於他對平民大眾永遠的關懷,對歷史真相的追究,以及對生命的尊重。他將這些毫無保留地表現在畫作上,和他的讀者分享。

英諾桑提被歸類為具歷史考據和古典藝術風格的畫家,但他卻認為自己的作品屬於象徵主義,而且時刻提醒自己避免讓作品看起來太過寫實。在他的作品中,具象徵意義的構圖和符碼,處處有跡可循。《木偶奇遇記》的視覺效果暗喻皮諾丘的處境和心境,《小氣財神》圖像中有諸多小物件,扣合情節的推進。

英諾桑提的畫作絕對不只是單純的模仿現實,他將素材經過消化和轉換,企圖表現畫中主體的象徵意義。甚至在《絕地大飯店》(The Last Resort)和《再見小紅帽》(The Girl in Red)中,還可以見到英諾桑提趨近超現實主義的展演。


a1054de692e4443e52e1f971b1d0aabe.jpg

《絕地大飯店》內頁


007.jpg

《再見小紅帽》插圖(取自normalenews

一個失去「想像力」的畫家,踏上了找回創作靈感的旅程,在海邊的「絕地大飯店」中,因緣際會地和許多古怪的房客相遇。他們大多是來自文學名著的人物,在迷離奇幻之地,眾人共同經歷了探索和發現靈魂的歷程。

《絕地大飯店》這本書是英諾桑提的自述,畫家的迷惘就是他長期對自我的疑問,於是索性親自粉墨登場,使得故事愈發顯出一種真假莫辨的幻魅氣息。


641.jpg

《絕地大飯店》內頁(取自arangoitiliburuartean

這種遊走在真實與虛構的經驗、借互文擴張文本內涵的手法,是超現實主義創作善用的靈感來源。而這個像是由碎片般情節拼綴起來的故事,沒有邏輯規範、亦非依線性敘述,這也是超現實主義創作的風格。英諾桑提在完成所有圖像後,才邀請美國詩人J. P. 路易斯(J. Patrick Lewis),為它配上詩意幽默的文字,圖文交織成富超現實色彩的現代童話,吸引讀者想像和解謎。這本深受好評的作品,於2003年得到波隆那青少年文學榮譽獎的肯定。

2009年英諾桑提再度和路易斯合作了《百年之家》(The House),他以細膩的筆觸、豐富而精緻的細節,營造出時間的流動感。透過一棟老屋之眼,凝視環境的變遷、家族的榮衰、戰爭的興滅。世事如靜水流深,歲月悠緩前行,人們在永恆的四季遞嬗中成長與消逝、聚合又離散。藉由老屋的故事,從20世紀之始迎向新世紀的重生,這是英諾桑提再創巔峰的史詩之作。


la-casa-del-tempo.jpeg

《百年之家》內頁(取自rossorubino


innocenti05.jpg

《百年之家》內頁(取自letturedimari

英諾桑提所有的作品都和「歷史」有著濃厚而且清楚的關係,他無法忍受他所認定的事實呈現任何謬誤。如同唐吉軻德獨力挑戰巨大的風車,英諾桑提是用畫筆力抗「集體失憶」的夢幻騎士。但他不只是記錄真相,同時也對歷史提出質疑。他更喜歡強調歷史空間的留白,在細節和細節的縫隙之間,在圖像和文字故事之外,他的作品總是帶領我們走得比故事更遠,到達一個沒有邊界的世界。

即使已將近80高齡,英諾桑提仍創作不輟,2018年出版的《我的永恆之船》(My Clementine),結合畢生功力與人生體會,描繪一位老船長、一艘冷藏船的50年海上歲月,述說他們一起經歷過的冒險和夢想。依然可見他善用的明淨水彩設色、嚴謹的構圖和寫實精準的筆觸,不僅傳遞豐富的海事知識,也充滿了人文關懷。一個永恆的故事,可以通過千百種方式講述,英諾桑提不自我設限,永遠嘗試更新它。


wo_de_yong_heng_zhi_chuan_.jpg

《我的永恆之船》內頁(取自thecreativecompany

英諾桑提曾說自己的職業是孤獨的,像修道院中的修士,每天虔誠的工作,在眾多的疑慮中獲得一些小小的確定性。但身為插畫家同時是幸運的,擁有巨大的特權,可以盡情解放自己的想像力。他喜歡這份富有創造力的工作,只要能繼續說故事,總是非常樂在其中。就像是一艘永恆之船,這位掌舵者,希望能再航行一百年,為世人傳頌更多的故事。


roberto-innocenti3.jpg

羅貝托.英諾桑提(取自monicasilva

羅貝托.英諾桑提在台出版作品

  • 木偶奇遇記
    文:柯洛帝,圖:英諾桑提,周蘭譯,格林文化, 450元,【內容簡介
  • 小氣財神
    文:狄更斯,圖:英諾桑提,張玲玲譯,格林文化,450元,【內容簡介
  • 再見小紅帽
    文:費里奇,圖:英諾桑提,徐意筑譯,格林文化,350元,【內容簡介
  • 仙履奇緣
    文:貝洛,圖:英諾桑提,殷麗君譯,格林文化,350元,【內容簡介
  • 胡桃鉗
    文:霍夫曼,圖:英諾桑提,賴云倩譯,格林文化,1200元,【內容簡介
  • 百年之家
    文:路易斯,圖:英諾桑提,郝廣才譯,格林文化,350元,【內容簡介
  • 我的永恆之船
    文、圖:英諾桑提,王欣榆譯,格林文化,450元,【內容簡介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人物》承繼台灣同志文學,日本群像新人獎得主李琴峰,攜《獨舞》與讀者見面

2017年獲得日本「群像新人文學獎」的台籍作家李琴峰,今(2/13)日返台參加台北國際書展,與台灣讀者見面。獲獎作品《獨舞》原以日文書寫、近日甫上市的中文版由李琴峰親自翻譯,書展期間將舉行多場新書座談、講座及簽書活動。

▉60年來,台灣作家首次獲獎

「群像新人獎」是日本五大文學雜誌之一,台灣讀者熟知的村上龍與村上春樹都曾獲獎,以此邁入文壇。60年來,這個獎項首次由台灣作家獲得。

台灣作家在日本文壇揚名立萬的不乏其人,前有直木獎得主邱永漢、陳舜臣,近年來東山彰良、温又柔更是備受矚目。李琴峰的獲獎,為這個行列再添一束光芒。與前幾位在日本語境中成長的作家不同,李琴峰是15歲才開始學五十音,19歲通過日檢一級,大學畢業赴日攻讀研究所,取得碩士學位後在日本工作,直至27歲才首次以日文書寫小說。

李琴峰過去曾有華語寫作經驗,會選擇以日語創作《獨舞》,是因為日語「死ぬ」獨有的發音引發的靈感。

某個早晨,已成為上班族的李琴峰在通勤間望著窗外旖旎的春色,突然間,「死ぬ」這個日文單詞突如其來地浮現在她腦袋中。她反覆咀嚼這個詞語,發覺「死ぬ」的發音在語尾上有某種濕黏滑溜的感覺,與水澤湖沼有關、有點陰暗的印象。她想著,或許死亡便是這樣一種意象,像一潭深不見底的湖沼,又像某種潮濕黏滑的液體,如影隨形地膠著人類。

「在那瞬間,一些關於死亡的字句不斷自體內湧出,我本能地用智慧型手機將這些字句記錄下來,於是《獨舞》的第一段便這樣誕生了。」

▉以日語書寫的台灣同志文學

20190213_02.jpg

《獨舞》描述台灣彰化出生的女同志趙紀惠,從小便感到與世界格格不入,小學時經歷暗戀之人意外死亡之後,從此便被死亡的念想糾纏。高中時期與心儀的女孩交往,卻在畢業之後遭遇一場「災難」,使得命運從此轉暗。為了逃離過去,她改了名字,前往無人知曉自己過去的東京意欲重新生活,卻發現自己依然疲倦到生無可戀。其後,隨著過去被徹底暴露,萬念俱灰的她於是踏上尋死的旅途......

整部小說前後大約費時5個月完成,所設定的人物與情節,很大部分取材自李琴峰自身與周遭經驗。雖然是以日文寫作,但小說內容指涉到許多台灣歷史事件,諸如九二一大地震、太陽花運動、台大百日維新等事件。而書中提及的台大校園、文學課室與社團活動等地點,也都曾出現在台灣同志文學經典《鱷魚手記》中。

李琴峰並不諱言自身的女同志身分,她說自己「確實承繼著台灣90年代風起雲湧的同志文學養分 ,並以此為動力,有著不得不如此書寫的理由。」

然而《獨舞》並不僅只停留在向邱妙津致敬的層面。文學研究者楊佳嫻指出,透過講述趙紀惠的故事,《獨舞》刻畫當代女同志生活的孤獨與缺愛,雖然社會風氣自由、文化多元豐富,但並不意味著做為女同志的孤獨感就能完全驅散。

《同志文學史》作者紀大偉則認為,本書是一個從「獨舞」到「眾愛」的軌跡。他指出,對女同志和憂鬱症病友來說,孤獨和缺愛都是常態,甚至兩種狀況會互相催化。書中許多角色「其實不甘於留在孤獨和缺愛的既有狀態,而願意放手一搏,從獨邁向眾,從舞轉為愛。」

▉生存本身就是難關,存活就是奇蹟

《獨舞》的故事觸及台日兩國的同志運動、台灣人的政治觀點、有精神疾病困擾者的痛苦、性暴力受害者的遭受譴責、自我防衛與精神創傷的復原⋯⋯書中提出的種種衝突,李琴峰仍持續在思索。何謂「和解」?發生了就要接受嗎,不接受就無法和解嗎?故事中趙紀惠一直拒絕著,或者因無法達成「和解」而跌跌撞撞地流散各地。直到最後的最後,是否趙紀惠的傷就算痊癒、就和解了?

關於這個提問,李琴峰直言:「我不知道。」她說自己到日本後有很長時間都待在自己的舒適圈裡,即使現在也仍然認為,沒有必要非得走出舒適圈,讓自己受世間風暴傷害不可。

「只要心知肚明自己的狀態,何妨躲在自己得以安身立命的地方,哪怕只是天地一隅。」

世界是如此殘酷而人類是如此脆弱,傷害太多又太深,逼走一個又一個纖細的靈魂,生存本身就是太大的難關,能存活已是奇蹟。就像李琴峰寫給Openbook讀者的親筆信函中所言:這世界,狹窄得令人難以容身,卻又寬闊得無處不可容身。


20190213_01.jpg

李琴峰寫給Openbook讀者的親筆信

【李琴峰返台公開講座場次】

  • 濃密黑暗裡的一縷微光:往返台日的《獨舞》
    日期:2/14(四)  13:00-14:00
    地點:國際書展 世貿一館 文學沙龍
    講者:楊佳嫻、李琴峰
     
  • 在雙語之間獨舞:漫談日本文壇的美麗與哀愁
    日期:2/15(五) 20:00-21:00
    地點:誠品台大店
    講者:李琴峰
     
  • 日本文學與台灣文學的往還:中間風景的驚鴻一瞥
    日期:2/21(四) 20:00-21:30
    地點:誠品信義店3F閱讀者書房
    講者:李琴峰
    (現場將用日文與中文朗誦書籍段落內容,也會由李琴峰分享台灣與日本現況包含寫作、工作、社會氛圍的差異。)
     
  • 向光獨舞:為了讓世界的本質適合我們
    日期:2/22(五) 19:30-21:00
    地點:台北女書店
    講者:李琴峰、李屏瑤
     
  • 從『独り舞』到《獨舞》:非母語作家的跨界冒險
    日期:2/23(六) 19:00-21:00
    地點:台中新手書店
    講者:李琴峰

getimage_19.jpg

獨舞
作者:李琴峰  
出版:聯合文學
定價:280元
內容簡介➤
 

作、譯者簡介:李琴峰(Li Kotomi)
中日雙語作家,日中譯者。期許能右手寫小說,左手做翻譯,兼之以嘴口譯,當下目標是靠語言文字養活自己。一九八九年生於台灣,十五歲自習日文,同時嘗試以中文創作小說。二〇一三年旅居日本。二〇一七年首次以日語創作的小說《獨舞》獲選第六十屆群像新人文學獎優秀作。目前主要以日文書寫,在日本各大文學雜誌發表作品,有短篇〈流光〉、〈亞細亞的漂浪〉等。個人網站:www.likotomi.com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19-02-13 21:08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