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談》成為職業漫畫家,你準備好了嗎?漫畫家韋宗成、李隆杰知無不言分享會

關於漫畫業界的生態以及漫畫家,讀者最想知道的是什麼呢?

由Openbook策畫的漫畫系列講座「教練,我想畫漫畫」第二場,持續關注深掘各種漫畫創作現場。本次邀請到的主講人之一是資深漫畫平台「創意漫畫大亂鬥」的站長,以長篇諷刺政治漫畫《馬皇降臨》受到矚目並開始商業創作的漫畫家韋宗成。另一位講者是曾獲雙料大獎,包含日本外務省國際漫畫賞優秀賞及金漫獎青年漫畫獎、年度漫畫大獎的漫畫家李隆杰。

這一天,兩人要一起談談關於漫畫與漫畫家之間如何互相連結。

▉身為專業漫畫家,隨身攜帶職業傷害也是非常合理的

在一個領域中要成為專業,除了難以取代的實際操作經驗外,得到的還會有各式各樣的職業災害:比如旅遊記者永遠調適不過來的時差與水土不服;廚師難以預料的燒燙傷、手腕發炎;或者編輯難以避免的尿道炎。那麼,關於漫畫家的職業傷害會是什麼呢?韋宗成開玩笑地說:「形象」。他皺了皺眉提到:「自從我畫了一本叫做《AV端子》的漫畫之後,形象就一直掉,還有公司開始舉辦新人獎、製作新人獎影片,每拍一部,我的形象就越來越慘啊!」誠實的哀號,讓稱得上人山人海的現場,溢出幾聲沒控制好表情的笑聲。

韋宗成不惜形象拍攝影片

「我的職業傷害是鬼壓床。」李隆杰的回應,迎來許多倒抽一口氣的聲音。他略帶停頓,收下現場每個人撐大的訝異眼眶後,推了推眼鏡說:「就是人清醒了,但是沒辦法動彈的狀況。有可能是因為壓力太大了,或是在睡著之後忍不住反覆回想分鏡,以為自己已經完成多少,但醒來發現是作夢。」說完,佐以愉悅的微笑,他補了一句:「剛剛本來想說沒有傷害的,因為很期待看到更多人跳進這個坑啊。」

提起最近手邊翻看的漫畫,韋宗成表示自己看的是《遊戲3人娘》:「這個作品有趣的是,主角是3個生動的小女孩,情節轉折間你可以一直看到各種不同的表情,這對漫畫家來說很重要,以表情來演繹他們之間發生的故事,非常棒!」

李隆杰最近讀的則是日本暢銷超過800萬冊的《黃金神威》:「看這部作品,好像有點理所當然,因為非常熱門,網路討論度又高,但奇妙的是我周遭的朋友都沒人在看。裡面談到很多人文歷史的部分,這跟我的興趣還有創作方向息息相關,尤其作者對劇情的推進會藏著巧思,讓人意想不到,可以學習到很多。」

▉好漫畫背後不可不知的二三事

談到創作,每個作者對作品的理解與標準都不一樣。假若以5個條件:故事、繪畫技巧、自我風格、藝術性挖掘及市場面評估作為篩選值,來進行量化分析,漫畫家將如何決定先後順序?是以市場為考慮,注重讀者需求和回饋?還是以繪畫技巧取勝,致力保有作品的藝術高度?

兩位漫畫家一致認為,最重要的第一要素是自我風格。創作者若選擇以同人本的形式創作,也許一時間銷量高、讀者的成長快速,但反過來說熱度消退也快,作品消失後作者也無法露面。至於原創,在作品浮出市場水面後,作者的名字便會在水中暈開,緩緩沉下之前,都不致消散。


hua_hua_c_s.jpg

「為了創作,參考過最離奇/出格/意想不到的一本書是?」韋宗成竟回答自己的作品《冥戰錄》,而李隆杰則答《福爾摩沙變形記》。

除了自我風格,韋宗成對創作要件的排序自有一套看法,他認為:「自我風格的形成是第一階段,需要時間醞釀,完成後會來到第二階段:市場面的評估。漫畫也是一種商業模式,若做出錯誤判斷,會發生什麼事情呢?可能就會將十八禁的男性向本拿去CWT賣。」如此一來,很可能銷量低迷到只能用血書寫一個慘字。

韋宗成排列的第三階段,必須面臨的考驗為故事性,也就是文本可以打動人心的最大可能性。「日本漫畫家手塚治虫已經畫完所有可以說的故事,後來的作品基本上都是在它的框架下加深自己的細節,重新演繹屬於自己的主題,突出與他人不同的部分。這又回到了方才的條件,市場的構成是來自自我風格的建立,所以這些是環環相扣的。」對韋宗成來說,繪畫技巧反而是最不重要的,在資訊流動迅速的網路時代,只要能掌握流行議題、在時效內迅速回應,就能夠在網路上擄獲一群粉絲讀者。

李隆杰將自我風格排在第一位的原因,和作家的辨識度有關。風格就如同品牌形象,要突破還是要持續穩定發展,都需要小心拿捏。「接下來是畫技,這是給讀者的第一印象,決定他們能不能繼續看下去。而且好的畫技可以讓爛的故事變好看,這很重要。第三是故事,中間位置,一個好的漫畫家就算拿到很爛的劇本,也可以透過分鏡和畫技的掌握能力,讓故事整體提升、變好。」

李隆杰把藝術性的挖掘擺排在第四,原因只因為他認為自己並非藝術專業,難以評斷。被他列在最後的市場面評估,則是針對台灣市場。他說,日本經過多年的努力與演進,已出現許多成功的漫畫案例,能夠讓作者與出版社有目標地計畫,如何執行、趨近想要的成果。而台灣市場則不可預期,發行後會一飛沖天或者埋入土裡皆是未知。即使與大出版社合作、畫風內容配合編輯要求,也難以再現或超越日本市場。

▉教練,我想畫漫畫!

一般讀者對漫畫作者出道的想像大多是:藉由參加出版社舉辦的比賽,突破重重關卡,從初選、複選、決審中脫穎而出後,即能躍身作家之列,航向偉大行道。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

「那是夢想漫畫,大家不要當真。」韋宗成苦笑著說。在台灣漫畫圈,多的是拿到新人獎後依舊無法出道,無法以作者身分進入商業市場競爭的參賽者。能夠因為得到新人獎進而成為漫畫家的人,只是少數。

韋宗成的出道過程,須從學生時代說起,高中時期流行在作業本上畫漫畫,同學之間互相傳閱。為了讓更多人看到這些作品,他自己架設了網站「創意漫畫大亂鬥」,作品上傳後,陸續也收到讀者投稿。大學時期,他甚至與同學一起拍攝真人漫畫,就這樣慢慢吸引更多讀者流量,緩緩打開知名度,也逐漸有出版社找上門詢問合作。

畢業後,韋宗成與一間遊戲公司合作。當時線上最火紅搶手的遊戲是《R.O》跟《魔獸》,而漫畫市場則一片慘澹,「我當時點進遊戲公司出產的遊戲,發現原來他們的東西都是十八禁。」引來台下笑成一片。

「因為不擅長那樣的創作,所以我對公司提案,一部畫了15頁的漫畫《馬皇降臨》,老闆看了只說一句我覺得這會賣,就出了,然後轉作職業漫畫家。」其實在此之前,韋宗成是作業員,因為剛退伍沒有工作經驗,找不到喜歡的工作,後來到廣告公司當美工,一路且戰且走,才漸漸走往漫畫家的方向。



《冥戰錄》是韋宗成準備許久渴望投入的長篇創作,在出版之前,他加入讓這本書更加飽滿活躍的靈魂人物:林默娘,這個角色讓他一舉躍上台灣漫畫業界的高峰。《冥戰錄》出版到第9集時,西門町燈會邀請Q版林默娘加入展覽陣容,卻因3D化的人偶模型外觀與原著差距甚多,引發多方討論「是否為邪神」,最後主辦方邀請漫畫家親自上陣重新上妝補救,一時蔚為熱門新聞,為漫畫原著及創作者吸引了更多粉絲和好奇的目光。

wei_zong_cheng_c_s_0.jpg

李隆杰的漫畫家之路也是從十幾歲開始,從每年投稿新人獎,到漸漸與出版社接觸。「老實說,都不太順利,所以中間我嘗試自費出版,爭取持續曝光,才又回到商業出版。」李隆杰回憶道:「一開始我嘗試了滿多題材,包含超級英雄,後來接觸了CCC創作集之後,我開始對歷史題材感到興趣。」在日本,同樣的歷史題材能夠被重複使用,不同的漫畫家會詮釋出不一樣的觀點筆觸,一個鮮明的古代人物角色,有可能成為好人,也能夠是壞人。

知名的歷史漫畫《國姓來襲》即是李隆杰筆下的代表作。它最初只是一部到法國參加漫畫展的短篇,當時的主題是:異鄉人福爾摩沙,描繪在台灣生活的外國人。台灣目前畫歷史題材的漫畫家不多,近期最知名的大概是漫畫家邱若龍的《霧社事件》,影視改編成電影《賽德克巴萊》。李隆杰說:「這件事有個特別的效應是,後來談到莫那魯道,大家就會想到邱若龍,反過來亦同。因為這部作品,讓歷史人物與作者之間產生了連結。」

也因為這個緣故,讓李隆杰下定決心要將鄭成功仔細詳實地描繪出來,成為完整作品。他為此參考了許多書,更為了將17世紀的帆船畫得準確,買了模型來參照。一面翻找史實,一面整理蒐集分鏡資料時,只要看到市面上又推出與鄭成功相關的書籍,李隆杰便會焦慮自己的創作觀會被其他作者搶先一步出版而喪失了特殊性,成為市場多數範本之一,而不是談到這個類型作品時立刻會讓人聯想到的最突出標竿。這些憂慮,一路持續到作品完成面市才停歇。

li_long_jie_c_s.jpg

他另一部名作《怕魚的男人》,內容直面自己內心真實的無言恐懼。這部完全沒有任何對白的作品,一舉奪下日本外務省第9屆國際漫畫賞優秀賞。提到對一般人而言有點突梯荒謬的「怕魚」情結,李隆杰說:「事實上我還是沒有克服那樣的恐懼,只是恐懼是有分類的,像是魚市場就不行,海生館可以,我自己畫的魚也可以。」

要成為職業漫畫家,在用盡方法出道之後,迎面而來的,才是真正來自市場與自己的質問和挑戰。

▉合約一定要小心擬,看明白

一旦成功出道後,要成為優秀出色的漫畫家,又需要哪些條件因素呢?以天份、努力、有能力的出版社和機遇為區分,對已有多年漫畫出版經驗的漫畫家來說,怎樣的組合排序才是精準的?

韋宗成的回應帶著諸多考量與思索:「其實很多人都有天份,只是不知道怎麼正確運用。但對我來說,最重要的還是努力,然後才是天份。這4個元素其實有些相近,好的出版社事實上就等同於機遇,不好的出版社可以讓你所有的累積瞬間崩壞。」創作之餘,亦須謹慎使用幸運。

而對李隆杰來說,天份反而不是最重要的。他認為一旦有想要畫畫的念頭、想走入這一行,基本上都是有天份的人:「我的首要條件是機運,因為這不可解釋。我曾經看過身邊很有才華也努力的人,不論如何就是運氣不好;反過來我也看過很紅的作品,但一點都無法理解它討論度那麼高的原因。」李隆杰強調:「努力當然也是必要條件,但機遇常常蓋過努力,再來才是出版社。我把出版社放在第三,是因為好的出版社也不是每一本書的狀況都很好,這依舊是機遇問題。漫畫家的成功是難以被預測的。」

qun_zhong_zhao_c_s.jpg

一本漫畫要成功轟動市場,充滿許多未知的因素,時機選擇也不可忽略。對漫畫家來說,在這一切成形之前,必須先好好理解自己的合約。

在看似前途光明平坦的業界,也存在伺機而動的陷阱。韋宗成提到,曾經聽過包山包海的長期合約,在合作期間內,除了畫作之外,也包含所有講座、邀約、改編等等權利,只要利益相關,就被無條件抽成,而且限制非常多。他建議在簽約之前,仔細理解合約與自己希望的合作模式。

▉想清楚了,就來畫漫畫吧!

台灣多數的編輯其實非常忙碌,一個人要面對眾多作者,勢必無法在合作細節的調度上完全配合每一個漫畫家,因此對創作者來說,清楚認知自己的需求非常重要。

李隆杰在獲得新人獎後,曾對出版社提案,卻遲遲收不到明確回應,幾個月後終於得到回覆,卻是編輯詢問他願不願意當某漫畫家的助手,令人啼笑皆非。

對談到尾聲,讀者對兩位漫畫家提問:在台灣現有的環境下,是否會鼓勵他人成為漫畫家?在台灣,畫漫畫究竟會不會餓死?

針對第一個問題,兩位漫畫家的答案一致為肯定。至於第二題,也再度得到一致的回應:「安啦安啦,餓不死。」

怎麼說呢?李隆杰嚴肅以待:「有想做的事情就去做,而做這件事會產生怎樣的後果,都要為自己負責。不論如何,我身為旁觀者,是絕對有好戲可以看的。」如此腹黑的發言,讀者爆滿的現場又傳出了笑聲。

總和兩人所述,可以發現過去創作者想以漫畫為業,只有透過出版社出版一途。如今台灣漫畫市場已漸趨多元,創作者有許多發表管道,能夠自己出本,可在各種網路平台發表,也可創作同人誌,在漫畫圈生存下去的辦法很多,得找到屬於自己的那種。

韋宗成則表示,創作有許多方式,可以寫小說、作音樂或者拍電影,漫畫是其中成本不算那麼高的選擇。「如果你真的有很想畫的題材,也認為漫畫是很適合你創作的方式,如果你真的想清楚了,那你為什麼還不畫漫畫?」

wei_tu_c_s_0.jpg

▉向漫畫家/作家告白

Openbook提供告白小紙條,讓與會讀者分享對漫畫家/作家的心內話,對談結束後抽出幸運讀者,可獲得漫畫家簽名板。活動迴響熱烈,現場約4/5以上的讀者都填寫了小紙條,我們特地挑選了願意公開的幾則,與所有讀者共享。


du_zhe_liu_yan_-3.jpg

謝謝韋宗成老師分享自己的繪畫經歷,讓我看到許多值得思考的經驗等。感謝老師這次的分享,太狂啦!/謝謝李隆杰老師介紹漫畫界的一些小提醒,此外老師如此詳細的考究真的使我佩服。也希望老師還可以創作更多作品。——陳仲威(阿貓)


du_zhe_liu_yan_-4.jpg

從小就喜歡看漫畫,豐富了我的童年生活,沒有想到長大後,再一次感動。看完老師的金漫獎作品,一本初衷的感覺,安平古堡我最近兩年前有去過,老師用另外一個角度來說這段歷史故事,真的很棒,喜歡歷史、喜歡漫畫,感謝老師的作品。李隆杰老師,加油——Peter Pany


du_zhe_liu_yan_-2.jpg

老師的畫風細膩又有魄力,故事性也很吸引人,本身對台灣歷史 & 台南有興趣,期待老師接下來的創作作品!——小憬


du_zhe_liu_yan_-1.jpg

有數次聽到老師作品計畫動畫化的消息,個人認為「冥戰錄」真的有動畫化的價值,它值得做成動畫,雖然大家很清楚,動畫成本真的高得嚇人,而且困難重重,超乎想像,期許老師的作品有打開台灣市場的一天,希望老師能繼續創作下去。──哥吉拉


du_zhe_liu_yan_-5.jpg

您的作品很有意思,我有追蹤您的FB粉絲專頁,有時看到您po的資訊,相當有趣,很開心今天可以近距離看到您!——卡爾


yu_du_zhe_he_zhao_2_c_s.jpg



yu_du_zhe_he_zhao_c_s.jpg

2位抽到漫畫家親筆簽名板的幸運讀者

【演講預告】

67692276_627871657621069_6589188085056012288_n.jpg


點擊圖片,活動熱烈報名中!!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閱讀隨身聽EP5》薄霧書店創辦人蔡南昇/內容有價,收費講座的經營之道

知名平面設計師蔡南昇,近年有另一個身分:薄霧書店創辦人。憑藉著多年書籍裝幀的經驗,以及對出版與設計獨到的觀察,讓他的書店在短時間內累積了相當高的知名度。最為人知的,莫過其定期舉辦的收費式講座,經常一位難求。為何薄霧不倚靠書籍販售,卻能維持良好的營運?許多出版社、書店舉辦免費講座,卻無人問津,但收費講座為何能場場爆滿呢?蔡南昇來到「閱讀隨身聽」,分享他的書店經營之道……

▇特別來賓:蔡南昇

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畢,現為平面設計師,活躍於書籍與唱片設計,在兩岸皆有書籍裝幀作品發表,現為一瞬設計公司負責人。自2016年起創辦薄霧書店至今,策畫並發起多場展演活動,擔任活動講師、評審,有計畫性地推廣平面設計教育、引介國內外獨立雜誌。

67364641_1378921635596787_6681891702849929216_o.jpg
薄霧書店創辦人蔡南昇(薄霧書店提供)

▇本集精彩重點

  • 書店以往都是賣書為主,在書籍銷售日益下滑的環境裡,我們是否對於書店要有一些新的想像呢?
     
  • 薄霧書店比較暗色調,為了擺放雜誌,書架設計是比較寬大的,上面擺滿了豐富的絕版雜誌收藏;桌椅也安排得比一般書店多一些,我希望這裡是一個自由挪動變化的空間。
    16935437_781904088631881_1619291530_o.jpg
    薄霧書店提供

  • 如果一間書店,完全不以售書為主,它還有什麼方式可以繼續經營下去呢?這也考驗我們社會對於書、對於知識的獲取,是否還有其他形式。
     
  • 我自己是接案多年的設計師,從完全不會設計軟體的背景開始,所以關於自學的需求,我可以抓得比較精準,也因此,辦這些活動時迴響會比較大一點。另外,關於新書發表會,我通常會從合作的書籍中,抓取比較有趣的方向,將它單獨規畫成特別的講座,讓讀者參與時,並非感覺到對書籍的重複,而是一個別開生面的分享。
     
  • 知識就是有價的,任何的分享其實都是有價的。我希望藉著薄霧收費的模式,可以慢慢讓其他經營空間的人感受到,很多講者與作家他們的內容都是相當有料的,是值得付費參與的。
     
  • 我後來決定以日本的絕版雜誌作為收藏的主題,我設了幾個方向和線索,首先它必須是難得一見的,與其收集於新,我這邊反而收集舊與經典比較多。
     
  • 在我的店裡,可以看到半世紀以來,日本各個時期重要經典的雜誌,時間跨度跨十多年,主題包涵設計、生活、品味等不同面向。這些收藏,我其實滿自豪的。譬如日本知名的生活雜誌《Brutus》,它創刊有38年了,我這邊收藏非常多,有數百本,除了最新的期數,我一直都有陸續在買外,創刊前5年的雜誌,我也收集得非常完整。
    52590132_1981510925484823_2560501258100146176_o.jpg
    薄霧書店提供

【下集預告】設計師朱疋與陳恩安,8/13首播,主題:一本書是怎樣好(ㄗㄞ)好(ㄋㄢˋ)地設計出來:Freelance設計師生存之道

zhu_pi_2jian_yi_yong_zhe_zhang_-tile.jpg
設計師朱疋(左)及陳恩安


主持人(第1到4季):邱顯忠
政大新聞系、美國 Temple University 廣播電視電影研究所。經歷:曾任公共電視台節目部製作人暨編導。2003年以《台灣百年人物誌》獲金鐘獎,2007年《以藝術之名》入選「台新藝術獎──年度五大視覺藝術」。另曾製作《誰來晚餐》、《文學風景》、《公視藝文大道》等節目。



點擊圖片,活動熱烈報名中!!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中國書房》自我監控+外包審查,中國網路文學平台哀鴻遍野

「從0到1不容易,但從1到0可能就在一夜之間。」這是月前中國人民網(people.cn)與新榜學院於北京合辦「風控師訓練營」的宣傳文案,意指中國新媒體倘若沒有做好「內容風險控管」,當局可以隨時讓你說關就關。

這段話不單充滿白紙黑字大喇喇的威嚇感,同時也是中國正在發生、且逐年加劇的現在進行式。

近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不斷擴大對網路的思想控制,致使中國的內容審查制度越趨收緊、嚴打。許多大型數位集團(例如騰訊、百度)與各種遊戲平台早已自雇審查員,用以配合政府「掃黃打非」的政策名義,來刪除用戶各種「政治不正確」的言論。


p1_0.png

新媒體內容風險防控實戰訓練營文宣(取自人民網

▉網路文學自我審查,風聲鶴唳

中國的網路文學每年創造百億產值,知名的文學平台如起點中文網、晉江文學城等,不論是讀者數或寫手數量都創下了海量人潮。近幾年來中國作家協會在各地相繼成立網路作協,轄下的魯迅文學院甚至特別開設網路作家班,以扶持網路文學的發展。

然而在越來越緊縮的言論控制下,輕則用戶被鎖文屏蔽、重則公司被約談停業,甚至還有BL作者天一重判十年半的殷鑑不遠,「自我審查」形成每個相關人等與單位內心風聲鶴唳的小警總,已不是一天兩天的事。


zhao_mu_ling_.jpg

由新民網和上海市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主辦的舉報網路亂象活動海報

但即便人人自我設限,難處是「敏感詞庫」加密又不斷更新,沒有人能保證哪天會不會誤觸「涉黃(色情)」、「涉政(政治)」、「涉黑(暴力)」的地雷。網路盛傳在平台上發表文章的敏感詞禁令洋洋灑灑,諸如奇幻文學裡「(建國後)動物不可成精」、涉黃標準為「脖子以下不能寫」、涉黑標準是黑警、貪腐、官商勾結等情節也禁止云云。另有中國網文作者被告知無法通過審查,原因是文章裡的「葡萄」引起不當聯想、形容寶石「碩大」一詞也遭殃。還有作者被警告,書名不能出現「恐怖」二字、現役軍人不可以談愛情。


brain-3446307_0.jpg

(取自pixabay

儘管沒人知道葡萄如何牽涉淫穢色情或血腥暴力,總之網路文學自律的結果,導致當前中國的網路文學平台推出的文章多為日常向、輕鬆向。

雪上加霜的是,近日更有網路耳語指出:今年的重點還包括嚴打「甜寵愛情」,理由為「現實愛情並非一帆風順」。雖然消息來源未獲證實,但林林總總的思想審查「成果」,已引起遍地哀嚎和質疑:「那我們還剩下什麼可以寫/讀?」

掃黃打非越演越烈

想了解中共的內容審查制度,必須從中國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負責組織查處的「掃黃打非」行動說起。

「掃黃打非」是中國特有的政策專用術語,是以「維護國家安全」、「淨化文化市場秩序」為名,進行的思想控制行動。執法部門為中國「全國掃黃打非工作小組辦公室」(簡稱掃黃打非辦),為中共中央宣傳部成立於1989年的內設機構。例如在北京奧運、上海世博與兩會兩節期間,加強思想市場(出版品)的監管工作。

自2014年起,掃黃打非辦為了達到常年化、行動化的目標,開始每年發起全國各地辦公室重點排查的「淨網」(主要針對文學網站)、「護苗」(查處涉黑涉黃出版品)、「秋風」(整治新聞傳播秩序)等專項行動。

今(2019)年尤其為了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共產黨建黨100周年,因此掃黃打非的領導層級特別高,是由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督戰,副部長親自執行;打擊範圍也特別廣,擴及各種視聽娛樂、電視電台、紙媒網媒、直播等全面深入掃蕩;時間也特別長,除了表訂3至11月的8個月期間,據傳實際將持續進行到2021年底。

重點是,今年初,一份出自掃黃打非辦的公告就明文指出:「做為慶祝新中國70歲大壽的賀禮,這波行動,勢必會『做出』幾個『典型』出來」,以茲年底重點報告(政績、表功)之用。

於是,咸認為最大、最成功的知名網路文學網站「起點中文網」就被以「對於用戶發布違法違規信息未盡管理責任」的理由,勒令於全面整頓期間必須停止營運,以達到切實「淨化」網路環境。

根據估計,起點中文網因此一夕消失了近120萬部作品,如今除了首頁充斥「嚴肅整改、隨手舉報」的口號(註:2018年底掃黃打非新規,舉報最高獎金60萬人民幣),更將舉報化為競賽活動,鼓勵全民當抓耙仔。

02-vert.jpg

而5月下旬,連占中國女性讀者八成市場、擁有1600萬用戶的晉江文學城,也被迫關閉部分分站,展開自糾自查。有網友表示,晉江多年來早已自我閹割(自我審查最嚴),乾淨到讓當局只能拿15年前的兩篇文章點名開刀,為的就是「立典型」。被查處的文中,不足400字的內容非但沒有性交情節,也沒有具體器官的描寫,可是就足以被打成嚴重等級最高的淫穢文。

5月的同期間,中國最熱門的線上論壇、全盛時期擁有15億用戶的「百度貼吧」,無預警清空2017年以前整整15年的老帖。一時間用戶遍地哀嚎,以「火燒巴黎聖母院」、「火燒亞歷山大圖書館」的嚴重程度來形容比擬。不過目前只知此事件在這個敏感的時間點發生,未能確定是否與這波打擊行動直接相關。

政府立案的言論審查公司

回到前述的「風控師訓練營」。經過這場索費4500元人民幣(約兩萬多台幣)的訓練之後,人民網總共發出67張「互聯網內容風控師(初級)證書」。有網民便嘲諷:「教人怎麼做奴才還要收費」,這種事只有在中國才幹得出來。


20190725024951561.jpg

課程學員展示風控師證書(王乃寬攝,取自環球網

舉辦內容風控師訓練營的這家公司,同時也是政府立案的言論審查公司,是市場唯一能為企業提供外包審查的單位。

美國的財經新聞網《Quartz》於4月就有一份報導指出:做為政府喉舌的官媒、自稱中國最具影響力與權威的《人民日報》,開展一項令人大開眼界的新興業務「內容風險控管」,讓people.cn突然成了股市寵兒,使投資者意識到難以置信的營利潛力而紛紛湧入。自2019年1月以來,3個月內股價即迅速翻漲兩倍,飆升至325%。

中國的內容審查,已經嚴重到讓內容風控師、外包審查成為一門具「強烈中國特色」的新興職業與行業。如今新媒體不得不仰賴為政府喉舌的《人民日報》審查官,來加強確保所有內容都遵守黨的路線、符合官方限制,以避免付出更昂貴的代價。

有網友形容,這是向一個強有力的、真正足以代表「黨的意志」的組織「買保險」,而投資者也樂於加入,一起向新媒體收「保護費」。

▉網路文學創作牛步化

話說新媒體在自我審查的操作上,有敏感詞庫的AI比對、自雇風控師的人工比對、與前述的外包服務等三層。據晉江文學網高層指出,今年這波大動作的掃黃打非,已使晉江為了「保潔」,一篇文章需經過包含AI、人工、外包,至少7次審核之後方能面市。令人咋舌的是,文章作者對舊文的任何修改,也必須重新進入7次審核的輪迴。

或許因為層層把關極為耗費資源,晉江文學城一度訂下新規:用戶必須付費方能修改自己的文章,以減輕(或協助負擔)重新審查的額外成本。這項措施後來因作者的群起抗議而取消,換來的代價就是審核牛步化,以及新文章的發表遙遙無期。

而爽賺新媒體兩層皮的people.cn,不只外包審查服務、開辦訓練營,在7月初更以「央媒攜優勢資源躋身付費閱讀領域」為標題,正式宣告與量子雲、瀚葉合作發展網路小說,成立「人民閱讀」公司,高張「為廣大民眾提供無害閱讀內容」的旗幟,強勢瓜分新媒體市場。


ren_min_wang_.jpg

人民網上的報導(擷自people.cn

日益收緊、嚴打的審查制度,極為諷刺地創造了蓬勃的商機。無論獎勵作者舉發同行或people.cn的新興業務,裁判兼球員的打擊「道德汙染」的行動,是否反而成為少數既得利益者以營私為目的的批鬥與整肅大賽?只能留待民眾的觀察與公評。

有網友對此不禁感嘆,這是文革2.0版,長此以往,最後恐怕電視上只剩「超英趕美」的抗日神劇可以看,書籍只剩《毛語錄》與《習近平思想》可以讀。

「描寫惡就會把人教壞嗎?這只是政府反映出對自己多沒信心。明明文學通過(描寫惡的)這個過程,也可以引導人的思辨。反之,扼殺文學的生命力,也不保證就會通往正確之路。」不僅對個人如此,對負責思想審查的單位亦如是。


點擊圖片,活動熱烈報名中!!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19-08-05 21:00

頁面