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短評》#176 重返真相的極品好書懶人包
●重返天安門
在失憶的人民共和國,追尋六四的歷史真相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Amnesia: Tiananmen Revisited
林慕蓮(Louisa Lim)著,廖珮杏譯,八旗文化,420元
推薦原因: 批 議 文 益
30年過去,中國經濟興起,民運領袖道德光環褪黯,六四成了一種尷尬的存在。作者別出心裁,由一個小兵寫起,帶讀者重臨現場,瞭解國家暴力在目睹者心中留下的烙痕,召喚他日後不斷以藝術抵抗遺忘。在中國對台灣一邊施加壓力,一邊許諾遠景的壓力鍋時刻,本書提醒我們殘酷隨時可能歸返,只要遺忘夠長久。作者除了訪談許多六四的受難者外,也加入對當年參與鎮壓的加害者士兵的訪談,難能可貴。【內容簡介➤】
●六四事件全程實錄
吳仁華著,允晨文化,800元
推薦原因: 議 益
六四30年,不管在口述歷史或文學上都已累積了不少相關著作。但除了90年代的天安門文件外,關於六四的編年體史料書仍是亟需整理與開發的。倘若有多元龐雜的史料,就無需擔心所謂的六四真相會隨著時間的推進而被完全掩蓋與遺忘。這是本書最大特色。【內容簡介➤】
●不平靜的半島
海洋與大陸勢力的五百年競逐
동아시아 해양과 대륙이 맞서다
金時德著,林珮緒譯,馬可孛羅出版,420元
推薦原因: 議 獨
本書以壬辰倭亂(萬曆朝鮮之役)為出發點,建構以朝鮮半島為主體的近代史觀,頗能平衡歷來中日雙方各執一詞的「帝國」論述。作者同時也批判了韓國人延續至今的仇日附中心態,微妙刺激,發人深省。
近年台灣對東亞史較為重視,但引介的篇幅卻仍有不成比例的現象。對日本與中國的介紹已質量兼具,討論細緻,而關於朝鮮半島的歷史則仍相當不足,遑論是由韓國人從朝鮮半島的立場所呈現的歷史。本書以「長時段」的觀念去討論朝鮮半島的歷史,並用海洋與大陸勢力對朝鮮半島所產生的影響進行鋪陳,非常值得推薦。【內容簡介➤】
●光與黑暗的一千年
中世紀思潮、大航海與現代歐洲的誕生
A World Lit Only by Fire: The Medieval Mind and the Renaissance: Portrait of an Age
威廉‧曼徹斯特(William Manchester)著,張曉璐、羅志強譯,木馬文化,580元
推薦原因: 知 樂
本書為歐洲黑暗時代的espresso版,不苦不嗆,卻勁道十足,大有一本讀懂中古世紀的雄心壯志。三大章就涵蓋了千年世事,提綱挈領,功夫了得,是溫故知新兩相宜的史普佳作。【內容簡介➤】
●雲沒有回答
高級官僚的生與死
雲は答えなかつた—— 高級官僚その生と死
是枝裕和著,郭子菱譯,大塊文化,380元
推薦原因: 議 文 獨 益
這是一本非典型的紀實報導,是枝裕和卻自言是奠定他往後創作母題的處女作。在處理高級官僚面對公共災難的掙扎時,是枝原本將公議題與個人職涯的牽繫作為主線書寫,但主人公與妻女親人的互動支線,卻發酵出濃厚的生活況味,壓倒了主線。就像他日後一系列的電影,始終都在描寫個人與家庭的私密關係,如何顯現出人的本質。
是枝的文字似乎總被他的影像敘事壓過去,不過這本處女作提出了漂亮的反證。雖說是水俁病的相關報導,寫到後來卻物傷其類,盡是惋惜,成了一篇寫給被政治耽誤了的文青的墓誌銘。【內容簡介➤】
●門徒
The Apprentice
泰絲.格里森(Tess Gerritsen)著,尤傳莉譯,春天出版,420元
推薦原因: 樂
美國文壇向來有懸疑犯罪文學的傳統,並因此帶動娛樂工業的發展,對世界各地都起了不小的影響。本書描述醫學辦案的精彩細節,的確為這部小說加了不少分,不過迷人的還是作者調度心理暗影的天然能力,不落俗套的溼冷文筆再下一城,只要再來一杯冰啤,你會感激夏夜的粘膩。【內容簡介➤】
●關於穿衣服這件事的哲學辯證
ちぐはぐな身体 ファッションって何?
鷲田清一著,蘇文淑譯,字畝文化,320元
推薦原因: 思 議 樂 獨
這本有些微妙的穿衣現象學,乍看像是哲學大叔的碎碎念,其實曖曖內含光,雲裡霧裡,飄來忽去,突然靈光乍現,一句話醍醐灌頂,讓人重新發現身形曲線之奧妙,五感體驗之精巧。
肌膚與布料之間本來大有乾坤,個性品味、從眾媚俗、暴露掩飾、權力鬥爭盡在其中,既是修羅場,又是無色界,這才是最上乘的時裝評論。【內容簡介➤】
●垃圾場長大的自學人生
從社會邊緣到劍橋博士的震撼教育
Educated
泰拉.維斯托(Tara Westover)著,林師祺譯,愛米粒出版,450元
推薦原因: 思 文 樂 獨
教育能促進社會流動,已成為人們普遍的共識。但教育如何真正地改變社會流動,則因社會、制度、文化期望相異而有顯著的不同。事實上,在美國夢的編織下,與本書類似的故事其實並不少見。閱讀本書除了獲得感動外,更可看到美國教育制度背後所隱藏的難解與瓶頸。【內容簡介➤】
知識性.設計感.批判性.思想性.議題性.實用性.文學性. 閱讀樂趣.獨特性.公益性
專訪》凝聚台灣三魂七魄的變態魔術師:漫畫家韋宗成
你不一定認識韋宗成,但肯定聽過他的作品。2009年以政治諷刺漫畫《馬皇降臨》引起熱烈討論,後續出版《AV端指》、《跳躍吧!大同萌會》、《我的委員長哪有這麼萌》、《霸海皇英》等短篇漫畫。他的長篇漫畫《冥戰錄》更是叫好又叫座,周邊商品涵括桌遊、手遊、電視劇、輕小說、食品等等,主角林默娘更被選為西門町看板娘,並且成為台北燈節的主燈之一。
出版過近20本漫畫的韋宗成,將作品區分為兩大類,一為代表作《冥戰錄》,其餘短篇惡搞梗漫則是娛樂性漫畫。從《馬皇》開始,他成為職業漫畫家,迄今已邁入第10個年頭。他筆下的人物,已成為台灣漫畫角色IP化最成功的案例,在《CCC創作集7》以二次元代言人為主題的專題報導中,列舉林默娘的IP項目高達13項之多。
在當今的台灣漫畫家行列中,韋宗成不僅成名得早,更一直保持著創作與銷售能量。本篇專訪中,Openbook邀請韋宗成分享10年的創作歷程,並且探究其作品的精彩處,以及他如何煉出獨到風格。
▇變態魔術師,一秒污染你的認知
如果你對韋宗成一無所知,建議先上影音頻道搜尋他的名字。他拍攝過的宣傳影片,無論是裸體跳舞或是扮女裝皆毫無尷尬神色,恥力之高讓人驚嘆。
然而,韋宗成恐怕是筆者遇過情緒最無波動的受訪者。眼前的他語調平穩,宛如入定高僧,「畫搞笑漫畫的都很正常。」他說。
「我的漫畫人物從不露點,但你看完會想:『這作者在想什麼?!』,那我就贏了。」
他完全說中了。看他的作品,心中總忍不住震懾:「我到底看了三小?」例如將月老的紅線轉化為SM繩縛、蘿莉控孫紋意圖顛覆時下的達乳(韃虜)審美觀……。無視道德標準,將各種惡搞元素拼接得出神入化且完全符合邏輯,讓他享有「變態魔術師」美名。
變態不是一天造成的。高中就讀男生班,同學接龍惡搞漫畫,葷素不忌,韋宗成畫過全班55男插成串燒;老師曾沒收他畫的糟糕小叮噹,珠璣點評:「畫得很好,但是很變態。」
此後,畫風抵定。若「變態」是一種風格,細究門派,韋宗成自言隸屬「精神污染」。何謂精神污染?譬如「把成人漫畫角色全部換成韓國瑜。」得道高人,一語道破核心奧義。
接著,他又講了個故事:「我朋友看到一本H漫,畫的是一隻三頭龍在舔哥吉拉,他說『這什麼東西啊!』,我告訴他:『這個世界,你想得太淺了』。」
在《AV端指》中,韋宗成將制服女優的臉換成電影《警察故事》中成龍所扮演的陳家駒(未來數位提供)
既然韋宗成如此「有病」,那他必然很明白什麼是「正常」。看搞笑漫畫最怕不好笑,偏偏多數漫畫用力過猛,徒留尷尬。但韋宗成會先鋪設一個完全合理的情境,包抄讀者的思緒與想像,讓人放下戒心,再突然丟入一個弔詭的新元素,一舉撓進思緒的間隙。
那個間隙,就是引人發笑的破口,一格畫面便能迅速污染人的認知,感嘆再也回不去了!
▇政治諷刺漫畫,不過是喜劇包裝的權力爭奪悲劇
從《馬皇降臨》到《霸海皇英》,政治諷刺漫畫無疑是韋宗成最醒目的風格之一。如何在關鍵處置入笑點,仰賴縝密推敲與精準判斷。同樣嚴謹的態度,韋宗成也表現在政治諷刺漫畫上。
近年台灣的政治漫畫輩出,多數不免流於批判或立場鮮明,但韋宗成的作品中很難嗅出他的私人情緒。「要保持觀察的態度,檢視兩方論述有沒有衝突的地方,我會讓兩邊論點同時出現。如果作品中只出現一方論點,立場就太極端。」
不為表明立場,不為批判,那麼韋宗成作品的核心究竟是什麼?
「漫畫的核心是回歸娛樂,諷刺或變態是極度的誇張化,而那些政治人物只是讓娛樂性更強。如果5年或10年後再來看,即使把那個人物拿掉,諷刺性仍舊存在,仍有可看性,那才算成功。」
繪製《AV端指》時,未屆而立的韋宗成,在談論AV產業的短篇中,穿插了四格漫畫〈大師指教〉。看似是「大師」與「漫畫家」兩個角色相互吐槽,深入觀察可以發現,韋宗成是藉著色情產業及其污名,討論並反覆辯證漫畫產業的本質、困境和去向。
在《AV端指》中,透過四格漫畫與色情產業的交織,反思漫畫的現況。(未來數位提供)
在《AV端指》中,借用國片輔導金審核現場的荒謬,以比喻漫畫業所遭遇的問題(未來數位提供)
《AV端指》中將AV產業與生命的意義並置(未來數位提供)
說到底,韋宗成堅守的,是他對漫畫認識的最純粹起點:令人發笑,讓人感到幸福。
曾有評論者認為韋宗成的漫畫裡,政治人物只是提神劑,不斷進行作者設計的蠢事。對此,韋宗成提出看法:「我只是把政治人物配在適合的位置,演出自己的角色,一起演出這部由喜劇包裝的權力爭奪悲劇。」
《霸海皇英》中的馬皇、怪手王與郝瀧冰,諷刺了苗栗大埔事件與貓空纜車停駛(未來數位提供)
▇處處留心皆笑點,人情舉措都有梗
《冥戰錄》以外的短篇梗漫,韋宗成自陳是「玩」。為何每每總能玩出新意又不流於老梗?關鍵在於,他能夠嫻熟結合意想不到的框架。
《馬皇降臨》與《霸海皇英》以港漫式的武打風格包裝政壇鬥爭(大量經典港片老梗又在此回春一次);《跳躍吧!大同萌會》將民國史與達人秀結合;《我的委員長哪有這麼萌》則是描寫轉學生蔣忠正抵禦各路人馬,一統民國中學的故事。
關於歷史與漫畫的結合,韋宗成說:「對兩邊框架都有一定的熟悉度才能進行結合,還要懂得取捨。例如《我的委員長哪有這麼萌》,我太想把那段歷史交代完整,取捨有點失衡,反而該玩的地方沒有玩到。」確實,《委員長》將歷史人物轉化為各種變態或性癖好者,搞笑技術令人炫目不已,但因為角色太多,有時讀者會需要對照人物表。
韋宗成也仔細評估自己作品各面向的效果和成敗。他發現歷史框架不只要「取」,更要懂得「捨」。減法的極致,便是在單一人物出場的瞬間,藉形象細節完成針貶與諷刺。
《跳躍吧!大同萌會》改編中華民國國歌為「三萌主義,吾等所宗,以建萌國,以進後宮,咨爾紳士,為萌前鋒,夙夜匪懈,唯蘿是從,士勤士勇,必性必中,一心一德,貫徹始終」(未來數位提供)
在單一人物出場的瞬間,其形象細節已完成針貶與諷刺,如《霸海皇英》中習近平更名為「習禁評」,而前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梁振英頸上拴著項圈,與拿傘的孩子一起被拷住,諷刺雨傘革命(未來數位提供)
韋宗成講得輕鬆寫意,然而這可說是他作品中最迷人的心法。如何養成?或可從他的興趣及習性嗅見端倪。
他書櫃上最多的不是漫畫,而是歷史書籍,尤其喜歡錯綜複雜的民國史。既已看透亂世,抬眼面對現世,格外有種超然眼光。
閱讀或可訓練敘述故事的邏輯性,但框架內所需的要素,則必須從生活中擷取。
正式成為商業漫畫家以前,韋宗成曾當過作業員、在工地工作。「很多工人超愛喝維士比,連流汗都是阿比的味道。工廠作業員很愛聽推銷保健藥物的台語廣播,那時候就想,『喔!原來阿伯覺得這種梗好笑。』」
對於漫畫的細節,他也務求符合台灣生活的日常,訪談中,他不只一次強調畫面精準的重要性。譬如讓一位流氓站在公寓騎樓,應該是怎樣的站姿;又或者角色買便當回來之後,發現「排骨」越來越小塊。這些令人發笑的瑣事,正是來自日常生活的觀察。
處處留心皆笑點,人情舉措都有梗,韋宗成能從漫天日常塵埃中拈出金來。他的魔性在於,只消丟出一個再尋常不過的畫面,你立刻能想起生活中的某一幕,笑出聲來,明明過去你從不覺得那好笑。
有朋友形容韋宗成:「類似美國B級片的極度剝削主義,每個梗都用得鞠躬盡瘁。」
觀察愈細,框架內的要素愈豐富,情境塑造愈成功,描畫角色個性的筆墨愈精簡。加上閱讀帶來的邏輯訓練,讓數個看似毫不相干的框架高度結合,互相映射,不錯放任何一個梗。原來若未夠班,還真剝削不來。
▇用漫畫,凝聚台灣的三魂七魄
除了數本梗漫,韋宗成大部分心力都給了《冥戰錄》,自2010年起至今已來到第10集。這一步,可以說領先了近期文創界妖怪IP熱不少年。《冥戰錄》以少年冒險故事作基底,林默娘為主角,加入道教元素、信仰文化及地方傳說,如今已開展成涵納人、神、鬼、妖界的龐大架構。
「台灣這地方,陽間跟陰間的樣子應該差不多。」韋宗成說。
取自《冥戰錄》(未來數位提供)
隱隱約約,可見他建構這個故事的眼光。《冥戰錄》從元素到場景,無一不強烈呈現台灣的在地文化:三峽、西門、大豹溪;收妖道士與警察形象結合,地方神明則類似於角頭。
當故事開展,虎姑婆竟與虎爺有親戚關係、林投姐與紅衣小女孩是舊識……令人驚訝發現,韋宗成巧妙打破物種藩籬,以獨特的秩序與分類重塑了人、神、鬼、妖的關係系統。祂們不再只存在於讀物或某處限定的傳說中,而是這世界人際紐帶的一分子。
神鬼妖不再只是為故事擦脂抹粉的民俗色彩,韋宗成實則將散落各處的鬼神、妖物及地方傳說,細密地與土地縫補起來。這可能是他最華麗的一場魔術:整合了地方的文化認同,凝聚台灣的三魂七魄。
將紅衣小女孩和林投姐放入漫畫的世界觀中。取自《冥戰錄》(未來數位提供)
▇從諷刺大師到變態老爸
如今《冥戰錄》持續進行,韋宗成受壹周刊之邀,為明年總統大選連載【2020台灣爭霸】。正式成為商業漫畫家已滿10年,人生最大的變化應是結婚生子。當了父親的韋宗成,將夫妻育兒日常繪成漫畫,預計今年暑假集結成冊出版。最易溫馨賣萌的題材,竟也妙筆生花成惡搞笑點。
育兒漫畫中,韋宗成毫不避諱將自己塑造成個「變態爸爸」,不但愛唱亂編歪歌哄女兒,還會在幫女兒洗澡前露出淫猥表情,不時引來網友玩笑留言要通報社會局。虎父無犬子,女兒年紀小小,也承繼了一身吐槽功力,構成一幅顛覆刻板印象的天倫之樂圖。
取自韋宗成噗浪
雖然已被太太警告「不要在女兒面前亂講話」,但韋宗成無動於衷,還打算要準備各門派成人漫畫,讓即將出生的兒子抓周。「我跟老婆說,我比較不想幫兒子洗澡耶。」他頓了一下,又說,「不過男生可以教的東西比較多。」這個讓人摸不透的漫畫家,此刻又完全是一個單純的老爸。只是,變態了點。
▇我只是個畫漫畫的
談到為何讓自己的角色「宗成」亂入漫畫?他的回答很魔幻:「因為場景在三峽(他的老家),所以我也應該在裡面。」
如今,林默娘可能是曝光度最高的台灣漫畫人物,韋宗成仍維持一貫平靜說:「我只是個畫漫畫的,沒想過會出現這麼多周邊商品,覺得很不錯,就這樣。因為我還是要畫漫畫。」
採訪韋宗成,總讓我聯想到周星馳。據傳身為喜劇天王的星爺私下相當嚴肅、寡言,對於電影裡的笑點要求極高。
旁人看韋宗成信手拈來皆是梗,豈知他作息規律得如公務員。小孩出生前,每日至少花8小時以上作畫,還有慢跑習慣,隨身攜帶的本子滿滿都是筆記及修改註記(雖然他說,就算寫下來還是會忘記)。
聊到本人與螢幕形象的落差時,他說:「我沒那麼high,平穩就好,才能畫得久。」
原來變態魔術師的得道之路,如此簡單又如此艱難:坐懷不亂,不忮不求。●
【延伸閱讀】餐桌對話》漫畫江湖,看人品,不看沉浮:韋宗成和韓京岳的家常菜
▇韋宗成作品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